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道路伤害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刘改芬;韩松;梁多宏;王凤芝;史新竹;于舰;乌正赉

    目的探讨道路伤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于2001年11月至2002年8月收集沈阳市皇姑区发生机动车交通事故的事故组驾驶员406例,并同期在皇姑区内于随机时间、随机地点调查道路上正常行驶的对照组驾驶员438名.采用统一问卷、面询方法,调查内容包括驾驶员的一般情况,连续驾驶时间,事故/调查前睡眠状况,急、慢性困倦程度(采用Stanford和Epworth困倦量表测量),饮酒,吸烟,驾驶安全态度和行为,车速,车辆状况等.结果处于慢性困倦状态的驾驶员发生事故的危险性是非困倦状态驾驶员的1.98倍(OR=1.98,95%CI:1.26~3.12),事故组驾驶员的困倦程度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OR=2.38,95%CI:0.89~6.31).夜班或倒班发生事故的危险是常白班的2.09倍(OR=2.09,95%CI:1.48~2.94),酒后驾车发生事故的危险性是非酒后驾车的3.59倍(OR=3.59,95%CI:1.13~11.39),无人约束时会违章的驾驶员发生事故的危险性是不违章驾驶员的1.73倍(OR=1.73,95%CI:1.22~2.46).结论慢性困倦、夜班或倒班、酒后驾车、违章等是道路伤害的危险因素,急性困倦可能是道路伤害的一个潜在危险因素.

  • 阳泉市道路伤害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王志诚

    阳泉市为煤炭重工业基地,随着道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机动车辆不断地增加,货流量和客流量日趋增长,亦为道路交通的安全带来隐患,如道路狭窄,交通设施不健全,加之人们的交通安全法制意识淡薄等诸多因素,增加了人们被伤害的机会,造成人身伤残和死亡.为此,对道路伤害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 行远自迩,开展伤害三级预防工作

    作者:王声湧

    我国的伤害研究和防治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头角崭现,已经锋芒初露.在伤害死因监测、青少年伤害干预、道路伤害流行病学研究、运动伤害的防治和院前急救等方面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个以政府支持,高校牵头的伤害防治和研究正在全国各地蔚然兴起.

  • 1990年与2013年中国人群道路伤害疾病负担分析

    作者:汪媛;叶鹏鹏;金叶;耳玉亮;邓晓;高欣;纪翠蓉;杨柳;王薇;段蕾蕾;王临虹

    目的 了解我国道路伤害流行状况.方法 利用2013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采用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和伤残损失寿命年(YLD)等疾病负担指标,对我国1990年与2013年间道路伤害疾病负担变化情况进行描述.结果 2013年我国因道路伤害死亡313 676人,死亡率、DALY率、YLL率、YLD率分别为22.52/10万、1 076.54/10万、971.21/10万和105.34/10万.男性道路伤害死亡率、YLL率和YLD率均高于女性;行人的道路伤害死亡率、YLL率和YLD率均高于其他类型道路使用者;15 ~ 49岁人群道路伤害疾病负担高于其他年龄组.与1990年相比,2013年我国人群道路伤害死亡率升高了0.54/10万,男性道路伤害死亡率升高了2.34/10万,行人死亡率升高了0.81/10万;我国人群道路伤害DALY率、YLL率和YLD率分别降低了164.21/10万、115.06/10万和49.06/10万.结论 过去20年,我国道路伤害防控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道路伤害疾病负担总体呈下降趋势.男性、青壮年、行人是未来我国道路伤害防控工作需要关注的重点人群.

  • 我国道路伤害与交通环境因素关系的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池桂波;王声湧;刘润幸

    目的 探讨交通环境因素对道路伤害的影响,为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法分析我国1951~1998年机动车数量、公路运输量和公路里程数等因素与人身安全的关系.结果 人身安全与机动车数量、公路货运量、公路客运量和有路面公路里程数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是0.871 4、0.969 1、0.961 1、0.951 0,P=0.000 5),即道路伤害死亡率(/10万)随着机动车数量、公路货运量、公路客运量和有路面公路里程数增加而升高,人身安全水平降低;采用逐步筛选法将各交通环境因素引入方程,并利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法以克服各因素间的多重共线性,其中机动车数量、公路客运量和有路面公路里程数进入回归方程(Y=-3.719 7+1.49E-03X1+5.2E-06X3+6.19E-02X4).结论 机动车数量、公路客运量和有路面公路里程数的增加是导致人身安全水平降低的主因,影响强度因素依次为有路面公路里程数、公路客运量、机动车数量.通过改善交通环境,加强交通安全管理和提高居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可以减少道路伤害的发生.

  • 摩托车驾驶员道路伤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剑;杨莉;梁冰;石玉文

    目的 探讨广西南宁市摩托车驾驶员道路伤害发生的特点、原因和环境、行为等危险因素,为预防控制本地区摩托车道路伤害提出可行性意见.方法 采用配对设计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事故组为2006年1月~2007年1月发生在南宁市青秀区一、二、三级道路上,符合道路交通事故判断标准中一类(或以上)条件的摩托车驾驶员350名,对照组为同期在同地区以随机时间、随机地点方式调查道路上正常行驶的摩托车驾驶员350名.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与摩托车道路伤害有关的因素有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平均每天驾驶时间、累计驾驶时间、驾驶前服感冒药等19个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有:文化程度(OR=1.619.95%CI=1.154~2.272),累计驾驶时间(OR=4.874.95%CI=3.019~7.868),驾驶过程使用手机(OR=2.109,95%CI=1.128~3.944),驾驶执照(OR=4.099,95%CI=1.856~9.054),驾龄(OR=2.307,95%CI=1.358~3.920),,既往超速史(OR=1.834,95%CI=1.300~2.585),既往闯红灯史(OR=1.729,95%CI=1.233~2.423).结果 摩托车道路交通伤害的危险因素中,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驾驶技能和驾驶员的不良行为等因素不容忽视,对驾驶员开展有针对性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十分必要.

  • 南通市居民不安全驾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许滋宁;季天玲

    目的 了解南通市居民不安全驾驶行为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安全驾驶意识和行为,制定道路交通安全防控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对南通市>15岁常住人口进行调查,了解其过去半年内机动车驾驶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南通市居民酒后驾驶率为1.4%,不使用安全带/头盔驾驶率为16.0%,不安全驾驶率为16.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饮酒频率高(OR=1.874)是酒后驾驶的危险因素,认为少量饮酒对驾车有影响的态度(OR=0.230)是酒后驾驶的保护因素.男性(OR=2.608)、人均年收入越高(OR=1.244)、总行车里程越长(OR=1.223)、饮酒频率高(OR=1.800)是不使用安全带/头盔驾驶的危险因素;男性(OR=2.579)、人均年收入越高(OR=1.239)、总行车里程越长(OR=1.216)、饮酒频率高(OR=1.771)是不安全驾驶的危险因素.结论 南通市居民不安全驾驶行为较普遍,应加大力度进行监管.

  • 1369例颅脑交通伤临床及流行病学特点

    作者:李粉根;丁绪元;王树林;李开喜;曹如基;孙龙翔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和机动车数量的急剧增加 ,道路交通事故及其所造成的伤亡不断增多,道路伤害已成为我国城市居民和青年人群的首位伤害死因.现就1996 ~2001年姜堰市境内发生的颅脑交通伤的临床及其流行病学特点分析讨论如下.

  • 南宁市摩托车驾驶员安全意识行为的调查研究

    作者:陈世艺;陈海滨;阮晓冰;黄东;王剑;杨莉;郑艳燕

    目的:通过调查南宁市摩托车驾驶员的一般情况、头盔佩戴率,违章、违规等情况,了解南宁市摩托车驾驶员安全意识行为现状,为预防和控制摩托车交通事故提供正确的对策.方法:在南宁市青秀区辖区内一、二、三级道路上,以250 m为一个单位划分为305个单位,进行编号,按简单随机方法抽取35个调查地点,每一个调查地点配以简单随机选择的星期及时间段,每1 h为一个抽样单位对调查点的摩托车驾驶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次共调查383位驾驶员,有364位驾驶员每次都佩戴头盔,佩戴率为95.04%;有119人曾酒后驾驶,占31.07%,有136人曾超速行驶,占35.51%;有190人曾闯过红灯,占49.61%;有89人在驾驶过程中使用手机,占23.24%.结论:摩托车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较淡薄,应加强对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强化驾驶员的交通意识.

  • 事故驾驶员的心理特征研究现状

    作者:沈世琴;张婵;康元艺;姜雅菁

    道路伤害已成为对人类生命安全威胁大的第一公害,被称为永不休止的战争[1].据统计,我国在道路伤亡人数和伤亡率上都居世界各国之首[2],不但严重危害居民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而且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疾病负担.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交通事故的成因进行了大量分析,发现交通事故与人、车辆、道路和环境等多因素有关,其中驾驶员人为因素引起的事故占总事故的84.25%[3].人为因素进一步研究发现事故驾驶员往往具有一定潜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使其比别的驾驶员更容易发生事故[4].然而,驾驶员的哪些心理特征与事故之间存在着关系目前尚不明确.笔者从事故驾驶员的认知能力、情绪状态以及人格特征三个方面综述驾驶员的心理特征与交通事故之间的关系,以期为驾驶员的甄选和心理训练以及交通事故的控制研究提供借鉴.

  • 安徽省1993~2002年道路伤害流行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贾尚春;谢建嵘

    目的探讨我省道路伤害的特征、流行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为控制道路伤害提供依据.方法分析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和安徽省统计年鉴有关数据库资料,评价近10年来安徽省城市机动化程度、交通安全水平和人身安全水平.结果2002年安徽省道路伤害发生数比1993年增加4.72倍(28 114/4 972),死亡人数增加1.17倍(4 557/2 099).机动化程度1993年为6.68‰,2002年为44.49‰.结论10年来,安徽省道路伤害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道路伤害主要受机动化程度和交通环境的共同影响.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