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PDB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分型

    作者:张一达;王竹秀;胡亚军;李淑梅;金香辉

    分叉病变是临床介入医生经常面对的病变类型,尤其本身的特殊病变特点及其相应的治疗策略特点,因此,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分型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国内外已经有多种分型方法,包括Duke、Lefevre、Safian、Medina、Movahed分型等,以上各种分型均有其各自的优势,但也存在各自的不足,有的分型记忆非常困难,有的对病变的描述不完全,有的分型对于临床实践无指导意义.为了尽大努力掌握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分型及治疗策略,笔者认为,进行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分型的目的和意义在于易于记忆,易于应用于临床工作实践,对临床实践有指导意义.

  • 拘禁球囊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海洋;杨守忠

    目的 探讨采用拘禁球囊技术(JBT)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总结56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采用JBT治疗真性分叉病变病人,观察术后即刻病变血管成功率和住院期间及随访12个月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56例病人中即刻手术成功54例(96.34%),27倒(48.21%)完成对吻球囊扩张术.2例病人出现边支近端夹层病变.56例完成随访,随访期1例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为1.9%;7例(13.0%)完成术后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未见原支架及边支再狭窄.结论 JBT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是安全有效的,且预后较好.

  • 高敏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时边支血管累及程度的关系

    作者:高宇平;吕吉元;贾永平;范春雨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支架置入时,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边支血管累及程度的关系.方法 将102例置入冠状动脉支架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据病变形态分为A组(边支血管开口处狭窄<50%)、B组(边支血管开口处狭窄50%~70%).观察支架置入时对各组边支血管开口的影响及其与hs-CRP水平间的关系.结果 支架置入时对边支血管血流无影响、轻度影响、明显影响的病人在两组内比较hs-CRP水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发生病例数B组均显著高于A组(P<0.05),但在对边支血管血流同等影响程度的病人间比较,hs-CRP水平在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敏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时边支血管累及程度密切相关.

  • 根据冠状动脉分支参考直径和病变对称性评价分叉病变的价值研究

    作者:卢才义;张玉霄;薛桥;吴兴利;高伟;田进文;刘鹏;陈瑞;翟金月

    目的 探讨具有介入操作指导意义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分型方法.方法 根据冠状动脉分支参考直径和病变对称性对分叉病变进行分型,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介入治疗原则.(1)首先根据分支参考直径将分叉病变分为分支对等型和分支优势型.(2)然后根据分叉处病变是否对称分为对称型和非对称型两个亚类.(3)对于分支优势型非对称分叉病变再根据病变部位分为A、B两个亚型.(4)对等对称型分叉病变原则上采用双支架术,全部对吻扩张;其他类型原则上采用单支架术,非支架分支开口70%残余狭窄者对吻扩张.结果 按照新分型法的使用时间将连续300例老年冠心病分叉病变分为传统分型组(Lefevre组)和新分型组(ERDALS组)各150例,两组手术成功率都是100%,与Lefevre组相比,分叉病变支架使用率(1.2%比1.5%)、双支架率(23.3%比52%)、操作时间(15.3rain比21.6min)和随访心脏事件率(1.3%比3.3%)明显优于Lefevre组(P<0.05).结论 按照分支参考直径和病变对称性设计分叉病变分型法具有简便、直观、系统和操作性强的优点,对临床介入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并发症防治进展

    作者:李俭强;李悦;薛竟宜;李为民

    冠状动脉分叉处由于受血液涡流及剪切力的影响,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显著增加,可累及冠状动脉主支和(或)分支血管,约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15%左右[1].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简称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难度大,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且具有一定特殊性[2].因此,对分叉病变各种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快速识别并予以及时处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及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 冠状动脉分叉处慢性完全闭塞病变226例介入治疗经验总结

    作者:韩雅玲;赵慧强;荆全民;王守力;马颖艳;栾波;王耿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发病率占全部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的1/3,占全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10%~15%[1],处理的难度较大,成功率较低,是PC]治疗大的障碍和挑战.分义病变约占所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6%,也是冠心病介入治疗操作的难点[2]:由于存在斑块移位和病变的弹性回缩,单纯球囊成形术常不满意,支架术可显著提高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的成功率,但仍存在一定的边支闭塞发生率及较高的再狭窄率.当CTO位于分

  • 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技术和器械进展

    作者:李为民;李俭强;李悦

    随着新技术和新器械的不断涌现,近年来经桡动脉途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发展迅速.本文介绍一些经桡动脉途径PCI新技术和器械使用进展.1经桡动脉途径PCI导引导管的选择及应用选择理想的导引导管是经桡动脉途径PCI成功的关键,获得良好同轴性和支撑力是选择导引导管的首要条件.既往经股动脉途径PCI使用的导引导管应用于桡动脉途径时,支撑力均有不同程度降低.

  • 锚定导丝技术在经桡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洪云飞;宋丽娟;张仪坚;李建关;毕珍琼

    分叉病变约占所有冠脉介入治疗(PCI)的16%~ 20%,其中30%~45%是真分叉病变.较低的手术成功率和较高的再狭窄发生率,一直是PCI颇具挑战性的病变.目前在真分叉病变双支架治疗技术中较常使用、有较好临床效果的技术是Crush技术和Culotte技术,这两种技术可以有效覆盖住分支血管的开口,从而获得较好的远期疗效.两种技术都必须进行终对吻扩张(FKBI),以充分膨胀支架并防止主干及分支血管内的支架变形.但Crush技术的FKBI成功率<70%,这必然导致随访期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和再狭窄率增高.DK-Crush技术的FKBI成功率虽然得到极大提高,但平均使用球囊的个数达2.1个[1],费用较高.本文在进行双支架技术过程中使用了锚定导丝技术,取得了很好的即刻效果.

  • 药物涂层球囊的临床应用展望

    作者:王莹莹;孙德国;赵利华

    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临床诊治常规,药物洗脱支架(DES)的普遍应用,使冠心病患者冠脉血运得到可靠的重建治疗,但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及对左主干病变、分叉病变、小血管病变(<2.5 mm)、静脉桥血管病变及糖尿病患者术后再狭窄率仍>20%等问题,仍是面临的重要课题.药物涂层球囊(DEB)的出现可能为冠状动脉血运再次重建带来新的曙光.

  • 按必要性支架植入术原则应用药物洗脱支架和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闫冰;姚芳;刘凯悦;王智慧

    目的:探究在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时按必要性支架植入术原则,在主支植入药物洗脱支架( DES),分支应用药物涂层球囊( DCB)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该实验为前瞻性、单中心试验,57例有分叉病变患者。评估术后即刻效果,同时于术后9个月行冠脉造影检查,记录随访过程中不良心血管事件( 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病人均成功在主支植入DES,在分支应用DCB。术后9个月,晚期管腔丢失( LLL)主支为(0.27±0.38)mm,分支为(0.10±0.44)mm,MACE发生率为7.02%。其中1例死亡,2例发生心肌梗死,1例行靶病变血运重建(TLR)。结论按必要性支架植入术原则在主支植入DES,在分支应用紫杉醇涂层的药物球囊可考虑为治疗分叉病变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 急性心肌梗死累及左主干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1例报告

    作者:隋立有;梁冬梅

    由于左主干(LMCA)急性闭塞导致急性心肌梗死且累及左主干分叉病变是一个罕见现象.因为大面积心肌坏死,随时可发生心源性休克、甚至死亡.在当代介入领域,其发病率、临床特征、结果和预后因素也因不同临床条件而不同,如合并泵衰竭、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急性肺水肿多为危重病变,需有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支持,多预后较差.如果右冠状动脉(RCA)优势而且有向左冠发出的良好的侧枝血管和一个不完全闭塞LMCA,迅速完成血运重建治疗,多预后较好.评价安全又有效的管理LMCA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现代介入性心脏已经开展,结果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急性心梗合并LMCA病变患者具有立杆见影的效果,并逐渐被接受.

  • 药物涂层球囊在冠脉分叉病变分支血管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俊辉;鲁锦国;王雪丽

    目的:评价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在冠脉分叉病变分支血管中的安全性和远期疗效.方法:将入组的84例患者分为DCB血管成形术治疗组(DCB组)38例和切割球囊(cutting balloon,CB)血管成形术治疗组(CB组)46例.分析比较两组术中即刻效果及远期预后.结果:DCB组扩张后即刻小管腔直径(minimal lumen diameter,MLD)为(2.02±0.44)mm,直径狭窄率为(21.87±10.54)%,与CB组的(2.11±0.32)mm、(22.65±11.4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DCB组的MLD(1.88±0.21)mm,明显高于CB组的(1.23±0.3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直径狭窄率(31.20±18.47)%,显著低于CB组的(48.65±2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B组再狭窄率10.53%,低于CB组的2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分支开口病变治疗中,DCB与CB治疗相比,即刻效果相似但远期疗效优于CB.

  • 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应用中的护理

    作者:潘培培;林丽跃;丁恒

    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治疗中的护理。方法实施积极的术前护理及术中配合,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术后做好病情观察及抗栓治疗的护理。结果本组12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均顺利完成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其中:1例患者术中发生2型夹层,2例患者回旋支开口球囊阻塞过程中,出现胸痛、血压下降,经球囊回抽后胸痛缓解,血压恢复正常。患者均安全出院。结论术前心理护理和准备、术中严密监护以及术后强化抗栓护理,是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成功的保障。

  • 改良T型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作者:杨震坤;沈卫峰;张瑞岩;张建盛;胡健;张奇;倪钧

    目的 评估改良T型支架置入术结合雷帕霉素洗脱支架CypherTM在冠状动脉(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30例冠脉造影显示真性分叉病变患者,应用改良T型支架置入法在冠脉主支和分支内分别置入CypherTM支架,并行对吻球囊扩张术.观察术后即刻成功率和住院期、随访期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30例中,即刻手术成功28例(93%),19例(63%)行对吻球囊扩张术.1例左前降支和第一对角支分叉病变发生急性血栓形成,导致对角支血流TIMI 0~1级和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另1例对吻球囊扩张术后对角支开口残余狭窄40%,但无任何临床症状.30例平均临床随访(11±5)个月,无不良事件发生,9例(30%)于术后(10±3)个月行冠脉造影复查,无支架内和节段内再狭窄.结论 改良T型支架置入术结合药物洗脱支架在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安全可行.

  • 球囊支架对吻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疗效观察

    作者:胡铂;王小东;汪云开;罗裕;陈旼;周华

    目的 观察球囊支架对吻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连续入选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45例于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内科行球囊支架对吻术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患者,观察患者的临床特点、术中病变特点及术后影像学及短期临床事件情况的发生.结果 45例患者共有48处分叉病变处成功进行了球囊支架对吻治疗.其中大多数病变为(70.8%)为Medina1,1,1型.术后即刻TIMI3级血流,主支为100%,分支为96%.2例患者边支置入支架.术中边支内被拘禁的导丝及球囊均能顺利撤出.住院期间及出院1月内无明显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在单支架方法(必要时分支置入支架)治疗分叉病变时,球囊支架对吻术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技术,能有效降低边支闭塞的风险,降低住院期间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 一种新型后扩张技术和终对吻球囊扩张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疗效的影响

    作者:胡静雯;葛雷;葛均波

    目的 评估一种新的依据血管不同部位管径差异选择适当球囊进行依序扩张的后扩张技术(msM技术)的临床可行性,并比较msM与终对吻球囊扩张(FKBI)两种后扩张技术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10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为分叉病变并行支架置入术的患者,根据选择的后扩张技术分为FKBI组(54例)和msM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血管病变特征、介入治疗情况、随访情况,术前即刻、术后即刻和术后随访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定量分析(QCA)参数,手术前后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情况,以及住院、随访期间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和支架内血栓发生率.结果 两组间血栓、夹层、钙化、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的病变构成、病变部位和类型构成,以及主支、分支血管病变长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msM组行双支架术的患者构成比、分支血管置入支架的患者构成比、球囊大释放压力和大直径均显著低于FKBI组(P值均分别<0.01、0.05).两组间术前即刻主支血管和分支血管的QCA参数,术后即刻主支血管的QCA参数,以及术后随访主支血管和分支血管的QCA参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FKBI组术后即刻分支血管的参考血管直径(RVD)、小管腔直径(MLD)、直径狭窄度(DS%)和管径即刻获得等参数均显著优于msM组(P值均分别<0.05、0.01).FKBI组和msM组的IVUS检查率分别为37.0% (20/54)和29.2%(14/48),两组间主支血管术前小管腔面积(MLA)和术后小支架面积(MSA)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msM组的主支血管支架膨胀指数和支架对称指数明显优于FKBI组(P值均分别<0.05、0.01).两组间住院、随访期间MACE和支架内血栓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msM技术使主支血管支架近端的对称指数和膨胀指数优于FKBI技术,但其对临床效果的影响仍需进行进一步长期、大规模的临床研究.

  • Provisional支架术分支球囊扩张对临床预后的影响

    作者:钱雪松;朱明辉;常霞;周勇;张俊杰;刘志忠

    目的:探讨Provisional支架术中分支开口严重受累的病例续行球囊扩张对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常规行Provisional支架术,分支受累开口狭窄≥50%且血流TIMI 3级患者1 94例,其中1 15例采用单纯球囊行分支扩张术,为球囊扩张组(BD组),79例采用分支导丝保护技术未行分支扩张术,为对照组(C组).主要研究终点为术后9个月内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再次靶血管重建,次要终点为9个月血管造影主支血管再狭窄率和分支TIMI血流分级.结果:BD组与C组的MACE分别为15例(13.0%)和7例(8.9%),主支血管再狭窄分别为12例(10.4%)和5例(6.3%),两组间MACE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分支血流TIMI 3级比例为96.2%,显著高于BD组87.8%(P<0.05).结论:Provisional支架术中分支开口严重受累病例,如果血流良好,行分支球囊扩张术并不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 边支球囊潜埋技术与传统导丝保护治疗冠心病真性分叉病变的临床观察

    作者:程轶;杨洋;陈磊磊;张定国;王连生

    目的:比较冠脉真性分叉病变在进行主支支架植入术时,边支球囊潜埋与边支导丝保护2种方法对边支的保护效果.方法:44例冠脉真分叉病变患者,随机分为球囊潜埋组(20例)和导丝保护组(24例).比较两组边支开口受累及率、边支开口严重累及率、边支丢失率、导丝交换时间、完成导丝交换所接受X线暴露量及造影剂用量、术后血清高敏肌钙蛋白T(TNT-h)升高率、术后缺血性胸痛发生率.结果:两组边支开口受累及率、边支丢失率、术后缺血性胸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边支开口严重累及率、导丝交换时间、X线暴露量、造影剂用量、术后血清TNT-h升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8~12个月,两组术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真性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边支球囊潜埋技术较导丝保护技术可以明显减轻因斑块变形、移位造成的边支开口受累及的严重程度,保证交换导丝顺利,缩短手术时间,减少X线暴露量,减少造影剂用量,减少心肌损伤,且不增加术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不同处理方法的临床效果

    作者:汤成春;马根山;冯毅;陈忠;丁建东;沈成兴;戴启明;罗丹;童嘉毅;章晓国

    目的 比较三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状动脉(冠脉)真性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比较92例95处冠脉真性分叉病变三种处理方法的临床资料.支架置入33例35处(A组);单纯球囊扩张27例28处(B组);未处理32例32处(C组).随访6~12个月,评价血管再狭窄率和程度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2E)发生情况.结果 MACE发生率:A组12.12%,B组14.81%,C组18.75%(P>0.05).冠脉造影(CAG)示边支血管开口狭窄程度:A组(46.18±11.15)%,B组(59.19±17.17)%,C组(65.13±19.16)%(P<0.01);主支血管再狭窄发生率:A组8.57%,B组7.14%,C组6.25%(P>0.05).结论 冠脉真性分叉病变三种不同PCI处理后的近期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纯主支支架植入方法简单、安全、有效.

  • 用Crushing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技术处理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冯毅;马根山;沈成兴;戴启明;罗丹;陈忠

    目的 探讨用Crushing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技术处理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共51例病人53处冠状动脉真性分叉处病变,左主干与前降支、回旋支开口11处,前降支与对角支分叉31处,回旋支与钝缘支分叉11处.在主支及分支中置入药物洗脱支架,主支支架部分压住分支支架,并行对吻扩张.结果 行Crushing方法支架植入均获成功.43处(81.1%)行对吻后扩张,53处中2处(3.7%)有并发症.临床随访无心脏不良事件,8例冠脉造影复查无再狭窄.结论 用Crushing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技术处理分叉病变是安全的,手术成功率高.

131 条记录 4/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