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原发性胃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

    作者:李琛;燕敏;朱正纲;薛建元;尹浩然;林言箴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淋巴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6例原发性胃淋巴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25例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 Dl根治术5例,D2根治术8例,行全胃切除术者3例,行姑息性切除术者7例,仅作削腹探查术者2例.结果:原发性胃淋巴瘤好发于胃窦、胃体部,肿块>5cm者占68%.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2.7%和61.1%.低度恶性和Ⅰ、Ⅱ期的原发性胃淋巴瘤预后较好.结论:原发性胃淋巴瘤的术前诊断主要依靠纤维胃镜;手术治疗和术后化疗是治疗原发性胃淋巴瘤的重要手段.

  • 原发性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和胃腺癌的18F-FDG PET/CT表现特征对比分析

    作者:杨文平;李天女;孙晋;郭喆;丁其勇;丁重阳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GDLBCL)和胃腺癌(GA)之间的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术(18 F-FDG PET/CT)的表现特征对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4年5月经胃镜或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PGDLBCL患者和34例GA患者的临床和PET/CT图像资料,对病灶的CT表现、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大厚度(THKmax)及胃周浸润、淋巴结受累情况等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其分型进行比较.结果 PGDLBCL及GA在PET/CT上表现为不同形式的胃壁增厚和FDG代谢的显著增高.剔除肿瘤厚度的影响后,PGDLBCL的SUVmax(20.67±8.76)显著高于GA的SUVmax(8.68±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35,P =0.000);胃部病灶THKmax在PGDLBCL(4.10±1.98)cm和GA (3.28±2.34)cm之间无统计学差异(t=0.903,P=0.376).同时PGDLBCL的胃壁增厚和SUV max之间无相关性(r=0.372,P=0.325),而GA的胃壁增厚和SUVmax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r=0.721,P=0.002).18F-FDG PET/CT显像中PGDLBCL的表现以Ⅰ型(27.27%)和Ⅱ型(59.09%)较多,而胃腺癌则以Ⅱ型(52.94%)和Ⅲ型(35.29%)多见.以病变范围广层面测量,PGDLBCL中病灶侵犯胃周径>50%的发生率68.18%明显高于GA的17.65%(X2=14.554,P=0.000).结论 根据18F-FDG PET/CT图像分析,借助SUVmax及分型比较,可较好地诊断和鉴别诊断PGDLBCL和GA;同时其也可反映PGDLBCL的生物学和病理学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68例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徐洪明;钱建忠;孙荣超;周志毅;杨树东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淋巴瘤(PGL)的内镜和病理特征,以减少误诊、漏诊,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的68例PGL的临床、内镜资料、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等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8例患者平均58.9岁,男女比例1:1.2,临床症状无特殊性.内镜下肿瘤多位于胃窦部和(或)胃体下部,占73.5%;手术切除标本侵犯全层者占56.9%;区域淋巴结转移占25.9%;免疫组织化学证实94.1%为B细胞淋巴瘤.病理类型低度恶性的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23例(39.7%),高度恶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29例(50.0%),其中11例伴有MALT成分;该组病例内镜确诊率达30.9%,内镜病理诊断正确率达51.2%,术后病理确诊率达100%.结论 内镜下充分、准确的活检,结合以上病理特点和免疫组织化学,对PGL的确诊具有重要意义.

  • Ⅱ期原发性胃淋巴瘤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分析

    作者:苏红彬;金荣生;马建春;罗天航

    目的 探讨Ⅱ期原发性胃淋巴瘤(PGL)佳的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65例临床诊断为Ⅱ期PGL病例资料,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病例总生存率为75.38%;各组生存率比较手术联合化疗组(81.48%)优于单纯化疗组(71.43%)和单纯手术组(70.59%)(P<0.05).所有病例平均生存时间为49.54个月;各组平均生存时间比较手术联合化疗组(74.34个月)优于单纯化疗组(69.07个月)和单纯手术组(64.09个月)(P<0.05).结论 手术联合化疗治疗原发性胃淋巴瘤生存率和生存时间优于其他治疗方法.

    关键词: 原发性胃淋巴瘤
  • 原发性胃淋巴瘤47例临床分析

    作者:朱俊强;曹斌

    原发性胃淋巴瘤(PGL)由于没有特征性临床表现,容易误诊,术前明确诊断者约10%.对我院外科1996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47例PGL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 30例原发性胃淋巴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作者:宋军;樊瑞智;张迎东;许腾;徐溢新;宋虎;徐为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淋巴瘤(PGL)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30例PG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位于胃底部5例,胃体部9例,胃窦部12例,多部位4例.病变呈浸润型6例,溃疡型11例,结节型4例,肿块型9例.临床分期为Ⅰ期11例,Ⅱ期10例,Ⅲ期5例,Ⅳ期4例.行根治性切除术23例,短路手术4例,减瘤手术3例.25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年以上,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96.0%和84.0%.结论 PGL临床表现不典型,具备手术指征且不能明确诊断的患者应行手术治疗.

  •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误诊分析

    作者:童向民;符节海;童茵;孟海涛

    胃恶性淋巴瘤是一种临床少见的,原发胃壁内淋巴滤泡的恶性肿瘤.由于其表现多样,无特异性,所以胃淋巴瘤误诊较多.我院于1995年1月~1998年12月共收治原发性胃淋巴瘤42例,然而仅4例是术前确诊,误诊38例,误诊率高达90%.本文重点讨论胃恶性淋巴瘤的误诊原因及对策.

  • 原发性胃淋巴瘤内镜表现及病理学特点分析

    作者:沈海燕;阮水良;于亚威;王波;陆其明;杨志宏

    原发性胃淋巴瘤(primary gastric malignant lymphoma,PGML)是常见的胃间叶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之一,占胃癌以外胃恶性肿瘤的70%~80%[1].近年来有发病率逐渐升高趋势[2].PGML缺乏特异性,活检组织学确诊率低,易漏诊或误诊为腺癌.本次研究总结了53例PGML患者的内镜及病理学特点,旨在提高内镜医师对胃淋巴瘤的认识.报道如下.

  • 原发性胃淋巴瘤15例临床分析

    作者:沈亦麟;费蓓芬

    在结外淋巴瘤中,原发胃恶性淋巴瘤(PGML)所占比例高.发病情况各家报道不一,约占胃恶性肿瘤3%~5%[1].其中绝大部分为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但在组织形态、临床表现、治疗反应和预后各方面均与淋巴结发生的淋巴瘤不同.

  •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临床分析

    作者:阮洪军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是原发性胃淋巴瘤的主要类型,是结外型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常见者,主要来源于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近年来淋巴瘤的发病率已有所上升,现将我院收治的8例胃MALT淋巴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现报道如下.

  • 幽门螺杆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周刚;戴宁

    幽门螺杆菌(Hp)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是胃癌及原发性胃淋巴瘤的危险因素。目前,Hp的耐药问题正日益突出,已成为Hp根治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深入了解Hp耐药机制,进而指导临床用药,笔者就Hp耐药机制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18 F-FDG 在原发性胃淋巴瘤中的摄取特点及其与 D-二聚体、LDH 的关系

    作者:党娜;徐文贵;宋秀宇;戴东;朱磊;朱湘;马文超

    目的:分析氟代脱氧葡萄糖(18 F-FDG)在原发性胃淋巴瘤( PGL)的摄取特点,探讨PET-CT显像对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经病理确诊为PGL患者( PGL组)的18 F-FDG PET-CT图像及临床资料,分析病灶大标准摄取值( SUVmax )与D-二聚体、乳酸脱氢酶的关系。同期收集50例胃癌患者(胃癌组)、45例健康查体者(查体组)的PET-CT显像结果,对比分析PGL的PET-CT显像特点。结果胃癌组、查体组与PGL组SUVmax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黏膜相关性PGL、胃癌与侵袭性PGL患者SUVmax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PGL患者中,不同病理分型、临床分期间SUV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D-二聚体水平与SUVmax显示较好相关性(r=0.831,P<0.01)。结论临床确诊或可疑PGL患者及时行PET-CT检查,结合D-二聚体水平,有利于其鉴别诊断、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案的确定。

  • 原发性胃淋巴瘤16例

    作者:钟亚平;姜芳

    2002~2008年笔者所在医院血液科收治原发性胃淋巴瘤(primary gastric lymphoma,PGL)患者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26~70岁,中位年龄51.5岁;病程2周至1年.所有患者诊断标准参照Dawson提出的5条标准:①无表浅淋巴结肿大;②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均正常;③X线胸片中未见纵隔有肿大的淋巴结;④手术中除胃及周围区域淋巴结累及外,无其他肉眼可见的侵犯;⑤肝脾正常.主要症状为中上腹部疼痛9例,反酸、烧心8例,腹胀7例,呕吐6例,黑便3例,呕血2例,上腹部包块1例, 贫血4例,发热6例.体征中大部分患者有中上腹压痛,有2例可扪及上腹部包块,包块大小 3 cm×5 cm.16例PGL患者治疗前均做胃镜检查,内镜诊断胃淋巴瘤3例,胃癌6例,消化性溃疡5例,糜烂性胃炎2例.

  • 原发性胃淋巴瘤超声内镜诊断探讨

    作者:刘清华;徐雷鸣;陈慧芳;李定国

    目的 评估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在诊断原发性胃淋巴瘤(primary gastric lymphoma,PGI)中的价值.方法 对18例PGI患者行EUS检查,并对声像图进行分析,将结果与普通内镜与外科手术相比较.结果 PGI的EUS声像图表现为表浅扩散型(16.67%)、弥漫浸润型(38.89%)、肿块型(27.78%)、混合型(16.67%);EUS诊断PGI符合率为88.89%,与普通胃镜相比(55.56%),差异显著;EUS对PGI的T、N分期诊断准确性分别达到100%、72.73%.结论 EUS诊断PGI符合率高于普通胃镜,并能准确判断肿瘤浸润胃壁深度、侵犯周围器官及淋巴结情况,EUS结合病理检查为诊断PGI的一项有效手段.

  • 分析原发性胃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

    作者:孟猛

    目的:分析原发性胃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52例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病症进行分析,了解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52例患者治疗效果分析,实践证明,总有效率为90.65%.结论:对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采用手术进行治疗,其效果明显,能缓解不良炎症.

  • 原发性胃淋巴瘤的内镜超声检查影像特征分析

    作者:许国强;单国栋;陈洪潭;胡凤玲;杨铭;顾青

    目的 分析、总结原发性胃淋巴瘤(PGL)的内镜超声检查术(EUS)的影像特征,提高对PGL的诊断水平.方法 分析诊断明确的PGL患者在内镜和超声影像学方面的图像,以及在治疗和随访过程中内镜和超声影像学方面动态变化,总结其在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的影像特征.结果 经EUS并且病理明确诊断为PGL者24例.病变表现为溃疡型14例,结节型5例,浸润型3例和糜烂型2例.病灶位于胃窦5例,胃窦体7例,胃体8例,胃体底4例.病变浸润至黏膜下层12例,浸润至肌层7例,全层浸润5例.胃周淋巴结浸润5例.治疗后其中15例患者进行了EUS的复查和随访.结论 掌握EUS的内镜和超声影像特征可以提高对PG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EUS对PGL的疗效评估和复发随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原发性胃淋巴瘤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DUAN Lun-xi;赵华;FENG Da-zuo;刘国清;LI Tie-gang;钟德玝;HU Fu-zhen;PI Zhi-ming;雷三林

    目的 分析原发性胃淋巴瘤预后与各临床病理因素及治疗的关系.方法 随访该院33年间因原发性胃淋巴瘤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人,用Kaplan-Meier生存时间分析、COX多因素分析研究生存预后与各临床病理因素以及治疗的关系.结果 整体3年存活率为85%,5年存活率为67.24%.手术+化疗3年存活率为86.35%.5年存活率为82.43%.细胞分级、周围器官或远处转移、手术方式、术后是否化疗是原发性胃淋巴瘤的独立预后因子,其他临床病理因素与原发性胃淋巴瘤预后尚无显著相关.结论 胃淋巴瘤的治疗应以手术、化疗为主,化疗可能更为重要,联合应用可以获得较满意的效果.根据细胞分级、周围器官或远处转移、手术方式、术后是否化疗可以预测原发性胃淋巴瘤的预后.

  • 41例原发性胃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李洁;王晶桐;刘玉兰

    目的 总结原发性胃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1999年1月~2009年3月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并分析其生存情况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共有41例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符合诊断标准,①男女比例为1.93:1.00,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57.12±16.23)岁.该病主要症状为上腹不适和上腹痛,占82.93%,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率为41.38%,MALT淋巴瘤和混合型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合并MALT淋巴瘤成分)患者的Hp感染率高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P<0.05).②病变主要累及胃体和胃窦( 33/40,82.50%),初次胃镜下活检确诊率为82.50%,多次反复胃镜活检确诊率为87.50%.③该组患者病理诊断:40例患者为非霍奇金淋巴瘤B细胞来源,1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T细胞来源,其中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12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9例,混合型淋巴瘤7例,2例病理分型不明.④治疗及随访结果:该组患者主要治疗方案为手术+化疗和单纯化疗,全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62.28±8.58)个月,1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67.00%和59.00%,经手术治疗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72.42±9.98)个月,单纯化疗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60.38±13.74)个月,二者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分析,在该组患者中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主要因素为患者就诊时的白蛋白水平(P<0.05).结论 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发病年龄主要为50岁以上,男性患者多见,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诊断较为困难.影像学检查对于发现病灶和确定临床分期有一定帮助,该病确诊尚需行内镜下活检病理诊断或手术病理诊断.多次内镜下活检及多部位活检可提高该病确诊率.多因素分析中,仅就诊时白蛋白水平为预后相关因素(P<0.05).

  • 原发性胃淋巴瘤中APC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艾晓辉;李小荣;雷庆良;廖国庆;罗博;刘蔚东;王海;刘安文;付江涛;刘合利

    目的 研究分析原发性胃淋巴瘤(PGL)组织中腺瘤性结肠息肉病(APC)蛋白的表达,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APC蛋白在PGL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选取2006年6月-2011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湖南省邵阳市中医医院PGL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病理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5例PGL和30例胃正常黏膜组织中APC蛋白的表达.结果 PGL和胃正常黏膜组织中APC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7.78%和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GL组织中有无淋巴结转移和不同临床分期的APC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年龄、性别及大体形态的APC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APC蛋白在PGL中低表达,是PGL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提示APC蛋白可作为PGL发生的一个重要检测指标.

  • 原发性胃淋巴瘤的CT和MR影像表现对比

    作者:冯波;马宁;夏文骞;刘建;陆菁

    目的 对比分析原发性胃淋巴瘤CT和MR影像学表表现,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整理CT和MR影像学表现.结果 CT和MRI诊断均能够清晰显示原发性胃淋巴瘤病变范围、部位以及周围淋巴结情况,3例近累及胃体,7例累及胃体和胃窦,6例累及胃底,3例同时累及胃体、胃底和胃窦,3例累及贲门和胃底,所有患者均出现胃壁增厚情况,CT诊断3例患者浆膜面模糊,MRI诊断6例患者浆膜面模糊.CT扫描20例患者均匀轻度强化, 2例患者重度不均匀强化,MRI诊断11例患者增强,其中9例均匀轻度强化,2例中度不均匀强化,所有患者DWI信号出现高信号,突出显示肿瘤及转移淋巴结高信号,对比明显.结论 原发性胃淋巴瘤CT和MR影像学表现存在一定特点,联合使用对诊断有更高的价值.

55 条记录 2/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