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脑血管术前介入心理状况调查及护理干预措施研究

    作者:冯玉华

    目的:对脑血管患者术前介入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并对护理干预措施进行研究。方法:收治脑血管介入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心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心理评分在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心理评分低于干预前,也低于对照组的干预后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脑血管介入术前焦虑水平。

  • 脑血管介入术后穿刺点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作者:鞠黎明;姚敏

    目的 探讨脑血管介入术后穿刺点并发症的观察方法 及采取的护理防治措施.方法 选取该院2009年4月—2018年3月脑血管介入术3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并发症进行收集资料,总结观察方法与采取的护理防治措施.结果 380例介入术发生并发症的有43例,发生率约为11.3%.其中,穿刺点部位并发症39例,发生率约为10.3%,非穿刺点并发症4例,发生率约为1.1%.常见的并发症是穿刺部位出血血肿有31例,占并发症的72.1%.所有患者经处理后,症状均缓解,无遗留相关后遗症及死亡病例.结论 根据脑血管介入术的特点,密切观察穿刺部位及患者全身状况,采取有针对性地护理措施,能早期发现并发症.对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进行观察和采取规范化的护理措施,能有效控制并发症的进一步发展,显著减少和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出现,保证介入术的终成功,值得推广应用.

  • 脑血管介入医师培训模式的改革与效果评价

    作者:陆旭东;张晓玲

    目的:探讨脑血管介入医师培训模式改革措施及效果.方法: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嘉兴市第二医院接受脑血管介入培训的40例医师,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传统培训模式)和观察组(新式培训模式),每组各20例,比较两组培训前后考核成绩、培训时间及科室和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培训后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综合素质考核成绩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新式培训模式能够使脑血管介入医师快速掌握理论知识,提升其操作技能及综合素质.

  • 脑血管介入中的血管变异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贾晓军;陈阳;张猛;杨珩;周华东

    目的:通过血管介入法,观察脑动脉及其相关血管的变异类型,为临床神经介入手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090例脑血管病患者,常规行全脑四血管造影检查,分析总结常见血管解剖变异.结果:1090例患者中,发现主动脉弓上分支血管变异353处(32.39%);其中头臂干迂曲常见,占65.72%(232/353),其次为头臂干与左颈总动脉共干发出16.43%(58/353)和左颈总动脉自头臂干发出11.05%(39/353).后交通动脉自颈内动脉发出处呈"漏斗"样扩张占23.32%(128/549)和大脑前动脉Al段发育低下或缺如占27.68%(152/549).小脑后下动脉发自枕大孔下方(椎动脉颅外段)占35.33%(124/351).结论:主动脉弓上分支、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系统存在着多种血管解剖变异.本研究对提高脑血管介入手术成功率和诊疗效果有重要参考价值.

  • 脑血管介入医师培训模式的改革与效果评价

    作者:龚自力

    目的:探讨如何对脑血管介入医师进行全面、科学、有效的培训,使其快速开展脑血管介入治疗操作。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9月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接受新式脑血管介入培训模式的42名学员作为观察组,将同期36名接受传统培训方式的学员作为对照组,在培训前、后对两组学员脑血管介入基本理论知识、治疗操作水平、综合素质进行考核。同时对科室、患者满意度、培训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培训前,两组学员在脑血管介入3项考试成绩、学历、职称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改革培训方式后,观察组在脑血管介入3项考试方面的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科室、患者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培训的时间更短,两组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改革培训模式可以使脑血管介入医师快速、全面的掌握了相关理论知识,提高了介入治疗操作的水平及综合素质。

  • 优质护理在脑血管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作者:李剑敏

    目的:探讨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行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脑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n=30),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加优质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2组患者经护理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0%,显著高于观察组的6.7%(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结论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行优质护理后,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心理护理在脑血管介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王微

    目的 脑血管介入患者的术前焦虑情况实施心理护理,并对该种护理措施所产生的护理效果实施探讨和研究.方法 选取2017年1~9月在我院收治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120例,采用丢硬币正反面的方式(正面纳入到研究组,反面纳入到对照组)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60例.研究组予以心理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之后,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评分,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实施调查.结果 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若脑血管介入患者出现了术前焦虑的情况,可以给予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措施,以此帮助患者改善焦虑情况,提高预后效果,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

  • 经颈内动脉输注尼莫地平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捷;龙霄翱;黄拔齐;李丽球

    目的 分析经颈内动脉输注尼莫地平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2年1月~2015年7月收治的72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伴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患者分为治疗组48例及对照组24例,在成功介入栓塞动脉瘤后,治疗组经颈内动脉输注尼莫地平,对照组输注生理盐水,治疗前后复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记录并比较目标血管(大脑中动脉M1、M2、M4及大脑前动脉A1段)直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M1段直径平均值增加7.39%,M2段直径平均值增加9.27%,M4直径平均值增加17.58%,A1段直径平均值增加7.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830,P<0.01;t=4.920,P<0.01;t=3.235,P=0.030;t=5.520,P<0.01);对照组目标血管直径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4±6)d,对照组为(26±8)d,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16,P<0.01).出院时预后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89,P=0.651).结论 经动脉内选择输注尼莫地平治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症状性脑血管痉挛,能在一定程度上舒张脑血管,改善微循环,减少住院时间,加快恢复,但对出院时的GOS评分无改善.

  • 16例伴颈内动脉C1段重度狭窄的分水岭区脑梗死患者采用血管介入治疗的效果观察

    作者:胡劲松

    目的 对伴颈内动脉C1段重度狭窄的分水岭区脑梗死患者采取脑血管介入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35例伴颈内动脉C1段重度狭窄的分水岭区脑梗死患者,采用硬币法分为Ⅰ组(16例)、Ⅱ组(12例)和Ⅲ组(7例).Ⅰ组患者采用脑血管介入治疗,Ⅱ组患者采用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Ⅲ组患者采用动脉内膜切除治疗.比较三组介入诊断病变血管狭窄程度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效果及再发脑梗死率.结果 介入诊断后,三组患者病变血管狭窄程度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Ⅲ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7.5%、85.7%,均高于Ⅱ组的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763、4.866,P<0.05).Ⅰ组、Ⅲ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4,P>0.05).Ⅰ组患者再发脑梗死率均低于Ⅱ组及Ⅲ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80、5.006,P<0.05);Ⅱ组、Ⅲ组患者再发脑梗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9,P>0.05).结论 伴颈内动脉C1段重度狭窄的分水岭区脑梗死患者采取脑血管介入诊断及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值得推广.

  • 围手术期护理支持对择期脑血管介入患者的应用效果

    作者:周娜;宋其琴;黄岸容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护理支持对择期脑血管介入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7月~2015年12月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神经科择期行脑血管介入诊治的患者共70例,其中观察组35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术前参观导管室并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支持;分析其心理特征变化情况及对护理的满意度、血压、心率的影响.结果 两组入院时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围手术期护理支持后观察组抑郁分数、焦虑分数、护理满意度、对血压、心率影响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分别为0.037、0.001、0.035、0.015、0.016).结论 围手术期护理支持对择期脑血管介入患者可降低抑郁焦虑分数,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机体血压、心率的应激反应.

  • 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的延续性护理发展前景

    作者:齐华英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目前微弹簧圈介入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我国卫生界对延续性护理的发展越来越重视,本文综述了延续性护理的国内外现状,阐述了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延续性护理的必要性,从成立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延续性护理服务团队;建立出院患者个人信息档案;制定个体化的延续性护理计划并实施干预方面介绍了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延续性护理的方法,并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延续性护理提出了评价和展望,旨在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的延续性护理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 精细化护理在脑血管介入围手术期的应用

    作者:郝书敏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对脑血管介入围手术期患者手术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160例行全脑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试验组按照制定好的精细化临床护理流程单对患者进行护理,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试验组发生并发症2例,对照组发生并发症9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精细化护理能明显提高脑血管介入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质量,减少手术并发症,值得推广.

  • 循证护理在脑血管介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唐晓琴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脑血管介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接诊的145例脑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循证组73例和对照组72例,观察组在予以介入治疗后应用循证护理方式,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循证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给予脑血管介入术患者循证护理,可有效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脑血管介入在脑分水岭梗死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袁俊兴

    目的 探讨脑血管介入在脑分水岭梗死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8例脑分水岭梗死患者均分2组各44例.介入治疗组进行脑血管介入诊断与治疗,手术治疗组进行切除动脉内膜的手术治疗.比较2组脑分水岭梗死治疗效果,干预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管狭窄程度,6个月后脑梗死复发率和短暂性脑缺血发生率.结果 介入治疗组脑分水岭梗死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手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00,P<0.05).干预前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管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管狭窄程度均低于干预前,且介入治疗组优于手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组6个月后脑梗死复发率和短暂性脑缺血发生率均低于手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血管介入在脑分水岭梗死诊断与治疗中应用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管狭窄程度,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认知行为干预对脑血管介入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朱玉娟;侯贝贝;王凤平;郑婧雯;张祎辰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脑血管介入患者常见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21例择期行全脑血管造影及支架置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9)和干预组(n=52)。对照组患者按常规护理方案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焦虑评分、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焦虑评分明显降低,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可改善脑血管介入患者焦虑情绪,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

  • Angio-Seal血管封堵器与人工压迫止血在脑血管介入诊疗术中的作用比较

    作者:沈鑫;李军荣;李圣华

    目的 观察Angio-Seal血管封堵器在脑血管介入诊疗术后的应用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对592例经皮股动脉穿刺行血管介入诊断和治疗术后病人,分别进行血管封堵器封堵或人工压迫股动脉穿刺点止血,观察病人的止血时间、下肢制动时间和止血成功率、血管并发症.结果 血管封堵组的止血时间(1.5±0.67)min、下肢制动时间(3.9±0.7) h、腹股沟血肿10.56%及迷走反射发生率较人工压迫组比较明显缩短,两组间的止血成功率(99.72% vs 99.14%)、假性动脉瘤发生率(0.56% vs 1.71%)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封堵动脉穿刺口可以大大缩短病人止血时间及平卧时间,且安全、有效.

  • 脑血管介入治疗与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邓鹏飞;李递通

    目的 探讨脑血管介入治疗与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1月确诊为脑梗死的病人50例,脑血管介入组50例,健康对照组50名.分别于确诊后检查各组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统计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生率,分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血管介入治疗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脑梗死组和脑血管介入组病人的同型半胱氨酸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和脑血管介入组病人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血管介入的独立危险因素,对预测卒中发生风险、判断预后及指导脑血管介入治疗具有积极的作用.

  • 脑血管介入评估脑静脉窦与特发性颅内压增高相关性

    作者:卢振产;张冰;郑少俊;顾斌贤

    目的 探讨采用脑血管内介入方法评估脑静脉窦与特发性颅内压增高(ⅡH)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临床诊断ⅡH患者资料.完善相关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MR静脉成像(MRV)等检查.局部麻醉下作全脑血管DSA造影,同时超选至静脉窦作矢状窦、横窦、乙状窦、颈静脉分段测压.结果 脑血管DSA检查显示,13例患者中静脉窦狭窄或闭塞10例(76.9%),其中横窦6例,乙状窦3例,横窦和乙状窦同时受累l例.静脉窦超选测压显示,10例患者静脉窦狭窄两端压力差达120~580 mmH2O;8例(61.5%,8/13)静脉窦闭塞/狭窄可能与ⅡH相关,2例(15.4%,2/13)静脉窦狭窄可能继发于ⅡH,3例(23.1%,3/13)静脉窦狭窄可能与ⅡH无关.结论 脑血管内介入造影结合静脉窦超选测压,能够良好地辨别ⅡH与静脉窦的关系.

  • 动脉内超选滴注法舒地尔治疗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疗效分析

    作者:贺西亮;潘源;卢佩林;辛涛;汪凯;邵铂添;姜绪涛;于召虎

    目的:探讨动脉内超选滴注法舒地尔结合常规抗血管痉挛法治疗症状性脑血管痉挛(SCVS)即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4年2月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1例(FisherⅡ级2例、Ⅲ级16例、Ⅳ级3例)。全脑血管DSA造影确诊颅内动脉瘤并于发病48 h内行血管内栓塞动脉瘤,术中无出血,给予常规抗血管痉挛治疗。发病4~9 d内21例患者均出现SCVS,遂行超选动脉内半量全身肝素化,持续30 min滴注法舒地尔(30 mg加250 ml生理盐水),滴注后15 min造影复查并对照分析给药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术后影像学显示显著改善15例,无明显变化6例;临床症状显著改善11例,部分改善4例,无变化6例。NIHSS评分由治疗前平均28.6分改善为治疗15 min后平均21.2分。结论动脉内超选滴注法舒地尔治疗SCVS起效迅速、安全有效,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精细化护理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李晓梅;李燕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变化,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健康[1].临床常采用介入方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进行诊断治疗,本研究回顾性分析90例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全面精细化护理模式对降低脑血管介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良好,且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现报告如下.

44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