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口腔黏膜窦道与脓肿的治疗

    作者:张成彬

    1临床资料病例选自我院口腔科门诊记录.178例根尖周炎患牙的窦道口在黏膜的唇(颊)侧;根尖1/3,132例;唇(颊)根中1/3、根颈1/3,43例;舌(腭)侧根尖1/3,2例;舌(腭)侧根中1/3、根颈1/3,1例.57例牙周病患牙的牙周脓肿部位:唇(颊)侧根尖1/3,6例,唇(颊)侧根中1/3、根颈1/3,37例,舌(腭)侧根中1/3、根颈1/3,11例,舌(腭)侧根尖1/3,3例,其中上颌第一磨牙根尖周病变的窦道开口于同侧上颌尖牙相对应的黏膜处.上颌左右中切牙(外伤一个月)2牙根之间有一窦道.冷热测均有属正常,常规拍摄X线片根尖部无明显改变,用一牙胶尖通过窦道口插入窦管,在行X线片拍摄,根据其指向判断出患牙位置.

  • Le FortⅠ型并中线骨切开术作为颅底手术入路

    作者:

    颅底分为若干区,摘除颅底中线部肿瘤的手术入路特别困难.本文报告采用改良的Le FortⅠ型并中线骨切开术,将上颌骨分为左右两段的手术经验.本组包括9例患者,年龄15~53岁,平均33.8岁.计脊索瘤、动脉瘤各2例,纤维性发育不良、恶性血管外皮细胞瘤、血管纤维瘤、成感觉神经细胞瘤和垂体腺瘤各1例.根据病变生物学行为,MRI和CT精确定位以及病变的解剖状况,选择合适的入路术式,包括①经口内腭部切口,行或不行硬腭骨切开术;②采用Le Fort工型骨切开术并自中线切开软、硬腭,将上颌骨分为左右两半,显露病变;③采用阶梯形下颌骨切开术并自中线切开舌和口底显露病变.手术在全麻并气管切开情况下进行.术前戴入牙弓夹板.上颌两半式Le Fort Ⅰ型骨切开术,切口从悬雍垂中线旁开始,经腭中线向前止于中线牙龈乳头旁.全层切开软腭至鼻侧,将两侧软腭瓣翻起,保护腭大血管.经口腔前庭分离鼻底粘膜后,用往复锯切开硬腭.而后从右第一双尖牙到对侧第一双尖牙切开上颌前庭粘骨膜.继于上颌两中切牙乳头中线旁行垂直切开粘骨膜,翻瓣.弯制小夹板并在上颌骨相应部位钻孔备复位时用.行标准Le FortⅠ型骨切开术后,在中切牙间行垂直骨切开,使上颌骨分成左右两半.以位于两侧颊部腭软组织瓣为蒂,将左右两侧上颌骨段向外旋转,用Codman自持牵开器固定.去除鼻中隔后组织,经咽后壁行中线垂直切口达颅底,行神经外科手术.术后用纤维蛋白胶、脂肪、阔筋膜覆盖硬脑膜,关闭咽切口.利用颌间牵引复位两上颌骨段,戴入导板行颌间固定,坚固内固定.如行下颌骨切开术和舌、口底劈开术,则缝合舌及口底,用小夹板行下颌骨坚固内固定.术后所有患者随访两年,没有发生与手术有关的死亡病例.1例因钻孔引起的脑脊髓液漏继发术后脑膜炎,经抗菌素治愈.另1例脑脊液漏患者仅需行脑脊液分流.还有1例纤维性发育不良患者,术后3周口、鼻腔大出血,血管造影发现右颈内动脉岩部假动脉瘤.因病变与颈内动脉关系密切,切除较困难,确定脑血管侧枝循环丰富后,用Silverstone夹阻断右颈内动脉,未发生后遗症,随访3年一直稳定.所有病例上颌骨骨段复位后均保持活力,无因手术导致明显的鼻音或口鼻瘘以及错者.近脑干的颅底肿瘤患者术后生命期长短取决于合适的首次手术,而后者则依赖于无障碍的颅底入路.颅底中线为自然裂隙平面,无重要神经、血管结构,且能直接进入颅底中央手术区.术前进行过选择性血管栓塞的病例不适合采用Le FortⅠ型骨切开进路,以免发生上颌骨段的血供障碍.作者不主张所有患中线病变者均行三种联合术式进入颅底.经口入路是三联入路的常规步骤,它提供了到达斜坡下肿瘤的捷径.Le FortⅠ型并中线切开进路是三联入路的核心,能很好地暴露斜坡上方及侧方.对需要充分暴露肿瘤上、下极者,经下颌骨入路则是后的手段.上述术式的联合安全性达100%.[李鹏摘 王大章校]

  • 去骨引导埋伏尖牙异位萌出一例

    作者:刘永钦

    上颌尖牙的错位萌出常以唇向错位居多,而于同侧中切牙位的异位萌出较少见.条仓均等[1]曾报道三例.笔者曾以去骨引导生长期埋伏尖牙于同侧中切牙位萌出成功一例.现报告如下.

  • 中切牙到胸骨角距离指导气管插管深度的可行性探索

    作者:向元军;章若麟

    目的 找到一种快速、经济、实用、简单易行的方法,对气道长度进行评估,进而指导气管导管插入深度.方法 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设计. 纳入ASAⅠ或Ⅱ全麻患者100例,术前于颈部过伸位测量中切牙到胸骨角距离. 入室后常规诱导插管,使用纤支镜测量中切牙到隆突距离. 分析两段距离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并计算出回归方程. 结果 中切牙到胸骨角距离与中切牙到隆突距离高度相关(r=0. 944,P=0. 000). Bland-Altman检验提示二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偏倚:-0. 266,一致性界限:(0. 28,-1. 32),百分误差:8. 3%]. 回归方程:中切牙到隆突距离=0. 983 ×中切牙到胸骨角距离+0. 689. 结论 中切牙到胸骨角距离可用于评估气道长度并指导插管深度.

  • 新生儿乳牙1例

    作者:余桂英

    儿,女,27天,体重3000g.其他疾病入院,查体发现左下中切牙呈黄白色、活动.追问病史,患儿生下即可见左下中切牙处有一雪白点状物(家属以为是马牙,未就医),以后该点状物逐渐生长,就医时乳牙大小已接近正常1岁婴儿完全萌出之乳牙形状,后因服中药(药名不详),该乳牙变成了黄白色. 正常乳牙于生后6~8月萌出,早4月时萌出.本例患儿属乳牙早出范围,这种乳牙有两种情况:一般而言,如果它是正常乳牙,主要是由于牙胚在颌骨内发育距口腔粘膜太近而过早萌出,那么婴儿长到6~8月时此颗乳牙就不再出,也不影响恒牙萌出;另一种情况是这颗乳牙为非正常乳牙,因发育不完全,牙根没有完全形成或根本没有牙根[2],所以它很松动.本例乳牙属后一种情况.

  • 腭侧与唇侧开髓路径的上颌中切牙三维有限元比较分析

    作者:胡静;刘入梦;彭雅;李爱霞;行勇军;李明哲

    目的 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的方法,比较腭侧与唇侧两种开髓路径的上颌中切牙力学性能的差异,研究牙体开髓路径对各层结构应力分布的影响,为设计优化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螺旋CT薄层扫描的人离体上颌中切牙的影像数据为基础,采用Mimics及Abaqus软件辅助建立腭侧和唇侧开髓路径下的两组上颌中切牙三维有限元模型.100 N的模拟静态咬合力,与牙长轴呈45°的方向加载于牙冠腭侧面中1/3与切1/3交界处,比较分析两组模型牙体组织的位移值以及牙体组织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 在模拟咬合力作用下,中切牙唇侧开髓方式的大综合位移、大唇腭向位移、大垂直向位移以及大近远中向位移均略小于腭侧开髓方式,尤其是大唇舌向位移和大垂直向位移更为显著,提示唇侧开髓方式对切牙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影响更小.腭侧开髓方式下的中切牙的大Von Mises应力远大于唇侧开髓方式,而唇侧开髓方式下的中切牙Von Mises应力分布更为均匀.结论 上颌中切牙两种不同开髓路径的力学性能不一致,唇侧开髓应力性能更趋于合理.

  • 下齿槽神经阻滞麻醉技术及失败原因分析

    作者:王秀玲;任义

    下齿槽神经阻滞麻醉是口腔科门诊的一项常用操作技术,完全阻滞下齿槽神经以后,可以麻醉同侧下颌骨、下颌牙、牙周膜、前磨牙至中切牙唇(颊)侧牙龈、黏骨膜及下唇部--即出现文森特征[1].

  • 切牙管与上颌中切牙牙根位置关系的CBCT研究

    作者:戴静桃;李平;李安;王臻;唐尤超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分析切牙管与上颌中切牙牙根的位置关系.方法:选取2009 ~ 2013年来我院种植科拟行上中切牙即刻种植患者180例,男女比例为1∶1,通过CBCT的水平位、矢状位、冠状位及三维图像对析切牙管与上颌中切牙牙根位置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及准确测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及Bonferroni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上颌中切牙根中1/2点-切牙管、根尖点-切牙管的小距离的人群中频率分布统计显示分别在1.01~2.00mm (26.67%)和4.01~5.00mm (29.44%)比例高.对不同性别患者的上颌中切牙根中1/2点、根尖点与切牙管的小距离行组间比较,结果显示男性的小距离均大于女性(t=3.15,P=-0.002;t=4.19,P<0.001).对不同年龄组患者的上颌中切牙根中1/2点、根尖点与切牙管的小距离进行两两比较,结果发现随年龄增长,两个位点的小距离也逐渐增加(F=99.06,P<0.001; F=102.47,P<0.001).结论:关于切牙管与上颌中切牙牙根位置关系,CBCT能提供更准确的信息.在上颌中切牙即刻种植中,应该更加重视女性及青年患者的上颌中切牙牙根与切牙管的关系,优化种植方案以及种植体的选择.

  • 罕见副鼻畸形合并多种先天性畸形一例报告

    作者:徐奕昊;范飞;尤建军;王盛;王欢;张波;胡小东;刘征

    先天性副鼻畸形发病率极低,属于罕见的先天性畸形,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不多[1],关于其合并有其他先天性畸形的报道更是屈指可数[2-3],我科2012年7月收治了一例副鼻畸形合并有先天性重度神经性耳聋及动脉导管未闭及上颌乳中切牙融合的患儿,现对其治疗情况总结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患儿女性,4岁,出生后即发现鼻孔异常,外观呈三鼻孔样畸形(图1、2),随年龄增长发现患有双耳重度感应神经性耳聋及动脉导管未闭,与2岁时行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术后患儿心功能可;目前患儿双耳佩戴助听器,双耳听力欠佳.

  • 上颌中切牙瓷贴面力学特性的正交实验

    作者:赵莹;郑淑贤

    目的:通过对上颌中切牙瓷贴面的力学特性进行正交实验研究,得出相对合理的瓷贴面设计方案.方法:制作开窗型、对接型、包绕型厚度分别为0.5、0.7、0.9 mm的中切牙瓷贴面复合体,进行正交力学实验研究.结果:加载部位对应力的影响较大,其次是瓷贴面厚度、加载角度,切端设计类型的影响小;当加载角度为0°、厚度为0.9 mm、加载部位为中1/3时对应力影响小.结论:正常覆(牙合)的患者为瓷贴面修复的佳适应证;瓷贴面厚度对瓷贴面应力分布的影响较大,而瓷贴面切端设计对应力的影响小.

  • 上颌埋伏多生牙阻萌中切牙

    作者:周毅;闫世霞;庞莹

    牙齿数目过多常被称为多生牙,又叫额外牙,是指超过正常牙数以外的牙齿.多生牙对牙列发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恒牙的发育和萌出方面,引起恒牙迟萌或阻萌,出现牙间间隙、牙齿移位、邻牙扭转等.沧州市中心医院口腔科接诊上颌埋伏多生牙阻萌中切牙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性,12岁,因"上颌两门牙缺失"就诊.

  • 牙瘤致乳中切牙迟萌伴扭转1例

    作者:林雪梅;吴礼安

    患者,女性,5岁.主诉右上乳中切牙2年前萌出伴扭转就诊.检查见:(Ⅰ) 近中舌向扭转近90°, (ⅡⅠ)间隙约2 mm,余牙排列整齐,(Ⅰ)周围骨质未见膨隆.

  • 上颌乳中切牙与多生牙融合1例

    作者:徐勇;王小竞

    1 病例介绍患者腾某,男,7.5 岁, 以上颌门牙迟迟不萌为主诉就诊.口腔检查:混合牙列,ⅠⅡ度松动. ⅠⅠ度松动,牙冠大,近远中径为对称同名牙的1.5 倍(图 1).牙冠唇面自牙颈至切缘有一纵形沟将牙冠分为2 部分,但2 部分牙冠釉质和牙本质相连接,其中近中部牙冠与Ⅰ大小、形态相似,远中部分牙冠略小于近中部分,余留牙正常.

  • 可摘局部义齿误吞食道1例

    作者:许全林;周寅

    可摘局部义齿因具有磨牙少、适应范围较广等特点,故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由于牙槽骨吸收及基托、卡环变形等原因,旧义齿易发生固位差,易脱落,甚至误吞.我院收治1例下颌前牙可摘局部义齿误吞入食道,现报道如下.病例:患者,男,52岁,1995年因左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及尖牙缺失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2000-09-09下午服药后,发现误吞义齿,腹部阵发性钝痛,遂到我院就诊.处理:安排病员到内窥镜室会诊,发现义齿卡环固定在食管下段粘膜组织上,用异物钳将卡环脱离粘膜向胃腔内推进,30 min后用三爪钳缓慢取出.1周后对旧义齿基托进行临床加衬(Heraeus公司基托软衬垫材料),调整卡环加强卡抱力;另重新取模制作金属基托义齿.

  • 多Loop弓矫治中切牙严重扭转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棋;梁颖

    临床上牙齿扭转畸形较为普遍,尤以中切牙扭转多见.对大于90°扭转的中切牙,临床上多进行手术矫治,难度较大,且容易复发.本研究通过应用多Loop弓对中切牙重度扭转进行矫治,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下颌前牙外伤性半脱位复位1例

    作者:李含薇

    病人男,21岁,学生,2007-05从宿舍上铺跌落,撞击到墙上,10 min内就诊.检查:右下颌中切牙水平性半脱位,牙长轴与牙弓垂直,右下颌侧切牙与左下颌中切牙有轻度松动,上唇轻度水肿,内侧黏膜擦伤.

  • 上颌切牙过小牙伴多生牙1例

    作者:黄爱华;吴礼安

    过小牙属于牙齿形态发育异常,普遍性牙过小,多见于遗传性疾病.个别牙过小多见于上颌侧切牙、多生牙和上颌第三磨牙,中切牙少见.

  • 上下颌三处尖牙、侧切牙融合1例

    作者:李国瑞

    患者,女,19岁,因多个前牙形态异常就诊.检查:12、13及22、23区分别可见一畸形牙,形似上颌侧切牙,近中远中径较宽,接近中切牙(图1、2),12、13区畸形牙牙冠唇面中部有一纵形(轴向)浅沟,延伸至切缘(图1);32、33区可见一畸形牙(图2),近中远中径较宽,牙冠唇、舌面中部有一纵形(轴向)浅沟,浅沟近中部分形似下颌侧切牙,远中部分已在他院磨除,从余留部分可看出纵沟远中部分似尖牙形态.3个牙分别拍X线片,显示上颌两畸形牙为单根,髓腔较正常侧切牙宽,其余未见异常;左侧下颌畸形牙髓腔及根管上端分隔为近中远中两部分,根管于根尖融合.上、下颌畸形牙近中远中侧无埋伏牙及异常情况.诊断:①12、13融合牙.②22、23融合牙.③32、33融合牙.患者为独生女,无家族史.

  • 右上颌乳中切牙阻生1例

    作者:任楠;袁林天

    患儿女,3岁,因上颌乳中切牙未萌来院就诊.检查:除牙51未萌出外,其余乳牙均已萌出,无外伤史,家族中亦无类似情况.牙弓排列正常,牙51区牙槽嵴、牙龈黏膜无异常.X线片显示:51牙冠根发育良好,其右侧相邻区域有一个1cm ×2cm的高密度钙化团块,乳牙长轴稍向近中倾料,继承恒牙胚形态位置均正常.印诊:牙51缺失.处理:取模缺隙保持器修复,定期复诊观察.

  • 上颌乳中切牙迟萌1例

    作者:刘培红;冯冬菲

    患儿男,2003-10-10出生,因家人发现其上颌前牙荫出异常,于2004-06-19来我科就诊.诉患儿7个月时下颌前牙正常萌出.检查见:患儿发育正常,71、81完全萌出,51、61未萌,牙槽嵴丰满,52、62位置各有一牙齿萌出,牙齿颜色及形态正常.家族未见类似现象.因家长担心辐射谢绝拍X线牙片,故跟踪随访.患儿于8.6个月51萌出,9.3个月61荫出,10.6个月72萌出,11.7个月82萌出,12.5个月54、64萌出,13个月53、63萌出,14个月74、84萌出,14.5个月73、83萌出,22.3个月75、85萌出,24个月55、65萌出,此时乳牙全部萌出,乳牙列整齐.乳牙的萌出顺序大约为中切牙、侧切牙、第一乳磨牙、乳尖牙、第二乳磨牙.虽然萌出次序可略有差异,但罕见乳中切牙滞后于乳侧切牙萌出.

148 条记录 6/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