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在农村与基层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重要性及可行性

    作者:韩德民;黄丽辉;蔡正华

    先天性听力损伤是常见的出生缺陷,为五项残疾之首.根据2002年爱耳日统计数据,我国听力语言残疾人2057万,其中7岁以下儿童约80万,并且每年还将新增聋儿近3万.听力损伤与耳聋儿童不仅可直接导致言语、情感、心理和社会交往等能力的发育迟缓,严重影响其日后的上学和就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也直接影响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 唇腭裂对低龄患儿听力影响的研究

    作者:束煌;丁桂聪;潘宏光;杨峰;黄思东;王骥

    目的:通过对2岁以下唇腭裂患儿进行术前耳科检杏和听力测试,调查低龄唇腭裂患儿听力损伤的患病率.方法:选取2月-2岁唇腭裂患儿73例,分为单纯唇裂组、不完全腭裂组及完全腭裂组,术前进行耳镜检查、鼓室图、耳声发射(OAE)、听性脑干反应(ABR)等检查,并选择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儿童61例作为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单纯唇裂组、不完全腭裂组、完全腭裂组及正常对照组分别有18.2%、87.5%、96.3%、18.0%发生鼓膜异常,分别有9.1%、89.6%、96.3%、6.6%出现异常鼓事图,分别有34.1%、79.2%、98.1%、32.0%有OAE测试不通过,分别有6.8%、93.8%、98.1%、3.3%有ABR听阈异常.两个腭裂组在各项检查中的异常率均在统计学上显著高于单纯唇裂组和正常对照组,其中耳镜检查、鼓室图及ABR听阈检查两个腭裂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低龄唇腭裂患儿听力损伤患病率较高,听力损伤与腭裂密切相关,但与腭裂类型无关.

  • 胆红素脑病所致听力受损患儿听觉通路纤维束的DTI研究:各向异性分数和其他扩散系数的变化

    作者:邓敏;何四平;伍光春;李晓明;王海;金科

    目的 运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探讨胆红素脑病所致听力受损患儿听觉通路纤维束各DTI参数的改变.方法 运用德国Siemens公司3.0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Siemens 3.0 T Skyra)对27例胆红素脑病患儿和40例对照组患儿进行DTI检查,选择研究对象听觉通路上外侧丘系和下丘两个感兴趣区域测量相关参数,对所得参数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结果 听力受损组与对照组比较、单侧听力受损组的受损侧与未受损侧比较均为各向异性分数(FA)降低、轴向扩散系数(RD)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他组两两比较中结果无显著差异;另外在外侧丘系和下丘两区域FA值与听觉阈值存在线性负相关性,而DTI其他参数与听觉阈值之间均无线性相关性.结论 基于DTI技术的纤维束成像能够直观地反映脑内白质纤维束的形态,听力受损患儿DTI的部分参数变化明显,提示患儿脑白质纤维束髓鞘的破坏或发育不良,但是纤维束以及轴突的完整性未破坏.

  • 小伙戴耳机听歌睡觉致听力损伤/孕妇每顿吃6个鸡蛋患胰腺炎/20岁男大学生吃出了C罩杯

    作者:

  • 1183例正常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及体会

    作者:李燕君

    目的:通过对正常新生儿的听力筛查,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损伤,以便进行早期诊断和干预,促进正常的语音发育,有效减少听力语音障碍的发生.方法:采用德国麦科公司生产Eor-Scan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对在本院出生的1183例正常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者出院后对新生儿进行言语功能的锻炼及听力方面的观察,于42d后接受听力复查,42d后复查仍未通过者,3个月再进行复查直至6个月仍未通过者建议家长及时到医院的耳鼻喉科进行相应的诊断治疗.结果:筛查正常新生儿1183例,(男632例、女551例),初筛通过率90.02%,3例复查未通过者进行了听性脑干诱发电位检查,其中1例诊断为双侧轻度耳损伤,1例诊断为右侧轻度耳损伤,1例失访.本组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病率为0.16%.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十分重要,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损伤,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以减低听力损伤对儿童的不良影响.

  • 雅安市某公司压铸车间110名噪声作业工人体检情况分析

    作者:聂跃花

    目的:了解并分析某公司压铸车间噪声作业工人听力状况.方法:测定噪声作业工人的纯音听力,对听力损伤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共检测110人,平均接触工龄7.03年;所有职业性体检项目未见异常者为66人,检出率为60.00%.各检查项目异常51例,其中:电测听异常25例,检出率为22.73%;血常规异常8例,检出率为7.27%;肝功异常8例,检出率为7.7%;血压异常4例,检出率为3.64%;尿常规异常4例,检出率为3.64%;心电图异常2例,检出率为1.82%.电测听异常检出率与性别无关,与工龄的长短有关.结论:噪声对听力有损害,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职业性噪声损伤,同时应注意个体对噪声损伤的敏感性差异,对敏感者应及时作出应对措施.

  • 噪声对作业工人听力与心血管系统影响的分析

    作者:陈自然

    目的 探讨工业噪声对作业工人听力及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 对某公司463名噪声作业工人及对照组286人进行纯音电测听、血压和心电图检查. 结果噪声组听力损伤发生率为41.7%,显著高于对照组(8.4%).高血压的总患病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且随着接噪工龄的延长逐渐增加,接噪工龄≥5年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增加.噪声组的心电图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主要改变是窦性心动过缓、ST及T段改变、束支传导阻滞.结论 接触噪声对听力和心血管产生不良影响,危害程度与接触时间有关.

  • 苯乙烯耳毒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程晋鹏

    目的 在预防职业性耳聋过程中,为充分考虑噪声职业病危害因素外的其他因素(如苯乙烯)对职业人群听力的损伤作用,在国内能够适时地开展该方面的研究并能有效利用现有的研究成果,从而能够进一步对现有的噪声强度、苯乙烯浓度的职业接触限值进行合理的调整.方法 从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动物实验、苯乙烯耳毒性发生机理等方面对国内外多年来的苯乙烯耳毒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简单阐明研究过程中遇见的困难和研究时应注意的问题,并提供一些有参考价值的数据、理论.结果 在国内相关研究工作比较欠缺的前提下,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加强对苯乙烯耳毒性的认识.结论 苯乙烯具有一定的耳毒性,在国内及时地开展该方面的研究工作是必要的,同时国内的研究可以在一些层次和方面取得突破.

  • 巨细胞病毒感染引起听力损害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张梅娟;袁天明;王丽珍

    目的 探讨引起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患儿听力损害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依据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结果将158例CMV感染患儿分为听力正常组(n=117,BAEP≤35)和听力异常组(n=41,BAEP>35).收集两组患儿一般资料、血常规、肝功能、尿液及乳汁病毒拷贝数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预测导致BAEP异常的CMV-DNA病毒载量;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对尿CMV-DNA拷贝数与听力损害程度、血小板计数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听力异常组血小板异常率、肝功能异常率和尿CMV-DNA拷贝数均高于听力正常组(P<0.01).ROC分析结果显示,当尿CMV-DNA拷贝数为1.415×106/mL时,预测病毒载量导致听力损伤的敏感性为46.3%,特异性为93.2%.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听力损害的程度随着CMV-DNA拷贝数的增加而增高(r=0.382,P<0.01);血小板计数和尿CMV-DNA拷贝数之间存在负相关(r=-0.233,P=0.003).结论 尿CMV-DNA病毒载量可能与CMV感染导致神经性听力障碍相关;当CMV-DNA载量达到1.415×106/mL时,更易出现听力损害.存在血小板减少的CMV感染患儿,应加强听力监测.

  • 窒息新生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杨嘉琛;朱绪亮;李海珍

    目的 通过研究窒息患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异常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相关性,探讨NSE对早期了解窒息患儿听神经损害的临床意义和应用前景.方法 选择该院窒息足月新生儿52例作为研究组,根据Apgar评分以及是否合并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分为单纯轻度窒息组23例、单纯重度窒息组15例和窒息合并HIE组14例.采用双盲试验在生后7 d同一时间检测BAEP和NSE,初次BAEP检测异常者在生后3个月同一时间进行第2次BAEP和NSE检测.正常足月新生儿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窒息患儿两次听力损伤检出率分别为50.0%,21.2%.BAEP两次检出异常率,重度窒息组(63.3%,26.3%)与轻度窒息组(36.9%,5.9%)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HIE组(57.1%,31.3%)与重度窒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各研究组NSE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重度窒息组为26.70±2.34 μg/L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的17.18±3.16 μg/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HIE组为27.00±2.01 μg/L,与重度窒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BAEP异常组NSE水平为25.69±4.12 μg/L高于BAEP正常组的17.15±3.09 μg/L(P<0.01),NSE水平随着V波反应阈值的增高而增高(P<0.05).结论 血清NSE水平与BAEP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评估窒息患儿听神经损害和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大鼠耳蜗核NMDAR活性变化与听力损伤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克方;杜开先;蒋月星;董雪蕾;张艳

    目的 探讨高胆红素血症时听力损伤的机制及NMDAR活性变化在此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7d龄Sprague-Dawley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又根据腹腔注射胆红素的剂量(100μg/g和200 μg/g)分为M1、M2组,对照组以生理盐水取代胆红素溶液.测试各组动物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检测血清胆红素浓度和脑组织胆红索含量,免疫组化SABC法测试大鼠耳蜗核NMDAR的活性变化.结果 M1组和M2组ABR反应阈明显升高,Ⅰ、Ⅱ、Ⅲ波潜伏期及Ⅰ-Ⅱ、Ⅱ~Ⅲ、Ⅰ~Ⅲ波间期明显延长.M1组、M2组耳蜗核NMDAR免疫组化平均灰度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与脑组织胆红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ABR反应阈亦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NMDAR活性升高在高胆红素血症听力损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静脉滴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致听力损伤1例

    作者:陈娜;肖轶雯;原海燕;徐萍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8岁,因反复活动后胸痛14年余,加重3个月,于2011年1月21日入院.入院体查:体温36.5 ℃,脉搏75次·min-1,呼吸20次·min-1,血压124/87 mm-Hg (1 mmHg=133.32 Pa).入院诊断: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②不稳定性心绞痛;③心功能Ⅳ级;④高血压Ⅱ级(极高危组).患者过去无耳疾.

  • 电焊烟尘与噪声联合作用对作业工人听力损伤的调查

    作者:陈小霞;李举跃;苏首勋

    目的 了解电焊烟尘与噪声联合接触对工人听觉系统的影响.方法 检测纯音听闻及血液指标.结果 联合接触组听力损伤检出率明显高于噪声接触组(P<0.05).结论 电焊烟尘与噪声等有害因素联合接触可加重工人听觉系统的损伤.

  • 热电厂噪声危害调查

    作者:冯慧民;崔书杰;杨洋

    近年来,热电发展迅速,目前热电厂已遍布我省各地,相伴而来的职业危害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生产性噪声作为热电系统一种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对作业人员的危害也日益明显.为了解热电系统噪声的危害程度,我们对平顶山地区六家热电厂进行了噪声危害调查.

  • 噪声性听力损伤女工心电图改变的分析

    作者:戴兴康;孟兴寿

    噪声是一种以引起接触者听神经损害为主,并累及全身各系统的职业危害因素,目前针对职业噪声致高频听力损伤和语频听力损伤的研究较多,但对听力损伤职工心血管受损情况研究较少,为了解听力损伤职工的心血管系统受损情况,特进行本研究.

  • 钢铁业噪声对工人健康的影响

    作者:张晓敏;陈铁;张建成;郑贵怀;李济超

    长期接触高强度噪声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已为人们所公认.噪声是钢铁行业的主要职业性危害因素之一,对工人健康的不良影响,尤其对听力损伤的特点及严重程度如何,报道甚少.本文对武钢冷轧、大型厂463名噪声作业工人和109名对照人群进行了健康调查和体检,结果报告如下.

  • 噪声对电力生产工人听觉及心血管影响的调查研究

    作者:曲勇;褚连富;满瑛;王官理;刘峰梅;薛成德

    噪声是电力生产系统的主要职业危害之一。据调查研究表明,噪声对人体主要的危害是对听觉系统的损伤,而对心血管的危害也早有报道[1,2]。为了解噪声对电力生产工人听力及心血管系统的危害程度,现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本公司热电厂生产系统的噪声强度及对工人的健康影响进行了系统调查分析。1 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 接噪组为热电厂387名接噪工人,平均年龄31.03岁,平均接噪工龄10.12岁。对照组为非接噪360名储运厂工人,平均年龄32.46岁。1.2 调查方法 ①噪声强度测定采用国产ND-2型精密声级计,按国家环保局制定的环境检测技术规范(1996)的方法进行。②听力测试用丹麦产As-72型听力计按ISO/DIS6189(1980)规定,在本底噪声强度为24 dB(A)的隔音室内进行。听力损伤判断标准:高频损伤为3、4、6、8 kHz任一频段听阈≥30 dB;语频损伤指在高频损伤的基础上0.5、1、2kHz的听阈均值≥25 dB。查体中详细询问职业史、耳病史和做耳科检查,所有噪声聋患者均排除非职业性因素影响。③心电图检查用日本产ECG-6511型心电图机,记录受检者安静状态下12导联的特征变化。

  • 30例职业性听力损伤临床诊断体会

    作者:陈嘉斌

    职业性噪声聋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长期接触噪声而发生的一种进行性感音性听觉损伤[3].而在当前工业发展的社会,在职业活动中,受到噪声影响的情况经常存在,为了保证い职业病防治法的贯彻执行,有效防止噪声的危害,国家制定了职业性听力损伤诊断的新标准(GBZ49-2002).如何运用新标准对作业工人进行职业病的诊断是职业病临床医师关注的问题,现将我院2003年所诊断的30例听力损伤的病例介绍如下.

  • 某集装箱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分析

    作者:曾林陵;林旭华;丘创逸;张东辉

    目的 了解集装箱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方法 采用职业流行病学方法对某集装箱制造企业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结果 2001~2004年噪声合格率为0%,2001~2003年粉尘合格率低(≤40%),经治理后,2005年工作场所检测点噪声强度合格率为19.15%;电焊烟尘浓度的合格率为85.0%;锰及锰化合物、苯及苯系物浓度的合格率为100%.累计诊断电焊工尘肺13例,发病年龄28.3~40.1岁,发病工龄4.83~14.33年,诊断职业性听力损伤9例,电光性眼炎129例次.结论 电焊工尘肺、听力损伤、电光性眼炎是集装箱制造业主要的职业病,应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职业病预防工作.

  • 听力损伤的累积噪声暴露阈值研究

    作者:陈醒觉;曾丹;叶方立;朱长才;万才珍;郑贵怀

    目的根据不同累积噪声暴露量与工人语频听力损伤发生率间的关系,探讨和评价引起职业性听力损失的临界累积噪声暴露阈值.方法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1 435名不同累积噪声暴露强度的听阈数据.结果语频损伤和高频损失发生率随暴露水平而增高;累积噪声暴露量与语频损伤发生率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听阈水平随累积噪声暴露量增高而上升并有明显相关性;预测模型显示语频损伤的临界累积噪声暴露阈值为100dB(A).结论听力损伤的临界累积噪声暴露阈值100dB(A)与我国现执行的噪声卫生标准具有一致性,可探讨作为对个体职业噪声暴露危害程度警告的阈值指标.

378 条记录 15/19 页 « 12...11121314151617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