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纳美芬不同给药时机对全麻下行腹部手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作者:郦惠芳

    目的 分析研究纳美芬不同给药时机对全麻下行腹部手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行全麻下腹部手术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麻醉诱导、麻醉维持方式均一致,将其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Ⅰ组患者在麻醉停药前5 min给予纳美芬静脉注射,Ⅱ组患者在麻醉停药时立即给予纳美芬静脉注射,Ⅲ组患者则在麻醉停药后5 min给予纳美芬静脉注射,给药剂量均为0.25μg/kg,分别对三组患者的呼吸恢复时间以及拔管时间等进行比较,并记录各组患者拔管后的呼吸频率.同时,对患者的拔管时的躁动评分及拔管后的镇静评分、VAS疼痛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三组患者的呼吸恢复情况可见,Ⅰ、Ⅱ组患者的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均显著短于Ⅲ组,而拔管后的呼吸频率均高于Ⅲ组患者,Ⅰ、Ⅱ组患者上述指标的比较则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与Ⅲ组患者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三组患者的全麻苏醒期躁动情况可见,Ⅰ组患者拔管时的躁动评分、拔管后的VAS疼痛评分均著高于Ⅱ组和Ⅲ组,而拔管时的镇静评分则有Ⅰ组患者显著低于Ⅱ组、Ⅲ组患者的情况,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但Ⅱ、Ⅲ组患者上述三项指标评分结果 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麻醉结束时给予纳美芬可以兼顾良好的呼吸恢复作用和全麻苏醒期躁动减轻作用,效果比较理想.

  • 阿片类拮抗药纳美芬注射剂的单剂量和多剂量Ⅰ期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廖日房;曾转萍;温预关

    目的 考察静脉推注盐酸纳美芬注射液后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方法 12名健康受试者随机交叉单剂量静脉推注给药2 mg后,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后5 min,0.25,0.5,1,1.5,2,2.5,3,4,6,8,12,24,36和48 h采集血样,单剂量试验结束后进人多剂量试验.8名受试者静脉推注给药2mg,连续给药6d,并于给药后的第4,5,6天早上给药前采静脉血,于第6天给药后按设定时间点采集血样,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血浆中纳美芬的浓度,并采用PKS药动学程序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求算有关药动学参数.结果 单剂量静脉推注盐酸纳美芬注射液2 mg后,其药-时曲线经拟合符合二室模型,12名健康受试者单剂量给药后其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Tmax,T1/2,AUC0-48,AUC0-∞分别为(7.34±1.56)μg·L-1,0.08 h,(12.01±2.20)h,(30.29±9.84)μg·L-1·h,(32.23±9.94)μg·L-1·h,多次静脉推注2 mg后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Tmax,T1/2,AUC0-48,AUC0-∞分别(8.04±1.09)μg·L-1、0.08 h、(12.43±1.44)h、(33.64±9.15)μg·L-1·h和(35.98±9.23)μg·L-1·h,血药浓度波动系数、AUCss和Cav分别为(4.69±1.29)、(19.64±6.20)μg·L-1·h和(1.64±0.52)μg·L-1.结论 盐酸纳美芬注射液单剂量静脉推注2 mg和多次给药2 mg后人体内的药动学行为与国外文献报道基本一致.在连续多次给药时,并未出现蓄积现象,血药浓度第6天达稳态.

  • 纳美芬联合醒脑静抢救大剂量安眠药中毒48例

    作者:张敏丽;李永辉;吕玲玉

    目的 探讨纳美芬联合醒脑静治疗大剂量安眠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8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取纳络酮治疗,观察组应用纳美芬联合醒脑静治疗.观察2组患者6h和12h苏醒情况、总苏醒时间及住院所需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6h和12h苏醒比例(41.67%,81.25%)明显高于对照组(25%,57.5%),总苏醒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纳美芬联合醒脑静治疗大剂量安眠药中毒有显著疗效.

  • 神经节苷脂联合纳美芬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疗效

    作者:李敬;孔繁托;彭晔;李伟;李佳;王岚;王维展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联合纳美芬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DEACMP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营养神经、脑保护、活血化瘀药物和高压氧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神经节苷脂100 mg/d,静滴,1次/d。纳美芬0.3 mg/次,静注,1次/d,连续14 d。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一氧化氮(NO)、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变化。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5%、60.0%,两组比较有差异。两组治疗后 NO 及 hs-CRP 均有明显降低,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神经节苷脂联合纳美芬治疗DEACMP ,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

  • 纳美芬在人工流产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中的应用

    作者:李娜;梁飞;肖晓山;梁亚统;周代伟

    目的:探讨纳美芬用于人工流产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中的疗效及其对BIS值的影响。方法:120例接受人工流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n =30):A、B组分别予舒芬太尼0.2μg/kg、0.3μg/kg 后复合丙泊酚1.5 mg/kg 诱导麻醉;C、D 组麻醉前静注纳美芬0.2μg/kg 后分别同 A、B 组进行诱导。根据BIS值及血流动力学的波动来调整丙泊酚的用量,必要时单次静脉追加丙泊酚0.5 mg/kg。观察并记录患者注药前(T1)、睫毛反射消失时(T2)、扩宫(T3)、人流手术操作(T4)、术毕清醒时(T5)等时刻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吸频率(RR),同时记录各组丙泊酚追加量、手术时间、术毕苏醒时间、术毕1 min定向力恢复Steward评分、术中体动反应、呛咳、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15 min视觉模拟数字评分(VAS)等。结果:与A组比较,B、D组丙泊酚追加量减少,术中体动反应发生率低,术后VAS低(P <0.05),C组与A组无明显差异(P >0.05);B、C、D组苏醒快,术毕1 min内定向力恢复较A组评分高(P <0.05),其中D组定向力恢复评分明显高于B组(P <0.05);A、B 组呼吸抑制及呛咳发生率高于C、D组(P <0.05)。结论:术前使用纳美芬0.2μg/kg 可有效拮抗无痛人流中舒芬太尼引起的呼吸抑制、苏醒延迟等不良反应,该剂量在本研究中未观察到增强镇痛的效果,未发现其影响BIS的改变。

  • 纳美芬联合阿拓莫兰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疗效观察

    作者:王志钢;罗育虹;张国明

    目的 评价纳美芬联合阿拓莫兰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联合使用纳美芬和阿拓莫兰.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意识清醒时间和症状消失时间.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意识清醒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 在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过程中,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纳美芬、阿拓莫兰能缩短患者意识清醒时间,减轻其它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安全,值得在急诊救治中使用.

  • 头部局部亚低温联合纳美芬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凌志安;曾光;张剑锋;李若林

    目的:研究头部局部亚低温联合纳美芬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4例STB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头部局部亚低温联合纳美芬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第7、第14天的颅内压(ICP)、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两组治疗后第1、第7、第14天的神经功能指标S100β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双侧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及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ICP和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第14天,观察组ICP明显低于对照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1天,两组Vs、Vm、PI及血清S100β、GFA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在治疗后第7、第14天,观察组血清S100β、GFAP水平及P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Vs、Vm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部局部亚低温联合纳美芬能有效降低STBI患者的ICP,改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纳美芬联合亚低温治疗对心肺脑复苏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张晓磊;廉富;王冠;安伟伟

    目的:探讨纳美芬联合亚低温治疗对心肺脑复苏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急诊及临床科室转入我科ICU的80例心肺复苏成功患者,按照不同病因分别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纳美芬联合亚低温治疗,对照组仅应用亚低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两组心肺复苏患者即刻血乳酸、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评分(APACHE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72 h均能明显改善心肺复苏患者的血乳酸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并能提高GC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血乳酸[(3.72±1.02) mmol/L vs (4.00±0.84) mmol/L],GCS评分[(7.12±2.14)分vs (5.03±1.62)分],APACHEⅡ评分[(16.00±3.73)分vs (18.90±2.54)分]的治疗效果更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 d内观察组病死率为20.0%(8/40),低于对照组的40.0%(1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美芬联合亚低温治疗能改善心肺脑复苏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组织脏器功能衰竭状态,降低神经系统的后遗症,提高患者短期预后。

  • 纳美芬在重度颅脑损伤手术儿童中的脑保护作用

    作者:杨良民;谢小娟;马立刚;宋绍团

    目的:观察盐酸纳美芬在重度颅脑损伤手术儿童脑保护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61例重度颅脑损伤手术患儿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应用盐酸纳美芬治疗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27例,比较两组儿童术后1d、3d、5d、7d各个时间点总动脉血流速度、血清神经功能(强啡肽、内啡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血清炎性因子(IL-4、IL-6、IL-10、TNF-α)指标差异,并分析两组儿童治疗预后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儿童血清强啡肽、内啡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3d、5d、7d依次降低,但观察组儿童降低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儿童颈总动脉血流速度在3d、5d、7d依次提升,但观察组儿童提升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儿童术前1天血清IL-6、TNF-α、IL-4、IL-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儿童血清致炎因子IL-6、TNF-α水平在术后3d、5d、7d依次降低,但观察组儿童降低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儿童血清抗炎因子IL-4、IL-10在术后3d、5d、7d依次提升,但观察组儿童提升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应用盐酸纳美芬可有效改善重度颅脑损伤手术儿童颈总动脉血流、减轻血清神经功能相关指标强啡肽、内啡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对颅脑损伤的继发性病理损伤,降低致炎因子高表达,促进抗炎因子高表达,从而对重度颅脑损伤手术儿童起到脑保护作用.

  • 纳美芬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用于脑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观察Δ

    作者:王善军;刘小刚;张伟;周帅

    目的:探讨纳美芬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用于脑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4例脑肿瘤手术患者按计算机随机化程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脑细胞保护、降低颅内压、抗感染、扩血管等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术后第1天开始持续静脉泵注纳美芬0.7μg/(kg·h)与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100 mg/d,连续使用7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3、7 d血浆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血清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巴氏指数(BI)的变化,并观察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90 d,使用卡氏(KPS)评分评估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皮质醇、ACTH含量及血清TNF-α、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3、7 d的皮质醇、ACTH、TNF-α水平,以及治疗后7 d的IL-6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得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得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率为50.00%,明显高于对照组(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期间,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术后随访90 d,观察组患者KPS评分不低于70分者占比为71.88%,明显高于对照组(46.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美芬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能促进脑肿瘤患者恢复,降低患者皮质醇、ACTH、IL-6和TNF-α水平,并能改善患者预后。

  • 纳美芬治疗慢性Ⅱ型呼吸衰竭疗效观察

    作者:邓智建;张强;曹冬梅;李金兰

    目的:观察纳美芬治疗慢性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40例慢性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用纳美芬1.0mg加入5%葡萄糖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用尼可刹米1.875 g加入5%葡萄糖盐水250mL中缓慢静脉滴注,每日1次.2组疗程均为5d.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变化,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测肺功能、血气分析指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60.0%(P<0.05);治疗后治疗组肺功能、血气分析检测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纳美芬治疗慢性Ⅱ型呼吸衰竭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神经节苷脂GM1联合纳美芬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涛;蓝美锐;黄文芳;魏来

    目的 观察神经节苷脂GM1联合纳美芬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神经节苷脂GM1联合纳美芬治疗组(A组)和常规治疗组(B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意识恢复情况、并发症及近期疗效.结果 A组在苏醒时间、总有效率均优于B组,且明显降低了呼吸道感染、酸碱平衡障碍等并发症.结论 神经节苷脂GM1联合纳美芬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确切.

  • 纳美芬对脑肿瘤术后患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葡萄糖水平的影响

    作者:王博

    目的 探讨纳美芬对脑肿瘤术后患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葡萄糖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脑肿瘤术后患者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其基础上加用纳美芬,比较两组术后1,2,4,6d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葡萄糖水平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结果 治疗组术后1,2,4,6d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葡萄糖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GC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纳美芬可显著降低脑肿瘤术后患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葡萄糖水平,促进患者预后.

  • 纳美芬治疗急性乙醇中毒49例

    作者:周波;孙志红;任芳;张彬

    目的 探讨盐酸纳美芬在急性乙醇中毒中的应用.方法 将89例重度乙醇中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纳美芬,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清醒时间.结果 治疗组用药30 min病情明显好转,病情稳定.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症状缓解时间及后遗效应消失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纽(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盐酸纳美芬抢救早期急性乙醇中毒疗效肯定.

    关键词: 纳美芬 乙醇 中毒
  • 纳美芬在小儿全身麻醉后复苏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郑镇伟;廖晓丽;游志坚

    目的 观察小剂量纳美芬在小儿麻醉后复苏中拮抗阿片类药物呼吸抑制以及促进意识恢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90例择期行腹腔镜下内环口高位结扎的学龄前儿童分为纳美芬组、纳洛酮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儿行常规芬太尼复合全身麻醉,术毕按分组情况静脉注射纳美芬0.25 μ上g/kg、纳洛酮1 μg/kg或生理盐水0.25 mL/kg,随后记录患儿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呼吸恢复率、镇静评分、疼痛评分等.结果 纳美芬组和纳洛酮组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呼吸恢复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小剂量纳美芬和纳洛酮均能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小儿全身麻醉后麻醉复苏,快速解除芬太尼引起的呼吸抑制,并促进意识恢复.

  • 纳美芬静脉滴注联合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动眼神经损伤的临床观察

    作者:朱先坤;陈卫炜;蒲才友;徐平

    目的 评价盐酸纳美芬注射液(乐萌)静脉滴注联合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动眼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为探究动眼神经损伤的康复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5月遵义医学院附属康复医院收治的动眼神经损伤患者42例,将其随机分为单药组和联合治疗组,各21例.单药组采用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单药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加用盐酸纳美芬注射液静脉滴注.两组患者均在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治疗前睑裂大小、眼球移动距离、瞳孔直径恢复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同组治疗前睑裂大小、眼球移动距离、瞳孔直径恢复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与单药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66.7%(14/21)、95.2%(20/21),均高于单药组的33.3%(7/21)和61.9%(13/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纳美芬注射液静脉滴注联合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动眼神经损伤起效快、疗效好,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及体征,值得临床推广.

  • 纳美芬拮抗呼吸抑制及增强镇痛作用的研究

    作者:刘池;周棱;杜润滋;陈元敬;刘斌

    目的 观察小剂量纳美芬和纳洛酮拮抗阿片类药物呼吸抑制作用以及增强镇痛的效果.方法 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择期行胃肠手术患者6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纳美芬组和纳洛酮组各21例.异丙酚和舒芬太尼麻醉诱导及麻醉维持,手术结束5分钟后静脉推注试验药物.记录患者清醒时间和呼吸恢复率、血流动力学变化、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ule,VAS评分)等.结果 纳美芬组的拔管时间短于纳洛酮组,而两组睁眼时间、恢复指令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纳美芬组的呼吸恢复率优于另两组.三组患者VAS评分及术后镇痛药需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纳洛酮组患者血压明显高于纳美芬组.结论 纳美芬0.5 μg/kg和纳洛酮2 μg/kg可获得满意的拮抗阿片类药物术后呼吸抑制效果,纳美芬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未观察到该剂量的纳美芬加强镇痛的作用.

  • 纳美芬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临床观察

    作者:邱华雄

    目的 探讨纳美芬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加用纳美芬和醒脑静,对照组加用纳洛酮,观察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起效时间、症状减轻时间和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显效17例、有效28例和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24例和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78.00%;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美芬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显著缩短症状消失时间,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纳美芬联合甲氯芬酯对老年患者全麻下妇科肿瘤根治手术后苏醒的影响

    作者:谢滨蓉;闵卫翔

    目的 观察纳美芬联合甲氯芬酯对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下行妇科肿瘤根治手术后苏醒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择期行妇科肿瘤根治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各20例.A组静脉滴注甲氯芬酯0.25g,B组静脉注射纳美芬0.25 μg/kg,C组为联合使用纳美芬0.25μg/kg和甲氯芬酯0.25g.分别于术后0、5、10、20、30、60min记录各组MAP、HR、SpO2.记录各组术后睁眼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术后1h内恶心、呕吐、伤口疼痛的发生情况.结果 在睁眼时间与拔除气管导管时间上,与A组比较,B组和C组的时间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较,C组时间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MAP、HR、SpO2及术后恶心、呕吐、伤口疼痛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纳美芬和甲氯芬酯联合使用可缩短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下妇科肿瘤手术后苏醒时间.

  • 盐酸纳美芬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疗效观察

    作者:钟旭升;贾小刚;史秀珍

    目的 探讨盐酸纳美芬用于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2010年11月~2011年11月收治的42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盐酸纳美芬治疗.观察患者清醒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用药30min后病情好转、稳定.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症状缓解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盐酸纳美芬抢救急性乙醇中毒,疗效稳定可靠,值得推广.

175 条记录 8/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