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造模方法对骨关节炎肾阳虚证动物模型相关指标的影响

    作者:陈颖颖;罗莎;杜梦梦;周同亮;罗静;陶庆文

    目的 检测不同造模方法下,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肾阳虚证模型大鼠相关指标的差异,以利于OA肾阳虚证造模方法的选择.方法 将45只SD大鼠按造模方法随机分为正常组(不干预)、模型组(hulth法干预)、D半乳糖组(hulth法及D半乳糖干预)、腺嘌呤组(hulth法及腺嘌呤干预)、去势组(hulth法及去势干预).造模成功后检测大鼠证候学评分、脏器指数、皮质酮(Corticosterone,CORT)、雌二醇(Estradiol,E2)、睾酮(Testoster-one,T)含量,对大鼠关节进行大体观察、HE染色和Mankin′s评分,记录大鼠死亡情况.结果 腺嘌呤组及去势组在证候学评分、脏器指数(去势组除外)及肾阳虚病理学指标(CORT、E2、T)方面,均较正常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均满足肾阳虚证候标准;D半乳糖组、腺嘌呤组、去势组3组在关节大体形态、HE染色方面,均表现出OA特征,Mankin′s评分较正常组得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均符合OA的模型特点.造模成功后,腺嘌呤组死亡4只,其余组无死亡.结论 腺嘌呤法或去势法联合hulth法造模,成模后模型既符合肾阳虚证的表现也符合OA的表现,然腺嘌呤法联合hulth法造模动物死亡率高,故去势法联合hulth法更为适合OA肾阳虚证的模型建立.

  • 骨痹通方对骨关节炎模型大鼠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作者:吕素飞;徐愿;阎小萍;王建明;白雯;陶庆文

    目的:观察骨痹通方对骨关节炎模型大鼠关节软骨组织形态学的影响,为进一步探索骨痹通方防治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提供研究基础。方法将36只 SD 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骨痹通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6只,后5组采用 Hulth 造模法制备 OA 模型,术后第3天开始灌胃给药,给药4周后处死取材,进行大体观察及 HE 染色,采用 Mankin′s 评分法进行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骨痹通方各组及盐酸氨基葡萄糖组 Mankin′s 评分均较模型组低( P <0.05),且骨痹通方高、中剂量组 Mankin′s 评分较骨痹通方低剂量组及盐酸氨基葡萄糖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骨痹通方高剂量组与中剂量组及骨痹通方低剂量组与盐酸氨基葡萄糖组组间 Mankin′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骨痹通方可显著延缓 OA 动物关节软骨的病理进展,提示其可能具有通过某种机制提高软骨细胞的修复能力、延缓软骨细胞凋亡的作用。

  • 骨痹通方干预凋亡软骨细胞 Wnt/β- catenin通路的实验研究

    作者:吕素飞;徐愿;陶庆文;阎小萍;张岚;王晓瞳

    目的:探讨骨痹通方通过 Wnt/β- catenin 通路抑制软骨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SD 大鼠关节软骨细胞传至第三代后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骨痹通方高、中、低剂量组(简称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用白细胞介素-1β(IL -1β)诱导软骨细胞凋亡,空白组及模型组培养基中加空白大鼠血清,骨痹通方各组分别加相应剂量的含药血清,并于培养0 h、24 h、72 h 时测定各组软骨细胞 MTT 值,干预后第4天收集软骨细胞,运用 PCR 及 Western Blot 法测定 Wnt5a、β- catenin mRNA 的表达量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各组0 h、24 h 及72 h 所测的 MTT 值无显著差异( P >0.05)。模型组 Wnt5a 与β- catenin 的 mRNA 表达量与空白组比较明显升高(P <0.05),骨痹通方各剂量组能够下调 Wnt5a 与β- catenin 表达,且骨痹通方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 Wnt5a、β- catenin 的蛋白表达量上调,差异不显著(P >0.05),骨痹通方高、中、低剂量组 Wnt5a、β- catenin 的蛋白表达量与模型组比较均有下调趋势,差异不显著(P >0.05),骨痹通方各组间 Wnt5a、β- catenin 的蛋白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骨痹通方可能通过抑制 Wnt5a 与β- catenin 的表达,从而达到延缓软骨细胞凋亡的作用。

  • 骨关节炎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武敏;黄传兵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又称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病和增生性关节炎等,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之一[1].以关节软骨进行性变性、破坏及丧失,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边缘骨赘形成和关节面硬化为基本病理改变.其显著的症状是疼痛,还可伴有无力、关节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存质量[2].该病的发生率占各类型关节炎发生率的40%左右,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好发,全球约有3.5亿该病患者,仅中国就已经超过大概过亿患者,严重地危害人类健康[3].据调查研究显示,骨关节炎发病占全身关节发病率的首位,所引起的功能障碍是使老年人致残及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中医中药治疗本病有其独特的优势,蕴藏着极大的潜力,本文就骨关节炎中医药治疗研究作一综述.

  • 中医药对实验动物骨关节炎组织形态学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白雯;吕素飞;陶庆文;阎小萍

    骨关节炎(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及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病,中年以后多发,临床可表现为关节肿痛、活动受限及骨质增生。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大多数医师认为与肥胖、遗传因素、年龄、炎症及创伤等有关。现代医学以消炎止痛、软骨保护及外科手术治疗为主,尚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及体征,而中医药治疗 OA 通过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采用多方法有机结合,切实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疗效显著、副作用小。通过对中医药治疗 OA 实验动物模型组织形态学研究动态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骨关节的动物实验研究的共性是中药对软骨细胞的影响,也是研究中药治疗骨关节炎的研究基础。但对于中医药治疗实验动物 OA 软骨组织形态的观察指标尚未统一、量化指标存在单一化、随意化等问题,中药对实验动物 OA 软骨组织作用的有效靶点和部位尚不明确;中医药用于疾病的治疗强调整体观念、辨证施治,由于尚无统一标准的中医症候模型造模方法;在动物实验研究中,中药虽然能改善软骨细胞、软骨基质、滑膜、以及软骨下骨的病理表现,具有能减缓软骨的退变进程的疗效,但这种疗效持续的时间以及改善程度都需要进一步将动物实验研究与临床观察的有机结合,使疗效更明确化;实验动物模型虽然与人体的骨关节炎相似,但依然存在一定差距,实验动物模型只是模拟作用,尚不能完全替代人体的骨关节炎,故在实验结果能否被广泛应用于人还需进一步研究。

  • 膝骨关节炎动物模型的选择

    作者:张立;王培民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作为为普遍的慢性关节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是十分清楚。因此通过建立KOA动物模型来探讨其病理机制并寻找合理有效的诊疗手段成为研究KOA的重要方法。目前常用的几种动物有小鼠、大鼠、兔、豚鼠等。但是,目前还没有一个唯一的动物模型标准,每个动物模型均具有其独特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因此,文章旨在对这几种动物模型的优势及不足之处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学者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

  • 骨灵膏及其拆方制剂对骨关节炎大鼠模型 IL -17、IL -18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文超;周然;王永辉;李艳彦;柴智;高丽

    目的:通过骨灵膏及其拆方制剂对骨关节炎模型大鼠 IL -17、IL -18作用的研究,探讨骨灵膏及其拆方制剂对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雌性 SD 大鼠随机分为骨灵膏组(GLG)、骨膏组(GUG)、灵膏组(LG)、塞来昔布组(CLXB)、模型组(M)及正常组(NG)共6组,冷固法建立模型,造模成功后,骨灵膏、骨膏、灵膏均按10.41 ml/(Kg·d)灌胃,塞来昔布以20.83 mg/(Kg· d)灌胃,其余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给药10周后,取大鼠血清及关节软骨,分别以免疫荧光和 ELISA法检测软骨 IL -17、IL -18阳性表达和血清 IL -17、IL -18的含量。结果 M 组与 NG 组比较能显著增加软骨细胞 IL -17、IL -18阳性表达及血清 IL -17、IL -18的含量(P ﹤0.01),GLG 与 M、GUG、LG 及 CLXB 组比较,能明显降低软骨细胞及血清 IL -17、IL -18阳性表达及含量(P ﹤0.01)。结论GLG 可能通过降低 OA 模型大鼠血清 IL -17、IL -18的含量及软骨细胞 IL -17、IL -18阳性表达,对抗 OA 的炎症损伤,保护了关节软骨,其作用明显优于其拆方制剂 GUG、LG 及西药 CLXB。

  • 骨灵膏及其拆方制剂对骨关节炎氧化损伤及低氧诱导因子的作用

    作者:陈文超;周然;王永辉;李艳彦;柴智;高丽

    目的:通过骨灵膏及其拆方制剂对骨关节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脂质过氧化物(LPO)及低氧诱导因子-1α(HIF -1α)、低氧诱导因子-2α(HIF -2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探讨骨灵膏及其拆方制剂抗骨关节炎(OA)软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雌性 SD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骨灵膏组、骨膏组、灵膏组及塞来昔布组6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冷固法6周建立 OA 模型,造模成功后除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外,其余组分别给予骨灵膏、骨膏、灵膏及塞来昔布灌胃,给药8周后,取大鼠血清、膝关节软骨组织,采用ELISA 检测血清 SOD、MDA、LPO 的含量,免疫荧光法检测 HIF -1α、HIF -2α、VEGF 的阳性表达,FQ- RT - PCR 检测 HIF -1α、HIF -2α、VEGF mRNA 的表达。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及骨灵膏组比较能显著增加血清 MDA、LPO 的含量(P ﹤0.01),增加 SOD 的含量(P ﹤0.01);骨灵膏组与骨膏及灵膏比较能增加 SOD 的含量(P ﹤0.01),降低 MDA、LPO 的含量(P ﹤0.01);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能显著增加软骨 HIF -1α、HIF -2α、VEGF 的阳性率(P ﹤0.01),骨灵膏组与模型组、骨膏组、灵膏组、塞来昔布组比较能降低 HIF -1α、HIF -2α、VEGF 的阳性率(P ﹤0.01);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能显著增加软骨 HIF -1α、HIF -2α、VEGF mRNA 的表达(P ﹤0.01),骨灵膏组与模型组、骨膏组、灵膏组、塞来昔布组比较能降低 HIF -1α、HIF -2α、VEGF mRNA 的表达(P ﹤0.01)。结论骨灵膏可能通过增加血清SOD 含量,降低 LPO、MDA 的含量,纠正 OA 氧代谢失衡对软骨组织的氧化损伤,抑制组织 HIF -1α、HIF -2α mRNA 的表达,从而抑制异常低氧环境 HIF -1α向 HIF -2α的转化,降低其下游靶基因VEGF mRNA 在软骨组织的表达,减轻了关节骨赘的形成,对抗 OA 软骨损伤,其作用明显优于骨膏、灵膏、塞来昔布。

  • 临床研究">从"湿热瘀毒证"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研究

    作者:范利锋;翁庚民

    目的:观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从"湿热瘀毒证"论治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急性发作期KOA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美洛昔康分散片口服治疗,治疗组给予加味四妙勇安汤内服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的总体疗效及膝关节WOMAC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为86.6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WOMAC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下降(P<0.01),但治疗组的下降程度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从"湿热瘀毒证"角度采用加味四妙勇安汤治疗急性发作期KOA的总体疗效与美洛昔康分散片相当,但在改善膝关节功能方面加味四妙勇安汤更具有优势,且副作用较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运用.

  • 膝关节骨关节炎经中西医不同疗法的对比研究

    作者:高志

    目的:比较经不同的药物方案治疗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K)患者的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确诊为膝关节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ftheknee,OAK)的初治患者共103例(132膝).男性/女性为1.24:1 (57/46).平均年龄(43.60±10.35)岁.平均病程(20.1±3.4)个月.将全部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l组和观察2组,均经患肢制动、辅以超声下关节腔抽取积液或和关节腔冲洗治疗等.并分别经不同的药物方案治疗,其中观察1组:应用解热镇痛类药布洛芬缓释胶囊(早晚各1次口服,1片/次),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1片/次,3次/d).观察2组:在观察1组治疗基础上额外应用针灸治疗和推拿理疗(隔天1次,3次/周).疗程均为6周.考察治疗后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2组在治疗后2周、4周、6周的膝关节综合评分和治疗后6周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方面,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总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在观察1组和观察2组分别为9.62%和7.69%)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4,P=0.63,>0.05).结论:在临床上针对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采用抗炎镇痛类等西药再联合中医的针灸和推拿按摩疗法,可以获得良好的缓解疼痛的效果,并明显改善患肢膝关节的功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 桂皮醛对miRNA-146a干扰的骨关节炎滑膜炎性反应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欢;唐学章;丁海涛;张美丽;杨黎黎;张栋;刘思婷;甘稳;徐铭康;郭玉茹;许晶;王庆甫

    目的:研究miRNA-146a基因及桂皮醛对miRNA-146a干扰的滑膜成纤维细胞释放TLR4、NO、MMP-13的影响,探寻其在OA滑膜炎性反应分子学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miR-146a基因模拟及抑制性质粒载体对经LPS诱导后的OA滑膜炎性反应效应细胞滑膜成纤维细胞进行基因导入,并用桂皮醛对干扰后的细胞进行干预,检测不同组间TLR4、NO及MMP-13表达的差异.结果:miRNA-146a相关质粒转染后的TLR4、NO、MMP-13浓度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与对照组比较,三者的inhibitor组均升高,mimics组则均呈下降趋势(P<0.05).桂皮醛单独作用于miRNA-146a干扰后的细胞时,与对照组比较,TLR4、NO、MMP-13浓度均有明显下降(P<0.05),而当mimics和CA联合干预时,三者释放量显著下降(P<0.05).结论:miRNA-146a及桂皮醛均对骨关节滑膜炎性反应产生影响,当mimics和桂皮醛联合作用时,抑制炎性反应效果好.为进一步阐明骨关节炎分子机制和药物靶点的识别与开发提供实验依据.

  • 现代骨科临床应用补肾壮筋汤的Meta分析

    作者:赵赫;俞兴;唐向胜;贺丰;杨永栋;熊洋;胡振国;徐林

    目的:系统评价补肾壮筋汤治疗骨科疾病的临床疗效,以循证医学角度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2016年5月1日以前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关于补肾壮筋汤治疗骨科疾病的文献,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采用改良Jadad量表评价,提取各研究中的数据并进行总体效应量合并,并将这些研究的数据通过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补肾壮筋汤治疗骨关节炎的早期随访情况,补肾壮筋汤与阳性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7;95% CI:(0.99,1.15),P=0.09];补肾壮筋汤治疗下腰痛的早期随访情况,补肾壮筋汤与阳性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33;95% CI:(1.19,1.50),P<0.00001].结论:补肾壮筋汤在骨科疾病治疗中具有一定优势,但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局限性,希望开展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加以验证.

  • 中医手法联合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 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厉志;岳跃兵;马迎辉;翟伟韬

    目的:通过对膝关节骨关节炎(KOA)行中医手法联合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口服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5月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门诊诊治的符合要求的早期KOA患者101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n=51)和对照组(n=50),分别行中医手法联合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口服和单纯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口服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膝关节功能评分、WOM-AC评分,并行组内与组间比较;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2组患者在治疗前的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Lysholm评分、HSS膝关节功能评分、WOMA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内Lysholm评分、HSS膝关节功能评分、WOMAC评分均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Lysholm评分、HSS膝关节功能评分、WOMAC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治疗后1周.疗效评估,观察组有效率(96.07%)优于对照组有效率(80.00%).结论:中医手法联合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组治疗膝关节骨关节起效更早,且安全,疗效持久,能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

  • 从肾虚血瘀论治骨关节炎的临证体会

    作者:高世超;殷海波;刘宏潇

    骨关节炎( Osteoarthritis,OA)是老年性的退行性关节疾患,其临床以负重关节疼痛、麻木、屈伸不利为特征。本病属于痹证范畴,多以肾气亏虚为本,瘀血痹阻为标,二者相互影响贯穿骨关节炎的始终。广安门医院院内制剂牛膝健步颗粒,结合名老中医多年经验,并参考现代药理学成果,以补肾壮骨,活血化瘀为其主要治法,临床效果良好。

  • 电针对去卵巢大鼠关节软骨退变及软骨下骨骨质疏松的影响

    作者:孙光华;廖瑛;廖源;倪志勇;李能;钟培瑞;李新红;周君

    目的:通过观察去卵巢大鼠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的变化,探讨电针对骨保护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OPG/RANK/RANKL)信号通路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3表达的影响.方法:雌性3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8只.模型组及电针组均切除双侧卵巢复制模型,假手术组切除卵巢周围同等大小脂肪组织.电针组电针大鼠双侧"三阴交""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频率3 Hz/15 Hz,强度1 mA,持续30 min,每日1次,每周5次,共12周.番红染色及Mankin's评分观察软骨全层结构;显微CT及骨组织定量分析软骨下骨变化;ELISA法检测尿液Ⅰ型胶原C端肽(CTX-Ⅰ)、Ⅱ型胶原C端肽(CTX-Ⅱ)及血清雌激素(E 2)含量;RT-PCR法检测OPG、RANKL及M M P-13 m RN A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M ankin's评分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电针组M ankin's评分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数量(Tb.N)、骨小梁厚度(Tb.Th)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骨小梁分离度(Tb.Sp)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电针组BV/TV、Tb.N、Tb.Th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Tb.Sp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血清E 2含量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电针组血清E 2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尿液CTX-Ⅰ 、CTX-Ⅱ含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电针组尿液CTX-Ⅰ 、CTX-Ⅱ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RANKL、MMP-13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OPG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电针组RANKL、MMP-13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OPG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电针可通过调节OPG/RANK/RANKL信号通路抑制去卵巢大鼠软骨下骨骨质疏松,通过下调MMP-13的表达抑制关节软骨退变.

  • 骨密度降低是女性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非骨水泥髋臼杯移位的高危因素

    作者:刘嘉;邓江;韩小松;徐林

    目的:探讨骨密度降低在女性患者中对非骨水泥臼杯位移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15年11月遵义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骨科一病区收治的34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均为女性,均为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基于术前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DXA)的低值,将患者分为骨密度正常组或低骨密度组(-3.5≤T≤-1).骨密度组正常10例,年龄55~64岁;低骨密度组24例,年龄58~72岁.两组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时均植入非骨水泥陶瓷对陶瓷髋关节假体(Depuy美国),内衬系统均为Pinnacle杯.术中髋臼杯保持外展角45°、前倾角15°,基于立体影像测量分析(RSA)追踪术后3、6、12和24个月髋臼杯位移情况.结果:低骨密度组与正常骨密度组在臼杯位移的RSA测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骨密度组较正常骨密度组在术后前3个月内,臼杯的迁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位移主要发生在X轴(95%置信区间0.01~0.31,P=0.006)和Y轴(95%置信区间0.20~0.39,P=0.003).初的旋转发生在单独的Z轴(95%置信区间-0.26~0.81,P=0.006).结论:女性患者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3个月,骨密度降低增加了非骨水泥杯的位移.

  • 膝骨关节炎肌骨超声与X线片表现的比较与分析

    作者:张栋;王庆甫;石鑫超;王欢;赵军;杨黎黎;王伟利;丁昊彬;常青

    目的:比较分析膝骨关节炎患者肌骨超声与X线片的表现特点,研究两者在膝骨关节炎诊断中各自的优势.方法:收集整理2015年2月至2015年5月门诊病历,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收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患者的肌骨超声以及X线片表现,共纳入57例(66膝),其中女48例,男9例,年龄41~78岁,平均(58.9±9.8)岁,主要症状以双膝或单膝关节疼痛、屈伸不利、有确切的压痛点为主,平均病程(13.6±3.0)个月.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膝关节X线片Kellgren-Lawrence分级Ⅰ级患者的肌骨超声检查结果:滑膜增生9膝,关节积液20膝,半月板病变13膝,髌下脂肪垫炎症5膝,髌韧带病变8膝.Kellgren-Lawrence分级Ⅱ级患者肌骨超声检查结果:滑膜增生20膝,关节积液31膝,半月板病变22膝,髌下脂肪垫炎症16膝,髌韧带病变17膝.Kellgren-Lawrence分级Ⅲ级患者的肌骨超声表现:滑膜增生6膝,关节积液6膝,半月板病变7膝,髌下脂肪垫炎症7膝,髌韧带病变5膝.结论:肌骨超声可以很好地反应早期和中期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病理变化,可以更好地定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病变位置,并且在X线片表现不明显时做到早期的病变发现.在临床过程中应将肌骨超声应用于膝骨关节炎的诊断之中.

  • 早期间断夹闭引流管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量影响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袁义;章海均;张波;杨超;罗浩;陈阳

    目的:探讨早期间断夹闭引流管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治疗的膝骨关节炎患者60例,根据术后不同的引流方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58~76 (67.0±6.7)岁,术前血红蛋白(128.82±8.29) g/L;每2h开放引流管10 min,直至6h后一直开放引流管.对照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60~79 (69.0±:7.2)岁;术前血红蛋白(126.55±8.49) g/L;6h内持续负压引流.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及异体血输血及住院期间局部伤口情况.结果:试验组术后引流量及总失血量分别为(184±56) ml、(1 014±258) ml,对照组为(476±98) ml、(1 390±383) ml,试验组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及隐性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伤口甲级愈合,术后无感染病例,试验组肢体肿胀和瘀斑数量分别为(3.8±0.9) cm和10例,对照组肢体肿胀和瘀斑数量分别为(3.4±0.7) cm和8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5例患者进行了输血,对照组13例患者进行了输血,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TKA术后6h内间断夹闭切口引流管的方法可减少引流量、总的出血量及输血率,且并不加重肢体肿胀程度及皮下瘀斑,是TKA术后减少出血的有效措施之一.

  • 膝骨性关节炎的综合治疗

    作者:孙钢;张卫;吴剑峰;王庆甫;吴林生

    自1998年1月至2001年1月采用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钠配合关节持续被动活动(CPM)及功能锻炼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4例100膝,近期疗效显著.

    关键词: 膝关节 骨关节炎
  • 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对照试验

    作者:吴志宏;包飞

    目的:探讨电针对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电针组男8例,女12例,平均年龄(62.50±9.23)岁,平均病程(9.85±8.17)年,采用电针治疗;对照组男7例,女13例,平均年龄(61.15±6.75)岁,平均病程(8.60±6.89)年,口服双氯芬酸钠治疗.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结果:电针组除支撑外,其余各项评分与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对照组疼痛度及交锁、膝软与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其余各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后评分在交锁、膝软、肿胀、爬楼梯和下蹲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跛行、支撑和疼痛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剌能有效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膝关节活动度,疗效优于口服双氯芬酸钠,是治疗骨关节炎的有效手段.

6159 条记录 7/308 页 « 12...45678910...30730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