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环氧丙烷染毒对视觉诱发电位的急性作用

    作者:徐增军;曾昭慧;程秀荣;吕伯钦

    选用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环氧丙烷(PO)染毒组与对照组,采用静式吸入染毒,以5档计算浓度分别为300,500,1000,2000,5000mg/m3,对实验组大鼠每次染毒2小时,染毒结束后,立即测定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EP)和模式翻转视觉诱发电位(PREP),分析各波(P1、N1、P2,N2和N1、P1、N2)潜伏期及其波幅(N1-P2、P2-N2和N1-P1、P1-N2).大鼠在2000mg/m3染毒时,PREP测定中N2波潜伏期显著延长.5000mg/m3浓度时,PREP和FEP各波潜伏期均有显著延长,于第2天已部分恢复,但波幅未见改变.这说明PO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功能性抑制作用.然而低浓度PO染毒时就出现呼吸道刺激症状,远早于诱发电位的变化;高浓度时有明显呼吸系统刺激症状,出现呼吸困难.因此,急性PO染毒对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较小,主要为呼吸系统刺激作用.

  • 环氧丙烷的周围神经毒性作用研究

    作者:徐增军;曾昭慧;程秀荣;吕伯钦

    目的研究环氧丙烷对周围神经的毒性作用.方法应用电生理、生化及神经病理方法对亚慢性环氧丙烷吸入染毒和对照大鼠测定了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肌电图(EMG)、β-半乳糖苷酶、N-乙酰神经氨酸等.结果高浓度组大鼠MCV明显下降,出现下肢无力、瘫痪等中毒症状,胫、腓神经组织的β-半乳糖苷酶活力升高、N-神经氨酸含量下降;EMG检查中出现纤颤波,镜检发现周围神经轴索变性及髓鞘肿胀,低浓度组未见明显改变.结论环氧丙烷可致周围神经损害,为中枢-周围远端型轴索病.

  • 环氧丙烷作业工人白细胞中DNA加合物的检测

    作者:赵福林;金汉杰;李晓堂;李明;李刚;Xiao Y;Dan Segerback

    环氧丙烷(Propylene oxide)是生产聚醚多元醇和聚氨酯泡沫的重要中间体,并已广泛地应用于医用合成树脂、食品消毒等领域[1].由于其具有易挥发性,因此可通过接触者的呼吸道和皮肤吸收.本次研究是对某化工厂的环氧丙烷作业现场进行监测的同时,采集了工人的血样,采用高灵敏的32P后标法(32P-postlabelling)[2]对白细胞DNA加合物进行了检测,同时与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进行了对照研究.

  • 职业接触环氧丙烷对微核形成与非程序性DNA合成的诱导作用

    作者:李明;Yun Xiao;李玉杰;李刚;徐敏秋;陈彦文

    环氧丙烷(PO)是一种无色的挥发性液体,是生产聚醚多元醇和聚氨酯泡沫以及羟丙基纤维素和改性淀粉等一系列工业化学品的重要中间体,在工业生产中具有极为广泛的应用.目前关于PO的遗传毒性国外已进行了大量的毒理学实验研究,但对职业人群的遗传毒性研究很少[1~3].本文采用微核试验(MN)和非程序性DNA合成试验(UDS)方法探讨长期接触PO对职业人群的遗传毒性作用.

  • 一起急性环氧丙烷中毒事故的现场卫生学调查

    作者:王玉

    目的 通过对一起急性环氧丙烷中毒事故的现场卫生学调查,探讨中毒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防止类似事故发生.方法 按现场职业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并结合现场检测结果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现场调查储罐曾用于储存环氧丙烷,事故现场采集的空气样品经气相色谱分析储罐顶端入口处和储罐底部环氧丙烷浓度分别为126~260 mg/m3和1 316~1 450 mg/m3,超限倍数达290倍,结合临床表现确认为环氧丙烷急性中毒.结论 本次环氧丙烷中毒事故的发生原因是企业员工在密闭空间作业未按《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GBZ/T205-2007)的要求操作所引起的,提示密闭空间作业的职业危害防护应引起企业重视.

  • 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作者:孙丽丽;张方清

    目的观察破乳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对破乳剂生产过程进行调查,并进行生产环境空气检测和对52名生产工人(接触组)及53名对照组工人体检,做肌电图、实验室检查等.结果破乳剂生产空气中环氧乙烷浓度为4.8 mg/m3、环氧丙烷为4.6 mg/m3.接触组工人神经衰弱症候群、流泪、咽痛、食欲不振、乏力、肢体麻木等症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0.78,6.18,8.73,6.88,45.0,21.24,P<0.01).跟腱反射、膝反射减退,慢性咽炎、鼻炎,面部痤疮、脱发、肺纹理增多等体征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8.73,6.78,5.79,8.00,5.79,12.76,12.0,20.05,P<0.01).轻度外周神经损伤率(40.4%)与对照组(9.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50,P<0.01).两组血清IgA、IgG、Ig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CA)、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率(SCE)、微核率(M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破乳剂生产环境能够刺激呼吸道黏膜,可影响中枢神经和外周神经,无致突变作用.

  • 环氧丙烷对染色体畸变与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的诱导作用

    作者:李明;Yun Xiao;李刚;李玉杰;陈彦文;徐敏秋

    环氧丙烷是一种无色的具有醚样气味的挥发性液体,是生产聚醚多元醇和聚氨酯泡沫以及羟丙基纤维素和改性淀粉等一系列工业化学品的重要中间体,也是生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合成洗涤剂、原油破乳剂、农药乳化剂、润滑油抗氧化剂等各种精细化工产品的主要原料,在工业生产中具有极为广泛的应用.

  • 工作场所空气中环氧丙烷热解吸气相色谱法测定的不确定度评定

    作者:祝海珍

    目的 建立工作场所空气中环氧丙烷热解吸气相色谱法测定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通过控制这些因素提高检测结果的置信度和准确性.方法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JF 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进行评定.结果 环氧丙烷不确定度主要来源:①标准状态下采样体积Vo不确定度;②标准气体配制过程引入的不确定度;③工作曲线绘制方法引入的不确定度;④样品测定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取置信概率为95%,包含因子k=2,则其扩展不确定度:U=2×5.79%=11.58%.结论 该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对环氧丙烷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法检测过程的质量控制意义十分重大,可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置信度.

  • 车间空气中环氧丙烷的气相色谱测定法

    作者:丁晓燕;马亚文;杨静红

    环氧丙烷又称氧化丙烯,分子式C3H6O(epoxypropane),分子量58.080,比重0.859(10/4℃),沸点35℃,主要用于制备丙二醇和泡沫塑料,也是醋酸纤维素、硝酸纤维素和树脂的溶剂.现已确定环氧丙烷为致癌物质,因此测定环氧丙烷在卫生学上有重要意义.笔者参考有关文献,用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经聚乙二醇6000柱分离后,用氢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车间空气中的环氧丙烷[1,2],报道如下.

  • 空气中环氧丙烷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法

    作者:刘建成;钱培军

    目的 建立一种实用的车间空气中环氧丙烷的测定方法.方法 空气中环氧丙烷用甲醇解吸,FFAP毛细管柱分离,FID检测器气相色谱测定.结果 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0.9996,平均解吸效率>93.2%.结论 该方法各项指标均达到<工作场所空气中毒物检测方法的研制规范>的要求,能准确地测定空气中环氧丙烷的含量.

  • 某聚氨酯生产线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检测与分析

    作者:肖琛;李万军;李铭;张高峰;马好

    目的 对聚氨酯生产线在生产、灌注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检测与评价,探讨聚氨酯生产线的职业病危害控制关键因素,为相关行业职业病危害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以某太阳能保温水箱生产基地为调查对象,了解聚氨酯的生产工艺流程、使用原料、辅料、产品和副产品,识别生产工艺过程中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对该公司聚氨酯生产灌注线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结果聚氨酯生产线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0.061 mg/m3,超过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的要求;环氧丙烷短时间接触浓度为77.067 mg/m3,超过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的要求;环氧乙烷、丙酮和清筒工序丙烯酸符合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结论 聚氨酯生产线职业病危害控制关键因素为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和环氧丙烷.

  • 低浓度环氧丙烷的细胞遗传学效应研究

    作者:李明;陈彦文;徐敏秋;李梦燕;王立言;张吉;李玉杰;于秀兰;刘积善

    为探讨低浓度环氧丙烷的细胞遗传学效应,对46名环氧丙烷作业工人和74名对照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微核、姐妹染色单体交换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环氧丙烷接触组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提示低浓度环氧丙烷具有细胞遗传学毒性,可导致DNA损伤.

  • 职业接触环氧丙烷工人DNA和Hb加合物分析

    作者:赵福林;金汉杰;李梦燕;曲波;李刚;Xiao Y;Dan Segerback

    目的研究长期接触低浓度环氧丙烷(PO)对职业人群的遗传毒性.方法对PO作业现场进行环境监测的同时,采集接触组和对照组工人的血样,采用32P后标记法和N-alkyl Edman气质谱法对DNA加合物(1-HP-腺嘌呤)和血红蛋白加合物(HP-缬氨酸)含量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PO车间两个岗位作业工人PO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分别为2.6 mg/m3和6.9 mg/m3;PO接触组工人的DNA加合物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 2);血红蛋白加合物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 8);DNA加合物与血红蛋白加合物量呈正相关(r=0.882);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长期接触低浓度PO对职业人群具有细胞遗传学毒性.

  • 化工厂环氧丙烷作业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率的调查

    作者:张吉;王立言;刘民;王玉

    为了解接触环氧丙烷工人的遗传毒理学效应的改变,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的方法检测了50名接触环氧炳烷工人(其中包装车间20人,车间空气PO浓度122.8 mg/m3;酸化等车间30人,车间空气PO浓度16.6 mg/m3)和42人对照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接触组SCE(5.68次/细胞)略高于对照组(5.39次/细胞),两组结果有差异,P<0.05.接触组的包装车间工人SCE(5.81次/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同时分析了SCE发生率与工人接触PO的工龄、吸烟等因素的关系.

  • 急性环氧丙烷中毒2例报告

    作者:李明

    分析2例急性环氧丙烷中毒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临床表现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并有不同程度的呼吸系统损害和心肌损害.认为早期对症治疗和恢复期予以精神疗法对减轻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减少中枢神经系统迟发性病变和后遗症具有重要意义.

  • 急性环氧丙烷中毒4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明

    4名临时工进入储罐清理环氧丙烷残余物过程中发生急性中毒,临床表现主要为眼刺激和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心悸、乏力以及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其中2例尚有一过性高血压、高血糖、蛋白尿等改变,经及时对症治疗痊愈.

  • 环氧丙烷的致突变与致癌性研究进展

    作者:李明;刘积善

    环氧丙烷(PO)是一种无色的具有醚样气味的挥发性液体,凝点-112 ℃,沸点34.2 ℃,25 ℃时水中溶解度59%,易溶于水,也可与各种有机溶剂相混溶。PO是生产聚醚多元醇和聚氨酯泡沫以及羟丙基纤维素和改性淀粉等一系列工业化学品的重要中间体,也是生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原油破乳剂、农药乳化剂、合成洗涤剂、润滑油抗氧化剂等各种精细化工产品的主要原料,在工业生产中具有极为广泛的应用。自50年代起国外开始进行PO急性毒性的实验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将PO的职业性接触限值确定为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浓度240 mg/m3。以后陆续开展了PO的慢性毒性与致癌性实验研究,并将职业性接触限值降为48 mg/m3。目前正在修订的PO职业性接触限值标准将再次降为10 mg/m3[1]。关于PO的毒性研究近年来主要集中在PO的致突变与致癌作用的生物学监测方面[1~3]。本文就近年来PO的致突变与致癌性研究现状及其进展情况做一综述。

  • 职业接触环氧丙烷工人Hb加合物及其遗传毒性分析

    作者:赵福林;金汉杰;李明;张玉川;李玉凡;曲波;李刚;Xiao Y;Dan Segerback

    目的研究长期接触低浓度环氧丙烷工人的遗传效应.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对环氧丙烷作业现场进行监测的同时,采集工人血样,采用高灵敏的N-alkyl Edman气质谱法对血红蛋白加合物(HP-缬氨酸)含量进行了测定,同时对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进行检测.结果环氧丙烷作业工人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为2.6 mg/m3和6.9 mg/m3.环氧丙烷接触组工人的HP-缬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 8).接触组中的每个细胞SCE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1).血红蛋白加合物与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的相关系数r为0.762,并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4).结论低浓度环氧丙烷对职业人群具有细胞遗传学毒性.

  • 环氧丙烷对职业接触者的毒性作用

    作者:赵福林;于晓慧;金汉杰;李刚;曲波;Xiao Y;Dan Segerback

    目的研究较低浓度环氧丙烷对职业接触人群健康的影响情况,分析不同的研究指标在环氧丙烷毒性研究和职业人群健康监护工作中的作用和意义,为保护接触工人的健康与安全、提高劳动生产率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选择特大型企业接触环氧丙烷作业的工人为对象,分别采用传统的和现代新的方法研究环氧丙烷对职业接触人群遗传毒性作用,同时也对接触者的一般毒性危害作了比较系统的调查.结果长期接触较低浓度环氧丙烷的作业工人,其健康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比较明显.接触组染色体畸变率、淋巴细胞微核试验没有明显改变,但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率有明显增加,血红蛋白加合物和DNA加合物的实验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且具有更为敏感的特性.结论环氧丙烷对接触者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

  • 环氧丙烷反应工健康状况调查

    作者:李明;刘积善;于秀兰;李玉杰

    环氧丙烷的毒性尽管国外已有大量毒理学实验研究,但劳动卫生学研究资料很少[1] .为了探讨环氧丙烷的慢性职业危害,我们对环氧丙烷生产工人的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环氧丙烷 健康 调查
2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