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胎盘早期剥离的超声诊断与临床对比分析

    作者:程磊

    目的:研究分析胎盘早期剥离的超声诊断与临床对比分析,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诊断的33例胎盘早期剥离孕妇的临床资料,分析超声诊断检出率及胎盘早期剥离对围生儿和孕产妇的影响.结果:经超声诊断检出30例胎盘早期剥离患者,确诊率90.90%,3例误诊,其中2例误诊为胎盘后血窦,1例误诊为子宫肌瘤,误诊率9.10%;新生儿早产20例,(60.61%),死亡6例(18.18%),青紫窒息7例(21.21%),体重低于2500g新生儿18例(54.55%);孕产妇产后出血5例(15.15%),子宫卒中2例(6.06%),失血性休克2例(6.06%),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例(3.03%),孕妇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胎盘早期剥离严重威胁着新生儿及孕产妇生命安全,因此注意观察孕产妇临床表现同时结合超声诊断等全面的实验室检查提高早期诊断率,并积极采取治疗措施,降低围生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

  • 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测定的对比观察

    作者:陈一斌

    目的 探讨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CRP)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感染组和正常组各40例,并对两组进行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检测,将两组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观察其检测效果.结果 两组检测结果经对比得知,感染组40例患者中,CRP升高者35例,占87.5%,血常规检测中白细胞总数升高者14例,占35%,中性粒细胞升高者16例,占40%;正常组CRP升高3例,白细胞总数升高2例,中性粒细胞升高2例.结论 临床应用血常规和CRP进行检测可对感染性疾病具有良好地诊断效果,CRP对于感染性炎症较敏感,诊断效果优于血常规检测,两者联合应用效果较显著.

  • 经阴道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90例临床对比分析

    作者:周金梅

    目的:探讨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 TVM)的临床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对近6年我院收治的18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经阴道和经腹手术组各90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剔除肌瘤数目、剔除肌瘤重量、术后疼痛程度和住院时间。结果:经阴组与同期经腹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剔除肌瘤数目及重量无明显差异,经阴组有对腹腔侵扰少、恢复快、痛苦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结论: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 TVM)具有微创、操作简便、费用低、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保留子宫的手术方法。

  • 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肿块的临床对比分析

    作者:董颖

    目的:对比分析在乳腺肿块的诊断中采用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 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乳腺肿块的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试验组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对照组患者采用二维超声进行诊断,比较2种诊断方式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结果:试验组患者检测出良性病变符合率为94.00%,恶性病变符合率为90.00%,对照组患者良性病变符合率为84.00%,恶性病变符合率为8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试验组诊断的符合率高于对照组诊断的符合率.结论:乳腺肿块具有影像学的特点,使采用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都能够为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但是彩色多普勒的诊断符合率较二维超声高,具有更加重要的临床意义.

  • PFNA与Gamma-Ⅲ钉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对比分析

    作者:吴宏;王璐

    目的 探讨PFNA与Gamma-Ⅲ钉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2010年1月-2012年2月收治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3例,根据手术方法将其分为两组,37例患者采用Gamma-Ⅲ钉治疗为对照组,36例患者采用PFNA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髋关节功能、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67.2±13.5)min、术中出血量(118.3±29.2)mL、骨折愈合时间(12.8±2.5)周均明显小于对照组(80.4±16.7)min、(154.6±31.5)mL、(14.9±2.7)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21.9±4.6)d小于对照组(23.0±5.1)d,观察组术后总优良率(97.2%)高于对照组(94.6%),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6%)低于对照组(1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与Gamma-Ⅲ钉均是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PFNA具有创伤小、手术方法简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更适合于临床应用.

  • 经皮肾镜取石术和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对比分析

    作者:张能勇

    目的 比较分析经皮肾镜取石术和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对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18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随机平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90例,治疗组行经皮肾镜取石术,对照组行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结果 治疗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住院时间都高于对照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 < 0.05),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经皮肾镜取石术和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各有利弊,需在熟练操作的前提下,严格掌握适应证,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 酒精性肝硬化与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对比分析

    作者:郝俊

    目的 探讨酒精性肝硬化与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特点异同.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4月至2014年5月于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肝硬化患者306例,根据病因分为肝炎后肝硬化组203例与酒精性肝硬化组103例,分别对两组患者在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 肝硬化患者以男性居多,酒精性肝硬化组患者尤为显著.而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发病平均年龄比酒精性肝硬化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炎后肝硬化组患者肝掌、蜘蛛痣、肝大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酒精性肝硬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生化检查方面,肝炎后肝硬化组患者GGT,AST/ALT及ALP显著低于酒精性肝硬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肝炎后肝硬化组患者并发肝肾综合征及原发性肝癌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酒精性肝硬化组.结论 酒精性肝硬化与肝炎后肝硬化具有临床差异性,通过临床特点分析,可做出鉴别诊断.

  • 40层螺旋CT、超声及X线诊断肠梗阻的临床对比分析

    作者:柴晓昕

    目的:研究并探讨采用40 层螺旋CT、超声及X 线在诊断肠梗阻的临床效果,以及哪种方法:更具有临床的可行性,科学性以及安全性.方法:这次研究选取我院在2009 年6 月~ 2011 年3 月收治的肠梗阻患者120 例,(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和服从所有准则)并随机把这120 例患者根据检测方法:分为3 组.其中一组采用40 层螺旋CT 来诊断肠梗阻患者,一组采用超声来诊断肠梗阻患者,另一组采用X 线来诊断肠梗阻患者.每组患者都为40 例.观察这3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将所得这些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在对肠梗阻的诊断,肠梗阻部位的诊断,以及肠梗阻的发生原因等方面的准确率方面,40层螺旋CT,超声组,X 线组三者都是有本质上的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研究发现,40 层螺旋CT 在对肠梗阻检测方面更具有敏感性,准确率也比较的高,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 儿科支原体感染肺炎的临床对比分析

    作者:卓庆翠

    目的:探讨儿科支原体感染肺炎的临床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支原体感染患者3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对 MP-IgM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均为阳性。并对两组患儿肺外并发症及肺部啰音观察并记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之间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对照组193例患儿中表现肺部啰音32例,肺外并发症包括心脏受损36例,肝脏受损39例,其他37例;观察组193例患儿,肺部啰音94例,肺外并发症包括心脏受损15例,肝脏受损19例,其他15例。两组患者在肺部啰音及肺外并发症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MP感染患儿中,肺部表现显著并且较重的主要为婴幼儿,而3岁以上患儿易发肺外并发症,而肺外体征不明显。

  • Gamma钉、PFNA及股骨重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对比分析

    作者:赵苛棋;周维锋;徐建桥

    目的:探讨Gamm钉、PFNA及股骨重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8例,根据手术方法将其分为3组,PFNA组56例,Gamma钉治疗组12例,股骨重建钉组1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髋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PFNA组及股骨重建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小于股骨Gamma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FNA组与股骨重建组间无明显的差异PFNA组及股骨重建钉组住院时间较Gamma钉组有所缩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rker髋关节功能评定结果显示,Gamma钉组、PFNA组及股骨重建钉组3组术后总优良率分别为75%、92.8%、90%,PFNA组及股骨重建钉组高于Gamma钉组(P<0.05);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PFNA组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PFNA、Gamma钉及股骨重建钉均是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股骨重建钉及PFNA具有创伤小、手术方法简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更适合于临床应用。

  • 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对比分析

    作者:陶立刚;谢东阳;肖祖锋

    目的:观察并比较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101例,随机分为二组:一组(厄贝沙坦组)51例给予药物厄贝沙坦治疗,另一组(氨氯地平组)50例给予药物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观察并比较二组治疗8周后的临床降压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厄贝沙坦组显效率54.9%、有效率31.37%、无效率13.73%,总有效率86.27%,不良反应率9.8%;氨氯地平组显效率60%、有效率30%、无效率10%,总有效率90%,不良反应率26%.二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但二组不良反应均轻微,患者能耐受并坚持服药.结论: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二者比较临床降压疗效确切,作用相当,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较高.

  • 剖宫产手术中3种不同麻醉方法的临床对比分析

    作者:荣学武

    对剖宫产手术中3种不同麻醉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就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96例急诊剖宫产手术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分析.将这96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三组,一组采用单纯硬膜外麻醉(A组),一组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B组),一组采用静脉麻醉(C组),在对三组患者进行手术的过程中,通过心电图对患者的心率变化以及心脏跳动等情况进行观察,从而对比分析出三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三组产妇在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新生儿Apgar评分和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效果满意率、麻醉起效时间和Bormgae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在进行剖宫产手术的过程中,需要进行麻醉,而就研究结果可知,在实际操作中选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临床中具有较强的应用优势,其不仅能够起到良好的麻醉效果而且费用少,操作简单,因此值得在剖宫产手术中进行广泛的推广.

  • 帕罗西汀和氯丙咪嗪治疗强迫症临床对比分析

    作者:刘红;李勇

    目的:比较帕罗西汀和氯丙咪嗪治疗强迫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门诊2012年1月到2015年9月收治的100例强迫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患者,一组用帕罗西汀治疗,另一组用氯丙咪嗪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都有所减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帕罗西汀组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是 10.0%,氯丙咪嗪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是 30.0%,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罗西汀治疗强迫症和氯丙咪嗪治疗强迫症的效果相差无几,但是帕罗西汀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的耐受性要好一些,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2例临床分析

    作者:林彬

    目的:通过采取不同的用药方式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诊治,从而分析阿德福韦酯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具体作用和效果.方法:选取42例慢性乙型肝炎疾病的原始病历资料作为分析依据,通过不同的用药方式,分析阿德福韦酯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具体疗效.根据对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三组,分别为A组:采用阿德福韦酯药物治疗21例;B组:采用苦参素胶囊药物治疗11例;C组:采用阿德福韦酯与苦参素胶囊联合治疗10例.通过疗程治疗,利用对比分析法,对三个组别的治疗效果进行临床医疗分析.结果:通过治疗,三组患者的病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A组检测乙肝病毒在血液中的含量(HBV-DNA)转阴率95%,B组检测乙肝病毒在血液中的含量(HBV-DNA)转阴率80%,C组检测乙肝病毒在血液中的含量(HBV-DNA)转阴率98%.由此可见,阿德福韦酯在慢性乙肝的治疗过程中比其他药物(苦参素)具有更好的疗效,如两者配合使用效果更好.

  • 治疗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30例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张爱玲

    目的:探讨对于妇产科中难以治疗的大出血患者所采用治疗方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2年9月本院收治的难以治疗的妇产科大出血患者30例进行临床观察,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与治疗组.给予治疗组患者动脉栓塞术进行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子宫动脉结扎手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手术中出血的量以及并发症等.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在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平均为(300.4±225.3)毫升,手术过程平均时间为(50.1±6.8)分钟,手术后(12.1±2.4)天阴道出血,其有效止血概率为96.0%,而子宫切除概率为4.0%;而对照组在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平均为(1500.4±250.3)毫升,手术过程平均时间为(75.1±16.8)分钟,手术后(16.5±2.4)天阴道出血,其有效止血概率为66.0%,而子宫切除概率为34.0%;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经动脉栓塞术治疗妇产科大出血,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出血量,尽快止血,切子宫切除率低,优势较多,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腹腔镜Nissen、Toupet和Dor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对比分析

    作者:苏福增;张成;克力木;王志;李义亮;李慧灵;杜智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Nissen、Toupet和Dor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HH)合并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5年1月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276例HH合并GERD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149例患者行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Nissen组),41例患者行腹腔镜Toupet胃底折叠术(Toupet组),86例患者行Dor胃底折叠术(Dor组),分别比较3组患者的食管反流情况、食管压力、GERD Q量表评分数据及术中术后恢复情况等。结果除Toupet组在减少长反流次数和长反流时间方面疗效并不明显外(均P>0.05),3组患者术后反流情况较术前均得到明显改善(均P<0.05)。对术后反流情况进行组间比较发现,3种术式术后反流时间、酸反流时间比例、长反流时间比例和DeMeeste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但Dor组在减少反流次数及抑制长反流上优于Toupe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反流次数:(14.36±10.58)次比(29.83±19.71)次,长反流次数:(0.64±0.21)次比(6.20±3.48)次;均P<0.05],但两组在抑制长反流方面均逊于Nissen组[(0.38±0.16)次,均P <0.05]。和术前比较,三组术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和残余压均明显升高,松弛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但Toupet组术后无效吞咽次数较术前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25±2.04)次比(6.36±3.26)次,P <0.05]。Toupet组与Dor组的食管压力比较示,Dor组在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静息呼吸平均值)的恢复[(20.69±13.95) mmHg比(12.91±6.89) mmHg]和无效吞咽的减少[(9.15±6.44)次比(11.25±2.04)次]方面均优于Toupet组(均P <0.05),但与Nissen组相当[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静息呼吸平均值):(19.87±10.40) mmHg,无效吞咽:(6.15±2.95)次,均P >0.05]。与术前比较,3组术后GERD Q评分均显著降低(Nissen组:10.94±2.20比7.41±1.43,t=11.667, P=0.001;Toupet组:10.91±2.02比7.18±1.33,t=5.109,P=0.005;Dor组:10.69±1.69比7.10±1.30, t=7.610,P=0.002)。3组间术后GERD 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65, P=0.207)。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和并发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随访时间12~51(中位数19月),Nissen组有2例(1.3%)复发,Toupet组有1例(2.4%)复发,Dor组有1例(1.2%)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3, P=0.834)。结论三种胃底折叠术治疗HH合并GERD均为安全的、可行的,但腹腔镜下Nissen和Dor胃底折叠术在减少反流次数、抑制长反流、提高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静息呼吸平均值)及抑制术后吞咽困难发生上均疗效优于Toupet胃底折叠术。

  • 早产与足月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对比分析

    作者:刘利;李秋宇;安瑶;冉亚林;李禄全

    目的:对比分析早产与足月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38例NEC临床资料,比较患儿围产期相关信息、NEC诊断后并发症、治疗情况及预后危险因素.结果:早产组94例,足月组244例,早产组胎膜早破发生率高于足月组;早产组NEC诊断后并发败血症、呼吸衰竭高于足月组;早产组NEC诊断后多巴胺、IVIG使用率及输注红细胞高于足月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早产组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为Ⅲ期NEC(OR=6.725,95%CI=2.153~21.01,P=0.001)及并发败血症(OR=3.78,95%CI=1.204~11.873,P=0.023);足月组为Ⅲ期NEC (OR=7.762,95%CI=3.392~15.23,P=0.000).结论;NEC在早产、足月儿人群发病的围产期因素、并发症、预后危险因素方面存在差异,早产儿并发症更多.Ⅲ期NEC是导致患儿预后不良的共同危险因素,并发败血症是导致早产患儿预后不良的额外危险因素.

  • 子宫腺肌病和子宫肌瘤的临床对比分析

    作者:李治平

    子宫腺肌病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内膜和间质向肌层良性浸润并在其中弥漫性或呈局限性生长的一种良性子宫病变.该病临床误诊、漏诊率较高,易于子宫肌瘤混淆.回顾总结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行子宫切除术255例,比较两种疾病的特点,以便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率,进一步加强对该病的认识.

  • 子宫全切术不同术式的临床对比

    作者:王伟霞

    目的:讨论子宫全切术不同术式的临床效果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在2009年2月-2010年3月期间收治的182例进行子宫全切术患者的临床治疗,及其相关信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全切术(LAVH)在手术时间上要比其他两种手术方式的时间长,而且腹腔镜辅助下的阴式子宫全切术(LAVH )的手术费用是三种手术方式中需要手术费用多的.腹式子宫全切术(TAH )在手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厉害、患者排气需要的时间和手术后的住院时间上相对的要比其他不同的子宫全切术式的时间长.结论:具有术后疼痛度较轻、恢复时间短、伤口创面比较小,并且并发症较少等优点的应该是阴式子宫全切术和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全切术.

  • 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与单纯多次间断胸腔穿刺抽液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60例临床对比分析

    作者:窦媛媛;张玲

    目的 评价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与单纯多次间断胸腔穿刺抽液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单侧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其中60例为常规间断胸腔穿刺抽液者,60例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者,分析两组患者在胸水引流并发症,胸穿次数,胸膜肥厚粘连发生率,胸水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的差别. 结果 与间断胸腔穿刺抽液治疗方法 比较,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并发症少,胸穿次数少,胸膜肥厚、粘连发生率低,胸水消失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缩短. 结论 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是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经济、创伤性小的有效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

2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