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抗HIV结果的可靠性分析

    作者:孙宗祥;刘旭翠;陈玫君;孙克涛

    目的 分析不同免疫检验方法 检测抗HIV结果的可靠性.方法 选择该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确诊的82例HIV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5例HIV抗体显示为阴性,47例HIV抗体显示阳性,分别应用ELISA法、金免疫层析试验进行检验,比较两组抗HIV检测结果.结果 ELISA法检验血清2 NCU/mL、 室间质量评价血清、 血清4 NCU/mL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0%、100.00%、100.00%,高于金免疫层析试验(χ2=3.8926、3.8926、9.2528,P<0.05);ELISA法对抗HIV的特异度、敏感度、准确率分别为91.43%、97.87%、96.34%,明显优于金免疫层析试验(χ2=4.8251;3.8431;4.0937,P<0.05);ELISA法假阳性率为0.00%,明显低于金免疫层析试验(χ2=15.3067,P<0.05).结论 相比于金免疫层析试验法,检测抗HIV应用ELISA法检验的准确率更高,具有较高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可靠性更强.

  • 比较分析金标法与酶联免疫法测定抗-HIV的效果

    作者:陈晓波

    目的:分析比较金标法与酶联免疫法在抗-HIV测定中的效果,对两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在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2000例输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分别采用金标法和酶联免疫法,对血样HIV抗体进行检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金标法初次检测中的血样呈现阳性的有26例(阳性率1.30%),酶联免疫法初次检测中的血样呈现阳性的有15例(阳性率0.75%),在进行确诊实验后,金标法检测血样阳性为21例(阳性率1.05%),酶联免疫法检测的血样呈现阳性的有13例(阳性率0.65%)。终在经免疫印迹法检测下,确诊血样为阳性的有12例(阳性率0.60%)。金标法的假阳性率为42.86%,酶联免疫法检测的假阳性率为7.69%。两种抗HIV检测结果阳性率和假阳性率均有显著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从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可以知道,金标法在血样抗HIV检测中与酶联免疫法相比,准确性更高,操作方便,有很强的可行性,可以在临床血液抗HIV检测中进行推广使用。

  • 假鹰爪属植物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作者:罗艳;焦杨;邱莉;冯娴静;李福森;郭小葆

    文章总结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有关假鹰爪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概况.目前已从假鹰爪属植物中分离鉴定出46种黄酮类化合物、36种生物碱类化合物、1个环肽化合物,还有三萜、挥发油类、有机酸、甾醇等化学成分.假鹰爪属植物具有抗肿瘤、抗HIV、强心作用、抗菌作用、抗氧化作用、抑制芳香酶和脂肪氧化酶、抑制NFAT转录、抗疟原虫等生物活性.

  • 抗HIV药物及其靶点的研究进展

    作者:

    随着AIDS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蔓延,寻找有效的抗HIV药物成为研究的重点任务.作者主要综述了近10年来抗HIV药物作用靶点的研究进展,特别是以侵入融合过程、逆转录酶、蛋白酶及整合酶这几个位点,以及在这几个靶点上的传统中草药中抗HIV的有效成分,和已经用于临床及正在研发的一些抗HIV药物.

  • 输血前患者血清HBsAg、抗HCV、抗HIV和 梅毒抗体检测意义

    作者:郝迎军

    目的:探讨输血前患者血清HBsAg、梅毒抗体、抗HCV和抗HIV检测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例输血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于治疗前进行血清HBsAg(乙肝表面抗原)、梅毒抗体、抗HCV(丙肝抗体)和抗HIV(艾滋病抗体)水平测定,并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2000例输血患者检出血清HBsAg阳性400例,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128例,抗HIV阳性3例,抗HCV阳性35例共566例,感染病例主要分布于消化内科、普外科与肿瘤科;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血清HBsAg、抗HIV、抗HCV感染多出现在18~40岁年龄段,梅毒螺旋体抗体感染多发生于>60岁年龄段.结论:输血前对患者进行血清HBsAg、梅毒螺旋体抗体、抗HCV和抗HIV指标测定,主要以血清HBsAg感染为主,且感染病例多集中在消化内科及普外科,男性感染病例多于女性.

  • 抗HIV活性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罗晓茹;董俊兴

    香豆素类化合物作为新型抗HIV药物,对HIV逆转录酶、蛋白酶及整合酶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本文对具有抗HIV活性的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来源、作用机制及结构改造进行综述,为开发研制抗艾滋病药物提供依据.

  • 三种不同免疫检测方法检测抗HIV结果可靠性比较研究

    作者:冯建国

    目的 研究比较三种不同免疫检测方法检测抗HIV结果可靠性.方法 选取新蔡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的50例HIV患者的血清及50例无偿献血者血清为研究样本,采用单盲法的方式分别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间接ELISA以及金免疫层析实验对试验样本进行测验,比较三种检测方法准确率上的差异.结果 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试验结果与真实情况的符合数及符合率为100、100%;高于其他两种检测方式的结果.结论 在抗HIV的检测工作中,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具有准确性高,操作简单的优点,对于HIV的诊断工作有着积极意义,具有推广价值.

  • L-鸟苷类似物前药:设计、合成与抗HIV活性

    作者:卢俊峰;谢璐佳;曹眸;关注;郭颖;杨振军;张礼和

    为了提高鸟嘌呤核苷类似物的药代动力学和稳定性,设计合成了取代氨基修饰L-DdG和L-D4G的6位,得到一系列的前药,经NMR、MS、高分辨质谱确定了化合物结构,发现化合物7d和8g有中等抗HIV的活性(EC50=42,55Dμmol/L).

  • 白桦酯酸及其衍生物的研究概况

    作者:周映霞;王振国;马莉;阎浩林

    目的总结白桦酯酸及其衍生物的各种药理活性及制备方面的研究概况,进一步提出对这类天然产物的研究开发方向.方法检索查阅了国内外近10年来的30多篇有关文献和专利.结果与结论白桦酯酸及其衍生物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抗HIV和抗菌等活性,目前尚处于临床前的研究阶段,具有可预见的开发前景.

  • 海藻硫酸酯多糖抗HIV活性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作者:钟剑霞;谢苗;甘纯玑

    目的阐述海藻硫酸酯多糖抗HIV活性的机制、构效关系及天然海藻硫酸酯多糖及其衍生物的抗HIV研究的现状.方法参阅相关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结果与结论海藻硫酸酯多糖是一类具有抗HIV活性等多种生理活性的海藻提取物,我国在硫酸酯多糖药物的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果,硫酸酯多糖药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开发前景.

  • 金标法与酶联免疫法在抗HIV测定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郝明;张敏

    目的:探究金标法与酶联免疫法在抗HIV测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0例输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分别采用金标法和酶联免疫法,对血样HIV抗体进行检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种抗HIV检测结果阳性率和假阳性率均有显著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进行HIV抗体的检测时,金标法和酶联免疫法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因而在实际临床使用时,需要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恰当的检测方法。

  • 多金属氧酸盐抗艾滋病病毒活性研究进展

    作者:赵文秀;彭军;董顺福;李妍

    本文主要总结了近些年来多金属氧酸盐在抗艾滋病病毒(HIV)方面的研究情况;比较分析了不同多金属氧酸盐的结构及其抗病毒效果的差异;简要介绍了抗HIV的作用机制及预测未来的发展方向.

  • 术前、产前及腔镜检查前进行四项指标检测的意义

    作者:李英顺;刘君;宋英兰

    目的 探讨术前、产前及腔镜检查前患者四项指标检测的意义.方法 随机收集3年来笔者所在医院就医的术前、产前及腔镜检查前患者4230例,并对其检测的HBsAg、抗HCV、抗HIV、TP-Ab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230例患者中,总阳性率高达19.67%,其中HBsAg阳性率达10.78%,抗HCV阳性率达1.11%,抗HIV(1+2)型阳性率达0.64%.以双抗原夹心法和胶体金法进行HIV抗体初筛试验,所有检测程序严格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进行,阳性及可疑血清标本经复试仍为阳性者,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确证实验室进行确认,TP-Ab阳性率达7.14%.结论 在术前、产前及腔镜检查前检测HBsAg、抗HCV、抗HIV、TP-Ab对避免医务人员的职业感染和预防患者医院内感染,以及防止医疗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 浅谈输血前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的重要意义

    作者:周燕群;王文林;游宇哲

    目的 了解拟输血患者其输血前状况,探讨输血前检查对于临床成分输血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近三年来受血者血清中HbsAg 抗HCV 抗HIV 抗TP.结果 HBsAg 抗HCV 抗HIV 抗TP的阳性率分别为11.2%、1.2%、0.1%、2%.其中不同年度间的HbsAg 抗HCV的阳性差异无统计意义,而抗HIV 抗TP 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结论 对受血者输血前传染病标志物检测基本保证了临床输血的安全性,有利于患者的诊治,有利于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提高医护的防范意识,减少医疗纠纷,也可以血源性医院感染诊断提供依据.

  • 中药杜仲抗HIV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孙燕荣;董俊兴;吴曙光

    目的观察中药杜仲及其单体化合物抗HIV作用,为寻找新的有效治疗艾滋病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植物化学的方法从中药杜仲中提取单体化合物;以HIV病毒感染的MT4细胞为实验模型,以病毒引起合胞体的产生为评价指标,观察药物的作用.结果从中药杜仲中获得6个单体化合物,其中氯原酸、咖啡酸、表儿茶素、儿茶素等4个单体化合物可有效保护病毒感染的细胞,使其不产生病变.咖啡酸和儿茶素的效果尤为显著,IC50值均为50 μg.mL-1.结论杜仲提取物及其单体化合物具有抗HIV作用,儿茶素作用为新的发现.

    关键词: 杜仲 化合物 抗HIV 病变
  • 潜在抗HIV活性内生真菌Epulorhiza sp.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郭文娟;郭顺星

    目的 探讨内生真菌Epulorhiza sp.中抗HIV活性成分.方法 应用微生物培养的方法获得内生真菌菌丝体,再用溶剂提取,各种柱色谱和重结晶的方法分离内生真菌中的化学成分,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及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内生真菌的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1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吡咯骈(1,2a)-3,6-二酮六氢吡嗪(1)、(3R,8aR)-hexahydro-3-(2一methylpropyl)-pyrrolo(1,2a)-pyrazine-1,4-dione(2)、核黄素(3)、3-羧基吲哚(4)、2-羟基-4-氧-3,4,5,6-四氢嘧啶(5)、腺苷(6)、胸腺嘧啶(7)、尿嘧啶核苷(8)、鸟嘌呤核苷(9)、4,4-二甲基-1,7-庚二酸(10)、α-棕榈精(11).结论 所有化合物皆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得,其中3-羧基吲哚据文献报道有抗HIV活性.

  • 异喹啉类生物碱的生物活性和构效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程轩轩;王冬梅;杨得坡

    异喹啉类生物碱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由于其结构多样因此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包括抗菌、抗肿瘤、镇痛、抗心律失常、抗血小板聚集、降压、调节免疫等功能.此类生物碱的药理活性以及构效关系研究一直广为科研人员所关注.主要综述了近10年来异喹啉类生物碱在抗菌、抗氧化、抗疟、抗肿瘤、抗HIV方面的生理活性以及构效关系等研究的新进展,旨在发掘新的特征性基团或结构,为寻找活性先导化合物、合理设计药物分子提供依据.

  • 药食兼用余甘子的现代研究概述及应用前景分析

    作者:刘延泽;李海霞;许利嘉;李精云;郭会军;彭勇;肖培根

    余甘子使用历史悠久,在我国藏医学及印度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余甘子逐渐被引起重视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近期新研究成果,对其生药学、药用历史与现状、化学成分/有效成分、药理作用与安全性进行论述与分析,后对其在药用与食用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山豆根属植物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作者:李厚聪;袁德培;刘圆

    豆科(Fabaceae)山豆根属EuchrestaJ.Benn植物的化学成分主要为黄酮类、生物碱类、甾类等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HIV活性、抗血小板聚集、中枢抑制、抗氧化、调血脂、抗菌等药理活性.综述了国内外对山豆根属4种植物山豆根E.japonica、台湾山豆根E.ormosana、伏毛山豆根E.horsfieldii、管萼山豆根E.tubulosa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为该属植物的研究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 五味子科植物中降三萜类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金银萍;焉石;刘俊霞;杨雨;王玉帅;王英平

    降三萜类成分是一类结构新奇、高度氧化且骨架重排的三萜类化合物,是五味子科植物中常见的三萜类化合物之一,其主要具有抗HIV、抗肿瘤等药理作用.对五味子科植物中降三萜类成分的结构分类及药理活性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合理开发利用五味子科药用植物资源提供参考.

51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