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医辨证论治乳腺癌经验总结

    作者:石镇东;张尊祥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论治乳腺癌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运用疏肝健脾、补益中气、滋阴清热、解郁安神等法治疗乳腺癌的经验.结果:肝郁脾虚为乳腺癌的主要病机.结论:中医辨证论治乳腺癌疗效确切.

  • 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慢性咽炎伴喉部血腥感1例

    作者:邱荃;李丹

    本文记载了运用丹栀逍遥散加减化裁治疗咽喉部血腥感患者1例,效果显著.本研究患者虽然病在咽喉,但具有肝郁脾虚,内有郁热的病机特点,治当疏肝健脾,内清郁热.这表明无论病情多么复杂,诊断多不明确,只要认真审其证候,准确辨证,灵活用方,便可取效.

  • 中西医结合治疗代谢综合征的思考

    作者:吴庆华;杨新君;雷艳容

    代谢综合征(metabol syndrome,MS)是指伴有胰岛素抵抗的一组疾病的聚集,与多种代谢相关疾病有密切的联系.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诊断标准[1]进行调查,目前中国城市社区20岁以上成人中,MS的患病率为14~16%,而且与其相关的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发病率均很高,是心梗和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现就代谢综合征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一些思考综述如下.

  • 调理气机法治疗肝病

    作者:曾昭华

    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症状居多,如纳差、腹胀、泛恶、呕吐、肢软等,故中医认为其病机多为脾胃功能失调,气机不畅所致。  笔者在临床上采用调理气机法治疗病毒性肝炎屡屡获效,现举例介绍如下。  例1 周某,男,26岁。因神疲、纳差、尿黄1周而住院。入院后,查肝功能:总胆红素58.4umol/L,ALT大于400u,HBsAg(+)。诊断为乙型病毒性肝炎,急性黄疸型。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即予柴胡、黄芩、半夏、茵陈、白术、茯苓等药组方,水煎分服。20余日,黄疸逐渐消退,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临床治愈出院。

  • 从肝郁脾虚论治溃疡性结肠炎

    作者:梁玉杰;张元澧;朱立鸣

    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常见的胃肠系统身心疾病之一,中医学认为肝郁脾虚是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主要病机,其病位虽然在肠,但其发病与五脏相关,尤与肝脾密切相关.文章从肝郁、脾虚角度论述了该病的发生机理,并为疏肝健脾法治疗此病提供了理论依据,亦体现了中医药辩证论治中“病证结合”的特点.

  • 平胃胶囊对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肠动力及脑肠肽的影响

    作者:程秋实;汪龙德;毛兰芳;刘俊宏

    目的 探讨平胃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机制.方法 将80只Wistar雄性大鼠行电极埋置手术(手术死亡5只),术后恢复一周后,记录大鼠胃肠肌电活动,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正常组)16只,造模组59只.采用以夹尾刺激为主要方法的复合因素造模法制备FD大鼠模型,造模后再次记录大鼠胃肠肌电活动,并随机抽取模型组与正常组大鼠各6只,行胃排空、肠推进实验,验证模型是否成功.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选取40只,分成模型组,吗丁啉组,平胃胶囊低剂量组、平胃胶囊中剂量组、平胃胶囊高剂量组,每组8只.空白组与模型组给予1 ml/100g生理盐水灌胃;吗丁啉组将吗丁啉片研碎成粉制成0.5 mg/ml的混悬液以1ml/100g灌胃;平胃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分别将平胃胶囊配置成0.24g/ml、0.16g/ml、0.08g/ml均以1ml/100g灌胃;六组均每日2次,给药3周.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动物体重、体温、食量、饮水量、粪便情况、毛色、拱背、嗜倦怠、扎堆、乏力、易激惹等情况)、饮食量、体重进行统计;将大鼠背部导线与BL-420S生物技能实验系统相连,记录用药前后大鼠胃肠肌电活动;通过碳末半固体糊推进实验检测大鼠胃排空、肠推进功能,计算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百分率;ELISA法检测血清中瘦素(Leptin)、胃促生长素(Ghrelin)与与5-羟色胺(5-HT)、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含量,按试剂盒进行操作.结果 电生理结果显示,中药各剂量组和阳性药纽FD大鼠胃肠电活动均增强(P<0.05),且高剂量组与阳性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胃排空、肠推进结果显示,中药高剂量组和阳性药组大鼠摄食量和胃排空率、小肠推进度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血清学结果显示,中药各剂量纽和阳性药组FD大鼠血清中Ghrelin、5-HT的含量均不同程度地升高(P <0.05、P<0.01),中药各剂量组和阳性药组FD大鼠血清中Leptin、VIP的含量均不同程度地降低(P<0.05、P<0.01),且高剂量组与阳性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平胃胶囊可以促进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肠电活动,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度,减少血清中Leptin、Vip含量,增加Ghrelin、5-HT水平.

  • “调气法”针刺结合艾炷灸治疗肝郁脾虚型原发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作者:邱菊;粟胜勇;陈霞;李妮娜

    目的 观察基于“调气法”针刺结合艾炷灸治疗肝郁脾虚型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肝郁脾虚型原发性失眠患者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按1∶1比例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艾炷灸进行治疗,每周治疗3次,每次治疗间隔24 h以上.对照组采用口服阿普唑仑片进行治疗,每次0.4mg,每晚睡前半小时服用.两组连续治疗4周后以中医证候积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生活质量量表(SF-36)为指标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PSQI评分方面,治疗前后,两组评分均较前降低(P<0.05,P<0.01);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05,P<0.01).SF-36评分方面,治疗前后,两组评分均较前升高(P<0.05,P<0.01);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基于“调气法”针刺结合艾炷灸能有效改善肝郁脾虚型原发性失眠患者的肝郁脾虚证中医证候、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并优于口服阿普唑仑片治疗.

  • 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辨证施护的理论研究

    作者:王云翠;李圣洁;熊振芳;胡慧;贺惠娟;冯琳;徐倩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础,对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医辨证论治已有较为详细理论及临床研究,但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辨证施护的研究并不多.通过对有关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医护理干预文献的梳理、总结以及思考,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辨施护理提供理论依据.

  • 肝郁脾虚与糖尿病发病关系的探讨

    作者:袁卫玲;苏玮莲;马佐英;王威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以糖脂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肝脾生理功能协调是水谷精微正常代谢的保证,肝郁脾虚易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同时也可进一步加重糖脂代谢紊乱.文章通过对肝郁脾虚与糖尿病发病之间关系的探讨为临床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疾患提供一定的思路.

  • 论肝郁脾虚是脂肪肝的基本发病病机

    作者:乔娜丽;杨钦河;纪桂元;谢维宁

    通过中医对肝、脾与脂肪肝的生理病理关系的论述,结合目前脂肪肝的辨证分型以及临床治疗,并综合现代实验研究中有关脂肪肝的证治观点,归纳总结出肝郁脾虚是脂肪肝的基本发病病机,贯穿本病病理变化的始末,强调辨证之要在于肝郁脾虚,气滞血淤,痰湿阻滞,并以次确立施治之法.

  • 疏肝扶脾祛湿治疗五更泻

    作者:崔曙岩

    五更泻又名"鸡鸣泻"、"肾泻",一般都由于脾肾阳虚、肾关不固导致.<景岳全书>有云:"肾中阳气不足,则命门火衰,阳气极盛之时,则令人洞泄不止也".说明了疾病的病理变化.然而笔者近日却遇到1例肝郁脾虚导致五更泻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 加味痛泻要方对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小肠黏膜5-羟色胺含量及其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陈建林;陈锦锋;邓健敏;韩宇斌

    [目的]探讨加味痛泻要方治疗肝郁脾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的小肠黏膜5-羟色胺(5-HT)含量及其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例肝郁脾虚IBS患者采取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加味痛泻要方汤剂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匹维溴铵片口服,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小肠黏膜5-HT含量及其受体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①治疗组、对照组给药前后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在食欲不振、倦怠乏力等方面改善更为显著(P<0.05);②治疗组、对照组给药前后血清5-HT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治疗组治疗后结肠黏膜5-HT含量及5-HT3、5-HT4受体mRNA的表达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味痛泻要方能显著改善肝郁脾虚腹泻型IBS患者的的临床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降低血清小肠黏膜5-HT含量及降低5-HT受体mRNA表达降低而实现.

  • 溃疡性结肠炎脾虚及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肠黏膜病理损伤的比较研究

    作者:明海霞;刘喜平;贾育新;吴建军;金戈;董晓丽

    [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C)脾虚及肝郁脾虚模型大鼠结肠黏膜病理损伤的特点,探讨2种模型客观化证候本质.[方法]建立UC脾虚及肝郁脾虚证动物模型,进行一般情况、结肠组织损伤积分及镜下观察.[结果]2种证候模型的一般表现基本符合证候要点,病理组织形态学均显示出UC特征,大鼠结肠黏膜充血积分、组织损伤评分、肠重系数分均显著上升(P<0.01),脾虚组较肝郁脾虚组结肠组织损伤积分显著上升(P<0.01).[结论]UC脾虚及肝郁脾虚大鼠模型中,脾虚组较肝郁脾虚组结肠黏膜组织损伤更为严重,脾虚可能是UC中医的病理基础.

  •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肖德梅;谭兰香;姚专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NASH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4例,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组4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柴葛降脂汤,比较2组患者在临床症状、肝脏超声、肝功能及血脂方面的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4%,对照组为77.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超声评分、肝功能及血脂均优于对照组(均P<0.01,<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NASH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妊娠对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型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浓度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作者:徐伟;徐陈槐;陈金如;郭兰萍

    目的:探讨妊娠对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郁脾虚型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12(IL-10、IL-12)、γ-干扰素(IFN-γ)浓度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孕期和非孕期患者IL-10、IL-12及IFN-γ血清浓度,并作同期肝功能指标检查.患者分为早孕期(26例)、晚孕期(32例)、非孕期(31例)3组.20例非孕期健康者为对照组.结果:早孕期组IL-10水平[(26.0±9.8)ng/L]较非孕期组[(18.0±1.3)ng/L]升高(P<0.05),而与对照组[(29.4土5.1) ng/L]相近(P>0.05).IL-12、IFN-γ分别为(54.1土26.0)ng/L和(45.5±17.3)ng/L,较对照组[(8.2土2.1)ng/L、(24.5土6.1) ng/L]和非孕期组[(8.0±2.7)ng/L、(16.7±3.7)ng/L]均明显升高(均P<0.01).晚孕期组与其他各组比较,IL-10[(9.4±1.9)ng/L]明显下降(P<0.01),但IL-12[(1 668.0±318.2)ng/L]、IFN-γ[(461.0±103.3)ng/L]显著升高.结论:妊娠可使慢性乙肝肝郁脾虚型患者血清IL-12、IFN-γ浓度升高,在晚孕期表现更为明显.

  • 肠舒泰方联合中药足浴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53例

    作者:林秋水;李健;刘冬厚;郑传彬

    [目的]探讨肠舒泰方联合中药足浴方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治疗组剔除2例,对照组剔除1例,对照组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片治疗,治疗组采用肠舒泰方联合中药足浴方案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进行中医主要症状、肠易激综合征严重度分数(IBS-SSS)、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68%,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中医主要症状、IBS-SSS、SDS、SA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肠舒泰方联合中药足浴方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确切,且安全,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肝郁脾虚与胃肠运动障碍关系的研究

    作者:林雪莲;唐旭东;王凤云;郭慧淑

    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是指具有腹胀、腹痛、腹泻及便秘等消化系统症状,但是缺乏器质性疾病或其他证据的一组疾病[1],临床上主要包括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和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2].FGIDs病因复杂繁多,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主要涉及胃肠运动障碍、内脏敏感性增高、黏膜免疫、炎症反应、脑肠轴异常及精神—心理社会因素等,近年来许多学者认为胃肠动力障碍是FGIDs的主要病理基础[1].中医无功能性胃肠病的病名,根据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中医的“胃痞病”、“胃脘痛”、“腹痛”、“呕吐”、“吐酸病”、“泄泻”、“便秘”等范畴[3],中医学认为FGIDs主要涉及肝的疏泄功能以及脾的运化功能,肝郁脾虚、肝脾失和是FGIDs的本质所在,因此,本文主要探讨肝郁脾虚与胃肠运动障碍之间的关系.

  • 甘爱萍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张萌;朱光建

    [目的]探讨甘爱萍教授用自拟方“肠泻宁”医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从中归纳可推广的宝贵经验.[方法]依照中西医诊断标准,归避影响因素,挑选出60例试验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予以“肠泻宁”辨证化裁,对照组予以匹维溴铵片口服,疗程各为1个月.继而从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三个月的复发率、安全性4个方面评价2组疗效.[结果]经数据精准分析,相比于医治前,2组医治后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治后2组间对比,“肠泻宁”组较之“匹维溴铵”组疗效更为突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3个月复发情况比较,“肠泻宁”组明显低于“匹维溴铵”组(P<0.01).[结论]“肠泻宁”功可疏肝健脾、渗湿止泻,方药组成精确合理,对于肠易激综合征治疗效果显著.

  • 腹部推拿调控肠易激综合征的脑肠轴学说机制探讨

    作者:范志勇;赖洪康;袁佳;查和萍

    肠道易激综合征(IBS)是胃肠道常见和重要的功能性疾病,其特征为腹痛、腹胀、便秘或腹泻.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结构的改变,神经、精神、感染因素所致的IBS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腹部推拿刺激某些特定的穴位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对腹部推拿疗法的作用机制尚不是非常清楚,相关的基础研究也很少.可以肯定的是在这些特定部位一定有某些特殊组织,在被推拿刺激后激活了某种止痛、止泻或抗抑郁的机制.因此,为了阐明推拿手法的治疗机制,提高推拿疗法的疗效.笔者研究从脑-肠互动途径进行分析,借助分子生物学、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等技术为腹部推拿治疗IBS的疗效提供理论基础,进而阐述腹部推拿疏肝健脾治疗IBS的机制.

  • 从肠易激综合征脑肠轴学说谈肝郁脾虚病理机制

    作者:霍清萍

    运用肠易激综合征(IBS)脑肠轴学说,探讨中医学对IBS肝郁脾虚病理机制的认识有望是现今该领域的一个突破点.借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等技术,已发现IBS患者与疼痛和情感处理有关的脑区域内活动激活状态与健康人明显不同,提示其中枢神经系统对外周疼痛传入的下调功能减弱[1].

516 条记录 18/26 页 « 12...15161718192021...252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