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健康教育在脑性瘫痪患儿康复中的作用

    作者:宋美菊

    我院2002年8月~2003年8月收治150例脑瘫患儿,经中西医结合综合康复治疗及配合健康教育,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对象及方法1.1对象:本组150例,男86例,女64例,年龄1~6个月80例,6个月~1岁46例,>1岁24例;其中伴智力低下者30例,视、听力损伤者8例.癫痫6例.

  • 某旅游船噪声作业人员听力影响的调查

    作者:胡晶;郭润正;吴春江;汪中方;胡廷皓

    噪声性耳聋是一种职业病,其中,船舶噪声就是噪声污染一种.为了解船舶噪声的影响,对某旅游船159名登船从业人员的作业地点、听力损伤以及损伤的频率范围进行调查评估分析,了解损害发生的场所、程度及频率等,以便制定相应措施,减少损害的发生.

  • 某烟草公司烟草尘和噪声对作业人员职业危害调查分析

    作者:刘苏玫;徐士雅;姚勇;吴秋芳;严雁翎

    目的 为了解某烟草公司工作场所生产性噪声和烟草尘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影响,为职业防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检测工作场所生产性噪声和烟草尘的浓度,对接触有害因素的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卷包岗位噪声超标尤为突出,合格率为2.94%,配料岗位烟草尘浓度超标明显,合格率为25.00%.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显示,卷包岗位听力损伤检出率高(25.43%),高血压和心电图异常均高于其他工种;877名作业人员中197人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损伤,占22.46%,男女性别比较、吸烟组与非吸烟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配料岗位肺功能异常检出率高(9.24%),未见烟草尘肺的发生.结论 该烟草公司作业人员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噪声源、降低烟草尘浓度,加强个体防护.

  • 累积噪声暴露量与听力损伤的剂量反应关系

    作者:彭丽华;郑建如;徐增光

    国内外关于接触噪声而导致听力损伤的报道较为常见[1-3],在评价噪声与听力损伤之间的关系时,噪声暴露主要依据噪声强度(等效连续A声级)和接触噪声工龄两个方面,根据等能量原理将两者合并为一个总的噪声暴露剂量,即累积噪声暴露量[4](Cumulative Noise Exposure,CNE),以此评价噪声暴露与听力损伤的关系.

  • 感冒勿听MP3

    作者:罗虹

    年轻人爱挂个MP3,选择用音乐来舒缓压力.但在感冒时,要格外注意保护我们的听力.感冒并发症有很多,但容易被忽视的,就是听力减弱.很多朋友在感冒时,说话的声音要比平时高出几个分贝,这是因为感冒后咽鼓管肿胀或发烧导致听力不敏感.此时听MP3,会习惯性放大声音,甚至到几倍,这种声刺激会损伤耳朵中的毛细胞,造成暂时性的听力损伤,有些人甚至会出现噪声性耳聋.

  • 坑道作业人员的听力损伤

    作者:周诗举;吴燕;翁长河;张艳萍;谭爱兴;王庭刚;卢文娟;程景

    部队坑道作业场所内的大型发电、通风、降湿设备运转时产生较强的噪声,其发电机组噪声可达95~105 dB(A),风机噪声在85~95 dB(A)之间,大功率电机噪声都在85 dB(A)以上,以2~4 kHz稳态噪声为主,风机噪声还有6~8 kHz成分.坑道工作人员长时间在这种环境下工作,其听力易受到损伤.我们对83例坑道工作人员进行听力调查,现分析报告如下.

  • 西地那非对豚鼠噪声性听力损伤耳蜗毛细胞形态学的影响

    作者:梁媛;张淑君;张勋

    目的:探讨西地那非对豚鼠噪声性听力损伤形态学的影响.方法:36只豚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噪声暴露组和西地那非组,每组12只.西地那非组及噪声暴露组豚鼠在白噪声暴露1周后分别腹腔注射西地那非10 mg/(kg·d)及生理盐水4 ml/(kg·d),连续给药4周.分别测试噪声暴露前1d、噪声暴露后1、2及4周听性脑干反应(ABR)阈值,并通过扫描电镜及光镜观察噪声暴露后4周豚鼠耳蜗毛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与噪声暴露前相比,西地那非组ABR阈移小于噪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扫描电镜显示,噪声暴露组豚鼠耳蜗内、外毛细胞均出现听毛紊乱、融合及缺失;而西地那非组豚鼠耳蜗病变较轻,听毛仅有轻微倒伏、融合现象.光镜显示:对照组外毛细胞未见明显缺失,噪声暴露组和西地那非组较对照组外毛细胞数均有显著缺失(P<0.05),但2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地那非能够减轻噪声对豚鼠耳蜗毛细胞的损害,对噪声性听力损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对乙酰氨基酚致小鼠听觉损伤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林;骆晓琴;陈小宏;张学渊;袁伟

    目的:研究对乙酰氨基酚对小鼠听觉的影响.方法:健康7周龄C57小鼠40只,雌雄不分,随机分为4组:对乙酰氨基酚低剂量组(150 mg/kg)、中剂量组(300mg/kg)、高剂量组(600 mg/kg)及空白对照组(2 ml生理盐水).每组10只.观察每组于喂药第0、2、4、9天ABR反应阈,通过免疫荧光法观测耳蜗基膜毛细胞形态学改变,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鼠耳蜗内淋巴液中对乙酰氨基酚浓度.结果:对乙酰氨基酚灌胃30 min后,检测小鼠耳蜗内淋巴中对乙酰氨基酚的浓度,内淋巴中药物浓度与灌服剂量相关.对乙酰氨基酚各组随给药时间延长ABR听阈增高,中、高剂量组给药后9d的平均阈值分别为(44.75士16)dB、(50.00士11.00)d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灌服时间的延长,对乙酰氨基酚各组的免疫荧光镜显示内、外毛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缺失.结论:对乙酰氨基酚可通过血迷路屏障进入内耳,服用一定剂量的对乙酰氨基酚可造成小鼠听力损伤.

  • 外淋巴瘘的毛细胞凋亡与听力损伤

    作者:陈继川;卢永德;任基浩;陈忠;谢鼎华

    目的:为探讨外淋巴瘘时的毛细胞凋亡现象及其在听力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对25只豚鼠行外淋巴瘘造模后利用光镜、TUNEL标记技术(TdT mediated biotin dUTP nick-end labelling,TUNEL)、耳蜗电图及脑干诱发电位等检测指标.结果:①外淋巴瘘早期(0 h组、2 h组)8只豚鼠形态正常,无毛细胞凋亡,随着外淋巴瘘时程延长,毛细胞凋亡数增多,耳蜗毛细胞凋亡出现概率分别为造瘘后1 d组17%(1/6只)、2 d组67%(4/6只)和7 d组80%(4/5只);②外淋巴瘘造模后耳蜗电位AP波幅有所下降,造瘘后1 d组、2 d组、7 d组耳AP反应阈较对照耳明显上升(P<0.01).结论:①外淋巴瘘可出现毛细胞凋亡;②毛细胞凋亡可能是外淋巴瘘听力损伤的形态学基础之一.

  • 丹参对步枪打靶所致急性声损伤的预防作用观察

    作者:杨传红;李彩红;唐凌媛;刘雲;赖晃文;熊敏

    目的 观察丹参对脉冲噪声所致暂时性阈移(temporary threshold shifts,TTS)的影响,探讨丹参对急性声损伤(acute acoustic trauma,AAT)的保护作用.方法 62例新兵训练营的男性士兵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观察组在训练前连续3天及训练后1天口服丹参片,每次780 mg,每天3次;对照组同时间段服用安慰剂(淀粉片).分别于实弹训练前72 h和训练后6h对两组受试者右耳行纯音听阈检测,比较两组结果.结果 实弹训练前观察组与对照组右耳低频(0.5、1、2 kHz)平均听阈(puretone average,PTA)分别为16.32±6.12、16.21±5.42 dB HL,高频(4、6、8 kHz)平均听阈(high pure tone average,HPTA)分别为14.22±5.16、14.89±5.38 dB HL,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弹训练6h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右耳低频平均听阈分别为21.88±5.71、21.66±6.62 dB H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平均听阈分别为25.89±7.97、39.75±7.84 dB HL,观察组高频平均听阈和TTS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丹参可降低急性声损伤所致的高频TTS,对急性声损伤有潜在的预防作用.

    关键词: 听力损伤 丹参 噪声
  • DPOAE对系统性低血压患者的耳蜗功能监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张倩;高下;佘万东;陈兆和

    目的 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来观察系统性低血压和慢性进行性听力损伤的关系.方法 实验组为34例体检中发现的系统性低血压患者(诊断标准:舒张压<60mmHg,收缩压<90mmHg),对照组由年龄、性别相匹配的30例正常人组成,两组在同一实验室中进行了生化、心血管、耳鼻咽喉专科和纯音测听、声阻抗、DPOAE等听力学检查.将两组的各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DPOAE听力图结果显示16例患者有一个以上频率轻到中度的听力损伤,主要在低频范围.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DPOAE幅值在一个以上的频率低下甚至缺失.结论 系统性低血压有可能是导致耳蜗功能损伤的因子之一,而DPOAE可作为早期监测此类患者耳蜗功能损伤情况的有效工具.

  • 工厂生产车间噪声对工人听力的影响及其对策

    作者:付维;邱绍良

    目的探讨工厂生产车间噪声对工人听力的影响.方法对在噪声达85~95 dB(A)的工厂生产车间工作的71名工人进行问诊及纯音测听检查.结果所有被调查的工人均伴有不同程度耳鸣、头痛、头昏、烦燥易怒、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听力损伤,随工龄增加听力损伤发生率增加且程度加重.结论噪声对听功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听敏度下降,听阈升高;听力损伤程度与接触噪声的强度、暴露时间有密切关系.

  • 耳蜗血-迷路屏障与噪声性听力损伤

    作者:吴军(综述);韩维举(审校)

    噪声对听力的损害已被人们广泛认识,其对耳蜗的损伤程度取决于噪声的强度和噪声暴露持续时间,高强度的脉冲噪声能够直接导致耳蜗的机械性损伤,而较低强度的噪声可引起内耳感觉细胞的代谢变化并终启动细胞凋亡[1,2]。噪声性聋的代谢障碍学说认为噪声暴露后,体内自由基产生过多、钙超载、谷氨酸堆积和血-迷路屏障(blood - laby‐rinth barrier ,BLB)通透性增加是噪声性听力损失的主要原因[3,4]。血迷路屏障位于耳蜗外侧壁,对维持耳蜗内电位(endocochlear potential ,EP)、调控内耳离子转运和调节内耳体液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自由基和谷氨酸过量、毛细胞钙超载与血-迷路屏障破坏均可引起内耳微环境改变,使内耳缺血缺氧,加剧了毛细胞的损伤,导致噪声性聋的产生。本文对耳蜗血-迷路屏障与噪声性听力损伤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听觉受损后听觉中枢GABA 通路的物质改变

    作者:李孛;冯艳梅;殷善开

    噪声、机械损伤以及老龄化等因素造成听力损伤后会引起中枢听觉系统的一系列改变,导致听觉功能重塑,常见的是听力损伤后耳鸣现象。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 ,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听觉损伤后GABA通路物质的变化可能参与中枢听觉通路的去抑制作用。本文旨在总结近年来听觉损伤后中枢GABA通路各物质的变化,为研究听觉功能重塑机制提供参考。

  • 真耳与2cc耦合腔差值在小儿真耳测量中的应用

    作者:张微;张华

    1 概述0~3岁是婴幼儿言语发育的佳时期,适当的声刺激输入是听觉系统正常发育及言语能力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因此聋儿听力言语康复十分强调早期干预.随着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逐渐普及,听力损伤可望在婴幼儿出生后的6个月内确诊,如何科学、精确、简便地为有听力损失的儿童进行早期助听器验配一直以来是听力学工作者面临的挑战.

  • 宫内感染与先天性听力损失

    作者:单瑞芹;宫露霞;董娟;戚以胜

    世界卫生组织(WHO)1985年曾估计,全球听力残疾人为4 200万,1995年估计为1.2亿,到2001年增加到2.5亿.根据卫生部2000年首届"爱耳日"公布的结果(1999,残联康字,第222号),我国有听力残疾人2 057万,居我国五类残疾人之首;其中儿童听力残疾者达80万人.据Nekahm等[1]报道新生儿听力损失发病率为1.27‰.美国学者报道新生儿听力损失发病率为0.1%~0.3%[2].目前国内尚无较为系统的统计资料.我院从2000年5月至2002年5月对10 501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结果显示新生儿听力损伤发病率为5.9‰[3].Petit等[4]报道50%新生儿听力损失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

  • 豚鼠耳蜗顶部区域微循环障碍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学渊;汪吉宝

    目的研究豚鼠耳蜗顶部区域微循环障碍的听力损伤特点,建立以低频损伤为主的听力损伤模型。方法光化学法诱导豚鼠耳蜗顶部区域微循环障碍,常规火棉胶切片观察耳蜗形态学变化,再用Madsen2250诱发电位系统记录各频率声刺激诱发的CAP和CM。结果各频率CAP-N1潜伏期延长值、CAP阈移、CAP-N1和CM振幅下降示其听力损伤以低频较重,其血栓形成的范围以耳蜗顶回及第三回血管纹和螺旋韧带为主。结论耳蜗顶部区域的局部微循环障碍可以导致低频范围为主的听力损伤。

  • 庆大霉素耳中毒后雏鸡DPOAE的变化特点

    作者:王晓侠;姚小宝;李胜利;嵇宪生;朱宏亮;廖衡

    近年研究表明强声损伤后的雏鸡听力恢复迅速,超前于形态学上的再生现象,氨基糖甙类抗生素(AmAn)中毒后雏鸡听力恢复有所不同,听力恢复与形态学上再生现象一致[1,2].一部分学者认为听力恢复缓慢[3],而另一部分学者认为恢复快速[4].因此,我们用耳声发射检测庆大霉素(gen-tamicin,GM)致聋雏鸡听力损伤的变化情况,为进一步开展毛细胞再生的相关研究提供依据和手段.

  •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聋疗效分析

    作者:张伟;张玉燕;刘童军;来长荣

    自1996年4月~1998年11月采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聋70例,并与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的36例(37耳)作对照,结果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葛根素组:患者70例,经纯音测听,声导抗测试均为感音神经性聋,符合中华医学会上海会议(1996年)制定的突发性聋诊断标准。男34例,女36例。年龄小8岁,大70岁,平均年龄48岁;左耳38例,右耳32例;就诊时间短6小时,长30天,其中10天内就诊者59例(占84.3%)。听力损失情况参照WHO(1984年)听力损伤分级:轻度聋(26~40dB)4例,中度聋(41~55 dB)22例,中重度及重度聋(56~90dB)11例,极重度或全聋(>91 dB)33例。伴有耳鸣67例(占95.7%)、眩晕39例(占55.6%),其中伴恶心呕吐者26例。患耳堵闷不适8例。原有高血脂6例,高血压病11例,冠心病4例,颈椎病13例,糖尿病1例。前庭功能检查26例中,正常17例,半规管功能麻痹或功能低下9例。听力曲线类型:下降型12例,上升型7例,平坦型14例,谷型4例,全聋33例。

  • 新生儿听力筛查7064例分析

    作者:郑炯;朱正华;杨建萍;马兆鑫

    目的 分析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为先天性听力损失患儿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4年1月~2008年12月在上海市东方医院产科出生的7064例活产新生儿应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者于生后42天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于3~6月龄时通过声导抗、ABR等检查进行听力学诊断.结果7 064例中正常新生儿6412例,初筛未通过579例(9.03%,579/6 412),复筛513例,复筛未通过38例(7.41%,38/513);重症监护儿652例,初筛未通过129例(19.79%,129/652),复筛107例,复筛未通过20例(18.69%,20/107).正常新生儿与重症监护儿听力筛查初筛与复筛未通过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复筛未通过的58例中,46例于3个月后行诊断性检查,后确诊为先天性听力损失17例(26耳),检出率0.24%(17/7064),其中,轻度听力损失5例(6耳),中度8例(13耳),重度4例(7耳),正常新生儿8例(12耳),检出率0.13%(8/6412),重症监护儿9例(14耳),检出率1.38%(9/652).结论 新生儿听力筛查可及早发现先天性听力损失患儿,重症监护儿是听力损伤的高危人群,其跟踪随访尤为重要.

378 条记录 14/19 页 « 12...11121314151617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