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多发性硬化62例分析

    作者:赵运河;谭玉明;王秀锋

    随着电生理、影像检查技术进步,CT及MRI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临床诊断率得到了提高,现将我们收集资料完整的MS患者62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2例MS患者中,男26例,女36例;年龄6~10岁2例,>10~20岁2例,>20~25岁6例,>25~30岁18例,>30~40岁24例,>40~50岁6例,>50岁4例.首次发病8例,2次以上54例,多复发5次;复发时间短2个月,长22 a,2 a内复发35例(56.3%).急性起病16例,亚急性起病42例,慢性起病4例.临床诊断52例,实验室支持10例.

  • 纹状体内囊梗死的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郑艳宇;王妍;张新江

    目的 探讨纹状体内囊梗死(striatocapsular infarction,SCI)的临床特点和与大脑中动脉局部病灶的关系.方法 5例发病在24 h内入院的基底节区梗死患者,病灶直径>3 cm,对其临床表现、发病72 h内的头、颈部磁共振和磁共振血管成像、全脑血管造影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5例梗死灶均局限在基底节区白质,无皮层受累,4例有早期运动进展;1例为病灶侧大脑中动脉夹层,3例病灶侧大脑中动脉主干中度以上狭窄.结论 SCI患者易发生早期运动进展,可能与病灶同侧大脑中动脉主干狭窄有关.

  • 脑卒中后继发癫(癎)临床分析

    作者:赵春水;付志新

    目的 了解卒中后继发癫(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本文收集住院病人卒中后继发癫(癎)85例,对卒中后癫(癎)发生的时间及卒中的类型、卒中部位与癫(癎)的关系、治疗方法与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卒中后继发癫(癎),常于卒中后2周内发生,早期发作以强直-阵挛发作为主,迟发性癫(癎)以部分性发作多见,与脑卒中的部位有关,以脑叶卒中多见.结论 卒中后继发癫(癎)以部分性发作及强直-阵挛发作为主,多发生脑叶卒中.

  •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13例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闫桂芳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表现形式多样,病情进展迅速、凶险,病死率高,预后差,往往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及功能障碍.现将我院2005-01-2008-10收治的13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回顾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本组男8例,女5例;年龄46~78岁,平均(62±16)岁.1.2临床表现 13例患者多急性发病,以眩晕、恶心、呕吐为首发症状7例(53.8%),以意识障碍为首发症状4例(30.8%),以偏身麻木无力为首发症状1例(7.7%),以视物模糊为首发症状1例(7.7%).13例中合并瞳孔异常、眼球活动障碍8例(61.5%),合并共济失调5例(38.5%),合并感觉异常3例(23.1%).

  • 脑出血低场强MRI诊断分析

    作者:刘泽坤

    目的 探讨脑出血低场强MRI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1-01-2011-07我院诊治的40例脑出血患者,采用低场强MRI诊断,就其MRI表现及血肿内血红蛋白在低场强MRI中的信号变化等进行分析.结果 2例超急性期脑出血患者临床症状典型腰穿检查可有血性脑脊液;1例临床症状不典型,MRI扫描特性也不明显,进行Gd-DTPA增强扫描,结果显示血肿有轻度强化,同时进行CT检查,终确诊为脑出血;7例急性期脑出血患者MRI扫描结果也无明显特征性,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确诊为脑出血;亚急性期脑出血13例,T1WI和T2WI都表现为高信号,且具有特征性;17例慢性期出血患者,开始阶段T1WI和T2WI均表现为高信号.结论 掌握脑出血MRI信号演变的典型规律,同时也要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可明确诊断.

  • 血管网状细胞瘤的CT及MRI诊断

    作者:付美萍;吴耀贤;詹华刚;郑晓娜;赵晓东

    目的 探讨血管母细胞瘤CT及MRI影像学表现特征,提高其影像检查诊断率.方法 回顾分析13例经CT及MRI检查及手术病理证实的血管网状细胞瘤病例.结果 位于小脑半球11例,小脑蚓部2例.11例表现为囊实性,大囊小结节,瘤壁结节大小在0.5~2 cm,1例为囊性,1例为实性.增强后肿瘤实性部分会明显强化.结论 血管网状细胞瘤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综合影像分析有助于对该病诊断.

  • 脉络膜乳头状瘤MRI表现

    作者:杜秀明

    目的 探讨脉络膜乳头状瘤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6例脉络膜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患者中,6例位于第四脑室,3例位于侧脑室,3例位于桥小脑角区,2例位于第三脑室,2例位于小脑蚓部.脉络膜乳头状瘤病变T1 WI呈等、长或混杂长T1信号,T2为长或混杂长T2信号,病变呈颗粒状或桑葚状.黑水像上,位于脑室内病变呈高信号,脑室外病变呈等信号.8例患者行DWI弥散不受限.15例增强呈明显强化,1例呈环状强化.结论 3.0 MRI对脉络膜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很大.

  • 高场磁共振检查在腰椎间盘椎管内游离髓核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晓明

    目的 :评价高场磁共振检查(MRI)在腰椎间盘脱出髓核游离于椎管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比较28例腰椎间盘脱出髓核游离患者的MRI表现与手术所见.结果 :手术证实28例患者中均为髓核游离.游离髓核在椎管内向上游走6例,向下游走16例,向后左右水平游走6例.结论 :MRI对诊断腰椎间盘髓核游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磁共振成像对宫颈癌小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和对放射治疗靶区设计的影响

    作者:黄叶才;漆云翔;任静;范习刚;杨学刚;李芷茹;郎锦义

    目的 探讨MRI对宫颈癌小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和对放射治疗中靶区设计的影响.方法 收集四川省肿瘤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37例,术前均行常规MRI平扫加增强扫描,结合T1WI增强序列,在T2WI上测量可见的淋巴结长径和短径,并对其强化方式、边缘形态、包膜侵犯情况进行记录.结果 MRI上转移淋巴结短径较非转移淋巴结短径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结短径标准下的ROC曲线下面积更大,其诊断价值较淋巴结长径和淋巴结长短经比值更大.转移淋巴结标准取短径≥9 mm时其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57.14%、91.67%、75.56%.本研究的患者若接受放射治疗,若只针对短径≥9、10 mm的淋巴结给予阳性淋巴结的剂量照射,将有42.86%、80.95%的小阳性淋巴结接受不足剂量的照射.结论 MRI对宫颈癌小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在宫颈癌放射治疗中有必要对盆腔淋巴结行预防性照射,并对高度怀疑恶性的小淋巴结以根治剂量照射.

  • 搏动性耳鸣患者的影像学评估

    作者:李胜兰;戴梦源;陶泽璋;陈始明;欧阳凰晴;杨文兵;查云飞

    目的 分析搏动性耳鸣(pulsatile tinnitus,PT)患者影像学检查的异常表现,探讨PT的可能病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月42例PT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 ,其中39例行颞骨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T,HRCT)检查,13例行双期增强CT(dual phase CT,DPCT)检查,10例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rance imaging,MRI),1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ilhouette angiography,DSA).结果42例PT患者中,10例(23.81%,10/42)未发现影像学异常,32例(76.19%,32/42)发现异常,其中,1种病变者18例,2种病变者14例;动脉源性异常2例,表现为小脑前下动脉压迫听神经;静脉源性异常39例,表现为颈静脉球高位(22例)、颈静脉球憩室(2例)、颈静脉球骨壁缺损(2例)、乙状窦前位(7例)、乙状窦骨质缺损(2例)、乳突导静脉(4例);硬脑膜动静脉瘘1例;肿瘤源性病变4例,包括颈静脉球瘤2例、鼓室球瘤1例和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1例.结论 静脉源性异常是PT患者常见的影像学异常表现,颈静脉球异常是本组PT患者常见的可能病因.

  • 迷路内积血致感音神经性聋的实验研究

    作者:谭长强;龚帆

    目的观察迷路内积血病变特征,为其导致感音神经性聋的病因学理论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采用豚鼠自体抗凝微量血液行鼓阶内注射,分别于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测试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耳蜗微音电位、颞骨MRI扫描、耳蜗火棉胶切片光镜观察、内耳超薄切片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鼓阶内灌注不同量血液的2个实验组术后不同时间均出现感音神经性聋,以术后第7天较为严重;听力损失特点表现为低频(0.5 kHz)为显著,中频(2kHz)次之,高频(8 kHz)较轻;术后1个月时听功能无明显好转.两实验组间听力损伤程度和类型于术后各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MRI T1加权可显示迷路内积血的高信号,且迷路内的积血在术后不同时间段有不同的形态学特征:由初的积血(术后第1天)演变成积血与纤维网状样结构共存(术后第7天),到后(术后30天)仅存纤维网状样结构.透射电镜显示部分动物的外毛细胞内线粒体呈水肿或空泡样变,胞浆稀疏,纤毛倒伏.结论迷路内积血可引起豚鼠感音神经性聋,听力损失以低频区更为严重.不同积血量引起的听力损失程度和类型无显著差异.MRI可良好显示内耳积血不同病程阶段在迷路内的分布与变化.迷路内积血终可被吸收.

  • Gd-DTPA增强MRI对脑囊虫病诊断价值

    作者:杨柯;朱文珍;王承缘

    目的:评价Gd-DTPA增强磁共振成像对脑囊虫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经血清免疫学检查或手术病理证实的44例脑囊虫病患者行磁共振成像检查,成像序列为:Sag SE T1WI、Axl SE T1WI、T2WI及T1WI+C(Sag,Axl或Cor).总结各序列图像对脑囊虫病病例、病灶、病灶数目、发病部位、灶周水肿及头节的显示率.结果:T1WI、T2WI及T1WI+C对病变的显示率分别:74%、91%、100%;头节的显示率分别为34%、7%、38%;灶周水肿的显示率分别为21%、43%及24%,且T1WI+C较T2WI检出病灶数目高出50%.囊肿的形态、囊壁的厚薄较T1WI显示更清晰.结论:Gd-DTPA增强MRI对脑囊虫病的检出,定性诊断及分期帮助很大,对头节的显示与T1WI相似,显示灶周水肿较T2WI差.Gd-DTPA增强在脑囊虫病的诊断中应列为常规序列.

  • 女性泌尿生殖系统复杂畸形MRI诊断价值(附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刘焦枝;高平;曹江慧

    泌尿生殖系统的起源相同,泌尿器官的发育可影响到生殖器官的发育,进而出现一个病例同时发生泌尿生殖系统复杂畸形.这类患者在儿童期由于无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很难被发现,往往因为其他盆腔疾病行外生殖器及泌尿系统检查或者是月经初潮年龄推迟及周期性腹痛前来就诊时才被发现,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漏诊率与误诊率.本文回顾分析3例经手术证实的女性泌尿生殖系统复杂畸形患者,并结合有关文献进行讨论.

  • 关于DWI在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作者:杨建荣;杨莉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2例在24 h以内发病的脑梗死患者的图像进行分析.结果:在常规MRI上不能显示的病灶,在DWI上均表现高信号.在常规MRI上可显示的病变中,DWI显示得清楚更全面.结论:DWI是目前能够早显示急性脑梗死的方法.

  • 精神分裂症脑室MRI研究进展

    作者:易艳红;薛志敏

    本文从脑室体积研究,形状研究,遗传学研究方面介绍了近年来精神分裂症脑室MRI研究的进展,为国内相关研究领域同行提供参考.

  • 一例双侧乳腺巨大纤维腺瘤的MRI表现(附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郭萍;严荣凯;李传资

    患者,女,12岁,发现双乳肿块2个月,明显增大2周。查体:右乳可触及一8.7cm ×5.7cm ×6.5cm肿块,质硬界清,表面不平,有轻度压痛,活动度差,充满整个乳房,皮肤略发红;左乳可触及一12.7cm ×8.7cm ×10.5cm肿块,质硬界清,无压痛,无活动。临床诊断:分叶状肿瘤?恶性肿瘤不除外。手术病理报告:双侧乳腺巨纤维腺瘤。病理诊断和磁共振结果见图1~10。⑴巨检术中送检(右侧乳腺肿块)长1.5~0.3cm,直径0.1cm的灰白线样似为组织3条。(右侧乳腺肿块)长1~0.2cm,直径0.1cm的灰白线样似为组织3条。术后送检(右乳肿物)灰褐色组织,大小为9cm ×8cm ×6cm,结节状,切面实性,灰白色,包膜完整,质韧;(左乳肿物)灰褐色组织,大小14cm ×13cm ×6cm,切面实性,灰白色,分叶状。⑵镜检冰冻切片镜下见纤维间质导管均增生,部分导管周围可见小叶结构。间质纤维细胞形态无明显异型,核分裂像0.4/10HPF,胶原纤维部分玻变或黏液样变,其中散在慢性炎细胞浸润。⑶免疫组化结果 CK5/6(-), ER(90%+),PR(90%+),34pE12(-)。⑷病理诊断(图1~3)冰冻切片报告:(双侧)乳腺纤维瘤。石蜡切片报告:(双侧)乳腺巨大纤维腺瘤。⑸磁共振表现(图4~10)双侧乳腺明显增大,呈不规则团块状长T1、长T2信号,边界稍模糊,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动态增强曲线为渐增型;MRS出现胆碱峰;DWI示ADC值较高。

  • 腰部推拿按摩联合肌肉锻炼治疗腰痛患者的MRI研究

    作者:郭家川;刘英

    目的:探讨腰部推拿按摩辅助肌肉锻炼治疗腰痛患者的MRI指标变化.方法:测量45例腰痛患者腰部推拿按摩辅助肌肉锻炼前、后的腰椎Cobb氏角、腰大肌横截面积及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患者腰椎Cobb氏角、腰大肌横截面积差值及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腰部推拿按摩辅助肌肉锻炼能缓解患者的腰痛症状,MRI可以客观评价腰椎及肌肉形态的变化.

  •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撕裂MRI征象分析

    作者:胡清军

    分析18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撕裂的MRI征象,直接征像包括韧带局限性或弥漫性信号增高、不同程度变细或呈波浪状,间接征像包括胫骨或股骨骨折或挫伤,内侧半月板损伤或移位,内侧副韧带损伤及胫骨前移位等。MRI能准确诊断绝大多数ACL撕裂,是检查是诊断膝关节ACL撕裂的重要方法。

  • 低应力下髌骨不稳患者的MRI研究

    作者:郭家川;刘英

    目的:应用MRI探讨低应力下髌骨不稳患者与正常志愿者间髌股关节匹配程度的差异.方法:收集2017年3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膝关节MRI检查者的资料,其中髌骨不稳患者和正常志愿者分别为15例(18膝)和27例(54膝),测量并记录检查者的股骨滑车面对称性、滑车深度、外侧滑车倾斜度等数据.结果:髌骨不稳患者股骨滑车面对称性、滑车深度、外侧滑车倾斜度、股骨滑车角、髌骨倾斜角分别为0.53±0.12、0.49±0.16mm、15.22±4.08°、159.44±5.52°、19.11±6.11°,正常志愿者则分别为0.65±0.14、0.58±0.17mm、19.24±3.68°、145.69±2.63°、9.30±3.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能直接显示关节软骨结构、股骨滑车面形态,是临床早期诊断髌骨不稳的发展方向,但需与症状、体征相结合,才能大限度地提高髌骨不稳的诊断率.

  • 连颅双胎畸形影像表现与手术对照(及文献复习)

    作者:杨智云;罗柏宁;吴新建

    目的报道1例连颅双胎罕见畸形并复习文献,提高对连颅双胎畸形的认识.方法一对女性连颅双胎婴儿的影像学表现,与手术对照.结果影像学表现与手术所见一致.结论现代影像发展可发现复杂畸形,对其矫形手术具有重要意义.

167 条记录 6/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