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氩超冷刀对晚期原发性肝癌近期疗效的观察

    作者:刘景章;赵子粼;高毅

    目的:探讨晚期肝脏恶性肿瘤的治疗途径.方法:利用美国新研制成功的液氩多探针低温手术系统对8例晚期巨块多灶性原发性肝癌氩超冷刀治疗.术前及术后7天检测ALT水平;术前及术后2个月检测AFP水平,同时行CT扫描.结果:手术前后对比ALT(谷丙转氨酶)明显升高(p<0.05)平均升高117.38IU/L,AFP(甲胎蛋白)明显降低(p<0.05)平均降低314.77 μ g/L,术后2个月复查CT,肿瘤体积呈缩小趋势.结论:氩超冷刀对晚期肝脏恶性肿瘤有一定治疗作用.

  • 手术联合氩超冷刀治疗晚期巨块多灶型肝脏恶性肿瘤

    作者:方驰华;俞金龙;田碧文;汪森明;张积仁;方石岗;张明珠

    巨块多灶型肝脏恶性肿瘤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甚至被视为"无法外科治疗”氩超冷刀是美国新研制的低温手术系统,我院在国内率先开展该项新技术体外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由于体外治疗受部位、穿刺深浅、并发症等方面的影响,尤其对巨块多灶型的HCC体外治疗比较困难.为此,我们设计采用手术切除,或减体手术切除巨块型肝脏肿瘤,术中联合氩超冷刀(简称枪头)对残余瘤体和肝脏其他段病灶进行治疗,临床观察5例,取得初步疗效,现报告如下.

  • 输精管激光凝堵绝育术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孙朝晖;伊守国;李德尧;张冰;吴淑华;李光仲;魏冠英;王月强;张春红;李梅生;肖俊楼;卢天才

    目的探索氩离子(Ar+)激光凝堵人类输精管的作用机制,观察临床应用效果.方法62名成年已婚且有2~3个子女的健康男性志愿者为研究对象,采用Ar+激光照射的方法进行输精管凝堵.对前4例受试对象切开阴囊皮肤,直视下进行激光照射,其余58例受试对象经皮穿刺进行体内照射.通过精液化验,观察精子减少速度及消失时间.结果 60例受试对象被照射6个月后精子数减为0,2例因照射剂量不足而失败.结论 Ar+激光是用于输精管凝堵的较为理想的光源之一,能较好地凝堵输精管且基本无并发症和后遗症.

  • 藻红蛋白应用于肿瘤光动力治疗的研究

    作者:李冠武;王广策;温博贵;李振刚;曾呈奎

    目的:探讨藻红蛋白介导的光敏反应对肿瘤细胞S180生长抑制作用,研究新型光动力药物.方法:将不同浓度的藻红蛋白加入到细胞培养基中,随之以激光辐照,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结果:激光能量恒定于25.6 J/cm2时,S180细胞生存率随着藻红蛋白的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说明藻红蛋白的激光光敏反应对S180瘤细胞有很强的杀伤、破坏作用,这种效应在一定的激光能量范围内,与藻红蛋白本身的浓度相关.而单用藻红蛋白或激光处理,均不对细胞造成显著杀伤.结论:藻红蛋白是一种毒性较小,很有前景的光敏剂,可望应用于肿瘤光动力治疗.肿瘤防治杂志,2001,8(4):353-356

  • 42例直肠超声引导经皮氩氦冷冻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

    作者:邢文阁;GUO Zhi;王海涛;刘方;李保国;YU Hai-peng;李勇

    目的 探讨氩氦冷冻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采用直肠超声引导,经皮氩氦冷冻治疗的中晚期前列腺癌(C、D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冷冻治疗后1-12个月检测前列腺特异抗原(PSA)1次/月,并于治疗后3、6、12个月随访患者前列腺体积、大尿流率(MFR)、生化无进展生存率(bPFS)、PSA缓解率、肿瘤复发情况等,据此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冷冻治疗前及治疗后3、6、12个月,PSA分别为(4.48±1.35)、(3.54±1.67)、(3.18±1.76)、(2.87±1.89)lug/L;前列腺体积分别为(59.7±8.2)、(46.9±8.3)、(26.2±3.9)、(25.9±3.7)mm3;MFB分别为(10.4±0.8)、(14.3±1.2)、(18.3±1.3)、(18.9±1.3)ml/s,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3.93、747.92、3843.03,P值均<0.01).治疗后3、6、12个月bPFS分别为95.2%(40/42)、95.2%(40/42)、90.5%(38/42).根据PSA缓解率,治疗后12个月总有效率73.8%(31/42,完全缓解16例、部分缓解15例),稳定16.7%(7/42),进展9.5%(4/42).本组治疗后出现一过性尿失禁、阴茎感觉异常、阴囊水肿各1例,会阴部疼痛2例,无重症感染、出血、尿道直肠瘘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氩氦冷冻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近期效果满意.

  • 纤维支气管镜下注药联合氩气刀治疗支气管结核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小琴;马向荣;张东明;朱文忠;马文辉;牛宏英;赵兰婷;杜炜;余赟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下局部注药联合氩气刀治疗支气管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46例确诊为支气管结核的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在全身化疗的基础上,22例单纯采用纤支镜下局部注药治疗支气管结核2~3次(对照组),24例在纤支镜下局部注药的基础上联合氩气刀治疗2~3次(治疗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咯血、呼吸困难症状改善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00%(12/12)比60.00%(6/10),100.00%(12/12)比60.00%(6/10)](P<0.05).治疗组纤支镜下改变显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5.00%(18/24)比36.36%(8/22)](P<0.01).治疗组2例操作中出现胸部不适,未经特殊处理,观察1~2d后症状自行消失,未发生出血及穿孔.结论 纤支镜下局部注药联合氩气刀治疗支气管结核治愈率高,能解除支气管阻塞,止血效果好,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支气管镜 结核
  • 氩氦刀冷冻消融术在颅内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周宇浩;出良钊

    目的 总结氩氦刀冷冻消融术辅助颅内肿瘤切除术的疗效.方法与结果 共11例原发性颅内肿瘤患者(包括7例胶质瘤和4例脑膜瘤),肿瘤分别位于左侧额叶4例、左侧额顶叶2例、左侧颞叶2例、右侧颞顶叶3例,均采用氩氦刀冷冻消融术辅助颅内肿瘤切除术.7例胶质瘤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3例,4例脑膜瘤均全切除;平均术中出血量80 ml,平均手术时间80 min;术后临床症状改善;复查头部CT或MRI未发生再出血;术后平均随访4年,无一例发生颅内感染等手术相关或术后并发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氩氦刀冷冻消融术适用于不同部位和不同直径的颅内肿瘤,安全有效、手术相关和术后并发症较少、再出血和肿瘤复发风险较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辅助手术方法.

  • 氩气刀联合二氧化碳冷冻治疗气管支气管低度恶性肿瘤12例

    作者:贾玮;王洪武;周云芝;李晶

    气管、支气管低度恶性肿瘤包括黏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及类癌等,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局部治疗对改善患者呼吸窘迫、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近2年来笔者应用经电子支气管镜氩离子束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又称氩气刀)联合二氧化碳(CO_2)冷冻治疗气管、支气管低度恶性肿瘤12例,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质量及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白广德;练组平;侯恩存;黄丁平;陆运鑫;林梅英

    目的 观察扶正抑癌方合氩氦刀、化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质量及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该方法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价值和安全性.方法 ①中药治疗,扶正抑癌方辨证加减内服,每日1剂,30日为1个疗程.②氩氦刀治疗,刀尖温度达-130℃~-150℃,持续15~20 min,热融温度升至20~40℃,重复1次.术后患者定期复查CT或B超.③化疗:诺维本(NVB)25 mg/m2,第1、8日,顺铂20~30 mg/m2,第1~5日,外周静脉滴注,21日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评价疗效.观察近期疗效、临床证候变化、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 近期疗效总有效率80.0%,稳定率93.3%;临床证候变化总改善率93.3%;生活质量变化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价(KP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功能变化,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扶正抑癌方合氩氦刀、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是一种疗效肯定、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的综合治疗方法.

  • 经皮穿刺靶向冷冻治疗肝癌疗效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富同;李秀莉;李慧杰;吕义青;韩淑芝;安永辉

    我国是肝癌高发区,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近年呈上升趋势. 2000年发病数为34.7万人,约占全世界原发性肝癌的50%左右,外科手术是目前可治愈肝癌的首选方法,但由于肿瘤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不少患者发现时已属于不能手术的中晚期,而外科手术也有其局限性.近年来人们试图用一些局部微创治疗手段来代替手术,氩氦刀靶向冷冻消融是近年开展的冷冻治疗新技术,其原理是用局部超低温冷冻的方法来消融肿瘤组织,由于能精确定位、准确控温、适时监测等优点,可以使一些无法耐受肝叶切除手术的肝癌患者,得到治疗[1,2].笔者通过氩氦刀及氩氦刀加介入治疗与单纯介入治疗进行对比性研究,旨在探讨氩氦刀在肝癌治疗中的地位和意义,找出一条综合治疗肝癌的佳途径.

    关键词: 肝肿瘤 冷冻疗法
  • 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巴瑞特食管的临床观察

    作者:朱净;黄介飞;鲍柏军;张晓义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Barrett食管(BE)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3年5月至2004年2月经内镜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诊断的BE患者22例,在内镜下行APC治疗,氩离子凝固治疗单次启动延续时间及启动次数视病灶大小、数目情况而定,一般以内镜下整个病灶凝固为止,所有病例1~3个月内复查内镜.结果 22例BE患者中1例失访,1例未到复查时间,其余20例BE患者至复查时17例(85%)胃镜下未见复发,2例在原来部位有散在BE上皮残留,1例在其他部位有新BE上皮生长.结论 APC是经内镜非接触性治疗BE的新方法,操作方便,短期疗效较好.

  • 氩激光诱导的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模型研究

    作者:李栋;张喜梅;赵鹏;李静;贾亚丁

    目的 探讨应用氩激光诱导棕色挪威(Brown Norway,BN)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eularization,CNV)模型建立的可行性,为明确CNV的发生机制及防治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雄性BN大鼠20只(40只眼)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每只鼠一只眼作为实验眼,另一只眼作为对照眼(空白对照,不进行激光光凝).用氩激光(波长为647 nm)对大鼠实验眼视网膜进行光凝,激光功率、光凝斑直径和曝光时间分别为200 mW、100 μm及0.04 s,每只眼10个光凝斑点.光凝后7,14,21,56 d分别随机抽取1组大鼠,实验眼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检查后处死动物,摘除眼球制作标本,进行光学显微镜检查(LM)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 FFA、LM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均证实,光凝后7 d见CNV开始形成,14 d逐渐增多,21 d达到高峰并能保持稳定,56 d CNV有所减少. 结论 氩激光损伤可以创建BN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模型,成模时间短,成模率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CNV动物模型.

  • 兔VX2移植瘤氩氦刀治疗前后~(18)F-FDGPET/CT显像及病理学变化

    作者:易峰涛;张永学;王慧;宋华志

    目的 研究兔VX2移植瘤氩氦靶向冷冻治疗系统(简称氩氦刀)治疗后PET/CT显像及病理学的变化,观察治疗后肿瘤组织的演化过程,探索氩氦刀治疗后疗效评价的方法 .方法 36只日本大白兔在兔VX2肿瘤种植后第4周,进行~(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显像后进行氩氦刀治疗.术后按随机数字表将兔完全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分别在氩氦刀治疗后第1,3,7,14,30和60天进行PET/CT显像;分析PET/CT图像,观察标准摄取值(SUV)的变化;第2次PET/CT显像(术后显像)后处死大白兔,取出原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比较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变化.统计软件为SPSS 16.0,组间比较采用配对资料的t检验和双变量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氩氦刀治疗后病理学检查提示,治疗区呈现坏死-炎性反应-机化过程.CT表现:肿瘤区域术后第3天至第14天有一短暂性增大,然后呈缩小的趋势;大SUV(SUV_(max))术后第1天即出现明显下降(由治疗前2.54±1.12下降至0.67±0.12),第3天轻度升高(1.71±0.82),然后逐渐减低(治疗后第60天为0.51±0.32),治疗前后SUV_(max)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71,8.716,11.388,5.713,7.144和7.213,P均<0.05).治疗前后靶区面积变化与SUV_(max)变化相关性不明显(r=0.259,P=0.675).治疗前后肿瘤微血管密度变化与SUV_(max)变化密切相关(r=0.865,P=0.032).结论 PET/CT显像可真实反映肿瘤组织氩氦刀治疗后的变化过程,是评价氩氦冷冻治疗疗效较理想的方法 .

  • 氩氦刀联合放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Meta分析

    作者:韦英;李征;米登海;温志震;李忠信

    目的 评价氩氦刀联合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全面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有关氩氦刀联合放化疗对比放化疗或单一疗法治疗中晚期NSCLC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和对照试验,时间截止2014年7月16日.由2位研究者逐篇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提取数据并交叉核对,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共纳入6篇RCTs和10篇对照试验,共1 72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氩氦刀方案比较,氩氦刀联合化疗方案在近期疗效和1、2、3年总体生存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化疗比较,氩氦刀联合化疗能提高中晚期NSCLC患者的近期疗效和临床受益率(OR=3.02,95% CI:1.91~4.77,P<0.00001;OR =3.18,95% CI:1.72 ~5.89,P=0.0002),可以提高中晚期NSCLC患者的1、2年总体生存率(OR=1.99,95% CI:1.23~3.20,P=0.005;OR=27.89,95% CI:1.57~494.62,P=0.02);与单纯氩氦刀比较,氩氦刀联合放疗方案能有效提高中晚期NSCLC患者1年的总体生存率(0R=1.77,95% CI:1.03~3.06,P=0.04);与放化疗方案比较,氩氦刀联合放化疗方案能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改善(OR =3.34,95% CI:1.53~7.29,P=0.002).结论 与单纯化疗比较,氩氦刀联合化疗能提高有效性并且安全性较好.与单纯氩氦刀比较,氩氦刀联合放疗能提高有效性.与放化疗比较,氩氦刀联合放化疗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氩氦刀冷冻时间与冰球大小的临床研究

    作者:闻炳基;李海兵;花金年;邬丽娜;张建文;陈建甬;朱大安

    [目的]研究氩氦刀冷冻时间与冰球大小的关系,为临床确定佳冷冻时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8例接受氩氦刀治疗的患者进行CT实时监测,分别测量冷冻5min、10min、15min、20min时的冰球纵径与横径,并统计分析.[结果]18例患者共接受38次氩氦刀冷冻治疗,在5min、10min、15min、20min时的冰球平均纵径分别为4.0cm、4.9cm、5.3cm、5.5cm,平均横径分别为2.4cm、3.2cm、3.7cm、3.8cm.其中在5min到15min时冰球增大较为明显,15min到20min时增幅很小.[结论]氩氦刀每一周期的冷冻时间以15min较为适宜.

    关键词: 冷冻外科疗法
  • 博莱霉素冷冻消融增效作用的试验研究

    作者:温居一;冯华松;聂舟山;孟激光;李泳群;徐云科

    [目的]通过体内试验探讨博莱霉素的冷冻消融增效作用.[方法]12只杂种家犬B超引导氧氦刀冷冻消融肝脏.然后静脉注射低剂量和常规剂量131Ⅰ标记的博莱霉素.测定博莱霉素在肝脏小同部位的分布情况,研究比较各组动物肝脏消融灶大小和病理变化.[结果]术后3h单纯冷冻组(A组)、冷冻+低剂量博莱霉素组(B组)和冷冻+常规剂量博莱霉素组(C组)肝脏消融灶体积差异不显著(P>0.05).而术后第1d、3d、5d观察,均发现后两组肝脏消融灶体积均显著大于单纯冷冻组(P<0.01),5d后三组消融体积分别为:13.44±0.7cm3,18.84±1.5cm319.78±2.2cm3(B、C组与A组比较,P<0.01;B组与C组比较,P>0.05).[结论]冷冻治疗可增加博莱霉素的细胞渗透率,冷冻术后较低浓度博莱霉素即有细胞毒性作用,冷冻联合博莱霉素具有增效作用.

  •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消化道病变的临床研究

    作者:肖茂林;张薇;唐喜玉;许奎;查景圆;何新英

    目的 探讨氩离子凝固术(APC)在消化道病变介入治疗中应用.方法 采用内镜下APC治疗120例消化道病变患者,并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100例胃肠道广基、扁平息肉经APC治疗后3个月复查内镜,黏膜色泽正常,原治疗部位无复发;10例疣状胃炎患者治疗后3个月内镜复查病灶好转或消失,2例Barrett食管患者3个月内镜及病理检查示恢复为鳞状上皮,5例放射性肠炎出血经APC治疗后均无明显出血,3例食管支架植入后再狭窄晚期食管癌患者经APC治疗后实现再通.结论 APC在消化道病变内镜介入治疗中效果显著,且简便易行,并发症少,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氩激光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观察

    作者:陈姚若

    目的探讨氩激光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选择确诊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共20人20眼.先应用氩激光对患者的视网膜脉络膜新生血管及虹膜的新生血管进行光凝治疗.前者采用全视网膜光凝,后者对虹膜新生血管进行局部性光凝.结果20眼术后2周眼压为10~19mm Hg,平均15 mm Hg,术后6个月眼压<21 mm Hg为15眼,占75%.术后6个月视力情况:>0.1共5眼(25%),0.1~0.05共9眼(45%),指数~光感共6眼(30%).术后6个月滤过泡情况:多囊泡7眼,囊状泡8眼,瘢痕泡5眼.视网膜脉络膜新生血管全部萎缩9眼,大部分萎缩6眼,仍残留有新生血管5眼.结论氩激光联合小梁切除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有较好的疗效.

  •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周旋光;余智华;苏媛

    本院从2002年2月起于消化内镜下应用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共114例,男性75例,女性39例,年龄(42.2±2.1)岁(24~77岁).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进食后腹胀,腹部闷痛,返酸,嗳气,偶有早饱感,其中3例伴有黑便.

  • 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的激光效应对体外小梁细胞MMP-3及MMP-9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洪洋;叶一明;杨扬帆;余敏斌

    背景 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SLT)可增加前房水排出,降低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眼压,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小梁网房水排出阻力受到细胞外基质(ECM)影响,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MMP-9与小梁网ECM的降解密切相关. 目的 利用永生化小梁细胞建立SLT激光效应模型,观察激光效应对小梁细胞表达MMP-3及MMP-9的影响.方法 将永生化人小梁细胞与色素颗粒混悬液共同隔夜培养16h,用SLT所用的Q开关倍频532 nm Nd:YAG激光照射人小梁细胞,制备SLT激光效应细胞模型,激光能量为0.2mJ,光斑直径为400 μm,脉冲持续时间为3 ns.分别于激光照射后1、4、8、12和24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激光照射前后小梁细胞中MMP-3 mRNA及MMP-9 mRNA的相对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激光照射前后不同时间点培养液中MMP-3及MMP-9蛋白质量浓度的变化. 结果 SLT激光照射人小梁细胞前及照射后1、4、8、12和24 h后细胞中MMP-3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1.32±0.12、2.08±0.05、2.34±0.04、2.77±0.05、2.49±0.27,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966,P=0.007),其中激光照射后各时间点细胞中MMP-3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至12h表达量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激光照射前后不同时间点细胞中MMP-9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91±0.10、1.27±0.07、1.46±0.07、1.69±0.09、0.87±0.09,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526,P=0.005),其中激光照射后4、8和12h小梁细胞中MMP-9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1、<0.001).激光作用后不同时间点小梁细胞培养液中MMP-3及MMP-9蛋白的质量浓度均明显高于相应时间点对照组的检测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SLT激光效应小梁细胞模型在激光作用后早期对MMP-3及MMP-9基因的表达和分泌均明显增加,但其表达随着激光照射后时间的延长而减弱.

37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