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在Graves病发病中的作用

    作者:刘桂红;赵瑞景;朱铁年;张玉娜;靳博华;王富军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 lymphocyte stimulator,BLyS)[1]是1999年发现的TNF家族的第13位成员,其主要作用是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和分泌抗体,在机体的体液免疫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2].多项研究均发现,BLyS转基因小鼠出现严重的红斑狼疮样症状[3,4].在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RA)及干燥综合征(SS)患者血中检测到BLyS水平明显升高,且与抗双链DNA抗体及类风湿因子的滴度呈正相关[5-7].有关BLyS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中的作用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BLyS在Graves病发病中的可能作用,为阐明人Graves病发病机制提供新的实验依据.

  •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合并骨软化症八例分析

    作者:侯宁宁;袁梦华;邱明才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可伴发肾小管酸中毒(RTA)和Fanconi综合征,进而导致骨软化症的发生,应提高对此类骨软化症的认识.现收集我科2000-2005年住院病人中AITD伴骨软化症8例,分析总结如下.

  • 1型糖尿病伴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临床与遗传学特征

    作者:金萍;林健;向斌;黄干;周卫东;周智广

    1型糖尿病(1 型DM)是一种T细胞介导的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破坏为主要发病机制的疾病.而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ED)是一组以甲状腺内淋巴细胞浸润和甲状腺自身抗体产生为共同特征的异质性疾病,主要包括桥本病和Graves病.AITD是1型DM常合并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而有关1型DM合并AITD的临床及免疫遗传学特征国内少见报道.

  • 1型糖尿病合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遗传与临床特征

    作者:孙治华;严晋华;翁建平

    1型糖尿病(T1DM)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均属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其共同特征是相应靶器官慢性淋巴细胞浸润、自身抗体产生.研究发现,T1DM患者常伴有甲状腺自身免疫紊乱[1].目前国内外报道认为T1DM和AITD是常见的自身免疫多腺体综合征(APS)的组合,有学者称之为APS3v型[2].APS3v型甲状腺疾病的发病更为隐匿,临床上出现T1DM时应该注意识别甲状腺功能障碍的症状,及早做有关功能的检查明确诊断以免漏诊误诊.

  • 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锌转运体8抗体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关系

    作者:蔡赟;顾愹;钱莉;陈欢欢;孟初晨;刘晓云;顾经宇;陈恒;王坚;单忠艳;陈家伟;杨涛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与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和锌转运体8抗体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521例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男107例,女414例,年龄(41±14)岁]、153例非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男24名,女129例,年龄(50±14)岁]及健康志愿者102名[男52名,女50名,年龄(23±4)岁],应用放射免疫沉淀法检测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锌转运体8抗体水平.采用t检验、x2检验或秩和检验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1)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和锌转运体8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7.29%(38/521)和16.70%( 87/521),高于正常对照者[均为0.98% (1/102),x2值分别为5.794、17.374,均P<0.05]和非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分别为2.14% (3/140)、9.93%(15/151),x2值分别为5.032、4.161,均P<0.05].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的阳性率[4.22%(22/521)]与正常对照者(0,x2=3.311,P>0.05)及非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2.14% (3/140),x2=1.31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个及2个以上胰岛自身抗体阳性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糖尿病的发生率高于胰岛自身抗体阴性者[21.43% (3/14) vs 5.13%(20/390),Fisher精确概率检验,P<0.05],仅1种胰岛自身抗体阳性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糖尿病的发生率与抗体阴性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87% (9/131)vs 5.13% (20/390),x2 =0.566,P>0.05].(3)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中,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高滴度(≥600 U/ml)者任一胰岛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均高于低滴度者[35.83%(43/120) vs 22.93%( 86/375),x2=7.851,P<0.01].结论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高滴度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易合并胰岛自身抗体阳性,尤其是锌转运体8抗体的阳性率较高,提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在免疫学发病机制上可能存在联系.

  • 糖尿病合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临床特征和特异性自身抗体水平分析

    作者:邹婧;赵志媛;辛可嘉;彭静;宋丹丹;刘煜

    目的 通过比较单纯糖尿病和糖尿病合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特异性自身抗体表达水平的差异,揭示糖尿病和AITD的相关性.方法 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招募新发1型糖尿病(T1DM)患者162例及新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314例,根据是否合并AITD分别将T1DM组和T2DM组分为2个亚组(合并1组和合并2组),其中AITD包括Graves病(GD)或桥本甲状腺炎(HT).此外,将糖尿病合并AITD患者按甲状腺功能状态进行分组,包括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组和甲状腺功能正常组,评价甲状腺功能对糖尿病患者临床指标的影响.检测空腹血糖(FPG)、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生化、甲状腺功能等临床指标,采用放射配体法检测血清中甲状腺自身抗体、胰岛自身抗体及乳糜泻特异性抗体(tTGA)水平.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 合并1组患者FPG和HbA1c均显著高于单纯T1DM患者[分别为(20.5±8.4)比(13.6±6.4)mmol/L、12.2%±2.2%比10.7%± 2.9%,t=3.888、2.105,均P<0.05],而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则显著降低(t=2.870、3.749,均P<0.05).单纯T2DM患者的BMI显著高于合并2组患者(t=3.516,P<0.001).T1DM+GD组和T1DM+HT组患者的FPG均显著高于单纯T1DM患者(F=7.627,P<0.05),且T1DM+GD组患者HbA1c显著高于单纯T1DM患者(F=2.638,P<0.05).T1DM+GD组患者的TC和LDL-C较单纯T1DM患者显著降低(F=4.357、5.482,均P<0.05).在糖尿病合并AITD患者中,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组患者的FPG和HbA1c均显著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患者[分别为(17.9±7.5)比(11.7±6.4)mmol/L、11.8%±2.6%比9.9%± 2.6%,t=2.979、4.584,均P<0.05].此外,合并1组和合并2组患者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72.7%(16/22)比48.6%(68/140),14.3%(8/56)比3.9%(10/258)]和至少一种胰岛自身抗体阳性率[86.4%(19/22)比62.1%(87/140),17.9%(10/56)比6.6%(17/258)]均显著高于单纯T1DM和T2DM患者(χ2=4.444~7.401,均P<0.05).tTGA阳性率在糖尿病合并AITD与单纯糖尿病患者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818、0.005,均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容易合并AITD,其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可能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新诊断糖尿病患者中进行甲状腺疾病的早期筛查十分必要.

  • 1型糖尿病和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遗传易患性研究进展

    作者:叶蕾;顾卫琼;王卫庆

    1型糖尿病主要分为2型:ⅠA型,与自身免疫相关;ⅠB型,目前病因尚不清楚.本文将主要讨论IA型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是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疾病,患者易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多见的是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20%的1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或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呈阳性,而其中近一半患者会发展成临床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1].反之,2.3%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儿胰岛细胞抗体呈阳性,而在正常儿童中这一数值为0[2].实际上,当1型糖尿病和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发生于同一个个体时,我们称之为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综合征Ⅲ型.

  • 自身免疫性糖尿病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作者:蔡赟;杨涛

    1型糖尿病(专指1A型糖尿病,即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和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是较为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内分泌疾病,均由器官特异性T淋巴细胞介导的针对机体内分泌组织的自身免疫攻击所致.1型糖尿病以发生胰岛炎和出现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为特征;而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是以甲状腺内淋巴细胞浸润和甲状腺自身抗体产生为特点的一组疾病,主要包括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和Graves病.约三分之一的1型糖尿病患者其自身免疫攻击并不局限于胰岛β细胞,并可逐步发展为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综合征[1].亦有学者认为,1型糖尿病合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是3型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综合征的一种变异型[2].1型糖尿病和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好发于同一个体,且具有家族聚集倾向,提示二者在遗传学发病机制上具有密切的联系.

  • 关注甲状腺疾病与糖尿病的关联

    作者:赖亚新;单忠艳

    糖尿病和甲状腺疾病是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患,早在1979年就有文献报道了二者之间的关联[1-2].一方面,甲状腺激素能够调节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及胰岛功能;另一方面,糖尿病在一定程度上也对甲状腺功能产生影响.糖尿病与甲状腺疾病的关系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二者之间的关联是一系列信号转导通路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1型糖尿病及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另与遗传易患性相关[3].现就甲状腺功能与糖尿病的关系加以简要论述.

  • 医院职工体检甲状腺疾病患病情况分析

    作者:白玉晓;王贵锋;刘宇;娄东亮;刘会霞

    甲状腺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近些年甲状腺被列为常规体检项目,很多甲状腺异常特别是甲状腺结节在体检中被发现,体检多应用彩色超声检查,常见异常包括甲状腺结节、甲状腺弥漫性病变等,甲状腺产生两种相关的激素: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这些激素通过核受体,对发育阶段的细胞分化起重要作用,并能维持成人的产热和代谢平衡。甲状腺疾病主要起因是自身免疫紊乱,也有报告与放射、碘摄入等有关,通过食品添加剂或富含碘的食物导致的碘摄入过多又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发生率上升相关【1、2】,自身免疫紊乱可刺激甲状腺激素的过度产生(甲状腺毒症)或导致腺体破坏、激素缺乏,甲状腺良性结节和不同类型的甲状腺癌较常见。

  • 作者:

    关键词:
  • 丙硫氧嘧啶诱发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患者Graves病治疗策略

    作者:赵天仪;李益明

    Graves病,即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为遗传易感人群免疫调节缺陷导致甲状腺刺激性抗体产生所致。Graves病的治疗目的在于有效控制症状,使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目前,针对Graves病治疗主要包括3种方法:抗甲状腺药物、放射性碘和外科手术。国内首选硫脲类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所用药物主要有丙硫氧嘧啶( propylthiouracil,PTU)和甲巯咪唑。PTU除可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外,还能抑制外周甲状腺素( T4)转化为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3),故成为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一线用药。1992年,Stankus和Johnson[1]首先报道了PTU诱发的表现为呼吸衰竭的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阳性的血管炎,但当时的诊断是PTU所致过敏性血管炎,ANCA与血管炎的相关性仍处于研究阶段。1993年,Dolman 等[2]首次从应用PTU治疗甲亢后发生小血管炎患者的血清中检测出ANCA。自此,国内外不断有PTU诱发ANCA相关性血管炎( 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AAV)的报道,引起密切关注。

  • 孕母患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对婴儿智能发育影响的多因素探析

    作者:赵瑛;苏阳;刘小庆;刘洋

    目的对孕母患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对婴儿智能发育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采用Gesell发育量表对146例孕母患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婴儿进行跟踪调查, 采用病理对照研究法对婴儿的应物能、应人能、细动作能以及粗动作能的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孕母患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婴儿在应物能、应人能、细动作能以及粗动作能与健康孕母的婴儿相比发育比较落后,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有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Graves)疾病孕母的婴儿相比于患有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孕母的婴儿的发育要优越,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多因素分析, 婴儿的应人能、应物能以及粗动作与孕母身体内的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和婴儿身体内部的抗过氧化物酶抗体有直接的关系, 婴儿细动作能与孕母怀孕期间甲状腺功能以及抗过氧化物酶抗体有关.结论 婴儿的智能与孕母患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可能有着直接关系.

  • 多种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秋波;刘君茹;聂兴

    目的:探讨多种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辽宁锦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AITD患者123例,根据疾病类型分为弥漫性毒性甲状腺疾病组65例(A组)和桥本甲状腺炎组58例(B组),同时选取同期单纯性甲状腺肿患者40例为C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42例为D组,体检的健康者4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的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TPOAb)、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的水平。结果 A组、B组患者的TPOAb、TRAb、TGAb阳性率及水平明显高于C组、D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D组患者ANA阳性率及AMA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TPOAb、TRAb、TGAb、ANA、AMA水平测定,可以对AITD免疫紊乱进行观察,TPOAb、TRAb、TGAb水平检测可以作为诊断AITD的重要依据。

  • 自身免疫性多腺体病综合征Ⅲ型患儿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巩纯秀;申昆玲;颜纯;吴迪

    目的了解儿童自身免疫性多腺体综合征(APS)的诊断和治疗,探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对糖尿病代谢控制的影响.方法入选者为1993-2004年在儿童医院诊断治疗的1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疾病患儿16例,男性3例,女性13例.对病人的病史、家族史、体检及内分泌相关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抗体检查:GAD-Ab、IAA、ICA、TG-Ab、TPOAb、TRAb和肾上腺皮质细胞质抗体(ACC).采用t检验对1型糖尿病(T1DM)合并AITD病人分为甲状腺高功能和低功能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进行比较.结果自身免疫性多腺体病综合征Ⅲ型(APSⅢ)患儿的第一腺体疾病发病年龄为7岁4月~13岁11月,平均年龄10.56岁,中位年龄10.65岁.T1DM合并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D)或桥本甲状腺炎(HT)者分别为4例和12例.甲状腺功能亢进者6例,功能低下者10例.T1DM和AITD发病间隔为0~10年;甲状腺病临床表现可以不突出.有内分泌疾病家族史者占25%.GD控制前3例病人的HbA1C分别为10%、12%和14%,1例已经结束疗程GD控制良好者的HbA1C为7.8%.2例合并HT并甲状腺高功能者的HbA1C分别为11.8%和10.2%.而HT甲状腺功能减低者的糖尿病代谢控制相对较好,HbA1C为6.3%~10%.经t检验显示高功能组和低功能组病人的HbA1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胰岛素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组患儿女性多于男性;HT较GD为多;多伴有内分泌疾病家族史.甲状腺功能状态影响糖尿病的治疗.T1DM病人宜定期进行甲状腺自身抗体和甲状腺功能检查.

  •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相关肾病临床探讨

    作者:梅国斌;彭心怡;杨雨琪;粟伟峰;夏智明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相关肾病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该共选择30例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相关肾病患者作研究对象,回顾临床诊断及治疗资料。结果该组选取病例行8~12周治疗后,14例显效,占46.7%;11有效,占36.7%;5例无效,占16.7%。结论针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相关肾病患者特征,采用针对性方案规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

  • 过氧化物酶抗体诊断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临床价值的探讨

    作者:徐一尘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AITD)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07年9月~2010年7月收治的30例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记为治疗组,3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记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人群TPOAb水平,并总结其临床意义.结果:治疗组患者TPOAb阳性率和TPOA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氧化物酶抗体是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指标,对判断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有重要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

  • TRAb、TPOAb测定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曾维;马琼麟

    目的:对139例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患者检测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 TR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分析和讨论TRAb、TPOAb在AITD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139例AITD患者分为3组:甲亢组、甲减组、甲功正常组及健康体检对照组30人,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中TRAb、TPOAb的含量并观察其变化。结果TRAb在甲亢组、甲减组、甲功正常组及健康对照组阳性率分别为94.8%、8.6%、3.9%、3.3%;TPOAb在上述各组中阳性率分别为43.5%、91.3%、16.8%、13.3%。结论在AITD患者中TRAb对甲亢的诊断有重要意义;TPOAb对AITD中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的诊断有重度意义。

  • Graves病复发的常见因素及对策

    作者:黄勤

    1 引言Graves病(Graves disease,GD)属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发病率有逐年增加趋势.因确切发病机理不清,目前治疗仅能控制高代谢症群,调节免疫监护功能,而不能针对病因治疗,因而复发率高.

  • CTLA-4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胡安印;梁淼;罗舒艳;窦环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是一种在T细胞活化过程中起着重要负调控作用从而保持T细胞活化平衡的共刺激分子,近年来研究表明CTLA-4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T细胞及抗原呈递细胞上异常表达,且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关系.由于CTLA-4的特殊作用,围绕它来研究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新途径已成为热点,其中CTLA4-Ig可能在B7-CD28/CTLA-4共刺激通路中抑制B7-CD28途径从而起到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效果,对CTLA-4及共刺激途径的进一步研究在寻找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新方法方面有着广阔前景.

385 条记录 3/20 页 « 12345678...192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