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口45°鼻内窥镜下儿童腺样体吸割术111例分析

    作者:王勤学;张和平;倪霞

    我科于2005年6月至2006年3月在鼻内镜下经口行腺样体吸割术111例,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取得了满意疗效.这项技术已经逐步替代传统的腺样体切除器切除法和腺样体刮除术,与之比较,具有术野清晰,操作准确方便,可以把进入后鼻孔的腺样体和阻塞咽鼓管的腺样体组织彻底切除,而不损伤周围组织,出血少,便于止血等优点.现将我院随访3个月的111例病例的结果报告如下.

  • 综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130例疗效观察及护理

    作者:徐于玲;刁春艳;邹积菊

    目的:总结综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加咽鼓管吹张,鼓膜切开硅胶小管留置并药物冲洗.结果:治疗分泌性中耳炎130例149耳.治愈140耳(93.96%).结论:α-糜蛋白酶加地塞米松,对急慢性渗出性中耳炎或初期粘连性中耳炎均有效,顽固性中耳炎加用复合抗生素中药获满意疗效.健康宣教、对症护理对患者的成功治愈疾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教孩子擤鼻涕,鼻孔挨个轻轻来

    作者:吴净芳;倪玉苏

    儿童中耳炎,这些诱发行为易被忽视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率很高,是引起小儿听力下降的主要疾病,感冒是导致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一个重要诱发因素,这与鼻涕中的细菌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有关.因此,家长在教孩子擤鼻涕时,注意不要同时捏住两个鼻孔,应当先轻压一个然后再换另一个,并且力度也不要太大,以免压力作用下导致细菌进入中耳.

  • 找到原因,大部分耳鸣能好转

    作者:韩朝

    异物堵塞、炎症、肿瘤等都会引起耳鸣先简单介绍一下耳朵的构造:耳朵由外耳、中耳和内耳组成.耳廓和外耳道属于外耳,其作用是收集声波;耳膜和里面的三块听骨组成的听骨链以及内侧含气的鼓室、咽鼓管属于中耳,其作用是将外耳收集的声波通过鼓膜、听骨链转化为机械运动,即声音信号转化为机械运动;内耳包括感知振动的毛细胞和神经细胞,作用是将中耳的机械运动通过振动内耳的毛细胞,将机械运动转化为电信号,电信号通过神经传递到听觉中枢产生声音感知.

  • 糖皮质激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董园园

    目的:探究糖皮质激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所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共76(96耳)例,依据患者来院就诊顺序单双号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每组患者38(48耳)例.参照组患者给予抗生素、咽鼓管吹张以及按摩鼓膜等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参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患者的听力改善程度.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听力改善程度优于参照组.结论:在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治疗中,采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咽鼓管功能,促进听力恢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实践.

  • 新型双腔鼓室和咽鼓管冲洗管联合药物治疗分泌性中耳炎86例

    作者:张佳

    目的 探究新型双腔鼓室和咽鼓管冲洗管联合药物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鼓膜穿刺后注射地塞米松联合α-糜蛋白酶治疗,观察组行鼻腔镜下新型双腔鼓室、咽鼓管冲洗管联合曲安奈德冲洗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以及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鼻腔镜下新型双腔鼓室、咽鼓管使用药物冲洗治疗效果显著,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 婴儿平躺喝奶易患中耳炎

    作者:珊珊

    在不少婴儿趣怪视频中,都有新手妈妈让宝宝平躺在床上抱着奶瓶喝的画面.这种喂奶姿势易导致宝宝患上中耳炎,严重的甚至还会导致耳聋.从耳朵的解剖结构来看,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其中中耳是一段相对密封的气腔,在前壁有一个小管通向鼻咽部叫咽鼓管.成人的咽鼓管较长且狭窄,而婴儿的耳朵因为发育尚未完善,咽鼓管较短较宽,且位置水平,其生理峡部又未形成,所以管腔相对宽大,婴儿咽鼓管肌肉收缩力较弱,在鼻咽部开口较低,所以鼻咽部的液体容易流人中耳.

  • 咽鼓管异常开放症的诊治

    作者:朱晓晖;唐琦;杨华;高志强

    基于国内外咽鼓管解剖和生理功能的研究现状,本文综合咽鼓管异常开放症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总结了当前国内外咽鼓管异常开放症的诊断方法,比较了已有治疗手段的效果,并对将来的诊治策略进行讨论.

  • 鼻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31例临床分析

    作者:齐少恒;陶祥明;褚丽萍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31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在鼻内镜下行鼓膜置管术后症状改善、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 31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耳闷、耳鸣消失且听力恢复正常者25例,明显改善4例,1例通气管脱落经再次置管后改善,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7%.结论 鼻内镜下行鼓膜置管手术,视野好,立体感强,精细微创,疗效可靠,并发症及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鼻内镜下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延迟开放型咽鼓管功能障碍

    作者:肖平;万仁强;符秋养;张学辉;彭宏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咽鼓管球囊扩张术(BET)治疗延迟开放型咽鼓管功能障碍(ETD)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于本科室接受治疗的延迟开放型ETD患者21例(33耳)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鼻内镜下BET。手术前后进行患耳纯音测听、鼓室导抗图、咽鼓管测压和咽鼓管功能障碍评分问卷(ETDQ?7)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鼻内镜下BET,其中1例男性患者(1耳)术后6个月失访。术后6个月纯音测听显示,有3耳气骨导差为10~15 dB,余耳气骨导差均<10 dB。术后6个月鼓室导抗图检测显示,有1耳由B型转为C型,1耳由C型转为As型,余耳均恢复为A型。术前、术后7 d、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患者ETDQ?7评分分别为5.05±0.25、4.36±0.20、2.74±0.13、1.93±0.10。与术前比较,术后1个月和6个月患者ETDQ?7评分均显著降低(均P<0.01)。咽鼓管测压显示,术后1个月及6个月不同压力下咽鼓管开放正常的百分率较术前均显著增加(均P<0.01)。结论鼻内镜下BET治疗延迟开放型ETD患者短期疗效较好。

  • 导管输氧咽鼓管吹张在鼓室成形术后的应用效果

    作者:吴翠良;范西惠;赵明俊

    目的 观察咽鼓管导管输氧吹张在鼓室成形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鼓室成形术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进行咽鼓管吹张,对照组不进行咽鼓管吹张.术后2个月观察移植鼓膜的愈合情况,复查纯音测听,计算患耳语频气骨导差均值.结果 术后2个月时,观察组移植鼓膜愈合率为87.93%,对照组为6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009,P<0.05).术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气骨导差分别为(38.30±9.6),(36.78±10.4) dB,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01,P>0.05);术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气骨导差分别为(16.56±10.3),(22.32±8.6)d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12,P<0.05).结论 鼓室成形术后准确地应用咽鼓管导管输氧吹张,有利于加速鼓膜的愈合和听力的改善.

  • 经皮颅底卵圆孔穿刺技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丁卫华;陈淑萍;汪荣;张洪海

    经皮颅底卵圆孔 (foramen ovale)穿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由于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确切,并克服了开颅手术固有的风险,在国内外被大量文献报道,因颅底卵圆孔形态多变且与周围解剖结构毗邻复杂,其内侧有破裂孔、外侧有棘孔、后内侧有咽鼓管、前上方有眶下裂,故经皮卵圆孔穿刺时具有较大的神经、血管损伤的风险,大量临床工作者致力于研究影像设备在卵圆孔穿刺术中的临床应用,力求大限度减少组织损伤,同时提高穿刺的效率,经过近20余年的发展,经皮卵圆孔穿刺技术日臻成熟.

  • 氧气导管吹张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作者:刘连香;仝庆忠;姜胤辉

    我科自1996年3月至今应用氧气导管吹张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与传统导管吹张法比较疗效明显提高,现介绍如下:

  • 颞骨及咽鼓管胚胎型横纹肌肉瘤1例

    作者:王蓬;赵鹏飞;王振常

    患儿男,14岁,因“左侧听力下降10天,嘴角偏斜8天”入院.查体:左耳鼓膜表面四周见肉芽样凸起,无穿孔,双侧乳突区无红肿及压痛,疑中耳乳突炎累及面神经.颞骨H RCT:左侧外耳道黏膜增厚,骨壁骨质破坏;鼓室、乳突窦、颞骨蜂房内见软组织影;岩尖区软组织向后局限性膨隆,骨质虫蚀状破坏;颞骨蜂房间隔骨质毛糙、部分缺失;面神经管鼓室段、乳突段骨质不完整;左侧咽鼓管骨部增宽,咽鼓管咽口见软组织影突向咽腔(图1A),提示肿瘤可能.

  • 咽鼓管倾斜位磁共振成像改良方法的探讨

    作者:孙悍军;马林;王荣光

    目的提出一种改良咽鼓管倾斜位MR扫描方法.方法病变组4例按照传统方法进行咽鼓管倾斜位MR扫描;正常组4例按照自行设计的改良法进行扫描.结果传统方法只能部分显示咽鼓管及周围解剖结构.改良法可以显示咽鼓管全长,而且适用于按传统方法无法确认的、解剖变异大的儿童咽鼓管扫描.结论改良法将耳鼻咽喉专科、影像学与数学相结合,简便易行,个体针对性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咽鼓管导管输氧吹张法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张丽文;张祝钧

    目的:对比观察咽鼓管输氧吹张法与传统二联球充气吹张法对分泌性中耳炎和高负压C型耳聋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统计学分析治疗前、后病人的语频听阈和气骨导差均值.结果:咽鼓管导管输氧在改善听力和缩小气骨导间距均优于传统二联球充气吹张法.结论:咽鼓管导管输氧法操作简便、易掌握、准确率高,而且此法不易损伤黏膜,不易引起咽部发干症状,病人乐于接受.

  • 渗出性中耳炎电测听表现为感音神经性聋110例分析

    作者:姬玉莎;贾德燕;陈翔宇

    对于我院耳鼻喉科门诊2008年1月~2012年12月接诊的电测听表现为感音神经性聋110例(34耳)渗出性中耳炎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男71例,女39例;年龄4~74(平均35.9)岁。单耳86例,双耳24例。单纯咽鼓管阻塞50耳,并发腺体肥大22耳,慢性鼻炎鼻窦炎28耳,鼻咽部放疗5耳,不明原因5耳。主要症状耳聋、耳闷。电耳镜检查表现为鼓膜混浊或向外隆凸或活动受限,光锥消失,锤骨短突明显外凸。纯音听力图表现为感音神经性聋曲线或混合性聋曲线。声导抗检查为B型或C型鼓室图。

  • 鼻内镜下行咽鼓管置管药物冲洗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作者:杨国存;胡建文;曾一民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行咽鼓管置管药物冲洗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 在30°鼻内镜下,将硬膜外导管经咽鼓管咽口置入鼓室药物冲洗治疗分泌性中耳炎50例(50耳).结果 50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2.6月,治愈26例(52%),好转19例(38%),无效5例(10%),总有效率90%.结论 鼻内镜下行咽鼓管置管药物冲洗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操作简单,不破坏鼓膜结构,安全,病人无痛苦,效果好,是改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咽鼓功能,提高其听力的有效治疗方法.

  • 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咽鼓管薄层断层解剖研究

    作者:孙悍军;谭立文;单希征;刘光久;龙顺波;马丽涛;李娜;张绍祥

    目的 为临床影像诊断学提供咽鼓管及周围结构的精细断层解剖学资料.方法 在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Chinese visible human,CVH)头部数据集的基础上,按照常规头部轴位、冠状位以及咽鼓管长轴的倾斜轴位平面进行连续数字化重采样,采用连续追踪观察的方法,观察获得的3组薄层断层图像,研究咽鼓管及周围微细解剖组织结构的形态和毗邻关系.结果 CVH数据集咽鼓管轴位、冠状位及倾斜轴位图像解剖结构显示清晰,各有侧重,在倾斜轴位断层上,双侧咽鼓管全长同时被显示清楚.结论 咽鼓管及周围解剖结构精细复杂,在常规MRI和CT图像上难于精确辨认.CVH数据集咽鼓管轴位、冠状位及倾斜轴位断层解剖研究为临床进行咽鼓管相关疾病的影像学检查提供断层解剖学资料.

  • 自体血咽鼓管咽口黏膜下注射治疗咽鼓管异常开放症

    作者:刘磊;何英;谭颂华;方勤;唐安洲

    目的 探讨自体血咽鼓管咽口黏膜下注射治疗咽鼓管异常开放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02年1月~2013年12月我科门诊经保守治疗无效的咽鼓管异常开放症患者14例,共20耳,采用患耳咽鼓管咽口黏膜下自体静脉血注射进行治疗,记录治疗前后患耳鼓膜及咽鼓管咽口情况,并进行咽鼓管-鼓室气流动态(tubo-tympanic airflow dynamics,TTAG)法测定判定疗效.结果 诊断为咽鼓管异常开放症患者,均见病变侧咽鼓管咽口闭合不全,呈裂隙状,坐位观察明显,TTAG法显示患耳外耳道压力随鼻咽腔压力变化而波动;病变侧咽鼓管咽口外侧壁注射自体血1~4次后,13耳症状完全消失,同侧咽鼓管咽口平静状态下能够闭合;7耳症状减轻,咽鼓管咽口未能完全闭合.所有治疗耳均无分泌性中耳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自体血咽鼓管咽口注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由于简便易行,值得在治疗咽鼓管异常开放症中推荐使用.

391 条记录 1/20 页 « 12345678...192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