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目标性监控与分析

    作者:杨怀;郑金鼎;徐艳;王建怡;牟霞;罗湘蓉;袁军;陈京

    目的 了解临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及耐药性,探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病例的监控措施.方法 对2010年医院临床分离的病原菌进行目标性监测,统计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株数以及耐药性,并对临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病例实施监控.结果 全年检测结果发现,共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334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50株,检出率为14.97%;对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全院未发生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暴发和流行.结论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数较多,耐药率较高,应该加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并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病例实施监控,预防和减少多药耐药菌的产生,控制医院感染.

  •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目标性监测与分析

    作者:杨怀;王予川;郑金鼎;徐艳;牟霞;罗湘蓉;袁军

    目的 了解临床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分离和耐药性,探索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病例的监控措施.方法 对2010年临床分离的致病菌进行目标性监测,统计出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株数及耐药率,并对临床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病例实施监控.结果 全年检测结果发现,共分离出肺炎克雷伯菌1215株,其中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占22.3%;对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全院未发生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暴发和流行.结论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分离株数较多,耐药率较高,应加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对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病例实施监控,预防和减少多药耐药菌的产生,控制医院感染.

  • Ⅰ类切口手术的目标性监测分析

    作者:吴红梅;陈少红;熊建华;徐子琴;高胜春;陈春玲

    目的 研究目标性监测方法在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与预防控制手术部位相关感染的作用.方法 利用该院自行开发的监测软件和其他跟踪服务系统,选择乳腺、甲状腺、腹股沟疝3种手术,从2010年起对手术部位感染率及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等指标进行目标性监测.结果 至2011年第四季度,上述3种Ⅰ类切口手术部位的感染率无变化,而其使用抗菌药物的各项指标及平均西药费用等指标均明显优于以往;其中乳房乳腺手术、甲状腺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009年的100.0%、100.0%分别下降至53.46%和74.77%;乳房乳腺手术、甲状腺手术、腹股沟疝手术的抗菌药物平均使用天数由(9.40±4.22)、(8.28±1.99)、(8.94±2.76)d分别下降至2011年的(1.46±2.12)、(1.67±1.85),(2.79±2.51)d;随着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疗程及联合用药指标的改善,平均住院费用、平均西药费用、平均住院日也相应得到改善.结论 目标性监测方法在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与预防控制手术部位相关感染方面起到有效作用,值得运用与推广.

  • 现场干预在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中的作用

    作者:李金娜;王宁宁;刘芳菲;段艳霞;赵丽燕;白小龙;秦变妮

    目的 探讨现场干预对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目标性监测的作用,降低SSI发生率.方法 采用干预性研究方法,对6种手术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及相关因素进行了目标性监测,对危险因素进行现场干预.结果 共监测手术患者519例,SSI发生率为1.9%;手术部位感染与年龄、保温措施、ASA评分、住院天数、是否引流有关(P<0.05);其中保温措施、外科引流与手术部位感染有显著关系(P<0.01);经过现场干预,直肠、结肠手术及胆囊、胆管手术的手术部位感染率分别下降至7.1%及6.3%,单纯胆囊切除术下降至1.6%;甲状腺切除术及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患者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从100.0%降至<30.0%.结论 术中低体温、引流、住院天数等是手术部位感染的高危因素,目标性临测中现场干预足控制这些高危因素的强有力措施.

  • 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

    作者:崔荣霞;沈树梅;蒋丽华;崔平芬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的结果,了解医院感染特点.方法 监测2010年1-12月医院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3种侵入性操作使用率及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常见医院感染病原菌特点.结果 1084例患者医院感染率为4.2%,例次感染率为6.8%,日感染率为12.7‰,调整后日感染率为17.9‰、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率22.1‰,共检出医院感染病原菌91株,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其耐药现象严重.结论 ICU目标性监测能及时获得医院感染信息,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 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的目标性监测

    作者:蒋月平

    目的 探讨剖宫产切口感染的易感因素.方法 采用目标性监测,收集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及病原学资料.结果 1310例剖宫产中有62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4.73%,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肥胖、贫血、基础疾病、滞产或胎膜早破、应用抗菌药物、手术时间长、术中失血;62例切口感染者共培养病原菌30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7株,占56.67%,革兰阴性杆菌11株,占36.67%,真菌2株,占6.67%.结论 多种因素影响手术切口感染,对高危人群可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手术切口感染.

  • 脑血管科患者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结果的分析

    作者:张燕平;王从杰;孟昭英

    目的 目标性监测脑血管科医院感染情况,了解医院感染的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以便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有利于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制定目标监测方案,对2009年4月-2010年3月住脑血管科>48 h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监测.结果 住院患者505例,医院感染率为2.18%,例次感染率为3.17%;比未开展目标监测前同期脑血管科平均医院感染率的3.80%相比明显下降.结论 通过目标性监测,及时分析脑血管科医院感染的动态,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有效降低了医院感染发生率.

  • 目标性监测在ICU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作者:周卫红;刘小燕

    目的 通过目标性监测,了解ICU医院感染率,探讨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2011年1-8月ICU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进行监测.结果 目标性监测1064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41例,感染率为13.25%,日感染率为23.51‰,调正日感染率为5.54‰;ICU医院感染仍以下呼吸道感染多见,占80.85%;其中检出多的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6.36%.结论 ICU目标性监测可提高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监控意识,同时可以发现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并进行干预,从而降低ICU的医院感染率.

  • 中心静脉导管出口感染监测与预防效果分析

    作者:张淑敏;何平;王青青;张绪敏;孙敏;冯丽媛

    目的 降低重症监护病房中心静脉导管出口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A组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查阅出院病历,逐项填写记录表;B组采取目标性监测方法,由两名深静脉导管专职护士具体操作,采取一系列感染控制措施,将两组资料分别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判断、计算感染率并做比较.结果 A组中心静脉导管出口感染率为25.5‰,B组实行目标性监测落实感染控制各项措施后,导管出口感染率下降至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综合控制措施中,强化医护人员培训,设专职导管护理小组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全过程质量监测,科室建立和规范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预防控制流程,是降低中心静脉导管出口感染非常有效的措施.

  • 2011年江苏省140所医院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

    作者:姜亦虹;周宏;李阳;沈黎

    目的 通过开展ICU目标性监测,提高感染预防控制措施的执行力,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 按照相关规范对2011年入住ICU的患者进行监测,运用MINKE软件系统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利用Stata10.0版软件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2011年入住ICU患者65450例,发生医院感染5955例、9021例次,患者平均病情严重程度3.50,调整后的日感染率为4.13‰,调整例次日感染率6.25‰;在不同类型ICU中以外科ICU感染率高,综合ICU次之,ICU医院感染的主要部位为下呼吸道、尿路和血液感染,分别占70.87%、13.76%和9.46%,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和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分别占34.24%、9.63%、5.76%;ICU医院感染以革兰阴性菌多见,其中居前4位的病原菌为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结论 导管相关性感染将是ICU监测及干预重点,应将各类感染预防措施纳入监测目标中,耐药菌的监测应进一步深入到个体动态,真正从结果监测过渡到过程监测,同时应提高ICU医护人员的感染预防与控制意识,在日常工作中将预防控制措施落实到位是开展目标性监测的重要目的.

  • 综合重症监护病房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监测与控制效果分析

    作者:张淑敏;刘香玲;冯丽媛;宋雪苹;张豫生

    目的 降低重症监护病房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率.方法 A组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查阅出院病历,逐项填写记录表;B组采取目标性监测方法,由两名深静脉导管专职护理护士负责具体操作,采取一系列感染控制措施,将两组资料分别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判断、计算感染率并做比较.结果 A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为20.9‰,B组实行目标性监测落实感染控制各项措施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下降至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综合控制措施中,提高医护人员在医疗活动中的技术水平和执行力,设专业导管护理小组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全过程质量管理,是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非常有效的措施.

  • 目标性监测及集束化干预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研究

    作者:谢金兰;秦颖;石纯娟;钱巧珍;郑瑞强;邵俊;窦英如;杨伟霞

    目的 探讨有效可行的中心静脉置管的导管管理方法,以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方法 目标性监测研究ICU 2009年10月-2011年9月且入院后中心静脉置管≥2d的患者;以2009年10月-2010年9月为干预前组,2010年10月-2011年9月为干预后组,采用集束化综合方案加以干预,比较两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率、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率.结果 干预前CRBSI发生27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日感染率为12.96‰,干预后发生21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日感染率为7.26‰,经统计检验,干预前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阴性杆菌从26.09%上升至59.09%;革兰阳性球菌的构成比从60.87%下降至40.91%.结论 集束化干预能有效预防CRBSI的发生.

  •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韩玲样;孟葆莉;张会萍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危险因素,并针对高危因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 确定监测对象,填写统一表格,由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根据病历记载、现场切口查看及出院后电话随访等方式了解SSI情况.结果 共监测手术患者625例,SSI发生率为4.48%,以阑尾切除术感染率高,为12.82%;术中出血量≥1500ml者感染率为20.00%,高于出血量<1500 ml者感染率的4.23%(x2 =5.72,P=0.017);开放性切口者感染率23.08%,高于闭合性切口者感染率的4.08%(x2=10.37,P=0.001);手术前患者具有全身感染者感染率18.42%,高于未合并感染者感染率的3.58%(x2=18.38,P<0.001);Ⅰ类切口感染率2.06%、Ⅱ类切口感染率35.29%、Ⅲ类切口感染率13.04%、Ⅳ类切口感染率19.23%(x2=20.70,P<0.001);手术危险指数0分感染率2.44%、1分感染率7.10%、2分感染率8.00%、3分感染率14.29%(x2=9.75,P=0.021);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时间越临近手术开始时间,感染率越低;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72 h者感染率高于使用时间<72 h者,28.6%的SSI发生于拆线后,其中Ⅰ、Ⅱ类切口拆线后感染发生比例为35.29%,高于Ⅲ、Ⅳ类切口拆线后的感染发生比例18.18%.结论 术中出血量、切口类型、术前有无感染性疾病、切口部位是否为开放性创伤、手术危险指数与SSI的发生密切相关,针对这些危险因素,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有效降低SSI发生率.

  • 921例住院患者院内与社区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作者:黄荔红;王佳;游荔君;刘玉光;吴德花

    目的 调查分析院内感染及社区感染的现患率,为降低感染发生率提出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采用阅读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和床旁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当日在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及社区感染病例,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当日实际调查921例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34例、35例次,感染现患率为3.69%、例次感染率为3.80%;发生感染较高的科室依次是综合ICU、烧伤整形科、呼吸内科,分别占21.34%、18.40%12.00%;发生社区感染51例、51例次,现患率为5.54%;社区感染现患率较高的科室依次是呼吸内科、儿科、心血管内科,分别占36.00%、33.30%、30.43%.结论 现患率调查可以全面了解院内感染及社区感染情况.

  • ICU清洁前后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季崇裕;陈惠英;刘伯飞;夏彩芬;王坚

    目的 分析ICU清洁前后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结果,以降低ICU医院感染发生率及预防医院感染的暴发.方法 对医院ICU从2011年5月-2011年10月收治患者作为对照组;从2011年11月-2012年4月收治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期间采取常规方式对ICU进行清洁卫生打扫,观察组治疗期间采取增强清洁模式进行清洁;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ICU的环境卫生和医院感染发生进行监测分析.结果 采取增强清洁模式进行清洁后,观察组ICU环境明显好于对照组;对照组治疗期间感染发生41例,感染率为9.6%,观察组治疗期间感染发生28例,感染率为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也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重点对象,对ICU采取增强清洁模式强化清洁可以提高环境卫生,明显降低医院感染率.

  • 2009-201O年上海市65所医院ICU导管相关性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

    作者:周晴;胡必杰;高晓东;崔扬文;沈燕

    目的 分析2009-2010年上海市65所医院ICU导管相关性感染目标性监测数据,了解ICU导管相关性感染现状、分析发展趋势,为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医院感染专职人员根据目标性监测要求对于每例研究期间人住ICU>48 h患者进行监测,计算导管使用率及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病率.结果 共纳入159 677例患者,ICU床日数为876 401d,呼吸机的平均使用率为27.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率为16.3‰;中心静脉导管的平均使用率为39.3%、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病率为2.3‰;导尿管的平均使用率为51.8%、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的发病率为4.0‰.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及导尿管的使用率和导管相关性感染率与NHSN数据比较相仿,呼吸机的使用率略低于NHSN公布的数据,但VAP的发病率却远高于NHSN的数据,需重点加强预防VAP干预措施的制定.

  • 食管癌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

    作者:龚光明;周红芳;徐俊炜

    目的 评价食管癌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相关因素、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及采取干预措施后感染控制效果,以控制SSI的发生,规范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按预先设计的“手术切口调查表”,由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每天对食管癌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评估;调查分两个阶段,2011年1-6月为评估阶段(第1阶段);2011年7-12月为干预阶段(第2阶段),根据第1阶段发现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比较两个阶段持续变化,以及采取干预措施后的效果.结果 2011年1-12月共监测食管癌手术患者323例,发生SSI 9例,感染率为2.79%;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第2阶段较第1阶段有了明显的规范,术前30min~2h用药由第1阶段的62.18%提高至第2阶段的92.22%;术后使用抗菌药物49~72 h,由第1阶段的2.56%提高至第2阶段的4.19%;>72 h由第1阶段的97.44%下降至第2阶段的95.81%;三联抗菌药物使用由第1阶段的8.97%减少至第2阶段的2.99%.结论 食管癌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有效降低了SSI的发生率,抗菌药物的围手术期使用得到了明显规范.

  • 胸外科食管癌与肺癌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

    作者:徐华;李卫光;王一兵;朱其凤;贾磊;顾安曼

    目的 通过开展胸外科食管癌和肺癌手术部位感染(SSI)目标性监测,了解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和相关危险因素,以便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方法 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2011年7-12月胸外科全部食管癌和肺癌的手术患者进行调查,并在术后1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手术部位感染情况.结果 调查病例共计168例,其中23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感染率为13.69%;食管癌和肺癌感染率分别为26.47%和5.0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甲、乙、丙3名主刀医师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分别9.62%、13.73%和16.92%,经过手术危险指数校正后分别调整为16.67%、38.90%和3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高龄、伴有糖尿病、术前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和手术持续时间是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胸外科食管癌手术部位感染率高于肺癌,应加强手术患者出院后随访工作,同时开展目标性监测可以有效降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

  • 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血流感染目标性监测研究

    作者:朱娟芳;许林;高群英;邹燕兰;谭旭艳;严枫;刘建红;孟爱凤

    目的 通过对517例肿瘤患进行外周中心静脉导管( PICC)相关性血流感染(PICC-BSIs)目标性监测,探讨预防控制PICC-BSIs发生的有效干预措施.方法 将留置PICC的肿瘤患者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在常态下遵照PICC规范操作流程进行置管和维护,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干预措施:在超声引导下置管、加强宣传教育、重视居家维护;综合分柝干预措施在预防控制PICC-BSIs中作用.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PICC-BSIs率分别为0.40%和2.64%、感染率为0.05/千导管日和0.38/千导管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科研增加的干预措施有效预防控制了 PICC-BSIs发生.

  • 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与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田春梅;李德保;靳双周;孟明哲;龙子媛;郭晓霞

    目的 通过对全院临床科室多药耐药菌(MDROs)感染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探讨MDROs感染的危险因素、干预效果、治疗转归等,为临床有效控制MDROs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1-12月全院MDROs感染病例进行目标性监测,每月针对MDROs标本来源、发生科室、临床控制等进行分析,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并对其易感因素、干预效果、治疗转归等进行问顾性分析.结果 MDROs 检出时间与病程明显相关(r=0.601,P=0.00),与住院时间、糖尿病、肿瘤高度相关(P<0.01),与手术明显相关(P<0.01);与年龄、性别、营养状况、导管相关操作无明显相关;干预效果:单间安置率达35.00%,隔离标志使用率达76.89%,手卫生依从性达47.29%,无菌操作达95.27% ;740例患者中,36.49%治愈、0.95%好转、57.70%未愈、3.65%自动出院、1.89%死亡.结论 MDROs感染与患者基础病、住院时间及手术明显相关,未愈率较高,治疗效果差,临床控制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525 条记录 6/27 页 « 12345678...262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