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卡维地洛联合依那普利及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作者:江保卫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联合依那普利及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和治疗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依那普利和螺内酯进行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3个月,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总有效率较高,心功能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维地洛联合依那普利及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显著。

  • 美托洛尔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42例临床观察

    作者:申小晴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8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一般基础治疗(ACEI、利尿剂、洋地黄类),治疗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及美托洛尔治疗。在治疗前后比较临床症状、心功能分级、6分钟步行试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C反应蛋白(CRP)、心率、血压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心功能好转,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延长,E/A 增加,CRP 明显下降,心率、血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同时,加用辛伐他汀、美托洛尔能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和改善远期预后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心力衰竭110例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王振国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7月-2014年4月收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给予地高辛、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及β受体阻滞剂。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 mg,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心功能 NYHA 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 步行距离(m)、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3.6±0.6)级,(34±4),(371±69)m,(41±23)分,经过治疗后分别为(2.7±0.7)级、(36±5)、(466±179)m,(26±23)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心功能NYHA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m)、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3.6±0.6)级、(33±4)、(370±70)m,(41±22)分,经过治疗后分别为(3.5±0.5)级、(32±3)、(371±72) m,(41±23)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8例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王国华;陆军;孙云峰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地高辛、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及β受体阻滞剂,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幸福度、家庭功能、功能性生活指数、日常生活能力、6 min步行距离、LVEF、心功能NYHA分级均明显好转(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

  • 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80例临床观察

    作者:陈中奎;程青丽;付晶晶

    目的:观察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超声心动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5%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6分钟步行距离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好。

  • 环磷腺苷葡胺联合培哚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作者:郭峰松;丘永平

    目的 探讨环磷腺苷葡胺联合培哚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 分析广东省蕉岭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2014年1月-2015年1月心内科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00例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常规治疗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观察两组患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输出量和临床疗效情况.结果 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左心室射血分数(37.1±1.8)%和(37.0±1.6)%、心输出量(5.4±1.8)L/min和(5.5±1.9)L/min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43.1±3.6)%、心输出量(7.6±1.8)L/min均高于常规治疗组(39.8±2.9)%、(6.1±2.0)L/min,观察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高于常规治疗组(84%),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环磷腺苷葡胺联合培哚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分期辨证治疗的疗效探讨

    作者:刘宏艳

    目的 探析中医分期辨证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该院收治的8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进行分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中医分期辨证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59.86±3.37)%、左室短轴缩短率(27.15±3.96)%均明显优于对照组[(50.11±3.01)%、(22.21±2.87)%],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上,采用中医分期辨证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同时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用药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长期口服缬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和肽素水平的影响

    作者:阿布都艾尼·阿布来提;魏静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缬沙坦治疗前后血浆和肽素的变化,探讨缬沙坦抑制心室重构的作用机制。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慢性心衰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缬沙坦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血浆和肽素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与治疗前、治疗8个月与1个月比较,血浆和肽素水平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1个月、8个月的血浆和肽素水平与同时间段对照组相比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1个月,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与治疗前比较,以及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治疗组 LUEF 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LVESD 及 LVEDD 较对照组明显减小(P<0.01)。结论:缬沙坦能够抑制慢性心衰患者血浆和肽素的分泌,抑制神经内分泌因子,抑制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

  •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观察

    作者:沈贯群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观察组给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对比两组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BNP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可显著提高疗效,改善心功能。

  • 卡托普利与美托洛尔联合方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宋军;敖银莲

    目的:评价卡托普利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治慢性心衰患者142例,据患者意愿与医师建议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各71例,前者应用卡托普利,后者在此基础上联合美托洛尔,分别于2周后、3个月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2周后,联合组显效率(74.65%)优于对照组(57.75%),无效率(1.41%)低于对照组(14.08%);3个月后联合组显效率(90.14%)高于对照组(74.7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血压、心率低于治疗前,联合组舒张压(66.5±3.2)mmHg、收缩压(120.5±3.8)mmHg、心率(82.3±3.1)次/min 低于对照组(78.4±5.1)mmHg、(138.1±5.5)mmHg、(90.5±5.5)次/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第2周共发生不良反应14例,高于对照组的2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托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衰,较单纯应用卡托普利临床效果更显著,但随着疗程的延长,疗效差异逐渐缩小,且联合可能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因此联用需慎重,综合考虑患者耐受与疾病治疗需要。

  • 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作者:王永祥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8例,将其分为两组各34例,第1组进行常规治疗,第2组采取美托洛尔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第1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11例(32.4%),治疗有效14例(41.1%),治疗无效9例(26.5%)。第2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19例(55.9%),治疗有效14例(41.2%),治疗无效1例(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 血浆脑利钠肽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王玲

    目的:探讨血浆脑利钠肽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00例,均检测血浆脑利钠肽水平.结果: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BNP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D和BNP与心功能级别呈正相关,而LVEF与心功能级别呈负相关.结论:血浆脑利钠肽是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重要依据,而且其水平越高,心功能级别越高.

  • 超声新技术在慢性心力衰竭心脏同步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晨曦

    目的:探讨超声新技术在慢性心衰心脏同步检测中的价值.方法:收治慢性心衰并窄QRS波患者39例(A组),慢性心衰并宽QRS波患者40例(B组)及正常体检者50例(C组).3组观察对象均实施心脏同步检测及超声新技术.结果:C组与A、B两组的超声心动图指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心衰患者实施心脏同步检测中给予超声新技术的效果显著.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N端B型脑钠肽、β2微球蛋白的临床应用及相关性研究

    作者:税国顺

    目的 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N端B型脑钠肽、β2微球蛋白的临床意义进行分析,并对其与早期肾损害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 将2016年2月—2017年7月在该院接受诊治的90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根据患者的心功能分级情况将其分为3组,A组(心功能Ⅱ级)33例患者,B组(心功能Ⅲ级)31例患者,C组(心功能IV级)26例患者,该院对所有患者的NT-proBNP、β2-MG、BUN和Cr进行检测,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检验3组患者的NT--proBNP值[(3008.11±325.86)、(4497.48±686.52)、(5827.39±658.26)ug/L]和β2-MG值[(3.86±1.09)、(4.49±0.85)、(8.01±0.70)mg/L]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患者的BUN值和C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72、0.879,P>0.05).结论 患者血N端B型脑钠肽和β2微球蛋白在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N端B型脑钠肽能够有效评估患者心功能,心力衰竭症状越严重对患者早期肾功能的损害则越严重.

  • 心脏彩超在诊断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时的临床应用分析

    作者:李忠祥

    目的:探讨心脏彩超在诊断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时的临床价值.方法:2017年3月-2018年5月收治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根据左心射血分数(LVEF)异常情况进行分组,其中LVEF下降的70例患者为观察组,LVEF正常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选用GE.VividE9彩色多普勒超声设备,探头型号M5s,探头频率3.7 MHz左右.患者置于左侧卧位,由心尖搏动位置采用探头探测,观察房室内径,室间隔与左、右心室壁厚度和运动变化、瓣膜结构与血液流动状况,所有患者均进行3个心动周期的测量,取其平均值予以分析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前LVEF(34.3±13.4)%,治疗后(56.3±6.4)%;对照组治疗前LVEF(63.4±12.5)%,治疗后(62.3±9.2)%.观察组治疗后LVEF明显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LVEF变化不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治疗后LVEF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彩超是诊断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的重要诊断手段,患者无痛苦,重复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 螺内酯片联合美托洛尔片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重构及心功能的效果分析

    作者:王自豪

    目的:分析螺内酯片联合美托洛尔片改善老年(年龄≥60岁)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重构及心功能的效果。方法采用抽签法将鹤壁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2013年5月—2015年5月期间105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分组,单药组52例给予螺内酯片口服,联合组53例给予螺内酯片联合美托洛尔片口服,观察连续治疗12周末改善左室重构及心功能的效果。结果联合组治疗3个月末心功能疗效总有效率84.91%高于单药组67.31%,P<0.05;联合组提高LVEF(60.58±7.29)%幅度﹑降低LVEDV(168.29±40.33)mL和LVESV(141.99±6.48)mL幅度分别高于单药组LVEF(44.81±7.22)%﹑降低LVEDV(211.57±40.49)mL和(169.19±6.51)mL,P<0.05;2组患者未见任何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病例。结论螺内酯片联合美托洛尔片能够逆转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重构,改善心功能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对药物的作用机制继续探讨与探究。

  • 慢性心力衰竭CRT治疗中不同部位左心室起搏的效果比较

    作者:金鹏;李琳

    目的:比较慢性心力衰竭CRT治疗中不同部位左心室起搏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一2016年3月该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依据左心室起搏部位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即靠近间隔部组(n=40)和游离壁组(n=40),对两组患者的术中起搏参数、手术前后的心脏超声变化情况、术后半年的CRT临床应答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靠近间隔部组患者手术后的LVEF (0.4±0.1)%显著高于手术前(0.3±0.1)%(P<0.05),游离壁组患者手术后的LVEF(0.4±0.1)%显著高于手术前(0.3±0.1)%(P<0.05),LAD、LVESV(46.4±7.6)mm、(124.7±65.3)mm均显著低于手术前(50.5±8.9)mm、(143.4±67.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CRT治疗中左心室电极位于游离壁比靠近间隔部具有较好的效果。

  • 比索洛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肺功能分析

    作者:周辉;刘莉;罗晨;宗开灿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比索洛尔治疗的效果及肺功能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2月—2016年1月的10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随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接受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治疗,并对两组的疗效与肺功能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比观察组低(73.58%vs 94.34%)(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EV1水平(1.24±0.21)L高与治疗前(1.03±0.22)L;观察组治疗后FEV1(1.24±0.21)L、VC(3.2±0.5)L水平高于对照组的(1.08±0.29)L、(2.6±0.4)L;对照组患者治疗前肺功能FEV1(1.00±0.20)L、FVC(1.13±0.20)L、FEV1/FVC(67±6)%、VC(2.5±0.6)L、DLCO(22±0.6)mL/(mmHg·min)与治疗后的(1.08±0.29)L、(1.08±0.39)L、(64±5)%、(2.6±0.4)L、(23±0.4)mL/(mmHg·min)对比(P>0.05).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随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比索洛尔治疗效果显著,其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较小.

  • 他汀类药物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栋

    目的 评价他汀类药物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治疗中价值.方法 从2015年9月,筛选心血管内科收治CHF患者抽签分组,截止2016年7月,对照组、观察组各入组45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他汀类药物,持续16周.结果 对照组、观察组各退出2例.治疗后,观察组HR、ET-1、BNP分别为(74.6±11.6)次/min、(30.5±3.6)pg/mL、(170.8±126.6)pg/mL低于对照组(79.6±10.5)次/min、(34.4±4.1)pg/mL、(274.3±108.4)pg/mL,观察组脂联素(32.6±4.5)mmol/L高于对照组(29.5±4.8)mmol/L,治疗后观察组心电图异常率58.14%低于对照组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即使非高脂血症CHF患者,联合他汀类药物,也可明显获益.

  • 心脉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探讨

    作者:魏志敏

    目的 探讨采用心脉隆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应用效果.方法 该研究以该院在2016年2月—2017年4月期间的117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8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方式,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加用心脉隆注射液,再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加用心脉隆注射液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45.15±5.15)%、N端B型脑钠肽前体(2331.41±1095.42)ng/L、大代谢当量(34.15±5.78);对照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38.42±4.62)%、N端B型脑钠肽前体(2937.13±892.45)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脉隆注射液对CHF有一定干预作用,可改善CHF患者临床症状及LVEF、NT—proBNP、大代谢当量,安全性比较好.

9282 条记录 13/465 页 « 12...10111213141516...46446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