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E-cadherin、β-catenin在神经母细胞瘤中的异常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作者:吴湘如;朱明华;张忠德;殷敏智;奚政君;张凤英;张文竹

    目的 研究不同分化程度的神经母细胞瘤(NB)中E-cadherin、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E-cadherin、β-catenin异常表达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黏附分子E-cadherin、β-catenin在90例石蜡包埋组织中的表达;对7例NB的新鲜样本和24例NB石蜡包埋组织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E-cadherin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状态;运用PCR扩增和测序方法,检测7例NB组织中β-catenin基因第3外显子的突变情况,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分化良好组织类型NB β-catenin的阳性表达率(47/70,67.1%)显著高于分化不良组织类型(8/20,40.0%);E-cadherin、β-catenin在NB中普遍呈异常表达;有淋巴结转移组中E-cadherin和β-catenin的阳性表达率较无淋巴结转移组显著下降;检测31例NB E-cadherin基因启动子的部分区域均为未甲基化状态;对β-catenin第3外显子PCR扩增产物进行DNA测序,7例NB中1例发生基因重排和点突变,2例发生点突变,其中2例在同一位点(27184)发生T→A的突变.结论 NB中黏附分子E-cadherin高异常表达率与实验中检测的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无关,是否与该启动子未检测区域CpG岛甲基化有关,还需进一步实验证实;β-catenin的高异常表达率可能与β-catenin基因第3外显子的突变有关.

  • 吸引素

    作者:沈士亮;Gregory S Barsh;武忠弼

    Mahogany一词首先被用作描写Agouti小鼠基因变异所引起的毛发颜色的改变现象[1].定位克隆Mahogany小鼠的变异基因,发现它们是一个由1428个氨基酸组成的富含胱氨酸的Ⅰ型跨膜蛋白[2,3],具有较大的细胞外微区、跨膜微区和较小的细胞内微区,小鼠、果蝇和蠕虫的吸引素结构非常相似(图1).细胞外微区具有轴突诱导和细胞黏附分子的特征;目前我们还不了解细胞内微区的具体功能.Duke-Cohan等[4]在人体血浆内发现和Mahogany细胞外微区相似的分泌性糖蛋白,在体外能"attract"激活的T淋巴细胞向单核细胞运动,因而称为吸引素(attractin,Atrn).

  • 硫酸镁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黏附分子变化的作用

    作者:应淑琴;苏焕兴;徐耕;单江;陈丽荣

    内皮细胞损伤、白细胞激活可能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之一,细胞黏附分子(如Ps、CD11b),以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的研究旨在探讨硫酸镁对缺血再灌注时上述细胞功能的影响及作用,寻求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途径.

  • 联胺诱导培养的人内皮细胞表达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作者:邹飞雁;王淑秀;邓仲端;倪娟;瞿智玲

    细胞黏附分子涉及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如动脉粥样硬化(AS)[1].有些因素可能诱导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如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培养的内皮细胞表达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2].这提示细胞黏附分子可能是导致AS的一种重要因素.我们拟用氧化剂联胺处理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诱导其脂质过氧化损伤,观察其VCAM-1 mRNA和蛋白表达,为抗氧化剂防治AS提供实验依据.

  • 何首乌总苷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的抑制作用

    作者:方微;张慧信;王绿娅;武迎;秦彦文;王伟;杜兰平;刘斌

    一、材料及方法1.实验动物与药物: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apoE-/-)小鼠购自北京大学医学部实验动物中心,雌性,8周龄.何首乌总苷由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刘斌博士提供.兔抗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多克隆抗体、兔抗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多克隆抗体、二抗及三抗工作液(SABC试剂盒)均购自武汉博士德公司.CIMAS多功能真彩色病理图像分析软件购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脱氢表雄酮对高脂喂养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抑制作用

    作者:程恒辉;瞿智玲;周颖;班振英;胡晓静;阮秋蓉

    观察脱氢表雄酮(DHEA)对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形成的作用,探讨DHEA是否通过抑制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表达发挥其抗AS作用以及全反式维甲酸对这一过程有无促进作用.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及其与血脂、细胞黏附分子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严士荣;郭维军;薛锦彤;杨燕芬;潘晴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HD)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变化及其与血脂、细胞黏附分子的关系.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0例冠心病患者(CHD组)和3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血浆脂联素、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E-选择素水平;酶法测定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结果 CHD组与对照组相比, TG、TC和LDL水平明显增高(P<0.001), HDL明显降低(P<0.001); 血浆脂联素水平显著降低(P<0.001),血浆VCAM1、ICAM1和E-选择素水平显著升高(P<0.001);血浆脂联素水平与TC、TG、LDL水平呈负相关(P<0.001),与HDL成正相关(P<0.001),与血浆VCAM1、ICAM1、E-选择素水平成负相关.结论 血浆脂联素水平异常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 E-选择素与糖尿病

    作者:肖丽红

    糖尿病各种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机理与多种因素有关.随着分子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等相关基础学科的快速发展,细胞黏附分子及分子黏附机制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日渐受到重视.本文就细胞黏附分子中的E-选择素(E-selectin)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在高侵袭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

    作者:吕俊旭

    目的 探讨上皮性钙黏蛋白(E-Cadherin)在人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侵袭、转移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原发性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25例E-cadherin mRNA的表达,采用半定量逆转录PCR(RT-PCR)检测.结果 E-cadhenn在25例肝细胞癌及相应的癌旁组织中基因表达值为(82.9%±54.9%)和(49.5%±26.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转移模型(LCID25)的表达值为(67.4%±16.0%).高侵袭性肝癌和低侵袭性肝癌E-cadherin表达指数分别为(48.9%±38.0%)和(79.1%±19.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adherin表达指数与肿瘤包膜和大小无关.结论 肝癌患者的肝细胞癌组织E-cadherin表达,低于其相应的癌旁组织,高侵袭性肝癌较低侵袭性肝癌的表达更低,肝癌获得高侵袭转移能力的因素之一是E-cadherin的丧失或低表达.

  • 基因甲基化与mTOR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任翠翠;李英花

    基因甲基化是引起基因沉默的一种方式,甲基化修饰是表观遗传修饰中一种为重要并且常见的DNA修饰,也是脊椎动物唯一的DNA自然修饰方式。 DNA的高甲基化可以使肿瘤抑制基因以及编码细胞黏附分子和生长调控蛋白的基因失活。在基因表达的调控、基因结构稳定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1]。与此同时,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信号传导系统的缺陷和异常活化与肿瘤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已成为肿瘤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热点,同时通过干预信号传导途径治疗肿瘤也成为生物治疗的新兴领域。哺乳动物西罗莫司靶蛋白(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ein ,mTOR)是细胞内多种重要信号传导通路的枢纽,具有调控翻译起始、转录、蛋白合成和降解,调节细胞的生存、增殖和细胞凋亡等细胞重要生理功能。该信号通路激活程度也是判断肿瘤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抑制该信号通路已成为肿瘤预防和肿瘤靶向治疗的热点[2],有研究报道,mTOR通路与多基因甲基化之间存在一定关系,两者的结合有可能为肿瘤患者的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 丹参多酚酸盐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

    作者:江宗朋;季祥武;张爱元;张俊刚;赵春华;陈彦波;江宗霞

    目的 观察丹参多酚酸盐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及其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UAP患者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hs-CRP和sICAM-1水平及心电图改善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干预组血清hs-CRP和sICAM-1水平较治疗前分别平均下降了2.83 mg/L和108.16 μg/L,其下降程度、临床疗效及心电图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UAP安全、有效,并可减轻UAP患者的炎症反应.

  • 连续性血液滤过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系统的影响

    作者:魏玉婷;李宓;罗杏英;周文英;杜艺;柯剑婷

    目的探讨单次连续性血液滤过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20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行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12 h;对照组:健康体检者10例。治疗组分别于治疗的前后采静脉血5 ml,健康体检者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5 ml,ELASA法检测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1)、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结果 CVVH组患者治疗前后sVCAM-1、sICAM-1、vWF、MMP-9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V-VH组治疗后血清sICAM-1、sVCAM-1浓度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0.05),而血清vWF、MMP-9浓度在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 P>0.05)。结论 MODS患者存在血管内皮损伤,CVVH治疗能减少MODS患者体内的部分血管内皮损伤因子,可能对血管内皮功能有保护作用。

  • 糖调节受损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的变化

    作者:姚民秀;商永芳;徐倩;李盈

    目的 检测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及糖耐量减低(IGT)人群空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探讨血清hs-CRP、ICAM-1与胰岛素抵抗(IR)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健康对照组30例,IFG组30例,IGT组30例,IFG并IGT组30例,新发2型糖尿病组(T2DM)30例.对所有受试者空腹测血清hs-CRP、ICAM-1、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胰岛素等(FINS)项目,应用稳态模型评估法评价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各试验组的FINS、空腹血糖(FBG)、HOMA-IR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IGT组、IFG并IGT组、T2DM组的CRP、ICAM-1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CRP、ICAM-1在IFG组与正常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T2DM组的FINS、FBG、HOMA-IR、CRP、ICAM-1高于IGT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IFG并IGT组与IGT组比较,上述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BMI、hs-CRP、ICAM-1是影响HOMA-IR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1)T2DM组、糖调节受损人群(包括IFG、IGT、IFG并IGT)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CRP、ICAM-1、BMI是胰岛素抵抗的危险因素;(2)随着糖耐量受损的加重,血清hs-CRP、ICAM-1水平逐渐升高;(3)糖调节受损时期即可能存在内皮功能损伤,并出现大血管病变的一些病理生理改变(如急性时相蛋白CRP,ICAM-1).

  • 过敏性紫癜患者外周血细胞间黏附分子2、3与黑色素瘤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初探

    作者:李玉娟;王秀敏;李姝文

    目的 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2(ICAM-2)、ICAM-3、黑色素瘤细胞黏附分子(MCAM)在过敏性紫癜(HSP)患者外周血的表达,并探讨其在本病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60例HSP患者组与5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CAM-2、ICAM-3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HSP患者及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MCAM mRNA的相对表达.结果 HSP患者血清ICAM-2、ICAM-3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各组间两两比较,血清中ICAM-2、ICAM-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PBMC中MCAM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AM-2、ICAM-3、MCAM可能在HSP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 炎症因子与高尿酸血症性肾病大鼠的关系及药物干预研究

    作者:刘静;巫斌

    目的 研究尿激酶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uPA)对高尿酸血症性肾病大鼠的保护作用,进而探讨其治疗高尿酸血症性肾病大鼠的机制.方法 采用腺嘌呤+盐酸乙胺丁醇灌胃法建立大鼠高尿酸血症性肾病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uPA干预组、别嘌呤醇干预组和模型组,并设立对照组.于实验第6、10周时间点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E)检测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磺柳酸比浊法观察24 h尿蛋白定量的变化,同时分析大鼠临床表现,免疫组化法测定肾脏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的表达.结果 (1)造模成功后干预组、模型组血清TNF-α、ICAM-1、肾脏组织TGF-β1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 uPA、别嘌呤醇干预组治疗10周后与模型组比较TNF-α、ICAM-1值有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uPA、别嘌呤醇干预组治疗10周后肾组织中TGF-β1 (0.21±0.03、0.21±0.04)的浓度及肾间质纤维化程度(2.63±0.21、2.71±0.13)等指标与模型组(0.39±0.01、3.86±0.73)比较亦均有下降(P<0.05).结论 (1) TNF-α、ICAM-1、TGF-β1可能与高尿酸血症性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可成为高尿酸血症性肾脏病变的预测因子;(2) uPA治疗高尿酸血症性肾病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直接或间接影响系膜细胞增殖和系膜基质增生.

  • 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检测对乳腺癌远处转移的预测价值

    作者:陈新创;黄黎明;蒋国强

    临床上,乳腺癌是女性患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而远处转移是乳腺癌患者的主要原因[1]。研究表明,黏附分子有效介导肿瘤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促进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其中可溶性E-选择素作为一种重要的细胞黏附分子,不仅能反映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活化状态,而且与恶性肿瘤的远处转移密切相关[2]。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含量对预测乳腺癌患者是否发生远处转移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 利用新型免疫磁珠富集原理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

    作者:嵇金陵;何晓东;索美芳;张培;黄蓉;孙余婕;沈佐君

    目的 建立一种新型免疫磁珠方法,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TCs).方法 实验探索性研究.选择经手术切除组织病理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的42例初治患者,其中Ⅰ期7例、Ⅱ期9例、Ⅲ期16例、Ⅳ期10例,健康志愿者20名.将不同数量(50、100、200、500、1000个)的肺癌细胞株(A549)混入2 ml健康成人血标本中以模拟肿瘤患者的血样,对该血样进行红细胞裂解和离心,沉淀所得细胞与经过免疫磁珠标记的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的抗体反应,然后经一套自制的检测装置对细胞进行富集和分离,与磁标记的EpCAM抗体反应后的上皮细胞因为磁力的作用被集中在一张玻片上,后用经典的HE染色鉴定循环肿瘤细胞并计数.计算肿瘤细胞的回收率验证该方法的敏感性,同时检测20名健康志愿者血标本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用上述方法检测42例肺癌患者的CTCs,将检测到的结果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组,以卡方检验分析CTCs的检出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分期、肿瘤大小等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同时以直线相关法研究掺入细胞数与回收细胞数的相关性.结果 掺入肿瘤细胞回收试验的回收率在68%~82%之间,掺人细胞间回归方程为y =0.6419X+8.8875,回收的细胞与添加细胞间数量有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2=0.9916,P <0.05).42例肺癌患者中有18例(42.9%) CTCs阳性,其中,Ⅰ期CTCs检出率为0,Ⅱ期CTCS检出率为11.1%,Ⅲ期CTCs检出率为62.5%,Ⅳ期CTCs检出率为70%.CTCs检测的阳性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均无明显关系(P>0.05),而与临床分期(TNM)有密切关系(P<0.05).特异性检测结果为20名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标本均未检测到CTCs.结论 新型免疫磁珠富集技术可以有效分离和鉴定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循环肿瘤细胞,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随着肺癌患者分期增高和肿瘤增大,肺癌细胞发生远处转移逐渐增多,CTCs检出的水平亦增高,对于早期发现肺癌隐形微转移和重新确定肺癌分期具有重要意义,但其临床价值仍需进一步多中心、大样本病例的临床研究加以证实.

  • 氯吡格雷治疗下CYP2C19与P2Y热点突变致血小板高反应性的效应研究

    作者:吴小利;李健;向代军;刘一凡;张洪瑞;谢尹晶;唐红卫;徐菡;邸平

    目的 研究氯吡格雷治疗患者CYP2C19和P2Y热点突变导致血小板因药物耐受而出现高反应性的效应关系,探索检出突变相关功能改变的临床适用方法.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选取104例接受抗血小板治疗且冠状动脉介入术前服用负荷剂量(300 mg/d)氯吡格雷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在术后12 ~24 h内测定血小板功能,通过血栓弹力图(TEG)检测血小板抑制率,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CD62p和血管扩张刺激磷蛋白(VASP);焦磷酸测序法测定中国人群药物代谢酶热点突变CYP2C19*2(681G> A)、CYP2C19*3 (636G> A)和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基因P2Y1 (893C >T)、P2Y12 (52G> T)4个位点基因多态性.以CYP2C19分型结果为依据分为野生组(*1/* 1)、杂合突变组(*2/*1)、纯合突变组(*2/*2),结合其他3个位点突变情况,分析各组氯吡格雷作用下的血小板功能差异.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不同基因型组间比较,两组间比较选用t检验及非参数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野生组血小板反应指数(PRI)为(35.75±23.11)%,杂合突变组为(48.77 ±24.22)%,纯合突变组为(66.73±15.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170,P<0.05);野生组CD62p水平为(9.38±11.16)%,杂合组为(9.45±8.91)%,纯合突变组为(10.87±8.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87,P>0.05);37例受试个体中未检出P2Y1(893C> T)位点突变,检出1例P2Y12(52G> T)位点突变.结论 CYP2C19*2突变与氯吡格雷疗效降低密切相关,VASP检测的血小板反应指数可有效反映其改变.

  • 嗜酸粒细胞对支气管上皮细胞表达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诱导作用

    作者:王成彬;黄振国;叶伟基;田亚平;林伟基

    目的探讨嗜酸粒细胞与支气管上皮细胞联合培养对支气管上皮细胞表达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影响.方法人嗜酸粒细胞与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联合培养4和12 h,提取BEAS-2B细胞总RNA;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分析与嗜酸粒细胞联合培养对BEAS-2B细胞中ICAM-1基因表达的影响;BEAS-2B细胞表面ICAM-1蛋白质的变化用荧光抗体流式细胞分析.结果经嗜酸粒细胞活化后,BEAS-2B细胞中ICAM-1基因表达上调;BEAS-2B细胞表面ICAM-1蛋白质量显著增加(34.23±4.19和57.60±7.62,P<0.05).结论嗜酸粒细胞与支气管上皮细胞接触培养可诱导支气管上皮细胞表达ICAM-1.

  • 肥胖男性患者血浆8异前列腺素F2α与细胞黏附分子的关系

    作者:李娟;沈兴平;邹森彪;吴豪杰;张岩

    目的 探讨男性单纯肥胖患者血浆8异前列腺素F2α水平与细胞黏附分子的关系.方法 测定36例男性肥胖患者和30例健康非肥胖男性个体的血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E选择素.结果 肥胖患者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臀围(WHR)、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浆8-iso-PGF2α、sICAM-1和E选择素均显著高于正常个体(P<0.05或P<0.01).男性肥胖组相关分析:8-iso-PGF2α与BMI、E选择素和HOMA-IR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8,0.33,0.31,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校正年龄和BMI后,偏相关分析显示,血浆8-iso-PGF2α仍与E选择素呈正相关(r=0.265,P<0.05).结论 血浆8-iso-PGF2α可能是男性单纯肥胖患者发生细胞黏附分子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569 条记录 2/29 页 « 12345678...282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