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原发性胃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独立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杜楠;朱志;徐惠绵

    目的 分析原发性胃淋巴瘤(PGL)组织分型及围手术期相关因素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肿瘤外科1988年9月至2011年7月期间收治的53例PG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计算累积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单因素分析和Cox模型多因素分析分析其临床特征及围手术期相关因素对预后的影响,并通过单因素分析法分析不同病理分型,其影响预后相关因素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53例PGL患者发病年龄21~78岁(平均年龄54岁,中位年龄58岁).本组病例组织分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占64.2%(34/53)、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22.6%(12/53).Ann Arbor临床分期:ⅠE期22例(41.5%,22/53)、ⅡE期19例(35.8%,19/53)、ⅢE期1例(1.9%,1/53)、ⅣE期10例(18.9%,10/53).随访资料完整的53例患者中,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1.1%、47.2%、32.1%,总体中位生存期为35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中性别(P=0.021)、年龄(P=0.028)、肿瘤大小(P=0.004)、手术根治度(P<0.001)、侵犯脏器(P<0.001)、病理组织分型(P=0.006)、Ann Arbor分期(P=0.029)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根治度(OR=3.611)、病变组织分型(OR=1.729)、Ann Arbor分期(OR=1.509)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影响MALT预后相关因素中性别(P=0.028)、手术根治度(P<0.001)、侵犯脏器(P<0.001)以及Ann Arbor分期(P=0.003)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DLBCL预后与患者胃肠道炎性病变、溃疡等良性疾病史存在相关性(P=0.003).结论 肿瘤根治度、侵犯脏器、原发性胃淋巴瘤的组织分型是影响原发性胃淋巴瘤预后的独立因素;患者性别、手术根治度、侵犯脏器、Ann Arbor分期与MALT的预后存在相关性;患者胃肠道疾病史与DLBCL预后存在相关性.

  • 原发性胃淋巴瘤内镜下表现及误诊分析

    作者:严瑾;欧阳钦;黄丽彬;杨锦林

    目的:对内镜下原发性胃淋巴瘤的形态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内镜对胃淋巴瘤的诊断率.方法:收集近两年我院通过胃镜活检确诊的原发性胃淋巴瘤51例及内镜拟诊的"胃淋巴瘤"27例,比较其内镜特点,并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进行比较.结果:51例确诊的原发性胃淋巴瘤以溃疡型33例(65%)和结节型12(23.5%)为主.27例拟诊组患者以结节型13例(48%)和黏膜粗大型10例(37%)为主,内镜下病变形态有显著性差异(P<0.001).而在病变的蠕动性及活检质地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胃淋巴瘤的内镜下形态具有多型性,提高对其内镜下表现的认识并结合多取及深取活检对原发性胃淋巴瘤的术前确诊具有重要的意义.

  • 老年人原发性胃淋巴瘤临床分析

    作者:贾国葆;吴建胜;吴亮;董秀丽;林海霞;陈向荣

    胃是结外淋巴瘤的好发部位,原发性胃淋巴瘤(PGL)约占消化道淋巴瘤的55%~65%.我们对我院1997年1月至2010年8月确诊的48例PG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患者48例,其中老年组(60~87岁)25例,占同期PGL的52.1%;男14例,女11例,男∶女为1.3∶1.青年组(10~30岁)7例,占同期PGL的14.6%;男2例,女5例,男∶女为0.4∶1.依据Dawson诊断标准,全部经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

  • 028在原发性胃淋巴瘤中浸润细胞核抗原、p53、p21的表达和细胞凋亡

    作者:

  •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作者:李琛;燕敏

    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应多次胃镜活检以明确组织病理学诊断.应用超声胃镜、CT等手段可较准确地判断其分期.对于Ⅰ、Ⅱ期原发性胃淋巴瘤首选外科手术还是放化疗,以及手术术式的选择尚有争议.术后辅助性放化疗和正规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是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 甘露聚糖肽和地榆升白片治疗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化疗所致白细胞下降的临床效果

    作者:杨兰;邓颖;胡洪林;潘海霞

    目的 评价甘露聚糖肽和地榆升白片改善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PGML)化疗中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应用平行对照、前瞻性和开放性的方法,纳入137例PGML患者,随机分为甘露聚糖肽组(68例)和地榆升白片组(69例).两组给药均为CHOP化疗方案的辅助药.检测两组外周白细胞水平、中性粒细胞水平和集落刺激因子用量,定期随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甘露聚糖肽组和地榆升白片组显效率分别为51.7%和37.5% (P =0.03),第1周白细胞水平分别为(4.0 ±0.7)×109/L和(3.3±0.5)×109/L(P =0.04),第4周白细胞水平分别为(5.2±1.0)×109/L和(4.4 ±0.9)×109/L(P =0.035),第7周白细胞水平分别为(6.7±0.8)×109/L和(5.3±0.6)×109/L(P =0.006),人均里亚金用量分别为(0.79±1.28)支和(2.45 ±3.88)支(P=0.006).两组患者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甘露聚糖肽组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较少,且症状轻微,恢复较快.结论 甘露聚糖肽和地榆升白片均能显著升高白细胞水平,甘露聚糖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要优于地榆升白片.

  • 早期胃淋巴瘤9例临床及内镜表现分析

    作者:孟静

    原发性胃淋巴瘤很少见,占胃恶性肿瘤的2%~5%,是仅次于胃癌的第二位高发胃肿瘤.

  • 原发性胃淋巴瘤治疗现状及进展

    作者:王剑;李非;孙家邦

    原发性胃淋巴瘤(primary gastric lymphoma,PGL)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胃恶性肿瘤,发病率约占恶性肿瘤的1%~5%.组织学类型主要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霍奇金淋巴瘤(HD)很少见.长期以来对其治疗问题一直存在很多争议.传统观点认为手术是治愈PGL的主要手段,但随着对该病发病机制的认识和诊断水平的提高,这一观念受到了不断冲击.本文对PGL的治疗现状和进展作一综述.

  • 原发性胃淋巴瘤的CT和MR影像表现对比研究

    作者:曲博;李海明;张翔辰

    目的 对比分析原发性胃淋巴瘤CT和MRI影像学表现.方法 方便选择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该院收治的38例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该组患者术前均先行CT扫描,再行MRI扫描,对比分析CT和MRI影像学表现.结果 CT和MRI对病变位置、范围、与邻近胃壁的关系、周围组织器官侵犯及淋巴结转移情况诊断效果均较好.在累及黏膜、黏膜线中断和淋巴结转移检出率方面,CT和MRI诊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0.337,P=1.000,0.337);MRI对累及浆膜层检出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04,P=0.021).结论 原发性胃淋巴瘤CT和MRI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根据影像学表现为临床诊断提供确切资料,必要时可联合检测,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

  • 原发性胃淋巴瘤的临床治疗分析

    作者:冷双芝;张增高;宗民

    目的 总结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PGL)的诊治经硷.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志者的诊治情况及分析相关文献报道.结论 PGL应以联合治疗为主,而外科手术仍是联合治疗中不能缺少的重要环节.

  • 24例原发性胃淋巴瘤的临床病例分析

    作者:尹清明;董卫国;田山;廖斐

    目的 原发性胃淋巴瘤(primary gastric lymphoma,PGL)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临床表现不典型,误诊及漏诊率较高,本文通过探讨PGL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特点,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从而延长患者生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收集2012年3月-2016年3月24例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确诊为PG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PGL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 PGL患者就诊前均有消化系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如腹痛、腹胀、黑便、消瘦、呕血等临床表现,但缺乏特异性.PGL的发生部位以胃窦为主,诊断上存在一定的漏诊与误诊,CT提示肿瘤性病变为83.33%,第一次胃镜下取活检病理检查阳性率仅76.19%.24例PGL患者病理分型以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为主,14例,占58.33%;其次为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MALT),9例,占37.50%;1例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占4.17%.此外,本次研究分析中发现胃淋巴瘤患者中感染过乙肝病毒的达58.33%,其中静脉血检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高达25.00%.结论 PGL是一种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的恶性肿瘤,胃镜下活检仍然是诊断该病的金标准,DLBCL患者治疗仍以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吡柔比星+地塞米松(CHOP)方案为主,MALT可以行抗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治疗,预后个体差异较大.PGL的发生是否与乙肝病毒感染有关,需要进一步完善大样本、高质量的病例对照研究加以证实.

  •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放射治疗(一)

    作者:仲凯励;张伟京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 (primary gastric lymphoma,PGL)是一种少见的胃恶性肿瘤,占所有胃恶性肿瘤的3%.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中,原发性胃淋巴瘤则是常见的结外NHL之一.PGL主要来源于B淋巴细胞,极少数来源于T淋巴细胞.根据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类标准,40%的PGL为惰性(低度恶性)淋巴瘤,以胃黏膜相关淋巴瘤 (mucosa associated lymphoma,MALT)为主,其他少见类型包括套细胞淋巴瘤(mantIe Iymphoma,ML)、滤泡淋巴瘤 (follicular lymphoma,FL)等.

  • 原发性胃淋巴瘤87例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张俊;顾勇;赵艳;任牡丹;卢新兰;卢桂芳;和水祥;殷燕

    目的 分析原发性胃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6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87例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进一步分析该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辅助检查等.结果 87例患者临床表现中以腹痛常见,占74.7% (65/87),其次为恶心、呕吐、黑便、腹部包块.低蛋白血症.21例(24.1%),乳酸脱氢酶增高19例(21.8%).胃镜检查病变部位主要位于胃窦30例(34.5%)和胃体32例(36.8%).消化道钡餐、腹部CT、PET-CT、骨髓穿刺可以协助诊断.MALT淋巴瘤患者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为90.0%(9/10),血液乳酸脱氢酶阳性率为35.2%(19/54).DLBCL淋巴瘤62例(71.3%),MALT淋巴瘤24例(27.6%).治疗方法以手术、放、化疗及抗幽门螺杆菌治疗为主.结论 PGL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胃镜检查有利于诊断,治疗手段以手术、放化疗、抗幽门螺杆菌为主.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辅助诊治原发性胃淋巴瘤的效果研究

    作者:黄神安;钱霞;张丽华;尚红卫;熊萍;方念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诊治原发性胃淋巴瘤(PGL)中的作用,以提高PGL的诊治水平.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7月在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诊治的可疑PGL患者16例,记录患者胃镜下病变部位及形态特点、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胃镜下获取标本诊断率、PGL治疗、ESD情况,比较胃镜联合多点深挖掘式活组织检查与ESD诊断正确率.结果 16例患者中,14例行ESD,2例拒绝行ESD后失访;12例确诊为PGL.14例行ESD患者中,1例术中出血较多,未发生术后迟发性出血、术中及术后穿孔.12例确诊为PGL患者中,病变部位≥2个者6例,仅局限于胃体者3例,仅局限于胃窦者2例,仅局限于胃底者1例;胃镜下胃体多发浅表糜烂者4例,多发溃疡、表面附有白色薄苔、有时可见渗血者4例,胃皱襞增大、增粗者2例,黏膜蕈状突出、多孤立存在、隆起表面有糜烂或溃疡者2例;11例HP检测结果为阳性;2例根据胃镜下表现确诊为PGL,5例行胃镜联合多点深挖掘式活组织检查确诊为PGL,11例行ESD后确诊为PGL.ESD诊断正确率高于胃镜联合多点深挖掘式活组织检查(χ2=6.750,P<0.05).结论 采用ESD辅助诊断PGL,可提高诊断正确率,降低误诊率.

  • 原发性胃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分析

    作者:黄维甄

    目的:总结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PGL)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患者的诊治情况及分析相关文献报道。结论 PGL应以联合治疗为主,而外科手术仍是联合治疗中不能缺少的重要环节。

  • 18F-FDGPET/CT在原发性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李思源;徐文贵

    目的:分析原发性胃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PGDLBCL)的18 F-FDG PET/CT 影像学特点,探讨其在 PGDL-BCL 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病理证实的 PGDLBCL 患者的18 F-FDG PET/CT 资料,观察病变的部位、范围、大厚度(THKmax)、CT 值、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及淋巴结受累情况。将正常胃和进展期胃癌(AGC)患者各30例作为对照。采用统计学分析3组病例之间的可能差异。结果PGDLBCL 的 PET/CT 表现以不同形式及程度的胃壁增厚和显著增高的18 F-FDG 代谢为主要特征。16例(72.73%)为弥漫性增厚,5例(22.73%)为节段性增厚,1例(4.55%)为局限性增厚。THKmax 值为(2.74±1.40)cm。CT 平扫密度均匀,CT 值为(36.82±2.83)HU;SUVmax 值为(19.96±5.47)。13例(59.09%)伴有多个区域淋巴结转移。与 AGC 相比,弥漫性增厚、局限性增厚、SUVmax 值(9.35±4.42)及多区域淋巴结转移发生率等征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而节段性增厚(8,26.67%)、THKmax 值(2.38±1.27 cm)及 CT 值(35.20±5.41 HU)等征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18 F-FDG PET/CT 有助于全面反映 PGDLBCL 的病理学、生物学特性,在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原发性胃淋巴瘤和原发性大肠淋巴瘤的临床差异点分析

    作者:胡敏;苏群豪;周海燕;陶石;周东升;陈军

    据相关资料显示,原发性胃肠淋巴瘤的发病率正呈逐年上升势头,但是,医学界对该病的临床特征研究甚少.基于此,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针对所选患该病病患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比较.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抽取自2003年5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确诊为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病患共40例.其中,23例被确诊为原发胃淋巴瘤,17例被确诊为原发大肠淋巴瘤.

  • 双源CT对原发性胃淋巴瘤和进展期胃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武新洋;张欢;潘自来;谭晶文;杲霄源

    目的:对原发性胃淋巴瘤(primary gastric lymphoma,PGL)与进展期胃癌(advanced gastric cancer,AGC)的双源CT表现特点及病灶碘浓度进行比较,探讨双源CT鉴别诊断PGL与G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经病理证实的50例PGL患者及50例AGC患者,对病灶的以下特征进行测量、比较和分析.特征包括①胃壁增厚的程度,②有无黏膜白线征,③病灶累及胃壁的范围,④病灶的强化程度,⑤病灶的碘浓度值.从中寻求适宜的鉴别诊断标准并予以评估.结果:PGL患者与AGC患者间的胃壁增厚程度(P=0.874)、病灶累及范围(P=0.71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PGL患者相比,AGC患者的黏膜白线征阳性率更高(64%比24%,x2=16.234,P<0.0001),病灶强化更明显[(45.52±18.0) HU比(30.72±10.6) HU,P<0.001],病灶碘浓度值更高[(2.31±0.50) g/mL比(2.00±0.23) g/mL,P<0.001].单独以黏膜白线征阳性、强化程度≥34.5 HU、碘浓度值≥2.25 g/mL诊断AGC的灵敏度分别为64%、76%和56%,特异度分别为76%、70%和88%.黏膜白线征与强化程度2项指标对于AGC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中等,考虑将二者联合应用,并联诊断AGC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达90%和50%;串联诊断AGC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达50%和96%.结论:应用双源CT获得的黏膜白线征、病灶强化程度和碘浓度值对于PGL与AGC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推荐以病灶碘浓度值≥2.25 g/mL为标准对AGC进行特异诊断;可将黏膜白线征阳性与强化程度≥34.5 HU并联诊断AGC,以提高诊断灵敏度.

  •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诊治

    作者:韩伟;秦军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1年12月~2003年6月,我院共收治原发性胃淋巴瘤(PGL)34例,男18例,女16例,小年龄17岁,大年龄76岁,平均年龄45.6岁.入院治疗前病史短3个月,长26个月.上腹隐痛24例,消瘦16例,黑便、贫血、乏力8例,腹部肿块5例.查体中21例剑突下中上腹有不同程度深压痛,7例扪及大小在2.5~5 cm腹部肿块.29例GI检查,32例胃镜检查,确诊或倾向PGL诊断5例,诊断率16.7%.27例误诊胃癌或胃溃疡,2例误诊重度萎缩性胃炎伴细胞重度不典型异常增生,误诊率82.3%.

  • 超声胃镜对38例原发性胃淋巴瘤的诊断优势和随访价值

    作者:陈小丽;季峰;吴加国

    目的 评价超声胃镜对原发性胃淋巴瘤(PGL)的诊断优势和随访价值.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经普通胃镜检查,活组织检查或手术病理确诊为PGL的38例患者进行超声胃镜检查和靶向深挖活检并动态随访.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超声胃镜联合靶向深挖活检对PGL的诊断敏感度为86.8%(33/38),特异度为83.3%(10/12),诊断准确率为86.0%(43/50).超声胃镜联合靶向深挖活检的诊断准确率高于普通胃镜[86.0%(43/50)比57.9%(2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4,P<0.05).PGL的声像学特征主要表现为局部或弥漫的胃壁增厚,呈均匀或不均匀低回声改变,壁外可有肿大淋巴结.与术后病理分期相比,超声胃镜的肿瘤T、N分期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8、7/8.H.pylori成功根除组获得完全缓解的平均时间为(3.3±0.8)月,短于H.pylori根除失败组获得的(4.6±0.9)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P<0.05).结论 超声胃镜联合靶向深挖活检对PGL的检出率高,能清晰判断病变浸润深度和范围,指导临床分期和治疗方案的选择;超声胃镜能有效评估PGL的疗效.

55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