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在胃癌中表达的研究

    作者:张朋彬;徐采朴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TGFB)Ⅱ型受体基因Poly(A)10片段在胃癌组织中的突变情况.方法:利用PCR/SSCP方法,对10例正常胃组织,21例肠化生组织,10例不典型增生,及62例胃癌组织中TGFβⅡ型受体基因Poly(A)10片段的突变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在62例胃癌组织中,有4例TGFβⅡ型受体基因Poly(A)10片段发生了突变,在正常胃黏膜组织、肠化生组织及不典型增生组织中,未见该片段异常.结论:胃癌组织中TGFβⅡ型受体基因的突变对胃癌发生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 幽门螺杆菌与蛋白激酶C在胃癌及癌前病变基因突变中的作用

    作者:陈世耀;王吉耀;纪元;张希德;朱畴文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胃炎、肠化生、不典型增生和胃癌组织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蛋白激酶C(PKC)水平、细胞增殖水平以及p53突变基因表达状态探讨Hp感染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病例来源于中山医院,经内镜和病理检查证实.Hp感染采用快速尿素酶和病理Gimsa染色检测.PKC的检测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TM法,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突变型p53基因表达的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①总的Hp感染的检出率为76.2%(138/181).在慢性胃炎肠化生组、不典型增生组、胃癌组分别为62.0%(31/50),88.6%(39/44),78.3%(68/87),均明显高于单纯慢性胃炎对照组52.6%(20/38,P<0.05).②PCNA增殖指数在三组病例中均处于高水平,且Hp阳性组均高于Hp阴性组.③突变型p53基因表达在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和胃癌组阳性率分别为36.0%(18/50),54.6%(24/44),57.2%(48/84).不典型增生和胃癌组均明显高于肠上皮化生组.在肠化生组,Hp阳性病例的P53表达率明显高于Hp阴性病例(48.5% vs15.8%,P=0.020),但在不典型增生和胃癌组,Hp阳性与Hp阴性病例的P53突变蛋白表达率无明显差别(53.9%协60.0%,P=0.794;53.8% vs 68.4%,P=0.258).P53表达与PCNA增殖指数有明显的相关性.④PKC在慢性胃炎伴肠化生、不典型增生和胃癌组阳性表达的比例呈递增趋势,分别为16.0%,28.5%,41.8%,对照组的阳性表达率不足5%.Hp阳性组PKC表达阳性率(47/130,36.2%)高于Hp阴性组(6/41,14.6%,P=0.010)PKC表达组,其P53表达的阳性率和阳性表达程度均高于PKC无表达的病例,在肠化生组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75.0% vs 28.6%,P=0.012),不典型增生(66.7% vs 50.0%,P=0.430)和胃癌(63.6% vs 52.2%,P=0.310)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在从慢性胃炎到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的发生过程中,存在PKC表达水平的增高、PCNA高表达和突变型p53基因表达的异常增高,而且这种增高在肠上皮化生阶段就很明显.Hp感染在肠化生阶段促进p53基因突变,其作用途径可能系通过PKC表达增强.P53蛋白可以作为早期监测胃癌发生或高危人群(肠化生)的指标.

  • 胃粘膜肠化及异型增生和胃癌组织中多基因异常

    作者:王东旭;房殿春;刘为纹

    目的 探讨多种基因改变在癌前病变及胃癌组织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PCR-RFLP,PCR-SSCP,RT-PCR及免疫组化技术同时对60例肠化生,30例异型增生及52例胃癌组织中抑癌基因APC,MCC,DCC,YNZ22,p53及癌基因Ki-tas,Bcl-2多种变异形式进行检测.结果 随着肠化生粘膜向异型增生、胃癌的发展,多种基因改变的频率逐步升高,胃癌组织中APC,DCC,YNZ22,p53,Bcl-2的改变频率分别为57.7%(30/52),43.1%(22/51),51.6%(16/31),67.3%(35/52),68.6%(35/51)显著高于肠化生上述基因的改变(APC 33.3%,DCC 4.3%,YNZ22 19.4%,p5326.7%,/Bcl-2 33.3%)(P<0.05,0.01).异型增生组织中DCC基因改变为12.5%(3/24),也显著低于胃癌组织中的改变.Ⅲ型肠化中APC及bcl-2基因蛋白表达率分别为61.1%,55.6%,p53突变及蛋白表达率为57.1%,27.8%,显著高于I,Ⅱ型肠化中APC,Bcl-2蛋白表达率(6.3%,23.8%)(P<0.01,0.05)及p53突变及蛋白表达率(18.2%,2.4%)(P<0.05).肠型胃癌APC,p53,Ki-ras突变率分别为52.9%;82.4%;29.4%,显著高于胃型胃癌各基因的突变(APC 18.2%;p53 45.8%;Ki-raS 3.0%)(P<0.05).肠型胃癌APC,Ki-ras,bcl-2基因的蛋白表达率分别为76.5%;41.2%;93.8%,胃型胃癌分别为30.3%;3.0%;54.5%,两型相比差别显著(P<0.01,0.05).APC,p53及Bcl-2基因可能是肠化生癌变及肠型胃癌的热点基因.肠化生及异型增生阶段即可检测到基因改变的累积现象,但以胃癌组织中显著.结论 多种基因改变的累积与胃癌的发生及演进密切相关.不同类型肠化生分子改变机制不同.APC,p53及Bcl-2基因有可能成为肠型胃癌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

  • α-连接素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作者:徐采朴;周永宁;陈渝

    目的:检测α-连接素在胃癌及癌前组织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及患者生存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63例胃癌、44例异型增生、25例肠化生、28例萎缩性胃炎石蜡标本的α-连接素表达水平.结果:肠化生以及对照组胃黏膜均保留正常的细胞膜染色;萎缩性胃炎组仅有1例异常染色.α-连接素在胃癌异常表达率为76%;异型增生为43%.BorrmannⅢ型和BorrmannⅣ型α-连接素异常表达率显著高于Borrmann I型和BorrmannⅡ型(P<0.01).α-连接素在管状腺癌、黏液腺癌及印戒细胞癌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78%、79%和91%,显著高于乳头状腺癌(47%)(P<0.01).α-连接素在肠型胃癌和弥漫型胃癌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68%(73/108)和95%(38/40),二者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α-连接素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无关(分别P>0.05).α-连接素正常表达患者并未显示生存优势.结论:胃癌组织广泛存在α-连接素表达异常,且异常表达与分化程度差密切相关,α-连接素表达异常可能是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早期事件.

  •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泌素、生长抑素、表皮生长因子、血管活性肠肽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作者:郭昱;郭霞;姚希贤

    目的:通过对照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及胃癌患者胃泌素、生长抑素(SS)、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探讨上述胃肠激素在CAG的临床意义,为CAG的内分泌治疗提供理论与实验依据.方法:应用放免法检测经胃镜及病理证实的67例CAG患者,18例胃癌患者,15例正常人血中胃泌素、EGF、VIP和SS水平.结果:与正常人血清胃泌素、EGF含量[(64.19±35.34)×10-3 ng/ml,(1.76±0.35)ng/ml]相比,CAG患者血清内这两种物质含量均明显升高[(115.23±60.62)×10-3ng/ml,(152.60±82.93)ng/ml],P<0.01,且随萎缩病变加重呈上升趋势,伴肠化生者[(137.20±60.23)×10-s ng/ml,(2.71±1.02)ng/ml]升高为显著,接近胃癌水平[(152.60±72.93)×10-3 ng/ml,(2.86±1.23)ng/ml],P>0.05.CAG患者VIP含量(9.42±2.34)×10-3 ng/ml显著低于正常水平(16.34±8.18)×10-3 ng/ml,P<0.01,但较胃癌患者(6.98±2.13)×10 -3ng/ml显著增高,P<0.01.且随萎缩病变加重呈下降趋势,伴肠化生时(7.68±2.96)×10-3ng/ml仅略高于胃癌.血浆SS含量以CAG患者为低(61.90±28.36)×10-3 ng/ml显著低于正常人(96.28±35.18)×10-3 ng/ml,P<0.01及胃癌患者(11496±47.12)×10-3ng/ml且随萎缩病变加重呈下降趋势,伴肠化生时低(40.17±20.34)×10-3 ng/ml.结论:CAG存在胃泌素,EGF水平的增高及SS、VIP水平的减低,使胃黏膜的生理功能、生物学行为发生改变,致CAG沿着肠化生-不典型增生癌变发展,适当应用上述胃肠激素或其拮抗剂可能阻止CAG的发展,并使之逆转.

  • 雌激素诱导基因PS2/TFF1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

    作者:李俊美;罗和生;姚宏昌

    目的:明确乳腺癌雌激素诱导基因PS2/TFF1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121例患者(慢性浅表性胃炎20例、胃溃疡20例、不典型增生20例、不完全肠化生20例、完全肠化生21例及胃癌20例)及20名健康志愿者胃黏膜组织中PS2/TFF1蛋白的表达.结果:PS2/TFF1在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溃疡中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慢性胃炎组vs正常对照组P<0.01q=7.721;胃溃疡组vs正常对照组P<0.01q=5.256),在不典型增生、不完全肠化生及胃癌中表达比对照组明显减低(不典型增生组vs正常对照组P<0.01 q=8.051;不完全肠化生组vs正常对照组P<0.01 q=11.356;胃癌组vs正常对照组P<0.01q=8.238),在完全肠化生组PS2/TFF1表达无明显增高(20/21,95.24%),与不完全肠化生组表达(11/20,55%)相比差异显著(P<0.01 χ2=8.994).结论:(1)PS2/TFF1蛋白在胃黏膜保护中可能起重要作用;(2)PS2/TFF1的表达缺失可能是胃肿瘤恶性转化过程中的早期事件.

  • 胃癌增生凋亡与调节基因的表达

    作者:潘传敬;刘宽宇

    目的:研究胃癌、癌前病变(异型增生、肠化生、萎缩性胃炎)细胞增生凋亡及其调节基因表达,探讨胃癌多阶段发生.方法:采用病理组织学对24例胃癌、14例癌旁异型增生、24例远离癌灶的慢性胃炎和32例肠化生胃黏膜进行分类、分期、分度,Ki67,P53及Bcl-2免疫组化染色,TUNEL(ISEL)技术检测细胞凋亡计算各种病变的Ki67增生指数和凋亡指数、凋亡增生比、凋亡强度,和P53,Bcl-2的阳性例数和百分比.结果:胃癌、异型增生、肠化生和萎缩性胃炎的增生指数分别是12.4±6.8%,6.4±4.2%,6.6±3.4%和3.8±2.9%,浅表性胃炎与各组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凋亡指数分别是2.4±1.4%,2.6±1.6%、3.1±1.2%和3.8±2.0%;凋亡强度分别是0.3,0.6,079和1.3.以萎缩性胃炎高,与其他各组间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中、重度异型增生和胃癌相互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重度异型增生和早期胃癌的凋亡强度是浅表性胃炎的1/3,进展期胃癌仅为其1/5.P53蛋白在胃癌、异型增生、肠化生、萎缩性胃炎分别是25.0%,14.3%,3.1%和0%.Bcl-2的表达分别是58.3%,42.8%,9.4%和7.1%,在胃癌和异型增生P53蛋白和Bcl-2表达相互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P53和Bcl-2基因不仅在胃癌表达,在癌前病变异型增生、肠化生也有部分表达,萎缩性胃炎不具有上述特点.

  • 胃粘膜肠化中幽门螺杆菌感染与PCNA,c-erbB-2的表达

    作者:卢文;陈丽英;龚华实

    目的研究肠化胃粘膜幽门螺杆菌(Hp)阳性率与PCNA,c-erbB-2表达率之间关系,以探讨Hp感染在胃肠化发生、发展中作用.方法经病理检查证实的慢性胃炎伴肠化116例,对照组非溃疡性消化不良. 应用改良Warthin-Starry法检测Hp,免疫酶组化SP法检测PCNA,c-erbB-2的表达,比较Hp阳性组和阴性组间PCNA,c-erbB-2的阳性表达率.结果胃粘膜肠化者Hp感染率增高(58.6% vs 18.8%,χ2=10.79,P<0.01),肠化胃上皮内少见Hp粘附,Hp阳性组PCNA,c-erbB-2表达高于阴性组(48/68 vs 12/48,χ2=9.05,P<0.05;36/74 vs 2/42,χ2=13.28,P<0.01).结论 Hp感染促进胃粘膜肠化,并使肠化胃粘膜细胞增殖迅速而启动恶性变,故Hp感染可能促进胃癌的形成.

  • 胃黏膜肠化生中CDX2及SOX2的表达及其甲基化状态

    作者:牛海静;陈鑫;王邦茂

    DNA的异常甲基化修饰在多种肿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2(caudal type homeobox transcription factor 2,CDX2)是肠上皮特异性转录因子,仅在成人肠道中表达而在胃中不表达.与之相反,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2(sex determining region Y-box 2,SOX2)仅在胃及胃以上的消化道上皮中表达.胃黏膜的肠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被认为是肠型胃癌的癌前病变.本研究检测了胃黏膜不同程度IM标本中CDX2和SOX2启动子区甲基化的情况,并探讨其与基因表达的关系.

  • 胃黏膜肠化生调控分子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斌;时永全

    肠化生作为胃癌的癌前病变,其病理过程并未完全阐明.新近研究表明,肠化生的发生涉及到了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1、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2、OCT-1及Erk通路成分的异位表达,以及胃特异性转录因子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2、Sonic hedgehog信号通路、RUNT相关转录因子3等抑癌基因的表达受抑.宿主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环氧合酶2等的表达增强也参与了肠化生的发生.本文就上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Cdx2与食管炎、Barrett's食管及腺癌的关系

    作者:刘仕琪;吕毅

    同源异型盒转录因子2是新发现的尾相关同源异型盒转录因子家旅中的一个成员,特异地表达于从十二指肠至肛管齿状线的肠道绒毛上皮,在其他空腔脏器黏膜上皮异位表达时可诱导相应部位的肠化生或腺癌发生.在胃十二指肠反流-食管炎- Barrett's食管-食管腺癌演化过程中,同源异型盒转录因子2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并与p63基因、维甲酸、MUC2、骨形态发生蛋白4等多因素共同作用促进了这一过程的发展.

  • 同源异型盒转录因子2与胆道系统肠化生及肿瘤的关系

    作者:刘仕琪;吕毅

    尾相关同源盒转录因子2(CDX-2)在肠上皮细胞正常分化中起着关键作用.如果CDX-2在肠道黏膜中表达缺失、突变或存肠道以外的空腔脏器中异位表达时则促进了该部位肠化生和癌的发生.正常情况下,CDX-2在胆囊和胆道黏膜中均无表达.在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发育不良的胆囊黏膜上皮细胞和胆囊癌中表达.越邻近肠道的胆道肿瘤CDX-2表达的阳性率越高.CDX-2在胆囊黏膜中通过促进肠化生再导致癌变的过程与其在胃黏膜中的作用相类似.CDX-2在胆道肿瘤发生的早期起着重要作用,并且是决定胆道恶件肿瘤患者预后的一项重要因素.

  • 腹腔镜胃腔内胃手术一例

    作者:印慨;郑成竹;邹晓平;胡明根

    患者女性,76岁.因慢性萎缩性胃炎行胃镜随访,半年内病理活检示胃窦部黏膜由中度肠化生及轻到中度不典型增生发展为中至重度不典型增生.入院后超声胃镜检查示胃窦后壁有一1.2cm×1.5cm片状隆起,局部低回声浸润至黏膜下层,病理活检为中至重度不典型增生.

  • 四种胃癌标志物同步检测的意义

    作者:贾晓枫;甄戈华;施达仁;乐竹琴;陆洪芬;范月珍

    我们用针对4种胃癌标志物(p53、c-erbB-2、 PCNA和Rb)的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同步检测以分析不同蛋白产物在胃癌及肠化生组织中表达的差异.

  • 胃复春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及胃粘膜COX-2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郭国英;王瑞华;张明

    目的 研究胃复春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疗效及胃粘膜COX-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胃复春组(33例)和猴菇菌组(30例),胃复春组给予胃复春治疗,猴菇菌组给予猴菇菌治疗.评价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肠化病理及COX-2的表达.结果 胃复春组症状改善优于猴菇菌组,肠化生消失,COX-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结论 胃复春能显著改善萎缩性胃炎临床症状,减少肠化生,降低胃粘膜COX-2蛋白的表达.

  • 胃舒煎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肠腺化生24例临床观察

    作者:孙立伟

    目的 观察西药联合中药胃舒煎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肠腺化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有肠上皮化生的患者做为治疗组,克拉霉素、奥美拉唑和替硝唑,联合中药胃舒煎剂治疗,另选2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有肠上皮化生的患者做为对照组,单纯予西药予克拉霉素、奥美拉唑和替硝唑,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治疗后胃黏膜组织病理变化情况、胃镜疗效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胃镜、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和79.2%,对照组分别为58.3%、54.2%;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Hp感染情况及胃黏膜组织病理均有明显改善(P<0.0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舒煎剂联合西药克拉霉素、奥美拉唑和替硝唑可以明显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肠腺化生患者的临床症状,抑制且改善胃黏膜的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

  • CDX2基因研究进展

    作者:庄利萍;王芳;郭萍

    基因系尾型同源盒基因(CDX2)尾型同源框转录因子2,是一种新发现的特异性的核转录因子,属于果蝇尾部相关同源框基因家族成员,不仅控制着胚胎细胞的发育和分化,而且在成人组织的分化和增殖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新的研究发现,消化道、泌尿生殖、妇科、头颈部等部位均有CDX2表达.本文就CDX2基因的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 CDX2和MUC2在胃癌癌变多阶段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的研究近况

    作者:陈淑敏

    近年来不少学者单独或联合研究了尾侧型同源转录因子2(CDX2)和黏蛋白2(MUC2)在胃癌癌变多阶段组织中的表达,认为CDX2在正常胃黏膜中无表达,在绝大多数胃黏膜肠化生中呈阳性表达,在胃癌中呈弱表达;MUC2在正常胃黏膜中无表达,在绝大多数胃黏膜肠化生和胃癌中呈阳性表达.两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特别是在肠型胃癌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此就CDX2和MUC2的生物学特性、异常表达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内科疾病处方用药解析(27)

    作者:葛建国

    3.4 慢性胃炎[处方10]枸橼酸铋钾 240mg 每天2次口服阿莫西林 1.0g 每天2次口服呋喃唑酮 0.1g 每天2次口服适应证:Hp阳性的慢性胃炎合并中重度萎缩、中重度肠化生、中重度非典型增生.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粘膜肠化生的关系研究--附94例治疗随访观察

    作者:王翠筠;支双芬;刘淑云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粘膜肠化生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根除Hp对胃粘膜肠化生的影响.方法对164例有胃粘膜肠化生患者与315例无胃粘膜肠化生患者比较Hp感染情况;对94例Hp阳性胃粘膜肠化生患者予Hp根除治疗后胃镜随访1~3年,根据有无Hp根除,将其分成Hp根除组与Hp未根除组,观察肠化生的变化情况.结果肠化生组与非肠化组Hp感染率分别为64.0%、51.4%,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Hp根除组胃粘膜肠化生逆转率(39.7%)显著高于Hp非根除组(16.7%)(P<0.05).结论胃粘膜肠化生与Hp感染密切相关,根除Hp对胃粘膜肠化生有逆转作用.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肠化生
193 条记录 2/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