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五倍子不同组分对口腔致病菌作用的比较实验研究

    作者:席清平;王雪飞

    目的 比较五倍子不同组分单宁酸、没食子酸对口腔常见致病菌的抑制作用.方法 选用与龋病关系较密切的4种细菌:变异链球菌、粘性放线菌、血链球菌、茸毛链球菌,应用液体二倍稀释法、纸片扩散法测定单宁酸、没食子酸对4种细菌的小抑菌浓度和抑菌圈,从而进一步确定单宁酸和没食子酸的抑菌作用,并对2种成分的抑制作用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单宁酸和没食子酸对这4种细菌的生长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单宁酸对变异链球菌、茸毛链球菌、血链球菌的MIC为1 mg/mL,对粘性放线菌的MIC为0.5 mg/mL,没食子酸对各细菌的MIC均为8 mg/ml,相同浓度的单宁酸对各致病菌形成的抑菌圈明显大于没食子酸,两者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五倍子中含有的单宁酸、没食子酸对4种口腔细菌均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单宁酸作用强于没食子酸.

  • 密度感应信号对粘性放线菌ATCC19246早期生长的影响

    作者:唐子圣;朱敏;刘正

    粘性放线菌是口腔常见菌,与根面龋、难治性根尖周炎及牙龈炎均有密切关系.一般规律当细菌生长达到一定浓度时,积累的信号分子能够使单个细菌感应到周围细菌的数目(bacterium density),这种现象被称之为密度感应(quorum sensing).密度感应实质上是一种细菌间交流系统(cell to cell communication),细菌通过这种信号系统,可以在每个细胞间传递、交流信息,并以此协调相互之间的行为,达到共同适应、抵抗外界环境变化的目的.本研究目的观察密度感应信号对粘性放线菌标准株ATCC19246早期生长情况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粘性放线菌密度感应信号的作用积累资料.

  • 中药对口腔细菌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彭军;张磊;张莉

    口腔是一个多菌种环境,细菌种类繁多.目前从口腔中能分离出的微生物种类多达300余种.现代口腔医学认为,口腔菌群失调是导致口腔疾病的主要原因,而菌斑堆积是引起牙周疾病不可或缺的始动因子.血链球菌、变形链球菌、粘性放线菌、牙龈卟啉单胞菌等被认为是主要口腔致病菌,在口腔中的异常生长以及生化代谢产物均能诱发口腔疾病,如牙龈炎、牙周炎、口腔溃疡等.

  • 唾液对口腔致龋菌粘附力的影响

    作者:孙华丽;刘柏林;叶晗;王宏伟;吕东亮

    龋病是口腔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它的始动因子是细菌借助菌斑在牙面上的粘附和定居,其中以变链菌与龋病的关系为密切,是致龋细菌的优势菌.我们用羟基磷灰石柱层析法层析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乳杆菌和粘性放线菌,检测其粘附力的大小,并对其致龋作用的机理进行探讨.

  • 蜂房粗提物对致龋菌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黄正蔚;肖悦;刘天佳;周学东;李继遥;詹玲

    目的研究蜂房粗提物对致龋菌生长、产酸及产胞外多糖的影响,探讨蜂房粗提物是否能有效调节口腔菌群的生态平衡.方法测定蜂房粗提物对3种口腔内变形链球菌、粘性放线菌和血链球菌的低抑菌浓度(MIC).再测定低于MIC的4个浓度的蜂房粗提物对上述3种细菌产酸及产生水溶性和水不溶性多糖能力的影响.结果蜂房粗提物对3种细菌的生长、产酸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够有效抑制变形链球菌和血链球菌产生水不溶性葡聚糖,但对粘性放线菌合成水不溶性葡聚糖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蜂房粗提物能有效抑制变形链球菌、粘性放线菌和血链球菌的生长、产酸及变形链球菌和血链球菌产生水不溶性葡聚糖.

  • 粘放菌5951Ⅱ型菌毛多克隆抗体抗血清的制备

    作者:褚敏;黄冬生;梁景平;王红

    目的制备粘放菌5951Ⅱ型菌毛兔抗血清.方法采用物理、化学方法提纯Ⅱ型菌毛,多途径免疫制备兔抗血清,双向免疫扩散法鉴定兔抗血清.结果提纯的Ⅱ型菌毛分子质量主要为34ku,多途径免疫后效价可达1:64.结论粘放菌5951Ⅱ型菌毛蛋白分子质量为34ku,抗体效价为1:64,与Ⅰ型菌毛间有轻度交叉反应.

  • 两种材料修复体的冠边缘粘性放线菌的检测

    作者:茹菲亚·祖拉提;张蕾;迪丽努尔·阿吉

    目的 研究老年患者中,两种材料修复体冠修复前后不同时期冠边缘龈下菌斑中粘性放线菌的定植变化.方法 收集门诊就诊老年患者中下颌第一磨牙要求行冠修复的患者共60例,随机编入二氧化锆组与钯银合金烤瓷冠组,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法,将牙体预备前的患牙设为对照组,冠修复后6个月、12个月的患牙设为试验组,并分别在这3个时期收集冠边缘龈下菌斑,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对临床样本进行粘性放线菌的相对定量分析.结果 与修复前比较,二氧化锆全瓷冠组修复后6个月、12个月的粘性放线菌相对定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钯银合金烤瓷冠组修复后6个月、12个月的粘性放线菌相对定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氧化锆全瓷冠可能可以更好地降低冠修复后患继发龋的风险.

  • 粘性放线菌Ⅱ型菌毛粘附与凝集活性的研究

    作者:褚敏;梁景平;朱彩莲

    目的:研究粘放菌Ⅱ型菌毛在细菌粘附与凝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制备粘放菌Ⅱ型菌毛多克隆抗体抗血清,检测其对粘放菌变异株5519、5951、T14V的粘附抑制率,同时肉眼观察它对粘放菌与血链菌34间凝集反应的影响.结果:抗Ⅱ型菌毛多克隆抗体能减少5519、5951、T14V对玻壁的粘附量,并抑制5951、T14V与血链菌34间的凝集反应.结论:粘放菌Ⅱ型菌毛具有粘附与凝集的活性.

  • 口腔粘性放线菌菌毛的初步制备

    作者:关为群;刘正

    口腔粘性放线菌是口腔常见病牙周病、根面龋、放线菌病的重要病源之一,80年代起对其胞壁的成分观察研究证实,粘放菌的致病力与表面菌毛的有无、菌毛的类型密切相关[1~3].但究竟是菌毛的哪些分子结构在发挥作用至今尚不清楚,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如何获得较为纯净的菌毛.本研究针对该难题进行初步探讨.

  • 载银纳米二氧化钛粉在义齿基托中抗菌性的初步研究

    作者:任艳云;李斌;徐立群;李广毅

    目的 研究载银纳米二氧化钛树脂基托在遮光条件下对口腔常见致病菌变形链球菌、粘性放线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抗菌效果.方法 测定载银纳米二氧化钛粉剂在体外对变形链球菌、粘性放线菌、白色念珠菌的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以各自的MIC作为载银纳米二氧化钛在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MMA)义齿基托中的添加基准量,在遮光条件下测定加入载银纳米二氧化钛粉的PMMA义齿基托对变形链球菌、粘性放线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抗菌率.结果 载银纳米二氧化钛对变形链球菌、粘性放线菌、白色念珠菌的MIC分别为5、2.5、20 g/L;3种MIC载银纳米二氧化钛粉PMMA义齿基托对变形链球菌、粘性放线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抗菌率分别为75.1%、88.7%、50.1%;扫描电镜观察证实了加入载银纳米二氧化钛的义齿基托试件上的变形链球菌、粘性放线菌比未加抗菌粉的义齿基托试件上的明显减少.结论 遮光条件下,载银纳米二氧化钛粉对3种口腔常见致病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粘性放线菌、变形链球菌效果显著,白色念珠菌效果较差.

  • 载银纳米二氧化钛树脂基托光触媒抗菌作用的观察

    作者:李斌;任艳云;徐立群;石兰;李广毅

    目的 观察载银纳米二氧化钛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基托中二氧化钛光触媒的协同抗菌作用.方法 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载银纳米二氧化钛抗菌粉对粘性放线菌的小抑菌浓度(MIC);测定等量载银纳米二氧化钛、纳米二氧化钛树脂基托在无光及日光灯照下对粘性放线菌的抗菌率,并对其进行对比.结果 载银纳米二氧化钛抗菌粉对粘性放线菌的小抑菌浓度为2.5 g/L.当载银纳米二氧化钛抗菌粉在树脂基托中的浓度为2.5 g/L时,无光及光照条件下其对粘性放线菌抗菌率分别为88.7%、100.0%;等质量纳米二氧化钛在无光及光照条件下其对粘性放线菌抗菌率分别为6.3%、68.7%.结论 纳米二氧化钛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方可显示出抑菌作用,纳米银不经光照具有抑菌作用;载银纳米二氧化钛兼具两者的优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茶多酚对粘性放线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作者:梁文红;刘建国;王凯;吴家媛;王胜;李厚轩

    目的:研究茶多酚对粘性放线菌的抗菌活性.方法:从根面龋患者龋蚀中分离鉴定17株粘性放线菌临床分离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茶多酚对两种不同浓度粘性放线菌菌液的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茶多酚对粘性放线菌的MICR为500~4 000 mg/L ,MIC50及MIC90为2 000 mg/L.106CFU/mL与108CFU/mL菌液浓度对实验结果无明显影响.结论:茶多酚对粘性放线菌具有明显的抗菌活性.

  • 五倍子对致龋菌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少虎;樊明文

    目的:观察五倍子对致龋菌抑制作用并测定小抑菌浓度、小杀菌浓度.方法:对五倍子分别采用水、乙醇两种方法提取有效成分,通过纸片扩散法研究对致龋菌的抑制作用,用液体稀释方法检测小抑菌浓度、小杀菌浓度.结果:五倍子水提取物对变形链球菌Ingbritt株、茸毛链球菌6715 株、粘性放线菌ATCC 19246株的抑菌圈分别为20.41 mm、10.46 mm、6.74 mm;对变形链球菌Ingbritt株小抑菌浓度为15.6 g/L;小杀菌浓度为15.6 g/L;五倍子醇提取物对变形链球菌Ingbritt株、茸毛链球菌6715 株、粘性放线菌ATCC 1 9246株的抑菌圈分别为20.71 mm、14.87 mm、6.57 mm;对变形链球菌Ingbritt株、茸毛链球菌6715 株小抑菌浓度为1.95 g/L、3.9 g/L;小杀菌浓度为3.9 g/L、3.9 g/L.结论:五倍子水、醇提取物对变形链球菌Ingbritt株、茸毛链球菌6715 株有较强的抑菌或杀菌作用,对粘性放线菌ATCC 19246株没有抑菌作用.

  • 不同提取方法的紫地榆提取物对常驻口腔细菌的研究

    作者:杨晓珍;蓝海

    目的 研究不同方法提取紫地榆正丁醇部分和乙酸乙酯部分对变形链球菌、黏性放线菌和血链球菌生长及产酸的影响.方法 首先分别测定不同方法提取的紫地榆正丁醇部分和乙酸乙酯部分对变形链球菌、黏性放线菌及血链球菌的低抑菌浓度(MIC)和低杀菌浓度(MBC),再以低于MIC的4个浓度配制含药的胰酶解酪蛋白-植物蛋白胨-酵母提取物液体培养基,测定紫地榆正丁醇部分和乙酸乙酯部分对3种常驻口腔细菌产酸的影响.结果 热提的紫地榆正丁醇部分对变形链球菌、黏性放线菌及血链球菌的MIC分别为3.0、3.0和6.0 g/L,MBC分别为6.0、6.0和12.0 g/L.热提的紫地榆乙酸乙酯部分对变形链球菌、黏性放线菌及血链球菌的MIC均为6.0 g/L,MBC均为12.0 g/L.冷提的紫地榆正丁醇部分对变形链球菌、黏性放线菌及血链球菌的MIC均为6.0 g/L,MBC均为12.0 g/L.冷提的紫地榆乙酸乙酯部分对变形链球菌、黏性放线菌及血链球菌的MIC均为6.0 g/L,MBC均为12.0 g/L.一定浓度的紫地榆正丁醇部分和乙酸乙酯部分对3种常驻口腔细菌的产酸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提取方法的不同对其抑制产酸的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紫地榆正丁醇部分和乙酸乙酯部分能有效抑制口腔致龋菌的生长和产酸,可能是一种潜在的天然防龋药物.

  • 茶多酚对口腔细菌致龋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肖悦;刘天佳;黄正蔚;周学东;詹玲;李继遥

    目的 通过研究茶多酚对致龋菌生长、产酸及产胞外多糖的影响,探讨茶多酚是否能有效调节口腔菌群生态平衡.方法 测定茶多酚对三种主要致龋菌--变形链球菌、粘性放线菌和血链球菌的低抑菌浓度(MIC),再测定低于MIC的4个浓度的茶多酚对三种细菌产酸及产生水溶性和水不溶性多糖能力的影响.结果 茶多酚对三种细菌的生长、产酸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茶多酚能够有效抑制变形链球菌产生水不溶性葡聚糖,但对变形链球菌产生水溶性葡聚糖以及粘性放线菌和血链球菌合成胞外多糖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茶多酚能有效抑制变形链球菌、粘性放线菌和血链球菌的生长、产酸及变形链球菌产生水不溶性葡聚糖.

  • 外源性右旋糖酐酶和氟化钠对粘性放线菌生物膜的影响

    作者:田媛媛;喻譞;房宏志;杨英明;杨惠;胡涛

    目的:探讨外源性右旋糖苷酶(dextranase ,Dex)和氟化钠(NaF)对粘性放线菌生物膜的影响。方法用结晶紫(crystal violet,CV)染色法测量不同浓度外源性Dex和NaF作用下粘性放线菌生物膜量;用扫描电镜观察不同实验组生物膜的形态和结构。结果外源性Dex和NaF的浓度升高,对粘性放线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增强;在实验条件下,0.25 U/mL Dex与40/80μg/mL NaF联用对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二者单独作用。结论外源性Dex和NaF能够抑制粘性放线菌生物膜的形成,且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对粘性放线菌生物膜的形成表现出协同抑制作用。

  • 酪蛋白磷酸肽钙磷复合体对粘性放线菌产酸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徐皑;刘兴容;李艳萍

    [目的]研究酪蛋白磷酸肽钙磷复合体(Casein phosphopeptide- Amorphic Calcium Phosphate,CPP-ACP)对粘性放线菌产酸的影响,探讨CPP-ACP作为一种生物防龋制剂的可行性. [方法]将粘性放线菌加入含不同浓度CPP-ACP的蔗糖培养基中,厌氧培养48 h,用精密pH计检测培养基上清液的pH值,计算pH的变化值△pH(初始pH值-终末pH值). [结果]随CPP-ACP浓度的升高,培养基上清液的pH值升高,△pH降低,即粘性放线菌的产酸量降低(P<0.01). [结论] CPP-ACP对粘性放线菌产酸具有抑制作用,且随CPP-ACP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增强.

  • 酪蛋白磷酸肽钙磷复合体对粘性放线菌生长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徐皑;刘兴容;李艳萍

    [目的]研究酪蛋白磷酸肽钙磷复合体(Casein phosphopeptide-Amorphic Calcium Phosphate,CPP-ACP)对粘性放线菌生长的影响,探讨CPP-ACP作为一种生物防龋制剂的可行性.[方法]将粘性放线菌ATCC19246在BHI培养基中厌氧培养,在实验组中加入不同浓度(0.5%~5.0%(W/V))的CPP-ACP溶液,厌氧培养48 h后采用噻唑蓝(MTT)比色分析法测定细菌浓度的吸光度A值(γ=550 nm).[结果]随CPP-ACP浓度的升高,粘性放线菌甲臜产物的二甲亚砜溶液的吸光度值降低,即粘性放线菌的活菌数减少(P<0.01).[结论]CPP-ACP对粘性放线菌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随CPP-ACP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增强.

  • 粘性放线菌菌毛生物性能的研究Ⅲ.粘性放线菌菌毛粘附与凝集活性的研究

    作者:刘天佳;李文;岳松龄

    目的:了解粘放菌两种菌毛在粘附牙面和与血链球菌34凝集中的生物活性.方法:采用粘放菌Ⅰ型和Ⅱ型菌毛提取物及两种抗菌毛抗体,通过它们对粘放菌粘附唾液包被的羟磷灰石(SHA)的抑制实验来判断两种菌毛的粘附活性,通过粘放菌与血链球菌34的凝集实验及两种抗菌毛抗体对凝集反应的抑制实验来确定两种菌毛的凝集活性.结果:①粘放菌Ⅰ型和Ⅱ型菌毛提取物及两种抗菌毛抗体均能抑制粘放菌对SHA的粘附;②只有Ⅱ型菌毛能间接引起肉眼可见的血链球菌34的凝集反应,抗Ⅱ型菌毛抗体能抑制凝集反应,抗Ⅰ型菌毛抗体无此抑制作用.结论:Ⅰ型和Ⅱ型菌毛均有粘附性能;Ⅱ型菌毛有凝集性能,Ⅰ型菌毛无凝集性能;本课题所采用的菌毛分离法未破坏菌毛的生物活性.

  • 粘性放线菌菌毛生物性能的研究Ⅰ.粘性放线菌菌毛的提取和鉴定

    作者:李文;刘天佳;章崇杰;岳松龄;赵崇蓉

    目的:本实验旨在建立一套提取和鉴定粘性放线菌菌毛的方法.方法:采用粘性放线菌变异株5519(1+2-)和5951(1-2+)分别提取Ⅰ型菌毛和Ⅱ型菌毛.首先用机械搅动法分离菌毛与菌体,进一步用凝胶过滤柱层析提取、纯化两种菌毛,并通过电镜观察和对流免疫电泳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证实分别提取到Ⅰ型菌毛和Ⅱ型菌毛.结论:两种菌毛的提取为进一步分析研究它们的生化特征和生物活性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粘性放线菌 菌毛
3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