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全同步带状弓矫治器在恒牙期骨性 Ⅲ类错畸形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孙士捧;曹秀华

    目的 探讨全同步带状弓矫治器在恒牙期骨性Ⅲ类错畸形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安氏Ⅲ类骨性错畸形患者15例,对其采用全同步带状弓矫治器进行治疗.总结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后,患者的SNA和ANB相较治疗前明显增大(P<0.05),SNB相较治疗前减少(P>0.05);患者的U1-SN相较治疗前增大(P<0.05),L1-MP角相较于治疗前减少(P<0.05).结论 全同步带状弓矫治器在恒牙期骨性Ⅲ类错畸形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未治疗骨性Ⅲ类错下颌骨生长发育特点的部分纵向研究

    作者:陈群;覃玲;李云;莫水学

    目的 观察分析未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生长发育高峰期前后的下颌骨生长发育特点.方法 收集12例未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生长发育高峰期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资料,使用Winceph8.0头影测量软件进行定点分析.结果 在生长发育高峰期前后,男性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ANB显著减小,下颌骨体长度(Go-Pg)、下颌升支高度(Go-Co)显著增大和下面高(ANS-Me)增长显著.女性下颌升支高度(Go-Co)显著增高.男女性高峰期前后各项结果对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在生长发育高峰期前后,下颌骨生长显著,且呈前上旋转生长趋势,加重Ⅲ类错(牙合)畸形.

  • 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正颌术后咀嚼肌功能及力的研究

    作者:谢贤聚;白玉兴;幸丹;王红梅

    目的:联合应用肌电图仪与咬合分析仪评价骨性Ⅲ类患者正颌术后的肌肉及咬合情况的变化。方法收集15例骨性Ⅲ类正颌手术患者及15例正常患者,病例组在正颌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分别进行Bio-pakⅡ肌电图仪与T-ScanⅢ咬合分析系统同步测量,使用配对t检验比较各组间的差别。结果除息止位外,术后6个月组肌电电位及总力显著高于3个月组( P<0.05);术后1年组功能运动时主要活动肌肉的肌电电位显著高于术后6个月组(P<0.05),正常组主要活动肌肉的肌电电位和总力显著高于术后1年组(P<0.05),其余指标无显著性差别。结论骨性Ⅲ类患者正颌手术后1年中,肌肉及咬合功能逐渐增强,但变化不完全同步,且都不能达到正常水平。

  • 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开闭口时下颌运动特点的初步研究

    作者:许妍;杨晓江;高晓辉

    目的 对成人骨性Ⅲ类错患者开闭口时下颌运动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成人骨性Ⅲ类错患者24例,以及10例正常对照组,利用下颌定位仪进行开闭口运动时双侧髁突运动中心点以及切牙点在矢状向、冠状向、水平向移动范围的比较.结果 从矢状方向看,骨性Ⅲ错患者双侧髁突点的运动轨迹与正常组差异显著(P<0.01),而切牙点运动轨迹在三个方向上的差异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人骨性Ⅲ类错患者开闭口时髁突点运动小于正常组(仅矢状向),切牙点运动大于正常组.

  • 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骨性Ⅲ类错 畸形的临床应用

    作者:魏松;傅民魁

    目的 通过MEAW技术矫治骨性前牙反 ,研究颌面部硬组织变化,以丰富骨性前牙反 非手术矫治的方法。方法骨性前牙反 患者七名,其中男三人,女四人,年龄大为18岁,小为12岁,平均年龄为14.5岁。用多曲方丝弓进行矫正,治疗前后均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进行两组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结果研究发现:上下前牙出现代偿性移动,下后牙段得到远中竖直,上后牙近中移动。下后牙高度得到较好的控制,下前牙升高与上前牙建立正常的覆 覆盖关系,上前牙在较粗的方丝控制下,体现出良好的整体向前移动趋势。ANB角减小,但减小幅度很小,矫治并未改善骨性前牙反 的矢状生长型,严重的骨性Ⅲ类错 尚需进行外科矫正。颌骨的垂直向生长尚未得到充分控制,但 平面变平。结论多曲方丝弓矫治技术通过改善牙齿三维方向的位置,可以有效、快速地矫治骨性前牙反 。

  • 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病例的非手术矫治

    作者:彭文波;吴雪勋

    患者男性,11岁,主诉:要求矫治反咬合.患者无口腔不良习惯,全身健康状况良好,生长发育正常.一.临床检查1.正面观面中线居中,面部中下份长,唇闭合功能不全;侧面观表现为凹面型,上唇稍短,鼻唇角较小,下颌角钝,颏部前突.

  • 正畸拔牙联合正颌手术矫治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

    作者:陈磊;吴高义;刘彦普;段银钟

    一、病例摘要患者男,17岁.主诉:因地包天求治.患者乳牙(牙合)期即出现前牙反(牙合),但未行治疗,家族中无类似错(牙合)情况,全身状况良好.二、临床检查患者正面观颜面基本对称,侧面观呈凹面型,上颌后缩、下颌前突.无口腔不良习惯.口内检查:恒牙(牙合),双侧尖牙、磨牙近中关系. 上颌牙列重度拥挤,12腭侧位,22远中腭向扭转,间隙不足,下颌牙列中度拥挤,下牙弓相对上牙弓狭窄,前牙、后牙代偿性舌倾.上颌中线右偏约2.5 mm.前牙反覆盖约12.0 mm,反覆(牙合)约1.5 mm,下颌不能后退至对刃.

  • 前方牵引联合摆式矫治器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伴重度牙列拥挤

    作者:何进安;莫水学;康娜

    患者女,初诊年龄10岁.主诉要求矫治地包天,改善面部美观.患者身体健康,无口腔不良习惯及全身系统性疾病史,家族中无相似错(牙合)畸形患者.一、临床检查:1.口外:正面观面部左右对称,垂直向比例正常,闭唇自然.侧面观凹面型,鼻旁区塌陷,上颌发育不足,下颌前突,下唇轻度外翻.2.口内:替牙(牙合),左侧磨牙近中关系,右侧磨牙中性关系,两侧尖牙远中关系,前牙反覆盖3 mm,反覆(牙合)4 mm,上牙列重度拥挤,两侧上颌侧切牙完全腭向错位,上牙弓中线右偏3 mm.

  • 前牵引矫治替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疗效分析

    作者:王原琳;高路;糜玉君

    骨性Ⅲ类错(牙合)是临床上较常见且矫治难度较大的错(牙合)畸形,发病率约为5%~14%,上颌前牵引是治疗上颌发育不足所致骨性Ⅲ类反(牙合)的常用方法.作者从2006年1月~2009年8月对8例替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进行前牵引治疗,取得预期疗效.现报道如下.

  • 骨性Ⅲ类错牙弓与基骨弓的三维数学模型研究

    作者:方姝;肖丹娜;高辉

    目的:建立描述骨性Ⅲ类错患者牙弓及基骨弓形态的数学模型,为后期进一步研究提供数据参考和依据。方法本实验选用35例骨性Ⅲ类错患者的计算机重组断层影像(CBCT)为研究对象,分析三维影像资料,对牙弓标志点(Fa)和基骨弓标志点(Ba)进行定点测量,以小二乘法确定参考平面,用Matlab 7.0软件计算二维坐标,在此基础上建立描述骨性Ⅲ类错患者上、下颌牙弓和基骨弓形态的数学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验证分析。结果(1)描述骨性Ⅲ类错牙弓形态的数学模型。上颌:Y=46.12[1-(2X/70.99)2]1.052;下颌:Y=39.16[1-(2X/64.51)2]1.038。(2)描述骨性Ⅲ类错基骨弓形态的数学模型。上颌:Y=43.14[1-(2X/75.09)2]1.061;下颌:Y=39.03[1-(2X/60.63)2]1.021。(3)骨性Ⅲ类错患者的上颌Fa’点均位于Ba’点唇侧,其距离为正值;下颌Fa’点均位于Ba’点舌侧,其距离为负值。(4)Beta函数曲线与骨性Ⅲ类错上、下颌牙弓与基骨弓在各个牙位上拟合相关系数均大于0.7(P<0.05)。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Beta函数数学模型可用于描述骨性Ⅲ类错患者上、下颌牙弓和基骨弓形态,所得函数及测量结果可指导进一步研究。

  • 乳前牙反(牙合)120例矫治分析

    作者:顾春明

    乳前牙反(牙合)是乳牙列期常见的错(牙合)畸形,如不及时进行治疗往往妨碍颌、面的正常生长,阻碍正常咬(牙合)系统的建立,影响口腔的正常生理功能,引发面型改变,进而对患者的心理、生理等造成伤害.

  • 两种不同前方牵引矫治器矫治替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的临床研究

    作者:冉屹东;刘璇

    目的:临床研究改良Nance弓前方牵引矫治器和树脂冠腭开展前方牵引矫治器,观察这两种不同形式的前方牵引对替牙早期骨性Ⅲ类错治疗前后骨骼、牙齿、面型的变化,评价其临床矫治效果。方法选择24例替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分别应用改良Nance弓前方牵引矫治器和树脂冠腭开展前方牵引矫治器进行治疗,通过两组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比较治疗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结果两个治疗组SNA、ANB、NA-PA、Ptm-A均增大,A点分别前移1.99 mm和2.61 mm,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前方牵引矫治器治疗替牙早期骨性Ⅲ类错均有效,有利于Ⅲ类骨骼的调整,但树脂冠腭开展前方牵引组A点前移较多。

  • Ⅲ类颌间牵引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的临床应用分析

    作者:王秀印;张晓艳;张本君;宋宇

    目的:研究通过Ⅲ类颌间牵引矫治骨性Ⅲ类错后,颌面部硬组织的变化,探讨其矫治机制,以丰富骨性前牙反的非手术矫治方法.方法:轻中度骨性前牙反(牙合)10例中男4例,女6例,12~14岁,用方丝弓矫治器加Ⅲ类颌间牵引矫正,治疗前后均摄头颅侧位片,并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上下前牙出现代偿性移动,下颌后牙明显远中竖直,上后牙稍微近中倾斜.上后牙与下切牙均升高,(牙合)平面变平.下颌稍向后向下旋转.∠SNB有所减少.结论:在方丝弓矫治技术中通过持续、适宜的Ⅲ类颌间牵引,可有效地矫治轻、中度骨性Ⅲ类错 .

  • 前方牵引结合上颌扩弓装置早期治疗骨性Ⅲ类错的硬组织变化

    作者:王春玲;宋宇;刘东旭

    目的:运用前方牵引结合上颌扩弓装置矫治骨性Ⅲ类错儿童,观察其作用的硬组织是否发生显著变化.方法:采用传统的头影测量方法及使用一种新的、稳定的头颅参照系统.结果:①上颌向前移位改良生长量,下颌的向前生长受到抑制;②下颌以髁突为中心向下、后旋转,使下颌空间位置发生变化;③下颌的顺时针旋转将造成面下1/3长度增大;④上、下颌前牙发生牙性代偿的掩饰作用.结论:该疗法对骨性Ⅲ类错患者进行早期矫治将发生有利的硬组织变化.

  • 上颌快速扩弓和面弓牵引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

    作者:华先明;程正清;沈真祥;陈国兴

    目的评价上颌快速扩弓和面弓牵引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的疗效.方法应用上颌快速扩弓和面弓牵引对15例(平均年龄10.5岁)生长发育期儿童的骨性Ⅲ类错进行治疗,并比较治疗前后的面型及X线头影测量变化.结果经过4~11个月(平均6个月)的牵引所有患者的侧貌明显改善.平均SNA角增大3.27°,上颌长度增加2.57mm,SNB和SND分别减少1.05°和1.21°,下面高ANS-Me增加2.86mm.结论上颌快速扩弓和面弓牵引能刺激上颌发育,有利于骨性Ⅲ类错的矫治.

  • 上颌切牙托槽倒置粘接治疗骨性Ⅲ类错的临床研究

    作者:翁嘉华;王大为

    目的:探讨轻中度骨性Ⅲ类错拔牙矫治和非拔牙矫治中上切牙使用直丝弓托槽倒置粘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恒牙列早期的轻中度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66例,随机分为托槽常规粘接组(对照组,非拔牙矫治17例,拔牙矫治16例)和托槽倒置粘接组(试验组,非拔牙矫治18例,拔牙矫治15例)各33例,分别拍摄并测量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非拔牙矫治的患者,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SNA角、U1?SN角和U1?NA角的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牙矫治的患者,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SNA角、U1?SN角、U1?NA距、U1?NA角、L1?MP角、L1?NB距、L1?NB角和U1?L1角的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性Ⅲ类错矫治中,上切牙托槽倒置粘接可增大上切牙根唇向转矩,减少上切牙代偿性唇倾,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美观和功能。

  • 不同正颌外科方案对骨性Ⅲ类伴前牙开(恰) 垂直向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刘显文;艾伟健;周会喜;李运峰;刘曙光

    目的 比较不同正颌外科手术方案对骨性Ⅲ类错伴前牙开术后垂直向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收集入院接受手术的骨性Ⅲ类错伴前牙开畸形患者122例,分别采用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BSSRO)(50例)、下颌升支垂直骨劈开(IVRO)(30例)、BSSRO+Le FortⅠ(22例)、IVRO+Le FortⅠ(20例)作为手术方案,并且除IVRO方案外其他所有方案病例均接受钛板颌骨内坚固内固定术.术后正畸完成时及完成后6、24个月时随访接受临床检查与头影测量分析评估垂直向复发情况,观察指标包括覆、下颌平面角、颌间夹角.结果 01)BSSRO+Le FortⅠ与IVRO+Le FortⅠ组覆显著减小的比率在6、24个月都少于BSSRO与IVRO组.2)BSSRO+Le FortⅠ组与IVRO+Le FortⅠ组下颌平面角显著增加的比率在6、24个月都少于BSSRO与IVRO组.3)6个月时BSSRO+Le FortⅠ组与IVRO+Le FortⅠ组颌间夹角显著增加的比率少于BSSRO组与IVRO组,而24个月时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双颌外科(BSSRO+Le FortⅠ与IVRO+Le FortⅠ)均比单颌外科(BSSRO与IVRO)能更加有效地减少垂直向复发的数量和幅度.

  • 早期骨性Ⅲ类错前方牵引矫治中扩弓效果的比较

    作者:马文盛;卢海燕;董福生;胡骁颖;栗兴超

    目的 研究快速扩弓前方牵引与单纯前方牵引矫治早期骨性Ⅲ类错将临床疗效的异同.方法 选择31例替牙期骨性Ⅲ类错骀患者分为A、B组,A组15例采川快速扩弓前方牵引矫治,B组16例采用单纯前方牵引矫治.2组患者矫治前后分别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选择23个测量项目,比较矫治前后的变化,并用Pancherz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 A组疗程平均10.14个月,B组平均9.77个月(P>0.05).Panchem分析结果表明,A、B组上颌基骨分别前移2.99 mm和3.33 mm;A组下颌皋骨后移0.07 mm,B组下颌基骨前移0.80 mm;A、B组前牙覆盖分别增加4.51 mm和6.37 mm,磨牙关系改善分别为4.97 mm和4.73 mm.以上项目除前牙覆盖的变化2组间有统计学差异外(P<0.05),其余项目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A组下颌磨牙在下颌基骨中前移了1.18 mm,B组下颌磨牙在下颌基骨中后移了1.20mm(P<0.05).从2组矫治前后治疗变化量的比较来看,矫治后2组上颌前牙的唇倾度均有增加,但B组较A组增加更多(P<0.05).结论 对早期骨性Ⅲ类错胎采用前方牵引矫治,无论快速扩弓与否,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 骨性Ⅲ类错外科正畸的矫治体会

    作者:胡芳

    目的:探讨骨性Ⅲ类错外科正畸的矫治方法并探讨其疗效,提高患者对联合治疗的满意度.方法:回顾性研究骨性Ⅲ类错患者的治疗方法,总结起来临床经验.结果:32患者矫治后面型明显改善,牙列整齐,咬颌关系良好.结论:采用外科正畸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患者能很好改善颜面外貌及颌关系.

  • 骨性Ⅲ类错牙合并全口多恒牙迟萌1例

    作者:袁代润;钱红

    骨性Ⅲ类错(牙合)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错(牙合)畸形,基本面型特征为面中部凹陷,上颌发育不足,前牙反牙合,后牙近中关系等[1]。全口多个恒牙迟萌较为少见。笔者在临床上发现1例骨性Ⅲ类错(牙合)并全口多个恒牙迟萌病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史和临床检查:某男,11岁,主诉牙不齐,多个乳牙未替换来我科求治。无正畸治疗史和全身系统性疾病;乳牙列时排列均正常,换牙后自觉牙列不齐,多个牙未替换,面型如“月牙”。临床检查:替牙列,牙列式:54、53、12、11、21、22、63、64、74、32、31、41、42、83、84。12、11、42反(牙合)。正中(牙合)磨牙区牙龈有接触。11、21间隙约4mm,上中线小偏,下中线左偏1mm,面部正面观左右基本对称,侧面观凹面型,上颌发育不足,下颌前突,颞下颌关节无弹响,无压痛,开口度和开口型正常。全口曲面断层片显示:54、53、63、64、74、83、84牙根尚未吸收,15龈方有一多生牙,35(牙合)方有一多生牙,25,45远中各有一多生牙,35、45牙根发育不全,双侧髁突基本对称无明显改变。X线头影测量值:SNA 74.2°,SNB76.1°,ANB-1.9°。

2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