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颅骨骨膜窦MRI表现分析1例

    作者:杨崇双;王海

    通过报道顶部颅骨骨膜窦1例,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对颅骨骨膜窦MRI表现进行分析、讨论和总结;MRI延迟增强检查对颅骨骨膜窦病变的范围、有无颅内异常血管、病变有无血栓形成等信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并分析出现延迟强化的原因有可能是:(1)颅骨骨膜窦为静脉性血管畸形;(2)供血动脉细小;(3)有血栓形成;(4)引流静脉狭窄.

  • 1例颅骨骨膜窦的临床诊治

    作者:赵伟;赵应群;宋永福;黄培赞;蒋顶

    目的:探讨颅骨骨膜窦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方法。方法报道颅骨骨膜窦1例,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表现及诊治进行讨论。结果与结论颅骨骨膜窦借引流静脉与上矢状窦相通,常因头皮肿块就诊,一般在头皮上发现可压缩无搏动的软性肿物,任何增加颅内压的因素均能使肿物增大,头颅CT通常显示病变呈略高密度影,局部颅骨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和缺损。结论颅骨骨膜窦是一种少见的血管畸形,当发现头皮下可压缩无搏动的软性肿物,站立时肿物消失,压迫双侧颈静脉肿物又复出现,屏气用力、卧位时肿物增大,在病灶可触及颅骨的缺损或破坏,应考虑颅骨骨膜窦可能。对中小型且无颅内异常血管畸形病例采用手术切除头皮肿物,骨蜡及医用生物胶封堵骨孔方法治疗。

  • 成人颅骨骨膜窦13例临床分析

    作者:杨玉明;崔壮;王作伟;袁庆国;沙成;王大明

    目的 分析13例成人颅骨骨膜窦患者临床特点以提高该病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医院1992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3例成人颅骨骨膜窦患者,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18 ~48岁,平均26岁.病程3个月至28年,平均6.8年,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手术治疗效果等临床资料.结果 13例颅骨骨膜窦均表现为头皮柔软肿物,有波动感,术前检查颅骨骨膜窦不是颅内静脉回流的主要通道,全部接受了手术治疗,一次手术治愈,头皮肿物消失,术后无并发症.术后所有患者接受随访6个月至20年,均无复发.结论 成人颅骨骨膜窦几乎没有引流颅内静脉,手术治疗安全,疗效可靠.

  • 创伤性颅骨骨膜窦一例报告

    作者:李旭;王永照;陈君;傅继东;王义善;赵晓建

    患者女,25岁.8年前右颞部曾受外伤,当时仅感伤处疼痛较剧烈;3年前出现右颞部肿物,无红肿、疼痛,卧位或头低位时明显,坐位或站立时消失;近1年肿物逐渐增大,于2003年7月8日收入我院.

  • 外伤型颅骨骨膜窦2例

    作者:丰惠;刘燕

    例1,男,17岁.左额部外伤后出现头皮下包块1年余.体检:左额部头皮下梭形包块,截面大小约2.9 cm×1.8 cm,质软,无搏动感,听诊无杂音,低头及卧位时包块增大,立位或挤压时缩小,肿块皮肤颜色和温度未见异常.CT片见左额部类梭形软组织影,边界清楚,外缘呈弧形隆起.相邻颅骨局部骨质吸收、缺损,颅内结构、密度未见异常.DSA选择性颈内动脉造影静脉期及窦期可见上矢状窦通过扩大的板障静脉和额部皮下不规则静脉湖相交通.

  • 颅骨骨膜窦病例分析

    作者:范金玉;肖喜刚;纪凤颖;马志文

    颅骨骨膜窦(Sinus percranii),是一种少见的血管畸形.是发生在颅骨膜上或骨膜下的无肌层静脉血管组成的血管团,特征性地表现为局部骨膜膨起成囊状,多呈球形、半球形以及哑铃形,且囊内含丰富的静脉血,通过扩张的板障静脉与硬脑膜窦相交通(主要是上矢状窦,有时也可为横窦).现以我院发现的1例颅骨骨膜窦为例进行分析.

  • 颅骨骨膜窦并脑血管畸形1例

    作者:田风富;李福增;董雪翠

    病例介绍患者女,58岁.因"头晕半个月、发作性抽搐1 d"于2004年12月12日入院.50年前因外伤而出现右额部头皮肿物,未行诊治.肿物在卧位、头低位或用力时明显,坐位或站立时缩小,50年来肿物稍增大,无红肿和疼痛.

  • 颅骨骨膜窦1例

    作者:张克宁;贾进正;王清涛;韩慧敏;窦伟涛

    患者女性,25岁.因发现右额顶部头皮下包块1年余就诊,无明确头部外伤史,无头昏、头痛等不适症状.体格检查,右额顶部中线旁头皮下包块,截面大小约4.0cm×3.2cm,质软,无搏动感,无透光性,低头及卧位时包块增大,立位或外加压力时包块减小,屏气用力(Valsalva maneuvre)等增加颅内压力时包块略增大,挤压可缩小至消失,松开又膨出;肿物皮肤颜色和温度未见异常.

  • 颅骨骨膜窦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吴亚军;李朝晖;房向阳;刘德华;郭新

    目的 探讨颅骨骨膜窦(SP)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报道SP 1例,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对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以及诊断和治疗经验进行讨论.结果 SP好发于婴幼儿和青年,常因头部皮下包块就诊,包块多见于中线附近.血管造影可见颅骨膜上或颅骨膜下的血管团通过许多粗细不等的板障静脉、导血管与颅内大静脉窦相沟通.镜下可见无肌层血管结构,少部分管腔内可见血栓形成.结论 当头皮下有可压缩性的软性肿物,大小随颅内压力变化而改变,触诊发现肿物下方有颅骨缺损,此时应考虑SP的诊断,并进一步行影像学检查证实.治疗的主要目的 是解决美观问题及预防自然破裂或者创伤引起大出血和空气栓塞.

  • 成人颅骨骨膜窦的诊治分析

    作者:王作伟;王长春;杨玉明;谭晔;袁庆国;沙成;王大明

    目的 探讨成人颅骨骨膜窦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0例成人颅骨骨膜窦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手术方式以及治疗效果等临床资料.结果 10例颅骨骨膜窦均表现为头皮柔软肿物,有波动感;术前检查示颅骨骨膜窦不是颅内静脉回流的主要通道.所有患者均一次手术治愈,头皮肿物消失,术后无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月~16年,均无复发.结论 成人颅骨骨膜窦很少单独引流颅内静脉,手术治疗安全,疗效满意.

  • 颅骨骨膜窦(附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黄胜平;张永明;漆松涛;冯文峰;公方和;沈伟峰

    目的总结颅骨骨膜窦的诊治.方法报道右额顶部颅骨骨膜窦1例,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讨论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治原则.结果颅骨骨膜窦的发生原因可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后者主要为外伤性,偶有自发性的报道.本例病人为外伤后形成,呈哑铃状生长,病变通过板障静脉与上矢状窦沟通.结论颅骨骨膜窦是一种罕见的血管畸形病变,熟悉其病因、临床表现等有助于其诊治.

  • 颅骨骨膜窦误诊为海绵状血管瘤1例

    作者:韩克辉;孙康;于秀玲;解英慧

    者男,27岁,因右额顶部无痛性肿物5个月入院。患者除局部沉重、膨胀感外无其他不适,2年前患处有软组织挫伤史。查体:青年男性,五官端正。右额顶局部头皮呈青紫色,头皮下扪及一可压缩的软性肿物,约5 cm×3 cm大小,无搏动,边界不清楚,质软有弹性感,活动度小,无血管杂音和触痛,局部颅骨触及一凹陷。

  • 儿童颅骨骨膜窦12例临床分析

    作者:黎开谷;梁平;李映良;翟瑄;周渝冬;李禄生;夏佐中

    目的 探讨儿童颅骨骨膜窦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并总结我科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2例颅骨骨膜窦患儿的临床资料,无症状、可复性、中线附近的头皮下肿块为其典型临床表现,其中位于顶部4例,额部3例,枕部3例,颞部2例.所有患儿均行CT、颅骨三维重建、MRI、CTA或MRV检查.手术切除颅骨外血窦,封堵沟通静脉孔或修补颅骨缺损.结果 头颅CT显示颅骨外软组织肿块影,增强后可见点片状强化,肿块下方颅骨变薄或缺损.三维重建显示局部颅骨变薄,虫蚀样改变.CTA显示局部异常血管团通过板障静脉/导静脉与硬脑膜静脉窦相通,其血供来源于硬脑膜静脉窦,且终回流至硬脑膜静脉窦.MRI显示T1加权像呈蜂窝状等信号或低信号改变,T2加权像可见等信号或高信号改变,3例显示病灶穿透颅骨内板与颅内相交通.MRV显示颅外肿块与静脉窦沟通,并有局部硬脑膜静脉窦明显增粗.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大量扩张的无肌层血管组成的囊腔,腔壁内衬单层扁平内皮细胞或结缔组织.12例术后肿块消失,头颅外形满意,无颅高压症状,复查CT颅内无血肿形成,随访6个月至5年,均无复发.结论 结合大小随颅内压改变的可复性头皮下包块的临床表现和CT、MRI、CTA或MRV等影像学检查,易于诊断儿童颅骨骨膜窦,该病通过手术切除治疗可获得良好效果.

  • 颅骨骨膜窦1例报告

    作者:朱勇

    目的:总结颅骨骨膜窦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报道顶部颅骨骨膜窦1例,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对其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及诊治原则进行讨论。结果颅骨骨膜窦根据其发生原因可分为自发型和外伤型两类。本例患者为自发型,术前获影像确诊,术后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颅骨骨膜窦是一种罕见的血管畸形病变,熟悉其病因、临床特征等有助于其诊治。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