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双能量CT碘图评估肝硬化血流灌注的可行性分析

    作者:唐永强;石磊;李剑;石明国

    目的 探讨第二代双源CT双能量成像碘图定量法评价肝硬化患者肝脏血流灌注变化的可行性.方法 根据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标准,收集正常人群及肝硬化患者肝脏双能量CT增强扫描图像及临床资料各30例,记录肝硬化患者肝脏各段动脉期(Ia)、静脉期碘值(Ip)、动静脉期CT值,计算肝动脉碘分数(AIF=Ia/Ip)及门静脉碘浓度差(PVIC=IP-Ia).结果 肝硬化组与正常组肝左右叶间分别比较,Ia、Ip、AIF、PVIC值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与肝硬化组间比较各碘值参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与肝硬化组动脉期CT值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期CT值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第二代双源CT(DECT)碘图成像可反映肝硬化患者肝灌注的变化,为肝硬化患者定量评估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

  • 体内泌尿系结石的双源CT双能量成像

    作者:张挽时;杨琪放;孟利民;郭和清;严景民;刘红明

    目的 初步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区分体内泌尿系结石成分的可行性.方法 对64例泌尿系结石患者行双源CT双能量检查,男41例,女23例,年龄20~82岁,平均年龄(53±16)岁.测量计算80 kV和140 kV图像结石的HU差值、HU比值和双能量指数(DEI).使用双能量软件分析结石成分.收集结石患者治疗后的结石标本进行红外光谱分析,以此结果为标准,运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结石之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并进行两两比较.软件分析结果与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共收集到55例患者治疗后的体外结石标本.尿酸结石、胱氨酸结石、磷酸镁铵结石、磷酸钙结石、草酸钙结石和混合含钙结石的HU差值分别为18±12、214±21、329±35、360±49、458±97和497±110,HU比值分别为1.04±0.02、1.36±0.02、1.49±0.04、1.50±0.08、1.52±0.05和1.53±0.04,DEI分别为0.006±0.004、0.062±0.002、0.089±0.006、0.095±0.013、0.107±0.011和0.112±0.012,上述指标有统计学差异(F值分别为20.185、121.574、69.480,P<0.001).组间两两比较,尿酸结石与其他结石的HU差值、HU比值和DEI有统计学差异(P<005);胱氨酸结石与其他结石的HU比值和DEI有统计学差异(P<0 05);磷酸镁铵结石与草酸钙结石、混合含钙结石的HU差值和DEI有统计学差异(P<0 05);胱氨酸结石与草酸钙结石、混合含钙结石的HU差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磷酸钙结石与混合含钙结石的DEI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组间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比较,双能量软件正确诊断4例尿酸结石、1例混合尿酸结石、2例胱氨酸结石和11例草酸钙结石;另外,2例磷酸钙结石、29例混合含钙结石、1例尿酸铵和草酸钙混合结石、1例混合尿酸结石和4例磷酸镁铵结石均识别为草酸盐成分.结论 DSCT双能量成像分析体内结石成分具有可行性,使用双能量软件可以较好地区分体内的尿酸结石、混合尿酸结石、胱氨酸结石和含钙结石,但区分磷酸镁铵结石以及不同成分的含钙结石尚存在困难.

  • 第二代双源CT虚拟平扫技术在肺部病变检查中的应用

    作者:李建丽;武志峰;鄂林宁;吴山

    目的 探讨第二代双源CT虚拟平扫技术在肺部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经病理证实肺部病变患者的影像资料,均行常规平扫及双能量增强扫描,利用“Liver VNC”软件处理得到虚拟平扫图像.比较虚拟平扫与常规平扫图像质量评分、噪声、病灶平均CT值及辐射剂量.结果 虚拟平扫与常规平扫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62±0.52)、(4.71±0.46)分,两者无明显差异t=2.319,P>0.05;虚拟平扫图像和常规平扫图像噪声分别为(8.10±1.16)、(7.30±1.06)HU,虚拟平扫噪声略高于常规平扫t=5.246,P<0.05;虚拟平扫与常规平扫病变CT值分别为(32.65±8.09)、(27.94±7.16)HU,t=-8.154,P<0.05;且两组CT值有很好的一致性(r=0.840,P<0.05).虚拟平扫与常规平扫的有效剂量分别为(5.18±0.96)、(5.55±1.18)mSv,虚拟平扫有效剂量低于常规平扫t=4.005,P<0.05.结论 虚拟平扫图像对肺部病变显示良好,可满足诊断要求,有代替胸部常规平扫潜在价值,减少检查时间及患者的辐射剂量.

  • 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体分析胆囊结石成分研究

    作者:米利晓;孙建男;赵恒宇;赵春;蒋延彬;王坤鹏;陈秀梅;王莉娜

    目的 探讨双源CT(DSCT)双能量成像分析体内胆囊结石成分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例胆囊结石患者于胆囊切除术前行DSCT双能量扫描,分析80 kV、140 kV图像对胆囊阴性结石的检出率.以显微红外光谱分析结果为判断结石成分的金标准,比较不同成分结石间80 kV图像CT值、140 kV图像CT值、CT值差值及CT值比值的差异;以ROC曲线评价不同指标鉴别胆固醇与非胆固醇成分胆囊结石的效能.结果 80 kV图像、140 kV图像及联合应用80 kV和140 kV图像对胆囊阴性结石的检出率分别为88.89%(80/90)、76.67%(69/90)和100%(90/90).胆固醇成分结石的80 kV图像CT值、140 kV图像CT值、CT值差值、CT值比值均低于胆红素钙及罕见成分结石(P均<0.05),胆红素钙与罕见成分结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80 kV图像CT值62 HU和CT值差值-2 HU为临界值,诊断胆固醇与非胆固醇成分胆囊结石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为100%.结论 DSCT双能量成像可准确鉴别胆固醇结石与非胆固醇成分胆囊结石.

  • 双能CT成像评价冠状动脉钙化斑块的体模研究

    作者:李平;徐磊;刘亚峰;刘骥;王辉;张楠;杨琳;王瑞;周振;范占明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常规图像和单能量图像对钙化斑块狭窄测量的准确性.方法 采用动态心脏体模及冠状动脉钙化模型,进行常规120 kV及双能CCTA扫描.测量常规120 kV与50~160 keV(共12个能级,间隔10 keV)图像的客观图像质量,包括图像噪声、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测量120 kV与50~160 keV钙化斑块管腔的狭窄程度,与金标准钙化模型真实狭窄程度做比较,做Bland-Altman一致性检验.以钙化模型真实管腔狭窄≥50%作为参照标准,计算CCTA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并参照模型真实狭窄,绘制CCTA的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值.结果 常规120 kV的SNR(76.4±16.1)及CNR(274.7±54.1)高于50~160 keV单能量图像,70 keV及以上的单能量图像的SNR及CNR逐渐减低.Bland-Altman分析显示,90~160 keV单能量成像与金标准模型真实狭窄一致性均较120 kV好,其中以100~130 keV与模型真实狭窄一致性好,100~130 keV单能量测得的狭窄与金标准狭窄差值的算术平均值均为17.2%,120 kV算术平均值为21.4%.诊断特异度在120、130 keV时高,为75.0%.ROC曲线下面积随着keV的增加呈增高的趋势,在90~130 keV的ROC曲线下面积(0.991~0.995)大于常规120 kV(0.990).结论 使用双源CT单能量技术可以提高钙化斑块狭窄程度评估的准确性.以100~130 keV显示钙化病变较合适.

  • 第二代双源CT虚拟平扫在上腹部增强检查中的应用

    作者:孙国臣;梁桂芳

    目的 探讨第二代双源CT上腹部虚拟平扫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60例患者进行第二代双源CT上腹部增强检查,包括常规平扫、动脉期、门脉期及延时期双能量扫描.取动脉期图像,利用Liver VNC软件处理得到虚拟平扫CT图像,与常规平扫比较各组织CT值、噪声、信噪比、图像质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常规平扫和虚拟平扫所测组织CT值、图像噪声、信噪比及图像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第二代双源CT技术改进及软件升级后,上腹部增强扫描双能量成像中,虚拟平扫可以取代常规平扫,能够减少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双源CT双能量成像对痛风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

    目的:对于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痛风患者当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四肢关节尿酸盐结晶的现实能力进行探讨,并且对双源ct成像双能量成像技术对于痛风的疗效进行初步的评估。方法病例组患者25例,22例男性,3例女性,手4例,足21例;对照组患者为非痛风患者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和性别等方面的相关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别将患者的手(足)进行薄层重组(0.75mm)以及双源ct能量成像非增强扫描,并且将所得数据录入dual-energy GoUt软件进行图像的处理然后对于对照组与病例组两组患者之间的尿酸盐趁机的状况进行分析,并且用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对尿酸盐的临床评估与沉积部位进行比较评估。结果病例组的患者均得到了较高质量的双源ct双能量图像,显示结果在患者的足踝部出现病灶的记录较高;而对照组的缓解未发现尿酸盐结晶的检出,二者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对于尿酸盐结晶沉积可以明确的进行显示,能够显著的提高早期痛风的检出率。

  • 双源CT双能量成像及其初步应用初探

    作者:顾海峰;郑玲;李林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的成像原理及在临床中的初步应用,提高对双源CT双能量成像的认识深度.方法:依据对双源CT双能量成像的各种研究成果,结合双能量成像的发展历程,对双源CT双能量成像的放射物理学基础、成像原理、成像相关参数以及在临床中的初步应用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双源CT双能量成像不同于一般普通双能量成像,具有其独特的特点.结论:通过对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的分析,大大提高了对双源CT双能量成像的认识.

  • 双源CT的新技术与进展研究

    作者:顾海峰;高娟;李林;周长圣;郑玲

    介绍了炫速双源CT机的硬件结构,阐述了炫速扫描技术、Stellar探测器技术、能谱纯化技术、FAST CARE技术以及SAFIRE技术是其核心技术,分析了炫速扫描速度、极低的辐射剂量是新一代炫速双源CT的核心特点与优势,后指出炫速双源CT是双源CT史上的新革命,使CT技术迈入新时代.

  • 双源CT双能量成像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在老年痛风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王振杰;王菁;郭培霞;苏晖莹;龙东阳;刘丽萍

    目的 探究双源CT双能量成像(DECT)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诊断老年痛风的临床价值.方法 300例痛风老年患者为观察组,同期38例非痛风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DECT检查和血清指标检测.根据DECT对痛风检查结果计算出相应的灵敏特异度;比较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IL)-18、IL-1β及hs-CRP水平;分析IL-18、IL-1β及hs-CRP对痛风的诊断的灵敏特异度;对比血清指标与DECT对痛风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IL-18、IL-1β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但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当hs-CRP诊断分界点取值1.99 mg/L时诊断灵敏度为85.43%,特异度为77.14%,诊断价值均好于IL-18、IL-1β;根据发现尿酸盐结晶为诊断痛风的标准得出,DECT诊断的灵敏度88.33%、特异度97.37%及准确率89.35%,且均高于hs-CRP.结论 DECT检查诊断痛风老年患者相对于血清hs-CRP检测具有更高的准确率及诊断价值,且操作快速简便,可作为早期筛查诊断痛风的方法.

  • CT双能量成像评价急性肺栓塞严重程度及右心功能

    作者:张秀莉;李绍东;李江山;谢丽响;李钢;徐凯

    目的:探讨CT双能量肺动脉成像(CTPA)和肺灌注成像(DEPI)在评价肺栓塞(PE)严重程度及其所致右心功能不全中的价值.方法:对31例临床拟诊PE患者行CT双能量扫描,采用dual-energy软件获得CTPA、DEPI图像,记录肺动脉内栓子的位置、数目、栓塞类型及肺内灌注异常的程度、位置、数目,并计算肺栓塞指数和灌注缺损率.利用CTPA获得右心功能相关指标.分析Qanadli栓塞指数、灌注缺损率、右心室与左心室的大横径比(RVd/LVd)及大面积比(RVa/LVa)之间的相关性以及肺栓塞组和非栓塞组右心功能指标间的差异性.结果:31例患者中20例显示肺栓塞,8例无肺栓塞,2例因肺叶不张、1例因左侧胸腔大量积液而剔除该组研究.Qanadli栓塞指数与肺灌注缺损率具有正相关性(r=0.826,P<0.01).Qanadli栓塞指数、灌注缺损率与RVd/LVd间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r分别为0.610、0.600,P均为0.01);Qanadli栓塞指数、灌注缺损率与RVa/LVa间亦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r分别为0.684、0.655,P均<0.01).栓塞组的RVd/LVd、RVa/LVa较非栓塞组增大(P<0.05).结论:CTPA和DEPI在一定程度上能提示肺栓塞的严重程度及右心功能的受损程度.

  • 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颈部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作者:卢道延;冯宇;葛高华;徐益民;王德杭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头颈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1例行颈部双能量血管成像病例资料,评价颈部血管双能量成像的图像质量,并用多种后处理方法对血管病变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41例患者均清晰显示颈部动脉全貌,28例颈部血管未见异常,9例血管有发育变异,104例发现异常血管病变.99例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中,发现140段血管不同程度的狭窄,6例合并颅内动脉瘤.5例无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中发现3例颅内动脉瘤,2例颅内动静脉畸形.结论:作为一种无创、经济,简便的检查方法,双源CT双能量成像能快速有效去除颈部及颅底骨骼,多方位显示颈部动脉狭窄程度、管壁粥样硬化斑块的特点以及动脉瘤的大小、形态,在颈部血管病变的筛查、诊断及治疗后随访中有重的作用.

  • 双源CT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的新进展

    作者:郑玲;顾海峰;杨刚;李林;周长圣;张龙江;卢光明

    双源CT是CT史上的新革命,开创了CT成像的新纪元.其核心技术有:零兆金属球管、电磁直接驱动技术、静音扫描技术、特殊散射线校正、重建技术及特殊的射线剂量调控技术,特别是适应性心电图门控剂量调控技术.双源CT具有两套数据采集系统,且呈垂直状态分布于机架内,机架只需旋转90°就能完成数据采集,实现了83 ms的恒定时间分辨率,可对不同心率的患者在不行任何心率干预的情况下,获得高质量的冠状动脉血管图像.另外,独特的双能量成像技术可用于去除骨骼及钙化、评价组织血流灌注以及鉴别组织成分,显示韧带和软骨等,拓宽了CT的临床应用价值.

  • 炫速双源CT与普通双源CT头部血管双能量成像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的对比研究

    作者:顾海峰;周长圣;李林;王清清;谢颖颖;郑玲

    目的 第2代炫速双源CT的推出在多种性能方面均有了较大提升.文中探讨炫速双源CT与普通双源CT在行头部血管双能量成像时的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之间的差异. 方法 选取临床疑似脑血管病变患者80例,并分为2组,每组40例.分别对2组患者使用普通双源CT及炫速双源CT行头颅血管双能量成像,并且同时对一台CT机日常检测用水模采用2组同样的扫描条件进行对比扫描,对所获数据进行辐射剂量的测量以及图像质量的主、客观评价,对其中包括容积CT剂量指数、患者脑血管CT值以及图像质量等指标进行对比. 结果 2组在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l、患者脑血管CT值以及患者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图像噪声以及小脑岩部的射线硬化束伪影的主观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头部血管双能量成像时,在扫描条件(kV、参考mAs)近似相同的条件下,炫速双源CT与普通双源CT相比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与图像噪声更低,但图像总体质量方面并无明显差别.

  • 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泌尿系结石成分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吴宝金;姜洪;刘志鹏;汤连志;李延皎

    目的 观察双源CT(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双能量成像在泌尿系结石成分鉴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4月-2014年9月收治的泌尿系结石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DSCT单能量和双能量扫描.根据结石类型诊断结果分为尿酸钙组、草酸钙组、混合含钙组.计算双源双能状态下不同类型结石的HU差值、HU比值和双能量指数(dual energy index,DEI),并与双源单能扫描对比患者的辐射剂量.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共获得82例患者随访资料,与结石光谱分析结果相符者74例,占90.2%.DSCT双能量成像共诊断尿酸钙21例,草酸钙20例,混合含钙33例.尿酸钙组、草酸钙组、混合含钙组结石长径[(8.9±3.2)、(32.4±7.3)、(15.3±7.1)mm]、HU差值[(17±13)、(365±51)、(502±115)]及DEI[(0.005±0.003)、(0.102±0.011)、(0.115±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酸钙组HU比值[(1.03±0.03)]与草酸钙组[(1.52±0.09)]及混合含钙组[(1.55±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双源CT双能量成像能够获得较为准确的图像资料,可初步区分结石成分,为结石患者的治疗提供较为准确的参考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迭代重建联合单能谱成像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中的作用

    作者:肖虎;党军;刘文亚

    目的 比较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应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滤波反投影算法(filter back projection,FBP)、纯化单能谱佳单能量+FBP法、纯化单能谱佳单能量+迭代重建(sinogram affirmed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SAFIRE)的图像质量差异,探讨冠状动脉双源CCTA成像的优化方案.方法 拟诊或冠心病复诊、行冠状动脉双源CT血管造影超体质量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触发序列扫描,采用FBP法重建;观察组采用双能量模式扫描,将自动获得的100、140 kVp数据导入Heart PBV软件,经Mononergetic程序处理获得65、70、75、80、85、90 keV单能量图像,进行FBP法重建,比较不同单能量重建图像主动脉根部(左冠状动脉开口处)CT值、噪声(noise determination,SD)、信噪比(signal 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 noise ratio,CNR)后选择佳单能量,然后对佳单能量数据行SAFIRE法重建.比较对照组心电门控扫描+FBP重建和观察组佳单能量+SAFIRE重建、佳单能量+FBP重建的主动脉根部CT值、SD、SNR、CNR、图像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有效辐射剂量[(3.31±0.43) mSv]与对照组[(3.52±0.59)mS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75 keV单能量时主动脉CT值[(438.21±38.34) Hu]较高,SNR、CNR*(23.52±3.23、0.99±0.01)高,SD[(18.65±3.81)Hu]较低,为佳纯化单能谱图像keV水平;观察组采用佳单能量+SAFIRE重建时,SNR(32.61±2.11)、CNR(39.24±2.34)高于对照组心电门控+FBP重建(17.61±3.22、22.13±3.62)和观察组佳单能量+FBP重建(23.52±3.23、28.32±2.51),SD[(13.45±3.68) Hu]低于对照组心电门控+FBP重建[(22.63±5.18) Hu]和观察组佳单能量+FBP重建[(18.65±3.81) Hu](P<0.05),主动脉CT值[(437.34±38.21)Hu]、图像质量评分[(4.84±0.05)分]高于对照组心电门控+FBP重建[(398.76±46.62)Hu,(4.66±0.15)分](P<0.05),且图像质量评分高于观察组佳单能量+FBP重建[(4.78±o.06)分](P<0.05).结论 CCTA采用纯化75 keV单能谱单能量+ SAFIRE重建可获得佳图像质量.

  • 炫速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文生;陈刚;陈文琴

    目的 分析评价西门子128层炫速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对痛风性关节炎尿酸盐沉积结晶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有完整临床资料的63例急性关节痛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双源CT双能量影像学资料.结果 63例患者共102个部位,检测到尿酸盐沉积结晶406处,病变主要分布于足部的踝关节、跖趾关节、膝关节,手部的腕关节、指间关节,肘关节周围软组织、软骨、滑膜及韧带部位.结论 双源CT双能量成像可以清晰识别尿酸盐沉积结晶,给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且便于治疗后随诊观察.

  • 双源CT双能量碘图评价主动脉病变肾灌注水平

    作者:高立;袁旭春;邱翔;胡国迎;廖文凌;侯金成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碘图评价主动脉病变患者肾灌注水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例主动脉病变患者行CT血管成像(CTA)后行双能量扫描,应用Liver VNC程序,重建肾灌注碘图,测量双肾实质正常灌注及低灌注感兴趣区的CT值、碘浓度、对比增强率及脂肪分类.结果:10例受检者CTA共扫描20侧肾脏,其中6侧灌注异常减低.双能量碘图检查结果与CTA一致;肾脏低灌注区的碘浓度和对比增强率低于对照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8,P<0.05;t=4.16,P<0.05);0.5融合图像低灌注区CT值低于对照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0,P<0.05);肾低灌注区与对照侧的脂肪分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4,P=0.08).结论:应用双能量碘图可直观显示肾灌注水平,测量感兴趣区CT值、碘浓度和对比增强率等定量指标可反映肾灌注水平,与CTA联合应用有助于准确评价主动脉病变患者的肾灌注水平.

  • 双源CT双能量成像标准化碘浓度与肺癌TNM分期的关系

    作者:彭丹丹;邓东;胡小丽;李凯;张小波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标准化碘浓度(NIC)评价肺癌TNM分期的价值.方法:55例肺癌患者(55个病灶)采用双源CT常规平扫及双能增强扫描,获得肿块静脉期NIC.按病理结果将55例肺癌病例分为:肺腺癌组和肺鳞癌组;≤3cm肺癌组和>3cm肺癌组;有转移组和无转移组;根据TNM分期分为I~Ⅱ期和Ⅲ~Ⅳ期两组.采用t检验比较各组观察指标的差异;将NIC分别与原发灶大小及TNM分期做相关性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IC对肺癌TNM分期的诊断效能.结果:肺腺癌组和肺鳞癌组的原发灶大小和NI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 05);≤ 3cm肺癌组和>3cm肺癌组的NI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肺癌有转移组NIC高于无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肺癌NIC与原发灶大小无明显相关性(r=0. 106,P>0. 05),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r=0. 681,P<0. 05).以原发灶NIC为0. 296作为判断肺癌I~Ⅱ期和Ⅲ~Ⅳ期的诊断阈值(≤0. 296为I~Ⅱ期,>0. 296为Ⅲ~Ⅳ期),诊断敏感度为96. 0%,特异度为73. 3%,符合率为 83. 6%.结论:采用双源CT双能量成像参数进行定量分析,对预测肺癌转移和评估TNM分期有较大价值.

  • 初步评估双源CT双能量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研究中的价值

    作者:王华斌;李苏建;卢光明;张龙江;周长圣;王中秋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SPN)研究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0例SPN患者经病理证实并行胸部CT常规平扫及双能量模式增强扫描,双能量增强扫描数据传入Siemens双源CT专用"Dual-Energy"工作站,选择"Liver VNC"模式进行自动能量减影,得到虚拟平扫图像及碘分布图像.对SPN的虚拟平扫图像CT值和常规平扫图像SPN的CT值进行比较研究;对SPN内的碘分布图像CT值与SPN的强化值(增强图像SPN的CT值-平扫图像SPN的CT值)进行比较研究;对利用碘分布图像CT值和强化值在诊断SPN的符合率进行比较研究;研究虚拟平扫图像显示SPN内钙化灶以及纵隔淋巴结钙化灶的能力;将双能量扫描模式辐射剂量与单源扫描模式辐射剂量进行比较.结果:SPN的虚拟平扫图像CT值和常规平扫图像的CT值以及碘分布图像CT值与强化值显示出良好的一致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9,0.91).以20HU作为阈值,利用SPN强化值评估其良恶性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7.5%、71.4%、58.3%;利用SPN碘分布图像CT值评估其良恶性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5.0%、74.2%、66.7%.虚拟平扫图像对SPN内钙化灶及纵隔淋巴结钙化的显示率为94.2%.双能量扫描模式平均辐射剂量(230.74±36.12)mGy·cm与单源扫描模式平均辐射剂量(238.14±29.12)mGy·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2,P>0.05).结论:双能量扫描技术能够一次扫描获得虚拟平扫图及碘剂分布图,不存在数据采集的位置和时间差,能够成功检出强化后SPN内的钙化灶,选择性重建SPN的虚拟平扫图像代替胸部常规平扫则可以明显减低患者的辐射剂量.

45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