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末梢血法筛查儿童HBsAg526例结果分析

    作者:陈文龙

    目的探讨用末梢血筛查儿童HBsAg(乙肝表面抗原)方法的可靠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末梢血血清中HBsAg及静脉血血清中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结果末梢血标本检测HBsAg阳性率10.27%、假阴性率28%,与静脉血标本相比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建议尽量不要采用末梢血筛查儿童HBsAg,以免漏诊.

    关键词: 末梢血 静脉血 HBsAg
  • 遵义医学院在校生HBsAg携带情况调查

    作者:唐恒云;李季蓉;余永莉

    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传染病,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区,近年来我国人群HBsAg检出率约为10%[1].而且乙型肝炎容易转为慢性,与肝硬化、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HBV感染已成为普遍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高等院校学生来源广,居住密集,加上学校本身的复杂自然环境,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3个基本环节,因此,一些传染病极易在高校流行.为了解我校在校大学生HBV感染情况,我们连续五年对大学二年级学生的HBsAg和Anti-HBs进行检测,为加强健康人群的保护和实施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HBsAg 高校 携带情况
  • 遵义市某中学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杨琼芬;董国宾;何应中;李建林;闵先;樊华

    目的了解遵义市某中学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遵义市某中学学生进行HBsAg,HBeAg,抗-HBs,抗-HBe,抗-HBc检测,用赖氏法检测ALT.结果HBsAg阳性率为9.6%,其中男生阳性率为11.2%,女生阳性率为7.2%,男生高于女生,高年级学生高于低年级学生(P<0.05),ALT异常率为5.7%.结论该校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较为严重,应对学生加强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预防接种,从而有效地降低乙型肝炎感染率.

  • 贵阳地区无偿献血者 ALT 异常与 HBV 、HCV检测结果的相关性探讨

    作者:申俊锋;唐飞;陈文霞;谭畅;郑祥顺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大量存在于肝脏组织中,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之一,该指标在肝炎的诊断及防治方面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也是血站对献血者血液进行筛查的一项重要指标。为探讨献血者ALT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 )肝炎指标是否有相关性,笔者对本中心106246名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作回顾性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兴义市2009年度高考学生体检视力及HBsAg情况分析

    作者:周白玉

    贵州省兴义市区部分中学2009年度高考学生共3 828人,于2009年4月7-13日在我院进行了体检.眼科在高考体检中比例较重,历年高考体检中其异常率高,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既能直接限制到学生对报考专业的选择,也反映出当今中学生的视力健康状况;而HBsAg阳性除限制学生报考专业外还同时反映乙肝疫苗接种的情况.本文通过对3 828名高考学生体检中视力不良和HBsAg阳性结果进行分析,为制定中学生保健计划提供客观的依据.

  • 甘草甜素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对HepG 2.2.15细胞及其HBsAg表达的影响

    作者:杨京;喻成波;席宏丽;徐小元

    目的探讨甘草甜素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对HepG 2.2.15细胞株存活率及其HBsAg表达的影响,评价甘草甜素(GL)与单磷酸阿糖腺苷(Ara-AMP)合用体外抗HBV效果.方法利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转染的人肝癌细胞系HepG 2.2.15细胞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作为这两种药物联合在体外抗HBV效果的观察指标(以抑制率来表示).用MTT法检测HepG 2.2.15细胞的存活率.结果(1)各药对HepG 2.2.15细胞分泌HBsAg的抑制率呈药物浓度和时间依赖性;联合组与两个单药组分别比较,抑制HBsAg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2)随着浓度的增加,各药对细胞的存活率均显示抑制作用,尤其联合组高于其它两个单药组.结论GL联合Ara-AMP在体外HepG 2.2.15细胞中具有协同抗HBV的作用.

  •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cAb单项、HBeAb与HbcAb两项阳性标本的复检探讨

    作者:余红岚;李俐佳;钟筑宁;陈兰;邬建霞

    乙型肝炎是世界范围内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传染病.全球目前约有3.5亿人为HBsAg慢性携带者,其中25%~40%的人转归为肝硬化或肝细胞癌.每年新报告乙型肝炎>80万例,每年死于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的估计为28万人,由此造成了极为显著的健康损害及经济损失[1].

  • 石屏县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型肝炎感染的调查分析

    作者:王桂芬

    性阳性检出率为1.45%.[结论]应加大石屏县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管理,从业人员严格进行体检,对公共场所器械进行期范的消毒管理.加强从业人员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

  • 乙肝病毒在夫妻之间传播的调查分析

    作者:李晓君;唐永春

    目的:了解夫妻之间乙肝接触传播的感染率,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选择300对夫妻中男方HbsAg为阳性携带者而配偶的血清HbsAg均为阴性者(A组)与女方HbsAg为阳性携带者而配偶的血清HbsAg则均为阴性者(B组),两组夫妻均在没有采取任何预防措施的情况下,共同生活8年以上,之后抽血检测两组HbsAg阴性配偶的HbsAg转阳率.结果:经8年以上观察,夫妻中男方HbsAg为阳性携带者配偶的血清HbsAg由阴转阳率(A组)为9.05%,女方HbsAg为阳性携带者配偶的血清HbsAg由阴转阳率(B组)为13.5%.统计分析A组与B组有差异(P<0.05).结论: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进行传播,而与日常接触关系不大.夫妻间传播男方是HbsAg阳性者对妻子的传染率与社会人群之间传播比率没有明显的差异.但如果夫妻间女方是HbsAg阳性者对丈夫的传染率与社会人群之间传播比率有一定的差异.

    关键词: HBsAg 阳性率 夫妻
  • HBsAg阳性和阴性的乳腺癌患者化疗后肝损害的比较分析

    作者:周娟;刘阳晨;郭建雄

    目的:对比HBsAg(+)和(-)乳腺癌患者应用化疗药物后肝损害的发生情况.方法:对98例在我院化疗的乳腺癌患者,比较HBsAg(+)和(-)患者化疗后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HBsAg(+)的乳腺癌患者接受化疗后较HBsAg(-)的患者更易发生肝损害(前者24.1%,后者8.7%),且发生时间早(前两个周期发生者分别为17.2%和2.9%),程度重(Ⅲ~Ⅳ度肝损害分别为10.3%和1.4%).结论:HBBAg(+)较(-)的乳腺癌患者化疗后易发生肝损害,需尽早行保肝治疗.

  • 不同离心条件对HBsAg检测结果的影响

    作者:张梅香

    目的:应用微粒子(全自动)化学发光法对HBsAg(乙肝表面抗原)反应进行检测,分析在不同的离心条件下检测HBsAg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我院临床患者的3ml静脉血置采血管(分离胶促凝)中,将其均分呈2管,并分别以每分钟3600r(2898g)共10分钟,以及每分钟8819r(10000g)共10分钟,将血清分离,之后分别对上清液中其HBsAg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HBsAg在两种条件下离心,其检测差异显著(P<0.001);当HBsAg的浓度在每毫升0.05至0.44IU范围内,将弱阳性的标本置于不同条件下离心,其检测差异显著(P<0.05),而余下浓度范围标本,其检测不具差异(P>0.05).结论:对标本进行离心处理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临床实验得出准确的结果.而对于HBsAg其低值弱阳性的标本,则需予以高速离心的复核,而抗体的中和试验则能够作为对HBsAg呈弱阳性的标本予以详细确认的手段.

  • 江阴市食品餐饮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V感染状况分析

    作者:王亚平;王芳;张宏宾

    从2010年开始,从业人员体检项目中取消了对HBV病毒的相关项目检测,但是江阴地区HBV依旧是中度流行,如果不进行及时监测,将有很多HBV携带者和发病者从事餐饮、保育员、理发师等工作,成为严重的传染源,我们对2009年度江阴市食品餐饮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V携带情况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HBV HBsAg 阳性率
  • 辣蓼醇提液对 HepG2.2.15细胞分泌 HBsAg 和 HBeAg 的影响

    作者:李明;刘笑甫;张可锋

    目的:研究辣蓼醇提液对 HepG2.2.15细胞分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 e 抗原(HBeAg)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辣蓼醇提液对 HepG2.2.15细胞的细胞毒作用;采用药物不同浓度处理 HepG2.2.15细胞72h 后,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 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 HBsAg 和 HBeAg 的分泌水平。结果:辣蓼醇提液浓度为1.8、0.9mg/ml 时,对细胞有明显毒性;浓度为0.6、0.3、0.1 mg/ml 的辣蓼醇提液处理 HepG2.2.15细胞株72h 后,对 HBsAg、HBeAg 的分泌有抑制作用(P <0.05),并呈量效关系。结论:辣蓼醇提液具有体外抗 HBV 的作用,同时有一定毒性。

    关键词: 辣蓼 HepG2.2.15 HBsAg HBeAg
  • 两种HBsAg/GM-CSF融合蛋白在毕赤酵母中的分泌表达、纯化及其免疫原性比较

    作者:易山;席晓蓉;施锐;杨芳;李敏;李鼎锋;孙茂盛

    目的:利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表达两种融合形式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s和s-HBsAg),并对融合蛋白的免疫原性进行研究.方法:用毕赤酵母分泌型表达质粒pPIC9k为载体,通过PCR方法引入(Gly4Ser)3连接肽的编码基因将GM-CSF融合到HBsAg基因的3'端或5'端进行分泌表达,表达产物以SDS-PAGE及Western blot进行分析并通过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柱进行蛋白纯化.将纯化的两种融合蛋白与单纯的HBsAg蛋白分别免疫小鼠,ELISA方法检测HBsAg特异的抗体反应水平.结果:两种HBsAg/GMCSF融合蛋白均可在毕赤酵母菌株GS115中获得了分泌表达,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表达产物能够与抗GM-CSF抗体及抗HBsAg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免疫后的血清ELISA结果显示,相比单纯的HBsAg蛋白,两种融合蛋白可以诱导出更高的抗体水平(P<0.05),其中将GM-CSF蛋白融合在HBsAg蛋白的C端效果要好于融合在N端.结论:通过与GM-CSF蛋白的融合可以显著增强HBsAg的免疫原性,这为提高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 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研究

    作者:杨永林;黄祖瑚;蔡旭兵;蔡杰;马贵明

    目的:研究自然状态下献血者对乙型病毒性肝炎不同抗原成份的体液、细胞免疫应答水平,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ELISA检测献血者血浆中HBsAb、HBcAb、preS1+ S2-Ab的阳性率,ELISOPT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抗原特异性IFN-γ分泌细胞水平.结果:体液免疫应答检测结果表明preS1+ S2-Ab的检出率高,占85.7% (48/56),核心杭体的检出率低30.4% (17/56);特异性细胞免疫检测结果提示献血者总体preS1+ S2-Ag、HBcAg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水平有着良好的一致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显著优于HBsAg; preS1+ S2-Ag和HBsAg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有着较好的一致性,但HBcAg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无明确关联(P>0.05).结论:自然状态下献血者对乙型病毒性肝炎不同抗原成份均有较好的体液、细胞免疫应答,preS1+S2的体液免疫应答水平优于表面及核心抗原提示人HBV疫苗的侯选对象.

  • 双歧杆菌完整肽聚糖对重组乙肝表面抗原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

    作者:王跃;谢成彬;刘明方;陈淑惠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完整肽聚糖(BWPG)对重组乙肝表面抗原(rHBsAg)诱导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以BWPG作为rHBsAg的佐剂免疫BALB/c小鼠,观察免疫小鼠的生长状态及中枢淋巴器官的发育情况,检测NK细胞和CTL杀伤活性的变化,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因子的产生.结果:免疫小鼠未出现可见的毒副反应,胸腺和脾脏组织呈增生状态,脾脏NK细胞和CTL的杀伤活性增强,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活跃,细胞因子产生增多.结论:BWPG能促进中枢淋巴器官增生,增强机体对rHBsAg的细胞免疫应答.

  • HBsAg脉冲的树突状细胞对CIK细胞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树人;张雁;谢庆;李灼亮;余宙耀;孔祥平

    目的: 探讨HBsAg脉冲的树突状细胞(DC),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的增殖和杀伤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乙肝患者23例,用常规方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HBsAg脉冲后培养为特异性的DC,用3H-TdR掺入法检测该细胞对CIK细胞增殖的刺激作用,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特异性CIK细胞对HepG2215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结果:HBsAg脉冲的DC对CIK细胞的增殖具有刺激作用.由HBsAg脉冲的DC所诱导的特异性CIK细胞对HepG2215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增强.结论: HBsAg脉冲的DC可增强CIK细胞的杀伤活性.

  • 紫丁香叶提取物及干扰素、肝炎灵抗乙型肝炎的比较研究

    作者:高士奇;牛俊奇;王峰;刘晓东;金镇勋;王一玲

    目的: 探讨紫丁香叶提取物对HepG2.2.15细胞存活率及其分泌HBeAg和HBsAg的影响, 并与干扰素和肝炎灵相比较.方法: 采用3H-TdR掺入法检测HepG2.2.15细胞的存活率.采用ELISA检测3种药物作用后HepG2.2.15细胞培养上清中HBeAg和HbsAg水平的变化(以抑制率来表示).结果: ①随着浓度的增加, 各药对细胞的存活率均显示抑制作用, 肝炎灵和干扰素对HepG2.2.15细胞存活的抑制率明显大于紫丁香叶提取物.②各药对HepG2.2.15细胞分泌HBeAg和HBsAg的抑制率, 呈剂量依赖性.紫丁香叶提取物的抑制率介于干扰素和肝炎灵之间.结论: 紫丁香叶提取物是一种高效低毒的药物, 具有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

  • 高低浓度HBsAg血清中7项乙肝标志物的表现模式分析

    作者:成军;孙关忠;陈瑜;肖士海;沈国柱;曾贤铭;方广荣

    目的分析不同浓度HBsAg血清中7项乙肝标志物表现模式,以揭示其在人群中的分布特征.方法对252份低浓度和387份高浓度HBsAg血清标本的7项乙肝标志物进行检测;为表述方便,将乙肝标志物检测项目的第1~5项,依次用1、2、3、4、5作为该模式的代码.结果高浓度HBsAg组和低浓度HBsAg组在人群中的比例分别为10.2%和0.7%左右,两组血清学乙肝标志物的表现模式分别有10种和7种,各模式在两组间的检出率不完全相同,且两组间各模式的Anti-HBc-IgM、HBV DNA检出率亦不尽相同,但两组各模式均以145模式为高,其次为135和15模式.低浓度组中,约70%的145、15模式分布在1.0~2.0/μg/L范围内,近65%的135模式分布在2.0~5.0μg/L范围内,其他模式则多数分布在≤1.0μg/L以下.结论高浓度和低浓度HBsAg携带者的血清学乙肝标志物表现模式在人群中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低浓度HBsAg感染人群宜引起重视,应将包括Anti-HBc-IgG在内的乙肝标志物检测列为常规检查项目.

    关键词: ELISA HBV HBsAg PCR MEIA
  •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G145R变异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初步鉴定

    作者:张小艳;龚劲松;张波;刘静华;黄永国;张春燕;李方和

    目的:研制抗乙肝病毒G145R变异表面抗原的单克隆抗体(mAb).方法:将重组乙肝病毒G145R变异表面抗原以Al(OH)3佐剂化, 常规免疫BALB/c小鼠, 采用细胞融合技术制备抗乙肝病毒G145R变异表面抗原的mAb.采用ELISA对制备物的效价与特异性进行鉴定, 将其用于部分临床标本的检测, 并与德国抗HBs mAb GL2.001进行比较.结果:获得1株稳定分泌抗G145R HBs mAb的杂交瘤细胞, 命名为4-E12.该细胞株染色体数目为90条, 所分泌mAb属IgG1亚类.其培养上清与腹水抗G145R HBs ELISA效价为(0.5~1)×103及(1~10)×106.经持续3月培养, 低血清适应以及反复冻存与复苏后, 其细胞增殖能力与上清抗G145R HBs效价与克隆化结束时大致相似.将其与德国抗G145R HBs mAb GL2.001相比, 二者对重组乙肝表面抗原G145R变异S蛋白的反应性大致相当, 灵敏度前者稍低于后者(分别为2.0 μg/L与1.0 μg/L).对野生株表面抗原的检测前者在实验浓度范围内未显示有意义的反应信号, 后者在与高浓度(1 mg/L及以上)抗原反应时S/N值达到或高于3.9.将二者用于对一组特定患者的临床检测, 其阳性率前者(17/200, 8.5%)较后者(11.5%)略低, 其差别经统计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地制备了1株抗乙肝表面抗原G145R变异体的mAb, 为乙肝G145R变异的基础、 临床与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进一步的物质基础.

1712 条记录 79/86 页 « 12...76777879808182...858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