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左旋肉碱的抗疲劳作用

    作者:何来英;严卫星;楼密密;冯永全;刘红蕾

    目的研究左旋肉碱的抗疲劳作用.方法经口连续给予小鼠不同剂量的左旋肉碱(167、333和500mg/kg)30 d,测定小鼠负重游泳时间、肝糖原含量、游泳后的血清尿素氮和血乳酸值,比较左旋肉碱各剂量组与对照组的差异.结果500 mg/kg剂量左旋肉碱组小鼠的负重游泳时间为(609.9±282.7)s,明显长于对照组(371.7±135.6)s;500 mg/kg剂量左旋肉碱组小鼠游泳90min并休息60min后,血清尿素氮值为(13.49±2.55)mmol/L,血乳酸升高幅度为(1.71±1.21)mmol/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5.53±2.91)mmol/L,(3.29±1.49)mmol/L)].对运动后肝糖原含量影响不明显.各剂量组小鼠有轻度的腹泻症状,并有体重减轻.结论左旋肉碱有抗疲劳作用,并引起腹泻和使体重减轻.

  • 递增负荷运动下血乳酸丙酮酸的动态变化规律及乳酸阈机制探讨

    作者:王凤阳;刘艳庭;张海峰;魏胜敏;冀鹏

    背景:作者曾提出:"运动中有氧产能过程与当时耗能过程不匹配是代谢发生转变的原因;而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直接作用是防止丙酮酸在胞浆内堆积,防止其堆积对糖酵解产能过程的抑制,以保证酵解过程的快速供能;这一步生化反应的机制是对畅通糖代谢酵解途径供能速率的调节"的假说.目的:观察补充吸氧对代谢转变有无影响,分别从人体和动物水平上探讨乳酸阈强度(代谢转变时)下代谢转变的机制,验证人体和动物结果的一致性.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廊坊师范学院体育系.对象:受试者为24名体育专业本科男生,体质量为(58±4)kg,身高为(175±6)Gm,年龄(21±2)岁,二级运动员12人,无等级学生12人;雄性SD大鼠30只.方法:整体实验于2006-04/06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运动生理机能实验室完成.24名学生分为二级运动员组和无等级训练组,各12名,进行递增负荷功率自行车运动;选取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负重游泳训练组15只,无负重游泳适应组15只,负重游泳训练组进行递增负荷游泳运动.首先确定人体组与大鼠组各自的代谢转变强度,后在正常吸空气与补充吸氧条件下重复其前一阶段运动.分别在重复运动前及递增负荷运动到乳酸阈强度下,测定人体及大鼠的静脉血氧分压、丙酮酸、乳酸含量.人体组每2 min递增负荷50 W,大鼠组每2 min递增负荷是体质量的1%,直至不能坚持为止.选择递增负荷运动方法,让体内代谢逐步由有氧向无氧代谢过度,确定过度点即乳酸阈强度.通过静脉血氧分压、丙酮酸、乳酸含量的前后对比和补充与否对各指标有无影响,以及人体和动物的结果是否一致,以证明假说的信度和效度.主要观察指标:人体组和大鼠组乳酸阈强度下及补充吸氧前后的静脉血氧分压、丙酮酸、乳酸含量.结果:受试者24名和3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人体受试者(两组)和30只大鼠(两组)在递增负荷运动中每级负荷2 min末取血所得到的乳酸曲线,明显反映出了血乳酸拐点所对应的代谢转变强度及训练水平的差异,有训练者的血乳酸拐点明显置后.②在乳酸阈强度下,不论是否吸氧,人体组和大鼠组的血乳酸含量与氧分压之间均不相关[(3.61±0.56),(5.43±0.55)mmol/L;(4.46±0.86),(7.80±0.27)kPa,r=0.31,0.31,P>0.05],整个测试过程人体组血氧饱和度均不低于98%;而两组受试血乳酸与血丙酮酸含量之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丙酮酸:(1.04±0.16),(0.91±0.37)mmol/L,P<0.001].③人体组和大鼠组在重复运动前及乳酸阈强度下,丙酮酸平均值分别是(0.97±0.17),(1.04±0.16)mmol/L;(0.93±0.25),(0.91±0.37)mmol/L.两组受试重复运动前与乳酸阈强度时的血丙酮酸含量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 05).结论:运动中由有氧向无氧代谢转变时体内不缺氧,补充吸氧对代谢的转变没有影响;丙酮酸不易通过肌细胞膜而乳酸可以通过.实验结果支持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直接作用是防止丙酮酸在胞浆内堆积的观点.

  • 7圈滑行成绩并血乳酸值对运动训练及运动员功能状态的监控作用

    作者:葛艺明;冯长坤;张艳梅;郭晓明

    目的通过少儿短道速滑运动员7圈滑行成绩与血乳酸值来评定竞技水平,对提高运动员训练水平有着重要实践价值.方法由教练员指挥控制的7圈滑行,强度要求本人大摄氧量100%~120%,滑行结束后3~5min取末稍血测定乳酸值,同时记录成绩.结果7圈滑行后血乳酸可达到,男6.3~9.6mmol/L,女:5.8~11mmol/L;成绩分别为男73.40~90.31s,女:74.93~80.79.结论7圈滑行是评定短道速滑运动员竞技水平可靠手段,配合血乳酸有测试,对更客观评定运动员竞技水平及功能状态起到科学互补作用.

  • 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比赛前后血乳酸、血尿素及血清肌酸激酶跟踪测试

    作者:阳爱红;史艳莉;马玉敏

    目的:跟踪测试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比赛前后血乳酸、血尿素及血清肌酸激酶的变化,探讨女子赛艇运动员机体能量物质代谢和赛后疲劳恢复的特点.方法:选取2005-07/09湖北省水上运动中心优秀女子运动员14名,其中国家健将级运动员7名,国家一级运动员7名;平均年龄(22±4)岁,训练年限(4.1±1.4)年,身高(174.2±3.1)cm,体质量(68.6±4.7)kg.14名运动员分别于2 000 m划艇比赛当日晨空腹、赛前15 min、赛后5 min,1 h及24 h抽取指尖血60 μL,进行血乳酸、血尿素、血清肌酸激酶检测.结果:14名运动员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比赛前后运动员血乳酸水平的变化:运动员空腹血乳酸水平为(1.22±0.45)mmol/L,赛前15 min为(2.89±0.49)mmol/L.赛后5 min血乳酸浓度高达(11.51±1.72)mmol/L,与空腹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077,P<0.01).赛后24 h血乳酸浓度显著下降至(1.76±0.24)mmol/L,与空腹水平基本接近(t=0.027,P>0.05).②比赛前后运动员血尿素水平的变化:与空腹血尿素水平比较,运动员赛后5 min血尿素浓度明显升高[(5.45±0.47),(6.13±1.00)mmol/L;t=2.416,P<0.05].赛后24 h血尿素浓度下降至(5.94±0.85)mmol/L,仍高于空腹水平(t=2.682,P<0.05).③比赛前后运动员血清肌酸激酶活性的变化:与赛前比较,运动员赛后5 min血清肌酸激酶活性明显升高[(3.38±1.58),(6.13±3.25)nkat/L;t=4.968,P<0.01].赛后1 h血清肌酸激酶活性开始下降,至赛后24 h与赛前基本相似(t=1.537,P>0.05).结论:①赛后5 min血乳酸、血尿素、血清肌酸激酶活性显著高于赛前,赛后1 h血乳酸消除迅速,但仍未恢复到正常水平.提示赛艇是一种以糖酵解系统为主、无氧+有氧代谢混合型供能的运动项目.②赛艇比赛使酸性产物生成增多,血乳酸、血尿素、血清肌酸激酶可作为运动强度和机能恢复的指标.③赛艇比赛后至少24 h内,机体处于蛋白质降解增强状态,建议恢复期增加饮食糖和蛋白质摄入量,以促进合成代谢,加快功能恢复过程.

  • 血清降钙素原、乳酸和脑钠肽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作者:庄志;朱灿宏;李蓉;林英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乳酸(LA)和脑钠肽(BNP)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82例(观察组),以本院同期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8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PCT、LA和BNP水平.[结果]观察组血PCT、LA和BNP水平分别为(0.99±0.42)μg/L、(3.90±1.09)mmol/L、(159.26±19.80)p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17±0.31)μg/L、(0.92±0.33)mmol/L、(50.01±13.40)pg/mL,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死亡10例(12.20%);死亡组血清PCT、LA和BNP水平分别为(1.85±0.47)μg/L、(6.20±1.21)mmol/L(278.78±25.80)pg/mL,均明显高于存活组(0.87±0.39)μg/L、(3.58±0.98)mmol/L、(142.66±17.46)pg/mL,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显示,灵敏度:PCT>LA>BNP,特异性:PCT>LA>BNP,PCT+LA+BNP联合诊断时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高于单一指标诊断(P<0.05).[结论]血清PCT、LA和BNP水平与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情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三种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其应用价值.

  • 血清乳酸监测对判断危重病人预后的价值

    作者:王明达;邹文武

    [目的]评估血清乳酸(LAC)监测对危重病人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78例本院ICU病房的资料完整的危重症患者作为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利用东芝TBA-120FR检测研究对象的血清LAC.78例患者按不同的LAC结果分成4组(即血乳酸正常组、血乳酸轻度增高组、血乳酸中度增高组和血乳酸高度增高组),并结合APACHEⅡ评分对其病情状况进行评估.[结果]4组血乳酸值由低到高分别为1.22±0.45、2.94±0.86、6.82±1.46和9.64±1.82 mmol/L.随着血清LAC浓度的升高,患者病死率亦随之升高 (从12.5%升至73.3%),生存组的血乳酸水平显著高于死亡组(P<0.01);血乳酸重度增高组的APACHEⅡ评分与血乳酸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血乳酸轻、中度增高组的APACHEⅡ评分与血乳酸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危重症患者的血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明显正相关.[结论]血乳酸的动态监测是评估危重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一个简单、实用、有效的指标.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颈静脉氧饱和度及动静脉乳酸差值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徐福林;王建清;徐征;马捷;全勇;贾丕丰;盖延廷;茅宇航;沈刚

    [目的]评估颈静脉氧饱和度(SjvO2)与动静脉乳酸差值(AVDL)作为重型颅脑损伤的预后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每6 h测定颈静脉搏氧饱和度与动静脉乳酸.[结果]结果SjvO2、AVDL与预后显著相关,或发作2次以上预后不良,AVDL增加预后差.[结论]SjvO2、AVDL监测相结合,能较可靠反映脑供血及脑代谢状况,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有指导意义.

  • P(cv-a)CO2与血乳酸清除率联合监测在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邹帅;张婷;陈钇然;李灿;罗怡婷;刘亚林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与血乳酸清除率(LCR)联合监测在指导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0例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达标的感染性休克患者根据P(cv-a)CO2含量分为P(cv-a)CO2<6 mmHg组(A组)和>6 mmHg组(B组),每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液体复苏前(T0)、6 h(T6)、12 h(T12)点各相关指标及临床特征.[结果]与 T0时间点相比,两组患者在T6和T12时心率(HR)、动脉血乳酸(Lac)显著降低,中心静脉压(CVP)显著升高(P <0.05);与A组比较, B组在T6和T12时间点 HR、Lac均显著升高(P <0.05),而 LCR显著降低(P <0.05).复苏后各时间点两组患者APACHE Ⅱ评分和SOFA评分较复苏前显著降低(P <0.05),且A组显著低于B组(P <0.05).A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天数及6 h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显著低于 B组(P <0.05),而6 h 液体平衡量显著高于B组(P <0.05).P(cv-a)CO2、LCR 及 P(cv-a)CO2联合 LCR ROC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8、0.823和0.896,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 <0.05).[结论]P(cv-a)CO2与 LCR可作为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疗效的有效指标,两者联合检测对早期诊断、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脓毒症EGDT后早期血乳酸清除率与器官功能障碍评分及预后的关系

    作者:方丽卉;周秀华

    [目的]探讨严重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患者经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后,早期(6 h内)乳酸清除率与器官功能障碍评分的变化与病死率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5月至2010年3月本院急诊科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64例,应用EGDT,计算早期(6 h)血乳酸清除率,按乳酸清除率四分位数由低到高分为四组,统计治疗至 72 h患者各种器官功能障碍评分:①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②简化急性生理评分(SAPSⅡ),③多器官功能障碍评分(MODS),④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并统计住院30 d、60 d死亡率.[结果]治疗初6 h,乳酸清除率较高组在72 h各器官功能障碍评分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酸清除率较高组住院d30、d60的病死率也显著低于乳酸清除率较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与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各器官功能障碍程度以及住院死亡率存在相关.这可能为临床医师判断严重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治疗效果、预后提供参考.

  • 感染性休克患者血乳酸浓度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黄炼

    [目的]评价动态血乳酸监测与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分析43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入ICU 时的APACHEⅡ评分及血乳酸值,并与入院后6 h的数值进行比较,计算6 h乳酸清除率,比较其统计学差异.[结果]性别构成、年龄、入ICU 时的APACHEⅡ评分和血乳酸值在存活与死亡两组间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存活组的乳酸清除率高于死亡组(P<0.05);高乳酸清除率组的病死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且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动态血乳酸监测对判断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高渗氯化钠高氧液对失血性休克家兔血乳酸和动脉血气的影响

    作者:刘坤;蔺锡侯

    目的观察高渗氯化钠高氧液对失血性休克家兔动脉血气和血乳酸值的影响,评价其对失血性休克的早期救治效果.方法制备高渗氯化钠溶液(HS)、生理盐水高氧液(NSO)和高渗氯化钠高氧液(HSO).30只雄性家兔制备失血性休克模型[于10min内使平均动脉压(MAP)降至40mmHg(1 mmHg=0.133kPa),维持60min],随机分为NSO,HS,HSO组3个治疗组.分别按6mL/kg剂量5min内静脉输入NSO,HS和HSO.记录休克前后及给药后心率(HR)、呼吸(RR)、MAP及尿滴(UD),测定休克前、休克60min,给药后30,60,120min时血乳酸(BL)和动脉血气值.后观察尸肺,测定肺系数.结果HS和HSO组均显著地改善MAP,HR和UD,降低BL,改善代谢性酸中毒,肺系数明显低于NSO组.HSO与NSO及HS比较,能更显著地降低血BL,提高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结论HSO较HS和NSO能更显著地降低血BL,提高SaO2和PaO2,对失血性休克的早期救治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 脓毒症大鼠血清乳酸、乳酸清除率及转氨酶水平与肝脏损伤关系的探讨

    作者:贾冬;赵敏

    目的 探讨脓毒症大鼠血清乳酸水平、乳酸清除率及转氨酶水平与肝脏病理变化的关系,并研究乳酸水平、乳酸清除率与转氨酶水平是否存在相关性,评价是否能够作为预测评价脓毒症大鼠肝脏损伤指标.方法 将清洁级SD大鼠150只分为正常组50只,假手术组50只,盲肠结扎术(CLP)手术组50只.CLP组于手术成功后的第6、12、24、48及72小时分别取10只处死,并于每个时间点取10只正常组大鼠和10只假手术组大鼠作为相应时间点的对照.在各时间点取肝脏组织进行病理学分析,测定乳酸水平及转氨酶水平,计算乳酸清除率.比较各时间点乳酸水平、转氨酶水平是否存在差异,并分析乳酸、乳酸清除率与转氨酶的相关性.结果 CLP组大鼠肝细胞6h组开始出现损伤,12、24和48 h损伤逐渐加重,损伤在CLP后48 h重;CLP组12、24h乳酸、谷丙转氨酶(ALT)水平明显增高,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LP组6、12、24、48、72 h谷草转氨酶(AS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P<0.05).乳酸与ALT水平呈正相关(r=0.766,P<0.05),乳酸清除率与ALT水平呈负相关(r=-0.712,P<0.05).结论 在脓毒症中,大鼠乳酸水平与乳酸清除率都同谷丙转氨酶水平存在相关性;三者与肝脏病理损伤时间基本相同;乳酸清除率及乳酸均能反应脓毒症大鼠肝脏损伤.

  • 参附注射液对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围手术期血乳酸水平及氧代谢的影响

    作者:谢海辉;张曙;石海燕;陈淼;朱昭琼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SF)对急性失血性休克病人围手术期血乳酸水平和氧代谢的影响,探讨其对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治疗机制.结果 将30例失血性休克病人拟行剖腹探查术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2组病人均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治疗组在正常补液基础上静脉滴注参附注射液1 ml/kg,对照组静注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输注前(T0)、注药后30rain(T1)、60 min(T2)、120 min(T3)4个时点同步采集中心混合静脉血和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动脉血乳酸浓度(BL),并计算计算氧输送(DO2),氧耗量(VO2)及氧摄取率(O2ER).同时监测平均动脉压(MAP)、CVP、心排出量(CO)、心率及尿量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2组MAP、CVP在T1、T2、T3都升高,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治疗组CO在T2、T3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DO2、VO2在T1、T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O2ER在T1、T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B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尿量在T2、T3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 围手术期参附注射液在抢救急性失血性休克病人可有效地改善微循环、增加心肌收缩力、氧供及氧利用率,减轻乳酸酸中毒,恢复正常的组织代谢.

  • 脓毒症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后血乳酸清除率与血液中生物标志物的关系探讨

    作者:方丽卉;陈娜

    目的 探讨严重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患者经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后,早期(6h内)乳酸清除率与患者血中各种生物标志物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8年5月至2010年3月本院急诊科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64例,应用早期目标导向治疗,计算早期(6 h)血乳酸清除率,按乳酸清除率四分位数由低到高分为4组,检验初6h及6~72h患者血中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高机动性组盒-1(HMGB-1)]、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 ra),白细胞介素10(IL-10)]和凝血指标(D-二聚体)的水平.结果 年龄、血培养阳性率、血流动力学变量、乳酸基线值和其他实验室指标(血小板,总胆红素和白蛋白等)在乳酸清除四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之间发生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1),乳酸清除率较高组脓毒症休克发生率较低(P<0.01).入选后经治疗至第72小时,较高乳酸清除率组的所有生物标志物的平均水平均明显降低(P<0.O1).结论 早期乳酸清除率与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相关生物标志物水平变化显著相关,可能成为早期目标导向治疗的疗效判定指标,6h内积极的液体复苏及集柬化治疗可能阻断或减轻全身乏氧及炎症反应,使患者更多获益.

  • 正常和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血中8-异前列腺素F2α、血乳酸及pH值变化比较

    作者:夏振雄;杨冰;高春娜

    目的 探讨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血乳酸(Lac)和pH值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早期诊断和患儿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对2008年8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28例HIE患儿和80例足月健康新生儿分别在出生时和出生第3天采集脐动脉血,检测血浆中8-iso-PGF2α和Lac水平,用血气分析仪直接检测pH值.结果 HIE患儿脐动脉血中8-iso-PGF2α、Lac水平及pH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生第3天轻度HIE患儿动脉血中8-iso-PGF2α、Lac水平和pH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重度HIE患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E患儿血8-iso-PGF2α、Lac水平和pH值三者的峰值于病程开始时出现,升高的程度与病情轻重相关,且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好,可作为对HIE早期诊断和患儿病情评估的指标.

  • 脉冲磁场治疗对小鼠疲劳恢复的效果观察

    作者:李小生;黄志刚

    目的:探讨脉冲磁场治疗对小鼠疲劳的恢复效果。方法: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对照组小鼠不安排训练活动;疲劳组小鼠进行4周递增负荷的运动;磁疗组小鼠除了进行与疲劳组小鼠一致训练活动外,还在每天训练结束后进行30 m in的脉冲磁场治疗。检测各组小鼠4周后的血清乳酸( LA)、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血尿素氮(BUN)、血清丙二醛(MDA)含量。结果:疲劳组的血清LA、CK、LDH、BUN、MD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疲劳组的血清LA、CK、LDH、BUN、MDA与磁疗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脉冲磁场对于疲劳小鼠疲劳现象的缓解具有一定效果。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