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改良背驮式肝移植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莫一我;孙志为;刘玉明;朱秀芳;金焰;董坤;唐建中;王彦坤;王军

    目的探讨在背驮式原位肝移植病肝切除过程中应用常温下全肝血流预阻断(放置阻断带)的方法以及新肝置入术中改良肝上下腔静脉侧侧吻合方法以预防术中凶险性出血及确保新肝流出道通畅难点问题的临床意义.方法10例背驮式原位肝移植受体病肝切除及新肝置入时均采用了常温下全肝血流预阻断及改良的肝上下腔静脉侧侧吻合方法完成.结果10例患者手术顺利完成.结论常温下全肝血流放置预置带预阻断的方法是避免受体病肝切除过程中凶险性出血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改良受体肝上下腔静脉侧侧吻合是保证新肝流出道通畅的一简便而有效的措施.上述方法的实施对保证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手术的成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两种肝血流阻断下肝叶切除的临床比较

    作者:周亚龙;王光伟;唐浩;程千里;林云志;赵晓彪

    我科于1998年6月~2007年6月分别采用了常温下半肝血流阻断及第一肝门血流阻断(Pringle's)的方法实施肝癌切除术121例,本文就有关该两种肝血流阻断的肝切除进行比较分析如下.

  • 肝叶切除术中肝脏血流阻断的临床研究

    作者:朱惠东;曾春兰;卢志明

    目的:探讨肝叶切除术肝脏血流不同的阻断技术对肝脏血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对采用第一肝门阻断法(Pringle法)、全肝血流阻断法、左半肝血流阻断法及右半肝阻断法,共125例肝叶切除病例的临床资料血生化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不同的肝血流阻断对肝脏血生化指标(AST,ALT,ALB, T-BIL, ICGR15(%),PA,CHE)的影响.结果:术后均出现肝功能酶学指标不同程度升高,以第一肝门阻断肝脏血生化升高较左右半肝阻断明显,但经统计分析,仅术后5天两者有差异(P<0.05).结论:行半肝切除术中第一肝门阻断法(Pringle法)是一种减少出血的安全有效的简便方法,解剖性半肝血流阻断技术要求高,可避免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术后肝损伤也小,术后肝脏功能恢复快,可以降低患者住院时间.根据病情,巧妙选用肝血流阻断技术,可减少肝切除术中出血和保证患者安全,同时节约患者住院费用.

    关键词: 肝叶切除 血流阻断
  • 肝后隧道法在右半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陈明;郭基珍;张国生;廖振基;温革新;王晓俊;王向

    目的 探讨肝后隧道法在右半肝切除中的应用.方法 8例右肝肿瘤患者均行右半肝切除术.术中选择性阻断或结扎患侧肝动脉、门静脉,并分离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建立肝后隧道,通过肝后隧道放置阻断带进行血流阻断.结果 8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手术平均时间为3.8 h,术中出血量平均为436.5 mL.术后均未出现腹腔内感染、出血及胆漏等并发症.结论 术中预先选择性患侧肝动脉、门静脉阻断及建立肝后隧道、放置阻断带进行右半肝切除术可以减少出血、残肝再灌注损伤,保证肝脏在小的界面进行离断,完成手术.

  • 腹腔镜下右半肝血流阻断的肝右后叶切除术(附16例报告)

    作者:郑志鹏;何军明;钟小生;刁竞芳;彭建新;莫嘉强;叶青;沈展涛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采用右半肝血流阻断行肝右后叶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为16例肝右后叶肿瘤患者行完全腹腔镜肝右后叶切除术,术中采用血流阻断.结果:16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50 ~290 min,平均(196.2±12.5) min;右半肝阻断时间20~40min,平均(26.5 ±1.2)min;术中出血量150 ~ 400 ml,平均(255.0±8.3) ml.术后无出血、肝功能衰竭、胆漏、感染、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5~12d,平均(6.6±0.5)d.结论:在熟练掌握腹腔镜肝切除操作要点的前提下,采用右半肝血流阻断技术行腹腔镜肝右后叶切除术治疗肝肿瘤是安全、可行的.

  • 腹腔镜肝切除血管阻断方式的应用

    作者:李未祥;侯辉;耿小平

    尽管腹腔镜肝切除已被认为是安全、有效的治疗肝脏疾病的方法,但术中出血的控制一直是肝胆外科医生面临及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腔镜技术的日益成熟,精准精细切肝理念不断深入,多种肝血管阻断方式应运而生,选择合适的血流阻断方式从而达到减少出血成为肝脏外科医生探讨与研究的问题。自1991年Reich 等[1]第一次利用腹腔镜技术完成肝部分切除术以来,关于腹腔镜与开腹两种肝切除的对照成为热点问题,因其具有创伤小、术后康复较快、安全有效等优点[2]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各医院引进、大力发展的新技术,大量的回顾性及对照研究均证实了腹腔镜肝切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3-35]。2015年Ciria等[4]在一项9000例的系统回顾中比较证实了腹腔镜肝切除在出血控制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优于开腹手术;但怎样控制术中出血却一直困扰着肝胆外科医生,他们不断尝试新的血流阻断方法,下面对目前应用及已有相关实验证明其有效性的腹腔镜肝血管阻断方式介绍如下。

  • 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控制与处理

    作者:刘亚辉;张威;王英超

    腹腔镜技术已应用于普通外科的各个领域,尤其近年的发展十分迅速,不仅很多大的中心将腹腔镜肝切除列为常规开展的手术,甚至应用于移植供肝的切取,很多腹腔镜开展较好的基层医院也在逐渐尝试开展。但大多数还局限于小范围的非解剖性肝切除术或相对容易的腹腔镜左外叶切除等解剖性肝切除术,腹腔镜左半肝或右半肝的切除尚不能广泛开展。这是因为肝脏切除过程中面临着一个较严重的风险即术中出血,尤其半肝切除术会涉及肝脏动静脉、门脉血管主干,手术难度极高、风险极大。肝脏血供丰富,术中一旦出血往往难以控制。为降低手术风险,手术体位、入路等很多因素均被考虑其中[1],控制入肝血流是腹腔镜肝切除过程中控制创面出血的主要方法,第一肝门的整体血流阻断,可起到减少术中创面出血的作用,但会引起保留侧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等不良反应。此外,选择断肝器械以达到断面佳处理是控制创面出血的关键因素,目前常用的电凝刀、超声刀、LigaSure、氩气刀、微波刀、彭氏多功能手术解剖器( Peng ’ s multifunction operative dissector ,PMOD)、内镜下直线切割闭合器( Endo-GIA)等各有优缺点。此外,对于术中出血的处理也是各有心得。

  • 区域性肝血流阻断在解剖性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锋;余强

    探讨区域性肝血流阻断技术在解剖性肝切除术中的应用.回顾性分析25例解剖性肝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区域性肝血流阻断技术,肝部分切除术均在半肝血流阻断下顺利完成.患者手术中的出血量较少,平均失血量200 mL,术后肝功能损害轻,术后胆痿出血等并发症少.无肝功能衰竭,无死亡病例.采取区域性肝血流阻断技术,能够有效控制肝切除手术中的出血,减少对肝功能的损害,提高手术成功率.

  • 肝门板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申安;刘冲;王雪莲;李世平;赵典朋

    目的 认识肝门板的解剖结构,探讨经肝门板选择性血流阻断下肝切除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非肝病死亡尸体解剖患者肝脏4例及中重度肝硬化死亡尸体5例.分别解剖肝门板左主干支、左内叶支、左外叶上支、左外叶下支,右主干支、右后叶支、右前叶支,进行测量其宽度和深度.观察肝门板各支干与周围管道的关系及与肝脏实质间的组织间隙.同时临床筛选行左半肝切除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分为经全肝血流阻断组与经肝门板选择性血流阻断组,统计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肝功能变化,对}匕分析两种不同肝血流阻断方式的肝切除技术.结果肝硬化肝脏肝门板与正常肝脏肝门板各支测量结果显示无明显差异,肝门板与第一肝门入肝血管之间存在明显的组织间隙,组织间隙及位置相对固定.通过肝门板选择性血流阻断肝切除患者较全肝血流阻断行肝切除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上以及肝功能状态前者明显优于后者(P<0.05)毒结论肝门板作为肝脏解剖上的一特殊结构,在肝脏病变过程中,相对稳定.经肝门板选择性肝脏血流阻断技术安全、可行,在临床运用中对于肝切除术后患者的影响明显低于全肝血流阻断患者,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HBV相关性肝癌手术治疗中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与Pringle法血流阻断的应用对比观察

    作者:蔡鸿宇;邵冰峰;周元;张玲;张一心

    目的 观察HBV相关性原发性肝癌(PLC)手术治疗中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SHIO)与Pringle法血流阻断(PM)的应用情况.方法 152例PLC患者随机分为SHIO组、PM组各76例.SHIO组、PM组均行肝肿瘤切除术,术中分别采用SHIO、PM法阻断血流,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分别于术后第1、3、5、7天检测两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B).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SHIO组手术时间(204.9±65.75)min,术中失血量(401.3±182.8)mL,输血2例.PM组手术时间(192.6±66.8)min,术中失血量(362.5±205.3)mL,输血3例,肝门阻断时间为8~45(18.66±10.6)min.与PM组比较,术后第3、5天SHIO组血清ALT水平降低(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肿瘤切除术中SHIO、PM法血流阻断均可减少术中出血,二者术中出血量无差异.但肿瘤切除术中采用SHIO法对肝功能损害更小,患者肝功能恢复更快.

  • 交锁髓内针内固定致股动脉损伤1例

    作者:贾传广;宗成联;李俊峰;周泉

    患者张某,男36岁,因左下肢摔伤后疼痛、畸形、功能受限3小时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血压16/10kPa,皮肤无伤口,左大腿屈曲畸形,肿胀压痛,患肢远端感觉及血液循环正常,足背动脉搏动有力,足趾运动正常.X线片示股骨中下1/3斜形骨折.次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带锁髓内针固定术,闭合穿针,上下各上交锁螺钉1枚,成静力性固定,手术顺利.术后发现病人左大腿内侧肿胀,查肿块有波动感,远侧肢体皮肤温度低,足背动脉触摸不清,血压15/9kPa,观察1小时足背动脉无搏动,肿块穿刺出鲜红血液,经病历讨论诊断股动脉损伤.再次入手术室血管探查,切开股内侧寻找股动脉,见肿块积血约150ml,细心分离上下股动脉及股骨内缘,见股动脉在内收肌裂孔附近下锁钉突出股骨约2cm,尖端顶起股动脉致血管壁损伤.清除积血,股动脉血管血流阻断,去除锁钉截除尖端2cm,尖端锉平后重新拧入股骨.周围软组织覆盖.处理血管,截除损伤血管约1cm,上下端游离,屈曲膝关节以5-0丝线吻合血管,通血后吻合口无渗血,足背动脉搏动良好,放引流条后逐层关闭切口,左膝关节屈曲120°石膏托固定.术后抗凝,抗血管痉挛,预防感染治疗.术后3周去除石膏托固定,逐步功能锻炼伸直膝关节.

  • 肝脏血流阻断在肝脏部分切除手术中应用的动物研究

    作者:蒲辉;姚敦武;龚连生

    目的:分析并评价血流阻断在家兔肝脏部分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取家兔为实验对象,分为四组,每组20只,分别对其进行Pringle法、半肝阻断法、半肝阻断+肝下下腔静脉阻断法阻断肝脏血流及空白对照(仅开腹,但不做其他处理),分别测量阻断前、后的中心静脉压,肝脏部分切除后的出血量(切除相同部位的肝脏,尽量保证其大小及肝脏断面的面积相等),阻断20 min后恢复肝脏血流30 min,分别测量阻断前后转氨酶的数值。对所取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为了解肝下下腔静脉阻断对家兔的影响,另取家兔15只,全麻后开腹结扎其肝下下腔静脉(肾静脉以上),关腹后清醒麻醉,观察其存活情况及术后第7天的肝、肾功能变化。结果①除半肝阻断法外,其余方法中心静脉压显著下降。②三种阻断方法的出血量均较对照组减少,半肝阻断+肝下下腔静脉阻断法出血量少。③三种阻断方法均对肝功能有损害,Pringle法损害大,其余两种方法无明显差异。单纯结扎肝下下腔静脉对家兔无明显影响(麻醉清醒后可正常进食及活动),术前、术后的肝、肾功能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下下腔静脉联合半肝血流阻断在肝脏部分切除手术中可有效降低中心静脉压,减轻术中出血,同时不增加肝功能损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阻断方法。

  • 选择性肝血流阻断法在肝切除术中应用研究

    作者:董玉玺;李德旭;金俊硕;李星;任志远

    目的 探讨选择性肝血流阻断法行肝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原发性肝癌行肝切除术患者60例,其中行选择性肝血流阻断法肝切除术28例(选择性肝血流阻断组),行全肝入肝血流阻断法肝切除术32例(全肝血流阻断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肝功能、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 与全肝血流阻断组比较,选择性肝血流阻断组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谷丙转氨酶较低,术后前白蛋白及胆碱酯酶水平较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术后在院观察时间较短,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胆红素及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性肝血流阻断组并发症发生率(7.1%)低于全肝血流阻断组(28.1%)(P<0.05).结论 选择性肝血流阻断法行肝切除术可有效控制出血,术后肝功能恢复较快.

  • 选择性肝脏血流阻断在儿童肝脏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春英;张国锋;侯广军;耿宪杰;郜向阳;周良;谢潭

    目的 探讨选择性肝脏血流阻断技术在儿童肝脏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选择性肝脏血流阻断技术行肝脏肿瘤切除的26例儿童肝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选择性第一肝门和第二肝门血流阻断5例,第一肝门和右肝静脉阻断17例,第一肝门和左中肝静脉阻断4例.结果 所有患者术中出血量、输血量降低,患儿无死亡.总并发症发生率14.8%,平均住院天数9.6d.结论 选择性肝脏血流阻断技术是是一种适合儿童肝肿瘤的安全有效的肝血流阻断技术.

  • 肝脏血流控制优化方法的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彭勃;李韶山;蔡守旺

    目的:研究肝脏血流控制优化方法的动物模型建立与其机制。方法建立3种不同阻断方式肝脏缺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再灌注24 h 及7 d 实验动物存活率、肝断面出血量、肝组织内血流灌注压变化,结合病理学常规方法,筛选出一种优化的肝门血流控制方式。结果再灌注24 h 存活率:Pringle 法组46.7%、半肝血流阻断组93.3%、尾状叶分流保留动脉阻断门静脉组100%;半肝血流阻断组与尾状叶分流保留动脉阻断门静脉组肝细胞受损率较 Pringle 法组明显降低;Pringle 法组阻断后肝内灌注压会突然上升至正常水平的3.4倍;3种阻断肝门血流控制法阻断肝脏血流后,肝断面仍然有一定的出血量。结论尾状叶分流保留动脉阻断门静脉血供方法,能明显降低由于肝门阻断引起的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肝门血流控制方法。

  • 自拟清热凉血通瘀方加减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分析

    作者:赵丽娜

    急性脑梗死是指局灶性脑供血不足产生的局部脑组织软化坏死[1]。患者多由脑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等原因引起脑动脉或供应脑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引起血流阻断和血流量减少,产生相应支配区脑组织软化坏死[2]。急性脑梗死发病急,治疗不及时易发展为大面积脑梗死,引起四肢瘫痪、失语、脑疝等并发症,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负担。中医学认为脑梗死属中医“卒中”范畴,是由于各种疾病长期存在,气血瘀滞不通,脑脉阻塞,经脉受阻引起,为探究更好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法,笔者采用西药联合自拟清热凉血通瘀方加减治疗本病,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 保留肾单位的肾肿瘤切除术72例报告

    作者:齐范;李文泽;范本祎;齐琳

    目的:探讨保留肾单位的肾肿瘤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经开放和腹腔镜行保留肾单位的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开放手术53侧,平均手术时间140min;腹腔镜手术23侧,平均手术时间200min.术中出血量100~1200 ml.一侧有漏尿者行保守治疗.结果:肾良性肿瘤随访38例,平均随访8年,3例非肿瘤原位再发.肾癌随访15例,5年存活14例,无局部复发;10年存活11例,1例局部复发.结论:保留肾单位的肾肿瘤切除术安全有效,选择性肾动脉栓塞阻断血管有效,腹腔镜下可以完成保留肾单位手术.

  • 选择性阻断Glission鞘入肝血流法在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刘海威;吕峰;张虎;程乐;曹登科

    目的 探讨采用选择性阻断Glission鞘入肝血流法(selective Glissonean pedicle exclusion,SGPE)行肝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原发性肝癌行肝切除术患者50例,其中行选择性阻断Glission鞘入肝血流法(SGPE组)28例,行第一肝门血流阻断(Pringle组)22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肝功能.结果 与Pringle组比较,SGPE组术中出血量较少[(251.27±43.53)ml比(525.14±90.62)ml],术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较低,术后前白蛋白较高,术后在院观察时间较短(10天比5天),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109.16±27.33)min比(97.34±10.37)min]、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GPE组行肝切除术可有效控制出血,术后残肝功能恢复较快.

  • 不同肝血流阻断方式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体会

    作者:胡军;鲁光锐;鲁玲;郑军

    目的 比较4种入肝血流阻断手术方式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手术疗效及对术后肝功能的影响,筛选术中佳肝血流阻断方案.方法 原发性肝癌患者137例,根据入肝血流阻断方式分为第一肝门连续阻断组(A组)、降低中心静脉压的第一肝门连续阻断组(B组)、降低中心静脉的的第一肝门间歇性阻断组(C组)以及降低中心静脉压的半肝阻断组(D组),比较4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肝脏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和B手术时间分别为(194.0±31.3)min和(182.7±36.7)min,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手术时间均少于C组和D组.B组术中出血少,为(497.8±146.3)ml,少于其他3组(P<0.05).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总胆红素(TBIL)恢复方面,C组和D组术后1周基本恢复正常,均优于其余两组.而4种手术方式术中输血率以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术中首选降低中心静脉压的半肝阻断方式,该方法尽可能保留了健侧肝脏血流,减少术中出血,对于围手术期肝功能的保护非常有效.其他各种肝脏血流阻断方法可以根据其特点,结合患者及医院条件进行合理选择,以保证手术成功率及患者安全.

  • 瘤体剥除术在紧邻重要血管肝脏海绵状血管瘤中的应用

    作者:刘洪亮;蔡广臻;吴晓龙;赵亚杰;项帅;陈义发

    目的:探讨紧邻重要血管的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安全手术方式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2例紧邻重要血管的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实施剥除术,第一肝门、肝下下腔静脉预置阻断带,剥除过程中遇到不易控制的出血时,行Pringle法加肝下下腔静脉阻断。结果全部肝海绵状血管瘤均被成功剥除,无手术死亡,术中失血(443±128)ml,成功完成肝右静脉破口修补4例,肝中静脉破口修补2例,术后发生右侧胸腔反应性积液和腹腔局限性积液共9例,肝断面胆瘘1例,均经对症治疗后痊愈。结论瘤体剥除术是治疗紧邻重要血管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安全有效的方法,第一肝门、肝下下腔静脉预置阻断带有利于此手术的安全实施。

108 条记录 4/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