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影像学评估结合纳米碳在甲状腺癌淋巴结处理中的作用

    作者:吴干勋;蔡丽;胡俊兰;赵瑞力;葛俊恒;赵岩;王占龙

    目的:探讨术前影像学评估结合术中应用纳米碳在甲状腺癌淋巴结处理中的作用.方法:收集81例初治的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39例).根据术前彩超结合增强CT评估及病理检查结果,分别行中央区清扫及择区性Ⅲ、Ⅳ区清扫或侧颈区清扫.实验组在甲状腺注入纳米碳,分别计数3种清扫方式的淋巴结总数、转移数、黑染数及黑染转移数,对照组分别计数3种清扫方式的淋巴结总数、转移数;检查2组甲状腺及中央区清扫标本中有无甲状旁腺.结果:实验组中央区及Ⅲ、Ⅳ区和侧颈区清扫标本淋巴结黑染率分别为80.0%、54.9%及39.1%.在中央区清扫标本中,对照组、实验组平均每侧检出的淋巴结数为(3.03±2.07)枚、(4.72±2.97)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Ⅲ、Ⅳ区清扫标本中,对照组、实验组平均每侧检出的淋巴结数为(5.53±3.78)枚、(10.29士3.36)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侧颈区清扫标本中,对照组、实验组平均每侧检出的淋巴结数为(13.40±9.67)枚、(14.56士6.28)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清扫方式平均每侧检出的转移淋巴结数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68侧甲状腺或中央区清扫标本中有3侧检出甲状旁腺,对照组60侧甲状腺或中央区清扫标本中有9侧检出甲状旁腺,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碳在中央区清扫及侧颈区cN0者行择区性Ⅲ、Ⅳ区清扫时可以较好地标记淋巴结,提高了淋巴结检出率;侧颈区cN+者,纳米碳没有提高淋巴结的检出率.纳米碳在甲状腺腺叶切除及中央区清扫时可以有效区别和保护甲状旁腺.

  • 间接淋巴结造影结合纳米炭示踪剂定位兔舌(癌)前哨淋巴结

    作者:杨越;石芳;陈晓平;黄卫;吴海涛

    目的:探讨间接淋巴结造影结合纳米炭示踪剂在兔舌(癌)前哨淋巴结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8只,其中6只为正常兔,2只为VX2舌癌兔.采用间接淋巴结造影结合纳米炭示踪剂定位前哨淋巴结.结果:间接淋巴结造影前,兔颈部淋巴结无增强显影.兔右侧舌腹外侧注射欧乃派克与纳米炭(1:1混合液0.5 ml)CT扫描后,所有兔只在注射造影剂同侧颈部有一枚淋巴结增强显影,位于喉气管旁,且均只有此枚淋巴结显影.间接淋巴结造影后1 min、5 min、10 min和15 min CT值分别为(58.80±5.45) HU、(134.80±28.92) HU、(91.00±13.08) HU和(63.80±4.32)HU,不同时间点的CT值分别与平扫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T扫描定位指引下,每只兔均在间接淋巴结造影侧的喉气管旁找到一枚黑染淋巴结,该黑染淋巴结实际位置与间接淋巴结造影CT定位的位置一致.结论:间接淋巴结造影可术前定位前哨淋巴结,纳米炭示踪剂有利于术中前哨淋巴结寻找,两者结合,能更有效定位前哨淋巴结.

  • 纳米碳在甲状腺乳头状癌Ⅵ区淋巴结清扫术中应用的研究

    作者:付浩;张朝林;唐振宁;刘奇伦

    目的:探讨纳米碳淋巴结示踪技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Ⅵ区淋巴结清扫术中对甲状旁腺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10-2016-05期间我院收治的14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患者,其中术中应用纳米碳示踪技术的7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常规手术患者73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中央区(Ⅵ区)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转移淋巴结数、术后低钙血症发生率以及甲状旁腺损伤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手术方式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旁腺损伤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5.33%,对照组:16.44%,P<0.05).Ⅵ区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6.51±4.65)枚/例,对照组:(4.42±3.10]枚/例,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术中使用纳米碳混悬液具有良好的淋巴结示踪效果,其甲状旁腺负显影的特点可以有效减少甲状旁腺误切.

  • 低龄型不同年龄段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张帅;蒋孝会

    目的:探讨纳米碳辅助下低龄型(<45岁)不同年龄段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83例术中采用纳米碳甲状腺注射及常规病理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低龄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25岁、25~<45岁2个年龄段患者在性别、肿瘤大小、包膜侵犯、淋巴结转移、多发灶等危险因素方面进行分析.结果:甲状腺纳米碳注射后负显影甲状旁腺,颈中央区淋巴结充分显黑色;<25岁与25~<45岁的肿瘤患者在肿瘤大小、多发灶、被膜侵犯、侵犯周围组织、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低龄型(<45岁)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前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水平超出正常范围,表明很大可能伴有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结论:纳米碳能有效负显影甲状旁腺及示踪中央区淋巴结;<25岁患者肿瘤直径超过1 cm的可能性较大,易发生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易侵犯被膜及甲状腺周围组织.25~<45岁的肿瘤患者易形成多灶性病变,可能伴随桥本甲状腺炎,易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低龄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术前甲状腺球蛋白检测值越高,肿瘤发生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越大.

  • 纳米碳染色在N0期乳头状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

    作者:高庆军;赵代伟

    目的:探讨纳米碳示踪剂在甲状腺乳头状癌(cN0期)颈部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甲状腺乳头状癌(cN0期)患者随机分为纳米碳组(50例)和常规手术组(50例),两组患者均予腺叶切除、甲状腺近全切除或甲状腺全切除,均进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统计各组检获淋巴结数,并将纳米碳组检获的淋巴结按染色与未染色统计,分别进行病理检查.结果:纳米碳组每例检出淋巴结数明显高于常规手术组(P<0.05);纳米碳组每例检出转移淋巴结枚数高于常规手术组(P<0.01).100例患者中有2%出现了暂时性声嘶,8%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无永久性声嘶及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等并发症.结论:纳米碳淋巴结示踪剂染色效果良好,术中易识别,能指导手术医师术中正确制定手术方案进行淋巴结清除.

  • 纳米碳在甲状腺癌手术中甲状旁腺保护的应用

    作者:陈万志;吕云霞;谢嵘;许德斌;余济春

    目的:探讨纳米碳淋巴示踪在甲状腺癌手术中保护甲状旁腺的作用.方法:将72例首次行甲状腺手术的甲状腺癌患者随机分为纳米碳组和对照组.纳米碳组术中在患侧甲状腺内注射纳米碳,30 min后行甲状腺病灶及Ⅵ区颈淋巴结清扫术;对照组直接行根治术.经病理学检查,分别计数纳米碳组黑染组织、非黑染组织及对照组淋巴结总数、淋巴结转移数,检获有无甲状旁腺及数量.结果:纳米碳组黑染、非黑染组织和对照组中分别发现312、15、202枚淋巴结,检获甲状旁腺分别为0、4、13枚.纳米碳组Ⅵ区淋巴结黑染,黑染淋巴结清除数高于对照组淋巴结数,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甲状旁腺不黑染,且在黑染组织中均未发现甲状旁腺.结论:纳米碳可在术中鉴别淋巴结和甲状旁腺,从而起到保护甲状旁腺的作用.

  • 纳米碳注射在3D腔镜甲状腺癌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陈彦辰;林晓杰;陈红燕;陈经宝;陈娟;林展宏;庞凤舜;张晓波;秦有

    目的 探索纳米碳在3D腔镜cN0期甲状腺癌中央区清扫和甲状旁腺保护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3年在笔者单位行3D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65例,均行患侧腺叶全切+中央区Ⅵ淋巴清扫术,比较实验组33例(使用纳米碳混悬液)和对照组32例清扫中央区淋巴结数目、转移率、冰冻病理甲状旁腺阳性率、术后24 h低血钙发生率和术后48 h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结果 两组在清扫淋巴结数量和术中冰冻甲状旁腺阳性率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8,P=0.008;χ2=8.97,P=0.003);术后48 h PTH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1,P=0.003);转移淋巴结数目差异(χ2=2.76)、术后24 h低钙血症发生率(χ2=1.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腔镜联合术中纳米碳注射的合理运用,有效地保护甲状旁腺避免术中副损伤,提高了中央区淋巴清扫的彻底性,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纳米碳对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应用价值

    作者:郭文斌;高伟;刘金涛;李胜杰

    目的:探讨纳米碳混悬液注射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示踪的效果.方法:对36例乳腺癌患者,术前30 min于乳晕周围分4点皮下均匀注射纳米碳混悬液,找到腋窝黑染淋巴结确定为前哨淋巴结,然后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或保乳手术.结果:全组成功检查前哨淋巴结34例,检出率为94.4% (34/36);准确率为91.6% (33/36),灵敏度为93.3%(14/15);假阴性率6.6%(1/15),假阳性率为0.结论:纳米碳混悬液作为示踪剂能准确反映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对指导乳腺癌根治性切除术范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纳米碳在腔镜甲状腺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吴杨;丁佑铭;易石坚

    为了探讨纳米碳在腔镜甲状腺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间接治的26例甲状腺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纳米碳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后淋巴结检获数目、转移的淋巴结数目、误切的甲状旁腺情况以及手术时间、一过性低血钙发生率.结果两组淋巴结检获数目、转移的淋巴结数目、发现甲状旁腺例数相比差异均具显著意义(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一过性低血钙发生率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表明纳米碳在腔镜甲状腺癌中央区淋巴结的清扫中可取得良好应用效果,能有效清除淋巴结并减少甲状旁腺的误切.

  • 纳米碳在甲状腺再次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郭满;张浩;李伟汉;翟晓健;杜新峰;陈琛

    目的 探讨纳米碳在甲状腺再次手术中对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75例甲状腺再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2例注射纳米碳后手术患者为实验组,83例直接手术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的损伤.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年龄、性别、初次手术方式、术后病理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手术方式及术后病理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x 2=0.018,P=0.991;x2=1.672,P=0.433).两组患者喉返神经损伤率(暂时性,实验组为5.43%,对照组为14.46%;永久性,实验组为0.00%,对照组为8.43%)和甲状旁腺损伤率(暂时性,实验组为6.52%,对照组为18.07%;永久性,实验组为2.17%,对照组为10.84%)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甲状腺再次手术中应用纳米碳可帮助术者更好辨别和保护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从而降低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损伤率.

  • 纳米碳示踪前哨淋巴结在cNO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应用

    作者:苏力夫;张生彬;朱永蒙

    目的 探讨纳米碳示踪cN0甲状腺乳头状癌前哨淋巴结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并进一步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在甲状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纳米碳对2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行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并常规行患侧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将前哨淋巴结及清扫的颈淋巴结分别送病理检查,分析前哨淋巴结分布区域及甲状腺癌淋巴转移特点.结果 2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有22例显示了前哨淋巴结,平均每例1.86枚,15例为阳性,其检出率为91.67%(22/24)、灵敏度为86.67%(13/15);准确度为54.17%~83.33%(13/24~20/24),前哨淋巴结检出率在VⅥ区高77.27%(17/22).结论 纳米碳作为一种新型的淋巴示踪剂,能准确地反映颈部淋巴结的状况,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判断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 纳米碳甲状旁腺负显影在甲状腺癌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吴恢升;肖瑜;郑昶;王先明

    目的:探讨在甲状腺癌手术中采用纳米碳淋巴示踪剂保护甲状旁腺的作用.方法:245例甲状腺癌患者随机均分为常规组和纳米碳组,比较两组中央区淋巴结脂肪组织中误切的甲状旁腺检获情况及术后血钙、甲状旁腺素(PTH)改变情况.结果:纳米碳组一过性低钙血症症状发生率13.33%明显低于常规组32.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米碳组永久性低钙血症发生率0,常规组1.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米碳组PTH暂时性减低发生率11.11%低于常规组29.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TH永久性减低纳米碳组未发生,常规组1.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检查证实纳米碳组检获误切甲状旁腺率4.44%明显低于常规组12.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纳米碳负显影在甲状腺癌手术中可起到辨认和保护甲状旁腺的作用.

  • 肠镜黏膜下注射纳米碳定位在早期大肠癌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英嵩崧;陈墅圳;高志岩

    目的 探讨术前肠镜黏膜下注射纳米碳定位在早期大肠癌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6例早期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术前肠镜黏膜下注射纳米碳定位22例(术前纳米碳定位组);实施腹腔镜手术联合术中肠镜定位24例(术中肠镜定位组).对比分析两组腹腔镜手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均成功准确找到病变部位,并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术前纳米碳定位组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术中肠镜定位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肠镜黏膜下注射纳米碳可节约早期大肠癌腹腔镜手术的手术时间,病变定位方便、准确、有效,同时可节省大量人力物力.

  • 纳米碳提高化疗药物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灶的作用

    作者:周毅;李俊达;林启谋;王兴;李勇;关健华;陈春梅

    目的 观察纳米碳吸附5-氟尿嘧啶对新西兰兔乳腺癌模型的治疗效果,探讨纳米碳作为药物载体在乳腺癌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30只雌性新西兰兔分3组,实验组(CN)、静脉组(Ⅳ)和皮下组(HI),每组10只.动物通过肿瘤组织块悬液注射法建立模型,当腋窝触及直径5 mm大小肿大淋巴结时开始治疗.实验组皮下注射纳米碳-氟尿嘧啶混悬液;静脉组通过耳缘静脉注射5-氟尿嘧啶;皮下组在皮下注射5-氟尿嘧啶,药物剂量均为25 mg/kg.治疗5天后处死各组动物,测量并计算治疗前后瘤体及淋巴结增长率,HE染色评价组织中肿瘤细胞坏死程度,TUNEL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指数.结果 治疗5天后三组瘤体及淋巴结均有增长,病理切片可见肿瘤细胞坏死及凋亡,与其余两组相比,实验组淋巴结增长率较低,转移灶中肿瘤细胞坏死程度及凋亡指数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米碳可能提高化疗药物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灶的治疗效果.

  • 纳米碳在甲状腺(近)全切除术中的应用:附80例报告

    作者:杜国能;肖玉根;檀谊洪;王昆

    目的 探讨应用纳米碳混悬液(简称纳米碳)对提高甲状腺近全/全切除手术的精准性、降低术中损伤甲状旁腺的价值.方法 选取巨大结节性甲状腺肿、满布结节的结节性甲状腺肿以及甲状腺癌患者共80例行甲状腺近全/全切除术,术中游离部分带状肌显露甲状腺上下极内侧部分后,于甲状腺上下极注射纳米碳混悬液各0.1 mL,待甲状腺和周围淋巴组织染色后常规行甲状腺手术,术中识别未被染色的甲状旁腺并予以保护.结果 80例中78例病理标本中无甲状旁腺组织,2例甲状腺癌(术中证实下旁腺被肿瘤浸蚀)见旁腺组织.所有患者术后半小时、6小时、24小时复查甲状旁腺素均位于正常值范围.结论 甲状腺(近)全切除手术中使用纳米碳可有效的将甲状腺组织与甲状旁腺区分,避免或减少甲状旁腺损伤.

  • 纳米碳显影联合动脉血管入路法在直肠癌淋巴结分检中的技术优势分析

    作者:赵玉洲;韩广森;李剑;顾焱晖;马鹏飞;刘晨宇;霍明科;张俊立;曹养辉;张世甲

    目的 探讨纳米碳显影联合动脉血管入路法在直肠癌淋巴结分检中的技术优势.方法 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普通外科70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纳米碳显影联合动脉血管入路组(动脉血管入路组)和传统方法组.动脉血管入路组将手术标本置于分检台上,自肠系膜下动脉根部开始解剖左结肠动脉、乙状结肠动脉和直肠上动脉,沿着动脉血管走形仔细查找黑染淋巴结和未被染色的淋巴结(可能呈粉红色、淡黄色、乳白色或淡褐色等),采用视觉和触觉相结合的方法辨认淋巴结.自肠系膜下动脉根部分检中央组淋巴结,沿血管走形分检血管旁淋巴结,在直肠周围寻找肠旁淋巴结.正面寻找结束后将标本反转在背面进行淋巴结分检.传统方法组按常规方法分检淋巴结,对照两组检出淋巴结总数、平均检出淋巴结数、阳性淋巴结数和淋巴结<12枚患者数等指标.结果 70例直肠癌患者中,男性37例,女性33例,中位年龄57(32~88)岁;行直肠癌前切除(Dixon)46例,行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24例.全组共分检出淋巴结1105枚,其中动脉血管入路组641枚,传统方法组464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17,P=0.000).动脉血管入路组淋巴结分检时间(12.6±3.9)min,少于传统方法组的(18.2±4.1)min(t=12.464,P=0.000).动脉血管入路组直径<5 mm淋巴结共142枚,分检率22.2%(142/641),其中29枚为阳性(20.4%);传统方法组直径<5 mm淋巴结共37枚,分检率8.0%(37/464),其中6枚为阳性(16.2%).动脉血管入路组和传统方法组第1站淋巴结总数分别为282枚(44.0%)和169枚(36.4%),第2站淋巴结总数分别为230枚(35.9%)和180枚(38.8%),第3站淋巴结总数分别为129枚(20.1%)和115枚(24.8%).结论 采用纳米碳显影联合动脉血管入路方法在直肠癌淋巴结分检中具有操作简便,获取淋巴结数目多,更有利于准确病理分期等优点.

  • 纳米碳淋巴示踪技术应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意义

    作者:杨斌;李英儒;温润龙;江志鹏;张育超;赖东明;陈双

    目的:探讨纳米碳淋巴结示踪技术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1年9月至2013年6月间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淋巴示踪组和未示踪组。淋巴示踪组患者于腹腔镜下距肿瘤周缘0.5~1.0 cm处选择4~6点分别缓慢注射纳米碳混悬液。比较两组术后标本中淋巴结清扫数及转移度,分析淋巴示踪组淋巴结黑染与转移的关系。结果共收集65例患者,其中淋巴示踪组34例,未示踪组31例。淋巴示踪组淋巴结清扫数显著高于未示踪组[(22.3±4.2)枚比(15.4±3.5)枚, P<0.05]。淋巴示踪组和未示踪组分别共清扫淋巴结725枚和478枚,其中淋巴示踪组清扫的淋巴结中直径小于5 mm者占4.6%(33/725),显著高于未示踪组[2.0%(10/478),P=0.025]。淋巴示踪组淋巴结黑染度为56.8%(412/725)。黑染淋巴结的转移度为28.6%(118/412),明显高于未黑染淋巴结的转移度[19.5%(61/313),P=0.005]。结论腹腔镜下纳米碳淋巴示踪技术可提高淋巴结清扫数,特别是对于直径小于5 mm的淋巴结;经淋巴示踪出现黑染的淋巴结出现转移的可能性更大。

  • 腹腔镜下静脉输液针注射法纳米碳淋巴示踪技术在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作者:陈鸿源;王亚楠;薛芳沁;余江;胡彦锋;刘浩;严俊;李国新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中腹腔镜下静脉输液针注射法纳米碳淋巴示踪技术的可行性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将2012年4-8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收治的40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纳米碳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纳米碳组患者术中采用腔镜下静脉输液针注射法在肿瘤周围浆膜下注射纳米碳后行胃癌根治术;对照组患者常规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淋巴结检获情况,并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纳米碳组检出淋巴结(31.7±7.6)枚/例,多于对照组(19.8±6.1)枚/例(P<0.05);纳米碳组微小淋巴结(小于5 mm)检出率为61.0%(386/633),高于对照组43.3%(171/395)(P<0.01);纳米碳组淋巴结检出时间(23.5±4.8) min,短于对照组(32.6±5.5) min(P<0.05);纳米碳组淋巴结黑染率为61.9%(392/633),黑染淋巴结的转移率为23.0%(90/392),高于未黑染淋巴结的6.2%(15/241)和对照组的15.7%(62/3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有纳米碳注射引起的不良反应。结论胃癌根治术中腔镜下静脉输液针注射法纳米碳淋巴示踪技术操作简便、安全可行;可提高淋巴结检出率,尤其是微小淋巴结的检出。

  • 纳米碳负显影甲状旁腺在甲状腺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宁;韩彬;韦伟

    目的:探讨纳米碳负显影甲状旁腺在甲状腺癌手术中保护甲状旁腺、避免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临床价值以及纳米碳对颈部淋巴结清扫的意义。方法利用纳米碳负显影甲状旁腺,选取怀疑甲状腺癌患者共65例进行前瞻性分析。结果纳米碳组较常规手术组能有效保护甲状旁腺,两组术后甲状旁腺病理检获率以及淋巴结检获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术前血钙、血甲状旁腺激素( PTH)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纳米碳淋巴示踪技术可在形态学方面区分出不染色的甲状旁腺,降低甲状旁腺误切率以及保护甲状旁腺功能。纳米碳淋巴示踪技术还能指示淋巴结清扫范围,协助术者进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提高术后病理学检查淋巴结的检获率。

  • 纳米碳在甲状腺癌手术中对甲状旁腺保护作用的研究

    作者:刘船;于浩;隋国龙;崔夕军;李传宝

    目的 研究纳米碳混悬注射液在甲状腺癌手术中保护甲状旁腺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本院首次实施甲状腺癌手术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纳米碳组和对照组.纳米碳组术中在肿瘤组织周围缓慢注射纳米碳混悬注射液(0.1 ~ 0.2 ml/侧),等待3~5 min.对照组及纳米碳组均行患侧甲状腺及峡部切除+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对侧甲状腺叶切除术或者行对侧腺叶次全切除术.记录每例手术显露甲状旁腺的数目,每例患者切除标本常规病理检查,记录甲状旁腺误切的数目,记录术后患者口周、四肢麻木及抽搐等临床情况.结果 纳米碳组术中共显露甲状旁腺70枚,对照组共显露62枚(x2=23.821,P<0.05);纳米碳组病理标本中1例患者发现甲状旁腺1枚,对照组发现3例患者误切甲状旁腺,共计甲状旁腺4枚(x2=89.393,P<0.05);术后纳米碳组2例患者术后第3天出现口周麻木症状,对照组6例患者术后出现口周麻木症状.结论 甲状腺癌手术中应用纳米碳混悬注射液可以起到保护甲状旁腺的作用.

160 条记录 6/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