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 Edition) 사천대학학보(의학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四川大学
  • 影响因子: 0.96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2-173X
  • 国内刊号: 51-1644/R
  • 发行周期:
  • 邮发: 62-72
  • 曾用名: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华西医大学报;四川医学院学报
  • 创刊时间: 195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魏于全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维甲酸对睾丸癌细胞缝隙连接蛋白Cx43表达及其功能的影响

    作者:韩溪;童旭辉;董淑英;郑超;余彬彬

    目的 探讨维甲酸对睾丸癌细胞缝隙连接蛋白(Cx43)表达及其功能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的睾丸癌Ⅰ-10细胞分别予2.5、5.0、10.0 μmol/L维甲酸处理24 h,Western blot法检测Ⅰ-10细胞Cx43蛋白表达,细胞免疫荧光法观察细胞膜表面Cx43蛋白分布的改变,细胞接种荧光示踪法检测细胞荧光传递功能的变化.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维甲酸2.5、5.0、10.0μmol/L可增加Ⅰ-10细胞中Cx43蛋白表达(P<0.05),其增强率分别为43.14%±2.1%、58.09%±1.8%、143.13%±1.6%;细胞免疫荧光法结果显示,维甲酸2.5、5.0、10.0μmol/L可显著增加Ⅰ-10细胞膜表面Cx43蛋白的表达;细胞接种荧光示踪法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维甲酸2.5、5.0、10.0,μmol/L可增强Pl0细胞间荧光传递功能(P<0.01),增强率分别为26.1%±2.3%、63.3%±1.6%、140.5%±3.4%.结论 维甲酸可通过增加Ⅰ-10细胞Cx43蛋白的表达来增强细胞间的缝隙连接功能.

  • 加味四逆散对身心应激模型大鼠胃组织GASR、空肠组织VIPR2含量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谢慧臣;刘芬;杨强;熊常初

    目的 观察加味四逆散对慢性身心应激胃溃疡模型大鼠胃黏膜超微结构、胃窦组织胃泌素受体(GASR)、空肠组织血管活性肠肽受体2(VIPR2)含量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并阐明其机制.方法 将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加味四逆散大、中、小剂量组,奥美拉唑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5组均采用慢性身心应激方法建立应激性胃溃疡大鼠模型.加味四逆散小、中、大剂量组大鼠每日分别灌胃0.25、0.5、1.0 g/mL浓度的中药煎剂2 mL,奥美拉唑组大鼠每日灌胃0.3 mg/mL的奥美拉唑溶液2 mL,正常组及模型组每日灌胃生理盐水2 mL,造模结束后,透射电镜法观察腺胃区胃黏膜组织细胞及细胞间连接的超微结构改变,免疫组化法和Real time-PCR法检测胃窦组织细胞GASR、空肠组织细胞VIPR2蛋白含量及其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电镜观察显示正常组大鼠胃黏膜上皮细胞间连接紧凑,胞膜完整,胞核形态及大小正常;模型组大鼠胃黏膜细胞受损严重;其余治疗组均较模型组不同程度好转.使用加味四逆散及奥美拉唑治疗后,各组胃窦组织GASR蛋白和mRNA的表达均较模型组增加(P<0.05),空肠组织VIPR2蛋白和mRNA的表达均较模型组降低(P<0.05).其中加味四逆散大剂量组GASR、VIPR2蛋白和mRNA的表达接近正常组水平,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奥美拉唑组与加味四逆散小剂量组相比,加味四逆散大剂量组大鼠GASR蛋白和mRNA的表达均增高(P<0.05),VIPR2蛋白和mRNA的表达降低(P<0.05).结论 加味四逆散可改善慢性身心应激胃溃疡模型大鼠胃黏膜组织细胞的微观病理形态,并可调整胃组织GASR和空肠组织VIPR2的含量及其基因表达.

  • 关节液Th17细胞变化在类风湿关节炎免疫炎症中的作用

    作者:林辉;周燕莉;李箭;李宇娟;赵毅;严冰;刘毅

    目的 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和关节液Th17细胞的变化,探讨该细胞亚群在RA免疫炎症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5例RA患者外周血、关节液及15例健康对照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分析RA患者关节液Th17细胞比例与临床炎症指标的相关性;通过real-time PCR检测外周血和关节液淋巴细胞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 (RORγt)、白细胞介素(IL)-17基因表达.结果 ①活动期RA患者关节液Th17细胞比例[(1.89±0.88)%]高于配对外周血[(1.03±0.57)%]和健康对照组[(0.35±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RA患者关节液Th17细胞比例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呈正相关(r=0.519,P=0.047);③活动期RA患者关节液淋巴细胞RORγt、IL-17基因表达水平均高于配对外周血和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 RA患者关节液中Th17细胞的变化反映了RA关节炎症和系统炎症的差异,揭示了关节损伤的机制.

  • 紫杉醇在体外对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作者:张蜀;孙常丽;聂虎

    目的 研究紫杉醇在体外对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 血小板混悬液中加入不同浓度[0(对照组)、0.01 ng/mL、0.1 ng/mL、1 ng/mL、10 ng/mL、100 ng/mL、1 000 ng/mL]的紫杉醇,在佳ADP终浓度和佳孵育时间条件下,分别测定血小板聚集率.结果 在ADP终浓度为10 μmol/L、孵育时间为10 min条件下,随着紫杉醇浓度的增高,其促进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也随之增加,不同浓度紫杉醇间血小板聚集率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紫杉醇能在体外增强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且诱导作用呈浓度依赖性.

  • 职业生命质量量表(QWL7-32)的研制

    作者:张琴;谢轶琼;兰亚佳

    目的 从职业卫生的角度研制一套结构简单的职业生命质量(QWL)量表.方法 通过文献查阅、头脑风暴、专家讨论等方法确定量表的维度和条目,形成预试问卷;将预试问卷应用到某教师群体进行预调查,并根据预调查结果对量表的维度和条目进行修订形成QWL量表;采用QWL量表对成都市的516名教师进行正式调查后计算量表的效度和信度,以调整量表的结构,形成QWL7-32量表.结果 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出特征根>l的因子7个,累计贡献率为60.1%;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7因子模型的总体拟合效果比8因子模型理想;7因子模型的QWL7-32量表各维度与其相应的测量条目间有较高的相关系数,而与其他条目间相关系数较低;QWL7-32量表各个维度及总分的Cronbach's α系数均大于或等于0.70(P<0.01),各维度及总分两次测量的相关系数均接近或大于0.60(P<0.01).结论 QWL7-32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能够较全面、具体、准确地反映职业生命质量的内涵,可用于职业人群的职业生命质量测定与评价.

  • 乳腺癌细胞中下调RABEX-5对其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作者:张翔;厉红元;闵捷;李焰;刘强;梁欣洁

    目的 探讨RABEX-5下调表达后,乳腺癌细胞对蒽环类药物和紫杉类药物的敏感性变化.方法 构建RABEX-5 RNAi慢病毒表达载体,并感染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使细胞内RABEX-5基因表达沉默,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沉默效应.应用CCK-8方法检测RABEX-5沉默后(MCF-7/RNAi),与其阴性对照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vector)相比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变化情况.结果 RABEX-5 RNAi慢病毒表达载体感染MCF-7后,与未干扰组(MCF-7)及阴性对照组(MCF-7/vector)相比,RABEX-5的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下调.与阴性对照组相比,RABEX-5下调表达后,对蒽环类药物表柔比星的化疗敏感性降低,半数致死浓度(IC50)分别为(3.590 0±0.228 69) μg/mL、(1.193 3士0.187 71)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紫杉类药物多西他赛的敏感性不变,半数致死浓度(IC50)分别为(11.162 7±0.210 26) μg/mL,(10.536 7±0.430 97) μ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BEX-5下调表达使人乳腺癌细胞MCF-7对蒽环类药物表柔比星产生耐药,而对紫杉类药物多西他赛敏感,为进一步研究RABEX-5在乳腺癌个体化治疗中的作用提供理论基础.

  • 地塞米松对顺铂诱导人肺腺癌细胞株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曹菲;张智慧;吴萍;李力;黄建鸣

    目的 研究地塞米松(Dex)对顺铂(CDDP)引起的人肺腺癌细胞株SPCA/Ⅰ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探讨.方法 体外培养SPCA/Ⅰ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Dex培养24 h后,加入不同浓度CDDP继续培养48 h,采用二甲基溴化四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用1umol/L Dex刺激SPCA/Ⅰ细胞,分别于1h、2h、4h、6h、12h采用RT-PCR技术,检测SPCA/Ⅰ细胞中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蛋白激酶1基因(SGK-1)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MKP-1)基因的表达;用生物素标记的抗糖皮质激素受体(GR)抗体对SPCA/Ⅰ细胞中GR行细胞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SPCA/Ⅰ细胞经Dex刺激后,对CDDP所致的抑制细胞生长和凋亡呈抵抗作用(P<0.05).Dex刺激后的SPCA/Ⅰ细胞表达SGK-1上调,在12 h时表达达高峰,未检测到MKP-1表达;细胞免疫组化显示SPCA/Ⅰ细胞经Dex刺激后GR表达上调,细胞内GR数目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体外实验结果表明,Dex对CDDP引起的SPCA/Ⅰ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其分子机理可能是通过上调细胞内GR数目,增强通路下游SGK1的表达,从而产生抗凋亡作用.

  • 大鼠早期心肌缺血干燥综合征抗原B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

    作者:陈天义;高林波;梁伟波;周斌;薛晖;王艳云;刘云;张录顺;宋雅平

    目的 探讨干燥综合征抗原B基因(SSB)及其蛋白在大鼠早期心肌缺血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手术组、非手术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根据缺血时间分为0 m in、15 min、30 min、60 m in、120 min 和240 min亚组,依据缺血部位将手术组又分为心肌缺血组和心肌非缺血组.手术组每亚组6只大鼠,非手术对照组及假手术组中的每亚组4只.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每个样本SSB基因的表达水平,运用Western blot 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SSB蛋白的表达.结果 SSB基因表达在急性心肌缺血早期呈下调趋势,心肌缺血120 min 组SSB mRNA表达降低,与0 min组及非手术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心肌缺血0 min组相比,SSB蛋白在心肌缺血60 min组的组织中的表达降低(P<0.05);心肌缺血60 min和120 min,SSB蛋白在非缺血组中的表达高于缺血组(P<0.05).缺血心肌组织中,SSB蛋白主要位于心肌细胞核,胞浆及部分心肌细胞的细胞膜上也有少量表达.结论 SSB在急性心肌缺血后呈现差异性表达,可能参与早期缺血心肌的病理生理过程.

  • 体检人群中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血脂、血糖和血尿酸水平分析

    作者:梁利波;张玫;黄亨建;王佑娟;李双庆

    目的 分析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血脂、血糖、血尿酸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356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和331例健康对照组的体质量指数(BMI)、促甲状腺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血尿酸(UA)水平,比较其结果的差异.结果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组的BMI、TSH、TC、LDL-C、TG、FBG、UA水平高于对照组,FT4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虽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TSH水平与TC(r=0.254,P=0.000)、LDL-C (r=0.110,P=0.004)、TG (r=0.218,P=0.000)、BMI (r=0.119,P=0.002)和FBG(r=0.210,P=0.000)呈正相关;与HDL-C和UA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可能会影响血脂、FBG、UA的代谢.

  • siRNA沉默PPARγ基因对大鼠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致胰岛素抵抗现象的影响

    作者:张建;汤全;梁贵友;刘达兴;王峰;吴芹;姚刚;张登沈

    目的 观察小于扰RNA(siRNA)沉默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基因(PPARγ)的表达对成年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心肌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培养成年大鼠心肌细胞,构建沉默大鼠心肌细胞PPARγ基因特异siRNA,以脂质体介导转染离体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制备心肌细胞IRI模型.采用RT PCR检测PPARγ和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PARγ蛋白表达;同位素示踪法检测细胞葡萄糖(Glu)摄取率变化.结果 IRI模型组心肌细胞PPARγ mRNA及蛋白表达较空白组不同程度增加(P均<0.05);siRNA-PPARγ组,PPARγ mRNA及蛋白表达量较空载体组和IRI模型组明显下降(P<0.01),空载体组PPARy mRNA及蛋白表达接近IRI模型组水平;GLUT-4 mRNA表达量空白组各时间点无明显差别,IRI模型组0 min表达量明显降低,之后随着再灌注时间增加逐渐恢复至空白组水平,空载体组GLUT-4 mRNA表达与IRI模型组无明显差别;沉默PPARγ后,细胞GLUT-4 mRNA表达较IRI模型组和空载体组减低更明显(P<0.05),恢复较IRI模型组更慢.在胰岛素刺激下,与IRI模型组比较,siRNA-PPARγ组各时间点Glu摄取率均降低(P<0.05),0 min下降49,78%,15 min、1h、2h分别降低38.94%、18.61%、11.54%,6h开始恢复至IRI模型组水平.空载体组与模型组比较Glu摄取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沉默PPARγ的表达,可加重IRI心肌细胞胰岛素抵抗,其可能的机制是PPARγ基因沉默导致的GLUT-4 mRNA表达下降或转位障碍.

  • 不同肥胖标准在评估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中的价值

    作者:陈丽;兰珍;张丹

    目的 分析不同肥胖标准: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内脏脂肪面积(VAA,CT测量)在评估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胰岛素抵抗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300例已确诊为PCOS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WC为标准分为:腹型肥胖(WC≥80 cm)210例,非腹型肥胖(WC<80 cm)90例;以BMI为标准分为:整体肥胖(BMI≥25 kg/m2)97例,非整体肥胖(BMI<25 kg/m2)203例;以VAA为标准分为:内脏型肥胖(VAA≥80 cm2) 198例,非内脏型肥胖(VAA<80 cm2) 102例.分别检测其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稳态模型指数(HOMA-IR);分析3种(BMI、WC、VAA)标准下对PCOS患者肥胖的检出率、胰岛素抵抗的检出率、胰岛素抵抗的漏诊率.同时检测血性激素全套、甲状腺功能、血浆总皮质醇(PTC).结果 ①3种标准下,各组血性激素水平[含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甲状腺相关激素、皮质醇、空腹血糖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体质量及FIN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3种标准下对PCOS患者的肥胖检出率分别为:整体肥胖率为32.33%(97/300)、腹型肥胖率为70.00% (210/300)、内脏型肥胖率为66.00% (198/300),3者两两比较,BMI作为肥胖判断标准与WC、VAA作为肥胖判断标准相比,其肥胖检出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VAA与WC相比,肥胖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3种标准下胰岛素抵抗的检出率分别为:BMI 38.60%(83/215)、WC 85.11%(183/215)、VAA 69.77%(150/215),WC的检出率高,BMI的检出率低,3种标准对胰岛素抵抗的检出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④3种标准下胰岛素抵抗的漏诊率分别为:BMI 61.40%(132/215)、WC 14.88%(32/215)、VAA 30.23%(65/215),BMI漏诊率高,WC漏诊率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A较WC漏诊率稍高,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肥胖的检出率、降低胰岛素抵抗漏诊率方面,BMI存在明显不足,WC较BMI、VAA均具有明显优势,WC在评估肥胖型PCOS患者胰岛素抵抗方面可能更有临床价值.

  • 面部皮炎类疾病皮肤屏障状况及CE、KLK5含量比较

    作者:谢恒;李利;熊丽丹;廖峰;张桂蓉

    目的 比较不同种类面部皮炎类疾病临床症状、皮肤屏障的变化特点.方法 实验分为激素依赖性皮炎(hormone-dependent dermatitis,HDD)组、敏感性皮肤(sensitive skin,SS)组、化妆品不耐受(cosmetic intolerance,CI)组和对照组,以量表评估疾病组症状,仪器测量各组角质层含水量(stratum corneum water content,SCWC)、皮脂、pH、经皮失水率(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TEWL)和浅表微循环,免疫荧光评估鳞屑中不成熟角质套膜(cornified envelope,CE)比例,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鳞屑中人组织激肽释放酶5(kallikrein 5,KLK5)含量.结果 纳入136例(HDD 38例,SS 53例,CI 15例,对照组30例),多数患者量表评分为中、重度;较之对照组,疾病组的SCWC、皮脂低(P<0.05),pH、TEWL和浅表血流量高(P<0.05),不成熟CE比例高(P=0.011),KLK5含量低(P=0.000);上述指标各疾病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病因的面部皮炎的临床症状、皮肤屏障损伤无差异;面部皮炎中CE发育可能受到抑制,KLK5表达下调;CE荧光染色可用于评价面部皮炎皮肤屏障状况.

  • miR-130a对卵巢癌A2780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

    作者:李宁蔚;王红静;杨凌云;贾西彪;陈岑;王雪

    目的 探讨miR-130a表达的改变对卵巢癌A2780细胞(包括顺铂敏感细胞株A2780s和耐药株A2780/DDP)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A2780s、A2780/DDP细胞各分为4组,分别予以单纯脂质体处理、转染阴性对照小RNA、miR-130a模拟物(可使miR-130a表达增加)、miR-130a抑制物(降低miR-130a表达)处理,MTS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和对顺铂的耐药性,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未处理和处理后细胞多耐药基因1 (MDR1)、抑癌基因(PTEN)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A2780/DDP细胞MDR1 mRNA和MDR1的表达产物P-糖蛋白(P-gp)的表达高于A2780s细胞(P<0.05),而PTEN mRNA及蛋白的表达在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调miR-130a的表达对A2780s和A2780/DDP细胞的增殖无直接影响,但能增强其对顺铂的耐药性,且提高MDR1 mRNA和P-gp表达水平;下调miR-130a的表达,同样不影响细胞的增殖,但增强其对顺铂的敏感性,并可降低MDR1 mRNA和P-gp的表达,提高PTEN蛋白的表达.结论 miR-130a抑制物通过上调PTEN蛋白和下调P-gp的表达来逆转卵巢癌A2780细胞系对顺铂的耐药性.miR-130a有望成为耐药性卵巢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 EphA2 siRNA转染对人卵巢癌细胞SKOV3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作者:韩丽萍;李萌萌;张晓雪;耿莉娜;索振河

    目的 探讨促红素人肝细胞受体酪氨酸激酶A2(EphA2)干扰性小RNA(siRNA)转染人卵巢癌细胞SKOV3后,对其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根据EphA2序列合成一对siRNA,转染SKOV3细胞,通过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和细胞形态;Western blot检测EphA2蛋白表达水平;台盼蓝染色细胞计数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集落形成实验、黏附力测定、细胞侵袭重建基底膜实验测定细胞的集落形成率、黏附和侵袭力.结果 构建的EphA2 siRNA转染SKOV3后,荧光倒置显微镜下可见大量荧光颗粒;Western blot检测EphA2蛋白水平表达降低(P<0.05);细胞的增殖、黏附力、侵袭力均受到抑制(P<0.05);集落形成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EphA2 siRNA有效降低细胞中EphA2基因表达,抑制细胞的增殖,降低细胞的黏附力和侵袭力,从而逆转其恶性生物学行为,为肿瘤的有效干预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 CD40配体对汉黄芩素抗肿瘤作用的影响及其机理探讨

    作者:周玉琼;李道霞;郑雪莲;颜有仪;林勇;王霞;廖林川

    目的 探讨重组可溶性CD40配体(recombinant soluble CD40 ligand,rsCD40L)对汉黄芩素诱导的抗肿瘤作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实验检测rsCD40L与汉黄芩素共处理对卵巢癌细胞株SKOV3的细胞毒作用;吖啶橙/溴化乙锭双重染色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处理后细胞形态学改变;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相关分子caspase-8、caspase-3、多聚ADP核糖聚合酶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加入caspase 抑制剂Z-VAD-FMK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中和抗体,采用LDH释放实验,进一步检测阻断这些信号通路对肿瘤细胞死亡的影响.结果 rsCD40L可增强汉黄芩素对SKOV3细胞的杀伤作用(P<0.05).随着汉黄芩素剂量的增加,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也随之增强(P<0.05).经rsCD40L与汉黄芩素共处理的SKOV3细胞呈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caspase信号通路被显著活化,且caspase抑制剂Z-VAD-FMK可抑制增强的细胞毒作用.TNF-α中和抗体也可抑制这一增强的细胞毒作用.结论 rsCD40L可增强汉黄芩素诱导的肿瘤细胞死亡,其机理与增强肿瘤细胞凋亡及诱导TNF-α的自分泌有关,提示将rsCD40L和汉黄芩素合用具有潜在的抗肿瘤作用价值.

  • 胰岛α细胞量在糖尿病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及其机制

    作者:李如江;邱曙东;田宏;周生伟

    目的 探讨胰岛α细胞量随糖尿病发展的变化及其机制.方法 以多次低剂量链脲菌素诱导形成糖尿病小鼠,在糖尿病第4、12、20周时将其放血处死,并设同龄正常对照组.以Glucagon与Ki67,或BrdU、或Cleaved-Caspase 3、或TUNEL的免疫荧光双标检测胰岛α细胞量的变化、α细胞的增生和凋亡;以Glucagon、Neurogenin 3与MafA免疫荧光三标及Western blot检测胰岛α细胞的新生.结果 糖尿病发展期间胰岛α细胞量逐渐增加,与正常对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期间胰岛α细胞并未发生明显增生和凋亡,但胰岛内出现了许多Neurogenin 3阳性细胞及Glucagon、Neurogenin 3、MafA共阳性细胞.结论 在糖尿病发展过程中胰岛α细胞量不断增加,其机制与α细胞新生密切相关.

  • 人脐带干细胞移植对大鼠糖尿病足及BDNF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瑛;周宁;王庆萍;金醒眆;侯宗柳;彭葆坤;但齐琴;王廷华

    目的 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SC)移植对大鼠糖尿病足溃疡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 成年SD大鼠分为正常组、糖尿病足溃疡组和HUMSC治疗组,每组12只.后两组大鼠用高能饲料喂养结合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诱导糖尿病模型,模型诱导成功后通过坐骨神经损伤制作大鼠糖尿病足溃疡模型,然后将培养鉴定的HUMSC移植入溃疡周及表面.治疗后2周测定各组溃疡面积、感觉功能恢复程度(温痛觉);PCR检测溃疡组织BDNF基因表达变化,免疫组化确定BDNF细胞定位及BDNF灰度值变化.结果 HUMSC移植组足溃疡面积较糖尿病足溃疡组缩小,后肢温、痛觉功能有一定程度恢复(P<0.05);溃疡组织BDNF基因和蛋白水平表达较糖尿病足溃疡组上调(P<0.05).结论 HUMSC移植可促进糖尿病足溃疡修复,其分子机制可能与BDNF表达有关.

  • 华西医院住院糖尿病酮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变化趋势

    作者:周运霞;谭惠文;余叶蓉

    目的 了解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997~2005年住院糖尿病酮症(DK)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变化趋势,为本地区DK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初步资料.方法 回顾性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997~2005年所有出院诊断中包含“糖尿病酮症(含酸中毒)”的各科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全部DK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数据.结果 1997~2005年间住院DK患者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构成比以平均每年0.12%的速度增长.其中应激性酮症患者在DK患者中的构成比无明显变化,自发性酮症中1型糖尿病酮症(T1D-DK)患者在DK患者中的构成比以平均每年2.00%的速度下降,而肥胖伴自发性酮症(OB-DK)患者在DK患者中的构成比以平均每年2.27%的速度增加.OB-DK患者以男性居多,平均起病年龄大于T1D-DK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及合并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痛风、血脂紊乱及脂肪肝者较多,而胰岛β细胞功能较T1D-DK患者好.结论 近年来OB-DK患者在DK患者中的构成比明显上升,其临床特征与T1D-DK患者迥异,OB-DK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一种亚型.

  •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表达的初步研究

    作者:何訸;吕瑞雪;胥劲;梁利波;张明峰;安振梅;黄亨建

    目的 以原发性肝癌患者(未发生临床远处转移)为研究对象,对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cystatin C)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做初步研究.方法 建立原发性肝癌组(n=41)、肝硬化组(n=24)和正常健康对照组(n=40).比较肝癌组(癌组织、癌旁组织、远癌组织)与肝硬化组肝组织中cystatin C的表达,比较各组外周血中cystatin C的水平,并同时进一步就癌组织cystatin C表达强度与肿瘤大小、肝内转移情况,及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原发性肝癌所有癌组织切片中cystatin C表达均呈阳性反应.部分癌旁组织、远癌组织和肝硬化组织切片中有不同程度cystatin C表达.秩和检验结果显示,肝组织中各组cystatin C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ystatin C在肝组织中阳性细胞比例、染色强度和以上两者乘积的表达均为:肝癌组织>癌旁组织>肝硬化组织>远癌组织.血清cystatin C水平比较显示,原发性肝癌组与肝硬化组均高于正常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肝癌组与肝硬化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9).相关性分析显示,肝癌组织中cystatinC表达程度(阳性细胞比例分值,染色强度分值)同血清AFP水平、肿瘤大小、肝内转移情况无特殊相关.结论 在未发生远处转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癌组织中cystatin C表达增强,高于癌旁组织、肝硬化组织及远癌组织,同时血清中cystatin C水平也高于正常健康对照.因此检测组织或血中cystatin C表达水平对判断原发性肝癌不同的疾病阶段具有一定意义.

  • VicK激酶活性对变异链球菌的生物学影响

    作者:张琼;王诗达;周学东;程磊;李雨庆;Dilani B.Senadheera;Dennis G.Cvitkovitch

    目的 研究VicK蛋白的激酶活性对变异链球菌(S.mutans)生理及毒力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 使用PCR连接突变技术构建vicK基因敲出株,利用质粒搭载、表达VicK激酶活性废除蛋白.研究实验株菌落形态、隔夜培养菌液的变化、生物膜形成以及生物膜形成相关重要基因转录水平的改变.结果 VicKHH217A的菌落表面较野生株UA159及互补株SMCVicK平滑,且菌落也较之高耸;VicKH217A隔夜培养的菌液中细胞共聚堆积在玻璃管底部;VicKH217A形成的生物膜未发生明显改变;gbpB、ftf、gt fD的表达受抑制而gtfB/C基因的表达上调(P<0.05).结论 VicK的激酶活性对变异链球菌正常生长、生物膜形成及与编码生物膜形成相关蛋白基因的表达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 Ad-NLS-RARα对HL-60细胞增殖及ATRA诱导的HL-60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胡秀秀;刘北忠;钟梁;高远梅;张曦;吴秀娟;王慧;朱新瑜

    目的 将已构建验证成功的重组腺病毒Ad-NLS-RARα感染至HL-60细胞中,探讨其对HL-60细胞增殖及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的HL-60细胞分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将验证正确的腺病毒经Protamine sulfate辅助感染HL-60细胞,检测感染效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目的基因在HL-60细胞中的表达情况.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病毒感染HL-60细胞24 h后,用2.5 μmol/L ATRA处理,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1b的表达.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MYC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 在Protamine sulfate辅助感染作用下,重组腺病毒Ad-NLS-RARα和阴性对照腺病毒Ad-KZ对HL-60细胞的感染效率可达70%~80%.NLS-RARα基因的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感染了重组腺病毒AdNLS-RARα的HL-60细胞的NLS-RARα基因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MTT法检测表明感染了重组腺病毒Ad-NLS-RARα的细胞增殖能力增高(P<0.05).FCM检测结果显示,经ATRA处理后,感染Ad-NLS-RARα重组腺病毒的HL-60细胞,CD11b表达较阴性对照组和未感染组下调(P<0.05).C-MYC基因的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经ATRA处理后,感染Ad-NLS-RARα重组腺病毒的细胞C-MYC基因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重组腺病毒Ad-NLS-RARα可以促进HL-60细胞的增殖,并通过上调C-MYC基因的表达,抑制ATRA诱导的HL-60细胞分化.

  • 颅咽管瘤围术期水电解质紊乱的临床特点及处理(附728例报告)

    作者:蒋艳;周良学;徐建国;蔡博文;姜曙;鞠延;游潮

    目的 探讨颅咽管瘤围术期水电解质紊乱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728例颅咽管瘤患者术前术后水电解质的变化情况,总结术后水电解质紊乱的临床特点与类型,找寻早期诊治方法.结果 术前多尿或尿崩153例,电解质紊乱者108例,其中低钠血症73例,高钠血症35例;术后509例患者(69.9%)均出现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的水钠紊乱,主要原因包括抗利尿激素缺乏所致尿崩396例(77.8%)、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47例(9.2%)、脑耗盐综合征35例(6.9%)、脑储盐综合征22例(4.3%)和不规则型9例(1.8%).结论 约35.9%颅咽管瘤患者术前存在不同程度水电解质紊乱,术后更常见,以低渗性脱水为主,主要原因为抗利尿激素缺乏所致尿崩,科学严密的临床监测能帮助早期诊断,有利于制定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纠正率并改善治疗效果.

  • 肝细胞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外科治疗

    作者:张涛;黄纪伟;曾勇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合并下腔静脉(IVC)癌栓外科治疗的方法、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分析总结10例HCC合并IVC癌栓患者应用前入路不阻断肝门断肝,然后在全肝血流阻断(THVE)下切除癌肿组织(超出癌肿组织1 cm),并取净IVC癌栓的治疗效果.结果 10例HCC合并IVC癌栓患者均成功切除肿块和取净癌栓.平均手术时间202(145~300) min,平均全肝阻断时间22(15~26) min,平均手术失血量1 463(650~3 500) mL.1例患者围手术期死亡;4例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肝功能不全,经积极治疗均恢复;其余5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除围手术期死亡1例外,其余9例术后分别生存3~19月.结论 HCC合并IVC癌栓并非手术禁忌症,肝切除联合下腔静脉切开取癌栓可行.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近5年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耐药情况分析

    作者:袁余;康梅;陈知行;陈慧莉;郭靓;何超;胡科研;谢轶

    目的 了解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近5年分离的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变化情况,研究肠球菌耐药变迁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分离的2 069株肠球菌,分析其标本分布特征及耐药变化情况.结果 分离出屎肠球菌1 136株,粪肠球菌933株.标本分布为尿液33.5%、分泌物22.7%、血液15.2%及胆汁9.5%.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情况严重,仅对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耐药率较低,粪肠球菌VRE (Vancomycin-resistant enterococci)分离率为1.0%,屎肠球菌VRE分离率为3.8%.屎肠球菌的总体耐药率高于粪肠球菌(P=0.033).然而,连续5年数据分析显示,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P<0.05).结论 临床治疗肠球菌引起感染时面临困难,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仍是治疗肠球菌感染的有效药物,但万古霉素应合理减少使用频率.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加强肠球菌药敏统计和对VRE的监测工作.

  • 羧甲淀粉钠溶液佐治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分析

    作者:赵娟;李静

    目的 分析应用羧甲淀粉钠溶液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 96例被诊断为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病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9例、治疗组47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剂量分别为:1~5岁500 μg/次,6~14岁1 m g/次,2次/d,12周后给予停药;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羧甲淀粉钠溶液,剂量分别为:1~3岁3 mL/次,4~7岁5 mL/次,8~14岁7 mL/次,3次/d,12周后给予停药.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4周、8周、12周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咳嗽症状积分,治疗前后血清IgE水平的变化,不良反应及复发率情况.结果 治疗组8周与12周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4周、8周、12周的咳嗽症状积分改善(P<0.05)和治疗后12周的血清IgE水平较对照组下降(P<0.05);复发率和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羧甲淀粉钠溶液联合布地奈德在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治疗中能提高有效率,减少复发,安全有效.

  • 228例卵巢交界性肿瘤临床病理特点及其与复发的关系

    作者:侯敏敏;郄明蓉;段瑞岐;刘辉

    目的 分析卵巢交界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评价复发的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5年期间在我院接受初次手术治疗的247例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总结,采用X2检验分析各临床病理因素与疾病复发的关系.结果 247例患者有19例失访,纳入研究的资料完整的228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36.8岁,其中<40岁者141例(61.8%).FIGOⅠ期194例(85.1%).组织学类型以浆液性和黏液性为多见(204例,89.5%).157例患者接受了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平均随访44.6月(16~76月),有37例复发(16.2%),1例死亡(0.4%).肿瘤复发与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微乳头、浸润性种植、FIGO分期晚相关.结论 卵巢交界性肿瘤发病年龄较轻,且发现时期别较早,预后好,但存在复发风险.手术是治疗卵巢交界性肿瘤的重要方式,复发的高危因素包括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微乳头、浸润性种植、FIGO分期晚.术后需长期随访.

  • 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血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尿酸、一氧化氮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卜宁;吴海琴;张桂莲;展淑琴;张茹;王虎清;范清雨;翟跃芬

    目的 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血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与一氧化氮(NO)、尿酸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46例GBS患者按照Hughes功能评分分成4个亚组,A组10例,B组17例,C组12例,D组7例,分别采用ELISA法和定量尿酸酶法,检测46例GBS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组血MIF、尿酸水平.通过测定白细胞亚硝酸盐浓度反映NO水平.结果 无论是男性、女性还是全体入组者GBS患者较健康对照组MIF浓度及白细胞亚硝酸盐浓度均升高(P<0.05);GBS患者较健康对照组血尿酸浓度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GBS不同的疾病程度的分组中,各组间血尿酸浓度及白细胞亚硝酸盐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间MIF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BS患者并非发病初期就缺乏尿酸,其血MIF及外周血白细胞NO浓度高,血MIF浓度随疾病程度加重而升高.

  • 磁共振非对比增强在下肢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初探

    作者:廖华强;何春水;刘付君;张玉东;郑黎;钟素清;杜安全

    目的 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对比分析磁共振非对比增强血管成像(3D-NC-MRA)在下肢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30例临床疑有下肢缺血性病变的患者,其中18例男性,12例女性,平均年龄(61.7±11.2)岁.在2周内行磁共振非对比增强下肢动脉成像检查及下肢动脉DSA检查,范围包括髂动脉、股-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5个节段,对所获得的磁共振、DSA图像进行后处理并结合原始图像进行综合分析;按正常、狭窄、完全闭塞3个组别对比分析3D-NC-MRA与DSA所显示下肢动脉检查结果.结果 30例患者共获取300个动脉节段,其中295个节段符合影像诊断要求.与DSA比较,3D-NC-MRA所示173个节段正常,较DSA少12个节段,符合率为93.51%;82个节段显示为狭窄,较DSA多7个节段,符合率为91.46%;40个节段显示为闭塞,较DSA多5个节段,符合率为87.50%;以DSA为标准,3D-NC-MRA诊断下肢血管狭窄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7.03%,诊断下肢血管闭塞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8.07%.两种检查方法结果具有一致性(Kappa值=0.92).结论 3D-NC-MRA可用于诊断下肢动脉缺血性病变,对下肢缺血病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男性未成年犯人格特征的聚类分析

    作者:崔豪飞;武瑞芝;文凤;赖琳;孟雅婧;朱鸿儒;邱昌建;张伟

    目的 探讨男性未成年犯人格特征的分类模型,为分类矫治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罪犯个性分测验(COPA-PI)对558例入所时间两月以内的男性未成年犯进行个性特征调查,并对个性12个维度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经聚类分析后得到5种人格类型,“情绪不稳定型”:外倾、同情、波动、冲动及焦虑分较高;“类精神病型”:从属、波动、冲动、自卑、焦虑、暴力倾向、变态心理及犯罪思维分数较高,聪敏分较低;“中间型”:外倾、聪敏、戒备及变态心理分较低;“义气型”:外倾分较高,从属、波动、戒备、自卑、焦虑、暴力倾向、变态心理及犯罪思维分较低;“反社会型”:暴力倾向及犯罪思维分较高,同情、自卑分较低.统计学检验结果显示,这5种人格类型在各维度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男性未成年犯人格特征具有聚类性,对这些聚类特征的分析将有助于开展分类矫治工作.

  • 监测血管内压力在颈内静脉穿刺中鉴别血管性质的作用

    作者:李崎;周荣华;肖红;陈果;李茜;余海;魏蔚;刘斌

    目的 以超声检查作为金标准,探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中,在血管扩张前通过穿刺针监测血管内压力鉴别血管性质的作用.方法 128例成年择期心脏手术患者,全身麻醉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Y形16G穿刺针通过一个三通与压力传感器连接.穿刺针进入血管后,分别通过观察血液颜色和监护仪上的压力判断血管的性质.并经穿刺针置入钢丝,超声检查钢丝的位置,判断该血管的性质.根据超声判定结果,如果钢丝位于颈内静脉,则继续后续的扩张、置管的操作;如果钢丝位于颈内动脉,则撤回钢丝,压迫穿刺点,重复前面所述的穿刺、压力监测和超声鉴别程序.成功置入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后,通过压力监测和超声判断导管的位置.结果 124例患者成功进行了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3例动脉穿刺与4例静脉穿刺未能通过血液颜色法识别,但均被压力监测与超声识别.压力监测鉴别所穿刺血管性质和中心静脉导管位置所需时间明显较超声短.结论 血管扩张前通过Y形穿刺针监测血管压力有助于准确辨别穿刺血管的性质,提高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安全性.

  • 四川地区老年人空巢相关因素的横断面调查

    作者:舒德芬;舒驰;罗理;郝秋奎;董碧蓉

    目的 了解四川西部老人空巢影响因素,为有关部门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整群抽样面对面调查方法,2010年7~10月对四川成都市芳草社区和遂宁船山区岐山村60岁及以上老人的一般情况、健康行为、躯体健康状况、医疗保健、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心里健康、社会需求和支持等进行调查.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766份,其中空巢老人398人,非空巢368人.多因素分析显示与老人空巢相关的因素有男性、未与子女同住的原因、生活照料依赖配偶、自评健康状况佳、慢性疾病患病率低及生活完全自理.结论 本研究全方位调查了老人空巢相关因素,显示性别、未与子女同住的原因、生活照料者、自评健康状况、慢性疾病及日常活动能力是空巢的影响因素.相对于非空巢老人,空巢老人对子女的依赖性更小,自理生活能力更好,自评健康状况及患病情况较佳.

  • 大鼠肾小球足细胞的原代培养与鉴定

    作者:陶于洪;王亚妹;彭文珍

    目的 建立一种简单适用的原代培养与鉴定大鼠肾小球足细胞的方法.方法 通过差异过筛法收获SD大鼠(体质量60~100 g)肾小球,2 g/LⅣ型胶原酶消化肾小球,组织块种植法将肾小球种植于添加有ITS-X(含转铁蛋白-亚硒酸钠-胰岛素)的K1-3T3培养基,9~10 d后首次传代培养.通过观察细胞形态结合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角蛋白、结蛋白和Wilms瘤抑癌因子-1(WT-1)表达以鉴定足细胞.结果 种植肾小球3d后,可见从肾小球内生长出来的细胞逐渐增多,9~10 d后融合成鹅卵石样外观.传代后的细胞变为大而扁平的星形细胞,有明显突起和微绒毛;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结蛋白表达呈阴性、角蛋白和WT-1表达呈阳性,提示所培养的细胞为足细胞.结论 种植胶原酶消化的肾小球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原代培养大鼠肾小球足细胞方法.WT-1可作为鉴定大鼠肾小球足细胞的合适标记.

  • 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全机器人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修补中的作用

    作者:王瑶;高长青;王刚;沈岩松;王加利;肖苍松;杨明

    目的 探讨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在全机器人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修补中的作用.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2年8月间在我院接受全机器人膜周部VSD修补的18例住院患者的术中TEE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中应用TEE的时间及目的:①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转机前,进一步明确VSD解剖类型、数目及大小,术者参考上述信息拟定手术方案;②建立外周CPB时,引导下、上腔静脉插管及升主动脉内心脏停搏液灌注针的置放;③心脏复跳后,即刻评价心室水平有无残余分流及有无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 ①以外科医生术中所见为标准,TEE诊断VSD解剖类型的准确性为100%,所有患者修补VSD均按术前拟定方案进行.②术中证实,所有患者下、上腔静脉内插管及升主动脉内灌注针均放置于适当位置,TEE引导置管成功率为100%.③心脏复跳后,TEE显示所有患者心室水平均无残余分流,均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所有手术均获成功.结论 术中TEE在全机器人膜周部VSD修补中是有益的诊断手段.

  •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几个热点问题

    作者:夏庆;邓力珲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公认的危重难治性疾病.病死率高达36%~50%.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SAP)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一些制约疗效进一步提高的难点成为当前关注的热点问题.其主要体现在中西医结合治疗SAP的确切疗效未确立和治疗方案的不统一,对SAP病情的评估和严重程度的预测尚无简便易行的指标,一些新技术和具有争议的治疗方法尚缺乏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中医药治疗SAP的机制尚未阐明.因此,现阶段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SAP的方向应是中西医有机结合,加强多学科合作,统一认识,推行中医药临床路径;继续深入研究早期评估和预测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提高诊疗水平;联合开展基础和临床方面研究,探明中医药治疗治疗SAP的机制,寻找佳的治疗方案,改善预后.

  • 电针“足三里”调控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胃肠道血流量的机理研究

    作者:白璐;朱林;唐文富;万美华;黄伟;陈光远

    目的 探讨电针“足三里”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cute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ANP)大鼠胃肠道黏膜血流量及血清中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 operation,SO)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组和电针治疗(electro-acupuncture,EA)组,每组12只.其中ANP组和EA组采用胰胆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建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模型;SO组只穿胰胆管,不注入药物.EA组大鼠于造模后2h、6h电针刺激足三里穴,每次时间为30 min.3组分别于造模后12h、24 h两个时间点各取6只大鼠用激光多普勒流量计(laser-doppler flowmetry,LDF)测胃及回肠黏膜的血流量,并测血清中内皮素-1(endothelin-1,ET-1)、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血栓素B2 (thromboxane B2,TXB2)、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rostaglandin F1α,6-K-PGF1α)水平.结果 ANP组大鼠胃及回肠黏膜血流量较SO组下降,各时间点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胃及回肠黏膜血流量较SAP组有所升高,各时间点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NP组大鼠ET-1、NO、ET-1/NO较SO组均升高(P<0.05);电针组与ANP组比较,三者水平均有所下降,其中ET-1在12h、24 h下降,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O(12 h)、ET-1/NO(24 h)下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XB2、6-K-PGF1α、TXB2/6-K-PGF1α均较SO组升高,在12h、24 h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与ANP组比较,TXB2、6-K-PGF1α、TXB2/6-K-PGF1α均较ANP组下降,TXB2水平变化在12h、24 h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K-PGF1α(12 h)、TXB2/6-K-PGF1α(24 h)下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穴位“足三里”可改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胃肠黏膜血流量,其改善胃肠血流状况可能与调节血管活性物质ET-1、NO、TXB2、6-K-PGF1α水平变化有关.

  •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初期合并不同水平高血糖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潇颖;林子琦;薛平;夏庆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初期(入院时)合并不同水平高血糖的临床特点及其对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等相关预后的影响和防治措施.方法 2005年8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收治的SAP合并血糖≥6.1 mmol/L患者218例,分为轻度血糖升高组(血糖6.1~11.1 mmol/L) 115例,中度血糖升高组(血糖11.2~16.7 mmol/L)71例和重度血糖升高组(血糖>16.7 mmol/L)32例.比较分析3组患者人院时的各项临床体征、生化指标及Ranson、APACHEⅡ、Balthazar CTSI、胰腺炎结局预测(POP)评分与早期器官衰竭、中转ICU及后期病死率、感染率和中转手术率.结果 3组患者人院时脉搏次数、呼吸频率,血乳酸脱氢酶、血尿酸素氨、血肌酐水平,Ranson、APACHEⅡ评分,与72 h APACHEⅡ、CTSI评分依次升高(P<0.01);中、重度血糖升高组患者血清Ca2+浓度低于轻度血糖升高组(P<0.01).中、重度高血糖组患者的呼吸、肾脏、心血管系统单一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高于轻度血糖升高组(P<0.01).3组患者病程早期随血糖水平升高,其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分别是16.5%、45.1%和50.0% (P<0.01),中转ICU率分别是10.4%、26.8%和34.4% (P<0.01).而三组患者后期病死率、感染率及中转手术率比较,仅后期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7.8%、16.9%和40.6%(P<0.01).结论 SAP初期伴高水平血糖可增加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临床治疗应重视监测与控制血糖.

  • 急性胰腺炎中医临床路径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作者:陈炜炜;万美华;林子琦;杨晓楠;郭佳;文谦;夏庆

    目的 评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应用轻症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中医临床路径的卫生经济学价值.方法 路径组前瞻性纳入2012年6月至2013年2月MAP患者91例,非路径组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80例MAP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在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人民币,单病种均次总费用、总治疗费、中医治疗费、中草药费、西药费、护理费)、抗生素使用率、生长抑素使用率、腹痛消失时间(h)、发病到再进食时间(h)、患者满意度(百分制)的差别.结果 两组患者在人口学参数、病因、Ranson和Balthazar CT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路径组的抗生素使用率(54.5%)、生长抑素使用率(0%)、腹痛消失时间为(68.26±39.57)h、发病到再进食时间为(98.69±45.53)h、患者满意度(95.79±1.52)%,较非路径组的抗生素使用率(81.3%)、生长抑素使用率(15%)、腹痛消失时间[(90.29±31.35) h]、发病到再进食时间[(118.51±40.91) h]、患者满意度[(92.10±1.73)%]等均有明显改善(P<0.05).路径组平均住院时间为(7.36±2.81)d,较非路径组(8.36±2.81)d缩短(P<0.05).路径组患者的单病种均次住院总费用(8 960.34±4 328.91)元]、西药费[(3 988.28±2 128.10)元]、护理费[(93.32±35.20)元]较非路径组的单病种均次住院总费用[(11 089.89±4 318.29)元]、西药费[(6 563.80±2 743.87)元]、护理费[(110.51±37.24)元]均有减少(P<0.05);路径组的中医治疗费[(968.29±769.68)元]、中草药费[(303.49±149.90)元]较非路径组的中医治疗费[(609.59±624.42)元]、中草药费[(162.72±135.13)元]有所增加(P<0.05);两组的总治疗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路径组(1415.39±899.84)元,非路径组(1135.80±753.97)元,P>0.05)].结论 实施轻症急性胰腺炎中医临床路径,在保证疗效的基础上,可缩短平均住院时间,降低医疗成本,提高患者满意度.

  • 微米六合丹外敷对急性胰腺炎大鼠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水平的影响

    作者:彭小航;黄伟;竹林;夏庆;唐文富

    目的 探讨微米六合丹外敷对急性胰腺炎大鼠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急性胰腺炎模型组、微米六合丹外敷组3组,每组6只.使用150 g/L精氨酸腹腔注射造模,正常组注射等容无菌生理盐水.微米六合丹外敷组大鼠造模后腹部外敷微米六合丹72 h后处死.留取血清及胰腺组织标本,测定血清淀粉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10水平、大鼠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含量、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微米六合丹外敷能降低急性胰腺炎大鼠的血清淀粉酶、TNF-α、IL-6和IL-10水平,胰腺组织SOD含量升高(P均<0.05),MDA含量有降低趋势(P>0.05).而胰腺组织病理评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米六合丹外敷有助于减轻实验大鼠急性胰腺炎过氧化损伤和炎症反应.

  • 多种CT评分对早期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假性囊肿形成的预测价值比较

    作者:金涛;林子琦;薛平;黄子星;李铮艳;杨晓楠;郭佳;夏庆

    目的 探讨多种CT评分对早期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假性囊肿(pancreatic pseudocyst,PPC)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0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SAP患者162例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并进行相关CT评分,包括CT严重指数(CTSI)、改良CT严重指数(MCTSI)和CT胰外炎症评分(EPIC).运用ROC曲线比较分析各项CT评分对PPC形成的预测价值.结果 所有SAP患者中共观察到48例形成PPC(29.6%),PPC组的CTSI、MCTSI、EPIC和腹水发生率均高于未形成PPC组.在各项CT评分中,EPIC评分预测PPC形成的准确性较好[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14],优于CTSI评分(AUC为0.674)和MCTSI(AUC为0.72).结论 各项CT评分中,EPIC评分预测SAP患者PPC形成的准确性优于传统的CTSI和MCTSI.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