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大气污染对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影响的病例交叉研究

    作者:路凤;刘娅;李小娟;董少霞

    目的 探讨短期暴露于大气污染物对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北京市2014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逐日大气污染物浓度、气象监测资料以及某三级综合性医院的呼吸系统疾病门诊资料,应用时间分层的病例交叉设计研究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控制了气象因素的影响后,大气污染对呼吸系统疾病当天门诊量的影响为明显.PM2.5、PM10、NO2、SO2当日浓度每上升10 μg/m3,人群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的OR值分别为1.006 6(95%CI:1.005 8~1.007 5)、1.004 8(95% CI:1.004 1~1.005 6)、1.025 9(95% CI:1.023 7~1.0280)与1.0229(95% CI:1.0198~1.0259).结论 区域内大气污染物浓度的短期升高可能导致医院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的增加.

  • 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对脑血管疾病死亡影响的病例交叉研究

    作者:王旭英;董凤鸣;金明好;潘小川

    目的 分析北京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与暴露人群脑血管疾病死亡的相关性,探索PM10对人群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4-2008年北京市某城区气象因素、大气污染物(PM10、SO2、NO2)水平以及人群脑血管疾病死亡数据,采用双向对称性病例交叉设计和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大气中PM10水平与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结果 调整气象因素(日平均气温和日平均相对湿度)后,单污染物模型PM10的滞后效应不明显.调整SO2、NO2和SO2+NO2后的多污染物模型,PM10对人群脑血管疾病的效应OR值比单污染物模型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分析显示,大气PM10浓度对女性、≥65岁的脑血管疾病和冬季脑血管疾病病例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男性和≥65岁的脑血管疾病病例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调整其他大气污染物和气象因素后,PM10浓度与脑血管疾病死亡呈正相关.PM10浓度升高会导致女性、≥65岁和冬季脑血管疾病死亡增加.

  • 大气颗粒物污染与脑卒中死亡的病例交叉研究

    作者:任艳军;李秀央;陈坤;刘庆敏;项海青;金达丰;陈仁华

    目的 评价大气颗粒物污染对人群脑卒中死亡的急性效应.方法 采用时间分层的病例交叉设计,分析杭州市2002-2004年间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日平均浓度短期增加与人群每日脑卒中死亡的关系,同时分析其他气态污染物(NO2和SO2)的急性健康效应.结果共纳入9906例脑卒中死亡病例,粗死亡率约为83.54/10万.调整气象因素后,3 d内PM10、SO2和NO2日平均浓度每增加10μg/m3,人群脑卒中死亡则分别增加0.56%(95%CI:0.14%~0.99%)、1.62%(95%CI:0.26%~3.01%)和2.07%(95%CI:0.54%~3.62%).多污染物模型中未见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进行缺失值填补后,单污染物模型中均有关联效应,多污染物模型中则无统计学意义的关联.结论大气颗粒物污染以及SO2和NO2污染物浓度短期升高均与脑卒中死亡增加存在一定关联.

  • 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与心脑血管疾病急诊关系的病例交叉研究

    作者:郭玉明;刘利群;陈建民;杨敏娟;Wichmann;潘小川

    目的 探讨北京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污染(PM10)对心腩血管疾病急诊的影响.方法 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心脑血管疾病急诊资料和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大气污染物数据,应用时间分层的病例交叉设计研究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无滞后单向同顾性1:4配对病例交叉研究的效应值(OR值)大,在控制所选PM10当日气温、相对湿度影响的情况下,PM10浓度每提高10μg/m3与心脑血管疾病急诊(ICD-10:I00-I99)、冠心病急诊(ICD-10:120-125)、心律失常急诊(ICD-10:147-149)、心衰急诊(ICD-10:150)和脑血管疾病急诊(ICD-10:160-169)的OR值分别为1.006(95%CI:1.003~1.008)、1.003(95%CI:0.996~1.010)、1.005(95%CI:0.997~1.013)、1.019(95%CI:1.005~1.033)、1.003(95%CI:0.998~1.007),其中PM10与总心脑血管疾病急诊和心衰急诊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气PM10污染物浓度升高可导致总心脑血管疾病急诊和心衰急诊增加.

  • 道路交通伤害的病例交叉研究

    作者:袁萍;文进;邓振华;孔斌;刘宽林;黄思兴

    目的探讨道路交通伤害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交叉研究方法,通过专门设计的问卷对402名驾驶员进行面访,调查内容包括酒后驾驶、发怒水平、焦虑/烦躁、急性困倦状况、车辆故障、疏忽大意、不按规定让行和不按交通标志行驶等.应用1:1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处理方法进行单因素分析,用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的危险因素有:发怒水平高(OAS记分为5~7分)(OR=114.88,95%CI:4.29~3074.86)、不按规定让行(OR=46.96,95%CI:12.74~173.11)、不按交通标志行驶(OR=24.57,95%CI:8.69~69.45)、疏忽大意(OR=14.54,95%CJ:6.85~30.86)、纵向间距不够(OR=14.30,95%CI:3.68~55.60)、感觉/判断错误(OR=14.67,95%CI:4.88~44.10)、车辆故障(OR=8.57,95%CJ:1.38~53.27)和措施不当(OR=8.46,95%CI:2.46~29.14).结论道路交通伤害的危险因素中,机动车驾驶员的不良行为、异常心理状态和驾驶技能等因素不容忽视,对驾驶员开展有针对性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十分必要.

  • 气温日变化与医院高血压急症就诊人次关系的病例交叉研究

    作者:杨韵青;顾玲瑜;花英彬;张倩玉;顾建华;李秀君

    气象因子与高血压及其急症发作关系的研究已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热点之一.本研究旨在利用济南市医院高血压急症急诊人次作为健康终点,采用病例交叉设计初步探讨不同季节气温日变化与高血压急症急诊人次之间的相关关系.1.资料与方法:高血压急症急诊资料源自济南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0月31日急诊科病案记录.高血压急症诊断标准参照文献[1].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济南市常住居民.气象资料来源于国家气象中心公布的同期济南市逐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日平均气温、日平均气压、日平均相对湿度和日平均风速).本研究采用单向回顾性1:1配对病例交叉设计,选择急症发作前1周的气象因素作为对照,探讨各季节气温日变化对滞后0~3d的高血压急症急诊人次的影响.

  • 气温热浪与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关系的病例交叉研究

    作者:刘玲;张金良

    目的 探讨北京市气温热浪(热浪)对当地居民每日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的影响.方法 运用病例交叉设计方法,分析北京市1999年1月1日至2000年6月30日期间热浪对居民每日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的影响,同时研究其对每日急性心肌梗死(AMI)死亡人数的影响.选择死亡发生前第7天作为自身对照,分别计算不同长度的危险期OR值,以高OR值及其对应的危险期来反映热浪过程对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影响的大小、滞后天数及持续时间.结果 研究期间共发生5次热浪.第1次持续9 d,高气温为38.8℃,平均湿度为46.7%,居民每日心血管疾病死亡、脑血管疾病死亡和AMI死亡的OR值分别为1.384(95%CI:1.128~1,697)、1.776(95%CI:1.456~2.167)和1.276(95%CI:0.905~1.799);第2次热浪持续3 d,高气温为36.8℃,平均湿度为61.0%,3种死因每日死亡的OR值分别为1.385(95%CI:0.678~2.826)、1.300(95%CI:0.726~2.329)和2.000(95%CI:0.684~5.851);第3次热浪持续7 d,高气温为41.5℃,平均湿度为58.5%,3种死因每日死亡的OR值分别为2.613(95%CI:2.116~3.228)、2.317(95%CI:1.875~2.863)和3.088(95%CI:2.098~4.546);第4次持续3 d,高气温为39.6℃,平均湿度为31.9%,3种死因每日死亡的OR值分别为1.333(95%CI:0.724~2.457)、2.429(95%CI:1.007~5.856)和3.333(95%CI:0.917~12.112);第5次热浪持续4d,高气温为37.4℃,平均湿度为42.0%,3种死因每日死亡OR值分别为2.333(95%CI:1.187~4.588)、1.727(95%CI:0.822~3.630)和1.800(95%CI:0.603~5.371).结论 (1)热浪对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有影响,且存在滞后效应,滞后期为2~4d,其中AMI死亡的滞后期较短,为0~2d;(2)热浪开始当天日高气温较前一天升温的幅度越大,对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影响的滞后期越短,死亡风险越大,对脑血管疾病死亡影响更大;(3)热浪期间日高气温的波动可以增加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

  • 西安市2013-2015年产妇孕前期和孕早期空气污染物暴露对出生缺陷影响的病例交叉研究

    作者:章琦;相晓妹;宋辉;董敏;张水平;米白冰;王玲玲;张丽;颜虹;党少农

    目的 了解2013-2015年西安市交通相关空气污染物(NO2、PM10、PM25)浓度与人群暴露水平,定量分析和评价孕前期和孕早期交通相关空气污染物暴露与出生缺陷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3-2015年西安市出生缺陷的个案资料,以及对应时期的空气质量数据、气象资料.采用病例交叉设计分析大气污染浓度与出生缺陷的暴露-反应关系.结果 共收集4 235名产妇资料,西安市在研究期间大气NO2日均浓度为60.83 μg/m3,PM10日均浓度为104.94 μtg/m3,PM25日均浓度为103.88 μg/m3,其中PM25浓度高于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国家二级标准限值,且各污染物之间均存在很强的相关性(P<0.01).在控制气象因素的影响下,孕前期和孕早期NO2和PM10高浓度暴露可增加出生缺陷发生的风险(P<0.05).结论 西安市产妇孕前期和孕早期暴露于不良环境可能导致胎儿发生出生缺陷.

  • 特发性室速短期暴露危险因素的病例交叉研究

    作者:王均琴;马宁;高仲阳;魏永越;陈峰

    5%CI∶1.44~3.50).结论 强体力活动、生气、悲伤、激动、感染是IVT的危险因素.病例交叉研究能有效地识别,并揭示其作用强度.

  • 气温变化与心脑血管疾病急诊关系的病例交叉研究

    作者:郭玉明;王佳佳;李国星;郑亚安;Wichmann HE;潘小川

    目的 探讨北京市日平均气温与心脑血管疾病急诊(ICD-10:I00~I99)的关系,研究气温变化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方法 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心脑血管疾病急诊资料、北京市气象资料和北京市大气污染物数据,应用时间分层的病例交叉设计研究方法分析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2月)日平均气温与心脑血管疾病急诊的关系.结果 在控制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及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影响的情况下,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当日平均气温对心脑血管疾病急诊的影响大,平均气温每升高1℃与心脑血管疾病急诊的OR值分别为1.282(95%CI:1.250 ~1.315)、1.027(95% CI:1.001~1.055)、0.661(95% CI:0.637~0.687)、0.960(95%CI:0.937~0.984),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同时调整相对湿度、风速、大气压强的影响时,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平均气温与心脑血管疾病急诊的OR值分别为1.423(95%CI:1.377~1.471)、1.082(95%CI:1.041~1.124)、0.633(95%CI:0.607~0.660)、0.971(95%CI:0.944~1.000).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春季、夏季日平均气温升高可以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急诊人次增加,说明春夏季气温升高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是危险因素,应注意防暑;秋季、冬季气温升高可以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急诊减少,说明秋冬季气温升高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是保护性因素,应注意保暖.

  • 大气污染与脑出血急性发作关系的病例交叉研究

    作者:叶瑜;李秀央;陈坤;刘庆敏;项海青

    目的 探讨大气污染与脑出血急性发作的关系.方法 应用时间分层病例交叉设计,分析杭州市2002-2004年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和二氧化氮(NO2)与脑出血急性发作的关系.结果 在调整了气象因素后,不同时间段大气污染对脑出血急性发作的滞后期及OR值均不同.AOD每增加1个单位,上半年(滞后2 d)OR=1.727(95%CI:1.103~2.703),春季(滞后2 d)OR=2.412(95%CI:1.230~4.733),其他时间段OR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SO2每增加10μg/m3,全年(滞后2d)OR=1.119(95%CI:1.019~1.229),上半年(滞后2d)OR=1.230(95%CI:1.092~1.386),春季(滞后2 d)OR=1.254(95%CI:1.076~1.460),其他时间段OR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NO2每增加10μg/m3,上半年(滞后2 d)OR=0.841(95%CI:0.734~0.964).其他时间段OR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PM10各时间段OR值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杭州市大气污染对脑出血急性发作存在影响,尤其是上半年和春季.

  • 急性心血管疾病发病与气象因素关系的研究

    作者:崔甍甍;于鲁明;张进军;张德山;王晓燕

    目的 探讨气象因素与急性心血管疾病发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6-2010年北京120急救出诊的心血管疾病数据,以及北京市专业气象台提供的同期气象资料,运用时间分层的病例交叉设计,分析不同季节气象因素对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影响.结果 四季日均心血管疾病发病例数分别为5.61、4.55、5.05、6.03例.气温在春、秋季与疾病发病呈非线性变化;气压在冬季与疾病发病呈负相关;相对湿度在春、夏、秋季与疾病发病呈正相关;风速在春、夏季与疾病发病呈正相关,秋、冬季呈负相关.结论 急性心血管疾病发病冬春季高于夏秋季,不同季节心血管疾病发病例数与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风速等气象因素相关性存在差异,气象因素对疾病发病影响存在一定滞后性.

  • PM2.5与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性效应关系研究

    作者:陈军;王万虹;张志勇;张荣林;程勇;程春齐

    目的 分析区域内大气细颗粒物(PM2.5,颗粒物直径≤2.5 μm)浓度与暴露人群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相关性,探索PM2.5对AMI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4年宿迁市市区大气污染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颗粒物直径≤10 μm)、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臭氧(O3)水平以及人群AMI数据,采用双向对称性病例交叉设计和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大气颗粒物PM2.5水平与AMI的关系,即选取AMI发生前1周和发生后1周作为对照期,以AMI发生当天(24 h内)为病例期;采用滞后模型分别观察大气PM2.5当天(1ag0)以及滞后1~5 d(1ag1~lag5)对居民发生AMI的影响.结果 1675例AMI,其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633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1042例;PM2.5影响区域人群AMI和NSTEMI发生的急性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PM2.5每增加10 μg/m3发生STEMI的风险增加1.09倍(OR=1.09,95%CI:1.01~1.14,P<0.05),这一影响存在2 d的滞后期;多污染物模型分析显示PM2.5+PM10和PM2.5+SO2模型PM2.5浓度水平每升高10 μg/m3发生STEMI的OR值分别为1.07(95%CI:1.01~1.14,P<0.05)和1.05(95%CI:1.00~1.11,P<0.05).发生STEMI的风险在寒冷季节高于温暖季节(OR=1.14,95%CI:1.03~1.21,P<0.05),在性别、年龄、吸烟史及合并疾病中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短期PM2.5暴露增加了发生STEMI的风险,在寒冷季节效应更加显著,PM2.5对AMI的影响不容忽视.

  • 病例交叉研究在急性不良事件调查中的应用

    作者:杨兴华;詹思延

    Maclure于1991年提出的病例交叉研究是一种评估短暂效应所致罕见急性事件发生危险的方法.该研究方法的特点为:仅需患者的资料;对照为患者自身;患者的混杂变量(如性别)易控制;可避免对照组选择偏倚.病例交叉研究适于有如下特征的因果关系的评价:个体暴露不时变化;疾病发生突然、潜伏期短暂;诱导期短暂.病例交叉研究现已用于多种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评估,例如:疫苗的安全、药物性皮肤反应、药物暴露与不良后果,以及应用违禁药的风险等.病例交叉研究值得应用于急性不良事件的调查研究.

  • 大气PM10污染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病例交叉研究

    作者:吴俊;周连;徐斌;汪庆庆;丁震;陈晓东;张恒东;徐东群;徐燕

    目的 探讨南京市大气颗粒物(PM10)污染对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1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南京市死因资料、大气污染物数据及相关气象资料,应用时间分层的病例交叉设计研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在控制当日气温、相对湿度的影响后,PM10日均浓度每增加10 μg/m3,滞后2d的总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发生的OR值为1.013(95%CI:1.005~1.021);模型中加入SO2后,PM10日均浓度每增加10 μg/m3,滞后2d的总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OR值为1.004(95%CI:1.001~1.007),关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区域内PM10浓度升高可能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危险增加.

  • 长沙市大气污染物与脑卒中急诊关系的病例交叉研究

    作者:周玉庆;袁洪;黄志军;蒋智升;段艺珠;唐晓鸿

    目的 探讨长沙市大气污染物日均浓度与脑卒中急诊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8-2009年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每日脑出血和脑梗死急诊数据,及长沙市同期大气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相关气象数据,采用季节分层的单向回顾性1:4配对病例交叉设计建立单污染物和多污染物模型并进行分析.结果 在调整气象因素(气温和相对湿度)的单污染物滞后模型中,秋季SO2、NO2、PM10日均浓度每增加10 μg/m3,滞后0~3 d的脑出血与脑梗死OR值均大于1,且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污染物模型中,控制PM10+NO2后秋季SO2浓度每增加10 μg/m3时,脑梗死急诊的OR值(95%CI)为1.446(1.130~1.850);控制PM 10+SO2后秋季NO2浓度每增加10 μg/m3时,脑出血急诊的OR值(95%CI)为1.615(1.131~2.305);控制其他污染物后冬季NO2、PM10浓度每增加10 μμg/m3,脑出血急诊的OR值(95%CI)分别为1.325(1.019~1.724)和1.117(1.024~1.218),关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沙市秋季SO2、NO2、PM10浓度与脑出血和脑梗死急诊均呈正向关联,其中SO2对脑梗死急诊影响更明显,NO2对脑出血急诊影响更明显;冬季NO2、PM10浓度与脑出血急诊亦呈正向关联.

  • 银川市大气污染对出生缺陷影响的病例交叉研究

    作者:张亚娟;刘晓玲;于静;王培成;刘秀英;德小明;李丽萍;李宏辉;潘小川

    目的 了解银川市2013-2014年大气污染物浓度与人群暴露水平,定量分析和评价该市大气污染物与出生缺陷的暴露-反应关系及其关键窗口期.方法 收集银川市2013年10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出生缺陷个案资料,以及该市2013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空气质量数据、气象资料.采用病例交叉设计分析大气污染物浓度与出生缺陷的暴露-反应关系.结果 研究期间银川市大气PM2.5年均浓度为51 μg/m3,PM10年均浓度为114 μg/m3,SO2年平均浓度为73 μg/m3,NO2年平均浓度为43 μg/m3,均高于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国家二级标准限值.在控制气象因素的影响下,妊娠后前3个月大气PM2.5、PM10、SO2浓度每升高10μg/m3,可能会增加出生缺陷的发生风险,OR(95%CI)分别为1.017(1.013~1.022),1.011(1.009~1.014),1.002(1.001~1.003);分娩前第1个月NO2、CO浓度每升高10 μg/m3可能会增加出生缺陷的风险,OR(95%CI)分别为1.003(1.001~1.006),1.106(1.018~1.202);分娩前第2个月NO2每升高10 μg/m3可能会增加出生缺陷的风险,OR(95%CI)为1.008(1.005~1.011);分娩前3个月大气PM2.5、PM10、NO2、CO浓度每升高10 μg/m3可能会增加出生缺陷的风险,OR(95%CI)分别为1.008(1.005~1.011),1.013(1.010~1.015),1.012(1.009~1.015),1.208(1.106~1.320),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川市大气污染较重,妊娠早期是PM2.5、PM10、SO2对出生缺陷影响的关键窗口期,妊娠晚期是NO2、CO对出生缺陷影响的关键窗口期.

  • 长沙市气温变化与急性脑血管疾病急诊关系的病例交叉研究

    作者:周玉庆;袁洪;黄志军;邓启红;路婵;唐晓鸿

    目的 探讨长沙市日均气温变化与急性脑血管疾病急诊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8-2009年长沙市每日急性脑血管疾病急诊数据及相关气象和大气污染数据,运用季节分层的病例交叉设计分析不同季节日均气温变化对总急性脑血管疾病及主要亚型[脑出血、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影响.结果 同时控制相对湿度、气压和风速的多气象因素模型分析显示,春季日均气温每升高1℃,脑出血、脑梗死、TIA和总急性脑血管疾病急诊的OR值分别为1.278 (95%CI:1.045~ 1.563)、1.223(95%CI:1.056~1.416)、1.318(95%CI:1.099~1.581)和1.239(95%CI:1.085~1.414),关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夏季日均气温每升高1℃,脑梗死和总急性脑血管疾病急诊的OR值为1.201 (95%CI:1.006~1.434)和1.179(95%CI:1.002~1.387),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和TIA急诊的OR值大于1,但关联无统计学意义;秋季日均气温每升高1℃,脑出血、脑梗死、TIA和总急性脑血管疾病急诊的OR值分别为0.803 (95%CI:0.683~0.944)、0.765(95%CI:0.664~0.882)、0.794(95%CI:0.671~0.940)和0.792(95%CI:0.699~0.898),关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冬季日均气温变化与上述疾病的发病关联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长沙地区春季气温升高是脑出血、脑梗死、TIA和总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夏季气温升高是脑梗死和总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秋季气温下降是脑出血、脑梗死、TIA和总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 北京市H区日平均气温与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病例交叉研究

    作者:陶辉;童建勇;沈艳辉;潘小川

    目的 探讨北京市日平均气温对呼吸系统疾病死亡(J00-J99)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4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北京市H区人群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数据和城八区气象及大气污染物数据,采用单向回顾的病例交叉设计,用温度分层(<15℃,15~25℃,>25℃)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在控制大气污染物SO2、NO2、PM10及其他气象因素(相对湿度、气压、风速)的条件下,在15~25℃区间和大于25℃时,日平均气温每升高1℃,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发生的风险分别增加7.3%(OR=1.073,95%CI:1.002~1.149)和25.7%(OR=1.257,95%CI:1.115~1.416),关联有统计学意义;<15℃时,日平均气温与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数关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本研究地区,日平均气温>15℃时,日平均气温升高可能是呼吸系统死亡增加的危险因素,且在>25℃时气温升高对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影响更加明显.

  • 2004-2006年北京夏季低气温对心脑血管疾病急诊数的影响

    作者:李国星;郭玉明;王佳佳;潘小川

    目的 探讨北京市夏季低气温对心脑血管疾病(ICD10:100~199)急诊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4-2006年北京大学某医院急诊科心脑血管疾病急诊资料、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大气污染物数据和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的气象资料,应用时间分层的病例交叉设计研究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在控制大气污染物SO_2、NO_2、可吸入颗粒物(PM10)影响的情况下,无滞后夏季低气温对心脑血管疾病总急诊、冠心病急诊、心律失常急诊、心衰急诊和脑血管疾病急诊的影响大,气温每升高1℃,OR值分别为1.039(95%CI:1.008~1.071),1.077(95%CI:0.987~1.174),1.037(95%CI:0.963~1.116).1.103(95%CI:0.909~1.339)和 1.030(95%CI:0.985~1.077),其中低气温与总心脑血管疾病急诊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多因素模型中,考虑到相对湿度因素时,气温每升高1℃对冠心病急诊和脑血管病急诊的OR值分别为1.095(95%CI:1.001~1.075)和1.050(95%CI:1.002~1.100),关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夏季低气温升高可以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总急诊增加,同时相对湿度可能与气温有协同作用,可导致冠心病急诊,脑血管病急诊增加.

42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