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环境空气颗粒物及其组分对呼吸系统健康的影响

    作者:曹丽敏;周芸;张庄;孙维伟;穆阁;陈卫红

    空气颗粒物(PM)污染目前已成为全球环境问题。大量研究表明,长期暴露于高水平PM会损害人类健康。而呼吸系统作为人体接触外界PM的门户,受到环境PM的危害更为严重。本文结合近期国内外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别对PM暴露对不同年龄层人群呼吸系统健康的影响进行综述,探讨了颗粒物或其组分对人体肺功能改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以及哮喘影响。结果发现在一定程度上PM可通过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等作用引起肺功能的下降,也可引起COPD发病,加快哮喘的病程进展,提示PM的暴露可能是影响呼吸系统健康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 空气颗粒物:不断带来公共卫生挑战的古老污染物

    作者:郭新彪

    人类对空气颗粒物的暴露史应从人类诞生算起.曾几何时,人们把从每家每户烟囱冒出的黑烟看作生活气息和日子红火的象征,没有对其污染室内外空气及影响健康有过多的怨言.真正引起人们重视空气颗粒物对健康的影响是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使得煤炭的使用量大增.与此同时,马斯河谷事件、多诺拉事件,以及伦敦烟雾事件等一系列煤烟型烟雾事件使人们感受到了烟尘和二氧化硫污染的威力.与经济发展相伴而来的城市化(urbanization)和机动车化(motorization),以及石油产品的普遍使用,使得人们居住地的大气中,不但出现了光化学型烟雾,还出现了交通来源的空气颗粒物,给全世界带来至今没有良策的环境顽疾.全球气候变化使得古老的沙尘暴问题重新引起人们的重视,其不仅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也成为相关国家间外交上的重要话题之一[1].

  • 空气颗粒物对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臧旭

    空气污染物是由多种资源消耗途径产生的异质混合物,可以损伤人体健康,破坏自然环境.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围绕空气颗粒物的类型、毒性作用特点及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的研究情况,综述近年来国内外空气颗粒物对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探讨作用机制,通过各方合力有效地控制空气污染继续加重的程度,更好地去理解和阐释空气颗粒物对人体的作用,利用前沿技术解决更多困扰临床治疗的难题.

  • 居室空气颗粒物浓度与儿童哮喘发病率

    作者:高申

    虽然室外空气颗粒物污染已证明与死亡率和哮喘发病率相关,但室内空气颗粒物对哮喘的影响还有待研究.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Mc Cormack等以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的150名2~6岁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室内空气颗粒污染对哮喘发生的影响.

  • 室内空气微生物污染与卫生标准建议值

    作者:张进

    室内空气中微生物主要是室内外各种污染造成的,主要由室外空气微生物随气流带入室内,人体衣物表面、鞋底泥土带入和呼吸道播散出微生物所致.室内存在适宜微生物繁殖条件时,还可加重微生物污染.室内微生物种类主要有细菌、病毒、立克次氏体、放线菌和真菌,与室外种类基本一致.在室内空气微生物中细菌占绝大数量,其中球形菌比例居首,革兰氏阳性菌和需氧、兼性厌氧菌占多数[1,2]. 细菌在空气中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一是附着于空气颗粒物上,直径大于10 μm颗粒物可同细菌一起降落地面,直径小于10μm颗粒物则携菌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二是含于飞沫中,当人们喷嚏、咳嗽、唱歌、谈话时,由口、鼻喷出飞沫,附于飞沫中的细菌或附于飞沫蒸发而形成的"飞沫核”上的细菌,迅速分散于室内各处,长时间漂浮空气中.

  • 空气颗粒物污染对健康的危害和预防

    作者:徐荣佳

    颗粒物污染空气,影响青少年肺功能的发育、新生婴儿的体质量、神经元功能、增加人群死亡率,其机理主要是通过炎性反应因子的激活,产生炎症前期反应和变态反应.空气颗粒物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正受到人们的重视.海云可清除空气中部分颗粒物,但目前防止空气颗粒物污染的措施主要是控制颗粒物进入大气,人们减少到有严重颗粒物污染的场所.

  • 空气颗粒物PM2.5和女性急性心肌梗死病发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贺晓楠;陈鹏;张城;陈静瑶;陈宇

    目的 探讨空气颗粒物PM2.5和女性急性心肌梗死(AMI)病发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收集2011-2013年就诊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记录血常规、凝血常规、肝功以及血脂等相关信息.同期吉林地区的空气污染指数来源于我国环境保护部发表的数据.结果比较男女患者的生理指标发现血小板、血红蛋白以及白蛋白指数有很大差异.根据我国环境保护部发表的数据,在所有统计天数中仅6d空气中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其余均为颗粒物污染.试验发现颗粒物污染指数与AMI急诊人群的病发年龄呈负相关,即颗粒物污染越严重心肌梗死的病发年龄越低(OR =0.06;95%CI:0.009~0.44;P=0.005),而且此相关性在女性中极为显著(OR=0.02;95% CI:0.001~0.25;P=0.003).证明了颗粒物污染指数对AMI病发年龄的影响具有即时性,同时亦有性别差异.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空气颗粒物PM2.5和女性急性心肌梗死病发的相关性.

  • 铁路危险品货运站空气颗粒物诱导肺细胞氧化应激损伤

    作者:浦跃朴;张徐军;尹立红;卢玉川

    [目的] 探讨铁路危险品货运站空气污染颗粒提取物诱导大鼠肺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作用的机制.[方法] 应用滤膜法采集铁路危险品货运站空气颗粒提取物.常规分离与原代培养大鼠肺Ⅱ型细胞,以N-乙酰半胱氨酸(NAC)、维生素E(VitE)、维生素C(VitC)和甘露醇(MT)等不同作用位点的抗氧化剂预处理30 min后,加入空气颗粒提取物染毒24 h.采用四氮甲基唑蓝比色法、溴乙锭荧光法检测肺细胞的生长情况和DNA交联的形成.[结果] 在1.02~8.13 mg/ml浓度范围内,铁路危险品货运站空气颗粒提取物对大鼠肺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和致DNA交联作用.加入NAC、VitE、VitC和MT可有效地减低铁路危险品货运站空气污染颗粒提取物所致的细胞毒性,VitE、VitC则具有减低铁路危险品货运站空气污染颗粒提取物所致的DNA损伤作用.[结论] 铁路危险品货运站空气污染颗粒提取物对大鼠肺细胞具有氧化应激作用,其可能途径是产生活性氧自由基、羟自由基或导致细胞过氧化等.

  • 空气颗粒物致心血管损害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吴芳琴;何美安;程龙献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空气污染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关,尤以空气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PM)的影响为人们所关注,其致病机制亦有较多研究报道.本文将从流行病学研究、动物毒理实验及体外细胞实验综合阐述空气颗粒物暴露对心血管损害的生物学机制,包括炎症损伤、氧化应激和对凝血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及内皮功能的影响等.

  • 空气颗粒物等污染与健康

    作者:俞顺章;宋伟民

    1 我国大气污染状况及对健康的影响由于煤炭仍是我国主要的能源,因此我国大气污染的类型仍然是以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二氧化硫(SO2)为代表的煤烟型大气污染.但同时值得关注的是,在许多大中城市中,由于机动车数量的迅速增加,导致了大气污染的类型逐渐向煤烟和汽车尾气混合污染型发展.

  • 对2014年版《空气理化检验》教材中若干问题的商榷——以空气中颗粒物的测定一章为例

    作者:邵军丽;黄明元;孙铭薇;唐焕文

    《空气理化检验》是一门以保护人体健康为目的,应用现代理化科学技术,研究空气污染物采样和理化检验的原理、方法和技术的科学.其所涉及的空气包括环境空气、工作场所空气、公共场所和室内空气[1].近年来,PM2.5和雾霾等区域性空气污染现象不时发生,促进社会广泛认识到空气理化检验工作的重要性,推动了该学科的快速发展.在检测方法、器材、国家标准等方面形成了一批新成果,对2006年版空气理化检验教材进行修订势在必行.

  • 中国空气颗粒物污染改善背景下的人群健康收益研究进展

    作者:于浩;冯利红;侯常春;曾强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空气颗粒物污染严重的国家之一,全球疾病负担报告显示空气颗粒物对我国人民健康危害巨大.我国政府曾在若干次重大活动期间,实施了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获得了短期的空气颗粒物污染改善状况,并在2013和2018年分别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以期明显改善我国空气质量.2017年在《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收尾阶段,全国74个主要城市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主要地区空气颗粒物浓度显著下降,但相关健康影响研究正在起步阶段.基于上述背景此文汇总了近期国内有关研究,就我国空气颗粒物污染短期和长期的改善背景下人群健康收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空气颗粒物致缺血性心脏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颖;程龙献

    空气颗粒物能激发氧化应激、促进炎性因子表达.通过损伤内皮、影响血管舒缩功能和自主神经系统,加剧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液高凝状态,增加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 原子荧光光谱法检测空气颗粒物中铅的研究

    作者:胡寅瑞;常晓歌;龚进国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准确的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检测空气颗粒物中铅的方法研究.方法:在酸性介质中,以铁氰化钾为氧化剂,质量分数为3.5%的硝酸溶液为载流,样品中的铅和还原剂硼氢化钾(KBH4)反应生成铅的挥发性氢化物(PbH4),将氢化物导入电热石英原子化器中,检测其荧光强度.结果:铅在0.00~10.0 mg/L范围内,其荧光强度值与铅浓度成线性,相关系数r>0.9990,铅的低检出限为0.117 ng/ml,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00%~5.00%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2.1%~105.6%之间.结论:应用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检测空气颗粒物中痕量铅,具有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检出限低、抗干扰性强、简便快速、结果准确的优点,且分析成本低廉,便于基层实验室推广应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