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对比分析采用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

    作者:刘中涛

    目的 研究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接受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6月该院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全部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组40例接受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对照组40例接受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并发症发生率为7.5%,对照组57.5%、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42 9,5.541 1,P<0.05);观察组术后3dIgG、IgA、IgM分别为(10.02±4.99)、(2.12±0.48)、(1.24±0.60)g/L,对照组术后3d分别为(8.99±3.66)、(1.64±0.53)、(0.93±0.24)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94 7,6.2015,4.021 9,P<0.05).结论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要优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不会明显影响患者免疫状态,值得广泛推广.

  •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的临床护理

    作者:师媛

    目的:探讨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临床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取2014-01—2015-01在丹东市中心医院普外三科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应用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能够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增加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手术配合

    作者:毛芳;潘馨平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颅内动脉管腔局部的异常扩张而形成的,动脉瘤破裂出血是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的原因.手术是该病主要的根本治疗于段.

  • 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的麻醉效果观察

    作者:常洪玲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84例资料,依不同麻醉剂设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异丙酚复合异氟醚麻醉;研究组患者实施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观察两组患者术中的不良反应,各时点心率与血压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14%,明显低于对照组28.56%(P<0.05);研究组患者的夹闭时HR(82.32±8.48)次/min,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夹闭时DBP、SBP均明显低于麻醉前与拔管后(P<0.05);研究组患者的拔管、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等术后恢复指标(14.25±2.17)min、(5.33±1.90)min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的麻醉效果优于异丙酚联合异氟醚麻醉效果.

  •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护理体会

    作者:陈静

    目的 分析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护理价值.方法 将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于本院接受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64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将其按照随机编号法纳入参照组与干预组(n=32).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方式,干预组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相较于参照组患者,干预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相对较短,且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13%,数值比较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5.63%,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81.25%,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6.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干预方式能够降低颅内动脉夹闭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且有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护理

    作者:张丽亚

    颅内动脉瘤是蛛网膜下隙出血的主要原因,临床较为常见,动脉瘤夹闭术是目前理想的治疗方法,它既不阻断载瘤动脉,又可完全彻底消除动脉瘤.本研究着重探讨预见性护理减少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并发症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9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的91例患者,均经高能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确诊,遵照患者知情同意原则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1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观察组46例.

  • 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早期脑缺血患者的临床研究

    作者:黄驰文;黄锦庆;张柏林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早期脑缺血(ECI)患者的影响.方法 78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早期脑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试验组39例.2组均给予高血容量、高灌注压、高血液稀释度等常规治疗.对照组静脉滴注等量的0.9% NaCl;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g,加入0.9% NaC1 100 mL中,30 min内滴注完毕,每日2次.2组均治疗14 d.比较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FD)分别为(7.36±5.42),(10.71±4.39)分;Barthel评分分别为(49.20±13.32),(37.58±11.4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分别为(95.38±19.60),(118.25±17.94)cm·s-1;脑血管痉挛(CVS)发生率分别为12.82%(5/39例),33.33%(13/39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5分的比例为79.49%(31/39例),对照组为58.97%(23/3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0)和丙二醛(MDA)分别为(93.26±13.71)U·mL-,(5.29±0.53)nmol·mL-1,(63.29±10.58)mol· L-1;脑脊液SOD、NO、MDA分别为(61.34±4.26)U·mL-1,(4.40±0.25) nmol·mL-1,(1.83±0.37)mol·L-1.对照组血清SOD、NO、MDA分别为(80.20±11.59)U· mL-1,(6.74±0.32) nmol· mL-1,(50.91±9.37) mol· L-1,脑脊液SOD、NO、MDA分别为(54.29±6.64)U·mL-1,(5.12±0.83) nmol·mL-1,(1.50±0.24)mol·L-1.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依达拉奉注射液对血清及脑脊液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能够显著降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早期脑缺血患者CVS发生率.

  • 七氟醚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控制性降压的应用

    作者:李俊;胡忆华;梁亚统;梁飞

    目的 研究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七氟醚对控制性降压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2月择期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14例,ASAⅢ~Ⅳ级,将其随机分为硝普钠组(N组)和七氟醚组(S组),于切开硬脑膜平稳生命体征后开始控制性降压40~50 min,监测患者在控制性降压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中心静脉压(CVP)、二氧化碳末压(PErCO2)的水平,记录控制性降压的起效时间和复压到90%基础血压所需的时间,观察复压30 min时有无反跳性高血压出现.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行控制性降压的起效时间、控制性降压效果均达到满意的效果,S组回复到90%基础血压的时间较N组长且未出现反跳性高血压.结论 七氟醚用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控制性降压能达到满意效果.

  • 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在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

    作者:谷洪梅;刘艳;张瑞芹

    颅内动脉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高发的动脉瘤破裂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致死致残率亦非常高.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对于破裂与否的动脉瘤均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动脉瘤破裂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术后易发生脑血管痉挛.星状神经节阻滞术(SGB)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不但可以在术中发挥保持脑保护的作用,还可以降低脑血管张力,改善阻滞侧脑循环、改善脑血流、缓解脑血管痉挛,进而逆转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所致的延迟性缺血性损伤,而超声引导SGB使SGB定位更加精准,用药剂量更小,术中血管和神经损伤更少,更适合临床应用,发展前景非常乐观.

  • 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用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观察

    作者:陶德强;杨占民;卢兰生

    目的 研究瑞芬太尼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进行控制性降压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颅内动脉瘤夹闭术12例,随机分两组:瑞芬太尼组(A组)6例,术中以瑞芬太尼为控制性降压药物;硝酸甘油组(B组)6例,术中以硝酸甘油为控制性降压药物.分别记录开始降压前(T1)、降压后10min(T2)、降压后40min(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结果 两组平均动脉压均降到60~65 mmHg,瑞芬太尼组心率较基础值明显降低(P<0.01),硝酸甘油组心率较基础值明显升高(P<0.01),瑞芬太尼组心率明显低于硝酸甘油组(P<0.01).结论 瑞芬太尼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能够达到控制性降压的目的,无反射性心率增快,较适合循环功能欠佳的患者.

  • 舒芬太尼与丙泊酚麻醉维持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的影响

    作者:程旭东;王镜芳;唐华东;邵浙明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与丙泊酚麻醉维持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拟在该院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7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常规麻醉诱导后,观察组以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照组以异氟醚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维持.采取快速增大舒芬太尼、丙泊酚剂量进行控制性降压,对照组采取增大异氟醚吸入浓度行控制性降压.分别记录患者麻醉前(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即刻(T2)、切皮前(T3)、切皮后(T4)、夹闭动脉瘤后即刻(T5)、术毕(T6)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于T3、T4、T5、T6时取动脉血测血糖(GLU)、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与T0时比较,观察组T4时MAP、HR明显升高,T5、T6时则降低且明显低于基础值;对照组T2、T3、T4时MAP、HR显著升高,T5、T6时则降低.观察组MAP、HR在T2、T3、T4时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6时GLU明显较T3时升高,对照组T4、T5、T6时GLU升高.观察组T5、T6时GLU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4、T5、T6时NE均较T3时升高,观察组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3%)低于对照组(25.7%).结论 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应用于麻醉维持,可使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过程平稳,维持控制性降压过程平衡,有效抑制手术期间的应激反应,安全性较好,适用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麻醉.

  • 纳美芬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术后对血气分析的对比观察

    作者:苏国友

    目的:探讨纳美芬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术后对血气分析的影响。方法:选择72例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全身麻醉结束时静脉推注纳美芬、纳洛酮。结果:观察组在术后MAP、PaCO2低于对照组,HR、SjvO2、PaO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应用纳美芬,可以有效拮抗呼吸抑制,改善通气状况,有利于术后早期自主呼吸维持正常。

  •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24例麻醉处理体会

    作者:郭亮

    颅内动脉瘤手术风险大,术后病残及病死率高,动脉瘤夹闭术对麻醉有较高要求.2006年3月至2010年10月我们在全麻下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24例,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 尼莫地平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围术期脑保护影响

    作者:刘小雷;王海波

    目的 分析尼莫地平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围术期脑保护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间在本院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患者12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61例)维持麻醉吸入1.2%异氟醚,观察组(6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从诱导开始后连续注入尼莫地平至结束手术.观察T0(诱导之前)、T1(切皮时)、T2(动脉瘤夹闭之前)、T3(动脉瘤夹闭之后)、T4(缝皮时)患者心率(HR)、异氟醚浓度(FetISO)、平均动脉压(MAP)及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变化状况,计算患者诱导前、手术结束时、术后1天、术后3天葡萄糖摄取率(GluER)、脑乳酸生成率(LacPR),ELISA法检测血清S100β蛋白含量.结果 麻醉诱导后患者MAP、心率降低,在手术结束后逐步回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降低幅度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手术结束及术后1、3天GluER、LacPR改变状况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含量逐步升高,较诱导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结论 尼莫地平可降低患者载瘤动脉血管痉挛程度,减少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

  • 右美托咪定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脑血流动力学与氧代谢的影响

    作者:靳丽敏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脑血流动力学与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择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共6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研究组麻醉诱导前给右美托咪定;对照组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诱导及麻醉方法同研究组.观察不用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及麻醉前、插管时、动脉瘤夹闭时脑氧代谢率(CMRO2)、脑血流量(CBF)、颅内压(ICP)变化,并观察两组复苏情况.结果 研究组插管时、插管后15 min、动脉瘤夹闭时、拔管时的MAP、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插管时、动脉瘤夹闭时的CMRO2较对照组显著升高[(34.2±5.0)%与(27.1±4.2)%,(33.9±4.3)%与(26.5±3.6)%;P均<0.05],CBF较对照组显著降低[(53.5±8.8)ml/(100 g·min)与(67.3±11.2) ml/(100 g· min),(56.8±9.2) ml/(100 g· min)与(67.3±11.2)ml/(100 g·min),P均<0.05],ICP较对照组亦显著降低[(136.6±12.1) mmH2O与(168.3±15.8)mmH2O,(138.5±14.5)mmH2O与(170.4±12.1)mmH2O,P均<0.05].研究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早于对照组[(7.35±1.12)h与(9.27±1.45)h,(12.98±3.76)h与(14.89±4.88) h;t值分别为10.92、9.23,P均<0.01],Steward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5.12±0.33)分与(3.98±0.28)分;t =5.55、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稳定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提高脑氧摄取率,提高复苏效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不同引流方式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刘炎;杭春华;茅磊;纪祥军;李桃

    目的 探讨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不同引流方式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4例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临床诊治资料,2组患者均于发病3 d内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并进行常规治疗,其中42例术后行常规腰椎穿刺术引流作为对照组,42例行腰大池持续引流术作为观察组.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颅内压恢复正常的时间及头痛缓解时间,记录2组治疗期间并发症,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评价其预后情况,检测2组治疗前、后大脑中动脉流速(Vm).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6.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48%(χ2=11.02,P<0.01);观察组颅内压恢复正常的时间及头痛缓解时间分别为(12.62±2.24)d、(11.74±2.17)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的(16.85±2.46)d、(14.88±2.68)d(t=8.23、5.90,P均<0.01).观察组脑积水及脑血管痉挛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GOS评分及Vm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观察组各项指标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 采用腰大池持续引流术可较好地改善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临床症状,有效缓解其疼痛,并改善其预后,同时并发症少.

  •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作者:黄永利

    目的:讨论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以我院于2016年3月-2018年9月收治72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随后以患者实施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与研究组(予以针对性护理),观察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97.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研究组患者发生并发症几率的13.8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8.89%,P< 0.05.结论:针对性护理措施的实施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麻醉

    作者:姚勤婷

    颅内动脉瘤患者手术治疗时,麻醉管理的主要问题是麻醉诱导期及手术过程中动脉瘤有破裂的可能,其次为脑血管痉挛和颅内压增高,而一旦发生破裂,病死率高达50%以上[1],所以对麻醉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术中麻醉管理平稳得当,为手术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综合护理干预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刘雪艳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62例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临床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哥斯拉格预后(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GOS评分中4分和5分的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小脑后下动脉瘤应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汉阳

    目的 对小脑后下动脉瘤应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的疗效进行观察探究.方法 选取2012年8月-2015年8月收治并已确诊的小脑后下动脉瘤患者42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选患者均实施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分析探讨治疗的效果.结果 ①经3-12个月的随访后,所有患者均得到了良好的恢复,未出现神经功能损伤的情况;②患者GOS预后评分接近5分;③所选患者术后经DSA或者CTA检查均无残留或者复发情况.④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P<0.05,有可比性.结论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小脑后下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可观,可靠安全,建议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

48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