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医药阻断“3A模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进展

    作者:陈振振;贡欣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是一种以盆腔疼痛和不孕为特点的持续性病变.对于EM的研究存在许多分歧.首先,传统定义指有功能的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外,但据此会将一些因其他疾病进行手术的无子宫内膜异位症状患者包括在内,因此有专家建议EM的定义应指微观具有细胞水平上的活性或宏观影响了正常生理功能的病变.其次,多数学者认可1927年Sampson等提出的“经血逆流”学说,但经血逆流在生育期女性发生率高达90%,而EM的患病率仅为20%左右[1],由于EM具有恶性肿瘤的某些特点,郎景和教授提出了“在位内膜决定论”并完善了该学说[2].

  • 特定穴位针刺治疗对肥胖模型小鼠血清血管生成因子的影响

    作者:唐红珍;植兰英;颜世俊;陈丹丹;刘佳;张昭阳;戴慎

    目的:探讨特定穴位针刺治疗对高脂饮食肥胖模型小鼠血清血管生成因子的影响。方法: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针刺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针刺治疗组,每组6只。小鼠15周高脂饮食制备肥胖模型后,采用特定穴位针刺法干预治疗10天,酶联免疫法检测小鼠血清胰岛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瘦素、一氧化氮水平。结果:肥胖模型小鼠血清胰岛素、一氧化氮以及瘦素水平上升,而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以及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水平没有明显变化;特定穴位针刺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血清一氧化氮、瘦素水平,并可提高肥胖模型小鼠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含量,但对血糖水平、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水平没有影响。结论:特定穴位针刺疗法具有较好的减肥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管再生有关。

  • 中药对股骨头缺血坏死修复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日光;沈冯君;尹培荣;易诚青

    目的:探讨具有活血补肾作用的中药丹仙康骨胶囊对股骨头缺血坏死修复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手术方法制作兔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组化、微血管灌注及组织形态学方法观察中药丹仙康骨胶囊治疗兔股骨头坏死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VEGFmRNA)表达、血管生成及骨组织修复情况.结果:股骨头坏死模型组4周时可见有坏死骨周围VEGFmRNA表达呈阳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至8、12周时VEGFmRNA表达均为阴性,再生血管密度低,只见少量间充质细胞增生及新骨形成;丹仙康骨胶囊治疗组至8、12周时VEGFmRNA表达呈强阳性,并可见明显血管增生,血管密度显著增高,大量新骨形成.结论:活血补肾的丹仙康骨胶囊能促进股骨头缺血坏死修复过程中VEGFmRNA的表达、血管的再生和新骨的形成.

  • 莪术醇对结直肠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及其VEGF和COX-2表达的影响

    作者:池碧霞;王娟;白准;胡雷蕾;严威;李旭梅;武家才;陈旭

    目的:观察莪术醇对人结直肠癌LoVo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建立人结直肠癌LoVo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成瘤后将其随机分为莪术醇高、中、低剂量(80,40,20 mg· kg-1)组,模型组,空白组,每天ig给药1次,给药21 d.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和免疫组化方法(IHC)检测瘤组织中血管生成因子(VEGF)、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莪术醇高、中、低剂量组能明显降低肿瘤的瘤体积、瘤重及VEGF,COX-2的表达,均呈剂量依赖性.莪术醇高、中、低剂量组抑瘤率分别为66.88%,42.08%,25.73%;模型组VEGF表达量与莪术醇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COX-2表达量与莪术醇中、高剂量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和COX-2表达具有明显相关性(r=0.874,P<0.01).结论:莪术醇抑制结直肠癌LoVo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机制可能与下调VEGF和COX-2表达有关,并且可能通过COX-2/前列腺素E2(PGE2)/VEGF信号通路发挥抑制结直肠癌生长的作用.

  • 乳宁颗粒对乳腺增生伴乳痛患者内分泌激素和血管生成因子的影响

    作者:袁帅;袁晓航;张军;吴云;颜望碧;谢发清

    目的:观察乳宁颗粒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伴乳痛患者的疗效,探讨其对患者孕酮(P),雌二醇(E2),催乳素(PRL),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及血管生成因子血管生成素-2(Ang-2),缺氧诱导因子-1α(H1F-1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则女性乳腺增生症患者122例,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1例.两组患者均口服逍遥丸,3次/d,8丸/次.对照组口服枸橼酸他莫昔芬片,20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乳宁颗粒,1袋/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观察8周.比较两组患者乳腺增生症状评分,McGill疼痛问卷表(SF-MPQ)疼痛评分、肝郁痰凝证症状评分及临床疗效比较.检测两组血清内分泌激素P,E2,PRL,LH,FSH水平及Ang-2,HIF-1α,VEGF和bFGF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乳房肿块硬度、乳腺肿块大小评分及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现有疼痛强度(PPI),疼痛分级指数(PR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肝郁痰凝证症状(善郁易怒、胸闷胁胀、失眠多梦、心烦口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8.31%,明显高于对照组86.89% (x2 =4.319,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内分泌激素E2,PRL和LH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和FSH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血清血管生成因子Ang-2,HIF-1α,VEGF和bFGF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乳宁颗粒,对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伴乳痛均有明显疗效,调节患者体内的内分泌激素(P,E2,PRL,LH,FSH水平)和血管生成因子(Ang-2,HIF-1α,VEGF和bFGF)水平可能与其疗效有关.

  • 补肾调经方药对人着床期子宫内膜血管生成因子及其受体的影响

    作者:张树成;刘效群;张志洲;沈明秀;阚国英;王介东

    目的:研究补肾调经中药对着床期子宫内膜反应性中血管生成因子和血管生成因子受体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对服用中药前后的人着床期子宫内膜组织的VEGF、VEGFR、bFGF/FGF、PDGFR-α、EGFR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的对比分析.结果:服用中药后5种因子的表达强度和阳性细胞率均明显增加(P<0.05~0.01),提示中药具有整体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结论:服用补肾调经中药后血管生成因子和血管生成因子受体的增强为妊娠的建立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 蝎毒多肽提取物对A549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王晓慧;王兆朋;张月英;贾青;王朝霞;张捷;张维东

    目的:观察蝎毒多肽提取物( PESV)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观察不同浓度PESV对A549细胞生长与增殖的影响,下游实验将对数生长期的A549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PESV低、中、高剂量组,应用流式细胞术、免疫细胞化学法、Western blot法检测PESV干预后细胞周期及VEGF,HIF-1α和PTEN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MTT结果显示,PESV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A549细胞的增殖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流式细胞法、免疫细胞化学法及Western blot法结果显示,PESV干预后能使A549细胞阻滞于G0/G1期,并显著下调HIF-1α,VEGF表达,上调PTEN表达.结论:PESV能够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血管生成因子VEGF,HIF-1α和PTEN的表达而直接抑制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和抑制血管生成有关.

  • CoCl2对胰腺癌PC-3细胞系VEGF表达的影响

    作者:谢传高;徐选福;魏树梅

    资料表明,多种肿瘤中存在着VEGF的过度表达,并且其与多种肿瘤的恶性程度及预后不良密切相关[1].肿瘤细胞的迅速增殖所造成的局部氧分压和pH值的改变,可能对促进VEGF等血管生成因子的分泌,启动新生血管生成发挥着重要作用.本实验的目的就在于通过CoCl2诱导肿瘤细胞低氧环境,观察缺氧对细胞VEGF表达的影响.

  • 抑制钠氢交换蛋白下调IL-8表达和促进p38磷酸化

    作者:高伟;张玉娟;张海瑞;金薇娜;常国强;张洪菊;马丽;蔺亚妮;李庆华

    我们前期的研究证明,抑制钠氢交换蛋白1(NHE1)可以减少VEGF表达从而抑制K562细胞诱导的血管生成.本研究探讨抑制NHE1后其他可能的血管生成因子变化及相关机制.用NHE1特异性抑制荆卡立泊来德10 μmol/L处理K562细胞;蛋白芯片筛选NHE1抑制后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变化,实时定量PCR验证卡立泊来德处理后白介素-8(IL-8)的表达水平;构建K562稳定干扰NHE1细胞株,实时定量PCR验证干扰NHE1后IL-8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卡立泊来德处理后细胞内p38磷酸化水平;p38抑制剂SB203580处理K562细胞,实时定量检测IL-8表达变化.蛋白芯片筛选结果显示,卡立泊来德处理后K562细胞中IL-8表达显著下调;实时定量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这种抑制效应;卡立泊来德处理后p38磷酸化水平显著上调;卡立泊来德处理后加入SB203580抑制p38,IL-8表达可以部分恢复.结论:抑制NHE1可能通过促进p38磷酸化,下调促血管生成因子IL-8的表达.

  • Shh协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造血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郭静;汪姝玥;朱小凤;李书坛;林凡莉;李晓明;黄纯兰

    目的:探讨Shh协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非接触共培养中对造血干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体外培养间充质干细胞,采用miniMACS磁珠分选仪分选人骨髓CD34+细胞,流式细胞术鉴定两种细胞纯度;将CD34+细胞与MSC分别种至Transwell上下室进行非接触共培养,并添加外源性shh蛋白进行干预.收集非接触共培养d7的样本检测HSC及MSC细胞数量、RNA总量、HSC的ki67的mRNA表达量,以了解HSC增殖情况;测量HSC细胞Tie-2 mRNA表达量和MSC的VEGF、Ang-1 mRNA表达量,以了解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非接触共培养d7,共培养组2种细胞数量、RNA总量以及ki67、Tie-2、VEGF、Ang-1相对表达量增加并呈以下趋势:MSC+HSC组和shh+HSC纽均高于HSC组(P<0.05),MSC+shh+HSC组高于MSC+HSC组(P<0.05).结论:shh可协同MSC体外非接触共培养促进HSC增殖,其机制可能与血管生成因子相关.

  •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血管生成因子质量浓度的变化

    作者:桂春;堵芳;农勤玲;连滨静;朱立光

    目的 检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中血管生成因子质量浓度的变化.方法 选择57例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并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为研究组,研究组又分为糖尿病亚组(23例)和非糖尿病亚组(34例).排除标准为病情复杂、伴有其他器官功能损害、外周血管病变、脑梗死和近期有感染的患者.对照组为在本院体检年龄相配的健康人,共36例.收集血清,然后使用蛋白芯片检测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形成蛋白-1(angiopoietin-1)、血管形成蛋白-2(angiopoietin-2)、血管生成素(angiogenin)、血管抑素(angiostatin)、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 (PDGF-BB)质量浓度,使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结果 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中VEGF和angiopoietin-2质量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均P<0.01),而angiogenin、angiopoietin1、angiostatin、bFGF和PDGF-BB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糖尿病亚组和非糖尿病亚组之间比较,7个血管生成因子的血清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中VEGF和angiopoietin-2浓度明显增高,糖尿病并不影响这种变化.

  • 血管生成因子治疗脑缺血研究进展

    作者:张伟赫;郭淮莲

    血管生成因子具有促进血管生成作用.在缺血性疾病的治疗中,血管生成因子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综述了血管生成因子在脑缺血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 肿瘤微环境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作者:薛步升;田晓红

    肿瘤微环境是由肿瘤细胞及其所赖以生存的场所组成,包括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肿瘤相关纤维细胞、髓源性抑制细胞、肥大细胞以及血管生成因子、细胞因子等,参与肿瘤的发生、进展、侵袭和转移等多个步骤,因此除了传统的治疗方式,研究肿瘤微环境是肿瘤治疗的一种新的探索方式。由于细胞外基质水平与化疗临床反应率呈负相关,表明肿瘤微环境作为肿瘤的“土壤”,与肿瘤进展和转移之间有重要关系,靶向188肿瘤微环境的治疗正在逐步成为研究热点,包括以新生血管为靶标的肿瘤治疗,肿瘤免疫疗法和逆转耐药的肿瘤增敏治疗。 Arjan W等近日经研究发现半乳凝素-1、半乳凝素-3、半乳凝素-8、半乳凝素-9均参与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的形成和相互连接,使得半乳凝素成为治疗肿瘤治疗的潜在靶点;Ralph M. Steinman于2011年因“发现树突状细胞及其在获得性免疫中的作用”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使其成治疗恶性肿瘤的新的突破,目前树突状细胞免疫治疗已经用于200多项关于各项肿瘤的研究之中,此外,还可以通过给患者体内导入肿瘤抗原来激发患者的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由于疫苗治疗具有特异性,在体内免疫效应维持时间长等优点,因此也成为研究热点;细胞外酸化的肿瘤微环境对肿瘤化疗产生关键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化学治疗药物的耐受,质子泵可以有效改善细胞外酸化进行逆转耐药的肿瘤增敏治疗,给肿瘤患者带来了一线曙光。

  • 肾细胞癌血管生成的评价方法

    作者:麻继红;赵玉珍

    血管是肿瘤营养的运输系统,也是肿瘤转移的重要途径.无论是原发肿瘤还是转移性肿瘤,其持续性生长都必须依赖于血管生成.肾细胞癌为多血管性实体肿瘤,研究其血管生成,有助于了解肾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机制.同时,掌握其血管化程度为肿瘤鉴别诊断、选择治疗方案、判断预后等提供客观依据.

  • 血管生成素2对肝癌的发生和发展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赛文莉;姚登福;邰伯军

    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Ang)是促血管新生被发现和分离的血管生成因子[1],与肿瘤的形成和转移明显相关,主要作用是维持血管内皮细胞稳定及促进血管重构[2].

  • PEA3转录因子在卵巢癌发生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叶学丽;于靖;韩旭

    卵巢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上皮性卵巢癌.卵巢癌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大约75%卵巢癌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Ⅲ、Ⅳ期)[1].因此多数卵巢癌患者错过了佳治疗时间,导致晚期卵巢癌的5年生存率偏低,大约为30%[2].近年来,以铂类联合紫杉醇化疗对约80%卵巢癌患者有明显的临床疗效,但其中50%~80%在初治1~2年后复发,并且复发后对化疗药物出现耐药性,卵巢癌的5年生存率并无根本改善.关于卵巢癌病因和发展的研究机制还尚未明确.肿瘤的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是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这两个过程是肿瘤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3],尿激酶型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uPA)[4]和血管生成因子(VEGF)[5]起主要作用.有研究表明,在卵巢癌中细胞外信号通过激活多瘤促活化因子(polyoma enhancer activator 3,PEA3),从而导致肿瘤的浸润和转移[6].现就PEA3转录因子在卵巢癌发生中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靶向微泡造影剂超声分子成像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宇;申锷;胡兵

    分子影像学是指在传统的影像学方法中引入成像造影剂在分子或细胞水平观察、分析和测量生物体内某一生物学过程或疾病某一阶段特定分子标志物(如肿瘤特异性抗原、血管生成因子和凋亡标志物)的影像学方法,包括分子磁共振成像(molecul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ming, mMRI)、生物发光显微镜(optical bioluminescence)、荧光显微镜(optical fluorescence)、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靶向超声成像等[1,2].超声分子成像(ultrasound molecular imaging)从广义上讲是指在靶向微泡造影剂的介导下,应用超声成像技术对活体生物化学过程进行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的定性和定量研究的分子影像学方法.其总的思路设想是:将靶向配体(蛋白质、抗体、肽类等)连接在微泡造影剂表面,造影剂进入血循环后与靶点部位受体分子选择性结合并积聚,靶区与正常组织间的超声信号对比度升高,实现对靶点(受体表达上调)的选择性成像.这种成像技术将在了解疾病发生的分子机制、指导肿瘤治疗、研发新的治疗靶点和药物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预计未来的几年内将会有大量这方面的研究,有望十年内可应用于临床.

  • 重组色素上皮细胞衍生因子的制备及其对脑胶质瘤血管新生的影响

    作者:张弿;关明;吕元

    目的用大肠杆菌表达色素上皮细胞衍生因子(PEDF),及评价其在脑胶质瘤血管新生中的作用. 方法构建pET41/PEDF表达载体,用金属亲和层析(His Tag)和阴离子交换层析纯化重组蛋白,并以管腔形成试验验证重组蛋白活性.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与血小板反应素-1 (TSP-1)的变化.结果用基因工程手段获得终产量为3.8 mg/L,可抑制内皮细胞管腔形成的PEDF蛋白; PEDF可下调VEGF(减少1.8倍)和上调TSP-1(增高5.3倍)的表达. 结论 PEDF可能是抑制脑胶质瘤新生血管形成的主要因素.

  • 肝癌的血管生成与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

    作者:戚跃勇;邹利光;卞修武

    血管生成在肿瘤生长和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抗血管生成治疗已进入临床实验阶段.肝癌是典型的富血管肿瘤,其生长和转移都依赖于血管生成因子的调控.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通过碘化油等栓塞剂栓塞肿瘤的滋养血管,阻断肿瘤血供使其癌细胞及内皮细胞缺乏营养和缺氧而死亡.但栓塞剂只能到达较细的血管分支,无法栓塞微血管网,多次栓塞后会产生较多的侧支血管,有的患者病灶反而增大,甚至发生转移,因此其远期疗效仍不够理想.其中与缺氧等原因所致的肿瘤血管生成有一定的关系,如将抗血管生成治疗同TACE相结合,从血管生成和瘤细胞两方面治疗肿瘤,则可望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就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大鼠脾脏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研究

    作者:邓琰;马庆久;鲁建国;任朝霞;邓明福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中的作用.方法:对18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大鼠(分早期、中期、晚期三期)和6例正常大鼠脾脏切除标本,使用原位杂交法检测VEGF的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门静脉高压组大鼠VEGF的mRNA高表达,其表达率分别为早期50.0%,中期66.7%,晚期100%.对照组阳性表达率为16.7%.结论:(1)VEGF是有力的血管生成因子.(2)VEGF随肝硬化门脉高压严重程度而阳性表达率有所增加.

293 条记录 1/15 页 « 12345678...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