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乳腺癌抑郁中医证候系统综述

    作者:孟醒;范姝雅;王鹏宇;马宁

    [背景]乳腺癌患者抑郁程度较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目的]寻找乳腺癌中医证候规律.[检索策略]检索词:乳腺癌、抑郁、辨证、经验、证型、证候,检索CNKI、WanFang Data、VIP建库至2014年10月,中医证型研究/中医辨证分型特点/专方治疗特点/基本症状描述相关文献,同时追溯纳入文献/参考文献.[纳入标准]①研究类型:对照研究、经验报道、临床研究.文种限中文.②研究对象:种族、国籍、病程不限;排除其他疾病、证候或合并症.③资料完整.具有中医证型研究或中医辨证分型特点或专方治疗特点或基本症状描述.[资料提取与分析]手工检索:双人独立完成,并核对检索结果,意见不统一,咨询2~3名专家讨论决定,保证纳入文献符合标准.采用Excel2013建立数据库,求合、排序.[结果]初检88篇中文文献,阅读文献题名、摘要及全文,排除82篇,纳入6篇,均为中文文献.乳腺癌抑郁状态为虚证,肝肾阴虚为主;常见单一证候单证型:气滞证为常见;病位在肝,与心,脾,肾关系密切.[结论]乳腺癌抑郁状态以肝肾阴虚、肝郁脾虚、肝郁气滞为主.[问题与展望]目前对乳腺癌抑郁状态的中医证候研究尚属初始阶段,今后有必要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相关中医证候调查.

  • 痛泻要方合参苓白术散治疗肝郁脾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作者:陈照基;陈世禧;甘子华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合参苓白术散治疗肝郁脾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马来酸曲美布汀片100mg/次,3次/d,口服.治疗组30例,痛泻要方合参苓白术散(炒白芍20g,炒白术15g,陈皮9g,防风6g,茯苓30g,薏苡仁20g,扁豆、山药各30g,砂仁6g,炒莱菔子10g,合欢皮30g,佛手12g)1剂/d,水煎服,分早晚两次.观察症状体征与症候积分、不良反应、一般指标.4周为1疗程,连续治疗1疗程,随访180d,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6例,显效15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积分减少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痛泻要方合参苓白术散治疗肝郁脾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满意.

  • 新疆昌吉地区Hp相关性慢性胃炎中医证型与Hp感染相关研究

    作者:陈英;丁国宁;杨宇玲

    [目的]观察新疆昌吉地区Hp相关性慢性胃炎中医证型与Hp感染相关性.[方法]使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昌吉州中医医院消化内科住院Hp相关性慢性胃炎病历.均检测幽门螺旋杆菌,14C呼气试验.阳性:≥100dpm/mmol.阴性:<100dpm/mmol.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总体差异用Kruskal-Wallis,证型间比较用Mann-Whitney.使用Excel2013软件建立数据库,统计中医证型与Hp感染例数、频率.[结果]总体差异(H=7.686,P=0.006<0.01),脾胃湿热与肝郁脾虚(U=5502.000,P=0.006<0.01),脾胃湿热与脾胃虚寒(U=7944.000,P=0.003<0.01).慢性胃炎中医证型Hp阳性率:脾胃湿热(54.55%)>脾胃气虚(48.15%)>胃阴亏虚(44.19%)>脾胃虚寒(36.99%)>肝郁脾虚(36.27%).[结论]湿、热邪实证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于脾胃虚证.湿热型胃镜病理表现与Hp致病特点高度符合.不同地域、不同生活饮食习惯会造成证型分布差异.

  • “肝郁气滞”及“肝郁脾虚”型抑郁症动物模型建立初探

    作者:周国儿;吴静;黄云娟;陆红

    目的:建立中医“肝郁气滞”型抑郁症、“肝郁脾虚”型抑郁症动物模型.方法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加孤养法、束缚法、束缚加喂食食醋法建立传统抑郁症、“肝郁气滞”型抑郁症、“肝郁脾虚”型抑郁症动物模型,并考察了小鼠一般状况、体重变化、强迫游泳实验、开阔场实验以及自主活动等行为学指标的变化.结果造模组、气滞组和脾虚组较空白组小鼠均出现出现懈怠懒动、皮毛粗糙等现象.第35 d空白组同其他3组、模型组同气滞组、脾虚组体重变化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强迫游泳实验表明,空白组、模型组同其他各组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开阔场实验表明,空白组同其他各组的爬行格数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空白组同脾虚组的中央格停留时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空白组同气滞组、模型组同脾虚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自主活动实验表明,空白组同模型组、气滞组,模型组同脾虚组的自主活动次数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传统抑郁症、“肝郁气滞”型抑郁症、“肝郁脾虚”型抑郁症动物模型.四项行为学指标显示,中医不同证候抑郁症动物模型与传统抑郁症动物模型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为进一步建立科学的中医证候抑郁症模型提供参考依据.

  • 疏肝健脾颗粒对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治疗作用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张东;范正达;朱珊梅;陈定贵;周其

    目的:研究疏肝健脾颗粒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对其对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和对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70例CHB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口服恩替卡韦分散片和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疏肝健脾颗粒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4周.检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Th1、Th2、Th17及Treg细胞比例和数量;比较血清肝功能指标、肝纤维指标及乙型肝炎病毒标记物情况;对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监测两组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及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Treg/Th17及Th1/Th2在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阻治疗16、24周后,HBsAg转阴数、HBeAg转阴数、HBeAg转换数、ALT复常数及HBV DNA转阴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的肝功能指标及肝纤维化指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健脾颗粒不仅可以明显抑制HBV的复制,改善CHB患者肝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电针肝郁脾虚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血清代谢组学分析

    作者:新昕;任路;张可

    目的:从代谢组学的角度,探讨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病理机制,以及电针治疗的作用机理.方法:选用21只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电针组.实验前14 d进行肝郁脾虚FD大鼠的造模;造模成功后,从第15 ~ 28天,对电针组给予电针针刺足三里和肝俞穴的干预,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计算胃内残留物率和小肠推进率检测胃肠道运动功能;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方法对各组血清进行代谢组学分析,比较组间差异及潜在标志物.结果:电针组胃肠道运动功能明显改善,空白组、模型组和电针组大鼠血清中VIP>1的物质被筛选出来,通过两两比较分析代谢物差异(P<0.05),共有11种物质为潜在的生物标记物.结论:电针相应穴位可能通过影响脑肠轴、炎症反应、免疫反应等多种途径共同作用,来修复代谢紊乱,从而改善肝郁脾虚型大鼠FD症状.

  • 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pPKCγ和ERK1基因在背根神经节的表达研究

    作者:黄适;刘鹏;林春李;林福旭;王松;雷力民

    目的:基于治疗前、后IBS大鼠pPKCγ和ERK1基因在背根神经节的表达,探讨安肠汤治疗肝郁脾虚型IBS的机制.方法:40只清洁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10只/组,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采用番泻叶+束缚应激法造模.造模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予安肠汤煎剂及得舒特片2周,用腹部回缩反射评估大鼠内脏敏感性,用PCR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pPKCγ和ERK1基因与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背根神经节中的pPKCγ和ERK1基因表达与另外3组对比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与西药组及中药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西药组和中药组相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说明pPKCγ和ERK1的基因参与肝郁脾虚型IBS大鼠疼痛信号外周敏化机制;中药安肠汤可以有效调控pPKCγ和ERK1基因在背根神经节的表达,从而达到缓解腹痛的临床效应机制.

  • 逍遥丸对酒精性肝病肝郁脾虚证中医证候的疗效观察

    作者:蔡新吉;魏振满;毕京峰

    目的:观察逍遥丸对酒精性肝病肝郁脾虚证中医证候的疗效.方法:52例酒精性肝病肝郁脾虚型患者应用逍遥丸治疗,疗程为4周,借助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表,评价其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的变化.结果:①4周时中医证候疗效:痊愈34例(65.38%),显效13例(25.00%),有效5例(9.62%),无效0例.②中医证候总积分整体比较,治疗前、后5次测量之间有统计学意义,随治疗时间的延长,中医证候总积分呈下降趋势.③肋胁腹痛,腹胀、恶心、便溏4个主要症状治疗前、后5次测量之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每个症状的得分随治疗时间均呈下降趋势.④“肋胁腹痛”症状得分下降快,而“便溏”症状得分下降慢.结论:由于本研究未设对照,尽管研究结果提示逍遥丸“疗效显著”,但尚需进一步严格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进行确认.

  • 健脾通腑颗粒对肝郁脾虚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作者:刘媛;唐洪梅;钟如帆;陈玉兴;黄育生;祝赫;石玉莹

    目的:考察健脾通腑颗粒对肝郁脾虚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大鼠模型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取乳鼠10窝,随机留取一窝乳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9窝乳鼠采用母婴分离、冰水灌胃、限制饮水和低纤维饮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肝郁脾虚型IBS-C造模,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枸橼酸莫沙必利组(2.7 mg·kg-1,临床等效剂量2倍)、复方芦荟胶囊组(0.31 g·kg-1,临床等效剂量2倍)、健脾通腑颗粒高、中、低剂量组(23.58,11.79,5.90g生药·kg-1,临床等效剂量2、1、1/2倍)、逍遥丸组(3.24 g·kg-1,临床等效剂量2倍),每组10只.各给药组大鼠每天ig给予相应药物,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蒸馏水,连续14 d.给药结束后测定各组大鼠的排便相关指标、肠道压力阈值、旷场实验相关指标、糖水偏好百分比、血清中5-羟色胺(5-HT)、生长抑素(SS)、P物质(SP)的含量、小肠推进率.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健脾通腑颗粒能使肝郁脾虚型IBS-C大鼠的粪便粒数、粪便含水量、Bristol分值、肠道压力阈值、中央格停留时间、水平运动、糖水偏好百分比、小肠推进率明显增加(P <0.01或P<0.05),血清中5-HT、SS、SP的含量明显降低(P<0.0或P<0.01).结论:健脾通腑颗粒可改善IBS-C模型大鼠的肝郁脾虚及便秘症状,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中5-HT、SS、SP的含量有关.

  • 加味厌食散治疗肝郁脾虚型厌食患儿临床观察

    作者:张雅凤;林忠嗣;卞镝;张好姝;周淑梅

    目的:探讨加味厌食散治疗肝郁脾虚型厌食患儿临床疗效.方法:应用中药加味厌食散治疗小儿肝郁脾虚厌食症260例(硫酸锌对照组82例),治疗3个月后,加味厌食散组临床有效率93.6%,治愈率79.3%体重平均增加1.2kg;身高平均增加2.3cm;防治复感儿有效率92.6%.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治疗肝郁脾虚型厌食患儿中98例缺锌者,治疗后加味厌食散组发锌值平均升高60.05ppm,对照组平均增加39.55ppm.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P<0.001).在测试肝郁脾虚型厌食患儿的尿木糖吸收率实验中,治疗组48例,对照组22例,两组治疗后前组高于后组差异显著(P<0.05).检测患儿的血红蛋白发现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对照,两组差异显著(P<0.001).结果:加味厌食散能有效地改善肝郁脾虚型厌食患儿的厌食状况,使患儿的身高和体重增加,此外对于提高厌食症患儿的小肠吸收功能及血红蛋白的含量有一定作用.结论:加味厌食散对肝郁脾虚型厌食患儿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慢性乙肝肝郁脾虚型妊娠晚期血清IL-10、IL-12、IFN-γ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徐伟;徐陈槐;陈金如;郭兰萍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肝郁脾虚型患者在妊娠晚期的免疫病理特点.方法:用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患者IL-10、IL-12、IFN-γ血清浓度,并作同期常规肝功能指标检测,分别与相应正常对照组、非孕期同类型患者检测结果比较分析.结果:正常晚孕期组IL-10、IL-12、IFN-γ血清浓度总体水平上调,但有偏于TH1型的倾向:晚孕期组患者TH1型因子(IL-12、IFN-γ)显著上升,而TH2型因子(IL-10)明显下降,与相应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慢性乙肝肝郁脾虚型患者晚孕期细胞因子水平倾向TH1而偏离TH2,具有与非孕期证型患者不同的免疫病理,IL-12-IFN-γ间的正向调节可能具有较关键的作用.指出,从微观病理而言,非孕期组有"正虚邪恋"的表现,而晚期孕期组则表现为"邪正相争".

  • 从肝脾论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

    作者:马丙祥;杨亚丽

    近年来小儿多发性抽动征的患病率逐年增加,且治疗困难,越来越受到重视.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其病因病机主要与脾虚肝亢,引动肝风有关;治疗从肝脾出发,宜疏肝理脾,熄风止痉;在调护方面宜强调顾护肝脾,注意饮食,调节情志,取得较好疗效.

  • 逍遥散加减联合针灸治疗肝郁脾虚型月经不调

    作者:甘地;包永欣;甘子义;李德阳;边爽

    目的 探讨逍遥散加减联合针灸为主治疗肝郁脾虚型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自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肝郁脾虚型月经不调的患者13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8例.常规组采用单纯的性激素类化学药物治疗,治疗组在使用化学药物的基础上采用逍遥散加减联合针灸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28 d)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7.1%,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8.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为11.8%,明显低于常规组的22.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逍遥散加减联合针灸为主治疗肝郁脾虚型月经不调,可改善下丘脑-垂体-卵巢生殖轴中性激素的分泌水平,在使患者月经周期规律的同时,能减轻单纯使用化学药物所带来的不良反应,提高了患者的耐受程度,是治疗肝郁脾虚型月经不调的有效方法.

  • 胃痛消痞方对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血清及胃窦组织中NT、SP含量的影响

    作者:吴艳慧;于文靖;陈苏宁

    目的 探讨胃痛消痞方对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血清及胃窦组织中NT、SP含量的影响.方法 用ELISA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血清及胃窦组织中NT、SP含量及阳性纤维的平均灰度值.结果 各治疗组NT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0.01),但高于正常组(P<0.01);中药治疗组NT含量低于西药治疗组(P<0.05).各治疗组SP含量均高于模型组(P<0.01),但低于正常组(P<0.01);中药治疗组SP含量高于西药治疗组(P<0.05).结论 胃痛消痞方可以降低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血清及胃肠组织中升高的NT,并使降低的SP升高.

  • 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临床研究

    作者:吕文良;陈兰羽;王少丽;姚乃礼;孙婷婷;闫洁;万方

    [目的] 观察中药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两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治疗组84例接受疏肝健脾解毒汤加减治疗,汤剂1剂/d;对照组40例接受LAM治疗,100 mg 1次/d.两组用药疗程均为6个月,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血清HBsAg、HBeAg、HBV-DNA阴转率及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 在ALT复常率方面,中药治疗组、LAM对照组的ALT复常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DNA阴转率方面,中药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与LAM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在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时,中药治疗组的DNA阴转率为81.3%,与LAM对照组的20.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25).在治疗过程中,中药治疗组患者出现4例HBsAg阴转(其中1例出现血清学转换),而LAM对照组无HBsAg阴转的病例出现.中药治疗组的证候显效率、总有效率均优于LAM对照组.[结论] 疏肝健脾解毒汤加减在促使HBsAg阴转/血清学转换、HBeAg阴转/血清学转换,恢复肝功能、促进HBV DNA阴转、促进患者症状、体征的恢复上均有明显疗效.

  • 林丽珠教授治疗肝癌常用药物及药对探析

    作者:余榕键;林丽珠;刘湘云;孙玲玲;郑聪敏

    目的:探索林丽珠教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思维和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收集整理林丽珠教授辨证治疗肝癌的228张门诊处方,运用频数分析方法分析病案中的药物和药对使用频次,并对统计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结果:肝癌患者52例,共就诊228次,共用中药77味,用药频次共3951次,使用频次高的药物包括:柴胡、白术、枳壳、白芍、木香、郁金、甘草、茯苓、党参、山慈菇等;使用频次高的药对包括:柴胡与枳壳、柴胡与白芍、白术与茯苓、桃仁与土鳖虫、山慈菇与半枝莲、肿节风与龙葵;证型出现频次高为:肝郁脾虚.结论:林丽珠教授对肝癌的治疗上,以辨证论治为核心,重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以疏肝健脾为主,巧妙运用岭南道地中草药,形成具有特色的思维模式及用药思路,临床疗效显著.

  • 肠舒颗粒联合认知-行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分析

    作者:李帅军;徐胜艳;林仁敬

    目的:观察肠舒颗粒联合认知-行为治疗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肠舒颗粒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采用匹维溴铵片口服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主要症状积分,治疗后明显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舒颗粒联合CBT治疗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 逍遥丸联合中药脐贴对肝郁脾虚型亚健康患者失眠及抑郁状态的影响

    作者:欧洋;刘文华;李京;王建华;肖蕾

    目的:探讨逍遥丸联合中药脐贴对肝郁脾虚型亚健康患者失眠及抑郁状态的影响. 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亚健康状态人群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逍遥丸;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脐贴,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失眠状态及抑郁状态.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SQI、SDS、SAS评分降低,中医证候积分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治疗后PSQI、SDS、SAS评分较低,中医证候积分较低(P<0.05).结论:逍遥丸联合中药脐贴对肝郁脾虚型亚健康患者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失眠及抑郁状态,提高健康水平.

  • 论"肝郁脾虚"病机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病理意义及其相关性

    作者:段永强;梁玉杰;成映霞;程容;朱立鸣;程畅和

    现代医学认为溃疡性结肠炎是心身疾病之一,与抑郁、焦虑、刺激等心理因素密切相关;中医学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病位在肠,但其发病与肝脾密切相关,故治疗多从调和肝脾入手.结合现代医学研究理论,对肝郁脾虚病机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生发展中的病理机制及相关性进行分析阐述,以期为中西医结合防治此病提供思路与方法.

  • 建立鸭乙肝病毒感染肝郁脾虚病证动物模型的研究

    作者:骆欢欢

    目的:建立鸭乙肝病毒感染肝郁脾虚病证动物模型.方法:50只1日龄雏鸭随机分为4组:病毒组、模型组雏鸭通过腹腔注射DHBV-DNA强阳性血清使其感染病毒.后模型组、限制组用柔软细绳条束缚雏鸭双翅及双下肢、置于空地强行放牧、隔日喂食等方法建立肝郁脾虚模型.空白组及病毒组攻毒后正常饲养.观察4组肝脏病理学检查结果、啄癣率、进食时间、强行下水时间、血液流变学指标、肝功能指标、免疫学指标变化.结果: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肝细胞均见有轻度变性,模型组、病毒组更甚.模型组、限制组发生啄癖的雏鸭教、进食时间、强行下水时间均明显较空白组、病毒组多或短,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病毒组、模型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明显较空白组、限制组为高,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肝功能指标病毒组、模型组、限制组均明显升高,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限制组、病毒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免疫学指标病毒组、模型组、限制组均较高,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型的临床表现可以部分通过雏鸭模型模拟,成为中西医结合的病证动物模型.

516 条记录 11/26 页 « 12...891011121314...252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