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Y染色体基因微缺失与男性不育症

    作者:石之;王沙燕;李启运;戴勇;张院章

    目的研究特发性少精症、严重少精症、无精症患者与Y染色体基因微缺失之间的关系. 方法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技术,针对19例特发性少精症、10例特发性严重少精症、6例特发性无精症患者与对照组30名已正常生育的男性,进行AZFa、AZFb、AZFc、AZFd 4个区域共15个序列标签位点(sequence tag site,STS)的微缺失分析. 结果少精症19例中发现Y染色体微缺失1例,严重少精症10例中发现Y染色体微缺失3例,无精症6例和正常对照组30例均未发现Y染色体微缺失.缺失形式有3种,分别是AZFb区的SY127、S134Y、AZFd区的SY152. 结论精子发生障碍性不育与Y染色体微缺失有一定关联.

  • 利用DNA池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bcr和 abl基因序列标签位点多态性

    作者:田红;刘道明;徐兵;郑维扬;周淑芸

    为了探讨bcr和abl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ML)的关系,利用DNA池(DNA pooling)结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对bcr和abl基因上的9个序列标签位点(sequence-tagged site,STS)进行序列变异的筛查分析,并通过测序对筛查结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9个STS片段中检出了4个片段中的多态性位点和3个片段中与参考序列不一致的变异.结论:U07000片段中的SNP在慢性髓性细胞白血病病人和对照人群中的基因频率分布有显著差异.

  • 肝癌转移抑制基因在8p21.1-23.1染色体上的功能定位

    作者:宋丽杰;叶胜龙;王凯峰;刘虎;梁春敏;孙瑞霞;赵燕;汤钊猷

    目的:分析人类染色体8p21.1-23.1上肝癌转移抑制基因相关染色体缺失状况,为进一步寻找克隆可能的肝癌转移抑制基因奠定基础.方法:从NCBI的UniSTS数据库查询STS的引物序列,以微细胞杂交克隆DNA为模板(A9/C5F-1和A9/C5F-2为转移不抑制组,A9/C5F-4、A9/C5F-8和A9/C5F-10为转移抑制组)进行STS-PCR扩增.结果:人类染色体8p上D8S552(12786562-12786681),D8S1733(22576582-22576836),D8S1734(22851217-22851336),D8S254(16652480-16652550)及D8S1973(28681110- 28681363)等STS位点所在区域在转移抑制组杂交克隆(A9/C5F-4,A9/C5F-8,A9/C5F-10)存在STS位点的不同程度的获得和转移不抑制组杂交克隆组(A9/C5F-1,A9/C5F-2)STS位点的缺失.结论:D8S552-D8S1973所在的人类染色体8p21.1-23.1区域可能存在肝癌转移抑制基因.

  • 染色体显微切割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综述)

    作者:沃晓嫚;张帅;郭东林;李集临

    人类及许多高等动植物的基因序列分析研究,随着高度多态的DNA遗传标记的丰富和应用,取得很大的进步,但基因图中遗传标记分布不均,基因组的遗传图谱和物理图谱分辨率不高,染色体特定区域遗传标记密度不高,无法建立高精度基因图,需要一种新的方法探索新的标记,获得染色体区带特异性的序列标签位点(STS)及表达序列标签(EST)构建克隆连锁群,分阶段有序地完成特异区带全序列分析,染色体显微切割技术在此方面显示出特有的优越性.自八十年代初首次应用以来,显微切割技术通过不断的与其他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已在人类及动植物的病理研究,文库构建,基因定位,克隆等领域广泛应用,并取得瞩目的成绩.

  • 1例嵌合型Klinefelter综合征患者细胞与分子遗传学研究

    作者:田莉;张建武;沈长新;杜艳;周新

    目的:观察嵌合型Klinefelter综合征的外周血染色体、Y染色体上SRY基因和AZF基因微缺失发生情况. 方法:对1例嵌合型Klinefelter综合征患者及父母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确定9个实验用序列标签位点(STS),分别是:sY84、sY86、sY127、sY129、sY134、sY254、sY255、sY242、sY152,同时检测SRY基因,并以X/Y连锁锌指蛋白基因(ZFX/ZFY)为内对照进行多重PCR筛查AZF微缺失. 结果:患者核型为46,XY/47,XXY/48,XXYY/49,XXXXY,其中48,XXYY占56%;47,XXY占30%;46,XY占12%;49,XXXXY占2%,患者父母核型正常;患者及父母SRY基因检测与染色体性别一致,患者检出Y染色体AZF微缺失,缺失位点为sY86和sY127,缺失类型为AZFa+ AZFb缺失. 结论:Klinefelter综合征患者存在Y染色体AZF微缺失,染色体核型分析和Y染色体AZF微缺失是Klinefelter综合征患者重要的遗传检测指标.

  • Y染色体AZFc微缺失规律的研究

    作者:吴青;王磊光;吴斌;邱毅;徐彦;刘淼;王鹏;袁瑶;施惠娟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Y染色体AZFc微缺失的规律.方法:采用9个STS位点(sY84、sY86、sY127、sY134、sY152、sY145、sY255、sY254、sY157)的多重PCR,排除sY84、sY86、sY127、sY134缺失的患者,共有194例严重少弱精子症或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汉族男性发生AZFc微缺失;对其中192例sY254、sY255、sY157缺失的患者,再通过sY1191、sY1197、sY1054、sY1125及sY1206STS位点检测,分析其缺失规律.结果:192例sY254、sY255、sY157缺失患者存在5种缺失模式,其中常见的为sY1197(+)、sY1191(-)、sY1206(-)、sY1054(-)、sY1125(+),占54.17%(104/192);sY1197(+)、sY1191(+)、sY1206(-)、sY1054(-)、sY1125(+),占28.12%(54/192);sY1197(+)、sY1191(-)、sY1206(-)、sY1054(+)、sY1125(+),占14.58%(28/192).70.83%的AZFc微缺失患者,近端缺失区域发生在sY1197和sY1191之间(属于b2区域);82.29%的AZFc微缺失患者,远端缺失区域发生在sY1054和sY1125之间(属于b4区域).结论:中国汉族人群AZFc微缺失有5种缺失模式,AZFc微缺失近、远端缺失位点基本集中于复制子b2和b4.

  • 中国汉族人群AZFc微缺失区域序列标签位点的探讨

    作者:吴青;王会;刘玉林;徐彦;王鹏;施惠娟;冯云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无精子因子 c(azoospermia factor c,AZFc)微缺失的类型及AZF多重PCR筛查时序列标签位点(sequence taged sites,STSs)的选择.方法:采用多重PCR反应测定9个STS位点(sY84、sY86、sY127、sY134、sY152、sY145、sY255、sY254、sY157)筛查164例严重少精子症或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汉族男性Y染色体微缺失,并以精子浓度正常的男性105例作为对照;同时对来自多中心的180例已确诊为sY254、sY255缺失的男性进行sY145、sY152和sY157位点分析.结果:164例严重少精子症或无精子症男性中AZFc缺失者14例(8.5%);共194例sY254、sY255缺失男性的sY145、sY152均未缺失,而sY157未缺失者仅2例.发现1例单sY157缺失的严重少精子症男性为sY1206缺失和DAZ基因中DAZ3/DAZ4基因拷贝缺失.结论:sY254、sY255和sY157缺失是中国人群AZFc缺失的常见类型;sY145和sY152微缺失在入选的研究对象中未曾出现,因此不建议作为AZFc常规筛查的位点."sY157的单一缺失"可能是中国人群AZFc部分缺失的一种新类型,其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探讨.

  • Y染色体及其微缺失与男性不育:过去、现在与将来

    作者:蔡志明

    由遗传缺陷所引起的精子发生障碍是男性不育的一个重要病因.一直以来,Y染色体被认为缺乏重要的功能基因.直到睾丸决定基因的发现,Y染色体的研究才重新得到重视.Y染色体的成功测序揭开了 Y染色体的真实结构和Y染色体微缺失的分子基础.在Y染色体上的220个基因中,位于AZF区的16个编码基因或基因家族与男性生殖与发育相关.至今,在Y染色体AZF区已发现至少12种缺失.Y染色体上大量的同源序列与回文结构所致非等位的同源性莺组是Y染色体微缺失发生的分子基础.Y染色体微缺失是已知的导致男性不育的主要的分子遗传病因,临床上常使用PCR扩增Y染色体特异的序列标记位点来进行检测.基因组学时代的到来为男性不育的研究带来革命性的工具与方法,有利于加深对Y染色体缺失发生机制的了解,进一步明确Y染色体基因的功能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为基因治疗奠定基础.

  • 男性染色体异常核型四例

    作者:涂向东;曾健;王志红;丛学文;董荔红

    例1 男,26岁,结婚多年未育.体格健壮,非近亲婚配,表型及智力正常.精液常规检查:精子数量5×10~6/mL(正常值:).采用多重PCR技术检测Y染色体AZF区域AZFa区sY84、sY86,AZFb区sY127、sY134、sY129,AZFc区sY254、sY255,AZFd区sY152 8个序列标签位点(sequence tagged sites,STS)及件别决定基因(sex-deternining region of Y gene,SRY)均未发现缺失.

  • 男性染色体异常三例

    作者:涂向东;张宝珍

    例1男,27岁,结婚3年未育.患者表型、智力正常.双侧睾丸小,阴茎小,精液检查3次均为无精.Y染色体无精子因子(azoospermia factor, AZF)区域微缺失筛查:采用多重PCR技术对AZF区4个亚区的8个序列标签位点(sequence tagged sites, STS)位点:AZFa区sY84、sY86,AZFb区sY127、sY134、sY129,AZFc区sY254、sY255,AZFd区sY152及性别决定基因(sex-determining region of Y, SRY)基因扩增,未发现缺失.

  • 三例畸变Y染色体的重组形式及定位分析

    作者:涂向东;曾健;丛学文;严爱贞;黄吴健;林炎鸿;郑德柱;张敏;王志红

    目的 对3例畸变Y染色体进行定位分析并确定其重组形式.方法 采用染色体G显带、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 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Y染色体多个序列标签位点(sequence tagged site,STS)及Illumina人类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芯片扫描(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array,SNP-array)等多种技术.结果 3例患者染色体G显带核型均为46,X,+ mar.MLPA检测发现例1 SRY、ZFY、UTY基因重复;例2 SRY、ZFY基因重复、UTY基因缺失;例3X染色体短臂/Y染色体短臂(X/Yp)、X染色体长臂/Y染色体长臂(X/Yq)亚端粒区域基因拷贝数减少.Y染色体STS分析提示:例1的SRY及Y染色体AZFa区sY84、sY86、AZFb区sY1227存在,但sY1228及AZFc区多个STS缺失,断裂点位于AZFb区sY1227和sY1228之间;例2的SRY及着丝粒区域sY1200存在,其余STS均缺失;例3的SRY及AZF多个STS均存在.SNP-array扫描提示,例1 Yp11.31-p11.2区重复,Yq11.22-q11.23区缺失,缺失片段约为5.18 Mb;例2 Yp11.31-p11.2区重复,重复片段为3.724 Mb,Yq11.21-q11.23区域缺失,缺失约14.644Mb;例3 X/Yp亚端粒区域(PAR) p22.33单拷贝缺失,X/Yq亚端粒区域(PAR) q28单拷贝缺失.FISH分析提示,例1和例2细胞中期原位杂交核型均为46,X,+ mar.ish(Y)(SRY++,DYZ3++,DYZ1-).综合分析:例1和例2的标记染色体均为短臂等臂双着丝粒Y染色体.分子核型:例1为46,X,idic (Y)(q11.23);例2为46,X,idic(Y) (q10);例3为标记染色体为环状Y,核型为46,X,r(Y)(p1 1q12).结论 Y染色体畸变形式多样,选用MLPA、Y染色体STS、FISH、SNP-array等多项技术联合诊断是确定其断裂点及重组形式的重要手段.

  • 一例Y染色体长臂大片段缺失患者的缺失定位分析

    作者:涂向东;兰风华;朱忠勇

    目的 从分子遗传学角度对1例无精子症患者Y染色体无精子因子(azoospermia factor,AZF)区域缺失片段进行定位分析.方法 根据Y染色体遗传物理图谱,采用多重PCR技术扩增Y染色体AZFa区sY84、sY86、sY87,AZFb区sY102、sY117、sY118、sY119、sY115、DYS132、DYS385、sY1015、sY121、sY125、sY127、sY129、sY134,AZFd区sY152,AZFc区sY1258、sY1291、sY254、sY255、sY158、sY1201,Yq末端sY160等24个序列标签位点(sequence tag sites,SIS).结果 所扩增的SIS只有AZFa区sY84、sY86、sY87及AZFb区sY102、sY117、sY118、sY119、sY115、DYS132有特异扩增条带,其余15个STS均未见特异扩增条带.患者Y染色体缺失断裂点位于AZFb区sY115和DYS385之间约8577 bp范围内.为AZFb区部份缺失,AZFd区、AZFc区及Yq末端缺失.结论 用分子遗传学技术进行STS分析可精确标明Y染色体AZF区域缺失片段.

  • 肝癌细胞微细胞介导染色体转移方法学的建立与探讨

    作者:刘虎;叶胜龙;杨炯;汤钊猷;刘银坤;钦伦秀;邱双健;孙瑞霞

    目的 建立肝癌细胞微细胞介导染色体转移方法,为肝癌转移抑制基因的染色体功能定位建立技术平台.方法 人单染色体供体细胞通过微核化、出核、融合步骤将随机标记有耐药neo基因的正常人8号染色体导入到大鼠肝癌高转移细胞系C5F中,对微细胞杂交克隆进行药物筛选和单细胞克隆,并用序列标签位点-PCR和全染色体涂染荧光原位杂交方法验证人染色体转移的结果.结果 获得具有G418和HAT双重抗性的微细胞杂交细胞,通过单细胞分离克隆方法获得15个具有双重抗性的微细胞杂交克隆,序列标签位点-PCR结果发现导入染色体的随机片段丢失,全染色体涂染荧光原位杂交结果发现导入的人8号染色体与大鼠染色体发生了稳定的重组.结论 成功建立微细胞介导的染色体转移技术,为肝癌转移抑制基因的染色体功能定位奠定了技术基础.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