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噪声岗位人员累积噪声暴露量与听力损伤的关系

    作者:李中付

    目的 研究不同噪声强度下的累积噪声暴露量(cumulative noise exposure,CNE)与听力损伤的关系.方法 根据ISO 1999提供的数据,采用统计的方法用三维曲面描述听力损伤百分率与CNE的相关性.结果 听力损伤不是一元(累积噪声暴露量)函数,而是二元(噪声暴露强度、噪声暴露年限)函数;不同噪声暴露强度下听力损伤出现拐点规律.在不同的噪声暴露强度下,当CNE近似等于噪声暴露强度+7 dBA时,听力损伤变化均出现拐点;当CNE小于拐点值时,听力损伤随累积暴露量增加变化缓慢;反之,变化急剧加大.结论 拐点规律表明,在噪声岗位工作时,一旦发现有听力损伤,可能会加剧,甚至导致听力难以恢复.

  • 模拟3~50 m快速上浮脱险训练对潜艇艇员听力的影响

    作者:王海涛;方以群;唐志文;姚健;张和翔;顾秀良

    目的 探讨快速上浮脱险对潜艇艇员听力的影响.方法 10名潜艇艇员分别进行了3、10、30、50 m深度60人次模拟快速上浮脱险训练(3 m和10 m各2次).训练前后检查潜艇艇员双侧鼓膜,并进行电测听检查.结果 鼓膜末见异常,左耳在125、250 Hz,双耳在500、2000 Hz的听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快速上浮脱险时的气压快速改变对潜艇艇员的听力有一定的影响,以低频听阈降低为主要表现.

  • 神经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对爆震性听力损伤毛细胞的保护作用

    作者:吴建;刘冰;范静平;孙爱华;杨毓梅;叶煦亭

    目的 观察人类神经生长因子β基因(human beta-nerve growth factor,hNGFβ)转染对爆震性听力损伤毛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用20只白色纯种豚鼠,制备豚鼠爆震性耳聋模型(172dB SPL),爆震前后分别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检测,选爆震前后听阈阈移大于75 dB SPL的豚鼠,共15只,随机分为2组,其中I组10只,为实验组(导入目的基因Ad-hNGFβ),Ⅱ组5只,为人工外淋巴液(artificial perilymphatic fluid,APF)对照组(导入APF);另外选正常白色纯种豚鼠5只,作为正常组,不接受爆震和转染.进行爆震前和基因转染后ABR反应阈测定、耳蜗电镜扫描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Ad-hNGFβ蛋白表达.结果 基因导入后第1周,可见Ad-hNGFβ在豚鼠耳蜗内成功转染,耳蜗各回均有表达,强度基本相等.基因导入后第1周,I组豚鼠ABR反应阈恢复显著快于Ⅱ组豚鼠ABR反应阈;4周后,I组豚鼠ABR已恢复正常水平,而Ⅱ组豚鼠ABR未能恢复正常水平.扫描电镜示,基因导入后第1周,I组豚鼠外毛细胞静纤毛有轻度紊乱及松散,Ⅱ组豚鼠外毛细胞静纤毛排裂扭曲、倒伏、紊乱、融合及部分缺失;4周后,I组豚鼠外毛细胞静纤毛病变完全恢复,Ⅱ组豚鼠外毛细胞静纤毛病变减轻,部分病变没有完全恢复.结论 腺病毒介导的hNGFβ基因在爆震损伤后豚鼠耳蜗中能高效表达,对听觉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远洋测量船噪声强度对船员听力影响的调查与分析

    作者:冯鸿义;刘学林;曹恒富;芮亚文;谌建平

    目的分析远洋测量船噪声强度对作业人员听力的影响.方法对远洋测量船作业环境进行卫生学调查,对1 663名接触噪声人员的听力进行分析,并设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测量船作业环境共测96个噪声作业点,噪声强度为52.0~102.5dB(A),其中有32个点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超标率为33.3%;作业人员听力损伤发生率为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P<0.01);听力损伤程度随着工龄的增加而加重,特别是工龄在10年以上的更明显.结论远洋测量船作业人员长期在噪声环境下工作,可有一定程度的听力损伤.

  • 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爆震性听力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吴建;孙爱华;范静平;梁振福;叶煦亭;田树昌;杨毓梅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对大鼠爆震性听力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制作强脉冲噪声致聋大鼠模型30只,10只肌肉注射NGF 4周(爆震前1周至爆震后3周),10只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作对照,10只作正常对照,测定爆震前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阈值及扫描电镜观察耳蜗毛细胞变化.结果爆震后3 d NGF组ABR反应阈恢复较生理盐水组显著快,21 d后,NGF组ABR已恢复正常水平,而生理盐水组未能恢复正常水平.扫描电镜示:爆震后3 h:生理盐水组大鼠外毛细胞静纤毛排列扭曲、倒伏、紊乱、融合及部分缺失,NGF组大鼠外毛细胞静纤毛有轻度紊乱及松散;爆震后3 d:生理盐水组大鼠外毛细胞静纤毛病变无明显恢复,NGF组大鼠外毛细胞静纤毛病变已不明显;爆震后11 d:生理盐水组病变减轻,NGF组病变基本恢复;爆震后21 d:生理盐水组病变减轻,但有部分病变没有完全恢复,NGF组病变完全恢复.结论 NGF能防止受损的毛细胞进一步变性坏死,对听觉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船舶噪声对船员听力的影响

    作者:郑所林

    噪声性耳聋是一种职业病,防治噪声对人类机体的损害是预防医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随着工业水平的不断提高,船舶噪声污染也日趋严重.而各种防护措施没有得到完善,所以噪声性耳聋的发病率也就增加.为了观察船舶噪声对船员听力的影响,笔者对386名船员的听力损伤状况进行了调查,为进一步治理船舶噪声以及制定船舶噪声卫生标准提供依据.

  • 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与听力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盛王涛;方旭华;李菁;孙建华;贝斐;张国庆

    目的·探讨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听力损伤相关高危因素和随访预后.方法·对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新生儿科收治的106例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按照胆红素水平分为3组: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组[血清总胆红素(TSB)峰值大于342.0μmol/L且小于427.5μmol/L]、极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组(TSB峰值范围427.5~513.0μmol/L)、危险性高胆红素血症组(TSB峰值大于513.0μmol/L).在出院前用自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ABR)进行听力筛查,对筛查未通过的患儿于3月龄时进行诊断性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检查,并对所有患儿(3月龄和6月龄)随访听性行为反应观察状况.结果·3组患儿共106例,出院前AABR筛查未通过33例(33/106,31.13%),其中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组未通过22例(22/86,25.58%),极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组未通过9例(9/16,56.25%),危险性高胆红素血症组未通过2例(2/4,50.00%),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通过专人负责定期宣教,出院前AABR筛查未通过的33例患儿全都于3月龄时来院接受诊断性ABR检查,结果2例患儿被诊断为轻度听力损伤,但其中1例考虑为中耳炎所致.同时,全部106例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完成3月龄和6月龄听性行为反应观察,结果状况良好.结论·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听力损伤的高危因素之一,TSB水平越高,听力损伤也越明显.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引起的听力损伤可能可逆,但也提示听力随访计划有待完善.重度高胆红素血症造成的听力损伤可能对患儿日常生活无明显影响,仍需对患儿进行长期随访.

  • 谷氨酸受体在噪声所致豚鼠螺旋神经节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张琰敏;马蓓;高文元;文文;刘海瑛

    本文旨在研究谷氨酸及其受体在噪声致豚鼠螺旋神经节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实验分为在体和离体两部分.(1)在体实验:豚鼠分为生理盐水(NS,10 μL)组,NS(10 μL)+噪声组和犬尿喹啉酸(kynurenic acid,KYNA,5 mmol/L,10 μL)+噪声组,每组15只.用微量注射器经完整圆窗膜表面给予NS或KYNA;暴露于白噪声110 dB SPL,1 h.在圆窗给药前及噪声暴露后测试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阈值及Ⅲ波幅值,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compound action potential,CAP)阈值及N1波幅值和潜伏期,测试后取基底膜进行透射电镜观察.(2)离体实验:观察高浓度谷氨酸对急性分离的豚鼠螺旋神经节细胞的影响.结果显示,NS+噪声组豚鼠ABR及CAP阈移显著高于KYNA+噪声组,且Ⅲ波和N1波幅值明显降低,潜伏期明显延长.NS+噪声组豚鼠毛细胞及传入神经末梢急性水肿和线粒体结构破坏;KYNA+噪声组豚鼠的毛细胞和传入神经末梢无明显变化.离体胞外施加谷氨酸可引起螺旋神经节细胞逐渐出现水肿、变性,后死亡.本实验提示,噪声暴露可引起豚鼠听功能损伤,毛细胞/传入神经突触的结构破坏和螺旋神经节细胞变性、死亡;这种损伤可能与噪声暴露引起谷氨酸的过度释放有关;谷氨酸通过其受体介导致使螺旋神经节细胞损伤,谷氨酸受体的广谱拮抗剂KYNA可减轻噪声对螺旋神经节细胞的损伤.

  • 2015-2017年睢宁县噪声环境作业人员职业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作者:周燕琴

    目的 了解噪声对作业工人身体的损伤,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7年5月睢宁县从事噪声作业的611名工人的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11名接噪工人中,体检异常率为78.56%;血压异常率为29.29%,听力损伤率为28.48%;噪声作业职业禁忌证16例,占2.62%.男性异常率(80.85%)高于女性(70.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5,P<0.05);不同年龄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22,P<0.01);随着工人年龄和接噪工龄的增加,听力损伤发生率均呈上升趋势(χ2趋势为12.51、12.65,P值均<0.01).结论 长期接噪会引起听力损伤及其他体检指标异常.接噪工人应做好自身的防护,企业应加强对噪声的控制和治理.

  • 某发电厂职业性噪声对工人听力损伤的调查

    作者:曹文东

    随着生产机械化的发展,噪声已成为一种常见的职业危害,对健康的影响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噪声主要引起听觉系统损害,甚至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产生不良影响.为了解某发电作业噪声对工人听力所产生的影响,对接触噪声的作业工人及其工作环境进行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 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治疗脑损伤综合征合并听力损伤的研究

    作者:黄锐;赵颖;王玉忠

    目的 探究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治疗脑损伤综合征合并听力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脑损伤综合征合并听力损伤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仅给予听力训练、肢体功能训练以及佩戴助听器等综合治疗.实验组患儿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之上在听宫、风池、外关以及耳门等穴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Gesell评分的变化,分析临床疗效与听力损失程度的关系.结果 经治疗,实验组治愈9例,显效18例,有效23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78.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8% (P <0.01).治疗前,两组患儿在适应性、精细动作、语言以及个人-社交能力等4个方面的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治疗后,实验组患儿4项指标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均<0.05),也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均<0.05).在实验组患者中,轻度听力损失的病耳的总有效率为94.4%,显著高于听力损失程度为中度、重度的病耳(63.6%,62.5%,P<0.05).结论 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治疗脑损伤综合征合并听力损伤患儿,不仅提高了临床疗效,而且改善了患儿的生活质量,是一种临床疗效令人满意的治疗药物.

  • 不同麻醉方式下耳科电钻噪声对患者非手术侧耳听力的影响

    作者:温健;申新;肖颖;景桂霞;许珉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式下耳科电钻噪声对行耳科手术患者非手术侧耳听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中耳手术患者,年龄28~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全麻组和局麻组.记录两组患者术中电钻峰值噪声和累计使用时间.记录术前、术后24 h、14 d和30 d 500、1 000、2 000、4 000、6 000和8 000Hz两组患者非手术侧耳骨导听阈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引出率.记录两组患者术中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电钻噪声峰值和累计使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比较,术后24 h 2 000、4 000、6 000和8 000 Hz两组患者非手术侧耳骨导听阈明显升高(P<0.05),DPOAE引出率明显降低(P<0.05).与局麻组比较,全麻组患者术后24 h 4 000、6 000和8 000 Hz非手术侧耳骨导听阈明显降低(P<0.05),术后24 h 2 000、4 000、6 000和8 000 Hz DPOAE引出率明显升高(P<0.05).术中满意度全麻组为30例(100%),明显高于局麻组11例(36.7%)(P<0.01).结论 术中电钻噪声可引起非手术侧耳听力可逆性损伤,全麻药对电钻噪声的听力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关键词: 全麻 电钻 听力损伤
  •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听力保护的应用

    作者:朱军;赵卫国;王波

    目的 探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术中应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监测,对减少术后听力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面肌痉挛患者术中BAEP波Ⅴ波形的变化以及手术前后平均纯音听力阈值(pure tone average,PTA)的改变,经统计学分析得出术中Ⅴ波潜伏期延长的警示阈值. 结果 MVD术中,在显露面神经和责任血管减压操作时,Ⅴ波潜伏期延长为显著.38例患者术后PTA增高小于20 dB,Ⅴ波潜伏期平均延长(0.60±0.43)ms.其余5例术后PTA增高大于20 dB,Ⅴ波潜伏期平均延长(1.07±0.35)ms.两组患者Ⅴ波潜伏期延长时间存在差异(P<0.05).术中Ⅴ波潜伏期延长大于0.6 ms与患者术后听力损伤相关;术中Ⅴ波潜伏期延长大于1.0 ms与患者术后听力损伤密切相关.因此术中Ⅴ波潜伏期延长警示阈值可设定为0.6 ms和1.0 ms.结论 BAEP监护警示阈值有助于指导面肌痉挛MVD术操作,避免术中过度牵拉听神经,减少对其周围微循环的干扰,为术中保护听神经提供警示作用.

  • 口腔医院修复科医生噪声暴露水平的测量与分析

    作者:廖国婷;魏天骄;郭欣;王柳力;冯剑桥

    目的 通过测量诊室工作日及修复科医生日常常规操作产生的噪声,分析修复医生的噪声暴露水平.方法 ①诊室工作日9点到10点,定点监测诊室噪声1 h;②单机情况下,测量修复医生进行7项常规操作时15、30、45 cm处的噪声.结果 ①修复科诊室环境噪声为63.6~73.5 dB.②单机情况下,各操作距离增加噪声量降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噪声强度对听力系统无危害.结论 修复科医生的噪声暴露强度对听力系统没有潜在危害,但需关注噪声频率,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危害.医生工作过程中维持规范姿势有利于噪声保护.

  • 巨细胞病毒脑内感染小鼠听觉诱发电位的变化

    作者:薛杨;乔月华;孟令建;王军;孟红

    目的 探讨脑内感染小鼠巨细胞病毒(murine cytomegalovirus,MCMV)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的变化,以明确经脑内感染MCMV后小鼠ABR是否出现异常改变,从而验证经脑内感染MCMV能否建立巨细胞病毒(CMV)感染致听力损伤的动物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观察更昔洛韦对CMV感染致听力损伤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24只新生小鼠按窝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干预组3组,对照组经脑内注射无菌生理盐水10 μl,模型组与干预组经脑内接种TCID50为1×105 U/ml的MCMV病毒悬液10 μl,同时干预组在接种MCMV后第2天开始腹腔注射更昔洛韦60 mg/(kg·d),连用2周.2周后在小鼠麻醉状态下应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仪在电屏蔽装置中检测小鼠的ABR,并记录ABR的波形以及Ⅰ波的潜伏期、波幅.结果 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F=9.151,P=0.011;F=5.095,P=0.043),更昔洛韦干预组与模型组相比潜伏期缩短、波幅升高(F=13.797,P=0.003;F=14.587,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脑内感染MCMV可以引起小鼠ABR的异常改变,脑内感染MCMV可建立CMV感染致听力损伤的动物模型,婴幼儿CMV感染后早期应用更昔洛韦对CMV感染致听力损伤的进行性发展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苯系混合物与噪声联合作用对人听力的影响

    作者:杨继红;杨自力;顾健;杨泽云;林萍

    目的:探讨苯系混合物加噪声对听力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4组组间基本均衡的现场作业工人进行噪声测试与苯系混合物浓度测试,分析4组研究对象听力水平的差异.结果:苯系混合物与噪声联合作用组、噪声组的高频听损和语频听损与对照组相比,除噪声组语频外,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或P<0.05).单纯苯系混合物接触组的高频听损和语频听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苯系混合物与噪声联合作用组和噪声组相比,高频听损和语频听损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P<0.05).苯系混合物与噪声联合作用组和噪声组相比,工龄<5年者,听损异常差异无显著性(P>0.05);工龄≥5年者,听损异常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苯系混合物本身对工入听力无明显影响,但苯系混合物与噪声的联合损伤作用会更明显.

  • 军事噪声对装甲部队官兵听力的影响

    作者:高陈恺;徐建中;周宇;赵勇;马超武

    目的 研究军事训练中噪声对装甲部队官兵听力的影响程度及造成听力损伤的相关因素,为训练所致听力损伤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某部参训官兵242例分成三组,炮长组(A)、非炮长组(B)、对照组(C),分析比较三组官兵的纯音听阈和各项相关症状与差异.结果 三组间听力损失率和听力损失程度有显著差异,各项症状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均<0.05),以A组听力损失明显.结论 军事噪声对装甲部队参训官兵听力产生一定损伤,应加强防护.

  • 内燃机车司机与电力机车司机听力损伤调查

    作者:张虹;嘉世英;徐原能

    目的:了解内燃机车司机与电力机车司机听力损伤情况.方法:于2011年9月到2012年9月期间,对298例内燃机车司机与356例电力机车司机进行听力检测.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内燃机车司机与电力机车司机分别检出听力损伤106(35.6%)例、85(23.9%)例,两种机车司机听力损伤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729,P=0.001).听力损伤中以双耳高频听力损伤多,分别占两种机车司机受检人数的30.9%(92例)和21.1%(75例),且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02,P=0.004).内燃机车司机听力损伤检出率呈现随工龄增加而逐渐上升的趋势(x2 =7.135,P=0.008).结论:内燃机车司机与电力机车司机均有较为普遍的听力损伤,且内燃机车司机的听力损伤较为严重.听力损伤以双耳高频听力损伤多见,且随着工龄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

  • 雌激素对大鼠噪声性听力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作者:宋佳哲;李芳芳;俞姜凡;胡旭君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大鼠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影响。方法 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去势组与对照组,各10只。对两组大鼠进行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检测后,去势组行卵巢切除术,对照组行假手术。术后正常饲养3周后所有大鼠同时在隔声室中用强度为115dB SPL(C)的白噪声造模,噪声暴露2周后进行同样听力测试,比较两组在噪声暴露后的听力情况。结果噪声暴露后去势组与对照组大鼠均出现听力下降;对照组在噪声暴露后Click、2、4、6、8k Hz ABR阈值分别为(15.63±1.51)dB nHL、(9.38±1.93)dB nHL、(10.63±2.04)dB nHL、(7.19±1.94)dB nHL、(4.69±1.55)dB nHL,去势组噪声暴露后相应频率阈值分别为(51.50±3.93)dB nHL、(54.75±4.33)dB nHL、(57.25±3.71)dB nHL、(55.50±4.23)dB nHL、(51.75±3.83)dB nHL,两组各频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噪声暴露后对照组ABR阈值小于去势组;两组在噪声暴露前后Click ABR阈上20、40、60dB SL潜伏期未出现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在噪声暴露后2、4、6、8k Hz DPOAE信噪比分别为(12.14±3.07)dB、(22.65±7.92)dB、(20.17±12.05)dB、(13.55±11.51)dB(P<0.05),去势组在噪声暴露后相应频率信噪比分别为(1.18±6.53)dB、(2.22±5.46)dB、(2.61±3.38)dB、(3.12±3.67)dB,两组各频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噪声暴露后对照组DPOAE信噪比大于去势组(P<0.05)。结论雌激素对大鼠噪声性听力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主要影响区域在耳蜗。

  • 甲强龙治疗突发性耳聋致糖尿病急症一例的护理

    作者:薛林红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短期内突然发生的非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伤,常为中重度,并可伴有耳鸣、眩晕、恶心、呕吐。病因一般认为与病毒感染、迷路水肿、血管病变和迷路窗膜破裂有关[1]。甲强龙(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是一种合成的糖皮质激素,这种高浓度的水溶液特别适用于需用作用强、起效快的激素冲击治疗的疾病,如突发性耳聋。本科近几年运用甲强龙治疗突发性耳聋取得显著的疗效。2012年10月本科收治1例右耳突发性耳聋患者,应用甲强龙治疗5d后指测血糖高、测不出,静脉血糖29mmol/L,化验室报了危急值。经过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后患者康复出院,现将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378 条记录 11/19 页 « 12...891011121314...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