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长春地辛组成CH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观察

    作者:刁连君

    为了观察长春地辛(VDS)或长春新碱(VCR)组成CH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对46例NHL患者随机对照应用VDS或VCR组成的CHOP方案化疗.结果VDS组有效率为90.5%,VCR组为8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4,其中9例CHOP方案无效患者应用VDS组成的CHOP方案后1例CR,3例PR.VDS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明显低于VCR组,P=0.028.初步研究结果提示,VDS或VCR组成CHOP方案疗效相当,VDS神经毒性较低,其他系统毒性与其相当.

  • 肠道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32例的临床与病理学分析

    作者:杨堤;白春梅;肖雨;陈杰

    目的研究肠道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预后因素. 方法复习32例肠道原发性NHL的临床资料、大体标本、HE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按2001年WHO淋巴造血系统肿瘤的标准重新进行分类. 结果 B细胞性NHL 21例,其中弥漫大B型15例,套细胞型2例,滤泡型1例,Burkitt 淋巴瘤1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2例.T细胞NHL 10例(其中肠病相关型NHL2例和非肠病相关型NHL8例),组织细胞NHL 1例.诊断时,9例为Ⅰ~Ⅱ期,23例为Ⅲ~Ⅳ期.随访4~168个月,死亡15例.B细胞NHL死亡率为7/21例(33%),T细胞NHL的死亡率为8/10.Ⅱ期死亡2例,均为T细胞NHL.Ⅲ~Ⅳ期死亡13例,占死亡数的86.6%.Cox多因素分析显示,重要的预后因素是肿瘤的分期及肿瘤类型(分期P=0.002、肿瘤类型P=0.032). 结论肠道原发性NHL以弥漫大B型多见.以结肠多见,其次为小肠和回盲部,直肠少.就诊时65.6%为Ⅲ~Ⅳ期患者.比较同期 T、B细胞NHL,T细胞NHL预后差,死亡率高.分期越高预后越差,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恶性度较低的淋巴瘤预后较好.

  • 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研究

    作者:张仁亚

    目的探讨睾丸非淋巴瘤的形态结构特征、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常规石腊切片、HE染色和免疫组化S-P法标记LCA、L26阳性以确定诊断.结果 5例患者临床症状均为睾丸不同程度肿大,组织学图像与胃肠道MALT淋巴瘤相似,免疫组化染色瘤细胞表达LCA、L26阳性.结论老年人出现弥漫性睾丸肿大,首先应考虑睾丸淋巴瘤的可能.该病的确诊依赖病理检查,免疫组化对于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

  • T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103例的预后分析

    作者:史艳侠;彭柔君;林素暇;吴秋良;林桐榆;孙晓非;黄慧强;夏忠军;李宇红;徐瑞华;刘冬耕;管忠震;姜文奇

    目的 T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T-NHL)是一组异质性疾病,恶性度高,疗效差,在我国相对高发,目前尚无有效的预后指标可以用来预见其治疗效果.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03例T-NHL的临床特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1998年12月至2004年1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确诊、有完整临床资料的T-NHL,所有病例按照WHO 2001淋巴瘤分类标准进行病理分型,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103例患者中位年龄35(2~78)岁,男68例,女35例,中位生存时间24.1(0.8~84)个月,5年总生存率24.3%(25/103),其中25例(24.3%)采用放、化联合治疗,70例(68.0%)采用单纯化疗,3例采用单纯放疗,5例在获得完全缓解后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单因素生存分析年龄≥60岁、晚期病例(Ⅲ、Ⅳ)、结外侵犯、巨大包块、B症状、体质状况(PS)≥2,LDH升高、低白蛋白血症、高危国际预后指数(IPI)(IPI≥2)与预后不良有关,但是多因素分析证实年龄≥60岁、低蛋白血症、PS≥2是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结论 本研究证实了年龄、血清白蛋白水平、PS是T-NHL的独立预后因素.

  • Ki-67与Bcl-2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徐卫;盛瑞兰;郑肇巽;徐天蓉

    目的探讨增殖相关抗原Ki-67和抗凋亡蛋白Bcl-2的检测,观察其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对35例NHL外科活检石蜡包埋组织切片进行Ki-67抗原和Bcl-2蛋白的检测.结果 (1)Ki-67在低度恶性NHL组中的表达低于高度恶性组(P<0.01),而Bcl-2在低度恶性NHL组中的表达高于高度恶性组(P<0.01).(2)B细胞性NHL中Bcl-2的表达高于T细胞性NHL(P<0.02),而Ki-67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1).(3)首次化疗缓解组中的Bcl-2表达低于未缓解组(P<0.01),而Ki-67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1).(4)高Ki-67表达组的生存期比低表达组短(P<0.05),而Bcl-2的表达在两组之间无差异.结论增殖相关抗原Ki-67和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与NHL的恶性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是了解肿瘤发生和判断NHL预后的有效指标.

  •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182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开彦;陆道培

    目的评价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的疗效.方法全国34家单位采用APBSCT治疗NHL 182例.其中第一次完全缓解(CR1)移植112例,部分缓解(PR)或复发期移植70例.外周血造血干细胞(APBSC)动员方案分为四组:1组为大剂量环磷酰胺(HD-CY)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55例;2组为大剂量阿糖胞苷(HD-Ara-C)联合G-CSF 7例;3组为增大环磷酰胺剂量的针对性化疗方案联合G-CSF 102例;4组为单独应用G-CSF 18例.预处理方案:移植前处于CR1状态的112例中,含有全身照射(TBI)的预处理方案39例,不含TBI的73例;PR或复发的70例中,含有TBI的预处理方案29例,不含TBI的41例.结果四组所采集到的APBSC均可达到临床所需数量.四组间采集的单个核细胞数与采集次数之间无统计学差别.移植后WBC≥1.0×109/L的中位数时间为12 (10~30)d;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数时间为12 (0~181)d.患者移植后平均随访时间为24个月.预期3年无病生存率(DFS)移植前达CR1期者69.7%;PR和复发期为44.9%.在移植前达CR1期患者中,含有TBI和不含TBI的预处理方案的3年DFS无统计学差别(70.1%、68.0%).而对于PR或复发期患者,前者优于后者(57.5%、 40.1%).移植前CR1期的112例中18例死于本病(16.1%);1例死于肝功能衰竭,无移植相关死亡.PR或复发期70例移植后19例死于本病(27.1%),移植相关死亡5例.结论 APBSCT是一种治疗NHL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增大CY剂量的针对性化疗联合G-CSF动员方案可满足临床需要.PR或复发期患者采用含有TBI的预处理方案可能更为有效.

  • 凋亡调控蛋白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作者:左学兰;周新;孟娟;张克俭;刘小红;杨华强

    目的探讨髓细胞白血病基因1(MCL-1)、Survivin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3例B-NHL和10例反应性增生(RH)淋巴组织细胞凋亡率和MCL-1、Survivin的表达水平.结果 MCL-1和Survivin在43例B-NHL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1%(25/43)和69.8%(30/43),而MCL-1在RH淋巴组织阴性表达,Survivin在RH淋巴组织低表达10.0%(1/10),MCL-1在侵袭性B-NHL表达的频率和强度明显高于惰性B-NHL(70.0%,30.8%,P<0.05),Survivin在侵袭性B-NHL中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惰性B-NHL(80.0%,46.2%,P<0.05);MCL-1阳性表达组与凋亡指数(AI)无相关,Survivin阳性表达组与AI正相关(r=0.429,P<0.01),此外,两者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598,P<0.001). 结论 MCL-1对B-NHL细胞凋亡作用不如Survivin明显,后者可能参与了B-NHL细胞凋亡调节,二者在B-NHL的共表达与其发生发展有关.

  •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孟凡刚;张凯;毛更生;王忠诚;吴承远;刘暌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临床特点,提高对PCNSL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PCNSL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组织病理类型以及治疗方法.结果 单发病灶36例,多发病灶7例,共手术治疗47次.首发症状为颅内压增高22例(51.2%),肢体偏瘫、抽搐、语言障碍16例(37.2%),记忆力下降、意识情感障碍10例(23.3%).脑脊液蛋白含量高于正常者66.7%(8/12).B细胞型淋巴瘤40例(97.6%),T细胞型1例(2.4%).Ki-67阳性表达指数42.8%±23.3%.结论 CT、MRI及脑脊液检查是术前诊断PCNSL的重要方法,外周血淋巴细胞增高不能作为诊断PCNSL的依据.手术在于缓解症状和确定病变的病理类型,术后化疗加全脑放疗是治疗PCNSL的有效方法.

  • 儿童伯基特和伯基特样淋巴瘤40例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永红;段颜龙;杨菁;金玲;周春菊;高子分

    目的 认识儿童伯基特淋巴瘤(BL)和伯基特样淋巴瘤(BLL)的病理及临床特点,总结大剂量、短疗程化疗方案的疗效,探讨治疗相关的合并症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2003年2月-2006年4月住院治疗的淋巴瘤患儿40例,全部行活检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检查,并按WHO新的病理分型标准进行分型,参照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St.Jude分期标准进行分期.采用大剂量、短疗程的改良LMB89方案进行治疗.根据不同分期、不同危险因素及对治疗反应的评估结果,将患儿分成A、B、c三个治疗组.结果 临床特点:发病年龄2~14岁,中位发病年龄6.9岁;男33例,女7例,男:女=4.7:1;腹腔肿物及急腹症为常见表现.病理示BL 30例、BLL 10例;7例(17.5%)在瘤组织中检测到EBER-1阳性细胞,19例血清中EB病毒抗体阳性.确诊时I~Ⅱ期患儿9例,Ⅲ~Ⅵ期患儿31例;伴中枢侵犯者3例,骨髓侵犯者2例.疗程2~8个月.随访率100%,中位追踪时间22.6个月.至2006年12月底,实际存活35例,1年生存率88.7%,预计3年无进展生存率81.8%.化疗中Ⅲ~Ⅳ度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在B组和C组分别为97.5%和100%,3例出现重症黏膜炎.5例死亡,其中2例为副作用相关死亡.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为Ⅳ期、治疗3个月时评估有残留病灶、病程小于15 d与预后不良相关(P<0.05).结论 采用大剂量、短疗程方案治疗BL和BLL疗效好,预计3年无进展生存率81.8%.病史小于15 d、诊断时为Ⅳ期、治疗3个月未达完全缓解者与预后不良相关.

  • 非霍奇金淋巴瘤组织p73 mRNA基因表达与病因关系

    作者:陈建华;谭达人;谢兆霞

    目的:探讨非霍奇淋巴瘤p73 mRNA基因表达与病因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检测10例非恶性淋巴组织与4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组织p73mRNA基因表达状况.结果:10例非恶性淋巴组织均有mRNA表达(100%).4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p73 mRNA表达32.5%(13/40),两组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73 mR-NA表达与临床分期无关,P>0.05,与病理类型有关,P<0.05.结论:p73基因可能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生有关.

  • 原发性肠道恶性淋巴瘤13例分析

    作者:黎佳全;杨权烈;周小玲

    1983年4月-2001年6月共收治经病理确诊的原发性肠道恶性淋巴瘤13例,占同期恶性淋巴瘤的4.06%,占结外淋巴瘤的15.5%.临床表现为腹痛、腹部肿块、消瘦及腹胀,缺乏特异性.结果提示,根治性肿物切除及术后辅助化疗效果较好,分期越早,手术切除越彻底,预后越好.

  • ProMACE/CytaBOM方案治疗中高度非霍奇金淋巴瘤

    作者:叶书成;黄术林;袁国珍

    目的:研究ProMACE/CytaBOM方案治疗中、高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ProMACE/CytaBOM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34例.其中弥漫性大细胞型21例,弥漫性小裂细胞型3例,弥漫性大小细胞混合型4例,免疫母细胞型3例,淋巴母细胞型2例,小无裂细胞型1例.恶性程度为中高度.分期为Ⅱ~Ⅳ期.结果:CR 23例,占67.6%;PR 6例,占17.6%;有效率为85.3%.主要毒副作用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结论:ProMACE/CyatBOM方案治疗中高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近期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可耐受,值得临床推广.

  • 右肺非霍奇金氏淋巴瘤一例报告

    作者:吕长城;卢艳;吕斌;韩桂强

    1 病例报告患者男,47岁,因右胸疼痛1个月于2002月30日入院.

  • 静注长春新碱致过敏性休克一例

    作者:冯学敏;梁建科

    1病例报告患者男,27岁.2000年3月因患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HL)到我科诊治.经化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及体格检查均正常.

  • COANP 方案合用国产 rhG-CSF 治疗淋巴肉瘤细胞白血病

    作者:李茵茵;于满贵;许霞;张松鹤;吴长君

    淋巴肉瘤细胞白血病(LCL)又称淋巴瘤细胞白血病,是恶性淋巴瘤(主要是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病程后期,恶性肿瘤细胞播散至骨髓及血液所致的白血病,国内外对此类白血病尚无疗效肯定的化疗方案.我科于 1996年 4 月起用 COANP 方案配合国产 rhG-CSF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共治疗 LCL 患者 26 例,均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 左乳腺癌伴发霍奇金病一例

    作者:杨茂仁;魏红军

    1 病例报告患者女,37岁,因发现左乳腺肿块一年半于2001年5月入院.患者1年半以前,无意中发现左乳内上象限有一肿块,约黄豆大小、活动、无压痛,局部皮肤光滑无红肿,无溃烂,皮肤颜色正常,未检查与治疗,4 个月前发现肿块已长大,约 2.5 cm×2.5 cm,质硬,稍压痛,边缘不甚清楚,活动度差,局部无红肿,无溃烂及乳头溢液,无颈部及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无腋下淋巴结肿大,无发热盗汗,乏力及消瘦现象,也无局部及全身皮肤瘙痒,家族中无肿瘤病史.

  • 小肠黏膜非霍奇金氏淋巴瘤一例

    作者:贾玫;李冬云;李忠;陈信义

    1 病例报告患者男,58岁.2001年10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腹痛,经外院对症治疗 1周后症状好转.此后每月不定期有数小时牙痛,继则出现发热、腹痛、疲乏等症状,反复查外周血白细胞>12×109 L-1.2次骨穿均显示粒系增生明显活跃,占骨髓有核细胞的74.8%,并有NAP增高,经抗生素治疗、抗痨治疗无明显效果.2002年8月13日因高热、腹痛入住我科.

  • 椎管内恶性淋巴瘤一例报告

    作者:李万湖;陈兆秋;高彦

    1 病例报告患者女,55岁.左下肢疼痛近1年,加重伴麻木、无力3个月余,于2000年3月12日入我院.查体:腰骶部扣击痛.左下肢较对侧细约2 cm,左侧膝跟腱反射消失.Lasegue's sign (+)、kernig's sign(+).左髋关节肌力Ⅳ级,膝关节Ⅳ级,踝关节Ⅲ级,趾关节Ⅲ级.步态不稳.跟膝胫试验:慢.生理反射:膝反射(L2~4)、跟腱反射(S1~2)(-).

  • 淋巴结外淋巴瘤的误诊分析与对策

    作者:张景顺;陆妙贤;潘洁;章文韵

    目的对结外淋巴瘤的误诊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止对策.方法自1980年1月至2000年7月,对收治非霍奇氏淋巴瘤8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5例非霍奇氏淋巴瘤中结外淋巴瘤50例(58.5%),误诊30例,误诊率高达60%.30例中发生于消化道者多,共11例(36.6%),其次为鼻及咽部组织,共7例(23.3%),其它部位少见共12例(40%).结论结外淋巴瘤误诊发生于消化道、鼻及咽部组织为多.但可发生于任何器官组织,其临床表现无特征性,诊断困难,易发生误诊.临床医师必须具有多学科横向知识,加强对结外淋巴瘤的认识,并尽快进行病理学检查.

  • 原发鼻腔NK/T细胞淋巴瘤影响预后的因素分析

    作者:马芹;张会来;刘霞;周世勇;钱正子;翟琼莉;付凯;王华庆

    目的 分析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血液学指标,探讨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80例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血液学指标,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80例患者经过治疗后,33例患者达到完全缓解,5年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2.5%和32.5%.单因素分析显示,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评分(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performance status,ECOGPS)、Ann Arbor分期、腔外受累、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评分、首次治疗是否达完全缓解、治疗模式(单纯化疗与放化疗联合)、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β2-微球蛋白和球蛋白水平、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相关(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首次治疗是否达完全缓解、LDH、腔外受累是影响鼻腔NK/T细胞淋巴瘤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x2值分别为17.109、15.695和13.503,P值均<0.01).结论 首次治疗是否达完全缓解、LDH、腔外受累可作为鼻腔NK/T细胞淋巴瘤临床预后的参考指标.

118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