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间充质干细胞在肾纤维化中的研究

    作者:李东辉

    随着肾脏疾病的进展,肾脏不可避免的出现纤维化,终导致终末期肾病.虽然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脏病的有效措施,但肾源的不足及免疫排斥反应限制了肾移植的应用,为了克服这些问题,需要寻找一种新的治疗措施.间充质干细胞是目前广泛关注的一种成体干细胞,伴随着再生医学及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进展,有可能从间充质干细胞的角度找到治疗肾纤维化的理想措施.

  • 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工程膀胱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峰;周六化

    组织工程膀胱为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重建提供了技术支持,种子细胞的选择为该领域的关键问题.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具有极强的体外扩增与多向分化潜能,为一种具有前景的种子细胞来源.本文就MSC在组织工程膀胱中的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间充质干细胞在非梗阻性无精症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宋凯威;周六化

    非梗阻性无精症(NOA)为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间充质干细胞(MSCs)作为一种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多向分化潜能和低免疫原性的成体干细胞,在组织工程的研究中显示出了很好的应用前景,为NOA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 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付豆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存在于结缔组织中的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在不同刺激诱导下可以分化成多种细胞.因其独特的免疫调节效应而广泛用于临床和基础再生医学研究.MSCs能有效改善炎症和免疫反应而成为治疗多种急性或慢性病变的新选择.本文旨在对MSCs在肾脏病中的应用进展做作一综述.

    关键词: 肾疾病 间质干细胞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肿瘤靶向迁移机制

    作者:曹航;毛立军

    近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肿瘤中的作用和功能已经引起了大量关注,但在肿瘤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仍存在争议,同时MSCs肿瘤靶向迁移特点是明确的,这使其作为抗癌剂的潜在运输载体有良好的研究前景.MSCs肿瘤靶向迁移机的机制目前依然不清楚,本文讨论近期关于MSCs肿瘤靶向迁移机的机制研究进展及间充质干细胞在恶性组织发展的潜在作用.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血管生成作用治疗慢性肾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贾晓静;韩艳;潘晋兵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多能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报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治疗慢性肾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CKD)可能的机制包括直接分化为肾小管上皮细胞、肾小球系膜细胞、足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旁分泌等.其中目前研究多的旁分泌作用主要表现为促进新生血管生成、抗凋亡、抗炎等三个方面.本文主要从MSCs与肾血管生成、通过血管生成作用改善肾功能的主要机制及其血管生成作用在慢性肾疾病中的应用这三方面作一综述.

  • 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免疫特性和机制

    作者:黄阿雷;朱从元;杨军;李建平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来源于胚胎发育早期中胚层的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存在于机体的骨髓、脾脏、脐带、羊水等不同组织中.近年来,人们对MSCs体外免疫特性方面的相关研究表明,MSCs具有较小的免疫原性,在免疫反应中可逃避免疫识别,主要通过细胞因子的分泌、直接接触和抑制T细胞对抗原的免疫反应等途径发挥作用.本文就MSCs的体外免疫学特性和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 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体内外调控机制

    作者:杨晶;谢祁阳

    近年来研究表明骨髓间质干细胞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种子细胞.它不仅可以向中胚层来源的细胞分化,还能打破胚层起源的局限性向外胚层的神经细胞转分化(trans-differentiation).本文主要综述了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可能的体内、体外调控机制.骨髓间质干细胞在体内受其所处微环境的变化、相邻或相近或相接触的细胞可能的诱导趋化作用,可能还与细胞融合有关;骨髓间质干细胞在体外分化为神经样细胞主要是在抗氧化剂、钙离子通道阻断剂、细胞因子等的作用下进行诱导分化的,而且可能还与PKA或p38、FRK1/2等信号途径的激活、RNAi的作用有关.

  • SD大白鼠骨髓多能间质干细胞QY1细胞系的生物稳定性分析

    作者:谢祁阳;杨晶;秘祖霞

    目的:探索建立Sprague-Dawley大白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系体外长期培养的适宜条件及其生物学特性,并分析其稳定性,为进一步研究MSCs的诱导分化和应用提供理想的细胞模型.方法:应用细胞生物学、干细胞组织工程学等方法培养并纯化骨髓MSCs,检测细胞生长的形态、换液时间、生长曲线、倍增时间、贴壁率、染色体、培养条件和反复冻存后复苏对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多次传代后的细胞呈均一的成纤维细胞样;骨髓MSCs原代培养10~12 d时融合至80%~90%,不同的首次换液时间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P1,P3,P10,P20代细胞生长曲线基本相同,细胞的倍增时间P1为34.2 h;P3为33.9 h;P10为31.8 h;P20为30.6 h.4代细胞任意两代之间的细胞数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代后细胞迅速贴壁,约89%的细胞贴壁主要发生在接种后10 h内.4代细胞任意两代之间的贴壁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浓度为20%的标准胎牛血清中,骨髓MSCs的增殖活性高;在种植细胞密度为8×104/mL时,骨髓MSCs的增殖活性高;吉姆萨染色显示P8代骨髓MSCs胞浆为淡紫红色,胞核为深蓝色,细胞内可见1~2个核仁;P8和P20代细胞染色体形态及数目均正常,染色体核型组成均为42,XY,符合大鼠正常二倍体细胞系特征;反复冻存后复苏骨髓MSCs,其活细胞数>85%.至今已体外培养10个多月.结论:QY1细胞系是纯的、可长期传代的细胞系,可扩增并保持未分化状态,且其生物学性能稳定.

  • EPO联合BMSCs治疗对大鼠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

    作者:谢中;羊明智;胡文凯;彭立军;刘骞

    目的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s)与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联合应用对大鼠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 方法 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手术对照组( n=15 )、EPO治疗组( n=15 )、BMSCs治疗组( n=25 )和BMSCs联合EPO治疗组(简称联合组、n=25). 造模后第7天EPO组大鼠经腹腔注射EPO,BMSCs组、联合组大鼠则经损伤脊髓局部注射BMSCs和局部注射BMSCs的同时加用EPO腹腔注射. 应用双标免疫荧光法检测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 BrdU)标记的神经元中丝蛋白( NF-M)的表达情况;取脊髓组织作HE染色观察脊髓损伤及恢复程度;用( BBB)法检测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 结果 联合组较BMSCs移植治疗组炎性细胞浸润和组织水肿显著减轻. 移植的BMSCs在宿主脊髓中存活,联合组中NF-M阳性细胞数目均比其余组多( P<0.05 ). 联合组在不同的时间点神经功能BBB评分都较BMSCs组及EPO组高. 结论 BMSCs移植与EPO腹腔注射是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有效方法;BMSCs与EPO联合应用对脊髓损伤修复具有协同作用.

  • 永生型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厂辉;阳辉;游三丽;郭慧

    目的 该研究拟探讨体外培养的永生型免骨髓间质干细胞(rBMMSCs)是否有分化为脂肪细胞的能力以及分化过程中过氧化物增殖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iated receptor,PPAR)和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L)表达的变化.方法 无菌条件下提取兔股骨骨髓,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兔骨髓间质干细胞;采用油红O染色检测细胞内脂滴;采用RT-PCR检测PPARγ和LPL mRNA的表达.结果 反复传代4个月后永生型rBMMSCs仍然具有稳定的增殖能力,成脂诱导21 d后油红O染色显示有(70.2±8.2)%的永生型rBMMSCs分化成脂肪细胞,RT-PcR检测表明PPARγ和LPL mRNA分别在第6天和第7天表达突然增强,成脂诱导第14天PPARγ表达比第7天显著增强.结论 采用本方法 提取的rBMMSCs在体外培养4个月后仍具有稳定的增殖和分化为脂肪细胞的能力.本方法 简易可行,本法所提取的细胞可作为研究脂肪细胞早期分化的理想的实验模型.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Bcl-2/Bax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宏宝;陈威;张鹏;赵峰;王汉民;于艳;张丰

    目的 探讨外源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缺血再灌注损伤(I/R)后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和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SD大鼠MSCs用DAPI标记后注入受体雌性SD大鼠体内.30只受体大鼠随机分为3组(n=10):假手术对照组(C组)、MSCs+I/R组(M组)、DMEM-F12+I/R组(D组).7d后观察肾功能,肾脏病理改变,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和Bax的表达,并观察DAPI标记的MSCs在受体大鼠肾脏的分布情况.结果 M组在肾功能、肾脏病理改变上,均明显好于D组;M组Bcl-2蛋白表达高于D组,Bax/Bcl-2比值和凋亡指数均低于D组.I/R后7 d内未发现MSCs定位于肾组织中.结论 外源性MSCs可以减少I/R损伤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促进Bcl-2表达,从而有利于肾小管损伤的早期恢复.

  • 骨髓间质干细胞体外预构组织工程化肌腱的实验研究

    作者:龙剑虹;祁敏;黄晓元;雷少榕;任利成

    目的探讨骨髓间质干细胞与胶原-聚羟基乙酸的细胞相容性,为构建组织工程化肌腱寻求理想方法.方法以贴壁法分离、培养骨髓间质干细胞,并检测CD44.在实验组中将骨髓间质干细胞置入含胶原-聚羟基乙酸的DMEM培基中培养:在对照组中将骨髓间质干细胞置入DMEM培基中培养.通过MTT方法比较两组的细胞活性和生长情况,并对实验组进行超微观察.以骨髓间质干细胞为种子细胞,以胶原-聚羟基乙酸为支架在体外预构组织工程化肌腱.结果以贴壁法原代培养骨髓间质干细胞,11天细胞即汇合成片,检测CD44示阳性.骨髓间质干细胞接种于胶原-聚羟基乙酸中混合培养后14天生长良好,始终保持89%以上的细胞活力,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别;实验组细胞数未发生明显改变,而对照组从第4天开始即发生增殖.透射电镜示实验组细胞培养14天后仍保持旺盛的分泌功能.体外预构的组织工程化肌腱具有良好的形态,细胞伸展成梭形,沿聚羟基乙酸缝线大致平行排列.结论骨髓间质干细胞与胶原-聚羟基乙酸的细胞相容性好.以骨髓间质干细胞为种子细胞,以胶原-聚羟基乙酸为支架可在体外初步预构组织工程化肌腱.

  • 小鼠卵黄囊间质干细胞的分离纯化及多向分化潜能的研究

    作者:赵自平;周江南;李康华;胡建中;郑治;王剑龙

    目的:分离、纯化小鼠卵黄囊间质干细胞,并观察其定向分化成骨、成软骨及成脂的潜能.方法:分离、纯化孕8.5d的小鼠卵黄囊间质干细胞,传代4次后进行成骨、成软骨及成脂诱导.观察细胞形态,检测AKP,Ⅰ,Ⅱ,Ⅲ型胶原及BMP-1和BMP-2的表达,并进行组化染色,检测成骨、成软骨及成脂情况.结果:体外可获得纯化的卵黄囊间质干细胞,大小形态均一,呈梭形.成骨诱导后细胞向星形转化,AKP、Ⅰ型胶原、BMP-2及Von Kossa's染色阳性,Ⅲ型胶原阴性.成软骨诱导后,细胞向多角形和圆形转化,AKP、Ⅱ型胶原、BMP-1及Alcian blue染色阳性,Ⅰ型胶原阴性.成脂诱导后细胞肥大,油红O染色阳性.结论:体外纯化的卵黄囊间质干细胞可诱导成骨、成软骨及成脂,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 复合bFGF的磷酸钙骨水泥对小鼠骨髓间质干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

    作者:郑治;赵自平;王剑龙

    目的:观察复合bFGF的磷酸钙骨水泥对小鼠骨髓间质干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方法:分离、纯化及传代培养小鼠骨髓间质干细胞,检测复合bFGF的磷酸钙骨水泥对骨髓间质干细胞集落产率和骨髓间质干细胞增殖分数的影响.结果:单纯CPC对骨髓间质干间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复合bFGF的CPC不仅可抵消了单纯CPC对骨髓间质干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还能促进其增殖,所形成的集落数为空白对照组的106.7%,增殖分数达1.092.结论:复合bFGF的CPC对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

  • MSCSHH心肌移植对大鼠心肌梗死后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夏礼;唐滔;伍明;吴晓明;周文武;史进;王文祥

    目的 探讨Sonic hedgehog(SHH)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移植大鼠心梗区后,血管新生的变化及作用机制.方法 以结扎法制作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40只).分别在梗死周边部位移植BMMSCSHH(转染组)、等量的BMMSC(细胞组)、BMMSC和pcDNA3.1-Shh DNA的混合物(混合组)、单纯pcDNA3.1-Shh DNA质粒(基因组)、等容积的低糖DMEM培养基(对照组).移植后第1、2、4、8周每组分别取10只为标本,qPCR检测移植后各组间移植部位Ptc1、Gli-2、COUP-TFⅡ等SHH信号传导通路下游基因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ng-1促血管再生因子的表达差异.结果 移植后第7天,转染组移植部位SHH下游基因Ptc1、Gli-2、COUP-TFⅡ表达分别较对照组、细胞组、基因组、混合组上调(Ptc1:P<0.01,P<0.01,P<0.05,P<0.05; COUP-TF Ⅱ:P<0.01,P<0.01,P<0.05,P<0.05;Gli-2:P<0.01,P<0.01,P<0.05,P<0.05);转染组VEGF、Ang-1等促血管再生因子分别较对照组、细胞组、基因组表达上调(VEGF:P<0.01,P<0.05,P<0.05;Ang-1:P<0.01,P<0.05,P<0.05),而与混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有表达上升的趋势(VEGF:P=0.147,Ang-1:P=0.15).而在后续第2、4、8周检测上述因子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转染SHH基因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大鼠心梗区后通过上调其下游基因表达促进血管新生,其作用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弱.

  • 克隆筛选法体外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作者:杨亚丽;孙涛;付仅;谢余澄

    目的 尝试使用简单的克隆筛选法来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并进行鉴定.方法 对早期分离培养的BMSCs,采取低密度接种(10/cm2),待有单克隆形成,用细胞刮除去其他细胞,将克隆的细胞以低密度接种,待再次有单克隆形成时可重复以上操作,反复进行筛选.对筛选的BMSCs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FACs鉴定BMSCs的标记物的表达,并进行成脂、成骨诱导试验.结果 采用克隆筛选法培养BMSCs在传代筛选2~3代后即可获得形态均一的细胞群,FACs鉴定细胞高表达BMSCs的阳性标记物(CD29 98.8%,CD90 98.4%),低表达BMSCs的阴性标记物(CD31 2.6%,CD45 3%).BMSCs能被高效地诱导向脂肪和骨分化.结论本实验采用的克隆筛选法可在短期内获得高纯度的BMSCs,方法简单易行而效率高.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K562细胞株药物耐受性的影响

    作者:王昭霞;赵玉新;邹亚伟;董崇娟;肖春光

    目的 研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K562细胞药物耐受性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 从白血病患儿骨髓中分离、培养并鉴定MSCs;建立K562细胞株与MSCs共培养的体系,观察MSCs对K562细胞生长的影响;AnnexinV-FITC检测一定浓度的阿霉素(ADM)对K562细胞凋亡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测定不同培养条件下的K562细胞周期;RT-PCR检测K562细胞的Bcl-2和Bax基因.结果 和单独培养的K562细胞相比,与MSCs黏附共培养的K562细胞生长较为缓慢,未见明显的对数生长期.单独培养组细胞早期凋亡率为(9.19±0.53)%,而黏附培养组为(4.00±0.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黏附共培养组K562细胞,G0-G1期细胞比例为(80.95±3.83)%,显著高于单独培养组(50.2±2.26)%(P<0.05);而S期细胞比例为(17.40±1.50)%,显著低于单独培养组(37.03±3.50)%(P<0.05).相对于单独悬浮培养的K562细胞,黏附共培养的K562细胞Bcl-2基因相对表达明显增强,Bcl-2/Bax显著增高.结论 白血病患儿MSCs能抑制白血病细胞株K562生长,改变细胞周期而逃避药物的促凋亡作用,K562对阿霉素产生耐药性可能与黏附共培养后Bcl-2基因表达增强有关.

  • 大鼠脂肪和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比较的体外研究

    作者:鞠洪斌;邓展生;张胜利;沈民仁;李宝军

    目的 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MSCs)成骨能力进行比较.方法 采用钙钴法染色、四环素荧光标记、I型胶原染色、茜素红染色、碱性磷酸酶测定,比较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问充质干细胞成骨能力.结果 两种细胞诱导3周后,茜素红染色出现淡红色钙结节;四环素荧光染色出现明亮黄色荧光钙结节.改良钙钴法染色,细胞胞浆中出现黑色颗粒 .结论 (1)AMSCs向成骨诱导后,可表达I型胶原、ALP,并出现钙结节.(2)AMSCs经过诱导后,可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

  • 体外冲击波干预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学研究

    作者:王五洲;邢更彦;江明;白晓东;姜川

    目的通过观察体外冲击波干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后细胞形态学的变化,探讨体外冲击波(ESW)促进成骨的机理.方法用5 KV、100频次的理想体外冲击波干预第1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投射电镜及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结构变化.结果体外冲击波对hMSCs增殖的影响显著,第3~5代hMSCs核分裂相增多,核浆比加大,增殖高峰提前,细胞簇集融合,呈放射状扩展;第7~9代细胞体积增大明显,内质网扩张成池,高尔基器发达,条带状交错成片,基质堆积成束,方向性明显,具有成熟细胞的表现;第11代仍有呈对称分裂细胞,表现出定向成骨分化的潜能.结论 ESW干预能够提高hMSCs的增殖和分化能力.

1160 条记录 45/58 页 « 12...42434445464748...575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