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注射用他唑巴坦钠/哌拉西林钠在4种输液中的稳定性考察

    作者:安岳平;蔡志波

    目的:考察常温下(25℃)、4h内,注射用他唑巴坦钠/哌拉西林钠在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4种输液中的稳定性.方法:用HPLC法测定配伍后他唑巴坦钠、哌拉西林钠的含量变化,并考察配伍液的外观和pH值变化.结果:哌拉西林钠在4种输液中均有良好的稳定性,他唑巴坦钠在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的稳定性较好,在10%葡萄糖注射液中不稳定.结论:注射用他唑巴坦钠/哌拉西林钠与输液配伍时应首选5%葡萄糖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可以配伍,但宜在4h内滴完,与10%葡萄糖注射液的配伍应尽量减少.

  • 哌拉西林钠与他唑巴坦钠的药理研究与临床应用

    作者:尹翠英;任炜;时萍

    哌拉西林钠属酰腙基青霉素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有一定的作用,对革兰氏阴性菌作用强,属于广谱抗生素.他唑巴坦钠是舒巴坦钠的衍生物,具有广谱抑制β-内酰胺酶的作用,抑酶活性较强,同时也是一种不可逆性β-内酰胺酶的自杀抑制剂.哌拉西林钠和他唑巴坦钠组成复方制剂,具有很好的协同抗菌作用.

  • 4种不同规格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药品说明书分析

    作者:毕瑞;洪雪姣

    目的:分析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药品说明书,促进合理用药。方法收集临床常见的4种不同规格不同厂家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对其药品说明书中的用法用量进行仔细比较。结果与讨论4种不同规格不同厂家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推荐的用法用量存在差异,模糊了临床医师、药师的给药剂量,容易导致医疗事故而引起医疗纠纷。建议在药监部门加强监管的同时,各大药厂应自觉更新药品说明书,尽早把上述药品说明书统一化、规范化。这是消除医师、药师、患者顾虑的关键所在。

  • 用凝胶法检测哌拉西林钠中细菌内毒素

    作者:胡淑娟;施玉英;纪晓彦

    目的:用凝胶法检测哌拉西林钠中细菌内毒素.方法: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细菌内毒素检查要求进行干扰实验和结果判断.结果:当哌拉西林钠浓度范围为0.06mg/ml至5mg/ml时,细菌内毒素与鲎试剂的反应不干扰检测,确定本品细菌内毒素限值为0.05EU/mg.结论:可以用凝胶法检测哌拉西林钠中细菌内毒素.

  • 伏立康唑注射液致严重低血糖反应1例

    作者:白红;林海霞;张承;官真水

    患者,男,71岁,体重50 kg,于2011年8月29日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功能失代偿期收入我院,在院期间补充诊断直肠腺癌、深部真菌病、糖尿病.入院后给予头孢美唑抗感染、氨茶碱解痉平喘、氨溴索止咳化痰、环磷腺苷葡胺等对症支持治疗,同时作痰培养,多次结果示大肠埃希菌1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阳性.10月3日患者血细胞逐渐增高,11月2日白细胞总数高达20.33×109/L,中性粒细胞高达88.24%.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血常规和病情相继更换以下抗菌药物,均静脉滴注,9月27日左氧氟沙星0.5 g,每日1次,共14d;11月10日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4.5 g,每8 h 1次,共14 d,联用阿米卡星0.4 g,每日1次,共10d;由于效果不佳,11月25日换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泰能)1 g,每8 h 1次,共15 d.

  •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肺结核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分析

    作者:张力文;沈明;熊震

    目的:比较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肺结核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方法将96例肺结核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分为治疗组(48例)及对照组(48例),治疗组予以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对照组予以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特征、疗效和细菌清除率等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可作为治疗肺结核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首选抗菌药物。

  •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配伍稳定性

    作者:武琳;郑建

    目的:研究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畔巴坦钠按使用要求溶解后,在规定条件下放置时的稳定性.为临床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不同溶液与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分别配成不同浓度的溶液,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放置8小时,测定各配伍液中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的含量,同时观察各配伍液外观、pH值变化情况.结果:注射用水溶解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后稳定性较好,静脉滴注浓度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较稳定,温度对pH值变化影响显著,各配伍液均澄清,颜色无变化.结论: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使用注射用水溶解后,采用O.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即溶即用,不可放置或冷藏保存后使用.

  •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临床疗效评价

    作者:吴振

    目的:评价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52例)和对照组(48例),分别应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和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剂量为9~20g/次,每8小时1次,静注给药,疗程5~14d.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4.2%和93.8%,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1.7%和92.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试验组中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临床治疗确切,安全可靠,可作为细菌性感染疾病的临床首选药物之一.

  •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2∶1)致迟发性药疹1例

    作者:于恒彩;张鉴;赵培西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不断更新,其种类日趋繁多.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为一种广谱抗生素,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国内发生变态反应者较为少见,发生迟发性变态反应更为罕见.本文报道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致迟发性变态反应1例,以引起广大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 国产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体内外抗菌作用

    作者:张淑华;欧真蓉;庄镇华

    他唑巴坦钠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对染色体介导和质粒介导的β-内酰胺酶均具有较强的抑酶作用,但其单独使用基本无抗菌作用,他唑巴坦钠与哌拉西林合用,则可显著地提高哌拉西林对产酶耐药菌的抗菌

  • 妊娠合并右髋部骨关节病变1例

    作者:何跃东;杨小芸;欧阳运薇;熊庆

    1 病例报告患者,27岁,G3P+20,因停经36周,右下腹疼痛伴右下肢活动受限半天,以36+3周宫内活胎,腹痛待诊入院.孕早、中期无特殊,孕4月感胎动至今,定期进行常规产前检查.孕晚期无头晕、眼花,全身瘙痒等症状.半月前,出现双下肢水肿,并逐渐加重,休息后可缓解.入院时,无阴道流血、流液,无呕吐、腹泻.既往无外伤、手术史,无盆腔包块、阑尾炎及其他内科病史.入院查体:BP 106/75 mmHg,T 36.5℃,P 80次/min,R 28次/min.神清合作,双肺呼吸音清晰,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脾未扪及,腹膨隆,麦氏点压痛不明显,稍有肌紧张,活动下肢特别是右髋部时右下腹及髋部疼痛加剧.胎心140次/min,LOA位,宫高33 cm,腹围103 cm,腹软无宫缩.双下肢Ⅱ度水肿,右侧大腿膝上2 cm周径较左侧大1 cm.血常规:WBC 13.0×109/L,Hb 118 g/L;尿常规正常;盆腔B超未见异常.普外科会诊排除阑尾炎;神经内科及骨外科会诊,查体示:双下肢水肿,肌力正常,无感觉减退,右髋滚动试验阴性,右髋内外旋疼痛、受限,未发现确切病因,建议抗感染治疗.经哌拉西林钠抗感染治疗5天,症状无缓解,右下肢疼痛加剧,活动受限,行剖宫产术.术后第2天,髋部疼痛基本缓解,能活动右下肢.术后4天,能下床慢行.盆腔照片:双髋关节及股骨上段未见异常.骨密度测试:右髋部骨密度轻度减低.

  • 凝胶色谱法分离哌拉西林钠聚合物杂质

    作者:倪静文;魏荣卿;刘晓宁;方硕;袁耀佐;张玫

    目的 建立聚苯乙烯基质的凝胶色谱柱(MKF-GPC-300)对哌拉西林钠中的聚合物杂质(或称缩合物杂质)的分离分析方法.方法 凝胶色谱柱为MKF-GPC-300柱(300mm×7.8mm,5μm),流动相为0.01mol/L醋酸铵缓冲液(pH7.0):乙腈(65:35),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54nm.结果 哌拉西林钠与其缩合物杂质基线分离(分离度2.62),缩合物峰柱效大于3000且对称性良好(对称性1.11),分析周期耗时不到12min.结论 本方法可以迅速、简便地用于哌拉西林钠缩合物杂质的分离分析.

  • 阿扑西林在小鼠体内抑菌作用研究

    作者:罗阿利;陈静茹;申昕;宋延平

    目的 观察阿扑西林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内抗菌作用.方法 以小致死量的金黄色葡萄球菌(7.5×107个)、铜绿假单胞菌(7.5×107个)腹腔注射感染小鼠,2 h后尾静脉注射阿扑西林,1 d 1次,连续3 d,连续7 d观察感染小鼠的生存期及致死率.结果 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小鼠生存期为2.83±0.94 d,致死率为100%.哌拉西林钠及试品1.33,0.668和0.332 g·kg-1的生存期分别为6.25±0.75,6.33±0.78,5.42±1.24和4.42±1.62 d(P<0.01),致死率分别为58.33%,50.00%,66.67%和75.00%;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小鼠生存期为2.75±1.06 d,致死率为100%,而哌拉西林钠及本品1.33,0.668和0.332 g·kg-1的生存期分别为6.33±0.89,6.42±0.79,6.17±1.03和4.83±1.64 d(P<0.01);致死率分别为50.00%,41.67%,58.33%和66.67%.结论 阿扑西林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且在同等剂量下优于哌拉西林钠.

  • 治愈特重度沼气烧伤一例

    作者:王喜庆;秦晓军

    患者男,45岁,因于化粪池旁吸烟被沼气烧伤,伤后1 h入院.查体:体温36.8 ℃, 脉搏7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0/90 mm Hg(1 mm Hg=0.133 kPa).意识清楚,面部、胸背、双上肢、双大腿及臀部表皮部分脱落,创面红白相间.部分皮肤苍白、质韧、无水疱、感觉迟钝、温度低.诊断:沼气烧伤,总面积75%,其中浅Ⅱ度15%、深Ⅱ度40%、Ⅲ度20%TBSA.入院后立即给予止痛、消炎、补液、扩容等治疗.第1个24 h补液量为8850 ml,电解质、胶体之比为1.6∶ 1.0,尿量1000 ml.患者血压偏低,一度降至90/70 mm Hg.考虑血容量不足,第2个24 h补液6800 ml,并输入全血600 ml,电解质、胶体之比为1.5∶ 1.0,尿量2400 ml,病情趋于平稳.第3个24 h补液量为5800 ml,电解质、胶体之比为1.0∶ 1.0,尿量2600 ml.同时静脉滴注哌拉西林钠4 g,2次/d,七叶皂苷钠20 mg,1次/d,以控制感染、减少渗出.入院第5天行四肢切削痂异体皮(其上涂抹自体皮浆)移植术:用滚轴取皮刀取患者头皮及左小腿刃厚皮片共5%TBSA,制作皮浆,切削痂面积约50%TBSA,供、受皮面积比为1∶ 10.术中输血1600 ml.术后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钠1 g,2次/d,连用1周.植皮前后和术中共输全血5400 ml,20%人血浆白蛋白40 g.术后植皮成活率95%,浅度及残余创面外涂磺胺嘧啶银治疗.住院52 d患者痊愈出院.

  • LC-MS/MS法分析注射用哌拉西林钠的杂质谱

    作者:崔广青;周小溪;秦爱方;赵正保

    目的:建立LC-MS/MS法分析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中的有关物质的杂质谱.方法:采用Kromasil Eternity-5 C18(2.1 mm×150 mm,3.5 μm)色谱柱,以0.2%甲酸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2 mL·min-1;通过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PDA)及电喷雾离子化串联质谱检测法,采集杂质谱的PDA数据、质谱的母离子及子离子数据,结合质谱的降解规律,杂质的色谱行为,相关对照品的裂解规律,以及主成分哌拉西林钠的合成与降解反应,进行未知杂质结构解析,并对该结构进行初步验证.结果:在所建立的条件下,杂质谱中哌拉西林钠及其杂质分离良好,分离出5组同分异构体,共检测到16个较大杂质峰,其中,8个杂质峰为已知杂质峰,分别为BP杂质E、BP杂质A、BP杂质C、BP杂质C同分异构体、BP杂质B、BP杂质B同分异构体、BP杂质F、BP杂质D,8个未知杂质峰中,分别为哌拉西林2个异构体、BP杂质B降解物、哌拉西林去4-乙基-2,3-二氧代-1-哌嗪降解物、哌拉西林去4-乙基-2,3-二氧代-1-哌嗪降解物异构体、BP杂质A与B二聚体、BP杂质A与B二聚体的异构体、哌拉西林二聚体.结论:建立的LC-MS/MS法能有效地洗脱、分离注射用哌拉西林钠的杂质,并分析其杂质谱,为哌拉西林钠的原料和相关制剂质量控制和工艺优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质量评价

    作者:周晓溪;郑台;常俊兰;范佥;付晓丽;崔广青

    目的:对不同生产工艺哌拉西林钠的质量进行对比研究及评价.方法:运用水分、水活度、酸度、有关物质等方法测定不同工艺产品,同时进行加速试验,并将测定结果进行多因素相关分析,综合评价不同工艺产品的质量.结果:冷冻干燥样品的水分、水活度、有关物质测定结果明显低于喷雾干燥样品,pH高于喷雾干燥样品,且产品的稳定性较喷雾干燥样品好.结果表明,水分与产品质量密切相关.结论:控制水分是保证本品质量的关键环节;应对现行标准部分项目控制指标予以修改;研究表明冷冻干燥工艺生产的原料质量较好,且不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应当引导企业主动使用该原料.

76 条记录 4/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