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机器人辅助胰腺切除术后胰瘘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凌云;詹茜;彭承宏;李宏为;沈柏用

    目的 分析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辅助各种胰腺手术对术后胰瘘发生的影响,以及与传统开腹及腹腔镜辅助下胰腺手术优势的对照分析.方法 对我院自2010年3月至2013年10月完成的机器人辅助胰腺肿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腺中段切除术及胰体尾切除术.并与同期进行的开腹胰腺手术(开腹组)和腹腔镜辅助下胰腺手术(腹腔镜组)患者进行疗效及胰瘘对照分析.结果 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辅助下共有135例,完成手术132例,中转开腹3例.完成机器人辅助系统胰腺手术的患者中,4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平均术手术时间(415.6±114.0) min,术中平均出血(442.0 ±281.9) ml,术中输血11例,术后发生胰瘘8例,平均术后住院时间23.2±11.0天;64例胰体尾切除术平均术手术时间(159.0 ±84.3)min,术中平均出血(221.3 ±290.5)ml,术中输血3例,术后发生胰瘘18例,平均术后住院时间20.0±10.7天;24例胰中段切除术平均术手术时间(192.5 ±52.0)min,术中平均出血(120.0 ±105.8)ml,无术中输血病例,术后发生胰瘘9例,平均术后住院时间(21.2±8.1)天;机器人系统辅助下胰腺手术术后并发症共46例,除4例术后出血、1例吻合口破裂、1例输入袢梗阻以外,其余均经过保守治疗后康复.术后病理示:44例为恶性肿瘤,切缘均阴性;88例为良性肿瘤.与开腹组对比胰瘘发生率明显降低,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减少,住院时间缩短.与以胰体尾切除术为主的腹腔镜组相比,机器人辅助系统优势相对较小.结论 对于可切除的胰腺肿瘤,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可以有效降低胰瘘的发生,减少住院时间及相关并发症.

  • 机器人辅助全胃切除术用于胃癌患者效果观察

    作者:陈志新;卓凡;孙焕奎;徐晨;林华山;李太原;胡家平

    目的 探讨机器人辅助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行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75 例,其中30 例行机器人辅助全胃切除术(机器人组),45例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腹腔镜组).统计两组肿瘤上缘距上切缘的长度、切缘阳性例数、淋巴结清扫数、中转开腹例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术后24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 VAS)法评价两组疼痛程度;统计两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机器人组及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43.9 ±109.2)、(205.6 ±132.6)mL,机器人组术后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均<0.05.两组肿瘤上缘距上切缘长度、切缘阳性例数、淋巴结清扫数、中转开腹例数、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胃癌患者行机器人辅助全胃切除术安全可行;与腹腔镜手术相比,其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

  • 前列腺癌机器人辅助手术的现状与展望

    作者:王国民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是局限性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手术后早期肿瘤控制效果、术后尿控和勃起功能恢复三个方面是该手术面临的重要问题.关于前列腺癌根治性手术发展有3个关键节点,包括1982年Walsh PC首次提出解剖性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1992年Schuessler等完成首例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以及2001年Binder和Kramer首次报道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本文详细介绍了前列腺癌治疗采用机器人辅助手术的应用现状、进展及发展前景.

  • 机器人辅助手术计命器械管理的流程再造

    作者:张圣洁;曹润泽;王珏;刘洋;牛荣;高歌;蒲霞;张征

    目的:优化机器人辅助手术计命器械的管理流程,提高器械的管理质量。方法分析原流程的问题,对机器人辅助手术计命器械的管理流程进行再造,建立流程再造小组,设立《机器人辅助手术器械记录本》,将原来信息系统记录的7个环节增加到10个环节,且在此基础上还要进行人工签名操作,明确职责,有效监督,并对流程再造前后器械质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流程再造后,器械质量明显提高,器械的问题检出率由原来的30.0%下降至6.7%,下降率为23.3%。结论流程再造有利于提高计命器械的管理质量,减少不当损耗,降低器械的问题检出率,是保证计命器械安全、有效的重要管理方法。

  • 机器人辅助手术中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压力体验分析

    作者:张圣洁;王珏;张海洋;刘洋;张丽;高歌;曹润泽;徐梅

    目的:了解机器人辅助手术给手术室专科护士带来的压力,分析压力原因并提出应对建议。方法采用焦点人群座谈会形式,对北京协和医院的9名机器人辅助手术专科护士进行半结构访谈,并对相应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提炼主题。结果被访的手术室专科护士中9名认为压力来源于医生;8名认为来自于机器人系统本身;8名认为来自于手术过程;7名认为压力来自于自身知识储备有限。结论建议加强医护间沟通,为机器人辅助手术专科护士提供更多的学习空间与培训,模拟故障的发生及梳理应急预案等措施,以应对机器人辅助手术给手术室专科护士带来的压力。

  • 机器人辅助手术患者采用人字体位时运用会阴保护器的效果观察

    作者:张圣洁;王珏;牛荣;张海洋;王辉;张捷;马鑫;李鑫;丁鹏勋;高歌

    目的 探讨在机器人辅助手术中运用会阴保护器的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行机器人辅助腹部外科手术的60例患者,按手术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会阴保护器进行保护,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进行保护,比较2组操作所需时间,患者尿管是否受压等.结果 观察组护士操作所需时间较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手术中未出现尿管受压、引流不畅等现象,保护所需费用低于对照组.结论 使用该保护器可以节约术前体位摆放的时间,节约不可计费耗材的使用量,操作简单,易于推广.

  • 2007-2014年国内机器人辅助手术护理论文计量学分析

    作者:张圣洁;王英丽;韩通;徐梅;吴竞雄

    目的:分析机器人辅助手术护理研究工作的现状,揭示我国机器人辅助手术中护理工作的特点、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方法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为数据来源,检索2007年1月—2014年9月收录的有关机器人辅助手术的护理工作相关文献,并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检索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检索到88篇有效文章,分别来自于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分别发表于32种期刊,2011年文献篇数为24篇,为相关文献发表多的年份,从2012年开始文献篇数开始减少。按发表文献数量进行排序,北京、南京、上海居前3位。在所有文献中护理研究及调查仅占9%。结论目前我国发表的关于机器人辅助手术护理工作的相关文献总体停滞不前,主要以护理配合为主,对于该类手术的护理研究等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关于机器人辅助手术患者护理的相关研究和临床调研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与重点。

  • 机器人辅助手术中手术室护士角色与工作转变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圣洁(综述);徐梅(审校)

    机器人辅助手术(robotic-assisted surgery )是计算机辅助下的腔镜手术(computer assisted laparo-scopic surgery),由于本手术使用的设备是带有机械臂并且外形酷似机器人,而被广泛称之为机器人辅助手术。自从使用腹腔镜技术进行手术以来,机器人辅助手术的发展已成为外科技术中大的进步之一[1]。机器人辅助手术因其具有三维视野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远程控制技术等先进科学技术作为基础,因此弥补了腹腔镜手术的不足之处。特别是远程控制机器人的发明与应用,更加发挥了全球医疗资源共享的优势,为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基础。机器人辅助手术的开展,为外科手术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同时,也给手术室护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挑战。护理工作从原有的开腹或腹腔镜的工作模式,转变为机器人工作模式;从原有的与医生配合手术的方式,转变为与医生、机器人配合手术的方式。笔者就机器人辅助手术中手术室护士角色的转变和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转变等内容综述如下。

  • 30例机器人辅助下胰岛素瘤切除术患者的体位安置与安全护理

    作者:张圣洁;王珏;张征;曹润泽;牛荣;徐梅;赵琳

    对30例机器人胰岛素瘤切除术患者设计针对性专科护理方案:术前阶段重视患者的术前评估、预估体位摆放所需用物、体位安置方法;由于此手术对体位的要求较严格,术前对患者固定及保护后,不能在术中进行体位的调整,术中阶段针对不同部位胰岛素瘤患者对体位方面的特殊要求,进行个性化的体位安置,将床摇成头高脚低位,床头抬高30°,并根据瘤体部位进行左右方向的调整。本组6例胰头部胰岛素瘤及7例胰尾部胰岛素瘤的患者,均将手术床向右倾斜15°,其余17例患者未对手术床进行左右方向的调整。术中密切观察体位安全隐患;增强术后随访,与主刀医生沟通,了解术中操作是否方便,是否需要改进体位安置的方法等问题,以提高体位安置的安全性及患者的舒适性。本组30例患者平均体位安置时间为20.8 min,无1例因体位安置不当而造成的皮肤损伤及软组织损伤,未出现术中患者滑落而影响手术的现象,术后随访无不适及并发症的发生。

  • 硬组织外科临床数字技术的发展与集成

    作者:王成焘

    硬组织外科是指与人体骨组织相关的外科领域,包括骨科、整形外科、口腔科及五官科等,这些领域围绕临床手术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数字技术体系,包括计算机辅助术前手术规划,个性化治疗所需置入物的数字制造,实现精准手术的术中导航技术、数字模板技术和机器人辅助手术,实现手术设备与信息集成控制的数字化手术室技术,针对硬组织外科手术的生物力学分析评定技术等,它们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相互有机关联的技术体系,适用于与人体骨组织相关的各类外科手术.从20世纪80年代起,数字技术逐渐进入这一领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和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1-2].近10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更新换代,上述临床数字技术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 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中气腹及Trendelenburg体位对老年患者脑血液回流的影响

    作者:丁玲玲;张宏;米卫东;孙立;张旭;马鑫;李宏召

    目的:观察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中二氧化碳气腹及Trendelenburg体位对老年患者脑氧饱和度及脑血液回流的影响。方法择期行机器人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患者100例,以年龄分组,老年组:65~80岁;中年组:45~64岁,每组50例。全麻插管后,分别于气腹前(T0)、气腹后10 min(T1)、Trendelenberg体位后10 min(T2)、Trendelenberg体位后60 min(T3)、停气腹平卧后10 min(T4)抽取颈静脉球和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观察记录指标:(1)脑氧饱和度;(2)颈静脉球氧饱和度;(3)颈静脉球压力;(4)脑动静脉氧含量差;(5)颈内静脉血糖和乳酸的变化。结果与气腹前(T0)比较,两组患者在T1~T4各时刻脑氧饱和度、颈静脉球氧饱和度、颈静脉球压力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动静脉氧含量差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中年组组比较,老年组在T2、T3时刻脑氧饱和度、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颈静脉球压力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动静脉氧含量差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颈静脉血糖、乳酸含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氧化碳气腹及Trendelenburg体位使老年患者脑血流增加更加明显,但并不引起脑氧代谢改变。

  • 机器人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中过度通气策略对颈静脉球压力和视神经鞘直径的影响

    作者:徐广民;兰志勋;罗瑶

    目的:观察机器人辅助下前列腺癌根治术(RALRP)中过度通气策略对患者颈静脉球压力(JBP)和视神经鞘直径(ONSD)的影响.方法:择期行RALRP患者20例,全身麻醉后过度通气,记录插管后5 min(T0)、Trendelenburg体位后15 min(T1)、建立气腹30、60、90 min(T2、T3、T4)和停气腹平卧后15 min(T5)呼吸末二氧化碳(ET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气道峰压(PIP)、JBP和ONSD的变化.结果:与T0比较,T1~T5时间点JBP升高(P<0.05).过度通气期间T1~T5的ETCO2和PaCO2较T0降低(P<0.05).Trendelenburg体位和气腹建立后,PIP值T1~T4较T0升高(P<0.05),但ONSD在T3~T5各较T1~T2升高(P<0.05).结论:RALRP中采用过度通气,建立气腹及Trendelenburg体位后患者JBP和PIP增高,ONSD逐渐增宽.

  •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泌尿外科的临床应用体会

    作者:沈周俊;王先进;何威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外科手术正经历由传统开放手术到微创手术,再到机器人辅助手术的革命性变化.以智能腹腔镜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Da Vinci surgical system,DVSS)为主的内窥镜型外科手术机器人进一步拓宽了微创外科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IS)的范畴,引领了微创手术的高新技术和前沿水平[1].DVSS在外科领域的广泛应用和发展是当今世界临床医学的里程碑,泌尿外科又是DVSS应用的主要阵地之一,开展范围较广,技术较为成熟.现根据DVSS在国内外的新进展并结合本中心的临床实践,对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泌尿外科中的临床应用作一总结和评述.

  • 机器人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中不同麻醉药物对患者眼内压和眼灌注压的影响

    作者:曾思;徐广民;苏文杰;胡云霞

    目的 观察机器人腹腔镜辅助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手术中不同麻醉药物对患者眼内压和眼灌注压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机器人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全屏吸入组和全屏静脉麻醉组,两组分别采用七氟醚和异丙酚诱导和维持,分别于诱导前(T0)、插管后5min(T1)、Trendelenberg体位建立气腹30min(T2)、Trendelenberg体位建立气腹90min(T3)、停气腹平卧后15min(T4),手术结束60min(T5).观察记录患者眼内压和眼灌注压的变化.结果 分别采用七氟烷或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期间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潮气量(Tidal volume)、呼吸末二氧化碳(End-tidal CO 2)、麻醉深度指数(CSI)无显著差异,在Trendelenberg体位和CO 2气腹建立后七氟烷麻醉组IOP明显高于异丙酚麻醉组(P<0.05),OPP低于异丙酚麻醉(P<0.05).结论 机器人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中采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全身麻醉降低患者IOP的作用优于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复合麻醉.

  • 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术会成为“金标准”

    作者:钟山;沈周俊

    目前,对于 T 1(≤7 cm )期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 ,RCC ),一般均推荐保留肾单位手术(nephron‐sparing surgery , NSS )作为首要治疗手段,其中主要为肾部分切除术(partial nephrecto‐my ,PN ),部分 T2期肿瘤在条件允许时也可采用NSS[1]。PN 包括开放肾部分切除术(open partial nephrectomy ,OPN ),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apa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 ,LPN )和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术(robot‐assisted partial nephrectomy , RA PN )。近5年来,RA PN 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有取代 LPN 和 OPN 的趋势[2]。国内机器人手术也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装备机器数量逐年增加,本文就RA PN在治疗以RCC为主的肾肿瘤方面的相关进展做一概述,并结合本中心临床实践,探讨RA PN是否会成为治疗局限性肾肿瘤的“金标准”?

  • 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会成为金标准吗?

    作者:沈周俊

    微创手术是外科医生的不懈追求,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Da Vinci robotic surgery system ,DVSS )在外科领域的广泛应用和发展是当今世界临床医学发展的里程碑。泌尿外科是DVSS 应用的主要阵地之一,开展范围较广,技术日益成熟。

  • 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不会成为金标准

    作者:张翀宇;沈周俊

    1概述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技术是在传统腹腔镜基础上的革命性突破,这项技术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其三维立体手术视野、机械臂多关节、多自由度活动所带来的高精确度动作和人机分离、远程操控、降低术者疲劳度等优势[1‐2],是传统腹腔镜技术所难以望其项背的。

  • EU: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细胞癌的术后五年评估

    作者:宋文斌

    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PN)目前被公认为是治疗临床分期为T1期肾肿瘤的标准.大量文献报道证实开放的和腹腔镜下的PN具有相同的术后远期疗效.近十年来Da Vinci机器人手术工作平台为泌尿科复杂手术提供了新的手术方式.尽管目前已有多个医学中心报道证明了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RPN)与开放肾部分切除术在热缺血时间、术后并发症、手术切缘阳性率等方面相比无明显差异.

  • 虚拟现实技术在手术方面的应用

    作者:王利;姜红;张兆臣

    虚拟现实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虚拟技术的概念和特征基础上,介绍了其在医学手术中的应用,主要以虚拟内窥镜、机器人辅助手术、虚拟器官等相关辅助手段为依据对我国虚拟手术作了探讨和临床应用的概述.

  • 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控尿情况的双中心疗效分析

    作者:丁强;Stefano Ricciardulli;张旭;李宏召;王保军;杨国强;马鑫;瓦斯里江·瓦哈甫

    目的:对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与意大利San Bassiano医院两中心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LP)后控尿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两院于2012年1月~2013年1月实施RALP并且有完整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的202例患者资料,其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95例,San Bassiano医院107例,对比围手术期资料以及术后控尿恢复情况.结果:202例均手术成功.术前体质指数(BMI)以及D'Amico 风险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27.3±54.9)和(162.5±52.9)min(P<0.001),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11.4±37.7)和(120.2±36.3)ml(P=0.092),术中淋巴清扫分别为63例(66.3%)和53例(49.5%)(P=0.016),性神经保留分别为90例(94.7%)和53例(49.5%)(P<0.001).术后Clavien-Dindo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Grade Ⅱ(3∶3),Grade Ⅲa(0∶1)(P=0.065),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6.5±1.7)和(3.2±1.9)d(P<0.001),拔除尿管时间分别为(10.6±3.1)和(7.8±2.6)d(P<0.001),术后病理分期(P<0.001),病理切缘阳性分别为9例(20.0%)和9例(19.8)(P=0.68),淋巴结阳性分别为3例(4.8%)和3例(5.7%%)(P=0.82).术后3、6和12个月控尿满意率分别为75.8%和75.7%、88.4%和84.1%、90.5%和92.5%(P=0.91).结论:RALP安全可靠,能够精准的处理微细结构,有助于早期恢复尿控率.

42 条记录 2/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