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低分子肝素对兔心肺复苏后脑损伤的影响

    作者:管增淦;谢永鹏;王言理;刘克喜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对兔心肺复苏(CPR)后C反应蛋白(CRP)、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B)、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30只日本大耳兔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ham组)、对照组(Con组)、低分子肝素组(LMWH组)。予戊巴比妥钠麻醉后,气管切开插管,右股动脉穿刺置管用于血压监测及采血。Con组和LMWH组采用气管夹闭窒息法建立心脏骤停模型,分别在CPR的同时静推肾上腺素或肾上腺素静推联合150 U/kg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于气管夹闭前、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后0、2、6、12、24、48 h测血清CRP、HMGB-1、S100B水平。于ROSC后48 h处死实验兔,取海马做HE染色。结果与Sham组比较,Con组与LMWH组在ROSC后各时间点CRP、HMGB-1、S100B明显升高(P<0.05),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皱缩、核固缩明显。与Con组相比,LMWH组在ROSC后各时间点S100B减低(P<0.05),CPR、HMGB-1在ROSC后2、6、12、24、48 h减低(P<0.05),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损伤较轻。结论低分子肝素能抑制CPR后炎症反应,降低血清S100B水平,减轻脑损伤。

  • 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表达纯化及其对单核细胞释放炎症因子的影响

    作者:丁宁;肖慧;高巨;许立新;佘守章

    放,为临床防治脓毒症提供了一个新的靶点.

  • 大黄对脓毒症大鼠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B1表达的影响

    作者:幸泽茂;卢君强;刘岩松;王义兴;洪全球;龚惠

    目的 观察大黄对脓毒症大鼠血清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揭示大黄治疗脓毒症的机制.方法 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模型,10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 只)、CLP组(48只)、大黄治疗组(48只).分别在术后0、3、8、24、48及72 h活杀大鼠留取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TNF-α和HMGB-1的含量.结果 大黄治疗组血浆TNF-α水平在8 h,HMGB1水平在24、48及72 h明显低于CLP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黄通过降低血清中TNF-α和HMGB-1的水平,对脓毒症大鼠具有治疗作用.

  • 正丁酸钠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肺部HMGB1 mRNA的调节

    作者:刘玉;张焰;李国君;孙大鹏;尤杰;杨定清

    目的 研究正丁酸钠(sodium butyrate)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肺部HMGB1 mRNA的影响.方法 由股动脉抽血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30只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休克复苏组及正丁酸钠治疗组,于复苏后12 h处死动物.检测肺湿/干质量(W/D)比值、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中性粒细胞(PMN)百分比和总蛋白浓度;测定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丙二醛(MDA)含量; RT-PCR法检测肺组织HMGB1 mRNA表达.结果 正丁酸钠组与休克复苏组相比,肺W/D、BALF中总蛋白含量及PMN百分比显著减少(P<0.05),肺组织MPO和MDA含量、肺组织HMGB1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 正丁酸钠对失血性休克诱发的肺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与下调HMGB1 mRNA表达有关.

  • 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大鼠肺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表达的影响

    作者:邵义明;姚华国;张良清

    目的 通过观察乌司他丁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肺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 (HMGB1)表达的影响,探讨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大鼠肺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 90只健康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阳性对照组(B组)、乌司他丁治疗组(C组),每组30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作大鼠脓毒症模型.分别采用生理盐水或乌司他丁注射液每12 h重复腹腔注射,并于术后0、6、12、24、48、72 h随机处死大鼠.分别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肺组织中HMGB1的表达.结果 A组各时间点变化不明显;B组12 h开始升高,至24 h达到高峰,显著高于组内0、6、12、72 h及A、C组对应时间点水平(P<0.01).B组在48 h略有下降,72 h接近12 h水平;C组各时间点的变化趋势同B组相似,但在24、48 h显著低于B组同期水平(P<0.05);RT-PCR法与IHC法表现一致.肺泡上皮细胞水肿亦较B组明显减轻.结论 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大鼠肺组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肺组织HMGB1的表达有关.

  • 大承气汤对脓毒症大鼠高迁移率族蛋白B1表达的影响

    作者:赵冰;张贺;苏文利;王毅鑫;杨兴易

    目的 通过观察大承气汤对脓毒症大鼠HMGB1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揭示大承气汤治疗脓毒症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脓毒症组、低剂量大承气汤组(LDT组)、高剂量大承气汤组(DT组),盲肠结扎穿刺法复制大鼠脓毒症模型.LDT组和DT组分别以不同浓度的大承气汤灌胃,假手术组和脓毒症组以生理盐水对照灌胃.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后2、8、24、48 h四个时间点随机处死6只大鼠,经腹主动脉取血,离心去上清,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TNF-α、IL-6、HMGB1的表达.术后24 h,取大鼠末端回肠,用RT-PCR法检测回肠组织HMGB1 mRNA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肠组织HMGB1蛋白表达,在光镜下观察大鼠肠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脓毒症组血浆HMGB1在术后8、24、48 h显著增高,脓毒症组回肠组织HMGB1 mRNA及蛋白表达在术后24 h显著增高(P<0.05).与脓毒症组比较,DT组、LDT组血浆HMGB1在术后8、24、48 h显著降低,DT组、LDT组回肠组织HMGB1 mRNA及蛋白表达在术后24 h显著降低(P<0.05).上述指标在LDT与DT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承气汤治疗脓毒症的机制可能包括:①抑制肠组织HMGB1的表达,进而保护肠黏膜屏障;②降低血浆HMGB1水平,进而抑制HMGB1的某些受体(如TLR4)介导的炎症介质释放.

  • 高迁移率族蛋白B1促肿瘤转移

    作者:肖建彪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是存在于真核细胞生物体内的一类非组蛋白染色体结合蛋白,HMGB1通过刺激肿瘤细胞增殖、抑制其凋亡,增强细胞移动性,提高纤溶酶原活性,促进淋巴管和血管生成等促进肿瘤转移.HMGB1在多种晚期肿瘤中高表达,是一种重要的促肿瘤转移因子.

  • 阿托伐他汀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对冠心病患者行PCI术后血清sCD40L、HMGB-1水平的影响

    作者:马广慈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行PCI术后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79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9例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40例给予阿托伐他汀+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心功能各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血清sCD40L、HMGB-1水平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水平变化情况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69.23%(2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个月后LVEF高于对照组,LVED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血清sCD40L、HMGB-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个月后血清TC、LDL-C、T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毒副反应发生率为15.00%(6/40),对照组为7.69%(3/3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PCI术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可改善患者血清sCD40L、HMGB-1及血脂水平,改善心功能.

  • 糖尿病肾病患者HMGB1表达水平的临床观察

    作者:施海涛;王雪峰;柏琳;于海涛;王学军

    目的 通过临床观察测定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反应糖尿病肾病发病过程中HMGB1作为炎症因子的作用.方法 收集本院临床就诊20例明确诊断糖尿病肾病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观察组血液标本,检测各组的生化指标以及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患者血清中HMGB1水平.结果 糖尿病肾病组患者血清中HMGB1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两组一般资料及生化各项指标对比中,体重指数及胆固醇、甘油三酯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中HMGB1检测水平显著升高,高于健康对照观察组,推断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除了受体重指数、血脂水平的影响,炎症细胞因子HMGB1可能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抑制HMGB1水平可能成为新的治疗靶点.

  • 全凭静脉麻醉下麻醉深度对中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HMGB1和IL-1β的影响

    作者:邱立国

    目的:分析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下麻醉深度对中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HMGB1和IL-1β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所收治的行胃肠道剖腹手术的中老年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麻醉深度将其分为深麻醉组与浅麻醉组,各34例;深麻醉组80%以上患者在术中的BIS值维持在30~45水平,而浅麻醉组患者的BIS值维持在45~60水平,分别抽取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T0)、手术结束(T1)、术后1 d(T2)及术后2 d(T3)时的静脉血,并检测其中HMGB1和IL-1β的水平值.结果:术后1d和2d,深麻醉组患者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浅麻醉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1d及2d的MMSE评分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T1时的IL-1 β水平值明显高于T0、T2及T3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深麻醉组患者在术后1d及2d的HMGB1水平值明显低于浅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麻醉能够显著降低中老年手术患者在术后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大大减轻患者机体炎性反应,调节患者术后免疫功能.

  • 中药口服加高位保留灌肠结合西药治疗乙型肝炎肝衰竭临床研究

    作者:刘玉;商斌仪;卓蕴慧

    目的 观察中药口服联合大黄乌梅合剂高位保留灌肠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乙型肝炎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除西医常规治疗外,同时给予大黄乌梅合剂高位保留灌肠(3-4周)和中药辨证治疗(7-8周);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治疗4周和治疗8周肝功能、凝血功能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变化情况.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44.0%,对照组为28.0%,组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4周后ALT、ALB、PT、PAT和HMGB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8周后ALT、TBIL、PT、PAT和HMGB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中药口服加高位保留灌肠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乙型肝炎肝衰竭临床疗效良好.

  • HMGB1在小鼠单疱脑炎中的作用探究

    作者:祁玲;刘强

    通过检测高迁移率族蛋白B1 (HMGB1) mRNA及其下游受体Toll样受体4(TLR4) mRNA在单纯疱疹病毒脑炎(HSE)小鼠脑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初步探讨HMGB1在HSE发病中可能的免疫学作用.采用颅内接种法建立HSE小鼠模型并设置假手术组、正常组,应用RT-qPCR方法检测小鼠脑组织中HMGB1 mRNA的相对表达,然后对其下游的重要受体分子TLR4 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显示HSE小鼠脑组织中HMGB1mRNA的相对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上调(P<0.05),同时TLR4 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也明显上调,并且TLR4 mRNA与HMGB1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772,P<0.01).HMGB1可能会通过其受体TLR4启动下游信号转导通路,介导宿主在HSE中的免疫应答作用.

  • 肿瘤免疫逃逸中TIM-3及其相关配体的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季海霞;独家能;郝旭亮;徐雯雯;李林徽

    T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分子3(T cell immunoglobulin and mucin-domain containing molecule 3,TIM-3)是一种Ⅰ型膜表面分子,高表达于Th1细胞,并产生抑制信号从而导致Th1细胞的凋亡.半乳糖凝集素9(galectin 9,Gal-9)是TIM-3的天然配体,可与Th1细胞上的TIM-3结合从而负调节Th1细胞免疫应答,并能诱导Th1细胞凋亡,在肿瘤免疫逃逸中起着重要作用.此外,TIM-3也在单核-巨噬细胞、NK细胞以及DC等表达,并且在不同细胞上表达时与之结合的配体也不尽相同.TIM-3与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protein,HMGB1)配体、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related 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CEACAM1)配体结合,均可导致肿瘤免疫逃逸.故以下就TIM-3与其不同配体之间的信号通路在肿瘤免疫逃逸方面的作用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胞外高迁移率族蛋白 B1 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陈国千;王春新;胡志刚

    30多年前,研究人员从细胞核中提纯了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HMGB1),HMGB1作为核内一种典型的非组蛋白,长期以来一直集中研究其核内功能,包括参与核小体的构建和稳定、调节基因的转录、参与DNA的重组修复和复制等.1999年Wang等[1]发现,HMGB1可以释放到胞外并介导炎症反应,是内毒素血症和脓毒症的重要炎症介质,随后胞外HMGB1的致炎作用引起国际重视.近年许多研究调查显示,胞外HMGB1介导多种急慢性炎症性疾病,如脓毒症、关节炎、急性胰腺炎、肺炎、脑膜炎、肾脏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现就胞外HMGB1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高迁移率族蛋白B1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沈美琴;夏敏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作为重要的晚期炎性介质,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时表达增加,通过自身毒性作用、与其他细胞因子的相互影响、对炎性细胞活性的改变、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促炎活性作用以及对肠道屏障的损伤等机制参与SAP的发生、发展.HMGB1可成为治疗SAP的研究靶点之一.

  • 高迁移率族蛋白B1与胰腺疾病的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梁旭阳;程宝泉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是一种重要的晚期炎性介质,HMGB1参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全身炎症反应,也是与胰腺肿瘤的生长、浸润、转移密切相关的染色质蛋白,它能促使细胞外基质降解,促进胰腺癌浸润、转移.丙酮酸乙酯、正丁酸钠、抗HMGB1抗体等抗炎药物能有效降低HMGB1在急性胰腺炎与胰腺癌中的表达,从而缓解小鼠(大鼠)病情进展.

  • 高迁移率族蛋白B1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曼;陆林;沈卫峰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HMGB1)是一种核蛋白质,由坏死细胞及激活的免疫细胞释放,能诱发免疫炎症反应.大量研究证实,HMGBl与心力衰竭、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有密切关系.研究HMGBl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机制有助于为临床治疗找到新靶点.

  • 肝细胞肝癌血清GP73和HMGB1的表达水平及其联合检测意义

    作者:王小华;相祎;王伟

    目的 探讨肝细胞肝癌(HCC)血清GP73和HMGB1的表达水平及其联合检测意义.方法 HCC组167例,良性肝病组137例,两组患者清晨空腹抽血检测GP73、HMGB1水平.结果 两组在性别、年龄、类型、肝功能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C组AST、ALT水平高于肝病组(t=13.45、12.66,P<0.05);HCC组GP73、HMGB1水平明显高于肝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56、19.25,P<0.05);GP73、HMGB1阳性率与肿瘤大小、包膜形态、临床分期、淋巴血管间隙浸润、淋巴结转移相关性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8.45、26.43、7.99、7.64、6.98、9.76、23.1、8.43、7.87、7.01,P<0.05);GP73+ HMGB1联合筛查方法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GP73、HMGB1单独筛查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P73、HMGB1单独筛查方法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测HCC时,GP73+ HMGB1的曲线下面积(AUC)优于GP73、HMGB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7.78、18.90,P<0.05).结论 GP73、HMGB1阳性率与HCC临床病理特征有一定相关性;GP73+ HMGB1联合筛查方法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AUC均高于GP73、HMGB1单独筛查,适合临床上推广应用.

  • 血清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

    作者:柴熙晨;王玲洁;苏倩;张凤如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是否相关.方法:共入选351例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45%),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级,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其血清中HMGB1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确定切点,将患者分为高HMGB1组和低HMGB1组.全部入选患者均门诊或电话随访,以心源性死亡或心力衰竭加重再入院为终点,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高、低HMGB1组预后.结果:切点为2.76 ng/mL(灵敏度75.7%,特异度80.7%).高HMGB1组(>2.76 ng/mL)为219例,低HMGB1组(≤2.76 ng/mL)为132例.中位随访期48个月,发生终点事件患者血清HMGB1水平较未发生终点者升高(P<0.05),高HMGB1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低HMGB1组(P=0.004).结论:升高的血清HMGB1水平可能与心力衰竭患者不良预后相关.

  • 高迁移率族蛋白B1与急性胰腺炎肠黏膜屏障损伤关系的研究

    作者:张伟杰;徐桂芳;田志强;吴国忠;邹晓平

    背景:急性胰腺炎(AP)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肠黏膜屏障损伤引起继发感染是AP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动物模型研究发现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AP肠黏膜屏障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研究HMGB1与AP患者肠黏膜屏障损伤的关系.方法:纳入2007年12月~2009年3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1医院收治、确诊的AP患者80例,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SAP) 38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 42例,选取30名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患者血清HMGB1含量,分析其与AP病情严重程度、血清内毒素含量、二胺氧化酶(DAO)含量、尿液乳果糖/甘露醇(L/M)比值的关系.结果:SAP组和MAP组血清HMGB1含量、内毒素含量、DAO含量和尿液L/M比值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患者血清HMGB1含量与血清内毒素含量、DAO含量、尿液L/M比值以及Ranson评分、24 h APACHEⅡ评分、Balthazar CT评分均呈正相关(P<0.001).结论:血清HMGB1含量可反映AP病情严重程度,并可作为判断AP患者肠黏膜屏障损伤的参考指标.

644 条记录 14/33 页 « 12...11121314151617...323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