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医传承模式探讨

    作者:张晋;王海云;周文泉

    1临床疗效是中医生存的基础人才培养是中医发展的根本中医历代都是以师带徒的方式培养后继者,20世纪初就曾有过中医消亡论,1912年"任子癸午学制",北洋政府要对学校的学制进行改革,中医开始被排斥在国家所颁布的学制之外,经过中医药界有识之士率领大家据理力争,虽然这个学制没有真正得以实施,中医药没有被彻底否定,但已经有点抬不起头了.

  • 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的现状和未来走向

    作者:刘喜明;苏凤哲;路洁

    文章通过对师承制和学历教育等传承模式,应用传统的记录总结分析法和现代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等继承手段,分析各自的优点缺点.围绕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两个方面,针对目前中医传承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从六个方面进行传承,探索出新的传承方法 ,以便更快地培养出更多的名医.

  • 基于要素分析的名老中医传承多元方法探索--以孔光一教授名医传承为例

    作者:于河;王思成;白俊杰;刘铁钢;刘果;赵岩松;谷晓红;孔光一

    名老中医的传承内容应包含临床、教学、科学研究及成果几个方面的传承,其中临床传承内容不仅包括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还应包括名老中医的人文文化信息。而如何对名老中医的技术、经验、思想、人文、文化等元素进行传承,建立行之有效的方法学模式是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文章介绍了目前名老中医传承方法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提出名老中医诊疗为复杂干预,多要素与效果相关,并分析了传承效果构成要素,进而为名老中医传承相关要素匹配适合的研究方法,并推荐评价名老中医传承要素的方法。以国家级名老中医、首都国医名师孔光一教授名医传承为例,尝试应用多元方法探索孔光一教授临床诊疗过程可能发生的疗效相关要素,以创建名老中医传承模式。

  • 名医学术思想研究型传承模式的构建

    作者:周学平;吴勉华;过伟峰;叶放;李国春;王明艳;虞舜;郭立中

    研究总结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是中医学理论发展的主要途径.采用传统研究方法与现代研究方法相结合及多学科融合方式探索名医学术思想的研究型传承模式,对丰富和发展中医药理论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研究环节包括:(1)从名医大量临床病案中提炼科学假说;(2)考镜源流,寻找文献依据;(3)通过临床研究体现创新理论的实践意义;(4)通过实验研究揭示中医学理论的科学内涵.综合医案整理、文献溯源、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等各个环节,以冀达到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中医学理论的目的.

  • 中医传承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探索

    作者:郑玉玲;詹向红;呼海涛;王振亮;张瑞;闫国立;任平

    中医药院校教育走过了50多个春秋,然而少有"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东垣"等名医大家再世.划时代中医巨擘的缺失,使人们开始用疑虑的眼光审视当代中医药高等教育,作为中医药高等院校,不得不思考中医药教育的未来.

  • 中医流派传承模式与方法的探讨

    作者:闫秀丽;应茵;徐邦杰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为进一步传承与发扬沪上名医各流派的特色,在“十二五”期间成立了流派传承中心,对各流派的传人进行了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的整理总结,并在流派传承模式上进行了探索与尝试.为充分发挥祖国传统中医药的特色优势,提高医院中医文化内涵底蕴和综合实力,全面带动医院在充分挖掘传统医学优势的基础上健康快速全面发展,推动中西医结合医院内涵建设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 中医骨伤科旋提手法规范化操作传承模式初探

    作者:朱立国;韩涛;于杰;陈明;王尚全;冯敏山;魏戌;赵国东;王平;张君涛;孙武权;周楠

    目的 通过对不同传承模式效果的比较筛选中医骨伤科手法传承模式.方法 27名手法传承人随机分为视频教学、师承和仪器培训组各9名,每组传承人接受相应传承模式学习颈椎旋提手法规范化操作2周后分别进行仪器和专家考核,其中仪器考核指标包括预牵引力、提扳力、大作用力、提扳时间、旋转幅度、俯仰幅度合格次数及合格率,专家考核指标包括颈椎定位、颈椎固定、预牵引、提扳力度、提扳方向、提扳技巧合格次数及合格率.结果 仪器考核中仪器培训组、视频教学组、师承组总平均合格率分别为82.22%、67.84%、69.91%,专家考核中仪器培训组、视频教学组和师承组总平均合格率分别为91.11%、66.96%和83.80%.全部考核后总合格次数分别为视频教学组(5.89±2.54)次,师承组(4.44±2.18)次,仪器培训组(3.11±1.69)次.各组合格次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仪器培训组合格次数明显少于视频教学组(P<0.05),视频教学组与师承组、师承组与仪器培训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仪器培训传承模式在旋提手法治疗颈椎病手法考核时合格率较高,其传承效果优于视频教学和师承模式.

  • 名老中医学术传承研究模式的思考——以名老中医学术为中心的纵横系统研究模式建立探讨

    作者:毕颖斐;毛静远;王贤良;李彬;赵桂峰;陆一竹;郝丽梅

    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是中医学继承与发展的重要内容.基于对既往中医学术传承模式的分析,剖析了古代医学流派继承与发展的特点,提出了“以名老中医学术为中心,以其师承授受的学术沿革为纵轴,以与其同时代、同地域或不同地域其他名医学术特点的对比分析为横轴,以其所处时空环境疾病证因特征为背景”的名老中医学术纵横系统传承研究模式,以期更准确、更全面地从多方位、深层次认识和体会名老中医的学术精髓与思想内涵.

  • 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医师承研究概况与分析

    作者:孙越异;辛晓芸;刘娜

    目的 分析新中国成立后中医师承研究的现状. 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1949年1月至2016年12月有关中医师承研究的文献,分别统计纳入文献年代数量分布情况,并从文献的性质与研究类型对文献进行分类.结果 共纳入文献2401篇.1949-1982年年平均文献量不足1篇,1983-2007年年平均26篇,2008-2016年年平均192篇.定性研究2360篇(98.3%),定量研究41篇(1.7%);调查报告41篇(1.7%),单位经验总结243篇(10.1%),理论分析301篇(12.5%),历史回顾与分析类288篇(12.0%),个人经验1465篇(61.0%),政策分析63篇(2.6%). 结论 新中国成立后中医师承研究文献量呈增长趋势,以质性研究和个人经验总结研究为主,量化研究方面则需加强.

  • 名老中医经验现代传承模式展望

    作者:焦华琛

    通过对以往传承模式优劣的分析,总结目前传承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未来中医传承发展模式的展望,归纳现代传承模式。

  • 论中医药传承模式的演变与创新

    作者:庞海莉;郑锦;茅建春;田雨;顾军花

    中医药传承模式的演变轨迹主要为王官之学、师徒授受、院校教育;近年来,传承模式又得到了不断创新,逐渐推崇院校教育与师徒传承相结合,并将科研、信息技术及文献挖掘与传承相结合;未来,多模式结合,甚至多学科交叉的方式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 中医药传承的战略思考(上)

    作者:王键;黄辉

    该文认为,中医药传承的内容可分为医术(诊疗养生技术、实用医药知识)、医理(理论学说)、医道(思想理念、认知思维和价值取向)三个层次,医术是传承的基点,医理是传承的基本内容,医道是传承的核心和高境界,并从当前中医药传承的缺失内容和薄弱环节入手,强调了中医医术、医理、医道传承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认为当代中医药的传承模式,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院校制、师承制、组合型和研究型四种,并分析了四种模式各自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认为中医药传承涉及面广,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并从中华传统文化、现代科技创新、当代中医临床、中医人才培养、中医学科建设、社会生态环境六个方面作了具体分析.该文还认为,中医药传承要以保存中医药的“遗传基因”为核心,以全体中医药人员的传承为基础,以培养造就新一代名医大家为目标,以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继承为重点,以研究型传承为突破口,院校制传承与师承制传承并重并举,全面完整地推进中医药传承工作;并从全面动员中医药人员传承中医药、改革中医药院校教育、调整改进师承制培养、纠偏科研型师承的方向、不要忽视中药内容的传承、改善中医药传承的社会环境六个方面,作了战略思考和顶层框架设计,以促使形成“政府主导,学界引领,临床传承,全民推动”的传承局面.

  • 当代岭南中医传承模式浅析

    作者:金小洣;郑身宏

    针对当前中医传承后继乏人的问题,对当代岭南中医传承模式进行分析.当代岭南中医传承主要由师徒相授传承、院校教育传承、多学科交叉传承以及民间经验传承模式构成.岭南地区以其独特的中医发展基础及历史人文环境,对以往的中医传承模式进行了继承与发展.通过对当代岭南中医四种传承模式的现状分析及问题探讨,从而提出适合当代岭南中医传承和发展的评价及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 名老中医经验传承模式现状及思考

    作者:李健阳;张志强;赵建磊

    目的:探索名老中医经验的传承模式.方法:通过查阅文献,梳理现有的传承模式,挖掘新的传承模式.结果:名医经验的传承既包含学术思想、临证经验的传承,也包含医德的传承;其传承模式也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转变,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入为传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结论:多元化的传承模式有利于中医学术的发展.

  • 近现代中医传承模式研究

    作者:刘用;冯云霞;郝建军;章茜;张桂萍

    前文就古代中医传承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1],时至清代,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医仍然以其特有的师徒传承作为主要模式延续其血脉.而自鸦片战争以来,世界格局剧变,中西方文化猛烈撞击,为中医理论及其传承模式开辟了新的方向.晚清至民国,中西医之争愈演愈烈,中医存亡命悬一线,受西方医学及西方教育模式的影响,众多有识之士投身于中医教育改革浪潮之中,积极探索中医教育新模式,具代表性的当属丁甘仁、恽铁樵、张锡纯等老一辈,他们开门授业,开办中医学堂,创办中医专门学校,培养了大批优秀中医人才,开中医私人办学及函授教育之先河,为中医的传承发展立下汗马之功,并为后来的中医传承发展奠定了基石.

  • 古代中医传承模式研究

    作者:何俊华;丁舟;章茜;朱旭

    中华医药学历经两千多年发展,至今仍能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其间大师名医辈出,医学流派林立,学术思想流传甚广.其经典的医学理论、独特的诊疗手段、完整的中医药学体系,主要依靠师徒传承的方式延续至今,然随着经济全球化、科技现代化的迅猛发展,中医药传承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 当代中医传承教育模式研究

    作者:丁舟;钟石磊;邱昕;冯云霞;章茜

    从古至今,因时代变迁,中医教育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前文(见本刊2014第1期《古代中医传承模式研究》和2014第2期《近现代中医传承模式研究》)已对古代和近现代中医传承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鉴于目前中医教育模式上存在的不足,采用何种培养模式一直是中医界探讨的焦点,也是中医界面临的关键问题,本文就传统师承教育与现代院校教育的不同特点进行了总结归纳,提出了符合当代中医教育特点的中医传承模式,为探索当代中医培养模式提供新思路.

  • 循证医学时代探讨名老中医经验传承模式的关键点

    作者:李少峰;兰智慧;张元兵;刘良徛

    从循证医学角度探讨了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的关键,提出两个观点:名中医经验早已蕴含了循证思想,它的形成过程就是一次循证;在继承过程中主要是对隐性知识的挖掘.并且强调在挖掘时做好以下三方面,引进循证思维;设计合理的科研方案;采用数据挖掘技术.

  • 从拉卜楞寺医学院的发展浅析藏医学的传承模式

    作者:看召本

    创建于18世纪末的拉卜楞寺医学院是多麦地区藏医药传习的中心,并影响其周围广大地区和蒙古族地区,在藏族医学的传承及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拉卜楞寺医学院(即拉卜楞曼巴扎仓)的历史沿革、教学内容、人才培养进行详细的阐述介绍.

  • 彝族医药传承模式的现代变迁

    作者:韩艳丽;赵淑媛;周游

    彝族医药底蕴深厚、内容丰富,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其传统的传承方式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正面临现代化的转型与重塑.如何保护彝族医药的精髓和核心价值,通过增强民众对彝族医药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构建科学有效的传承体系,适应现代化的变迁,无疑对保护和发展彝族医药有重要的意义.

2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