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高危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郭润栋;张爱丽;梅伟

    目的:探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高危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4月至2016年10月收治20例重度胸椎管狭窄患者和18例重度脊柱侧凸患者.均采用全身静脉麻醉,胸椎管狭窄患者行后路椎管后壁切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脊柱侧凸患者行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或后路截骨矫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术中选用Nicolet Endeavor CR 10导神经电生理监测仪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胸椎管狭窄患者进行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与经头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otion evoked potential,MEP)监测,脊柱侧弯患者进行SEP、经头颅电刺激MEP及自发肌电图(electromyogram,EMG)监测.结果:术中2例SEP监测出现异常;其中1例为胸椎管减压术中放置明胶海绵过多,导致脊髓受压而出现监测异常,及时去除后恢复;1例为胸椎管减压术缝合切口过程中局部渗血压迫脊髓出现监测异常,及时清除血块及止血后恢复正常.6例经头颅电刺激MEP监测出现异常;其中3例发生在脊柱侧弯撑开矫形过程中,及时松开后恢复正常;1例因电极脱落引起;2例因肌松剂干扰引起.5例自发EMG监测出现异常;其中3例截骨及减压时出现单侧下肢肌电反应;2例因椎体旋转严重,放置椎弓根螺钉后出现肌电反应;及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后恢复正常.结论:在高危脊柱外科手术中进行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可实时了解神经功能状态,降低术中损伤脊髓、神经的风险,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对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保护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青;杨志林;傅强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术中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对术后面神经功能保护的效果。方法选取手术治疗的听神经瘤患者11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中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结果观察组患者肿瘤全切率、面神经解剖和功能保留率分别为91.38%、91.38%和87.93%,对照组分别为78.85%、75.00%和69.2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患者面神经功能评分为Ⅰ级者差别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周和1个月时,观察组面神经功能为Ⅰ级者分别为22.41%和56.90%,对照组分别为15.38%和23.08%,观察组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通过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可以有效保护听神经瘤手术患者的面神经功能,降低手术的致残率。

  •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84例桥小脑角肿瘤显微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刘毅;张逵;唐辉;陈灵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桥小脑角肿瘤显微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5‐06—2011‐12收治桥小脑角肿瘤患者84例,均采用神经电位监测下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镜下手术切除肿瘤,分别在术后10 d、6个月、1 a进行随访,评估患者面神经功能情况。结果84例患者肿瘤全切73例(86.9%),次全切11例(13.1%),神经解剖保留71例,保留率84.5%,无死亡及后组脑神经损伤病例。术后10 d面神经功能评级:Ⅰ级+Ⅱ级患者31例,良好率36.9%,Ⅴ+Ⅵ级14例(16.7%);术后6个月:Ⅰ级+Ⅱ级60例(71.4%),Ⅴ+Ⅵ级8例(9.5%);术后1 a:Ⅰ级+Ⅱ级74例(88.1%),Ⅴ+Ⅵ级2例(2.4%)。结论神经电生理监测有助于确定神经位置,明显提高面神经的保留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对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有不可低估的价值。

  • 术中面神经监测在听神经瘤术中对面神经的保护意义

    作者:王海旭;宋来君;孙红卫;郭付有;宋振宇

    目的 探讨术中面神经监测在听神经瘤术中对面神经的保护意义,并对解剖保留的面神经的功能进行评价.方法 53例听神经瘤患者在手术时均采用英国Oxford-instrumen公司生产的神经电生理监测仪进行术中面神经监测.全部采用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镜下手术切除肿瘤,肿瘤切除后对面神经进行功能评价.结果 面神经解剖保留率90.5%,6个月后功能保留率为84.9%.结论 术中面神经监测在听神经瘤术中有助于确定面神经的位置,提高面神经的解剖及功能保留率.

  • 后路楔形截骨选择性钉棒矫形内固定治疗青少年先天性脊柱侧弯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群峰

    尽管青少年先天性脊柱侧弯的发病率较低,但患者病情通常为明显的进展性,且会对青少年正常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因而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分期或一期植骨融合术、节段性椎弓根钉棒系统矫形、截骨和松解是该病较为常用的手术治疗技术,但该治疗方法成本较高,并发症较多且会对患者机体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低[1]。本次研究对青少年先天性脊柱侧弯采用后路楔形截骨选择性钉棒矫形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 术中监测在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的意义

    作者:张玉清;马云富;王静;尹凯

    目的 探讨术中电生理监测在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的意义,并对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价.方法 83例面肌痉挛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术中采用英国oxford-instrumen公司生产的神经电生理监测仪进行术中面神经监测.所有手术均采用经枕下入路,显微镜下解除粘连及责任血管对面神经压迫.术后对患者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面神经功能完全保留率90.36%,6个月后功能保留率为100%.结论术中电生理监测在显微血管减压术中有助于面神经功能保护.

  •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神经重症病房中的应用

    作者:李文娟;滕军放

    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是目前惟一能够直接客观测量脑功能变化的工具[1],主要包括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 , EEG)和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s ,EP),近年来,随着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在神经重症病房(neurolo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 )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正确掌握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关键技术,对于准确判断N IC U病人的脑功能损害程度,进行早期干预及改善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主要介绍 EEG和 EP在 NICU中的应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除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应用

    作者:雷皇英

    目的 讨论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对脑瘫患者的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除术进行全程监测.结果 经3~18个月随访,本组11例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行SPR的痉挛性脑瘫患者,双下肢肌痉挛的解除率100%,功能改善率80%,膝、踝反射正常率80%,髌、踝阵挛消失率90%,剪刀步均消失,肌力均在3级以上.结论 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进行的SPR,患者双下肢肌痉挛的解除率、功能改善率、反射正常率、肌力等均明显优于其他学者报道的肉眼下进行SPR的结果.

  • 神经电生理监测辅助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对颅内动脉瘤的疗效观察

    作者:黄琦

    目的 观察神经电生理监测辅助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对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按住院顺序分成A组(35例)和B组(38例).B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使用神经电生理监测系统,对于出现异常指标的患者及时给予针对性处理,A组患者不接受神经电生理监测.监测患者体感诱发电位(SEP)、运动诱发电位(M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脑电图(EEC),手术前后使用脑部CTP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包括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MT).结果 在手术过程中,B组共有17例患者出现监测指标异常变化.SEP异常3例,其中1例患者经紧急处理,监测指标水平明显改善,但术后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另外2例经治疗,监测指标完全恢复正常,未出现神经功能障碍.MEP变化6例,3例经治疗完全恢复,3例出现神经功能障碍.3例患者出现EEG改变,其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偏瘫,2例患者未出现功能障碍.5例患者出现多项监测指标异常,其中2例患者治疗后恢复正常,3例患者出现功能障碍.两组患者治疗后CBV、CBF均低于治疗前,MMT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B组治疗后CBV、CBF低于A组,MMT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电生理监测辅助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可以有效监测患者神经电生理功能,改善神经功能和脑血流动力学,可以在临床推广使用.

  •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脊髓脊柱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陈雨;李远;李红伟;杨波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神经脊髓疾病患者对术后生活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这对神经外科医生医疗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术中及时发现并避免神经功能损伤成为目前神经外科医生关注的焦点.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IONM)可监测神经通路完整性,避免损伤神经通路,也可用于神经脊髓精准功能定位.由于其高敏感性及特异性,可帮助术者大程度的切除病变组织并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机率降到低,被广泛用于神经外科、骨科等手术中.本文通过对近年中外文献的复习,综述了这几项监测技术的原理、方法、积极作用以及其影响因素.

  •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功能区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辛孟杰;魏新亭

    颅内临近或累及功能区的胶质瘤常引起暂时性甚至永久性的神经功能损失[1-2],如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失语等。手术治疗目的在于大程度切除肿瘤[3-4],并减少术后产生神经功能障碍的风险。无论是低级别还是高级别胶质瘤,提高肿瘤切除程度可带来生存时间及生存率的受益[5-6]。术中应大程度减少对周围正常脑组织的损伤,从而保证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由于个体间的差异及病变压迫、浸润等引起脑功能区的移位和代偿,利用常规影像、固定的解剖标志及术者自身经验来定位和切除功能区胶质瘤已不适宜。

  • 多种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胸椎管狭窄症术中的应用

    作者:许福光;蓝志明;赖居易;王业广;孙志涛;王建;冯华龙;蒋勇;洪强

    目的:探讨多种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IONM)在胸椎管狭窄症(TSS)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15年3月至2017年9月共收治26例胸椎管狭窄症患者,术中均采用全身静脉麻醉,所有胸椎管狭窄症患者行胸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术.术中监测选用加拿大的Xltex32导术中电生理监护仪进行监测,胸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多种模式的体感觉诱发电位(SSEP)及运动诱发电位(MEP)监测.结果:术中2例SSEP波幅监测出现异常;其中1例为胸椎管减压术中出血,放置止血棉过多,导致脊髓受压而出现SSEP波形异常,及时去除止血棉后恢复正常;1例由收缩压下降导致SSEP波形出现异常,由收缩压升高纠正.4例MEP监测波幅出现异常,2例因术中电极脱落引起,2例因术中吸入肌松剂干扰引起.结论:在胸椎管狭窄症术中进行多种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可实时了解脊髓和神经功能状态,明显降低术中损伤脊髓、神经的发生率,有效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 标准化术前访视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听神经瘤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徐海英;张丽花;贺艳;郁慧婷;朱天婵

    目的 探讨标准化术前访视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听神经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50例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听神经瘤手术患者按照手术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观察组按术前标准访视表,结合访视图册与视频实施标准化术前访视;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前访视.比较两组患者访视前、入室后5 min焦虑评分、心率、血压,调查两组访视满意度.结果 入室后5 min观察组焦虑评分及血压、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采用标准化术前访视,使术前宣教更加规范,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负性心理及生理应激.

  • 自制手术配合程序表在听神经瘤行电生理监测术中的应用

    作者:于文君;费美霞;吴明琴;万美萍

    目的 探讨手术配合程序表在听神经瘤行电生理监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行听神经瘤术电生理监测的62例患者按时间顺序分为实验组(34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听神经瘤手术配合方法,实验组采用自行设计的听神经瘤术中电生理监测手术配合程序表对患者进行护理配合.结果 两组手术患者术前物品准备情况、术前准备时间、手术医生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在听神经瘤行电生理监测术中应用手术配合程序表,能提高工作效率及手术医生满意率,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 标准化护理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听神经瘤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徐海英;朱慧;张丽花;许正红

    目的 探讨标准化护理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听神经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18例实施听神经瘤手术的患者为标准组,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听神经瘤手术过程中实施术前、术中和术后标准化护理程序;并与按常规护理流程完成的20例听神经瘤手术的患者(对照组)进行手术时间和手术配合质量以及手术医生满意度的比较.结果 标准组手术配合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实施标准化护理程序可有效提高手术配合质量,缩短手术时间,提高医生满意度.

  • 岩静脉暂时阻断试验联合神经电生理监测对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的影响

    作者:黄涛

    目的:研究岩静脉暂时阻断试验联合神经电生理监测对提高三叉神经痛(TN)患者微血管减压术(MVD)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60例TN患者接受MVD治疗,术中进行岩静脉暂时阻断试验联合神经电生理监测,观察并且比较2组手术情况,于治疗前和治疗第8周采用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价的疼痛程度、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的抑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的焦虑,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PLP-Ⅱ)评价的生存质量.结果:监测阴性53例为阴性组,另7例为阳性组.阴性组手术效果良好,术后自我实现、健康责任、运动、营养、人际关系、应对压力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NRS评分、SDS评分及SAS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阴性组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阳性组中,2例血管破裂而切断静脉、术后发生后颅窝水肿,另5例术后疼痛未能完全缓解.60例患者术后疼痛缓解率为98.33%.结论:岩静脉暂时阻断试验联合神经电生理监测能够准确判断岩静脉功能,有助于提高TN患者MVD有效性与安全性.

  • 烟雾病患者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意义

    作者:王志勇;朱耀祖;周有东;张海泉

    目的:分析烟雾病(MMD)患者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ONM)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MMD患者行颅内外血管搭桥术的临床资料,其中36例运用术中IONM者为监测组,其他19例为未监测组.术中IONM包括脑电图(EEG)、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s)、运动诱发电位(MEPs)、体感诱发电位(SSEPs)等.评定并且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和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的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损伤,比较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情况.结果:2组患者mRS评分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l周和术后3个月监测组优于未监测组(P<0.05).2组患者NIHSS评分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监测组降低较未监测组显著(P<0.05).监测组手术时间多于未监测组,住院时间少于未监测组(P<0.05).结论:术中IONM应用于MMD患者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是有意义的.

  • 局灶性脑干胶质瘤的临床特点及显微手术治疗

    作者:张申起;彭彬;陈治标;田道锋;王军民;刘宝辉;杨吉安;陈谦学

    目的 探讨局灶性脑干胶质瘤的临床表现及显微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功能MRI、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及神经导航辅助下显微手术治疗的25例局灶性脑干胶质瘤的临床资料.病灶位于桥脑的16例中,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13例,枕下后正中入路3例;病灶位于延髓的2例采用枕下后正中入路;病灶位于中脑的7例采用颞下入路.结果 肿瘤近全切除19例,部分切除6例.术后16例神经功能障碍较术前好转,4例无明显变化,5例出现新的神经功能损害.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均为星形细胞瘤,其中WHOⅠ~Ⅱ级15例,Ⅲ~Ⅳ级10例.出院时按GOS评分评估预后,预后良好(GOS评分4~5分)19例,差(2~3分)5例,死亡(1分)1例.20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平均6个月;3例死亡,2例复发,余15例未见肿瘤有明显进展.结论 在功能MRI、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及神经导航辅助下显微手术治疗局灶性脑干胶质瘤,有助于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术后并发症,并能大限度的切除脑干胶质瘤,改善病人神经功能障碍.

  • 大型听神经瘤的手术治疗方法

    作者:张申起;彭彬;陈治标;田道锋;王军民;刘宝辉;杨吉安;陈谦学

    目的 探讨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下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的方法 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85例大型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均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下,采取直切口乙状窦后入路小骨窗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 肿瘤全切除76例(89.4%),次全切除9例(10.6%);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80例(94.1%).术后即刻、7 d、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面神经功能分级优良率(H-B分级Ⅰ~Ⅱ级)分别为88.2%、56.0%、41.9%、50.9%、68.6%、86.7%.结论 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显微手术治疗大型听神经瘤,可更好保护面神经功能,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 神经电生理监测辅助下显微手术治疗高颈段椎管内肿瘤

    作者:陈彬;陈治标

    目的 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显微手术治疗高颈段椎管内肿瘤中应用效果.方法 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高颈段椎管内肿瘤66例,均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行显微手术.结果 66例中,11例出现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异常,其中8例波幅下降20%~30%,3例波幅下降>50%,均在30min后波幅恢复至20%以下;61例肿瘤全部切除,5例肿瘤部分切除;术后随访12个月,1例复发,1例再次手术.结论 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显微手术治疗高颈段椎管内肿瘤,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160 条记录 5/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