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驱蚊产品大比拼

    作者:蔡书宁

    盘式蚊香盘式蚊香通过燃烧排出驱蚊化学成分以达到驱蚊的目的,其燃烧后产生的烟雾中含有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及环境有可能造成一定危害,尤其是婴幼儿、孕妇、老人以及有哮喘等呼吸疾病的人等,需要格外注意.使用时蚊香好放置在空气流通处,天黑前点蚊香效果佳.电蚊香相比盘式蚊香,电蚊香具有无明烟明火、安全清洁的优点,而且液体蚊香器每日只需开关电源,不必添加或更换,使用简便.但是,电蚊香在使用时要注意药片和加热器的配套使用,由于蚊子也会产生抗药性,所以应该轮流使用不同的驱蚊方法及产品,才能获得较好的驱蚊效果.

  • 雾霾生活:会呼吸的痛

    作者:谭知还

    近日,《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试行)》正式发布实施.今后,当北京市发布空气污染“预警一级(红色)”,即预测未来持续三天出现严重污染时,将实施机动车单双号限行,中小学、幼儿园停课,有关企业停产等措施.该预案的发布,再一次引发了人们对雾霾天气的广泛关注.随着天气逐渐寒冷,北京、天津、哈尔滨、石家庄、上海等城市被雾霾笼罩的天气明显增多.不管是雾还是霾,都夹杂着各种空气污染物,其中颗粒物为引人注意.目前,颗粒物是我国90%以上城市的首要大气污染物.相比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与空气污染的健康危害有更强的相关性.

  • 2012-2014年南昌市公共场所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状况分析

    作者:邓志强;赖肖;谢许情;陈应平;章英

    目的 了解南昌市公共场所室内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现状,分析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规律,为改善公共场所室内空气质量、降低可吸入颗粒物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GB/T 17220-1998)的规定,对公共场所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温度和相对湿度进行现场监测,结果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864个监测点结果中,质量浓度平均值存在年度差异、季度差异和行业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温度与可吸入颗粒物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公共场所应加强通风换气和空调管理,注意过滤网及时规范清洗,同时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公共场所环境空气质量的监管,更加积极地防治公共场所室内环境污染.

  • 室内空气可吸入颗粒物粒径的楼层分布初探

    作者:周晶;赵倩;张旭;陈美娟

    目的 研究随楼层增高室内空气可吸入颗粒物的粒径分布变化趋势.方法 对竣工后使用3-6年的10层以上的宾馆和居民住宅内的室内积尘进行采样,按楼层的递增分组为< 10、10 ~ 14、15 ~ 19、20 ~ 29和30以上楼层;用滤膜溶解涂片显微镜计数法测定颗粒物粒径为<1、1、2、5和10 μm的分布构成比,做统计学概率分布的偏斜度分析.结果 随楼层增高颗粒物分布构成由左偏分布转为右偏分布,粒径变小呈对数趋势r=0.955 7.经相关性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楼层的增高室内可吸入颗粒物的组成有粒径变小的趋势.室内空气可吸入颗粒物楼层分布趋势的研究,对于人们正确认识可吸入颗粒物的健康风险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2004-2009年德阳市公共场所室内可吸人颗粒物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刘明兴;赖亚林;成朝强

    目的 为了解德阳市公共场所室内可吸入颗粒物(以下简称PM10)污染状况,摸清污染规律,为改善公共场所室内空气质量、降低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4年1月1日- 2009年12月31日,每年随机抽取德阳市区大、中、小型公共场所经营单位,按照《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 GB/T 17220 - 1998)的规定,在经营期间一次性监测室内空气中PM10浓度.结果 对2 160户公共场所经营单位,监测室内空气中PM10浓度指标4 157个,浓度平均值存在年度差异,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浓度平均值有季节性差异,以冬季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浓度平均值不同行业有差异,文化娱乐业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揭示公共场所室内PM10污染情况,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改善空气质量,对整个人群卫生防病具有深远的意义.

  • 深圳市城区居民室内空气污染现状调查

    作者:张振;刘国红;彭朝琼;余淑苑;严宙宁;黄广文;李胜浓;黄盈盈

    目的 了解深圳市城区居民室内污染现状.方法 于2008年12月对南山区28套住宅厨房、客厅、卧室空气中甲醛(HCHO)、二氧化碳(CO2)、可吸入颗粒物(PM10)、苯系物(苯、甲苯、二甲苯)浓度进行检测,同时调查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28户家庭室内苯系物的平均浓度均<0.05 mg/m3,HCHO、CO2、PM1o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025 mg/m3、0.077%、0.258 mg/m3;苯系物、HCHO、CO2浓度低于《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T 18883 - 2002)的标准值,PM10平均浓度超标66.7%.厨房、客厅和卧室污染物浓度总体分布差异,以及温度、吸烟对污染物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室内相对湿度与PM10浓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深圳市城区居民室内PM10污染相对严重,高湿度环境可能会使其浓度升高.

  • 成都市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现状分析

    作者:刘斌;马晓军;杜慧兰;高绪芳;宋华

    目的 了解成都市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送风中可吸入颗粒物( PM10)污染现状,分析主要影响因素,探讨改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PM10污染状况的办法.方法 对40家使用集中空调场所进行现场调查,检测通风系统送风中的PM10浓度.结果 40家场所中有9家合格,合格率为22%,集中空调经过清洗的场所PM10浓度比未经过清洗的场所低(t=4.528,P=0.001),但集中空调清洗和未清洗场所的合格率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x2=2.634,P=0.105).结论 集中空调管道内的清洁状况仅是送风中PM10的一项影响因素;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送风中PM10浓度受外部环境影响很大,要改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PM10污染状况,集中空调使用单位应在新风口位置和集中空调设施做一些改进.

  • 可吸入颗粒物(PM10)不同组分健康效应及其毒性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顾双;贾玉巧

    可吸入颗粒物(PM10)污染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大气污染问题.由于其体积小、质轻,可随呼吸运动进入人体,对健康造成危害.根据大量的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及毒理学试验,PM10的毒性与其组分密切相关.本文对PM 10不同组分的健康效应及其毒性机制做简要综述.

  • 宣威肺癌高发区室内PM_(10)的生物活性研究

    作者:周林;邵龙义;宋晓焱;刘君霞

    目的 研究宣威肺癌高发地区室内可吸入颗粒物(PM_(10))的生物活性.方法 采集宣威肺癌高发区虎头村和肺癌低发区宁家湾村冬季室内可吸入颗粒物样品,采用质粒DNA评价法(Plasmid DNA assay)评价PM_(10)的生物活性,并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对PM_(10)的微量元素进行分析.结果 虎头村室内PM_(10)的生物活性高于对照组宁家湾村,结合微量元素分析发现,虎头村PM_(10)的TD_(20)值与锌(Zn)、铅(Pb)、镉(Cd)、砷(As)等水溶性微量元素的含量具有一定相关性,其中金属元素Zn和Pb与生物活性的相关性较其他元素强.结论 在本试验条件下,水溶性过渡金属Zn、Pb等可能是导致虎头村室内PM_(10)具有较高生物活性的重要因素.

  • 内蒙古扬沙天气与人群健康效应关系的初步研究

    作者:刘英;李保东;彭瑞玲;王素华;张翼翔;王黎园;潘小川

    目的初步研究扬沙天气对人群可能造成的急性健康危害.方法根据整群抽样的原则选取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昆区2所小学校的3~5年级的1362名儿童及2618名成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访研究的方法,在2004年3月~4月扬沙天气发生期间进行健康状况问卷调查,同期的SO2、NO2、CO、PM10的浓度由包头市环保局提供.问卷项目主要包括:人群一般情况;环境暴露情况:咳嗽咳痰等呼吸系统自觉症状及急性呼吸道刺激症状,医院就诊情况,心情是否焦虑或压抑等.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统计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大气PM10的浓度在扬沙发生当天明显升高,扬沙过后随之下降;人群以呼吸系统为主的自觉症状发生率在扬沙发生当天明显升高,扬沙过后开始下降,这些症状包括咳嗽、咳痰、胸闷气短、咽干口苦、眼睛干涩、流鼻涕、流泪、打喷嚏等,还包括焦虑或压抑的感觉以及医院就诊率(均P<0.01);大气PM10的浓度和人群咳嗽症状以及急性刺激症状的发生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扬沙天气造成大气PM10的浓度明显升高,对暴露人群可造成急性呼吸系统健康危害.其带来的空气污染加剧和人群呼吸系统自觉症状等发生率的升高主要为短期急性效应.

  • 中国三城市臭氧对大气颗粒物与日死亡率关系的效应修饰作用

    作者:吴敏敏;陈仁杰;阚海东;宋伟民

    目的 探讨臭氧(O3)是否对可吸入颗粒物(PM10)与居民日死亡率的关系存在效应修饰作用.方法 收集北京、上海和苏州三城市2001-2008年每日居民死亡、大气污染和气象数据.按每日O3的污染水平,在各城市将O3的浓度分为低(≤第5百分位数)、中(第5到95百分位数)、高(>第95百分位数)三层.在各层运用时间序列方法中的广义相加模型定量分析PM10与日死亡率的关系.采用Meta分析中的随机效应合并各层的PM10效应.结果 北京、上海和苏州地区PM 10所导致的每日非意外、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均随着O3浓度的上升而增加.经Meta分析合并得到,当O3水平为“低”时,当日和前一日平均(lag 01) PM10浓度每升高10 μg/m3,每日非意外死亡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分别降低0.47%(95% CI-0.74%~1.67%)、0.36%(95%CI-0.59%~ 1.31%)和0.69%(95%CI-0.52%~ 1.90%);当O3水平为“中”时,分别升高0.45% (95% CI0.26% ~0.63%)、0.16% (95%CI-2.26%~ 1.95%)和0.57% (95% CI0.13% ~1.02%);当O3水平为“高”时,分别升高0.82% (95% CI0.24% ~ 1.39%)、0.37%(95% CIO.07%~0.66%)和1.13%(95% CI-0.67% ~2.92%).结论 北京、上海和苏州三个城市中O3浓度升高可促进PM10对日死亡率的影响.

  • 深圳市大气PM10浓度对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的影响

    作者:彭朝琼;余淑苑;张振;刘国红;何龙;廖湘庆;张玲;吴辉;吴永胜

    目的 探讨大气PM10对医院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广义相加Poisson回归模型的时间序列分析,在控制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气象和环境因素等的影响后,对深圳市2008年大气PM10日均浓度与同期某医院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的关系进行定量回归分析,同时考虑滞后效应.结果 当日大气PM10浓度与当日门诊量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P>0.05).PM10滞后效应以滞后5日的健康效应强,每上升10μg/m3,超额危险度为1.113%(95%CI0.613%~1.616%).考虑CO、NO2、SO2等的影响后,除单独引入CO降低PM10效应估计值外,其余均使PM10的健康效应估计值有所升高.结论 深圳市大气PM10污染与医院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存在正相关.

  • 空气净化器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文静;朱磊;陈以国

    对市场上普遍应用的市内空气净化器的种类,及其优缺点进行了概述,对净化器的未来研究热点进行了展望.

  • 新型空调卧铺列车车厢内微小气候及空气离子状况调查

    作者:戈鹤山

    对全封闭型新型空调直达卧铺列车车厢内微小气候的空气离子浓度、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和二氧化碳(CO2)浓度进行了检测,可吸入颗粒物浓度0.18~0.30mg/m3,CO2浓度0.06~0.25%,空气负离子浓度150~310个/cm 3,单极系数1.14~2.07.监测结果表明,按照<公共交通工具卫生标准>(GB 9673-1996)评价,车厢内空气质量尚可;按照以空气离子为依据的<空气质量分级标准>评价,则车厢内空气质量有待提高.作为人员高度密集的封闭空间,列车车厢内空气质量仍有待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改善.

  • 可吸入颗粒物对大鼠心脏交感神经分布的影响及β受体阻滞剂对其的作用

    作者:马建新;李运田;周益锋

    目的 研究可吸入颗粒物对大鼠心脏交感神经分布的影响,明确可吸入颗粒物对心脏自主神经系统是否具有解剖结构的影响及β受体阻滞剂对其的作用.方法 36只SD大鼠,均为雄性,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对照组、普萘洛尔组),每组12只.实验组大鼠按25 mg(1 ml)/kg体重经气管内缓慢注入颗粒物生理盐水悬液染毒,每周染毒2次,连续染毒4周;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颗粒物悬液;普萘洛尔组按25 mg/kg剂量经气管内注入颗粒物生理盐水悬液染毒,同时根据体重及饮水量调整普萘洛尔的用量.3组大鼠于末次染毒后次日处死,开胸剪取心脏,留取双侧心耳、双心室侧壁及室间隔中部,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H(tyrosine hydroxylase,酪氨酸羟化酶)染色阳性的交感神经纤维,其密度等于单位面积的神经数目除以总的测试面积.结果 3组大鼠心耳和右室侧壁部位的交感神经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室间隔和左室侧壁神经分布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普萘洛尔组(P<0.05).结论 可吸入颗粒物具有影响大鼠心脏交感神经分布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室间隔和左室侧壁神经分布的增多,β受体阻滞剂对可吸入颗粒物导致交感神经的重构具有保护作用.

  • 可吸入颗粒物对大鼠心脏交感神经分布的影响

    作者:马建新;李运田;周益锋

    目的 研究可吸入颗粒物对大鼠心脏交感神经分布的影响,明确可吸入颗粒物对心脏自主神经系统是否具有解剖结构的影响.方法 24只SD大鼠,均为雄性,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对照组),每组12只.实验组大鼠按25 mg(1 ml)/kg体重经气管内缓慢注入颗粒物生理盐水悬液染毒,每周染毒2次,连续染毒4周;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颗粒物悬液;两组大鼠于末次染毒后次日处死,开胸剪取心脏,留取双侧心耳、双心室侧壁及室间隔中部,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染色阳性的交感神经纤维,其密度等于选区面积的神经纤维数目除以总的测试面积.结果 两组大鼠心耳和右室侧壁部位的交感神经分布无明显差异;实验组室间隔和左室侧壁神经分布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可吸入颗粒物具有影响大鼠心脏交感神经分布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室间隔和左室侧壁神经分布的增多.

  • 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研究

    作者:徐东群;张文丽;王焱;张玮;覃今胜

    目的探讨并比较不同来源颗粒物的污染特征.方法选择北京和太原的两个采样点,采用TSP-PM10-PM2.5-2型颗粒物分级采样器并配以玻璃纤维滤膜采集大气颗粒物,测定不同季节不同条件下日常及沙尘暴爆发时气溶胶的质量浓度、粒径分布;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离并测定沙尘暴及日常气溶胶尤其是细颗粒物中的苯并[a]芘,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细颗粒物上铅的浓度.结果太原和北京的PM10分别为0.401 mg/m3和0.226mg/m3,TSP分别为0.551 mg/m3和0.381 mg/m3,均超过我国空气质量二级标准0.15 mg/m3和0.30mg/m3.太原和北京的PM2.5分别为0.275 mg/m3和0.169 mg/m3,均超过美国EPA细颗粒物空气质量标准0.065 mg/m3.沙尘暴期间和非沙尘暴期间北京的PM2.5分别为0.373 mg/m3和0.165 mg/m3;苯并[a]芘浓度分别为1.38 ng/m3和7.7 ng/m3.结论我国北京和太原两城市颗粒物污染严重,沙尘暴爆发时更为严重.

  • 室内空气污染物的监测方法

    作者:李亚栋;李友;应波;谷丽华;王京京

    随着近年来家居装修业的发展,各种建筑材料被广泛应用,室内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现场监测结果表明:室内某些污染物的水平远远大于室外,特别是新居室内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如芳香烃(苯、甲苯、二甲苯等)、酮类、醛类、氨和胺类等等,其浓度足以对人类健康构成危害[1].美国肺癌协会列出了五个首要污染物为香烟烟雾、VOC、甲醛、霉菌灰尘和一氧化碳.WHO认为,室内空气的主要污染物有:可吸入颗粒物,气溶胶,SO2,NOx,CO,CO2,氨,甲醛,VOC,PAHs,尼古丁,丙烯醛,氡,砷,汞和微生物等[2].下面对重点污染物的测定技术进行综述.

  • 净化室内空气减少疾病传播

    作者:刘强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曾光教授介绍,病毒靠吸附在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0.1-0.5μm)上,靠吸收其水分和维生物才能存活.由于室内空气中微粒浓度集中(一般室内空气中每立升气体有≥0.3μm的可吸入微粒30万左右),增加了病毒在空气中的密度,更容易传染像SARS一样的疾病.

  • 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与心脑血管疾病急诊关系的病例交叉研究

    作者:郭玉明;刘利群;陈建民;杨敏娟;Wichmann;潘小川

    目的 探讨北京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污染(PM10)对心腩血管疾病急诊的影响.方法 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心脑血管疾病急诊资料和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大气污染物数据,应用时间分层的病例交叉设计研究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无滞后单向同顾性1:4配对病例交叉研究的效应值(OR值)大,在控制所选PM10当日气温、相对湿度影响的情况下,PM10浓度每提高10μg/m3与心脑血管疾病急诊(ICD-10:I00-I99)、冠心病急诊(ICD-10:120-125)、心律失常急诊(ICD-10:147-149)、心衰急诊(ICD-10:150)和脑血管疾病急诊(ICD-10:160-169)的OR值分别为1.006(95%CI:1.003~1.008)、1.003(95%CI:0.996~1.010)、1.005(95%CI:0.997~1.013)、1.019(95%CI:1.005~1.033)、1.003(95%CI:0.998~1.007),其中PM10与总心脑血管疾病急诊和心衰急诊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气PM10污染物浓度升高可导致总心脑血管疾病急诊和心衰急诊增加.

149 条记录 1/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