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化学物致迟发型变态反应性皮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作者:董海燕

    迟发型变态反应性皮炎是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一类疾病,由于发病机制不清,防治困难.制备理想的动物模型是研究防治措施的关键环节,常用的模型动物有小鼠、大鼠、豚鼠、猪和犬等.不同动物模型反映疾病发展过程的不同方面,使我们不断加深对该病的认识.但人类与动物之间的种属差异使得模型始终与原型存在距离,根据不同动物的特征,建立同一疾病不同主题的动物模型,用以反映疾病不同侧面和发展阶段也是模型构建的发展趋势之一.

  • 砷致癌动物模型研究现状

    作者:安艳

    人类流行病学资料显示,长期暴露于砷化合物可以导致人类皮肤、肺、膀胱、肝和肾脏的癌症.近来报道指出,砷在小鼠和大鼠的相应器官也可诱发促癌或完全致癌作用,给予p53+/-和K6/ODC转基因小鼠无机砷的甲基化代谢产物二甲基胂酸(DMA)或亚砷酸盐,对转基因小鼠的皮肤或膀胱有一定程度的致癌、联合致癌或促癌作用.由于到目前为止尚无无机砷化合物致癌的动物模型,致使其致癌机制的研究一直滞后,所以大量研究人员致力于野生型和转基因动物的砷致癌动物模型研究,本文就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作者:马思佳

    高尿酸血症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组异质性疾病.近年来,高尿酸血症发病趋势不断升高,构建合理的动物模型是研究高尿酸血症发病机制及防治途径的基础.本文对目前常见的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机制和检测指标进行了综述,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释.

  • 几种高脂血症动物模型的比较

    作者:高莹;李可基;唐世英;肖颖

    为建立更合理而实用的高脂血症动物模型,比较了SD大鼠、Wistar大鼠和金黄地鼠的血清和肝脏脂质对高脂饲料的反应.大鼠高脂饲料配方为1%胆固醇、10%猪油、10%蛋黄粉和79%基础饲料;金黄地鼠高脂饲料配方为0.2%胆固醇、15%猪油和85%基础饲料.结果显示,经过高脂饲料喂养5周后,SD大鼠、Wistar大鼠和金黄地鼠高脂组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分别比对照组高194.4%、86.2%和84.3%(P<0.05),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分别比对照组高76.8%、48.3%和134.8%(P<0.05).提示金黄地鼠是一种良好的高胆固醇血症模型,而SD大鼠可能是一种较好的高甘油三酯血症模型.

  • BALB/c小鼠食物过敏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作者:吕相征;刘秀梅;郭云昌;杨晓光

    目的BALB/c小鼠作为食物过敏动物模型的可行性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探讨BALB/c小鼠作为食物过敏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对相应试验组动物分别腹腔注射0.25ml 20mg/ml卵清蛋白(OVA)、牛血清白蛋白(BSA)、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TI)和马铃薯酸性磷酸酶(PAP)共两次,间隔为一周.检测血浆中的组胺水平和血清中特异IgE抗体含量,同时进行皮肤过敏反应实验(PCA).结果OVA、BSA、TI及PAP组32倍稀释血清中均可检测到特异IgE抗体;血浆中组胺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常见致敏食物蛋白质OVA和TI、不常见致敏食物蛋白质BSA和无致敏史食物蛋白质PAP均可使BALB/c小鼠产生过敏反应.结论BALB/c小鼠不适合作为食物过敏动物模型.

  • 不同溶剂和体重在链脲佐菌素血糖模型的作用比较

    作者:刘长青;宋立江;郭金铭;陈淑芬

    预防Ⅱ型糖尿病(亦称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及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是本世纪预防医学工作的重要课题,实验性糖尿病动物模型不仅对研究糖尿病病因和发病机制有重要意义,而且广泛用于筛选降血糖药以及研究此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1].

  • 减肥功能实验动物模型的改良

    作者:那立欣;赵丹;宁华;张玉领;孙长颢

    目的 对传统的评价减肥功能性食品的动物模型进行改良.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取20只分为2组,作为传统模型中的对照组和肥胖组,分别喂饲基础饲料和高脂饲料6周,其余30只大鼠喂饲高脂饲料2周后,将体重增加排在后1/3的大鼠作为肥胖抵抗大鼠剔除,其余的按照体重随机分为2组,作为改良模型中的对照组和肥胖组,对照组大鼠转为喂饲基础饲料,肥胖组大鼠继续喂饲高脂饲料4周.实验结束时称体重,体脂含量,计算脂/体比,测量血糖和血脂,并将两种模型进行比较.结果 两种模型的肥胖组大鼠的终末体重、体脂含量、脂/体比以及血脂等均显著高于其各自的对照组大鼠,且改良的模型中肥胖大鼠的上述肥胖相关指标都显著高于传统模型中的肥胖大鼠,各项指标组内的差异较小.结论 改良的肥胖动物模型优于传统的肥胖动物模型,代表性更好.

  • 家兔移植静脉吻合口狭窄腔内治疗模型的建立

    作者:杨栋;李宇罡;吕俊远;王磊;于丹;辛世杰

    目的 建立可供腔内治疗的移植静脉吻合口狭窄的动物模型.方法 取新西兰兔24只,将其右侧颈外静脉与腹主动脉行端端吻合,术后4周8只新西兰兔处死获取静脉桥,苏木精-伊红染色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其余16只新西兰兔于静脉移植术前及术后即刻进行血管造影观察吻合口直径,术后4周时经右颈动脉入路,于吻合口狭窄处植入支架,观察血管直径的改变.结果 移植静脉新生内膜增殖明显,新生内膜PCNA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静脉.移植静脉术后即刻造影吻合口直径为(2.43±0.33)mm,术后4周吻合口狭窄,直径为(1.68±0.36)mm,植入支架后吻合口狭窄明显改善,直径为(2.35±0.2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该模型组织学及影像学评估结果均符合移植静脉吻合口狭窄特点,且可通过植入支架改善吻合口狭窄,是评估支架治疗该疾病疗效及机制研究理想实验平台.

  • 兔新型腹主动脉瘤模型的建立及其病理学、血流动力学分析

    作者:毕永华;陈红梅;尉泽鹏;周朋利;张文广;韩新巍

    目的 探讨兔新型腹主动脉瘤(AAA)模型的建立方法,并观察其组织病理学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对自愈现象的影响.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36只,随机分为狭窄组(n=9)、蛋白酶组(n=9)、实验组(n=9)和假手术组(n=9).狭窄组结扎近端腹主动脉,造成部分狭窄;蛋白酶组采用60μl弹性蛋白酶(1 U/μl)浸润10 min;实验组采用弹性蛋白酶浸润并部分结扎近端腹主动脉;假手术组以生理盐水浸润10 min,结扎后立刻去除结扎线.术后1、4、8周分析4组动物模型的血流动力学并处死动物进行组织病理学研究.结果 (1)各组大白兔腹主动脉内径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实验组大白兔腹主动脉直径不断增大,4周后均形成AAA(成功率100%),血流呈双向频谱分布,可见喷射状血流及湍流形成;狭窄组4周后全部形成AAA(成功率100%),可见喷射状血流及湍流形成;蛋白酶组仅见1例AAA形成(成功率11.1%),假手术组无AAA形成,两组均未见湍流形成.(2)各组大白兔组织病理学变化:实验组术后1周中膜平滑肌细胞、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含量均显著下降(P<0.01),此后平滑肌细胞及Ⅰ型胶原纤维逐渐增多(P<0.01).狭窄组术后弹性纤维、 Ⅲ型胶原纤维和平滑肌细胞逐渐下降,术后8周时明显低于1周(P<0.01).蛋白酶组术后1周弹力纤维和平滑肌细胞破坏明显,术后4周明显增多(P<0.01).(3)各组大白兔免疫组化分析:实验组术后1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 9和小鼠抗兔巨噬细胞抗体(RAM 11)表达上调(P<0.05),4周后MMP2维持中度表达,仍高于假手术组(P<0.05),但MMP9及RAM 11表达4周后明显下调(P<0.05).结论 采用弹性蛋白酶浸润并部分结扎可建立不断增大的新型兔AAA模型,成功克服自愈现象.

  • 小鼠腹主动脉瘤模型的构建及对比

    作者:沈健;刘震杰;项美香

    小鼠腹主动脉瘤(AAA)模型对深入研究AAA发病机制有重要意义。不同的小鼠AAA模型,其构建难点、成瘤率和病理特征也不尽相同,如何合理选择尚存争议。本文对常见的小鼠AAA模型的构建原理、病理特点、操作流程和各自的优缺点作一综述。

  • 开腹及超声引导下深植入法和浅植入法建立兔肝VX2肿瘤模型的比较

    作者:陈松旺;周云;孟凡荣;赵美丽

    目的 比较开腹和超声引导下深植入法和浅植入法建立兔肝VX2肿瘤模型的成功率和异位种植率.方法 选取80只新西兰白兔,按植入组织块或其悬液及穿刺深、浅分为4组,超声引导下将VX2肿瘤组织块或其悬液穿刺接种于兔左肝内(浅≤20mm,深>20mm),接种后第1、2、3周行超声检查.第3周检查后处死实验兔,行原位、异位肿瘤肉眼及病理检查.结果 开腹及超声引导下运用深植入法及浅植入法造模,成模率均为100%.开腹组及超声组织块组肿瘤体积明显大于组织块悬液组.组织块深植入法,开腹组及超声组无异位种植.组织块浅植入法,超声组1例腹腔种植,开腹组未见腹腔种植.组织块悬液深植入法,开腹组无腹腔种植,超声组2例腹腔种植.组织块悬液浅植入法,开腹组2例腹腔种植;超声组5例腹腔种植,其中1例同时腹腔和腹壁种植.结论 超声引导下穿刺组织块及组织块悬液接种制作兔肝VX2瘤模型方法 简单,创伤小,成功率高.组织块穿刺植入法优于组织块悬液穿刺植入法,深植入法优于浅植入法.

  • 应用动物模型探讨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的影响因素

    作者:崔广和;杨智;孙芳;尤春玲;张文晓

    目的 应用动物模型分析影响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探测成功率的因素.方法 应用7组动物模型,每组测量50次,观察每组成功次数,分析脂肪厚度、肋骨、角度及压力对探测成功率的影响.结果 脂肪厚度、与肋骨垂直或平行、探测入射角度与探测成功率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探头加压对探测成功率的影响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探头加压对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探测成功率的影响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 家兔腹部注射生理盐水的磁感应 断层成像在体检测研究

    作者:陈启慧;齐天昕;刘锐岗

    目的 研究磁感应断层成像技术对活体动物体内电阻抗改变在体检测的可行性.方法 建立家兔腹部注射生理盐水模型.使用自研的16通道磁感应断层成像实验系统进行检测,通过时间差分Newton-Raphson成像算法获得相对注射前状态的电导率分布变化量的重建图像.对重建值与注射剂量的关系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和统计学差异分析.结果 重建图像显示出生理盐水的注射位置,其对应重建值随注射剂量的增加而上升,与剂量呈线性相关.结论 磁感应断层成像技术可以在体检测活体动物体内的电导率分布变化情况,并能正确反映目标位置及重建值与注射剂量的变化趋势.

  • 全自动常压缺氧舱的研制

    作者:赵志强;钱桂生;种银保;姚伟

    本文介绍一种常压缺氧舱的设计,该设计应用单片机实现了对常压缺氧舱内氧分压的自动控制,满足了建立慢性常压缺氧动物模型的需要.

  • 肿瘤特异性成像中分子探针验证模型的建立及评估

    作者:霍天龙;杨硕;李天然;康钰;赵赟赟;杜湘珂

    目的 建立同一个体裸鼠肿瘤受体阳性和阴性双瘤动物模型.方法 选取SSTR2阳性表达细胞系人BEL-7402细胞系和SSTR2阴性表达细胞系人A549细胞系,进行细胞培养,选取对数生长期细胞,消化和悬浮后,分别移植到同一裸鼠各一侧腋窝(移植细胞悬液浓度在5×106个/0.2 mL/侧以上),制作皮下移植瘤双瘤模型,观察成瘤效果,对成瘤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成功进行了2种细胞的细胞培养,采用腋窝作为注射部位,成功制造了BEL-7402/A549双瘤模型.其中BEL-7402成瘤率在80%以上(24/30),接种细胞的量足够即可很好地成瘤;A549细胞浓度在5×106个/0.2 mL以上成瘤率略低,约73%(22/30),增加细胞数量和补充注射可以部分提高成瘤率.终双侧成瘤大小相差在1 cm以内的占32%(8/22).组织学检查显示,与裸鼠正常肝脏相比,裸鼠肝脏移植肿瘤明显呈恶性形态,细胞核大,多见病理性核分裂像,双核或多核多见;肿瘤组织可见明显坏死区和大量血管分布,提示生长迅速和微血管较多.A549移植瘤和BEL-7402移植瘤大体形态不同,但微观形态同BEL-7402一样,与人肿瘤形态一致.结论 同一裸鼠个体可以成功接种不同肿瘤,掌握好两种肿瘤的生长差别,可以制作出大小相差在允许范围的合适的双瘤模型,为肿瘤特异性成像奠定基础.

  • 中医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作者:何嘉悦;汪弋力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医动物证候模型的研究已有50多年.但其发展还不十分完善,尚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就中医证候模型的分类与评价做一个简单的总结,为动物证候模型的研究提供方法和依据.

    关键词: 动物模型 证候
  • HCV体内感染V树鼩的研究进展

    作者:江波;蒋孝华

    近年来,丙型感染病毒(HCV)感染引发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形势依然严峻,关于HCV感染的治疗及疫苗研制进展缓慢,这与缺乏理想HCV感染动物模型有较大关系.树鼩作为一种较有潜力的HCV感染动物模型,能够直接感染HCV,有望取代黑猩猩成为HCV感染研究新的有力模型,这对于推进HCV感染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介绍了HCV体内感染树鼩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等问题的研究进展.

  • 牙龈缺损动物模型的建立

    作者:李婧;徐宝华;许世清;成兰云;娄晋宁;赵丽媛

    目的:通过三种干预方法,研究一种近似人类临床牙龈缺损的动物模型的可靠性。方法将10周龄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及P1、P2、P3三组实验组,分别采用丝线结扎、机械切除及高频电刀切除牙龈的方法致使大鼠下切牙唇侧牙龈缺损。术后8周时采用同名下切牙为对照组,游标卡尺测量下切牙切端至唇侧正中龈缘的垂直距离。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周时三组大鼠下切牙均发生牙龈组织的缺损。P1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P2、P3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P2、P3组间比较差异也具有显著性(P<0.05)。8周时P3组与自身对照组(即与自体同名牙对照)相比,差异也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丝线结扎、机械切除及高频电刀切除牙龈均可造成大鼠局部牙龈缺损,电刀切龈的方法效果更为显著。

  • 滑石粉制作三叉神经痛动物模型的研究

    作者:黄春静;张建华;王双义

    目的 建立一种操作简单、可靠的新型大鼠三叉神经痛模型.方法?10只大鼠面部眶下孔区域注射浓度30%的滑石粉悬浊液0.3 mL,另10只在同样部位注射0.9%生理盐水0.3 mL.注射前3天、注射后3天、1周、2周、4周、8周,进行两组动物的行为学观察及机械痛阈测定.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大鼠术前机械痛阈值分别为:(14.44±0.98)g、(14.30±1.01)g,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10只大鼠均在眶下神经周围注射滑石粉3天后成功制成三叉神经痛动物模型.大鼠出现明显的搔脸、攻击、退缩行为,注射后3天、1周、2周、4周、8周机械痛阈测定分别为:(4.39±0.82)g、(3.24±0.70)g、(3.60±0.64)g、(4.19±0.75)g、(4.83±0.70)g,与术前及对照组相应机械痛阈值(13.46±1.42)g、(14.61±1.19)g、(14.13±1.58)g、(15.09±1.20)g、(13.91±1.40)g显著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眶下孔周围注射滑石粉能制成可靠的动物模型.

  • 不同感染途径和接种菌量对建立SD大鼠结核菌感染模型的影响

    作者:袁小亮;雷建平;李光明;刘翼军;周军;涂少华;薛云平

    目的 探讨建立SD大鼠结核病模型的方法,比较不同感染途径和接种菌量在建立SD大鼠结核病动物模型的影响.方法 用标准人型结核菌株H37Rv 0.1、1、10mg 3种接种菌量分别经尾静脉和腹腔途径注入SD大鼠.6 周后剖杀大鼠,并比较肺、肝、脾的脏器质量指数,观察肺、肝、脾大体病变和镜下特点,肺、肝、脾的组织匀浆涂片做抗酸染色及结核菌培养.结果 肺、肝、脾组织切片HE染色见不同程度增殖性结核结节.随着接种量的增加,其脏器组织病理改变越显著.肺、肝、脾组织切片抗酸染色见炎性结节及多核巨细胞内散乱排列的红色短小抗酸杆菌.接种菌量一致的情况下,尾静脉感染组肺、肝、脾组织病理改变较腹腔感染组显著,肺、肝、脾组织匀浆的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率较腹腔感染组高(P<0.05).结论 建立SD大鼠肝、脾、肺结核杆菌感染模型,尾静脉感染途径优于腹腔感染途径.SD大鼠对结核菌敏感,可作为结核病实验的动物模型.

10713 条记录 4/536 页 « 12345678...53553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