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腮腺多形性腺瘤及腺淋巴瘤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作者:李毓红;彭建春;代月黎

    目的 观察腮腺多形性腺瘤及腺淋巴瘤的声像图特征,构建Logistics回归模型鉴别腮腺多形性腺瘤及腺淋巴瘤.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一组患者的超声图像,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以第二组患者资料验证模型的可行性.结果 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边界、后方回声3个自变量有助于鉴别多形性腺瘤,以P=0.5为分界,ROC曲线下面积为0.826±0.030(P<0.001).性别、年龄、无回声区、边界四个自变量有助于鉴别腺淋巴瘤,以P=0.5为分界,ROC曲线下面积为o.969±0.014(P<0.001).模型预测多形性腺瘤的准确率为56.48%(48/85),敏感度为88.00%(22/25),预测腺淋巴瘤的准确率为58.82%(50/85),敏感度为100%(19/19).结论 Logistic回归筛选自变量,建立简便、有效的回归模型,对预测腮腺多形性腺瘤及腺淋巴瘤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能谱CT鉴别诊断不典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与肾上腺瘤

    作者:张培丽;张玲艳;张学凌;周俊林

    目的 探讨能谱CT在鉴别不典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与肾上腺腺瘤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不典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及15例肾上腺皮质腺瘤的能谱CT资料,对所有图像均采能谱软件处理,获得肿瘤及腹主动脉的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不同能量水平(40~140 keV)的CT值、能谱曲线、能谱曲线形态、基物质对浓度(水-碘、脂-碘、血-碘)定量参数,并对不同能量水平的CT值进行标准化,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能谱特征参数.结果 动脉期40、70~140 keV、静脉期70~140 keV、延迟期40~140 keV单能量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与腺瘤标准化CT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者增强三期能谱曲线均呈下降型,嗜铬细胞瘤组始终位于腺瘤组上方.增强三期嗜铬细胞瘤的水(碘)、脂(碘)、血(碘)基物质标准化浓度均高于腺瘤组(P均<0.001);增强三期嗜铬细胞瘤组与腺瘤组的碘(水)、碘(脂)、碘(血)基物质标准化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不典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与肾上腺腺瘤具有不同的单能量CT值、能谱曲线和能谱特征物质含量.能谱CT为鉴别不典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与肾上腺腺瘤提供了一种多参数的方法.

  • 右上纵隔异位甲状腺腺瘤1例

    作者:王萍;翟昭华;李培岭

    患者女,37岁,因"胸闷、气促3年,发现右上纵隔占位8个月"入院.甲状腺功能检查: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1000 IU/ml,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1000 IU/ml.超声于右上纵隔区探及51 mm×57 mm无回声团.MRI:上纵隔T2~4椎体右前方见47 mm×50 mm×49 mm肿块,T1WI以等信号为主,T2WI呈等、高混杂信号,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ECT:右上纵隔甲状腺右叶外下方见显像剂异常浓聚区.

  • MRI诊断肝腺瘤的临床价值

    作者:何兵;叶慧义;蔡守旺;段伟东;王殿军;于国

    目的:评估MRI诊断肝腺瘤的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8例肝腺瘤的MRI表现和术前或活检前诊断,并与病理所见对照.结果:6例诊断为良性肿瘤并考虑到肝腺瘤的可能性,2例误诊为肝癌.8例共11个病灶,T1WI 8个呈高信号、3个呈低信号;T2WI 10个呈高信号,1个呈低信号;6个病灶有假包膜,3个病灶含脂质或脂肪.注射Gd-DTPA行增强扫描,所有病灶动脉期中度至明显不均匀增强、门静脉期和延迟期轻度增强.结论:大多数肝腺瘤在术前或活检前MRI正确诊断是可能的.

    关键词: 肝脏 腺瘤 MRI
  • 匙孔动态增强MRI对45例催乳激素分泌型垂体微腺瘤的诊断

    作者:陆武;周胜利;刘雨成

    目的:评价匙孔(keyhole)动态MRI对催乳激素(prolactin,PRL)分泌型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PRL分泌型垂体微腺瘤的动态增强MRI影像表现,由两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师阅片,不告知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的情况下作诊断,垂体内见有粟粒、结节或片块状异常信号者作肯定微腺瘤诊断;垂体内信号不均匀者作可疑微腺瘤诊断;垂体内信号未见异常者不作微腺瘤诊断.结果:无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参考时,可肯定垂体微腺瘤诊断者18例;可疑垂体微腺瘤诊断者26例;不作垂体微腺瘤诊断者1例.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诊断正确率达97.8%.结论:keyhole动态MR对PRL分泌型垂体微腺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怀疑PRL分泌型垂体微腺瘤而MR平扫阴性的患者应常规作动态增强MR检查.

  • 扩散加权成像对肝脏常见含脂质肿瘤的鉴别诊断

    作者:任洪伟;安维民;董景辉;刘长春;叶慧义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肝脏常见含脂质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5年8月解放军第302医院经病理确诊的60例肝脏含脂质肿瘤,包括25例肝细胞癌(HCC)、20例肝腺瘤(HA)、15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分别测量肿瘤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ADC肿瘤/ADC肝脏(rADC),并分析常规MRI表现.结果 3种常见肝脏含脂质肿瘤的MRI表现各有特征,HCC、HA、HAML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225±0.221)×10-3 mm2/s、(1.318±0.212) ×103mm2/s、(1.317±0.297) ×10-3 mm2/s (b=800 s/mm2),rADC分别为1.004±0.151、0.984±0.146、1.027±0.223,三者间ADC、rAD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C及rADC在肝脏常见含脂质肿瘤中无鉴别诊断价值,常规MRI及增强特征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 64排螺旋CT在大肠腺瘤分型及癌变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潘冬梅;范国华;张维;李洋

    目的:分析不同病理类型的大肠腺瘤的CT表现,探讨64排螺旋CT在大肠腺瘤分型及癌变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8例结直肠腺瘤患者的CT表现,包括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及增强扫描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的强化程度,比较不同病理类型及分级的腺瘤增强扫描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的CT差值(△CT值)。结果68例中,绒毛状腺瘤16例,绒毛管状腺瘤42例,管状腺瘤10例。绒毛状腺瘤及绒毛管状腺瘤表现为宽基底、绒毛状,动脉期呈脑回状或树叶状强化,表面可见一层低密度黏液覆盖;管状腺瘤表现为窄基底、结节状,均匀强化。绒毛状腺瘤与管状腺瘤各期△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动脉期=2.56,P<0.05;t静脉期=3.22,P<0.05;t延迟期=2.48,P<0.05),绒毛状腺瘤与绒毛管状腺瘤、绒毛管状腺瘤与管状腺瘤各期△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癌变组病灶沿肠壁匍匐性生长、周围有肠系膜血管集群或淋巴结增大。无异型增生组与癌变组各期△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动脉期=2.49,P<0.05;t静脉期=2.69,P<0.05;t延迟期=2.75,P<0.05),无异型增生组与异型增生组、异型增生组与癌变组各期△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CT值以50 HU为标准鉴别非癌变与癌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6.92%、70.91%。结论不同病理类型的大肠腺瘤及其癌变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病灶的大小、形态、增强△CT值及病灶邻近情况对术前明确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 肾嗜酸细胞腺瘤的CT与MRI表现

    作者:孙祎繁;陈自谦;吴应行;王述文

    目的 探讨肾嗜酸细胞腺瘤的CT和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嗜酸细胞腺瘤的影像及病理资料,其中8例行CT检查,5例行MRI检查,观察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界,以及有无钙化、坏死与囊变、星状瘢痕、平扫及增强扫描各期强化情况、肾周组织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结果 13例病灶均为单发,7例位于左肾,6例位于右肾;病灶大径(4.4±1.7) cm.CT平扫3例病灶呈等密度;皮髓质期8例病灶明显强化,其中6例强化低于肾皮质,2例强化稍高于肾皮质;实质期4例强化下降并低于肾髓质,4例持续强化但在排泄期密度开始下降.5例MRI平扫T1WI病灶呈等、低信号,T2WI病灶呈混杂稍高信号,DWI呈混杂高信号;三维容积式内插值法屏气检查序列动态增强扫描特点与CT相似.8例见星芒状瘢痕,8例见完整包膜,1例见钙化.13例低分子量角蛋白(+),10例CD10(+),5例钙黏附蛋白-E(+),3例上皮膜抗原(+),5例细胞角蛋白-7(+).结论 肾嗜酸细胞腺瘤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位于肾皮质区,边界清楚,大部分肿瘤为富血供,CT平扫病灶呈等密度,MR1平扫病灶呈等信号,强化具有一定的特征,囊变或坏死少见,中央出现星状瘢痕,对诊断具有较大帮助.

  • 肾嗜酸细胞腺瘤的MRI表现

    作者:孟鑫;叶慧义;王海屹;袁静;王鑫坤;唐业欢;马鑫

    目的 探讨肾嗜酸细胞腺瘤(RO)的MRI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RO患者的MRI平扫和多时相动态增强扫描表现.结果 11例术前均误诊为肾癌.9例呈不均匀稍长T2信号,2例呈稍长T2信号;11例呈等或稍长T1信号.病灶内有明显瘢痕2例,出血2例,囊变坏死5例,含脂质3例,假包膜7例;8例行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均呈稍高信号,平均ADC值为(1.655±0.275)×10-3 mm2/s;动态增强扫描显示富血供病灶8例,乏血供病灶3例.结论 RO术前诊断困难,但当病灶内部有明确纤维瘢痕时,应考虑RO的可能性.

  • CT动态增强扫描鉴别肾嫌色细胞癌与肾嗜酸细胞瘤的价值

    作者:孔晓静;王海屹;叶慧义

    目的:探讨CT动态增强扫描鉴别肾嫌色细胞癌与肾嗜酸细胞瘤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4例肾嫌色细胞癌与17例肾嗜酸细胞瘤的影像学特点,比较两种病变增强扫描后皮髓质期、实质期CT值变化的百分比(简称病灶强化百分比),以及肿瘤病灶相对于肾皮质的强化指数。结果肾嫌色细胞癌CT动态增强扫描后皮髓质期、实质期病灶强化百分比分别为(132.8±39.8)%、(99.2±32.5)%,肿瘤-肾皮质强化指数分别为0.31±0.11、0.30±0.12;肾嗜酸细胞瘤皮髓质期、实质期病灶强化百分比分别为(234.1±129.1)%、(195.4±87.1)%,肿瘤-肾皮质强化指数分别为0.66±0.33、0.68±0.28。两种肿瘤病灶强化百分比及肿瘤-肾皮质强化指数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质期肿瘤-肾皮质强化指数阈值为0.44时,鉴别两种肿瘤的敏感度为82.4%,特异度为91.7%,Youden指数为0.74。结论 CT动态增强扫描,特别是实质期肿瘤-肾皮质强化指数有助于肾嫌色细胞癌与嗜酸细胞瘤的鉴别诊断。

  • 超声诊断成人升结肠管状腺瘤1例

    作者:谢超;张文君;薛璐

    1 病例简介患者女,42岁,体型较肥胖,上腹部不适1个月余,饮食可,大便偶带血,体格检查未见异常,于太和医院行夜间急诊泌尿系B型灰阶超声检查发现右上腹部异常回声团块,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右上腹腔内见约4.2 cm×3.5 cm中等回声团块,边界清晰,形态较规则,内回声均匀.探头旋转角度后,该团块为增厚的肠壁(图1A).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上述包块内见少许血流信号,其中一支动脉频谱测值:收缩期峰值流速26cm/s,阻力指数0.58.上腹部MRI平扫未见包块,上腹部CT平扫提示结肠肝曲可疑占位.结肠镜检查示:直肠、乙状结肠黏膜光滑,血管纹理清晰;结肠肝曲近升结肠处见一约4.0 cm×3.5 cm不规则隆起,呈分叶状(图1B);结肠镜诊断:结肠息肉需排除癌(待病检).病理结果:(结肠)管状腺瘤.手术所见:取右侧经腹直肌切口逐层进腹,肿块位于横结肠肝曲,约6 cm×5 cm,质硬,占据肠腔1/2周,肿块未浸润结肠浆膜层及十二指肠,肠系膜根部未见肿大淋巴结.术后病理诊断:(升)结肠管状腺瘤并不典型增生(图1C),寻及肠系膜淋巴结12枚均呈反应性增生改变.

  • 肾嗜酸细胞瘤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作者:廖茜;白人驹;汪俊萍

    目的 探讨肾嗜酸细胞瘤的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嗜酸细胞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5例均行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将CT表现与大体病理标本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5例病灶均为单发,4例位于右肾,1例位于左肾.4例CT平扫呈等密度为主,1例呈稍高密度为主;2例见钙化,其中1例见钙化性囊肿;1例见出血.上述征象与大体标本所见大体一致.增强检查3例病变于皮质期呈"轮辐状"强化,实质期及排泄期其强化程度逐渐减低;1例于皮质期明显均匀强化,实质期及排泄期强化程度低于同侧肾皮质,并见完整假包膜;1例强化不均,三期强化程度均低于同侧肾皮质.3例见"星芒状"瘢痕,其范围及形状与大体标本切面趋于一致.结论 肾嗜酸细胞瘤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有助于同各型肾癌鉴别.

  • 眼眶肌锥内异位泪腺嗜酸性腺瘤1例

    作者:马丽萍;史长征;罗良平

    1病例简介女,42岁.主诉:左眼视物模糊伴眼球胀满不适4个月.体格检查:左眼轻微外突,周围皮肤肿胀,无红肿、压痛、局部皮肤温度升高.影像学表现见(图1A~E).术中见左侧眼眶球后占位肿块,呈灰红色、质软,包膜完整,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显微镜下左侧眼眶球后占位切除.病理:瘤组织由淡嗜伊红染色的类圆形细胞构成.瘤细胞排列成腺泡样、腺管样.免疫组化检查:CK8(+),CK7(+),CK5/6(肌上皮+),p63(肌上皮+),Ki-67(2%+),(图1F~Ⅰ).患者术后3个月随访未见肿瘤复发.病理诊断:异位泪腺嗜酸细胞性腺瘤.

  • 泪腺上皮性肿瘤的超声特征

    作者:于慧敏;唐缨;武红涛;牛宁宁;李菊香;赵静雯

    泪腺肿瘤分为上皮性和非上皮性肿瘤.上皮性肿瘤占眼眶肿瘤的5%~15%,其中良性混合瘤为多见,占50%,腺样囊性癌占20%~25%,其他原发癌占25%[1-2].本研究结合文献报道,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泪腺上皮性肿瘤的超声影像学特点,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 多发巨大后肾腺瘤1例

    作者:方艳琼;李文智;夏丽娟

    1 病例简介男,60岁,体检B超发现左肾占位1周,无发热,无腰痛、血尿、尿频、尿痛等.CT检查见图1A~F,诊断为左肾多发巨大占位,肾癌可能.CT平扫示左肾上、下极各见一巨大类圆形混杂密度肿块,大小分别为10.2 cm×13.5 cm×12.6 cm和8.8 cm×13.9 cm×13.5cm.术中见肿块突出于肾表面,上极及下极各见一巨大肿块,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见包膜,质韧,疑诊肾癌,行左肾及肿瘤切除,送病理检查.

  • 超声造影对肝腺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江雨珊;江虹虹;邹如海;周建华;郑玮;王振光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肝腺瘤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肝腺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 结果:肝腺瘤典型超声造影表现为"快进慢出",即动脉相快速向心性或混合型强化,门脉相呈等增强,延迟相呈稍低增强. 7例均为单发,动脉相均表现为高增强.门脉相均为等增强.延迟相3例等增强,4例稍低增强.结论:肝腺瘤超声造影表现典型,CEUS有助于其诊断.

  • 双源CT对腮腺腺淋巴瘤及多形性腺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丁雪梅;张福洲;郭志伟;何孔明

    目的:探讨双源CT对腮腺腺淋巴瘤与多形性腺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33例,其中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腮腺腺淋巴瘤17例共22个病灶,腮腺多形性腺瘤16例共17个病灶,均完成双源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合病理,对其临床、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腮腺腺淋巴瘤与腮腺多形性腺瘤在发病部位、生长轴线、肿瘤内低密度或囊变坏死、平扫及增强扫描CT值、肿瘤内或周边血管影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肿瘤形态、大小、左右叶分布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双源CT除能显示腮腺多形性腺瘤及腺淋巴瘤的数目、部位、形态及周围结构情况,尤其对肿瘤内低密度组织成分或囊变坏死、增强血管影等显示有较好优势,对两者具有较好的鉴别能力.

  • 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MRI表现

    作者:陈少贤;曾向廷;郑少燕;许壮勇;林黛英;吴先衡

    目的:探讨腮腺基底细胞腺瘤(BCA)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及组织病理学证实的BCA的临床表现、MRI检查及手术病理资料,讨论其影像表现特征.分析病灶数目、位置、大小、边界、包膜、信号强度、出血、囊变、增强扫描特点及ADC值范围.结果:11例共12个病灶,10例单发,1例左右侧各1个.肿瘤长径平均2.53 cm,9个呈圆形或卵圆形,3个出现浅分叶.12个均可见线状长T1短T2信号包膜,1例包膜欠完整.11个病灶边界清楚,1个边界不清.病灶呈等T1稍长T2信号实性为主,其中8个出现大小不等囊变区,3个合并出血形成液-液平面.10例11个病灶行增强扫描,可见明显强化,其中8例(8个病灶)行动态增强扫描,强化模式呈速升平台型6个,速升速降型2个.12个病灶ADC值平均为(1.121±0.189)×10-3 mm2/s.结论:BCA的MRI征象具有一定特点,综合采用MRI多种成像方法,可提高BCA术前诊断准确率.

  • 甲状腺结节的CT诊断与分析

    作者:唐帅生;崔延安;梁定;梁立峰;刘绍伟

    目的:探讨常规CT在甲状腺结节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经CT及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110例中,CT诊断正确104例,其中良性结节77例(结节性甲状腺肿46例,腺瘤31例),结节较大,伴囊变、钙化及出血;恶性结节27例,相对良性结节偏小,钙化亦较小。3例甲状腺癌CT诊断为结节性甲状腺肿;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CT诊断为甲状腺癌。结论:CT通过显示结节的大小、形态、密度、分布、边缘、与周围组织结构关系、淋巴结增大及强化情况,对甲状腺结节病变的诊断及良恶性鉴别有着重要价值。

  • MSCT对肝腺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余庆华;吴建满

    目的:探讨MSCT多期扫描在肝腺瘤(hepatocellular adenoma,HA)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HA、15例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和20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CT多期扫描资料,分别测量各期相病灶CT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例HA皆为单发,平扫呈略低或等密度;动脉期3例呈明显强化,5例呈中度强化,门脉期3例呈稍高或等密度,5例呈高密度,延迟期扫描6例呈稍高或等密度,2例呈略低密度.8例HA不同扫描期相的平均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655,P=0.001),两两比较HA门脉期与实质期的平均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期间平均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扫、动脉期、门脉静、实质期,各病变组的平均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059、4.604、18.188、19.527,P值为0.003、0.006、0.001、0.001);两两比较HA与HCC在动脉期的平均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期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A与FNH在动脉期的平均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期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SCT分析有助于HA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1246 条记录 6/63 页 « 12345678...626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