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分析

    作者:卢燕明;汪永福;鲁家军

    目的 探讨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3例,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予以内固定治疗,观察组(22例)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改善,但观察组术后3、6、12、18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优于内固定治疗,值得推广.

  • PFNA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张杰;周炳荣

    目的 探讨PFNA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收治的90例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分别随机地进行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和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术后常规对症治疗,复查X线片,对PFNA及DHS内固定术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及手术后引流量等指标进行比较观察,根据髋关节创伤后功能恢复评估疗效.结果 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内固定术实施的平均手术时同、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都要少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临床疗效也优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结论 PFNA术式设计更为合理,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靠,是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手术方法之一,尤其适用于骨质疏松的老年人群.

  • 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李进

    目的 探讨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10月在我院因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0例患者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为PFNA组,30例患者采用DHS内固定治疗为DHS组.比较两组术中情况,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随访不同时间点Harris评分结果 以及临床疗效.结果PFNA组平均手术时间短于DHS组,平均术中出血量少于DHS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DH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以及12个月,PFNA组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临床疗效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更佳,恢复更快,值得临床推广.

  • 两种方法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对照研究

    作者:邵锋;卢绪章

    目的:探讨PFNA与PFLAP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寻找更有效的方法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方法选择不稳定性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98例,按照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PFNA组和PFLAP组,各49例。PFNA组采用PFNA手术治疗,PFLAP组采用PFLAP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手术切口大小、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开始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天数及1年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23.5个月。PFNA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明显比PFLAP组短(P<0.05);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开始负重时间较PFLAP组明显缩短( P<0.05);术中出血量较PFLAP组明显减少(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PFLAP组(P<0.05)。结论 PFNA具有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对机体内环境干扰少,对手术耐受性较差的老年患者尤为适用,同时因其固定牢靠,可使患者尽早进行功能恢复锻炼,减少并发症,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 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应用及疗效评估

    作者:刘春;汪洋;彭家全;胡财杰;唐春江

    目的:分析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58例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编号的方式纳入研究组与参照组(n=29).研究组实施半髋关节置换治疗,参照组实施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优良率以及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为96.55%,与参照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79.31%比较具有明显区别(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45%,参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7.24%,组间差异比较具有明显区别(P<0.05).结论: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显著,患者的临床治疗优良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建议在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期间推广应用.

  • 加长柄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32例

    作者:杨阳;吕永明;徐飞;张立超;宋莺春

    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加长柄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观察疗效.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2006年8月至2011年8月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32例,其中男12例,女20例;年龄79 ~93[平均(87.64±6.32)]岁;致伤原因:平地摔倒23例,车祸伤7例,床上坠落伤2例;按照Evans进行骨折类型分类:Ⅲa型4例,Ⅲb型9例,Ⅳ型19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5~14 h,平均时间(7.84 ±2.46)h;人选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中重度骨质疏松,其中合并骨关节炎6例,陈旧性转子间骨折8例.合并内科并发症:高血压19例,冠心病12例,糖尿病15例,慢性阻塞性肺病11例.

  • 用两种手术方法对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对比

    作者:马向伟

    目的:对比并分析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对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3月至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2例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32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有66例患者.为B组患者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为A组患者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Harris评分、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术中进行透视的时间、术后的引流量、骨折部位完全愈合的用时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A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为89.4%,其Harris评分为91.5±2.6分.B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为87.9%,其Harris评分为91.2±2.7分.两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和Harris评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2)A组患者手术的时间和骨折部位完全愈合的用时明显短于B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3)A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和术后的引流量明显少于B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4)A组患者术中进行透视的时间明显长于B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对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均可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但是各有优缺点.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 锁定板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优势

    作者:王力

    目的:探讨锁定板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优势.方法:将50例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入院单双号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采用锁定板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固定治疗.结果:治疗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都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治疗组的随访优良率为96.0%( 24/25),对照组为72.0%( 1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板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创伤小、术后功能恢复好等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对比研究

    作者:贾德卫;邵明;凌坤;邱伟;余利民

    目的 对比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与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20例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随机分为4组,其中A组患者行THA术,B组患者行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FNA)治疗,C组患者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DHS)治疗,D组患者行Gamma钉内固定治疗,记录4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比较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A组和B组手术时间较C组和D组显著减少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其他3组(P<0.05);A组下床活动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其他3组(P<0.05);A组患者术后3月、6月、12月和18月时Harris评分均较同时间点其他3组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Harris评分均较C组和D组显著增加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少且症状较轻微. 结论 THA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较内固定手术效果更优,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更好,且并发症少,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 比较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峰;顾华

    目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分为两组各45例,分别采用内固定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均有明显改善,B组在3、6、12、18个月时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5).B组患者围手术期疼痛、肺炎、固定松动、髋内翻畸形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11.429,P=0.001<0.05).

  • 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分析

    作者:尹万乐

    目的 探讨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原因探讨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依据患者的内固定的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分别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术治疗组(A组=60例)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组(B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术后恢复及早期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 A组患者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情况以及1年后日常生活能力均明显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早期出现的并发症以骨折延迟愈合、螺钉切出股骨头、髋内翻为主;B组患者以骨折延迟愈合为主;此外两组中各有少数患者出现压疮、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术治疗术以及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早期可能出现并发症,对并发症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有利于并发症的有效控制.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对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桑平

    目的 研究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8月收治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72例,依照手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观察组采用PFNA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1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94.44%(34/36)高于对照组75.00%(27/36),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Harris评分、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采用PFNA治疗疗效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小切口长度,降低术中出血量,提高生活质量.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解剖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

    作者:康永奇

    目的 对比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解剖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02 ~ 2015-12该院收治的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解剖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情况及髋关节恢复优良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髋关节恢复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解剖锁定接骨板固定术均能有效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与解剖锁定接骨板固定术相比,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具有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因此,选择手术方法时,可根据患者骨折的具体情况做出判断.

  • 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张在谦;杜小平;高磊;王瑜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式对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不同术式分为两组,A组为Gamma钉组(30例),B组为股骨近端解剖钢板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及随访情况.结果:B组患者术中透视时间短于A组(P<0.05),而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2个月髋关节Harris总评分及各项指标之间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近端解剖钢板对股骨头、干、颈的血供破坏较小,内固定并发症较少,可以优先选用.

  • PFNA与DHS内同定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亮垣

    目的:对PFNA与DHS内同定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将58例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29例,对比治疗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展开对比分析,<0.05。结论在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疾病临床上PFNA具有良好临床效果。

  • PFNA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武政;刘向栋;常宝生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在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为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251例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PFNA治疗术的临床资料,以术前一般资料和术中临床因素作为分析变量,运用χ2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和Logistic 回归法分析PFNA治疗中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和高危因素.结果 78例经PFNA治疗的高龄患者内固定失败,经χ2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骨折类型、骨质疏松Singh指数等级、尖顶距、激素应用、基础疾病是PFNA治疗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P<0.05).骨折类型、骨质疏松Singh指数等级、尖顶距是PFNA治疗内固定失败的独立高危因素(P<0.05).结论 对于有严重性骨折(Ⅲ、Ⅳ型骨折)、4~6级骨质疏松、尖顶距大于25 mm等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PFNA治疗术内固定失败高危因素患者,临床治疗中应对此加以重视,给予有效干预或采取其他治疗措施.

  •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研究

    作者:酒涛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0例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治疗,对临床疗效及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50例患者,术后2周拆线,随访12个月,所有患者均得到骨性愈合,根据Harris 评分标准,术后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优41例(82.0%),良9例(1 8.0%).本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应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有利于骨折愈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比较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峰;顾华

    目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分为两组各45例,分别采用内固定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均有明显改善,B组在3、6、12、18个月时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5).B组患者围手术期疼痛、肺炎、固定松动、髋内翻畸形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11.429,P=0.001<0.05).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