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호북중의약대학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湖北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湖北中医药大学
  • 影响因子: 0.87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8-987X
  • 国内刊号: 42-184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8-337
  • 曾用名: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 创刊时间: 199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王华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小青龙汤治疗小儿寒哮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素文;刘昌玉;罗菲;张晶樱

    目的:探讨小青龙汤治疗小儿寒哮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寒哮的小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分别给予中药小青龙汤、西药氨茶碱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IgE、EOS、IL 4、IFN γ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中药小青龙汤可显著降低血IgE和EOS水平,降低血清IL 4和增高IFN γ水平,其明显优于氨茶碱组(P<0.05).结论:小青龙汤可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及细胞免疫紊乱状态,减轻和控制哮喘发作.

  • 小青龙汤加味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观察

    作者:黄蔚

    近年来,笔者采用小青龙汤加味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14例,并与7例激素组对照(简称对照组),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十枣汤治疗胸腔积液30例

    作者:李邦贵

    十枣汤是汉代名医张仲景所创立的著名峻下逐水剂,主治"心下痞硬,引胁下痛,干呕短气"之悬饮证.笔者多年来,运用该方治疗由多种疾病所致的胸腔积液,疗效颇佳.现报告如下.

  • 红花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刘玲;王海燕

    目的:观察红花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并探讨红花注射液的临床疗效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择72例确诊为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A)组36例用红花注射液治疗,对照(B)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 05);A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明显优于治疗前(P<0 01),在低切全血粘度、高切全血粘度等五项指标的改善上,A组优于B组(P<0 05~0 01).结论:红花注射液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和血液微循环,是治疗缺血性中风安全、有效的理想药物.

  • 大柴胡汤在皮肤科的运用

    作者:林俊华

    大柴胡汤由柴胡、黄芩、芍药、大黄、半夏、生姜、枳实、大枣组成,具有和解少阳,通下里实之功,是治疗少阳、阳明同病的方剂,主治"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往来寒热"之证.大柴胡汤在皮肤科应用比较多见,凡病发于胸胁或脂肪代谢方面的皮肤病伴有情志不遂和便秘者,其病机与之相合,临床上均可用之.如带状疱疹、痤疮、脂溢性皮炎、酒鼻等,每每用之,颇多效验.现将收录病例介绍如下.

  • 慢阻肺验案二则

    作者:彭享娣

    案1 马某,女,24岁.以咳喘反复发作22年入院.诊断: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冬春季遇寒即发,经中西医多方治疗不愈,隆冬季节足不出户亦难免发作.初诊时值冬季,发病半月,虽经大量激素抗生素治疗,热势不高,但仍恶寒、鼻塞,咳喘气急,两肺满布哮鸣音,可闻小水泡音,舌苔白、质暗淡、脉细滑.证属为外寒内饮,治拟宣肺平喘,化痰止咳,予越脾汤加减.方药:炙麻黄、杏仁、紫菀、百部、五味子、苏子、地龙、细辛、姜半夏、款冬花、甘草.5剂.

  • 四逆散治验三则

    作者:余广林;文宗军

    四逆散出自<伤寒论>,笔者用以治疗偏头痛,顽固性失眠,崩漏取得满意效果,兹介绍如下.

  • 张仲景经方验案举隅

    作者:郑昌滋

    仲师的学术思想既注重辨证也重视辨病,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加上君、臣、佐、使组方的严谨,体现出理、法、方、药的完整性和对疾病治疗疗效的显著性,说明仲师治疗疾病的精确性.本人有切身体验,兹举临床三则,介绍如下.

  • 半夏泻心汤治疗不明原因不孕症举隅

    作者:张丽君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149条,原为小柴胡汤误下三种变证之一而设,即"……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可与之,宜半夏泻心汤."亦见于<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宜半夏泻心汤."方由半夏(洗)半升、黄芩、干姜、人参、甘草(炙)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组成.全方寒热并用,辛开苦降,调补中焦,被历代医家广泛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疗效卓著.

  • 小青龙汤新用三则

    作者:胡献国

    小青龙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方由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桂枝、五味子、半夏组成.具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之功.适用于外感风寒,内停水饮之证,笔者临床运用该方治疗杂症疗效显著,现举例如下.

  • 《伤寒论》方治疗热性病临床验案举隅

    作者:陈建平;李春

    笔者从事中医临床工作10余年,在治疗疾病过程中,喜选用经方,尤以<伤寒论>方为多,屡试屡验,颇得其旨.本文精选两则运用经方治疗急性热病的临床验案以飧读者,与其共勉.

  • 半夏厚朴汤治疗梅核气1例

    作者:张广武

    李某,女,68岁,2003年2月10日初诊.患者于2003年1月20日,因气候变化、情绪激动而发病.初见咽中如有异物,咯之不出,吞之不下,咽喉部发痒,伴咳嗽,呈持续性,连续咳嗽达15分钟左右,时感胸闷,一天发作5~6次,已连续1周出现上述症状.待心情稳定后,则症状减轻至消失,发病以来,多次就诊西医,诊为慢性咽炎,服用消炎、止咳等药及雾化吸入治疗,未获明显疗效.

  • 桂枝汤的临床应用

    作者:易章俊

    1心房纤颤彭某某,男,70岁,1990年2月29日初诊.头面浮肿及下肢水肿3天,伴心慌气喘,动则加剧,不能平卧,小便短少,饮食减少,神疲肢软,唇绀,查心电图:心房纤颤,房内传导阻滞,顺钟向转位.在当地治疗未效.观此证,心主血属营,肺主气属卫,心血亏虚,肺气不足,营卫不调而发病,治宜调和营卫佐益气通阳,以桂枝汤加味治之.方药:桂枝、薤白、白芍、炙甘草各10g,大枣10枚,生姜四片,茯苓20g,党参、黄芪、丹参各15g,款冬花8g,3剂.

  • 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运用临证二则

    作者:金道学;聂玉英

    1冠心病心绞痛梁某,女,58岁,2001年11月7日初诊.患冠心病8年余,两年前曾并发心肌梗死.近年来,长期服用消心痛等西药,病情时缓时剧.近20多天,因气候变化病情加重,故求治于中医.诊见:心前区疼痛,且发作频繁,甚时其痛彻背,不敢随意活动,伴胸闷气短,窒闷不舒,时欲长吸气以缓其苦,心慌时作,神疲体乏,纳差便调.血压16 6/10 6kPa,心律齐,未闻及杂音.脉弦细,舌暗淡,苔白腻.心电图示:陈旧性心梗,V3-5QRS呈QR型,ST段V3-5下移0.12mV,T波倒置.中医诊为胸痹,证由心阳不振,心气不足,致浊阴内聚,化为痰浊,弥漫壅塞胸膺,以致胸阳痹闭使然.治拟益气通阳,宣痹化浊,兼以活血,方以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黄芪、党参、丹参各30g,瓜蒌皮18g,薤白24g,郁金、茯苓、桂枝各15g,法半夏、石菖蒲、枳壳、檀香各12g.5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 益母草胶囊对早孕大鼠药物流产后出血情况的影响

    作者:文莉;夏南

    目的: 观察益母草胶囊对早孕大鼠药物流产后的止血作用.方法:选择未生育过的成熟雌鼠,以2:1与雄鼠合笼, 发现精子第1天,将孕鼠分组,各组分别给予药物灌胃,第14天观察子宫内的出血情况.结果:益母草胶囊各剂量组和妇血康冲剂组均能显著减少药物流产后子宫的出血量,肉眼可见子宫复旧情况良好.结论:益母草胶囊具有良好的子宫复旧及止血作用.

  • 加味小陷胸汤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

    作者:叶勇;梅国强;刘松林;石拓;张茂林;田代志

    目的:研究加味小陷胸汤对实验性高脂血症(HLP)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载脂蛋白A1(Apo A1)、载脂蛋白B(Apo B)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饮料喂食建立大鼠HLP模型,自造模第1天起,灌胃给予加味小陷胸汤低剂量4.77g/kg·d,中剂量9 54g/kg·d,高剂量19.08g/kg·d,连续给药6周,应用酶法及免疫比浊法进行指标测定.结果:加味小陷胸汤三个剂量均能显著降低高脂大鼠血清TC、TG、LDL C、 Apo B水平(P<0 05,P<0 01),显著升高HDL C、Apo A1水平(P<0.01).结论:加味小陷胸汤能有效地调整血脂异常,对高脂血症有防治作用.

  • 退热口服液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作者:乔明;韩建伟

    目的:建立退热口服液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RP HPLC法,YWG G18(4.6mm×250mm 10μl)色谱柱,甲醇水冰乙酸(47∶53∶0 2)为流动相;流速:0 7 ml·min-1;柱温:35℃;波长:280nm.结果:黄芩苷在0 0796~0 398μg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形关系,回归方程为y=62285 56x+401 15,相关系数为r=0 9999,回收率为101 3%.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可作为含量测定方法.

  • 中医药治疗少弱精子不育症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邹如政

    精液异常是导致男性不育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不育症中占70%~80%,其中以少弱精症为常见.少精症是指精子密度低于2000万/ml,弱精症是指精子运动力差甚至无活动能力,检查精子活动力a级+b级低于50%或a级低于25%,精子成活率低于60%.近年来,中医药从多方面对少弱精子不育症进行了研究,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近年的相关治疗研究综述如下:

  • 四逆散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

    作者:陈雨

    四逆散见于<伤寒论>第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本条为少阴病阳气郁遏不得四布致四肢厥冷的证治.四逆散疏肝解郁、调畅气机以解郁遏,为临床疏肝解郁、畅达气机之祖方.后世在此基础上经过加减变化,用治肝郁气滞所致之各种病证,临床应用相当广泛.

  • 浅议《伤寒论》中附子的应用

    作者:黄江荣

    附子为毛莨科植物乌头的方生块根.具有回阳补火、散寒除湿的功能.主治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脚气水肿、小儿慢惊、风寒湿痹、阴疽疮漏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

    关键词: 伤寒论 附子 临床 应用
  • 试论仲景用细辛

    作者:戴天木

    纵观仲景<伤寒杂病论>,所用药物160余种,每味药物在其功效、配伍、剂型、用量及煎服方法等方面均有一定法度,无不为后世医家所推崇.其中有关细辛的用法,于临床尤具指导意义.论中所用细辛的方剂<伤寒论>5首,<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15首,除去二书中相重复者2首,共计18首.兹就细辛的使用规律论述如次.

  • 论方剂气味配伍理论及应用

    作者:程昭寰;王永炎

    自从<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治有缓急,方有大小,近者奇之,远者偶之,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之说后,后世便约之为大、小、缓、急、奇、偶、复七方之制,其中君臣佐使之义显然.但后世医家对七方的价值迨无定论,而任应秋氏认为:远不如徐之才"十剂"切合实用.我们认为,七方的界定对方剂配伍的指导意义确实不大,而切合实际又有实用价值的,莫过气味配伍理论.

  • 仲景《金匮要略》方药煎服法浅析

    作者:周毅萍

    <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由北宋林亿等人根据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杂病部分编次校订而成.书中载方205首,所载之方组方严谨,配伍精妙,疗效卓识,被后世尊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每首方后,书中对药物的炮制、煎煮、服法等都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其中蕴含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对临床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为方便临床应用,笔者从<金匮>方药的煎法、服法两个方面作了如下分析.

  • 论经方“药对”的配伍应用

    作者:聂惠民

    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组方常以药对配伍,在药简效宏的经方中包含有很多功效优卓的药对,用法独具特点,经验十分丰富,沿用至今,仍显其重要的实用价值.

  • 浅论《金匮要略》方药配伍中的质量转化规律及其应用

    作者:张家礼

    <金匮要略>一书为方书之祖,治疗杂病的典范,蕴含有丰富多彩的辩证法思想,而在仲景方药配伍中所充分体现出来的质量转化规律,尤有研讨价值,所谓"中医不传之秘在量上"则可传也.现从五方面加以论述.

  • 加减柴胡陷胸汤临证思辨录

    作者:梅国强

    <伤寒论>有小柴胡汤和小陷胸汤,而柴胡陷胸汤(以下简称"柴陷汤")出于何时、何书,未曾详考,见明·童养学纂辑陶节庵<伤寒六书纂要辨疑·卷之一>在探讨大、小柴胡汤证时云:"若按之心胸虽满闷不痛,尚为在表,未入乎腑,乃邪气填乎胸中,小柴胡加枳桔以治其闷,如未效,本方对小陷胸,一服如神",此即柴陷汤意.

  • 浅释桂枝汤的功能、变化和运用思路

    作者:赵云燕;杨洁;谢炜;陈宝田

    桂枝汤为<伤寒论>中的一首名方,柯韵伯认为其为"群方之魁".仲景将其灵活加减变化用于治疗中风证、阳明表证、自汗症、太阳表证和妊娠恶阻,体现了仲景辨证论治、审证求因的辨证思想.桂枝汤临床主治病证颇多,故讨论其功能、变化和运用思路,既有益于加深理解、比较、记忆,更有助于拓展临床运用思路.

  • 《伤寒论》“烦躁”一证辨析

    作者:黄成汉

    <伤寒论>系中医临床医学奠基之作.首创理、法、方、药辨证论治为一体,突出脉证并治.从某种角度上讲,它也相当于中医的一部症状鉴别诊断学.笔者摘取该书诸多证候中"烦躁"一证进行辨析,旨在以管窥豹、探微索隐.不妥当之处,敬请同道斧正.

  • 白虎汤证辨治阐微

    作者:程方平;邢燕玲

    白虎汤始见于<伤寒论>,是治疗阳明胃热津伤之主要方剂.清代温病学家吴瑭在<温病条辨>中划分适用与禁忌界限,成为清气分热的主方.其后历经诸温热医家拓展、阐微,使本方有墨可循而广泛运用于临床.

  • 《伤寒论》脾胃病证治规律探讨

    作者:邱明义

    <伤寒论>不仅论述了外感热病,也论述了内伤杂病的辨证论治,其中,有关脾胃病证治尤具特色,约涉及四分之一篇幅.其内容丰富,方剂适用,奠定了后世脾胃病辨证论治的基础,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及临床指导价值.

  • 《伤寒论》辨治头痛探析

    作者:周永红

    头痛是临床常见症状,<伤寒论>中对头痛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有多处论述,其理、法、方、药之完备,实开头痛辨证论治之先河,对临床颇有指导意义,现将<伤寒论>论治头痛的特点规律浅述于下.

  • 《伤寒论》原文第176条辨疑

    作者:张学娅;鲁法庭

    <伤寒论>原文第176条:"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本条讲白虎汤的运用,讨论阳明里热证治.是历来学者所公认.但医家对本条的注解意见颇不一致,其争论的焦点在于对"表有热、里有寒"的注解上.

  • 《伤寒论》针灸疗法运用探析

    作者:马骏;王彦春;李家庚

    <伤寒论>为辨治外感热病与内伤杂病而设,其载方113首(缺一首),用药不过92味,验之临床,效如桴鼓.而书中所载针灸疗法之运用,则为中医有史以来记录之早者,极具重要临床参考价值.今试为探析于次:

  • 《伤寒论》对呕吐、下利的论治

    作者:谢守鹏;熊涛

    <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理论联系实际的古典临床专著,它以六经辨证为特色、以外感热病为基本内容,同时亦可指导对多种内伤杂病的辨证论治.其中有关呕吐、下利的论治,试分述如下:

    关键词: 呕吐 下利 伤寒论 论治
  • 李培生教授一直影响着我的几句话

    作者:傅延龄

    在中医学界,<伤寒论>领域一直是一个名流辈出、群星灿烂的地方.当代中国,这一领域又耸立起一座座高峰,远近高低,各不相同.湖北中医学院李培生教授就是其中的一座,而且在我心目中,他是十分突出的一座.十多年前,我有幸考取了李培生教授的硕士研究生,获得三年随师学习的良好机会.在三年的时间里,李老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关键词: 李培生 伤寒论 影响
  • 当代伤寒学一代宗师

    作者:成肇仁

    李培生先生医承家学、广撷博采,历经70余年临床体验与创新,在学术上自成体系,是我国著名的中医伤寒学家和中医教育家.在先生90周年华诞之际,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回顾先生成才之路,研讨先生的学术思想,以启来者.

  • 记与李培老交往二三事

    作者:吴元黔

    李培生教授是全国知名老中医,上世纪七十年代,他主编了全国多种<伤寒论>教材,声名远播海内外.1978年我考入贵阳中医学院首届中医研究班,学习<伤寒论>用的就是李培生教授主编的教材.给我们上课的老师有全国名老中医袁家玑教授、李昌源教授等老前辈.袁家玑教授与李培生教授同年,是多年的老朋友.袁老也是李培老主编的<伤寒论>教材的主要编写者之一,教学中曾提及教材编写中的一些趣事,对李培老的学术风范、道德文章十分赞赏,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关键词: 李培生 伤寒论 风采
  • 李培生先生行医治学的漫长生涯

    作者:李家庚;李家康

    李培生先生1914年出生于湖北汉阳县一个中医世家.父为儒医,通晓诗文,系前清秀才,然因家境贫寒,仕途险恶,终生郁郁不得志.先生六岁进学,从父习文,诵读<四书>、<五经>类,兼读医学启蒙书,如<濒湖脉学>、<医学三字经>等.年岁稍长,即攻读<昭明文选>、<古文辞类纂>等文史书籍.因家学熏陶,先生有志于医,父始授以医学经典,旁及各科.15岁便随父外出应诊,待人谦和,仁慈博爱.翌年父病逝,先生遂独自悬壶于汉阳城乡,自此开始了他行医治学的漫长生涯.

    关键词: 李培生 行医 治学 生涯
  • 解读李培生先生

    作者:吕文亮;谢沛霖

    李培生先生是当代著名中医学家和伤寒学家,为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的研究和学术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先生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人勤德馨赞李老

    作者:李永谦

    李培生教授从医执教70余载,治学严谨,德高望重,日常生活中尤重养生蕴智.耄耋之年,李老坚持"提篮小买"(即上街买菜),挟杖而行,东校门进,南校门出,每周一至二次到菜市场一圈,一时在校园里传为美谈.

  • 李培生教授主编五版教材《伤寒论讲义》评述

    作者:贾彩蓉

    <伤寒论讲义>(以下简称<讲义>)是1982年卫生部组织编写的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中医专业)教材(通称五版教材),李培生教授担纲主编.该书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自1985年初版面世以来,多次再版,对中医药理论的系统整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奠定了现代<伤寒论>教育体系.其有如下的学术特点:

  • 老成谙练 经验丰富--读李培生教授《柯氏伤寒论注疏正》点滴体会

    作者:杜雨茂;张喜奎

    湖北中医学院李培生教授,系我国著名中医学家,其幼承庭训,学贯中西,弱冠即悬壶乡梓,七十余年日临数十诊,药遣数百方,经验宏丰,技高术精,名闻遐迩;主研伤寒,博通古今,著作等身,见解精当,独树一帜,自成一家;致力于中医教育事业,数度主编<伤寒论>教材,广种桃李,门生满天下.业绩斐然,口碑载道,实为道深而技精者.适逢李老九十华诞暨从医七十四周年之际,仅从其大著<柯氏伤寒论注疏正>,浅谈点滴体会,实为挂一漏万.

  • 李培生治疗肝炎病湿热证的经验

    作者:王俊槐

    李培生教授时年90高寿,仍每周坚持带教应诊,伏案写作,堪称师之楷模,苍天大医.笔者跟师学艺,耳濡目染,随诊摘记.李老认为甲型肝炎(甲肝)、乙型肝炎(乙肝)多属中医湿热疫毒证的范畴,且善于参合使用伤寒温病之法,对诊治肝炎病湿热证疗效卓著.现将其论述整理如下,使李老的学术思想发扬光大.

  • 仰大师风采 启后学之路--李培生教授学术论文研读心得

    作者:喻秀兰

    李培生教授,伤寒大师也,作为伤寒弟子,愧未能尽得其传,实属遗憾!在庆祝李老诞生九十周年之际,笔者系统地拜读了李老的著作,受益非浅.特以此文谈谈个人的心得体会.

  • 宗医理以探幽发微 本临床而彰隐明晦--李培生教授《柯氏伤寒论注疏正》读后

    作者:刘松林;林飞

    李培生教授是我国著名中医学家,尤精于伤寒.先生幼承家学,十六岁即悬壶于乡里,至今已七十四载,临床技术精湛;博闻强识,主攻伤寒,遥承恽铁樵氏,广涉诸家论著,见解精辟,多次主编<伤寒论>教材,其体例精当,便于教、学,至今仍无出其右者.<柯氏伤寒论注疏正>(以下简称<疏正>)一书,更是先生理论与实践之结晶.笔者读后,稍有体会,略述一二如下.

  • 学用李培生伤寒学术思想点滴体会

    作者:张喜奎

    李培生教授,出身于中医世家,学验俱丰,精通内、外、妇、儿诸科,尤重伤寒,其立志高远,学风严谨,不尚空谈,颇多创见,诚为伤寒学界之一代宗师.余习医之始,即学其所编教材,后研读其大著,虽憾未亲聆教诲,然私淑其说,亦受益良多,除循其思而解伤寒原文外,临证每用其说而无不验.今适逢李老九十华诞暨从医七十四周年之际,余不揣愚鲁,仅将个人所悟点滴略陈于后,权作弟子所献微薄寿礼,敬请恩师教正.

  • 魏晋唐宋八百年间仲景著作流传脉络

    作者:万晓刚;蔡文就

    迟至公元219年, <伤寒杂病论>成书.适逢三国鼎立,军阀混战,社会极为动荡不安,该书随之湮没散佚.时隔不久,有高平王叔和氏,搜采旧论,复辑成轶,使仲景之学得以流传后世,造福生民,厥功甚伟,其善至大.整理之后,至北宋林亿奉旨校正之前,其间时长800余年,因各种原因,该书时隐时现,分合反复,而难睹真容.笔者仅据有关史料,作一粗浅梳理如下.

  • 病证结合理论源流及临床应用

    作者:王阶;张兰凤;王永炎

    病、证是人类对疾病从不同角度、在不同层次的认识.如何使病证有机结合,正确应用病证结合的方法诊治疾病,是提高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的关键所在,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和科学意义.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